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性格決定命運,預測改變命運
畢業照預言未來婚姻成敗?
根據言行舉止可預測高考成績?
CEO長相預示公司業績?
滿是汗味的衣服和精子有什麼關係?
女人排卵期時“基達”強,“同誌騷年”無處隱身?
《FBI讀心術》作者喬·納瓦羅、著名心理專傢金穎 熱烈推薦
內容簡介
挖掘人性深處的欲望和規律
你的大腦預測力超乎你想象
成長 如何觀察4個月大嬰兒長大後的適應能力,並及早乾預矯正?
擇業 選對老闆就可以少奮鬥10年。臉孔看起來有權勢感的老闆,公司比較賺錢?
戀愛 臉蛋不重要,男人隻看腰臀比?聞他穿過的衣服,不用看本人,也能找到好對象。
婚姻 如何看齣一對夫妻是佳偶還是怨偶?觀察彼此對話的黃金比例 !
過去,許多心理學傢認為我們的預測和判斷漏洞百齣,並總結齣瞭諸如近因效應、忽略偏見、變化盲視等人類常犯的各種錯誤。然而人類在預測上真的無能為力嗎?心理學傢馬修·赫滕斯坦用大量的案例和實驗證明:大腦是天生的預測機。
其實我們無時無刻不在預測,比如每天擇路上班、考慮戀愛關係、未雨綢繆地存錢等。事實上,你的預測力超乎你想象,隻要學會觀察的方法,整個世界就是你的實驗室。
作者簡介
馬修·赫滕斯坦(Matthew Hertenstein),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發展心理學博士,美國迪堡大學心理學教授,作為一名心理學傢,馬修·赫滕斯坦幾乎研究瞭生活中一切與心理學掛鈎的現象。他的研究領域包括:
預測科學 非語言的指針可以透露人的健康與婚姻狀況。
觸摸的力量 人們如何透過觸摸來溝通,不需語言但仍能心有靈犀或心電感應。
嬰兒的情感建構 大人透過錶情、聲音與觸摸如何影響嬰兒理解世界。
他的研究成果廣為人知,《紐約時報》《經濟學人》《今日秀》《衛報》等知名媒體都對此進行過報道。
精彩書評
★不經意的細節,竟然能透露一個人刻意隱藏的心性,乃至預測其數十年後的命運!《心理學傢的預測術》帶你品味生活蛋糕散發的微妙訊息,見證神奇的預測!
——張學新 復旦大學心理學係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心理學傢
★本書可以使你在人生各個領域各種重要因素的分析預測上,提供不錯的思維方式和基本方法,值得仔細閱讀。同時,這本書也讓你有些抓狂,因為你會感到很有意思,很有道理,所以你會想瞭解更多更具體的方法,這讓作者的新作更值得期待。
——金 穎 著名心理專傢、CCTV12《夜綫》特邀嘉賓
★有人說,人腦是一部“預測機”。當然,預測有時候也會齣現偏差。但是大腦驚人的預測能力常常幫助我們駕馭自然的、社會的以及心理的復雜環境。在這本引人入勝的書中,作者馬修·赫滕斯坦揭露瞭人類預測能力的秘密,教我們訓練它的方法,從而對人和事作齣更好的判斷。本書是年度必讀書目!
——丹尼爾·平剋 《全新銷售》(To Sell Is Human)作者
★決定人生重大抉擇的關鍵信息往往就藏在你身邊的各種蛛絲馬跡中,學會利用它們,你可以作齣更好的判斷。作者馬修·赫滕斯坦在書中提供瞭翔實生動的案例,教你發現蛛絲馬跡的方法,從而學以緻用,加深你對周圍世界的理解。
——薩姆·高斯林 《窺探術》(Snoop)作者
★準備迎接驚喜吧!心理學傢馬修·赫滕斯坦揭示瞭驚人的發現——如何一瞥便能預測未來。通過各種細節,例如:嬰兒的反應、照片中人物的微笑、身體機能、臉型的長寬、對稱性以及非語言的微小動作等,一眼便能預知一個人未來的性格、離異的風險、性取嚮、壽命長短、收入多少、精神狀況、是否欺騙以及成功。從而得到瞭一個偉大的結果:人類預測是一種科學。我敢說,預言這玩意兒絕對是有科學依據的!
——戴維·邁爾斯 心理學教授、《直覺》(Intuition)作者
★赫滕斯坦,美國印第安納州迪堡大學的心理學傢。他在本作中提齣瞭人類大腦具有預測能力,並舉例論證瞭人類大腦 “基於對其他人細微舉動的觀察”可以作齣準確判斷。
——《科剋斯書評》(Kirkus Review)
★作者經常在美國國傢公共電颱(NPR)、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今日秀》(Today Show)、《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評論專欄及其他主流媒體上,這促成瞭他生動有趣的寫作風格。
《心理學傢的預測術》集娛樂性與知識性於一身,介紹瞭大量與人類以及人類行為有關的趣味科學。
——《心理學書籍評述集》(PsycCRITIQUES)
★馬修·赫滕斯坦的新作非常適閤普通讀者及同業專傢閱讀,它或許是介紹非語言溝通、遺傳學以及行為學十分全麵的一本著作。盡管這本書采用瞭通俗易懂的錶達方式,但它能為讀者提供大量有價值的信息。
——《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Review)
★我一翻開這本馬修·赫滕斯坦的新作,就發現此書不但讀來有趣,還能啓發我以不同的角度觀察這個世界。閱讀本書是一趟充滿驚奇的發現之旅,你將瞭解我們是什麼樣的人、我們能夠感受到什麼、如何做重要決定,還有如何被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影響。他是個極少數有能力把復雜的主題拆解成有趣內容的心理學傢。
——喬·納瓦羅 30 年資曆的FBI 探員、《FBI 教你讀心術》作者
目錄
導 言 心理學能告訴你未來什麼樣 1
第1 章 我們能預測未來嗎? 7
古老的預言術 9
規避思維的弱點 11
人腦是一部預測機 18
第2 章 逃齣基因的魔掌 23
1 歲半前預測自閉癥,4 歲就太晚瞭 26
嬰兒期的反應預示未來性格 29
生理遺傳並非宿命 33
第3 章 神奇的預兆:幼年特徵預示成長軌跡 39
母親= 食物? 41
父母怎麼對待孩子,孩子就會成為什麼人 42
精神問題的早期徵兆 49
6 小時乾預治療,提升孩子安全感 51
與父母的關係反映成人依戀類型 52
AAI 能預測什麼? 56
第4 章 從麵相預測個性和智商 61
從照片看個性 64
讓他讀報,就知道他智商多高 68
20 秒判斷誰是好人,誰是壞人 70
方臉男人更具攻擊性? 73
娃娃臉、老相和壞人臉孰優孰劣? 76
第5 章 打開“基達”,嚮對的人放電 81
人人都有“基達” 83
10 秒判斷性取嚮 87
發鏇和手指泄露性取嚮? 88
性特徵揭示性取嚮 91
女性離排卵期越近,“基達”越強 94
第6章 婚戀玄機:舊照預測未來 99
男人通過什麼吸引女人? 102
1 分鍾找齣人群中的高富帥 105
男人到底喜歡什麼樣的女人? 107
臉蛋漂亮沒用?男人隻看腰臀比! 109
觀察夫妻吵架頭3 分鍾預測婚姻走嚮 117
童年照泄露離婚幾率 121
第7 章 大謊易破,小謊難識 127
識謊靠微動作? 130
FBI 是識謊專傢? 133
“誠實肌”齣賣瞭你的心 134
孤立證據不足夠,要抓住一連串馬腳 139
第8 章 套上熱情的光環 145
6 秒判斷教學水平 147
更熱情意味著更博學嗎? 150
假裝外嚮,你就能更受歡迎 153
第9 章 尋找搖錢樹 159
長得越霸氣,越有領導力! 161
從CEO 麵部特徵預測公司業績 163
長相決定成功,還是成功決定長相? 165
20 秒預測銷售人員業績 167
第10章 基因的預言 171
從第一印象預測個人前程 172
林肯為何蓄起大鬍子? 176
肯尼迪憑形象打敗尼剋鬆? 178
1 秒鍾預測哪個男人更有能力 180
誰說小屁孩不懂政治 182
長得漂亮,不如長得乾練 184
怎樣超越錶象選對人? 190
結 語 在預測時保持謙遜 193
精彩書摘
第4 章 從麵相預測個性和智商
法庭上,娃娃臉比老相者更容易被判無罪;
社交網站上,人們往往根據照片選擇和什麼人交往,可是
你能盯著照片看50 毫秒就判斷其人品嗎?
朗讀報紙標題竟然能夠預測智力水平?
最善良的人原來攜帶變異基因!
隻有淺薄的人纔不以貌取人。世界上真正神秘的是看得見的東西,而非看不見的。(英國作傢、詩人 王爾德)
2009 年一個美麗的鞦日,我在加利福尼亞州伯剋利市的電報局大街散步。伯剋利市素以“百無禁忌”聞名,而這條街也許是對這個名頭最好的詮釋。正當我在與售賣T 恤、煙鬥的小販討價還價時,忽然瞥見一對男女在擺攤看相,我立刻就被吸引瞭,開始仔細觀察他們的把戲。隻見兩個人扔下幾張大鈔,滿臉期待地坐下來,等待攤主給他們看相。這一對攤主仔細端詳瞭他們的麵相,還時不時地捅捅他們以便觀察麵部結構的變化。兩位攤主觀察瞭一兩分鍾,偶爾交談一兩句,最後他們嚮兩位客戶娓娓道來:他們是什麼樣的人,精神生活有什麼變化,他們在幾周、幾個月後將會有什麼幸福和磨難。兩位客戶用心聽著,不時點頭,仿佛對攤主的話深信不疑。
這場錶演讓我目瞪口呆,不過很快我就意識到,其實我們每天都在做同樣的事情:根據第一印象判斷他人。幾乎所有人都免不瞭根據對他人外錶的第一印象或者第一次互動的細節來判斷他人的性格。比如下列情形中,無論準不準,我們都會竭盡全力去猜:
◆ 來應聘經理職位的麵試者工作能力強不強?他夠聰明嗎?他是否可靠?
◆ 他是喜歡上我瞭,還是因為對每個人都這麼好而已?
◆ 這位賣給我貴重寶石的商人值得信任嗎?
◆ 嶽父母/ 公婆見瞭我是否發自內心的高興?
◆ 剛認識的那個售貨員是不是我的菜?要不要和她約會?
關於長相和性格關聯度的研究曆史可謂迂迴麯摺。麵相術可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研究的是如何通過長相看個性。亞裏士多德曾記錄,在看過一個人的麵孔後,“就可以由其麵部特徵推測其性格”。
自那以後,麵相術的發展大起大落,曾在達爾文時期備受推崇,但不久後又被冠以“僞科學”的名號。最近幾十年它又在科學界復蘇瞭,科學傢用最新方法研究外錶和內心活動間的關係。
我們通過對他人麵孔的驚鴻一瞥及其他蛛絲馬跡,就能在不到1 秒的時間裏對他人的個性作齣判斷,而且結論還驚人的一緻。如果我們看見同一張麵孔,那麼我們對這個人是否誠實的判斷很可能十分相近。
但最根本的問題是,我們能不能根據他人的麵貌特徵和行為錶現準確地預測其個性?科學界的最新發現至少在某些方麵給予瞭肯定的迴答:麵貌和行為會從許多方麵透露本性。個性也好,智力也罷,甚至連我們是否有“自私”和“好鬥”的傾嚮都包含其中。
不過有時我們對他人的判斷又是完全錯誤的,偶爾還會導緻嚴重的後果。
比如在法庭上,娃臉的人比老相的人更容易被判無罪。甚至有證據錶明,具有某些麵貌特徵的人更容易被判處死刑。
從照片看個性
2008 年夏天,我在加拉帕戈斯群島遊玩瞭一個星期,想象著175 年前這個島上最著名的訪客達爾文到來時的情景。這位英國博物學傢乘坐著名的貝格爾號環球旅行時,隻在這裏待瞭5 個星期,但他搜集到的數據卻幫助他奠定瞭自然選擇理論的基礎。
不過曆史差點就走上一條不同的軌道。貝格爾號的船長崇拜瑞士詩人約翰·拉瓦特爾。在達爾文所處的維多利亞時代,拉瓦特爾的麵相學書籍影響很廣。拉瓦特爾這樣寫道:
人的靈魂和肉體之間,內心和外錶之間有著精確的關係:無限多樣化的靈魂或人的內心催生瞭無限多樣化的肉體和外形。如果存在差異,那就一定觀察得到,這必定是某種精確科學的基礎。
這位貝格爾號的船長差點就毀瞭達爾文“博物學傢”的前程,因為他認為這個年輕人的鼻子標誌著懶散,而且達爾文的確喜歡天天待在樹頂無所事事。達爾文在自傳中記錄瞭這位船長:“他是拉瓦特爾的忠實信徒,篤信能夠根據人的外貌特徵判斷其性格。他覺得長我這樣鼻子的人不大可能有體力和決心完成這次航行。不過我覺得事後他應該承認我的鼻子不可信瞭吧?”
我們在拉瓦特爾之後又進步瞭不少,對他人印象的形成不僅依靠外貌,也要根據行為細節。在圖書館和餐廳裏,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觀察著他人,也常通過偶然發生的小事來判斷一個人是否樂觀友善。這些都是我們試圖瞭解他人性格所做齣的努力。20 世紀60 年代,密歇根大學的一項研究錶明,隻通過簡單的觀察,即使不和他人互動,我們也可以對他人有相當程度的瞭解。這項研究影響深遠,後來又有許多人做瞭後續研究。
德國研究者將一些人的室內活動情況拍成錄像帶,時長一分半。他們在房間裏踱步,坐在桌旁閱讀天氣預報,然後又走齣房間。研究者將這些錄像拿給不同組的被試者觀看,並請他們評價錄像中人物的性格。被試者的評估結果基本和錄像中所有人的自我評價一緻,而在盡責性和外嚮性方麵的一緻程度最高。其他研究也證實人們對他人外嚮性的判斷最為準確。
照片也能透露人的性格。頭像照片在社交網站上隨處可見,在各種婚戀網站更是如此。人們往往根據照片來選擇和什麼樣的人進行交往。在工作場閤中大傢也越來越多地喜歡通過臉譜網(Facebook)搜索公司員工照片來推斷其工作的相關信息。
在得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邀請瞭100 名學生,為他們每人拍攝瞭2 張照片:第1 張是全身照,姿勢由學生自行選擇(即自然照);第2 張則要求學生站直,兩臂放在身體兩側,麵無錶情地直視鏡頭(即標準照)。
研究人員為瞭評估學生的性格,不但請他們進行自評,還搜集瞭其親朋好友的評價,然後取這些值的平均值作為每個人的性格檔案。之後,研究人員將每個人的自然照和標準照分彆拿給一些觀察者,並請他們評估每個人的性格。
從下錶可以看齣:觀察者通過觀察標準照可以準確判斷學生的外嚮性、自尊程度和對宗教的虔誠程度;而觀察自然照可以判斷更多的個性特徵:外嚮性、隨和性、(對新體驗的)開放性、可愛程度、自尊程度、孤獨程度以及宗教虔誠程度。雖然單個觀察者的判斷和整個小組的平均值不太一緻,但整體趨嚮一緻。陌生人僅通過看幾眼照片就作齣的判斷,與被觀察者的親朋好友作齣的評價大緻相同。
……
前言/序言
心理學能告訴你未來什麼樣
我們每天都會碰到很多問題:晚上去哪裏吃飯?該投票給誰?我喜歡的人是同性戀嗎?如何選擇自己的另一半?這個麵試的人聰明嗎?如果我遭遇挫摺甚至失敗,我的盟友會救我還是落井下石?他昨晚真去加班瞭,還是在騙我?我的孩子將來會得自閉癥嗎?
這些問題中,有無關緊要的,也有至關重要的。
然而,我們在必須得到答案時往往沒有任何頭緒。人和人的交流很短暫,大都在一片葉子從樹上掉落地麵的時間內就結束瞭。這使得我們隻能依靠短暫而狹隘的觀察作齣決定。
萬事皆可預測
本書的核心思想是通過觀察他人行為來進行預測。無論是新手還是職業賭徒,隻要熟悉“豪斯”(撲剋遊戲的一種。——譯者注)的人都知道“馬腳”的概念,也就是搜集綫索來推斷對方的底牌。對手是順子還是一手散牌?如果你讓一個職業賭徒來猜牌,他們隻需要簡單觀察對手的眼神、摳牌的速度和呼吸的頻率,就可以輕易猜齣對方的牌是好是壞。學習看齣他人的馬腳,也就是綫索,它的用處並不僅限於賭博。
觀察蛛絲馬跡來猜測他人底牌的方法,也可以用來預測其他重要事情。像一個滿臉怒容、雙拳緊握的人會不會突然一拳打在你臉上這種事情當然不用猜;但如大選結果、500 強企業的盈利、婚姻的成敗,以及孩子是否會患上自閉癥等,這些都可以從人們不自覺露齣的馬腳中猜齣個所以然來。
如果你想知道下次大選誰將勝齣的話,最好問問一屋小孩子怎麼想;如果想瞭解要投資的公司會不會賺錢,公司老總的臉上就寫著答案;想弄清正在麵試銷售職位的傢夥能不能賣齣東西,韆萬彆信他說些什麼,要看他如何錶現。有些錶情轉瞬即逝,有些隻是僞裝的,但無論如何,一個人露齣的馬腳所泄露齣的秘密,比我們想象的要多得多。
我們的大腦可以在生活的許多方麵作齣可靠的預測,這個觀點與許多強調大腦容易犯錯的書籍觀點相異。比如在《撞上快樂》(Stumbling on Happiness)一書中,丹·吉爾伯特告訴我們大腦在猜測“什麼能讓我們快樂”的時候能力不佳;而在《怪誕行為學》(Predictably Irrational)一書中,丹·艾瑞裏展示瞭我們是如何犯錯的。過去十年裏,這類書籍異常火爆,可能寫一本以我們如何纔能不齣錯為主題的書籍風險更大。
而這就是本書的主題。
作齣準確預測的關鍵是要知道自己在尋找什麼樣的馬腳。雖然有時候你沒意識到,但可能已經掌握瞭其中的訣竅,比如猜測他人性取嚮的竅門;有時你認為自己已經瞭如指掌,但實際上卻並沒有找對方法,多數人在評價他人性格的時候就是如此。研究人員已經設計齣瞭巧妙的方法,能準確預測一個羞怯的孩子長大後的性格,也能準確預測下一任議員是誰。
這可不是看手相或者算命,而是嚴肅的行為科學以及腦科學的共同研究成果。本書還可以幫助你培養、運用自己的觀察能力。我的目標是,讓所有人不再用老辦法搭訕、教育孩子、麵試他人、參加會議或者投票。本書並不是能夠幫你準確預測一切的所謂自助書籍,不過看完本書之後,你至少可以用更細緻、更有經驗的眼光來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交流。引用一句福爾摩斯的話:“我培養自己注意所有看見的東西。”
當然,本書中提到的那些蛛絲馬跡並不能讓你對其他人的所有細節都一清二楚,而是會在特定的大方嚮上給你一定的提示。我的目標是讓你開動腦筋研究書中討論的案例,它們並非無可辯駁、牢不可破。我也希望能鍛煉你的思辨能力,無論是和朋友辯論,還是自己頭腦中不同的想法相互碰撞,隻要你能做到這一點,在某種意義上我就算是成功瞭。
預言也是一門科學
許多作者都喜歡在導言中描述自己是怎麼對書中的話題産生興趣的。我也隨隨大流,說說生活中對於我影響巨大,並最終導緻我寫下本書的事情。不過呢,正如其他作者的故事都是編造的一樣,其實我也沒打算完全說實話。如果說心理學教會瞭我們一件事,那就是我們總是給自己找原因。我自以為很清楚自己寫下本書的原因,事實上我想的卻是“努力給‘我為什麼寫這本書’編一個閤理的故事”而已。生活中許多事情也一樣,我們似乎很確信自己做事的理由,事實卻正相反。
我帶著警惕感發掘本書的源頭。幾年前我剛到加利福尼亞讀研究生的時候,參加瞭一個晚宴。一位女士知道我是研究心理學的,便打趣說:“馬修,你為什麼要研究這個呢?心理學隻不過是常識而已啊。”那時候我沒有想到完美的答案,但她的話讓我寢食難安——心理學看起來的確隻是常識而已。比如,你知道在孩子小的時候,如果父母經常給他們朗讀故事,孩子長大後會朗讀得更好嗎?又比如,你知道我們的社交麵越廣,就越幸福嗎?即使你根本不知道,恐怕也不會覺得這有什麼新鮮的吧。
又過瞭一段時間,我與一位生物學研究生住進瞭一個房間,他研究的是蒼蠅的視覺神經基礎。雖然他從沒說過自己的研究比我的更重要,可我卻有些自卑。有些人認為我的研究不過是科學的邊緣項目而已。弗洛伊德與其信徒會將這種情況歸為“物理羨妒”——物理學是最高級的科學,曆史根基深厚,定律和諧,而且還能應用在實踐中進行準確的預測。很長時間以來,我都希望心理學也能像物理和其他真正的科學一樣被人看重。
......
洞察人心的微妙語言:從微錶情到行為模式,解鎖隱藏的真實自我 你是否曾好奇,在日常生活的點滴瞬間,究竟隱藏著多少關於他人、甚至關於自己的秘密?那些不經意間的眼神交流,習慣性的肢體語言,亦或是微小的選擇偏好,都在無聲地訴說著復雜的人性故事。本書並非一本枯燥的心理學教科書,而是一次引人入勝的探索之旅,帶領讀者深入挖掘那些常常被忽略的細節,學會解讀潛藏在錶麵之下的豐富信息。我們將一同踏上這段旅程,學習如何從最微小的跡象中,洞察人性的深度,理解他人的動機,並更深刻地認識自己。 第一章:微錶情的無聲傾訴——情緒的瞬息萬變 我們的臉龐,是一塊最直接、最敏感的畫布,它記錄著我們內心最真實的情感流動。即使我們試圖隱藏,那些轉瞬即逝的微錶情,也會在不經意間泄露天機。本章將帶你走進微錶情的世界,揭示那些難以察覺卻極具信息量的麵部肌肉運動。我們將學習如何識彆不同情緒的核心標誌,例如,當一個人感到驚訝時,眉毛會短暫地上揚,眼睛會睜大,而嘴角則會嚮後拉伸;當他們感到輕衊時,一側嘴角可能會不自覺地微微上翹。 更進一步,我們將探索微錶情的“欺騙性”和“真實性”。很多時候,我們錶麵上呈現的情緒可能與內心感受不符,這就是所謂的“混閤情緒”或“掩飾性錶達”。本書將深入分析這些微妙的差異,幫助你區分一個人的真實反應和刻意錶演。例如,一個笑容是否發自內心,可以通過觀察眼周肌肉是否收縮來判斷——真正的快樂會牽動眼輪匝肌,産生魚尾紋。我們將學會識彆那些“假笑”和“真笑”的區彆,以及在憤怒、恐懼、悲傷等情緒錶達中,哪些細節是騙不瞭人的。 此外,本章還將探討微錶情的普遍性與文化差異。雖然一些基本情緒的錶達在不同文化中是共通的,但某些細微的錶達方式或強度可能會受到文化背景的影響。通過學習這些知識,你將能更精準地解讀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行為,避免誤解。瞭解微錶情,不僅僅是認識情緒,更是理解人類最原始、最直觀的溝通方式。 第二章:身體語言的密碼——潛意識的非語言溝通 除瞭麵部錶情,我們的身體也在不停地“說話”。肢體語言,作為一種古老而強大的溝通工具,承載著比語言本身更豐富的信息。本章將聚焦於身體語言的解讀,讓你成為一個齣色的“肢體語言偵探”。我們將從姿勢、手勢、眼神接觸等多個維度,深入剖析身體語言的奧秘。 一個人的站姿和坐姿,能夠透露齣他們的自信程度、開放程度乃至權力意願。挺拔的站姿和開放的坐姿,通常與自信和接納相關,而縮肩、身體前傾則可能暗示著不安全感或退縮。我們將學習如何辨彆這些細微的姿態變化,以及它們背後的心理含義。 手勢的運用更是豐富多彩。交叉雙臂可能意味著防禦或不滿,但有時也僅僅是習慣;頻繁地觸摸臉部可能與緊張、撒謊或思考有關;而手掌的朝嚮則能傳達齣支配、順從或請求等不同的信息。本書將詳細解析各種常見手勢的含義,並結閤具體情境進行分析,讓你能夠避免望文生義,理解手勢的真正意圖。 眼神接觸,是人際互動中最具力量的元素之一。穩定的眼神接觸通常意味著真誠和自信,而迴避眼神則可能暗示著不確定、愧疚或欺騙。然而,同樣需要注意的是,過度的眼神接觸有時也可能被解讀為威脅或挑釁。我們將學習如何把握眼神接觸的“度”,理解不同眼神交流模式所傳達的不同信息。 此外,本章還將深入探討身體語言在說謊時的錶現。當一個人試圖隱瞞真相時,他們的身體往往會發齣一些不一緻的信號,例如,嘴巴和眼睛錶達的信息不符,或者肢體動作與語言內容相悖。我們將學習識彆這些“破綻”,洞察隱藏在謊言背後的真相。掌握身體語言的解讀,你將能夠更敏銳地感知他人的情緒狀態、態度意嚮,甚至意圖,從而在社交互動中占據主動。 第三章:語言背後的潛流——詞匯選擇與語氣的玄機 語言,是我們錶達思想、情感和意圖的主要工具。然而,語言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其字麵意思,更在於那些隱藏在其背後的潛流——詞匯的選擇、語氣的變化,以及話語的停頓,都在悄悄地揭示著說話者的內心世界。本章將引導你深入探究語言的深層含義,發現那些隱藏在文字和聲音中的秘密。 我們將分析詞匯選擇的微妙之處。一個人選擇使用積極的詞匯還是消極的詞匯,直接反映瞭他們的思維模式和情緒狀態。例如,麵對睏難時,是說“這是一個挑戰”還是“這是一個問題”,兩者傳達的信息截然不同。我們將學習識彆那些帶有強烈情感色彩的詞語,以及一些“模糊化”或“具體化”的語言模式,這些都可能暗示著說話者的意圖和態度。 語氣的變化,是語言錶達的重要組成部分。聲調的高低、語速的快慢、音量的強弱,甚至是語氣詞的使用,都能極大地改變一句話的含義。例如,同樣一句“我很好”,在不同的語氣下,可能錶達著真正的平和,也可能隱藏著無奈或強顔歡笑。本書將帶領你傾聽語言的“聲音”,理解語氣背後的情感信息,辨彆齣那些充滿諷刺、懷疑、鼓勵或安慰的微妙音調。 話語中的停頓和猶豫,也同樣富有信息量。一個恰當的停頓可能是在組織語言,也可能是在掩飾某種情緒;而頻繁的猶豫則可能意味著不確定、緊張,或者試圖尋找閤適的措辭來避免透露某些信息。我們將學習如何解讀這些“沉默的語言”,理解它們在溝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更重要的是,本章還將探討語言在說謊時的錶現。當一個人撒謊時,他們可能會使用更籠統的詞匯,避免使用第一人稱代詞,或者在關鍵信息上齣現語速或音量的異常變化。我們將學習識彆這些語言上的“痕跡”,從而提高我們識破謊言的能力。通過深入剖析語言的藝術,你將能夠更清晰地理解他人的想法,更準確地捕捉溝通中的關鍵信息,並學會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錶達自己。 第四章:習慣的力量——行為模式中的人性密碼 我們的行為,是日積月纍的習慣所塑造的。這些看似平常的習慣,就像一把把鑰匙,能夠悄無聲息地打開人性的大門,揭示齣隱藏在深處的個性和動機。本章將帶你深入觀察那些被我們習以為常的行為,並從中提煉齣解讀人性的關鍵綫索。 我們將從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小癖好”入手。例如,一個人喝咖啡時是喜歡加糖加奶,還是偏愛黑咖啡,這可能暗示著他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或是對簡約和直接的態度。用餐時的習慣,比如吃飯的速度、咀嚼的方式,甚至是對餐具的使用,都可能反映齣一個人對待事物的態度和性格特點。 我們還將關注人們在壓力下的反應模式。當麵臨挑戰或壓力時,有些人會變得更加急躁,有些人會選擇逃避,而另一些人則會沉著應對。瞭解一個人在壓力下的典型反應,能夠幫助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他們的應對機製和內在韌性。 時間管理和組織習慣,也是揭示個人特質的重要窗口。一個總是井井有條、按時完成任務的人,可能是一個注重細節、有責任感的人;而一個經常拖延、辦事混亂的人,可能在某些方麵存在著其他心理原因。我們將學習如何從這些行為模式中,推斷齣個體的性格特質、工作風格以及生活態度。 此外,本章還將深入探討消費習慣和風險偏好。一個人在購物時的決策過程,是傾嚮於理性分析還是衝動消費,是對價格敏感還是更看重品牌和質量,這些都能夠反映齣他們的價值觀和生活目標。同樣,一個人對風險的態度,是規避風險還是勇於冒險,也能夠揭示其內在的膽識和對未來的規劃。 通過對這些日常行為模式的細緻觀察和分析,你將能夠逐漸建立起一個更全麵的個體畫像,理解他人行為背後的邏輯,並對自己的行為模式産生更深刻的認識。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它塑造著我們,也透露著我們。 第五章:關係中的預兆——洞察人際互動的微妙信號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人類社會最復雜、也最迷人的領域之一。在每一次互動中,都充滿瞭微妙的信號,這些信號是關係的晴雨錶,能夠預示著一段關係的走嚮。本章將聚焦於人際互動中的預兆,教你如何從細微之處洞察關係的本質。 我們將從初次見麵的印象入手。第一次的吸引力,往往不僅僅是外貌,更包括談吐、舉止以及互動中的默契程度。一個能夠讓你感到自在、被理解的人,往往更容易建立起良好關係的基礎。我們將學習如何在他人的第一印象中,捕捉那些關鍵的積極或消極信號。 在一段關係中,信任的建立和維持至關重要。本章將分析那些能夠預示信任程度的行為。例如,一個人是否信守承諾,是否願意分享自己的脆弱,以及在睏難時期是否能夠給予支持,這些都是衡量信任的關鍵指標。反之,一些小的欺騙、不真誠的言語,或者頻繁的抱怨,都可能是關係破裂的早期預兆。 衝突的解決方式,更是關係健康與否的重要試金石。當齣現分歧時,是選擇積極溝通、尋求共識,還是采取迴避、指責的方式,這直接決定瞭關係的未來。我們將學習識彆那些積極的衝突解決信號,以及那些可能導緻關係惡化的危險信號。 此外,本章還將深入探討“共鳴”和“疏離”的信號。當兩個人能夠産生共鳴,即彼此的觀點、情感能夠得到理解和迴應時,關係會更加緊密。反之,當齣現疏離,即溝通不暢、缺乏理解時,關係則會逐漸走嚮冷漠。我們將學習識彆那些能夠增進共鳴的互動方式,以及那些可能導緻疏離的溝通誤區。 通過對人際互動中各種微妙信號的深入解讀,你將能夠更敏銳地感知他人對你的態度,更準確地判斷一段關係的潛力和走嚮,並學會如何以更有效的方式經營和維係你的人際關係。 結語:從細節齣發,看見更真實的自己與世界 “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在人性的解讀上同樣適用。本書並非提供一套僵化的規則,而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引導——學會觀察,學會傾聽,學會思考。通過對微錶情、身體語言、語言錶達以及行為習慣的深入探索,你將能夠逐漸培養齣洞察人心的敏銳度。 這不僅僅是為瞭更好地理解他人,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幫助我們更清晰地認識自己。當我們能夠識彆他人的行為模式時,也更容易發現自己固有的思維定式和行為習慣,從而有機會做齣積極的改變。 “心理學傢的預測術”,並非神秘的預言,而是基於科學的觀察和對人性的深刻理解。每一次的解讀,都是一次對真相的接近。願本書能成為你開啓這扇通往更真實世界的鑰匙,讓你在紛繁復雜的人際交往中,遊刃有餘,洞察人心,看見隱藏在每一個微小之處的,關於人性最深刻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