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果树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鉴丛书:桃、李、杏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鉴》精选了466张清晰生态照片及26幅重要病虫的防治技术模式图相配合内容图文并茂,文字通俗易懂,技术易于操作。一书在手,桃李杏病虫害一网打尽。
内容简介
《果树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鉴丛书:桃、李、杏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鉴)(最新图鉴))》是在总结作者多年科研成果与推广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生产实践经验及素材编写而成。本书分别介绍了桃、李、杏树上常见的54种病害和47种害虫的症状诊断或危害特点、害虫形态特征、病虫害发生特点或习性及综合防治技术。全书精选了464张清晰生态照片及26幅重要病虫的防治技术模式图相配合,内容图文并茂,文字通俗易懂,技术易于操作。
本书适合广大农技生产与推广人员,桃、李、杏科研人员与种植专业户及农资经营人员等阅读,也可供农业院校果树、植保等专业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王江柱,河北农业大学科教兴农中心,教授、主任,教授,1985年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植保专业,同年留校任教,长期从事于植保、果树生产研究与教学工作。近几年致力于农技推广、植物保护实用技术与科教兴农工作,具有丰富的基层农技推广经验,特别是对落叶果树病虫害防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调查,多次获邀举行各种农业科技讲座培训。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病害诊断与防治
白纹羽病
紫纹羽病
根朽病
根癌病
腐烂病
干腐病
木腐病
褐色膏药病
灰色膏药病
桃折枝病
桃枝枯病
桃枯梢病
杏银叶病
细菌性穿孔病
褐斑穿孔病
霉斑穿孔病
轮纹叶斑病
白粉病
黑星病
炭疽病
霉污病
褐腐病
菌核病
灰霉病
黑腐病
桃缩叶病
桃轮纹病
桃实腐病
桃溃疡病
桃红粉病
桃红腐病
桃软腐病
桃曲霉病
桃疫腐病
桃心腐病
桃瘿螨畸果病
桃叶枯病
李红点病
李袋果病
杏疔病
花叶病
杏果实斑点病
小脚症
黄叶病
桃红叶病
桃缺钙症
裂果症
流胶病
果锈症
肥害
日灼病
冻害
涝害
药害
第二章 害虫诊断与防治
桃小食心虫
梨小食心虫
李小食心虫
桃蛀野螟
李实蜂
棉铃虫
苹小卷叶蛾
美国白蛾
天幕毛虫
苹掌舟蛾
梨星毛虫
盗毒蛾
金毛虫
古毒蛾
黄刺蛾
扁刺蛾
褐边绿刺蛾
双齿绿刺蛾
李枯叶蛾
绿尾大蚕蛾
樗蚕蛾
桃六点天蛾
栎掌舟蛾
桃剑纹夜蛾
桃线潜叶蛾
山楂叶螨
梨冠网蝽
绿盲蝽
茶翅蝽
麻皮蝽
桃蚜
桃粉蚜
桃瘤蚜
日本龟蜡蚧
桑白介壳虫
朝鲜球坚蚧
草履蚧
红蜡蚧
陶小绿叶蝉
斑衣蜡蝉
大青叶蝉
苹果金象
梅下毛瘿螨
桃红颈天牛
蚱蝉
黑绒鳃金龟
小青花金龟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症状诊断 白纹羽病主要为害根部,多从细支根开始发生,逐渐向上扩展到主根基部,很少扩展到根颈部及地面以上。发病后的主要症状特点是:病根表面缠绕有白色或灰白色网状菌丝,有时呈灰白色至灰褐色的菌丝膜或菌索状(彩图l、彩图2):病根皮层腐烂,木质部腐朽,但栓皮不腐烂呈壳状套于根外;烂根无特殊气味,腐朽木质部表面有时可产生黑色菌核。轻病树树势衰弱,发芽晚,落叶早,结果少,叶片变黄等:重病树枝条枯死,甚至全树死亡。
发生特点 白纹羽病是一种高等真菌性病害,病菌寄主范围较广,可侵害桃、杏、李、櫻桃、苹果、梨、葡萄、核桃、桑、榆等多种果树、林木及花生、甘薯等。病菌以菌丝、菌索及菌核在田间病株、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菌核、菌素在土壤中可存活5—6年。生长季节,病菌可直接穿透根皮侵染为害,也可从伤口进行侵染。近距离传播主要通过病健根接触、病残体及带菌土壤的移动而进行:远距离传播为带菌苗木的调运。
老果园、旧林地、河滩地及古墓坟场改建的果园容易发生白纹羽病,间套种花生、甘薯等寄主植物可加速该病的扩散蔓延及为害程度。
防治技术
(1)苗木检验与消毒 调运苗木时应严格进行检查,最好进行产地检验,杜绝使用病苗圃的苗木, 已经调入的苗木要彻底剔除病苗并对剩余苗木进行消毒处理。一般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7%多宁(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浸苗3—5分钟,然后栽植。
(2)加强栽培管理 育苗或建园时,尽量不选用老苗圃、老果园、旧林地、河滩地及古墓坟场等场所,如必须使用这些场所时,首先要彻底清除树桩、残根、烂皮等带病残体,然后再对土壤进行翻耕、覆膜暴晒、灌水或休闲、轮作,促进残余病残体的腐烂分解。增施有机肥及农家肥,培强树势,提高树体伤口愈合能力及抗病能力。另外,行间避免间套作花生、甘薯等白纹羽病的寄主植物,以防传入病菌及促使病菌扩散蔓延。
(3)及时治疗病树 发现病树后首先找到发病部位,将病部彻底刮除干净,并将病残体彻底清到园外销毀,然后涂药保护伤口,如2.12%腐植酸铜水剂原液、30%龙灯福连(戊唑.多菌灵)悬浮剂100-200倍液、77%多宁可湿性粉剂100-200倍液等。另外,也可根部灌药对轻病树进行治疗,有效药剂有:45%代森铵水剂500-600倍液、50%美派安(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60%统佳(铜钙·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浇灌药液量因树体大小而异,以药液将整株根区渗透为宜。
(4)其他措施 发现病树后,及时挖封锁沟对病树进行封闭,防止病健根接触传播,一般沟深50-60厘米、宽30-40厘米。另外,病树治疗后及时进行根部桥接或换根,促进树势恢复。
……
前言/序言
桃、李、杏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鉴) 一、 概述 本书是一部集科学性、实用性、直观性于一体的桃、李、杏病虫害诊断与防治专著。作为“果树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鉴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丰富的原色图片为基础,结合详实的文字描述,旨在为广大果农、技术推广人员、科研工作者以及相关爱好者提供一本权威、便捷的病虫害识别与防治工具书。 1.1 桃、李、杏的经济与营养价值 桃、李、杏作为蔷薇科李属的经济果树,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其果实以其鲜美的口感、丰富的营养以及多样的食用方式,深受消费者喜爱。 桃: 桃的果实味甘多汁,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A、膳食纤维、钾、铁等多种营养物质。它不仅可以鲜食,还可以加工成果酱、果汁、罐头、果脯等,具有极高的食用和加工价值。中医认为,桃味甘酸,性温,有生津止渴、补血养颜、润肠通便等功效,是药食同源的佳品。 李: 李的果实酸甜适口,含有丰富的糖分、有机酸、维生素C、花青素等。李的加工品如李子干、李子醋等也深受市场欢迎。李在传统医学中被认为有清热利尿、活血化瘀、解毒等作用。 杏: 杏的果实酸甜,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原)、维生素C、有机酸等。杏仁更是重要的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杏的加工产品也很多样,如杏干、杏脯、杏仁露等。 这三种果树的种植业已形成庞大的产业规模,为农民增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严重威胁着桃、李、杏的产量和品质,给果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科学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对于保障果品供应、提升果品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2 现代果树病虫害防治的挑战与趋势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果树病虫害防治面临着诸多挑战: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可能导致病原菌和害虫的地理分布发生变化,繁殖速度加快,或者出现新的病虫害种类,给防治带来不确定性。 抗药性问题: 长期、不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容易导致病原菌和害虫产生抗药性,降低农药的防治效果,增加防治成本。 食品安全与环境保护: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对农药残留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同时,对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的呼声也日益强烈,要求采用更加环保、绿色的防治技术。 技术更新换代: 新的病虫害发生规律、新的防治技术和新药械不断涌现,需要及时更新知识和技能。 在这种背景下,现代果树病虫害防治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绿色植保: 强调以预防为主,推广使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调控等非化学防治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频率。 精准施药: 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结合测报预警、靶向施药等技术,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环境风险。 综合防治(IPM): 将多种防治技术有机结合,形成一套系统、科学的防治体系,以经济、有效、可持续的方式控制病虫害。 科技支撑: 积极应用现代科技,如分子诊断技术、遥感技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提升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治的智能化水平。 公众参与: 加强科普宣传,提高果农和公众对病虫害防治的科学认识,共同参与到绿色植保行动中来。 二、 本书内容特色与结构安排 本书紧密围绕桃、李、杏这三种重要果树的常见病虫害,在内容上力求全面、系统、实用,并在形式上注重图文并茂、直观易懂。 2.1 内容的科学性与权威性 本书的内容基于最新的植物病理学、昆虫学研究成果,并结合了长期的田间实践经验。书中收录的病虫害信息,均经过专家审阅,确保了其科学性和准确性。 病害部分: 详细介绍了桃、李、杏上由细菌、真菌、病毒、类菌原体等引起的各类病害,包括病原的生物学特性、侵染循环、症状表现、发生规律等。 虫害部分: 全面涵盖了刺吸式口器害虫、咀嚼式口器害虫、钻蛀性害虫等各类害虫,介绍了它们的形态特征、生活史、为害特点、发生规律等。 生理性病害: 除了生物性病害,本书还关注了由环境因素、营养失调等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如日灼、缺素症、冻害等,并阐述了其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 2.2 诊断的直观性——原色图鉴的优势 本书最大的特色之一,便是其丰富的原色图片。每一种病虫害都配有多张高清、真实的田间照片,直观地展示了病害的各种症状(叶片、枝条、果实、根系等)以及害虫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形态。 高清实拍: 图片均来源于实际生产环境中,色彩真实,细节清晰,能够最大限度地还原病虫害的真实面貌。 多角度展示: 对于同一病虫害,往往会从不同角度、不同部位进行拍摄,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其症状表现。 对比辨识: 对于症状相似的病虫害,书中可能通过并列图片或文字提示,帮助读者进行准确辨识,避免误诊。 图文结合: 图片与文字描述紧密结合,读者通过图片初步识别,再通过文字深入了解其成因、特点及防治措施,大大提高了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 2.3 防治的实用性与前沿性 本书提供的防治措施,既考虑了传统、成熟的防治技术,也纳入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先进、绿色的防治理念和方法。 综合防治策略: 针对每一种病虫害,都提出了一套综合性的防治方案,强调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农药推荐: 在推荐农药时,会注明其作用机制、适用范围、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并优先推荐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 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 积极介绍生物农药(如Bt、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天敌昆虫的应用,以及诱捕器、防虫网等物理防治措施。 生态调控: 强调通过改善栽培管理措施,如合理施肥、修剪、清园、间作套种等,营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 抗病品种与抗虫品种: 提示选择和推广适合当地条件的抗病、抗虫优良品种的重要性。 抗药性管理: 针对常见的抗药性问题,提供轮换用药、多种药剂混用等建议。 监测预警: 介绍病虫害监测和预警技术,帮助果农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防治。 2.4 结构安排 本书的结构安排清晰合理,便于读者查阅和使用。 总论部分(可能包含): 简要介绍桃、李、杏的栽培概况、病虫害发生特点、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等。 分论部分: 病害篇: 按照病害的发生部位(叶部、枝干部、果实部、根部)或病原类型(真菌性、细菌性、病毒性等)进行分类介绍。 虫害篇: 按照害虫的为害特点(食叶害虫、刺吸式口器害虫、钻蛀性害虫等)或发生时期进行分类介绍。 生理性病害篇: 介绍常见的生理性病害。 每种病虫害的介绍模式: 名称: 包括俗名、学名(若有)。 为害症状: 用文字详细描述在不同部位表现出的症状,并配以清晰的原色图片。 发生规律: 介绍病原或害虫的发生季节、传播途径、侵染方式、适宜条件等。 防治方法: 提供一套或多套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 三、 本书的目标读者与应用价值 本书的目标读者非常广泛,适用于: 广大果农: 是果园日常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书,能够帮助果农快速准确地诊断病虫害,掌握科学的防治方法,减少损失,提高产量和品质。 果树专业合作社与种植大户: 为其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和决策支持。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是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指导农民的重要参考资料。 植物保护科研人员: 提供基础的病虫害信息和图片素材。 农资经销商: 帮助其了解和推荐更合适的农资产品。 涉农院校师生: 是学习植物保护、园艺等专业的辅助教材。 对果树种植感兴趣的爱好者: 帮助其了解果树栽培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掌握基本的防治知识。 应用价值体现在: 提高诊断准确率: 丰富的原色图鉴能够帮助读者快速识别病虫害,避免误诊。 指导科学防治: 提供详实、可操作的防治措施,帮助果农在正确的时机、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防治。 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科学的病虫害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农药使用,降低投入成本。 提升果品品质与产量: 有效控制病虫害,能够显著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商品率,增加经济效益。 促进绿色农业发展: 引导读者采用更加环保、可持续的防治技术,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知识普及与技能提升: 能够帮助广大果农及相关从业人员提升病虫害防治的科学素养和实践技能。 四、 结语 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病虫害的有效防控是实现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本书正是为了满足这一迫切需求而编写。通过本书,我们希望能够为广大桃、李、杏生产者提供一份权威、实用、易懂的指南,帮助他们克服病虫害的挑战,实现丰收和增收。我们坚信,本书将成为果园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