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全集(套装全八册)

董其昌全集(套装全八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严文儒,尹军 编
图书标签:
  • 董其昌
  • 明代书法
  • 明代绘画
  • 艺术史
  • 书法
  • 绘画
  • 中国美术
  • 文化艺术
  • 艺术理论
  • 藏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47907375
版次:1
商品编码:11481099
包装:盒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2-01
页数:3712
套装数量:8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明晚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推动文学、艺术、科技的发展,社会思潮异常活跃。特别是苏、松、杭、嘉、湖等江南地区,名家辈出,成为我国文化史、思想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董其昌则是那个时代艺术领域中最具号召力的人物,他不但是一位影响深远的书画艺术家、理论家和鉴藏家,而且还是一位著述颇丰的文学家和史学家。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香光、思白、思翁,别署香光居士。明松江府华亭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授编修,天启时累官南京礼部尚书。以阉党柄政,请告归。崇祯四年(1631)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后致仕。八十二岁卒于家。谥文敏。

  董其昌“天才俊逸,少负重名”,以善书“名闻外国”。书风率意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为有明一代大家。擅山水,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而自成清润明秀一格。论画标榜文人气,以佛教宗派喻画史各家为“南北宗”,推崇南宗为文人画之正脉,其影响波及至今。

  搜集整理董其昌的全部著述,汇编成《董其昌全集》以供学界,这不仅对中国书画史和董其昌个案研究至关重要,而且对晚明史乃至中国文化史的研究,其意义亦非常重大。

  鉴于此,编修《董其昌全集》被列入“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重点规划项目”、“2012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

这次出版的《董其昌全集》一函八册,收录了董其昌撰著的诗文,董氏参与编修、补订的著作,以及董其昌身后由他人编辑的董氏著述、信札、题跋、佚文等。其中多数是此前未经整理校点的。

  全集收录的《容台集》是董其昌毕生思想的精华,包括文集、诗集和别集。全集收录的《学科考略》、《论文宗旨》、《举业蓓蕾》集中体现了有“一代文宗”之誉的董其昌对八股文的精到论述。全集收录的《通鉴集要》、《神庙留中奏疏汇要》、《玄赏斋书目》是史学、目录学研究的重要著作。

  《董其昌全集》的出版,是董氏身后378年来首次对其著述最完整的汇集和整理,是研究晚明史的重要史料,是深入研究董其昌生平、艺文、交游及晚明社会生活诸方面的重要基础文献,将对“董学”向纵深发展的起到重要推进作用。自1980年代末以来,上海书画出版社曾举办规模空前的董其昌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过多部海内外研究论著和董其昌书画作品,对推动董其昌艺术及其理论研究的深入,作出过长期的努力。这次出版《董其昌全集》,堪称是“董学”出版工作的延续,它体现了上海书画出版社一以贯之的出版理念,即对中国传统艺术基础文献整理与运用的重视。

内容简介

  严文儒、尹军主编《董其昌全集》,对传世董其昌著述文字加以全面系统地汇集、整理,对各种版本的来源详加考辩,择其善者而从之,托名伪作则一概不收。
  《董其昌全集》收录董其昌撰述、编著等著作计13种,250万字。如《容台集》《学科考略》《论文宗旨》《举业蓓蕾》《 《画禅室随笔》《骨董十三说》《香光随笔》《董华亭书画录》《通鉴集要》《神庙留中奏疏汇要》《玄赏斋书目》等。据董其昌手札、题跋以及书画著录等,成《董其昌诗文题跋辑佚》;附录有关董其昌的《历代序跋》《传记资料》《年表》等。延请学有专长的文史专家、书画研究者,就所收董其昌著作底本精心校点,划专名线,必要处出以校勘,以便研究者阅读、引用。
  《董其昌全集》是研究董其昌诗文、书画、生平、交游以及董氏所涉及文史、诸子、禅学等等最为翔实的基础性资料,也是研究晚明政治、社会生活诸方面的一部综合性专著。

作者简介

  严文儒,男,1951年生,浙江慈溪人。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直属党支部书记、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宋史与宋代文献学。

  主要著作有:1、《新译阅微草堂笔记》(台北三民书局,2006年)2、《新译东京梦华录》(台北三民书局,2004年)3、《三门街》(注释,台北三民书局,2007年)4、《朱子全书与朱子学——2003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主编之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5、《中国理学(第二卷)》(与吴宣德合著,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6、《古本官场记》(与王培军合著,东方出版中心,2001年)7、《中国茶文化史话》(黄山书社,1997年)8、《隋唐演义》(校注,台北三民书局,1998年)9、《中国民俗史话》 (黄山书社,1997年)10、《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合作,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11、《朱子全书》(合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

目录

第一册 容台集 上
第二册 容台集 下
补辑闽本容台集
第三册 学科考略
论文宗旨
举业蓓蕾
书禅室随笔
骨董十三说
香光随笔
董华亭书画录
第四册 通鉴集要 上
第五册 通鉴集要 下
第六册 神庙留中奏疏汇要 上
第七册 神庙留中奏疏汇要 下
第八册 玄赏斋书目
董其昌诗文题跋辑佚
附录

前言/序言


董其昌全集(套装全八册)—— 历史的沉淀与艺术的精粹 这部浩瀚的八卷本《董其昌全集》,汇集了明末清初这位重量级艺术巨擘毕生之精华。它不仅是一部书画文献的集大成之作,更是洞察晚明士人阶层精神世界与审美取向的珍贵窗口。全集以严谨的考据和详尽的整理为基石,力求展现董其昌作为“后五百年以来无上之 قلم手”的全面风貌,涵盖其在书、画、印、文论乃至政治生活等多个维度的深刻影响。 卷帙浩繁,体例严谨: 全集共分八册,每一册都针对董其昌不同类型和主题的存世作品及文字进行系统性梳理。这种结构设计,既便于研究者对特定领域进行深入剖析,也为初涉董氏艺术世界的读者提供了一条清晰的入门路径。其编纂原则恪守文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对所有收录的文本和图像,均进行了详尽的题跋、流传及版本比对,确保了资料的可靠性。 卷一至卷三:书艺的变奏与探微 前三卷集中展现了董其昌登峰造极的书法成就。董氏书法以“以画法写字”为核心理念,融汇晋人古意与颜、米之长,形成了清新秀逸、遒劲内敛的独特风格。 卷一:《墨迹真迹汇编》 主要收录了董其昌现存的尺牍、信札、手稿等私人性、创作性最强的书法作品。这些尺牍不仅是其笔墨技巧的直接体现,更是其日常思想交流的载体。从中可窥见其与友朋论画、谈禅、论政的真实心绪,笔触或洒脱恣肆,或温润含蓄,展现了极高的情感张力与笔法变化。 卷二:《法帖与碑刻精选》 侧重于董其昌的经典碑帖临摹本以及摩崖、题刻的拓片影印。董其昌对古代法帖的研习可谓博采众长,尤重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与颜真卿的骨力。本卷中的临本,集中体现了他如何化古为我,将前人精髓融入个人面貌的过程,其对笔法的提炼和结构的调整,对后世帖学影响深远。 卷三:《题跋文献总录》 汇集了董其昌在历代名家书画上的题跋。这些题跋是董其昌鉴定学与艺术史观的集中体现。他的题跋往往文辞精妙、学养深厚,不仅记录了作品的流传信息,更提出了精辟的鉴赏标准与个人见解。通过阅读这些题跋,读者可以直接接触到董其昌构建的艺术史谱系,理解他对“董米合流”等理论的坚持与阐发。 卷四至卷六:丹青世界的“间架”与“意境” 画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后三卷是董其昌艺术成就的核心展现。董其昌的书画理论(如“南北宗论”)深刻地影响了清代乃至近现代的绘画史走向。 卷四:《山水画存稿》 精选了董其昌署款的历代代表性山水画作。他倡导以“士气”为主导,摒弃对写实的刻意追求,强调笔墨的趣味与意境的营造。本卷中的作品,无论是设色淡雅的“平淡天真”之作,还是师法元四家的浑厚之作,均体现了其在墨色晕染、皴法运用上的独特创新,尤其注重结构(间架)的疏密与气息的连贯。 卷五:《花卉与人物画集》 侧重于董其昌在非山水领域的创作。尽管山水为重,但其花卉(如兰竹)的笔法同样体现了文人画的简练与韵致。人物画虽数量稀少,但多寓含禅意或典故,是其精神寄托的另一种表达。本卷的收录,使得我们能够更全面地评估他在不同画科中的艺术贡献。 卷六:《画学论著与师承考证》 汇集了董其昌现存的画论专著,如《画禅室随笔》的增补版本、与其他画家的书简中涉及画艺的论述,以及后人对董氏师承脉络的梳理文献。这部分是理解董其昌理论体系的关键,揭示了他如何系统性地将禅宗思想引入审美领域,并构建了一套以“淡”为美学最高标准的理论框架。 卷七与卷八:印章、诗文与综合史料 最后两卷则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背景资料,将董其昌放置于其所处的时代洪流之中。 卷七:《诗文、词曲及印谱》 收录了董其昌的诗词唱和之作,以及他本人或为其治印的印章拓本。其诗文多含隐逸之思与对古代贤哲的追慕,与画作主题相呼应。印章部分则可从中看出他对于篆刻艺术的品味,以及对印文的选择倾向,印风往往古朴内敛。 卷八:《传记、年谱及相关研究史料汇编》 这一卷极为重要,它非直接的艺术作品,却是研究董其昌生平、政治抱负及社会交往的基石。其中包含了官方史料(如《明史·董其昌传》的摘录)、清初文人的回忆性文字,以及现代学者对其生平争议点的考辨。通过这些侧面史料,读者可以完整勾勒出这位饱受争议的“朝廷命官”与“艺术领袖”的复杂形象,理解他如何在政局动荡中得以自保并持续推行其艺术主张。 总结而言, 《董其昌全集(套装全八册)》不仅是艺术史学家的案头必备,对于任何对中国古典美学、晚明士人文化乃至传统书法绘画的演变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都是一座无可替代的知识宝库。它以无可辩驳的体量和严谨的态度,向世人展示了董其昌这座高峰,如何以其独特的影响力,塑造了其后数百年中国书画艺术的基调。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位古籍修复师,对古代书籍的装订形制、纸张纤维和墨色变化有近乎偏执的关注。我选择这套《董其昌全集》的原因,纯粹是想观察这套现代出版物在模仿古代善本方面的努力和细节处理。我知道董其昌的书法在结构上有其独到之处,尤其是在行草与楷书之间的平衡拿捏。因此,我最想知道的是,这套全集中,他对不同时期自己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是如何进行区分和标注的。更重要的是,如果能看到一些关于他藏书的批校记录,那简直是为我提供了绝佳的“墨质研究样本”。比如,哪些书信是用松烟墨写的,哪些是油烟墨,书写的速度和纸张的吸墨性有何关联?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技工层面的信息。我甚至不关心他的哲学思想有多高深,我只关心他写字时手上的力度和笔锋的残留痕迹。希望这套书的影印质量能够达到近乎原作的水准,让我能透过现代的印刷,窥见古代纸张的纤维脉络和笔划的立体感。如果仅仅是模糊的复制品,那它对我的专业研究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评分

这套《董其昌全集》的装帧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光是拿到手掂量分量,就能感受到出版社的诚意。我特意选的这套全集,就是冲着它内容的完备性去的。最近沉下心来研究了一下明末清初的文人画派,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几乎是绕不开的理论基石。我之前看的几本关于书画史的选本,对他的理论分析都比较碎片化,很多关键的文本引用都是东拼西凑的,读起来很不连贯。这次入手全集,最期待的就是能看到他那些关于笔墨、章法的论述,是不是如传说中那样,将禅宗思想融入到了绘画理论的构建之中。说实话,光是把八册书目录翻了一遍,我就能预见到接下来的几个月我的书房会变成什么样子了——估计要铺满宣纸和各种拓片了。我特别关注他那些书札的收录情况,因为感觉真正的文人思想,往往藏在那些不经意的往来信件里,而非刻意为之的著述中。如果这套书能把相关的史料考证工作也做得扎实,那简直是无价之宝。目前还没有细翻,但光是这种厚重的质感和排版的气度,就足以让人心生敬畏,感觉自己正捧着一块历史的砖石。

评分

作为一个业余的篆刻爱好者,我主要对魏晋以来的印章流派演变比较有兴趣。我知道董其昌在艺术鉴赏和收藏领域是大家,他对古代金石书画的品鉴眼光,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这回购入这套全集,核心目的就是想深挖一下他鉴定古印章和碑帖的记录。他那些关于“印泥”和“用印”的看法,哪怕是只言片语,对于理解明代中后期的印学风尚都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我特别关注其中有没有收录他与当时金石学家的书信往来,或者他对一些重要拓片流传过程的批注。如果这套书只是罗列了他的绘画作品和理论文章,而没有深入到他对“物”的考证和判断,那么其“全集”的定义对我来说就不够完整了。艺术史的演进,往往是通过对前人遗物的触摸和审视来完成的,我期待董氏能提供一个清晰的“触摸点”。希望这八册里,至少有一册能侧重于他的收藏和鉴藏心得,那才算真正抓住了他的“眼力”所在。

评分

我最近迷上了一种非常小众的古代建筑美学,主要是对江南园林的叠山理水颇有研究。所以,在挑选这套书的时候,我其实是想看看董其昌的园林实践或者他对于“可游、可居、可赏”的空间哲学的论述,是否能在他的艺术理论中找到对应的影子。毕竟,文人画强调的是“卧游”,这种意境的营造,和园林设计是异曲同工的。我希望这套全集中,能有一些关于他参与设计或品评园林活动的文字记载。坦白说,我更关心的是艺术与生活边界消融的那种状态。如果这八册里,只有那些纯粹的书法或绘画理论,我可能会觉得略有遗憾。我期待的是那种更具生活气息、更有人间烟火气的文字,比如他对友人馈赠画作的点评,或者记录他如何在自己的收藏中构建一个精神世界的细节。如果能附带一些相关园林遗址的今昔对比图影,那就更完美了,哪怕是粗略的草图也行,用来印证他理论的实践性。这套书的价值,对我来说,或许不在于“画”,而在于“生活”本身。

评分

我对古琴和雅集文化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十多年了,深知明末清初文人的社交圈子是如何通过“琴棋书画”构建精神共同体的。董其昌作为江南士林领袖之一,他的交游录和雅集活动记录,是研究当时文化生态的关键线索。我非常希望这套全集中,能够细致地整理出他参与过的历次重要雅集的参与者名单、演奏曲目,甚至是席间的诗词唱和。这些细节,往往比他自己的理论宣言更能体现一个时代的文化温度。如果能看到他对特定古琴款识的评论,或者他对“徽位”和“音律”的独特见解,那将是我最大的收获。说实话,那些关于“淡墨”与“浓笔”的争论我已经看腻了,我更想知道他在听着一曲高山流水时,内心真正的波澜是什么。一套真正的“全集”,应该能重现他生活中的声光色味,而不仅仅是书斋里的笔墨干枯。这套书的编纂者如果能把散落在各处的这些“生活片段”拼凑起来,那就太棒了,否则,它就只是一个理论家的语录,而不是一个“人”的全部。

评分

就是貴了些,純文字,和日本二玄社出版董其昌研究還有差距

评分

就是貴了些,純文字,和日本二玄社出版董其昌研究還有差距

评分

书高大上,很满意,真的不错。

评分

发货很快,非常满意!

评分

装祯精美/内容丰富/印制精良……

评分

值得收藏的好书,活动很划算

评分

发货很快,非常满意!

评分

书高大上,很满意,真的不错。

评分

装祯精美/内容丰富/印制精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