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朱熹是理学思想家,其治学动机和学术归宿是理学,毕生用力的《诗经》学内容自然为其理学所统领,这一点学界并未能揭示,他们大多是政治学、文学、美学等单一视角的研究,因而要想相对客观真实地探究朱熹的《诗经》学,必须从其理学角度,运用哲学、文学、史学等多学科视角的研究方法,《朱熹<诗经>解释学研究》即为此方面的研究成果。
目录
绪论第一章 朱熹《诗经》学形成的背景第一节 儒学重建的历史必然第二节 疑经惑古的学术新思潮第三节 新思潮下的《诗经》学第四节 朱熹时代的《诗经》学第五节 朱熹自身学术的构成一、文学维度二、史学维度三、理学维度
第二章 朱熹《诗经》学方法第一节 以“诗”解《诗》一、“涵泳”以解《诗》二、以“诗”解《诗》新成就第二节 集众“善说”以解《诗》一、破今古文经界二、兼取当代“善说”以解《诗》第三节 音韵、章句训诂与义理结合以解《诗》一、汉唐的小学工夫二、宋人的义理化倾向三、章句训诂和义理结合法
第三章 朱熹《诗经》学发展历程第一节 主——疑——黜《序》:从《诗解》到《诗传》《诗解》的二《南》学第二节 《诗解》“淫奔之诗”思想一、《诗解》确定为“淫奔之诗”的篇章二、《诗解》于“淫奔之诗”倾向不明篇章第三节 《诗解》的《雅》诗学一、“上下通用”的“燕乐”之篇二、“劳者歌”之篇三、正小《雅》错脱于变小《雅》之篇第四节 从《遗说》看深化期《诗经》解释学一、章句训诂二、义理学
第四章 朱熹对汉唐旧《诗经》学的扬弃第一节 批《序》概述一、《大序》有不满人意处二、《小序》全不可信第二节 致《序》谬戾之因一:作者的认识论一、不明文质二、不通于理第三节 致《序》谬戾之因二:作者的方法论一、强就美刺二、傅会书史和依托名谥三、随文生义第四节 《序辨》从、弃《序》考一、从《序》之篇二、弃《序》之篇
第五章 朱熹对《诗经》学传统问题的新诠第一节 “兴善惩逸”的“思无邪”说一、“思无邪”——性情正二、“思无邪”与“诚”第二节 “情性”说第三节 感发之“兴”说一、“兴”与“思无邪”二、“兴”与“涵泳”第四节 “六义”说一、三经三纬二、《风》《雅》《颂》三、赋比兴第五节 “赓和诗”说第六节 “雅郑”、“邪正”之辨第七节 “叶韵”说
第六章 二《南》正《风》诗学第一节 周文王王道政化的里巷歌谣一、前学渊源二、作者的社会地位和诗篇内容的抒情三、解释中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运用四、篇篇冠以“文王之化”五、文王王道的新民之功六、文学、理学二元一体的矛盾性第二节 《关雎》解释学一、《关雎》诗旨二、《关雎》讨论之其他
第七章 《风》诗学第一节 地域风格理论一、各别的地域风格二、地理环境与诗歌风格三、在上者好倡与诗歌风格第二节 创作主体——以变《风》为例一、宫廷王族诗人二、朝臣大夫三、贤者君子四、平民诗人第三节 朱熹《诗经》解释学“淫诗”说新论一、史上“淫诗”篇数诸说及朱熹《卫风》“淫诗”篇数考二、变《风》“淫诗”考三、朱熹“淫诗”说矛盾探究第四节 《风》诗的理学解释一、“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经与权二、士伦理学
第八章 《雅》诗学第一节 《雅》诗学大纲一、史上《雅》诗学二、“小大”、“正变”说第二节 正《雅》学一、正《小雅》二、正《大雅》第三节 变《雅》学一、变《小雅》二、变《大雅》
第九章 《颂》诗学第一节 宗庙祭祀的乐歌第二节 《颂》诗伦理学一、文王的“文德”二、后稷的“农德”三、周武王的“武德”四、周成王的“成德”
第十章 承前启后的朱熹《诗经》学——以《陈风》为例第一节 汉四家《诗》的《陈风》解释一、四家《诗》的义理解释二、四家《诗》的异文、考据第二节 朱熹的《陈风》解释一、歌舞元素二、《序》辨三、黜《序》四、男女之诗第三节 当代《陈风》解释——以陈子展《诗三百解题》为例一、综合前人之说二、批评前人成说三、借鉴今人之说四、以诗篇立己说
第十一章 朱熹《诗经》学的王道思想第一节 历史回顾第二节 王道本体论:天命、天理、民意三位一体第三节 王道德性论:真、善、美三位一体第四节 王道效用论:人与人、人与自然大和谐
第十二章 朱熹《诗经》学《魏》《唐》为晋风疑说第一节 晋风地域风格第二节 晋风唱和诗说第三节 晋风乱世士子心态
第十三章 朱熹《诗经》学的影响第一节 宗朱熹《诗》说而阐扬之第二节 取法朱熹以己意解《诗》第三节 折中于毛朱之间第四节 宗《毛传》而辨驳朱熹《诗传》第五节 对朱熹《诗经》学的整体褒赞与个案之辨一、对朱熹《诗经》学的整体褒赞二、马端临的朱熹废《序》辨三、对朱熹“淫诗”说的辩驳
第十四章 朱熹《诗经》学与其诗论、诗作第一节 降而不黜《诗》一、对汉唐《诗经》学体系的由疑而废二、新理学《诗》学体系建立第二节 贬而不废诗一、“诗人之言”的诗论二、以诗名家的创作成就第三节 “平易”的诗美主张一、以歌谣、乐歌解《诗》二、诗论中的“平易”倡导
第十五章 朱熹《诗经》学与其辞赋学第一节 理学的本体论第二节 以《诗》诠赋的方法论第三节 尊崇骚赋的价值论参考文献后记
精彩书摘
第三节新思潮下的《诗经》学 在疑经惑古、以义理解经的大背景下,宋人的《诗经》解释学弱化了《诗经》的章句训诂,对《毛诗》之《序》及郑《笺》、孔《疏》都进行了激烈的批判。朱熹曾于《吕氏家塾读诗记.序》列出过这一新经学的学者群体: 《诗》自齐鲁韩氏之说不传,而天下之学者尽宗毛氏。至于本朝,刘侍读、欧阳公、王丞相、苏黄门、河南程氏、横渠张氏,始用己意有所发明。④ 这一学者群体的组成者有刘敞、欧阳修、王安石、苏辙、程子、张载等,他们对朱熹《诗经》解释学的影响特别表现在对汉唐旧说的怀疑尤其是对《毛序》的批判上,影响尤大者是欧阳修、苏辙、郑樵二人。此三人批评《毛传》、《郑笺》之失,对《序》提出质疑,向传统《诗经》学提出挑战。朱熹在他们《诗经》学思想的基础上,通过批评汉唐传统《诗经》学,结合时代及社会思潮的变迁,构建了自己独特的《诗经》解释学体系。 欧阳修实为在中国《诗经》解释史上开宋学风气者。《四库提要》评其《诗本义》曰:“自唐以来,说《诗》者莫敢议毛、郑,虽老师宿儒亦谨守《小序》,至宋而新义日增,旧说几废,推原所始,实发于修。”①欧阳修的《诗经》解释著作是《诗本义》,它辨郑《笺》和孔《疏》之说,但尚未攻《小序》。到苏辙《诗传》始疑《小序》,存其首句而弃其余。《四库提要》曰:“其说以《诗》之《小序》反复繁重,类非一人之词,疑为毛公之学,卫宏之所集录,因惟存其发端一言,而以下余文悉从删汰。”②此说使我们有理由认为,宋学《诗经》学当自苏辙始,开始动摇《诗序》在《诗经》学史上的权威地位,体现出与传统《诗经》学不同的治学旨趣,并对后来的《诗经》学产生了很大影响。其《诗传》曰:“今《毛诗》之《叙》,何其详之甚也。世传以为出于子夏,予窃疑之。子夏尝言《诗》于仲尼,仲尼称之,故后世之为诗者附之。要之,岂必子夏为之?其亦出于孔子或弟子之知《诗》者欤?然其诚出于孔氏也,则不若是详矣。”③苏辙不但开始疑《序》汰《序》,且进而怀疑传统的《序》作者为子夏的主流说,指出《诗序》非子夏之所作,实乃毛氏之学,并指出了《毛序》中附会错失之处。 总之,宋以来新风气下的《诗经》解释,正如范处义所说,是重义理而轻章句训诂的《诗经》解释,其解释焦点就在对待《毛序》的解经体系上。就对《毛序》的态度而言,有主《序》、辨《序》和黜《序》之争。 ……
朱熹《诗经》解释学研究 [On Zhu Xi's Hermeneutics of Shijing]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朱熹《诗经》解释学研究 [On Zhu Xi's Hermeneutics of Shijing]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朱熹《诗经》解释学研究 [On Zhu Xi's Hermeneutics of Shijing]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朱熹《诗经》解释学研究 [On Zhu Xi's Hermeneutics of Shijing]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