你是否常常如此,面对摊开的文件、散乱的衣橱,该打的电话、该飞出去的邮件,却只是发呆。直至在天黑之前彻底抓狂,伴随片刻欢愉而来的,是堆积如山的任务,于是心情加倍沮丧,从现在起,跟随50种方法的指引,拒绝拖延,马上行动起来。
当你在读谈判宝典的时候,别人已经在去见客户的路上了;当你在看减肥书的时候,别人已经出门跑步了。虽然摄取知识可以让行动更高效,可是不早点迈出第一步,什么都是徒劳。为什么明明知道事情必须做,却总是不愿意行动呢?不行动,你就永远没有改变!其实做事的关键就在于跨出第一步。《再见,拖延症:不行动就永远没有改变(双色)》从心理学层面为你剖析了50种迟迟不前的错误心理,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让你马上行动起来,甩掉拖延症。
佐佐木正悟,风靡亚洲的日本心灵励志畅销书作家,以轻松活泼、简单实用的文风著称。代表作《再见,拖延症》《告别三分钟热度》《iPhone资讯整理术》等。
01 不要对未来的自己期望过高
02 想到就尽快做
03 不要留恋现状
04 扔掉舒适度
05 常怀危机感
06 要有前瞻性
07 警惕整合性思维
08 把事情分解开来
09 不能眼高手低目标过于远大
10 不要仅满足于纸上谈兵
11 设定好目标的诱因
12 不要堆攒下太多的东西
13 不要太计较结果,先做做看
14 减少失败的风险
15 切不可漫无目的
16 做好严谨的计划
17 摒弃“维持现状”的倾向
18 说出你的想法
19 利用“旁观者效应”督促自己
20 想想你的初衷
21 勿从空白状态开始
22 先“做好准备”
23 进入“待命”的状态
24 拒绝完美主义
25 善于利用模板
26 如实告知进展状况
27设好时间限定
28 身心保有余力
29 切不可鼓劲过头
30 留神“偏好逆转”现象
31 专心做一件事
32 专心一致
33 下定决心
34 整理桌面理清思路
35 要明白好多事能够轻易完成
36 展现自信的状态
37 定好工作量,适度而行
38 别一口气就把事情做完
39 即使没有截止期限也要马上行动
40 不找借口
41 掌握反馈信息
42 时刻暗示自己能够“马上行动”
43 不妨来点音乐
44 保持乐观
45 发现事情本身的价值
46 预见到对自身最大的损失
47 让事情转变成话题
48 为什么不能做到马上行动?
49 做好打算
50 变成习惯
逆转命运者的共同点
他们是什么人?
是读很多方法论、商业经的人?不对。
是整天参加研讨会,培训班的人?也不是。
那些能够改变人生,转变自己命运的人,都是“行动派”。
改变自己的人生,所谓“立马行动”的达人。
有人做事立竿见影,是因为他比别人更早地付诸行动。
当你还在拜读生意经的时候,别人已经在去交易所的路上了……
当你还在研究减肥妙招的时候,别人已经出门跑步了……
改变自己,从行动开始。
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当然不是不好。把握窍门,更加效率地处理事务,也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不论掌握多少知识,知道多少窍门而不迈出行动的第一步,什么都是徒劳。
如果你掌握了知识与窍门,再付诸实践,那么就会看到别人和你的差距了。
你所欠缺的,就是那关键的第一步。仅仅是这样。
本书深入分析了“拖延症”的错误心里,为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迟迟不前的你准备了50种“立即变成行动派”的方法。
且本书不单单只是传递“动起来”、“去吧,踏出行动的第一步”这样一些正能量的信息,而是打心底里深入,传递正能量的同时,整理出一套方法,让你顺利地,完全地变成一个“行动派”。
佐佐木正悟
2010年2月2日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太抓人眼球了,那种撞色的设计,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一直是个挺矛盾的人,一方面渴望效率和改变,另一方面又习惯性地把很多事情拖到最后一刻。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没抱太大希望,总觉得这类“自我提升”的书籍,说教多于实操。然而,刚翻开目录,我就意识到这本可能不太一样。作者的切入点非常细腻,不是一味地指责“你为什么这么懒”,而是深入探讨了拖延背后的心理机制。比如,关于“完美主义陷阱”的那一章,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常常因为害怕做不好,所以干脆就不开始。这本书提供了一些非常具体的小步骤来打破这种僵局,比如“五分钟法则”,听起来简单,但执行起来确实能让人跨出第一步。而且,书里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一点也不高高在上,读起来就像一个很有经验的朋友在跟你推心置腹地聊天,让人感到被理解和支持,而不是被评判。这对于一个正在与自身惰性搏斗的人来说,简直是巨大的精神慰藉。我特别喜欢它强调的“行动导向”,而不是空洞的口号。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非常“人性化”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套冰冷的KPI指标。我最欣赏的是,它没有贩卖“一夜暴富”或“立刻成为超人”的虚幻期望。相反,它强调的是过程的价值和面对挫折的韧性。它教会我如何与自己的“内在批评家”和解,这个批评家往往是导致我们不敢开始的真正元凶。书里关于如何处理“模糊任务”的建议特别实用,我过去常常因为任务描述不够精确而卡住,这本书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给自己“写说明书”。它的语言风格带着一种微妙的幽默感,让你在感到被触动的同时,又不会觉得过于沉重。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对“拖延”这个词的态度都变了,它不再是一个令人羞愧的标签,而是一个需要被理解和优化的系统漏洞。这本书真的帮我构建了一个更坚固的“开始”的心理堡垒。
评分最近我的生活状态一直处于一种低频震动中,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尤其是在工作上,总是感觉被无形的墙壁挡住,明明知道要做什么,就是迈不开腿。朋友推荐了这本书,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回来。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非常考究,双色印刷带来的视觉体验真的很舒服,不那么枯燥。我最欣赏的是它对“为什么会拖延”的解构,它没有把我们塑造成一个“失败者”的形象,而是把拖延视为一种应对压力和不确定性的防御机制。这让我开始以一种更宽容的态度看待自己过去的那些“不作为”。书中提到的“未来自我与现在自我的冲突”理论,让我茅塞顿开。我过去总想着未来的我能更厉害,所以现在的我就能休息。这本书则巧妙地拉近了“未来我”和“现在我”的距离,让人意识到今天的每一个小小的努力,都是对未来自己的投资。这种将宏大目标拆解到日常微小行动中的方法论,对我来说是实实在在的“救命稻草”。它不只是一本理论书,更像是一本实用的工具箱。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的时间管理、效率提升的书我已经看了不少,很多都是换汤不换药的陈词滥调。但这一本,在处理情绪和行动之间的关系上,显得尤为深刻。它的逻辑链条非常清晰:情绪产生认知偏差,认知偏差导致行为停滞,行为停滞固化为拖延习惯。作者很擅长用生活化的例子来佐证观点,读起来毫无阅读障碍。我记得有一段描述那种“明知故犯”的愧疚感,那种感觉被精准捕捉,让我瞬间对作者产生了极大的信任。这本书不是让你变成一个永不犯错的机器,而是教你如何在犯错后,以最小的阻力重新回到正轨。它提供的“抗拖延仪式感”设计也非常巧妙,不是那种繁琐复杂的流程,而是几件简单到你不好意思拒绝的小事,但它们产生的心理暗示作用却是巨大的。对于我这种“仪式感驱动型”的人来说,这简直是醍醐灌顶的指引。
评分我是一个视觉敏感型学习者,对于内容呈现的要求很高。这本书的双色印刷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它有效地区分了核心概念和辅助说明,使得信息传递的效率大大提高,阅读节奏感也更好。我通常阅读严肃题材时容易走神,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每一章都有明确的“行动清单”,像一个个小小的里程碑,让人有种不断在“打怪升级”的感觉。它没有强迫你一下子颠覆所有习惯,而是鼓励渐进式的、可持续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它讨论了拖延背后的“身份认同”问题,即我们潜意识里是否认为自己“就是个拖拉的人”。这本书引导我重新定义自己,从“我是一个拖延者”转变为“我正在学习更有效率地处理任务”。这种身份标签的重塑,比单纯的技巧学习要深刻和持久得多。
评分冬天在家来上空调,泡一杯热茶,细细的享受阅读带来的温暖!
评分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商业模式才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而不是成本。市场经济,思维决定命运!
评分挺好的。内容丰富,其实就是一句话立刻行动。
评分书不太厚,拿到就读了近一半。内容不错,就是后面的插图印刷有点差,总体还是可以。
评分人是怎么走向灭亡的!!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
评分虽然都是一些通俗易懂的内容,但如果使用起来效果还是不错的。
评分比较有意思,浅显实用
评分内容不错,通俗易懂,可读性强
评分●销售千万册的畅销书作家、心智图的发明人!世界记忆锦标赛的创办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