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生产分步图解技术

食用菌生产分步图解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牛长满,杨晓菊,程贵兰 编
图书标签:
  • 食用菌
  • 栽培技术
  • 种植技术
  • 分步图解
  • 农业技术
  • 菌类
  • 生产技术
  • 实用技术
  • 技术手册
  • 养殖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15215
版次:1
商品编码:1158029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5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分步图解,手把手教读者如何优质高效生产食用菌。

内容简介

《食用菌生产分步图解技术》采用图解的方式介绍食用菌的生产技术,对食用菌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详细的图解,包括食用菌菌种保藏、食用菌培养基的制作、菌种接种、菌种选育、出菇管理、采收等,品种涉及平菇、香菇、双孢蘑菇、杏鲍菇、鸡腿菇、金针菇、白灵菇、黑木耳、蛹虫草等。

目录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绪论 1
一、食用菌的定义 1
二、食用菌的重要价值 1
三、我国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有利条件 3
四、我国食用菌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
第二节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 4
一、食用菌的形态特征 4
二、食用菌的生理生态类型 5
三、食用菌的分类 5
四、影响食用菌生长的环境条件 15
第二章 食用菌制种
第一节 食用菌制种工艺 17
一、制种程序及设施、设备、用具 17
二、消毒与灭菌 22
三、菌种的生产技术 23
四、菌种保藏 36
第二节 液体菌种生产技术 38
一、液体菌种制种设备及程序 38
二、液体菌种消毒与灭菌 40
三、液体菌种的生产技术 40
第三章 食用菌菌种选育
第一节 食用菌的生活史和繁殖方式 43
一、食用菌的生活史 43
二、食用菌的繁殖方式 43
第二节 人工选种 44
一、人工选种流程 44
二、菌种分离技术 46
第三节 杂交育种 53
一、杂交育种流程 53
二、杂交育种方法 54
第四节 野生食用菌驯化育种 54
一、野生食用菌驯化育种流程 54
二、野生食用菌驯化育种方法 54
第四章 食用菌栽培
第一节 平菇栽培 56
一、平菇栽培意义 56
二、平菇的生物学特性 56
三、平菇栽培实例 57
第二节 香菇栽培 66
一、香菇栽培意义 66
二、香菇的生物学特性 66
三、栽培香菇实例 68
第三节 双孢蘑菇栽培 76
一、双孢蘑菇栽培意义 76
二、双孢蘑菇的生物学特性 77
三、双孢蘑菇栽培实例 79
第四节 黑木耳栽培 84
一、黑木耳栽培意义 84
二、黑木耳的生物学特性 85
三、黑木耳栽培实例 86
第五节 金针菇栽培 92
一、金针菇栽培意义 92
二、金针菇的生物学特性 93
三、金针菇栽培实例 94
第六节 鸡腿菇栽培 100
一、鸡腿菇栽培意义 100
二、鸡腿菇的生物学特性 100
三、鸡腿菇栽培实例 102
第七节 猴头菇栽培 107
一、猴头菇栽培意义 107
二、猴头菇的生物学特性 108
三、猴头菇栽培实例 109
第八节 白灵菇栽培 111
一、白灵菇栽培意义 111
二、白灵菇的生物学特性 112
三、白灵菇栽培实例 113
第九节 杏鲍菇栽培 116
一、杏鲍菇栽培意义 116
二、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 117
三、杏鲍菇栽培实例 118
第十节 灵芝栽培 122
一、灵芝栽培意义 122
二、灵芝的生物学特性 122
三、灵芝栽培实例 124
第十一节 蛹虫草栽培 127
一、蛹虫草栽培意义 127
二、蛹虫草的生物学特性 127
三、蛹虫草栽培实例 128
第五章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第一节 食用菌病害防治 133
一、食用菌病害类型及发生原因 133
二、食用菌病害防治措施 136
第二节 食用菌虫害防治 137
一、食用菌虫害类型及发生规律 138
二、食用菌虫害防治措施 139
第六章 食用菌贮藏与加工
第一节 食用菌保鲜 142
一、食用菌保鲜原理及类型 142
二、食用菌保鲜工艺 142
三、食用菌实用保鲜方法案例 144
第二节 食用菌干制 146
一、食用菌干制原理及类型 146
二、食用菌干制工艺 147
三、实用食用菌干制方法 148
第三节 食用菌罐藏 149
一、食用菌罐藏原理 150
二、食用菌罐藏工艺 150
三、食用菌实用罐藏方法 152
第四节 食用菌盐渍 153
一、食用菌盐渍原理 153
二、食用菌盐渍工艺 153
三、食用菌实用盐渍方法 155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草木生灵:田园笔记》 内容梗概: 《草木生灵:田园笔记》是一部以中国南方某乡村为背景,深入描摹日常耕作、自然物语和乡间生活图景的散文集。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露珠上开始,一路跟随时间的脚步,记录下土地的呼吸、植物的生长、以及栖息在这片土地上的生命。全书分为“春耕拾遗”、“夏耘心语”、“秋收杂记”、“冬藏故事”四个篇章,分别对应着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和自然变化,但其核心并非单纯的农事指导,而是通过观察与体验,揭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哲学。 第一章:春耕拾遗 春,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一年农事之始。《草木生灵》的开篇,便在早春的泥土气息中展开。作者不厌其烦地描述了翻耕土地的动作,从锄头的角度看大地,从手掌的触感感知土壤的湿润与贫瘠。这里没有冰冷的数据,没有精密的流程,只有农夫世代相传的经验,例如通过观察新翻土地的颜色判断其肥力,通过播撒的种子在土壤中的沉降速度来决定播种的深浅。 在“春耕拾遗”中,重点描绘了稻米的播种过程。作者详尽地记录了育秧的每一个细微环节:如何选择饱满的种子,如何浸种催芽,如何配制秧田的土壤,如何搭盖遮阳避雨的棚架,以及如何“炼苗”,让秧苗在初步的严酷环境中变得更加强壮。他对秧苗的生长过程充满了敬畏,将嫩绿的秧苗比作初生的婴儿,细心呵护,寄予厚望。 除了主要的农作物,作者也关注了田埂边的野草和野菜。他写到了荠菜的鲜嫩,马齿苋的顽强,它们在不经意间点缀着农田,也为农家提供了餐桌上的惊喜。他描述了挖野菜的乐趣,那种在泥土中寻找美味的过程,仿佛在进行一场与自然的寻宝游戏。 此外,春天的花鸟也成为了重要的笔墨。燕子衔泥筑巢,布谷鸟的叫声催促着农人播种,这些自然的信号在作者眼中,都是生命律动的诗篇。他对春雨的描写尤为生动,细雨绵绵,润物无声,洗涤着大地,滋养着万物,也洗涤着农人的心灵。 第二章:夏耘心语 夏日炎炎,农田里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也是农人最辛劳的时节。《草木生灵》在这一章节中,将焦点从播种转向了田间的管理。作者详细描绘了夏季稻田的耕耘,包括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他没有使用化学药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朴素的方式来讲述。例如,他对除草的描绘,是一种与杂草的“较量”,一种耐心的、一遍遍的弯腰劳作。他会观察杂草的种类,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性,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清除。施肥的过程,作者着重于“有机”二字,讲述了如何利用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进行堆肥,以及如何将成熟的堆肥均匀地撒入田间。他对堆肥过程中的发酵气味有着独特的感受,认为那是大地在孕育生命的力量。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作者没有提及复杂的农药名称,而是更多地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他会观察稻田中的益虫,如瓢虫、草蛉等,并描述如何保护它们,利用它们来抑制害虫的数量。他也会讲述一些传统的、物理的防治方法,比如用粘虫板捕捉害虫,或者在傍晚用火把诱集害虫。对于一些难以避免的病害,他会记录下一些经验性的处理方法,例如针对稻飞虱,会描述如何通过改变灌溉方式来降低其危害。 夏日的傍晚,也是作者抒发心语的时刻。他会在田埂上,看着金黄的麦浪(在某些地区,夏季也可能是麦收的尾声,或是其他作物如玉米生长旺盛),或是碧绿的稻田,感受劳作后的疲惫与满足。他会描写知了的聒噪,晚风吹拂过稻田发出的沙沙声,以及偶尔飘来的炊烟,这些都是夏日田园生活的独特符号。 第三章:秋收杂记 秋天,是一年中最令人欣喜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草木生灵》的第三章节,将目光聚焦在辛勤耕耘后的喜悦与忙碌。作者详尽地描绘了秋收的场景,从稻谷的成熟,到收割的每一个动作。 他会细致地描述稻谷成熟的迹象:稻穗由青转黄,稻粒饱满,低垂着头颅,散发着成熟的清香。他会生动地描绘收割的过程,镰刀划过稻秆的声音,成捆的稻谷被堆放在田头,然后被搬运回家。这是一个充满了汗水与欢笑的季节,每一个忙碌的身影都传递着丰收的喜悦。 除了稻谷,作者也会提及其他秋季的收获,例如地瓜、豆类、以及各种瓜果蔬菜。他会描述挖掘地瓜的乐趣,那些埋藏在地下的宝藏,散发着泥土的芬芳。他会描写晾晒谷物的情景,阳光洒在金黄的谷堆上,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香气。 在收获的同时,作者也关注了秋季的“二次农事”,例如秋耕、播种冬小麦或油菜花。他会将这一年的耕种经验,与对下一年的展望结合起来。他会描写如何将收获的农作物进行储存,例如晒干的谷物如何存放在粮仓,如何防止霉变和虫蛀。 秋天的自然景色也是作者描写的重点。他会写到秋叶的色彩斑斓,山间的薄雾,以及傍晚时分,炊烟袅袅,家家户户灯火初上,一派祥和的景象。 第四章:冬藏故事 冬天,是万物蛰伏的季节,也是一年农事相对平静的时期,但“冬藏”本身,却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与哲学。《草木生灵》的最后一章节,将重点放在了过冬的准备,以及那些在冬天依然继续的故事。 作者会详细描写冬季的农事准备,包括修整农具,检查工具,以及对来年农事进行规划。他会讲述如何储存种子,如何让它们在寒冷中保持活力,等待春天的召唤。他也会描写如何处理农作物秸秆,或作为燃料,或作为堆肥,将它们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在“冬藏”的过程中,作者也穿插了许多关于当地民俗和生活的故事。他会描写冬天的围炉夜话,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分享一年的辛劳与收获。他会描述制作腊肉、香肠等传统食物的过程,这些食物不仅是美味,更是对冬日严寒的慰藉,也是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期盼。 他还会在冬天去野外,观察那些在寒风中依然挺立的植物,例如冬青、松柏,以及那些蛰伏在泥土下的生命。他会描写冬天的雪景,白雪皑皑,为大地披上银装,也为万物提供了一层天然的保护。 “冬藏故事”不仅仅是关于农事的结束,更是关于生命循环的沉淀与积蓄。作者通过对冬天的观察,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生命不息的感悟。他认为,冬天并非结束,而是为了积蓄更强大的力量,迎接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整体风格与主题: 《草木生灵:田园笔记》的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了诗意和哲理。作者没有炫技式的词藻,而是用最贴近生活的语言,描绘最真实的情感。他对土地、植物、以及乡间万物的热爱,贯穿全书。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对传统农耕文明的敬意,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赞美。 本书并非一本技术手册,它不提供具体的“分步图解”,而是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和细致观察,向读者展示了一种深刻的生活哲学。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技术”并非仅仅是操作步骤,更是源于对土地的理解,对生命的尊重,以及日积月累的实践经验。它让我们看到,即使在最平凡的土地上,也蕴藏着最动人的生命力,最深刻的人生智慧。这本书,是一首献给田园,献给生命的赞歌。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接触食用菌种植也有快十年了,经历过市场波动,也面对过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坦白说,很多老技术手册在处理“疑难杂症”时都显得力不从心,总觉得差了那么临门一脚。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我指的是它对“非典型病害”的归类和应对策略。它收集了很多业内流传但尚未被正式收录的经验性处理方法,并结合科学原理进行了验证性的说明。比如,书中对某个特定品种在特定地区发生的“子实体畸形”问题,提供了三种基于营养调控的解决方案,并配有实际操作的成本预估。这对于我们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生产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它提供的不是僵硬的“标准答案”,而是基于实践观察的“解决方案集”,体现了编者深厚的田间经验和对行业痛点的精准把握。

评分

我必须强调一下,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系统性”和“前瞻性”。它不满足于停留在现有的生产规范上,而是隐约透露出对未来产业发展的思考。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尽可能全面覆盖从传统种植到设施农业过渡阶段所需知识点的努力。比如,在谈到菌渣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时,它并没有简单地提一句“可以做有机肥”,而是深入到不同菌种菌渣的营养成分差异,以及如何通过简单的预处理提高其用作饲料添加剂的适口性。这种对整个产业链条的关注,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本单纯的“操作指南”。它更像是一本行业发展的路线图,指导我们在提升产量的同时,不忘可持续发展的责任。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视野一下子开阔了,不再仅仅局限于眼前的一茬菇,而是开始规划下一季的原料采购和废物回收方案了。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流畅。我发现它在处理技术迭代和常见问题时,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很多专业书籍只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做”,但这本书不仅告诉你“怎么做”,还详尽地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做”。比如,当讲到接种过程的无菌操作时,它不仅详细描绘了操作流程,还附带分析了不同操作失误可能导致的污染类型及其后果。这种“预警式”的教学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新手的试错成本。而且,它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大字号、留白适度,即使在光线不好的菇棚里用手机电筒照着查阅,也能迅速定位到需要的信息。不像有些书,密密麻麻的小字挤在一起,查个东西跟打仗似的。这本书的实用性和易读性达到了一个非常完美的平衡点,让人愿意反复翻阅,而不是束之高阁。

评分

说实话,现在市面上讲技术的书太多了,很多都是把各种研究报告拼凑起来,读起来晦涩难懂,看了好几遍也摸不着头脑,根本无法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可视化”逻辑。它把一个复杂的生产周期,从菌种的培养到出菇的管理,拆分成了无数个可以独立攻克的模块。我特别欣赏它在“环境控制”那一章的处理方式。它没有堆砌复杂的温湿度曲线图,而是用非常直观的对比图来展示,比如“高湿环境下菌丝生长状态A”和“低湿环境下菌丝生长状态B”的实际照片,甚至连菌盖的颜色细微差异都标注出来了。这对于我们肉眼观察判断至关重要。我试着按照书里的指导调整了一次通风参数,那次出菇的整齐度和产量明显提升了一个档次,连收购商都问我最近用了什么“秘方”。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让我们能根据自己菌场的具体条件,灵活变通地应用这些技术,而不是死板地套用某个标准。

评分

哇,这本书拿到手沉甸甸的,光是翻开目录就让人感觉踏实。我以前种蘑菇都是听老一辈的经验,靠天吃饭,遇到点问题就手忙脚乱。这本《食用菌生产分步图解技术》简直是为我这种半路出家的“农民”量身定做的。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非常接地气地把每一个步骤都掰开了揉碎了讲。比如,关于菌包的制作,它不仅告诉你配方比例,还用清晰的图示告诉你翻拌、装袋、灭菌的力度和时间应该如何掌握,哪里是关键点,哪里最容易出错。我记得我去年因为灭菌温度没控制好,菌包全军覆没,当时真是心灰意冷。这本书里专门有一页详细对比了不同灭菌方式的优缺点和操作细节,特别是对于我们这种用土法锅炉的,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参数调整建议。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师傅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学,让人从心底里产生一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感。它不仅仅是工具书,更像是一个可靠的伙伴,随时为你保驾护航。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