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书系·新教育文库·大师教你做父母2:对话陶行知

萤火虫书系·新教育文库·大师教你做父母2:对话陶行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永新 著
图书标签:
  • 教育
  • 亲子
  • 家庭教育
  • 陶行知
  • 新教育
  • 儿童教育
  • 育儿
  • 教育方法
  • 萤火虫书系
  • 对话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56402694
版次:1
商品编码:1150923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萤火虫书系·新教育文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42
字数:1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陶行知先生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在教育领域,他针对中国教育改革实践、教育的价值和目的、教育的过程和本质等方面提出了极有价值的看法,这些理论和做法,不仅影响了一代人,而且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仍然值得今天的父母和教师学习。

作者简介

  朱永新,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兼职教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他曾多次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基金项目并多次获奖;在美国、英国、日本和国内发表教育论文400余篇;16卷本《朱永新教育作品》等专著版权输出至美国、韩国、日本、阿拉伯等国家,是当代教育家的个人教育理论著作输往海外第1人。
  他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寻与执着行动,感动了千千万万人,屡屡被评选为“全民阅读代言人”、“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中国教育60年60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中国改革十大新闻人物、中华十大财智人物……
  他于2000年发起的新教育实验,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宗旨,吸引了全国各地2000余所学校加盟实验,践行着新教育理念,以行动深刻改变了200多万师生,正在积极影响着中围教育。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我们需要新的普通学校,新的师范学校和新的父母学校,来培养后一代之新教师与新父母,这是过渡时代儿童福利之泉源。
  ——陶行知
  
  ★父母创造孩子,孩子也创造父母。好的父母应该是与孩子一起成长的父母,父母与孩子一起合作共同成长,才是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活动,一起学习。这样,家庭不仅会成为教育的场所,也会成为教育的乐园!
  ——朱永新

目录

第一章 教育就像一碗八宝饭
教育好比是火
教育就像一碗八宝饭
教育不能等于赶考
教育要有试验的精神
学生所学的是人生之道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知情意的教育是统一的整体
注重空闲教育
“学”和“乐”不可分离
寓教育于娱乐
做人三要素

第二章 生活就是教育
生活就是教育
不做“书呆子”和“田呆子”
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
康健是生活的出发点
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指导孩子和生物做朋友
提倡玩科学的把戏
不能“读书死”
相信孩子的创造性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小孩也能教大人
要把活的书籍教给孩子
多向“八贤”常请教
多做正当的游戏运动
在集体生活中发现儿童
外语好比万里眼镜
日记是心灵的写真
人格陶冶重在六岁前
六岁以前的教育很重要

第三章 解放儿童
儿童是应该快乐的
解放小孩子的头脑
解放小孩子的双手
解放小孩子的嘴
解放小孩子的空间
解放儿童的时间
解放儿童创造力
给小孩子自由行动
……
第四章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精彩书摘

  一、拆表的故事
  有一天,一位朋友的夫人来看陶行知先生。陶先生热情地让她坐下,又倒了一杯茶给她,问道:“怎么不带儿子一起来玩?”
  这位夫人有点气乎乎地说:“别提了,一提就叫我生气。今天我把他结结实实打了一顿。”
  陶先生惊异地问:“这是为什么?你儿子很聪明,蛮可爱的哩!”
  朋友的夫人取出一个纸包,里面是被拆得乱七八糟的一块手表。这表成色还很新,镀金的表壳打开了,玻璃破碎,连秒针也掉了下来。她生气地说:“陶先生,这表是才买的,竞被我儿子拆成这样,您说可气不可气!他才七八岁,就敢拆表,将来大了恐怕连房子都敢拆呢!所以我打了他一顿。”
  陶先生听了笑笑说:“坏了,恐怕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
  夫人有点愕然:“为什么呢?难道我这样做不对吗?”
  陶先生摇摇头。
  夫人又接着问:“陶先生,您是大教育家,您说对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呢?”
  陶先生把拆坏的表拿过来,对夫人说:“走,我们上你家去,见见这个小‘爱迪生’。”到了朋友家里,陶先生见到那个孩子正蹲在院子的大树下,聚精会神地看蚂蚁搬家。夫人一见又来了气,正要骂他,陶先生立即劝住了。陶先生把孩子搀起来,搂在怀里,笑嘻嘻地问:“你为什么要把妈妈的新表拆开来呢?能告诉我吗?”孩子怯生生地望了妈妈一眼,低声说:“我听见表里的嘀嗒嘀嗒的声音,想拆开看看是什么东西在响。我错了,不该把手表拆坏,惹妈妈生气。”陶先生说:“想拆开看看是什么东西在响,这没有错。但你要跟大人说一声,不能自作主张。来,你跟我一起到钟表店去好吗?”
  孩子又望望妈妈,说:“去店里干什么?”
  陶先生说:“去看师傅修表啊,看他怎么拆,又怎么修,怎么装配,你不喜欢吗?”
  孩子高兴得跳起来:“我去!我去!”
  陶先生拿着那只坏表,带着孩子一起到了一家钟表店。修表师傅看了看坏表,说要一元六角修理费。
  陶先生说:“价钱依你,但我带着孩子看你修,让他长长知识。”师傅同意了。
  陶先生和孩子站在旁边,满怀兴趣地看师傅修表。看他怎样拆开,把零件一个个浸在药水里;又看他加油后,把一个个零件装配起来。从头到尾,整整看了一个多小时。全部装好后,师傅上了发条,表重新发出清晰的嘀嗒声。孩子高兴地欢叫起来:“响了,响了,表修好了!”
  陶先生临走又花一元钱买了一只旧钟,送给孩子带回去拆装。孩子连声说:“谢谢伯伯!谢谢伯伯!伯伯真好!”
  陶先生把孩子送到家后,孩子立即跳呀蹦的跟妈妈说:“妈妈,伯伯买了一只钟,让我学习拆装呢!”
  那位朋友的夫人不解地问:“还让他拆啊?”
  陶先生笑笑说:“你不是问我对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吗?我的办法就是,把孩子和表一起送到钟表铺,请钟表师傅修理。这样修表铺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成了速成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你的孩子好奇心就可得到满足,或者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咧。”
  陶先生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孩子拆表是因为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其实就是一种求知欲,原是有出息的表现。你打了他,不是把他的求知欲打掉了吗?与其不分青皂地打一顿,不如引导他去把事情做好,培养他的兴趣。
  ……

前言/序言


《对话陶行知:教育的本质与实践》 点亮心灵,共赴一场教育的深度对话 在这喧嚣的世界里,我们时常在育儿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是遵循传统,还是拥抱创新?是严厉管教,还是宽松引导?无数的困惑与焦虑,交织成父母们内心深处的低语。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那片璀璨而永恒的教育星空,总有一颗名字,以其炽热的光芒,指引着我们前行的道路——他,便是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对话陶行知:教育的本质与实践》并非一本简单的育儿指南,它更像是一扇窗,一扇通往教育真谛的窗。通过与陶行知先生跨越时空的对话,本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教育最本真的模样,以及如何在日常的点滴中,将这些深刻的教育理念付诸实践,真正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那盏最可靠的明灯。 一、 从“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出发:唤醒学习的无限可能 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核心思想,如同一股清流,涤荡了教育的僵化模式,将学习的疆界无限拓宽。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世界,理解他为何强调“生活是教育的材料”,为何认为“教学做合一”是教育的根本。 打破书本的围墙,拥抱真实的世界: 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常将学习局限于课本和课堂。本书将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陶行知先生如何将生活中的一切都转化为教育的资源。从孩子一次成功的下厨,到一次精心策划的家庭旅行,再到一次充满挑战的社会实践,这些看似日常的活动,都蕴含着丰富的学习机会。本书将引导家长思考,如何巧妙地设计和引导,让孩子在实践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体验乐趣。 “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指南: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它强调学习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本书将详细阐述这一理念的内涵,并提供具体的实践方法。例如,在孩子学习一项新技能时,家长如何鼓励他们立即动手尝试?在孩子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如何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来寻找解决之道?本书将教会家长如何将“学”与“做”无缝衔接,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在劳动中成长,在实践中获得真正的成长。 培养孩子的“真”与“活”: 陶行知先生提倡培养“真”的学生和“活”的教育。本书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生活化的教育,让孩子学会观察、思考、表达,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它将引导家长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给了孩子足够的机会去探索、去质疑、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是否鼓励他们去尝试、去犯错、去从中学习? 二、 “教育的根本在于爱”: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爱,是教育的基石,也是连接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桥梁。陶行知先生深知爱的力量,他将爱视为教育的根本。本书将深入挖掘陶行知先生关于爱的教育理念,并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亲子沟通技巧。 理解孩子的“真情”: 孩子的情感世界丰富而敏感。本书将引导家长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并以同理心去回应。它将探讨如何识别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情感需求,以及如何在日常的互动中,传递真挚的关爱和支持。 “说真话,做真事”的沟通原则: 陶行知先生强调教育者要“说真话,做真事”。本书将阐述这一原则在亲子沟通中的重要性。它将教会家长如何以诚恳的态度与孩子交流,如何尊重孩子的想法,如何避免使用伤人的语言,从而建立起平等、信任的亲子关系。 用爱浇灌,静待花开: 真正的爱,是给予孩子自由探索的空间,是相信他们的潜力,是耐心陪伴他们成长。本书将传递一种温暖而坚定的育儿观,鼓励家长用爱去滋养孩子的心灵,用信任去鼓励他们前行,用支持去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它将提醒我们,孩子的成长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我们用长久的耐心和无私的爱,去静待他们绽放出最美的光彩。 三、 “创造教育”的时代意义:塑造面向未来的能力 在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能力的培养。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理念,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本书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创造性地引导,激发孩子的潜能,培养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鼓励好奇心与探索欲: 好奇心是创造的源泉。本书将强调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对未知事物保持探索的热情。它将提供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观察、提问、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拥抱错误,化为成长的阶梯: 错误是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本书将传递一种积极的态度,鼓励家长将孩子的错误视为宝贵的学习机会,而非失败的象征。它将探讨如何引导孩子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中学习,从而不断进步。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本书将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陶行知先生如何通过“做中学”,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将教会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从而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为人生而教育,为教育而人生”: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能够独立生活、贡献社会的人。本书将强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孩子实现自我价值,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有幸福感的人。它将引导家长思考,我们的教育,是否真正服务于孩子的人生发展?是否在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四、 走进陶行知的世界:一位教育家的智慧与情怀 本书不仅限于理论的探讨,更将带领读者走进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和思想世界。通过对陶行知先生生平事迹的回顾,以及他对教育的深刻见解,读者将更深刻地理解他为何能够成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为何能够历久弥新。 “乡村教育的实践者”: 陶行知先生并非仅是理论家,更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本书将展现他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下,创办学校,推广教育,为无数贫苦儿童带来了希望。这些故事将激励我们,教育的伟大之处,在于行动,在于对每一个生命的责任。 “人民教育家”的情怀: 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为人民服务,他的教育思想,始终围绕着“平民教育”的理想。本书将传递他那份博大深沉的教育情怀,引导我们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促进社会进步,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能获得发展的机会。 跨越时空的对话: 通过与陶行知先生的“对话”,本书将把他的教育理念,用现代的语言和视角进行解读,使其更贴合当下的育儿需求。读者将感受到,这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并非陈旧的教条,而是充满活力的智慧,能够为我们解决当代的教育困惑提供深刻的启示。 结语 《对话陶行知:教育的本质与实践》是一次回归教育本源的旅程,是一场与伟大灵魂的深度交流。它将帮助家长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的教育方式,更重要的是,它将点亮家长们内心深处的教育热情,让他们在育儿的道路上,不再感到迷茫,而是充满信心和力量,与孩子一同成长,共赴一场充满爱的教育之旅。 这本书,献给每一位渴望成为更好父母的您,献给每一位希望孩子拥有光明未来的您。让我们一同走进陶行知的世界,感受教育的力量,点亮孩子心灵的灯火,为他们的人生,奠定最坚实的基石。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对话陶行知》,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他对“真教育”的执着追求。他所倡导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对于身处竞争激烈、功利主义盛行的现代社会中的我来说,是一种涤荡和警醒。我们常常被各种“成功学”裹挟,急于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却忘记了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塑造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有健全人格、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方法贵在创造”,让我深思,自己是否过于依赖现成的教育模式,而缺乏对孩子个性的深入了解和因材施教的创新?他鼓励教师和家长扮演“活教师”的角色,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这比任何空洞的说教都来得有力量。我想象着,如果每个家庭都能像陶行知先生所描绘的那样,将爱与智慧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孩子自然会在爱的滋养中茁壮成长,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深度的人。这是一种朴素而又伟大的教育理想,值得我们每一个父母去追寻。

评分

读罢《对话陶行知》,我感觉自己的教育观被彻底颠覆,又被重新塑造。他所提出的“为真知而奋斗”的精神,让我意识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并非是获取文凭或功名,而是追求知识本身的价值,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陶行知先生对“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强调,让我开始重视实践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他鼓励孩子在实践中学习,在错误中成长,这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与我过去对孩子追求完美、害怕失败的教育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他关于“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论述,更是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更深远意义。我们不仅要培养孩子的个人能力,更要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关爱他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本书所传递的不仅仅是教育方法,更是一种教育哲学,一种为人父母的智慧,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和力量。

评分

这本《对话陶行知》初读之下,颇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对话感,仿佛陶行知先生并没有远去,而是化身为一束明亮的萤火虫,在夜色中闪烁,指引着现代为人父母者前行的方向。我尤其被其中关于“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所打动。在当下,我们常常将教育局限于学校的课堂,将学习视为知识的灌输,却忽略了孩子最真切的生活体验本身就是最宝贵的课堂。陶行知先生强调的“教学做合一”,让我反思自己平日里是如何将学习与生活割裂开来的。比如,孩子在玩泥巴的时候,我是否看到了其中蕴含的科学实验精神?当孩子动手修理玩具的时候,我是否体会到了其中的工程实践意义?他提出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儿童”,更是对当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深刻批判,提醒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孩子,无论他们的背景如何,都应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这不仅仅是对教育公平的呼唤,更是对人性尊严的尊重。阅读此书,我感到肩上的责任更加沉重,但也更加充满力量,仿佛找到了可以效仿的榜样,也看到了教育更广阔的可能性。

评分

从《对话陶行知》中,我汲取了关于“做中学”的生动实践。书中的许多例子,都直观地展现了如何将学习融入游戏,将知识内化于动手实践。这与我过去认为的学习必须是刻苦、枯燥的认知截然不同。陶行知先生对于“生活是教育的源泉”的论述,让我意识到,孩子们的每一次探索、每一次尝试,都是宝贵的学习机会。比如,在准备一顿家常便饭的过程中,孩子不仅能学习到食物的营养成分、烹饪的步骤,更能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合作的乐趣。他关于“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强调,更是点醒了我,我们不应仅仅教给孩子“是什么”,更要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和“怎么做”,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付诸实践。这种“知行合一”的学习方式,不仅能让孩子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我开始反思自己平日里对孩子是否过于保护,是否剥夺了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

评分

《对话陶行知》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他对“民主教育”的深刻理解和实践。他所倡导的“教学相长”,打破了教师高高在上、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模式,强调了师生之间平等、互助的关系。他认为,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意愿,倾听他们的声音。这对于我在教育过程中,习惯于以自己的经验和想法来主导一切的我,无疑是一种挑战。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的情怀,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温度和人文关怀。他不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更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的培养。这种全方位的教育理念,正是我们现代教育所急需的。他提倡的“寓教于乐”,更是将枯燥的学习变成了一场充满乐趣的旅程,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成长。阅读此书,我仿佛与一位充满智慧的老者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受益匪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