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写生构图(套装上下册)》是作者在创作和教学工作中逐渐形成的,详细描述了白描花卉写生的有关知识。《花卉写生构图(套装上下册)》分为上下两册,包括花卉写生概说、图例解说、构图基本知识、植物基本知识、勾线基本知识等部分,以及多幅图例。知识点清楚,编排合理,有利于初学者理解和学习。
李小白,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曾留校任教。后去美国,在美期间,任大纽约地区艺术家协会会长、美术花鸟画协会主席、美国琴棋诗画协会顾问、“小白画院”院长。现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年画研究会会员、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李长白中国画研究所名誉所长、南京云上文化艺术沙龙艺术总监。
李长白,原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16年出生于浙江金华兰溪村(李渔第九代嫡孙)。1933年考入国立杭州艺专绘画系,其西画师从林风眠、吴大李超士,国画得潘天寿、李苦禅、张红薇、吴弗之指教,画艺大进。早在1937年学生,他的《双栖图》就被入选“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擅长人物、山水、花乌,兼工、书法,尤以工笔花乌著称,是20世纪中国工笔花乌画重要的代表人物。结合教学,出版了《花卉写生构图》、《花卉设色技法》、《乌的写生设色技法》等三部教学专为教育界、学术界所重视。
李采白,1950年出生于杭州,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1982年毕业于丝绸工学院工艺美术系,毕业留校至今。工作期间勤奋于中国画创作,作品《胜似春光》、《春艳》、《花弄影》、《冬夜》、《双鲤鱼》等,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作品被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和台湾、香港等地各大博物馆和个人收藏。创作之余,注重理论总结,与父亲李长白先生一起出版了《花卉写生构图》和《花卉设色》等专业书籍。此外还著有《墨竹画谱》、《李采白花卉设色方法》、《李采白画册》等。《世界艺术》、《画廊》、《中国花鸟画》等杂志都有专题报道。
序
中国工笔花鸟画大师李长白和他的子女们
1.花卉写生概说
(一)学习的途径
(二)写生方法
(三)写生的步骤和要求
(四)枝、叶、花、小枝的写生
2.图例解说
(一)枝的写生处理
(二)叶的写生处理
(三)花朵的写生处理
(四)小枝的写生处理
(五)出枝
(六)花卉构图中的几个问题
(七)朵花小枝的写生构图(略谈花期、花色和花韵)
(八)景情写生构图
(九)两种花卉写生构图
(十)草、虫写生构图
3.构图基本知识
(一)构图
(二)景、情、意、境界的内涵
4.植物基本知识
(一)植物的形态特征
(二)植物的根、茎、叶、花
(三)植物的生长因素和运动
5.勾线基础练习
(一)线的作用
(二)线的形态
(三)勾线的学习方法
(四)勾线的基础练习
6.图例
我一直对自然中的花卉之美情有独钟,但每次拿起画笔,都感觉构图成了最大的拦路虎。不是画面过于拥挤,就是显得空荡荡,很难达到我心中那种“恰到好处”的平衡感。直到我翻阅了这套《花卉写生构图》,才算真正找到了方向。上册内容由浅入深,从最基础的点、线、面入手,详细讲解了各种构图的基本原则,并且将这些原理巧妙地运用到了花卉写生之中。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花卉形态的分析,比如如何处理玫瑰的层叠,百合的挺拔,以及小野花的簇拥感,都给出了非常实用的构图建议。大量的写生范例,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那些抽象的构图理论,不再是纸上谈兵。它教会了我如何利用“留白”来增强画面的呼吸感,如何通过“疏密对比”来丰富画面层次,如何运用“引导线”来自然地将观者的视线引向主体。我曾经为如何摆放一束花而烦恼,现在我可以根据书中的指导,巧妙地运用高低错落、前后穿插的方式,来创造出既饱满又不失灵动的画面。上册的讲解,就像是为我打下了坚实的构图基础,让我不再对写生感到畏惧,而是充满信心。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把我从一个对绘画毫无头绪的菜鸟,瞬间升级成了能够自信进行花卉写生创作的“老司机”。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花朵心生向往,但真正拿起画笔,却发现构图简直是比登天还难。不是花朵挤在一起,显得杂乱无章,就是稀稀拉拉,空空荡荡,怎么看都不对味。翻开这套《花卉写生构图》,我感觉像是找到了救星。上册从最基础的点、线、面入手,循序渐进地讲解了如何运用这些基本元素来构建画面,并且针对花卉的特点,给出了各种不同类型构图的分析和范例。比如,如何处理花朵的疏密关系,如何运用留白来增强画面的呼吸感,如何通过线条的走向来引导观者的视线等等,每一个细节都讲得非常透彻。我之前总是死记硬背一些构图法则,但这套书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怎么做”,而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让你从原理上理解构图的奥秘。它不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写生实例,从最简单的单朵花到复杂的花束、花篮,再到大场景的花卉园林,几乎涵盖了所有我可能遇到的写生情境。每一个案例都附有详细的构图步骤和分析,让我能够一边看一边跟着学,模仿起来也得心应手。我尤其喜欢它对不同花卉特点的观察和总结,比如玫瑰的层叠,百合的挺拔,以及一些小型花卉的簇拥感,这些细微的差别在构图时如何体现,书中都有精彩的讲解。我从来没想过,原来构图可以如此有逻辑,又如此充满艺术性。
评分我一直对花卉的写生情有独钟,但苦于构图能力不足,常常画出来的作品显得杂乱无章,或者主题不突出。这套《花卉写生构图》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制的指南。上册从最基础的构图原理讲起,比如点、线、面的运用,黄金分割、三分法的法则,以及如何利用对称和不对称来达到平衡。它并没有枯燥地堆砌理论,而是结合了大量的花卉写生实例,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些构图原理在实际创作中的应用。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花卉形态的分析,比如如何处理玫瑰的层叠,百合的挺拔,以及小野花的簇拥感,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构图建议。它教会了我如何去观察一朵花,或者一束花,并从中找到最适合表现其特点的构图方式。例如,如何利用留白来增强画面的呼吸感,如何通过疏密对比来丰富画面层次,如何运用引导线来自然地将观者的视线引向主体。我曾经为如何摆放一束花而烦恼,现在我可以根据书中的指导,巧妙地运用高低错落、前后穿插的方式,来创造出既饱满又不失灵动的画面。上册的讲解,为我打下了坚实的构图基础,让我对花卉写生充满了信心。
评分坦白说,我之前是个画不好花的人。总觉得花太小,细节太多,下手就容易出错。这套《花卉写生构图》就像是我的“救命稻草”。下册的内容,对于我来说,更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它不仅仅是关于构图,更是一种“观察事物”和“表达情感”的训练。书中关于动态构图的讲解,对我触动很大。我之前画花都是静止的,但生命的美,往往体现在那一瞬间的动态。比如,风吹过花瓣的轻拂,露珠在叶片上滚落的轨迹,甚至是昆虫在花丛中飞舞的身影,这些动态如何在构图中得以体现,书中都有非常精彩的案例。它教我如何利用线条的曲线和弧度来表现花朵的柔美,如何用疏密变化来营造画面的节奏感,甚至是如何通过光影来暗示画面的情绪。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提到了“情绪化构图”,也就是说,同样的景物,根据画家想要表达的情绪,构图可以完全不同。这让我意识到,构图不仅仅是技术,更是情感的载体。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构图来传达喜悦、宁静、甚至是淡淡的忧伤。这套书的语言也非常易懂,没有太多生涩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它鼓励我大胆尝试,不怕出错,每一次的尝试都是一次进步。
评分这套《花卉写生构图》真的可以说是我的“秘密武器”。之前我画花,总感觉画面“散”,或者“死”,怎么都提不起精神。下册的内容,则给我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它不仅仅是教我如何构图,更是教我如何“思考”画面。书中关于“画面情绪”和“氛围营造”的讲解,让我茅塞顿开。我明白了,构图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情感的表达。如何通过画面的布局,来传达喜悦、宁静、甚至是淡淡的忧伤,这些都可以在构图中得以实现。它提到了很多关于“动态构图”的技巧,比如如何利用 S 形线条来增加画面的流动感,如何通过对角线构图来制造视觉冲击力,甚至是如何通过虚实结合来引导观者的想象。我最欣赏的是,它鼓励我“打破常规”,去尝试一些更具个人风格的构图方式。它不是要求我死板地套用公式,而是引导我去理解构图背后的逻辑,然后根据自己的感受去进行创作。书中大量的范例,都充满了艺术家的个人思考,让我看到了构图的无限可能性。我学会了如何用构图来表现花朵的生命力,如何捕捉光影的微妙变化,如何将自然之美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
评分这套《花卉写生构图》简直是我艺术道路上的一盏明灯。之前我对花卉写生一直存在着一种“望而却步”的心态,总觉得画面上的花朵难以驾驭,怎么摆放都不对劲。下册的内容,则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它不仅仅是传授构图的技巧,更是一种“思考方式”和“表达方法”的启迪。书中关于“画面叙事感”的讲解,让我大开眼界。我明白了,构图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讲故事。如何通过画面的布局,来营造一种氛围,暗示一个场景,甚至传达一种情感,这些都可以在构图中得以实现。它提到了很多关于“动态平衡”的技巧,比如如何利用 S 形线条来增加画面的流动感,如何通过对角线构图来制造视觉冲击力,甚至是如何通过虚实结合来引导观者的想象。我最欣赏的是,它鼓励我“打破常规”,去尝试一些更具个人风格的构图方式。它不是要求我死板地套用公式,而是引导我去理解构图背后的逻辑,然后根据自己的感受去进行创作。书中大量的范例,都充满了艺术家的个人思考,让我看到了构图的无限可能性。我学会了如何用构图来表现花朵的生命力,如何捕捉光影的微妙变化,如何将自然之美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
评分这套《花卉写生构图》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对“临摹”的看法。我曾经认为,学画画就是要对着名家作品一遍遍地模仿,但即使模仿得再像,也始终感觉缺乏自己的灵魂。而这套书,尤其是下册,则将我引向了“创作”的道路。它不是简单地提供范例,而是教我如何“看”,如何“思考”,如何“表达”。书中深入剖析了各种构图技巧在表现花卉不同姿态、光影和情感时的作用。例如,如何运用对称构图来展现花卉的庄重典雅,如何利用对角线构图来增加画面的动感和趣味性,如何通过三角形构图来营造稳定和和谐的氛围。更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局限于静态的构图,还提到了如何表现花卉在风中的摇曳,雨后的晶莹,甚至是阳光下散射的光辉,这些动态的捕捉,在构图上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更多了。它会引导你去思考,同一朵花,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应该如何调整构图,让画面更有生命力。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色彩与构图相结合的原理,比如冷暖色的对比如何影响画面的情绪,明暗对比如何突出主体,这些都让我豁然开朗。我曾经最头疼的就是画完的画,总感觉画面“空”,或者“乱”,现在我明白了,问题就出在构图上。这套书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画家,耐心地手把手教你如何把脑海中的美好意象,通过合理的构图,呈现在纸上。它给了我极大的信心,让我敢于去尝试,去创新,去用自己的方式来描绘我心中的花卉世界。
评分我一直对自然界中的花卉之美着迷,渴望能将这份美好用画笔捕捉下来。然而,在尝试写生过程中,我屡屡在构图上遇到瓶颈。要么画面比例失调,要么主体不够突出,总感觉画面缺少一种“秩序感”和“吸引力”。直到我遇见了这套《花卉写生构图》,才真正找到了解决之道。上册从基础入手,详细讲解了构图的基本原理,比如黄金分割、三分法、S形构图等等,并且将这些原理巧妙地应用到花卉写生中。我喜欢它对不同花卉形态特点的分析,比如如何处理莲花的舒展,牡丹的饱满,以及藤蔓植物的缠绕,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构图建议。书中大量的写生范例,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构图理论。我最看重的是它讲解的“呼吸感”和“节奏感”,以往我只知道把东西画满,但这本书告诉我,留白同样重要,它能让画面更显高级。它还教会我如何利用线条和色彩来引导观者的视线,让画面更具流动性和故事性。我曾经为如何摆放一束花而烦恼,现在我可以根据书中的指导,巧妙地运用虚实对比,高低错落,来创造出既饱满又不失疏朗的画面。上册的讲解,就像是给我打下了坚实的构图基础,让我不再对写生感到畏惧。
评分自从我开始阅读这套《花卉写生构图》,我的画作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特别是下册的内容,它不仅仅是关于构图的技巧,更是一种“审美的升华”。书中关于“画面节奏”和“视觉引导”的讲解,让我豁然开朗。我明白了,好的构图不是把东西摆好看,而是要能够“说话”,能够引导观者的情绪和视线。它提到了很多关于“动态美”的构图方式,比如如何利用 S 形线条来增加画面的流畅感,如何通过对角线构图来制造画面的张力,甚至是如何通过“虚实对比”来留给观者想象的空间。我最喜欢的是,它鼓励我“大胆尝试”,去打破一些固有的思维模式。它不是要求我死板地模仿,而是引导我去理解构图背后的逻辑,然后根据自己的内心感受去进行创作。书中大量的范例,都充满了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和独特思考,让我看到了构图的无限可能性。我学会了如何用构图来表现花朵的生命律动,如何捕捉光影的微妙变化,如何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我个人的艺术情感融为一体。这套书,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写生构图的魅力。
评分我一直梦想着能画出令人惊艳的花卉写生作品,但现实总是残酷的,我的作品总是缺乏那种“吸引力”。直到我遇到了这套《花卉写生构图》,我才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上册从最基础的点、线、面入手,细致入微地讲解了构图的原理,并且将这些原理巧妙地融入到花卉写生中。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不同花卉形态的细致观察和总结,比如如何处理玫瑰的层叠,百合的挺拔,以及小野花的簇拥感,都给出了非常具体且实用的构图建议。书中大量的写生范例,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构图理论,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旁边悉心指导。它教会了我如何利用“留白”来增强画面的呼吸感,如何通过“疏密对比”来丰富画面层次,如何运用“引导线”来自然地将观者的视线引向主体。我曾经为如何摆放一束花而烦恼,现在我可以根据书中的指导,巧妙地运用高低错落、前后穿插的方式,来创造出既饱满又不失灵动的画面。上册的讲解,就像是为我打下了坚实的构图基础,让我不再对写生感到畏惧,而是充满自信。
评分书籍很沉
评分不错的白描范本,内容丰富
评分不错,很棒的书
评分内页,给后来的看看
评分《花卉写生构图(套装上下册)》是作者在创作和教学工作中逐渐形成的,详细描述了白描花卉写生的有关知识。《花卉写生构图(套装上下册)》分为上下两册,包括花卉写生概说、图例解说、构图基本知识、植物基本知识、勾线基本知识等部分,以及多幅图例。知识点清楚,编排合理,有利于初学者理解和学习。
评分配合活动买的,贼便宜了,好书需慢慢阅读。这本真心喜欢,推荐大家购买
评分《花卉写生构图(套装上下册)》是作者在创作和教学工作中逐渐形成的,详细描述了白描花卉写生的有关知识。《花卉写生构图(套装上下册)》分为上下两册,包括花卉写生概说、图例解说、构图基本知识、植物基本知识、勾线基本知识等部分,以及多幅图例。知识点清楚,编排合理,有利于初学者理解和学习。
评分一直想买这套书,学习试试
评分好书,太喜欢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