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农药100问

现代生物农药100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中康 等 编
图书标签:
  • 生物农药
  • 农药
  • 农业科技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防治
  • 绿色农业
  • 现代农业
  • 农药应用
  • 农业技术
  • 生物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11617781
版次:1
商品编码:11586165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9
字数:15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黑凤鸡高效养殖技术》一书为了普及生物农药知识,满足我国有机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广大农户和生物农药研发和推广技术人员对生物农药的生物学特性和产品科学使用的需求,由国内生物农药界的资深专家、学者编著了《现代生物农药100问》一书。以问答形式主要介绍了植物源农药、细菌杀虫剂和杀菌剂、真菌杀虫剂、病毒农药、微生物源抗生素农药、生化农药、糖链生化农药、昆虫信息素、天敌昆虫、转基因生物农药等内容。

作者简介

  王中康,男,教授。现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菌物学会理事,重庆市植物保护学会常务理事。2001年至现在,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1998.8--2001.7 西南农业大学植保系植物病理学教授;1993年9月--1997年4月在美国农部农研中心(USDA-ARS)外国病害研究所从事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检验技术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分子微生物学,植物检疫学。近年来主要从事植物重大疫害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以及新型固相化试剂盒研制,杀虫真菌及真菌农药杀虫机理研究。主持或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和“973”预研和国家发改委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以及部省级科研项目6项,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三项;主持的“柑桔溃疡病和柑桔黄龙病快速检验技术研究”2003年通过重庆市科委成果鉴定、农业部专家评审;近年来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张 兴 ,西北农林大学教授。

  张礼生,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所研究员。

目录

第一章 植物源农药
1.什么是植物源农药?
2.植物源农药的主要优点有哪些?
3.与化学农药相比,植物源农药有何不足?
4.与其他生物源农药相比,植物源农药有何优势?
5.植物源农药有哪些作用机理?
6.我国登记的植物源农药主要产品及其性能?
7.如何科学评价植物源农药的田间效果?
8.植物源农药的科学使用技术?
9.除表现直接杀虫抑菌活性外,植物源农药还有哪些特殊的生物活性?
10.植物源农药的发展前景如何?
第二章 细菌微生物农药
11.什么是细菌微生物农药?
12.常见杀虫防病的细菌微生物农药有哪些?
13.苏云金芽孢杆菌(Bt)的杀虫防病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14.苏云金芽孢杆菌(Bt)能否与其他农药混合使用?
15.苏云金芽孢杆菌(Bt)的主要剂型和使用方法?
16.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剂(Bt)有哪些优点?
17.使用细菌杀虫剂可否随意增加或减少用药剂量?
18.使用细菌微生物农药应注意哪些问题?
19.我国细菌杀虫剂有哪些登记产品?
20.细菌生防制剂在我国的研究现状如何?
21.用于植物病害防控的细菌杀菌剂的研发现状与前景如何?
22.细菌杀菌剂抑菌防病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23.细菌除草剂的研发与应用前景怎样?
第三章 真菌农药
24.什么是真菌农药?
25.真菌农药的主要菌种种类有哪些?
26.同其他生物农药相比,真菌农药的杀虫机理有何特殊之处?
27.目前我国真菌农药有哪些主要品种?
28.同化学农药和其他生物农药相比,真菌农药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有哪些?
29.目前常见的真菌农药制剂有哪些?
30.杀虫真菌农药的施用技术有哪些?
31.绿僵菌的主要产品和杀虫对象有哪些?
32.还有哪些其他有产业化潜力的杀虫真菌?
33.木霉菌剂有哪些生防功能?
34.木霉菌剂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35.木霉菌剂能与化学农药和肥料混用吗?
36.木霉菌剂能够在常温下保存吗?
37.木霉菌剂有哪些剂型?
38.其他真菌生防菌剂及其用途?
39.国内真菌杀虫剂产业化和真菌农药的发展趋势如何?
第四章 病毒农药
40.什么是昆虫病毒,它的主要特性是什么?
41.病毒与其他生物有何区别?
42.昆虫病毒制剂的研发历史与现状如何?
43.昆虫病毒种类及其已开发的病毒杀虫剂产品有哪些?
44.昆虫病毒杀虫剂的优缺点有哪些?
45.昆虫病毒生防制剂的杀虫机理是什么?
46.昆虫病毒的侵入方式与其他病毒有何不同?
47.昆虫病毒是如何合成与释放的?
48.昆虫病毒母药是怎样生产的?
49.制约我国昆虫病毒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如何克服?
第五章 微生物源抗生素农药
50.什么是农用抗生素农药?
51.我国已登记的农用抗生素种类有哪些?
52.我国已登记的农用抗生素毒性、主要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理是什么?
53.我国已登记的农用抗生素商品名称、常用剂型和生产厂家是什么?
54.同化学农药相比,农用抗生素的优缺点是什么?
55.农用抗生素贮运和使用注意事项是什么?
56.农用抗生素能否与其他农药复配?
57.农用抗生素药证登记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58.农用抗生素资源开发、应用和工业化生产的一般流程是什么?
59.农用抗生素研发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第六章 生物化学农药——植物免疫激活蛋白
60.什么是植物免疫激活蛋白?
61.植物也有免疫系统吗?
62.植物体内的“免疫系统”是怎样实现其自保防御功能的?
63.植物免疫激活剂对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性?
64.什么是“植物疫苗”?
65.植物免疫蛋白是怎样在植物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的?
66.目前生产上有哪些常用的植物免疫激活剂产品?
67.植物免疫激活蛋白的应用有哪些成功的范例?
第七章 生物化学农药——糖链植物疫苗
68.什么是糖链植物疫苗?
69.糖链植物疫苗如何激发植物防御反应?
70.糖链生物农药有什么特点?
71.目前我国登记的糖链植物疫苗产品主要有哪些?
72.壳寡糖植物疫苗应用要注意哪些问题?
73.什么是植物生长调节剂?
74.植物生长调节剂现有的登记产品有哪些?
75.常见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哪些?
76.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特点有哪些?
77.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要点有哪些?
78.植物生长调节剂混用使用技术有哪些?
79.壳寡糖植物疫苗田间应用案例有哪些,应用效果如何?
80.什么是化学信息素?
81.昆虫性信息素如何应用于害虫防治?
82.性信息素技术应用于害虫防治有哪些优势?
83.性诱技术应用有哪些注意事项?
第八章 天敌昆虫
84.天敌昆虫都有哪些种类?
85.天敌昆虫是怎样防治害虫的?
86.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有效吗?
87.天敌昆虫及其产品对农作物、人、畜有害吗?
88.怎样协调使用天敌昆虫和化学农药、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
89.怎样选择优良的天敌昆虫?
90.天敌昆虫的防治指标和防治效果应该怎样评价?
91.怎样保护当地已经存在的天敌昆虫?
92.在温室、大棚里释放天敌昆虫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93.在农田、果园里保护和释放天敌昆虫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第九章 抗病虫草害转基因生物
94.抗病虫草害转基因生物包括那些类型?
95.抗病虫草害转基因生物农药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96.目前国内外已有的抗病草转基因植物有哪些?
97.转基因抗病虫作物安全吗?
98.抗病虫害转基因生物农药的发展趋势?
第十章 国内外生物农药登记规定和管理
一、美国生物农药登记管理措施
二、欧盟生物农药登记管理与规定
三、澳大利亚生物农药登记管理与规定
四、中国内地生物农药现行登记规定与管理
五、中国台湾地区生物农药登记规定与管理
附录

精彩书摘

  2.植物源农药的主要优点有哪些?
  答:植物源农药的优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对环境友好:植物源农药的主要成分是天然存在的化合物,这些活性物质主要由C、H、0等元素组成,来源于自然,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已形成了其固定的参与能量与物质的循环代谢途径,受阳光或微生物作用后容易降解或代谢为简单的天然化合物,所以,施用于环境中或作物上,不易产生残留,不会引起生物富集现象。印棟素、川棟素、烟碱、除虫菊素等均易降解,不易残留,对环境安全。
  (2)对非靶标生物安全:除个别品种外,目前,市售植物源农药一般毒性较低,对非靶标生物相对安全。植物源农药相对于其他生物源农药来说,其触杀活性和持效期相对较差,而根据综合植物保护“IPP”理论来看,这其实是植物源农药最大的优势之一,对非靶标生物特别是人类来说是非常安全的。
  (3)不易产生抗药性:植物源农药从植物中提取而来,大多为多种活性化合物的混合物;同时,植物源农药作用方式多样、机理复杂,植物源农药产品大多是植物材料粗提物(母药)且各活性成分的靶标可能有所不同。由于多种成分协同作用,因此病虫害不易对其产生抗药性。
  (4)作用方式特异:植物源杀虫剂除具有和合成杀虫剂相同的作用方式(触杀、胃毒、熏蒸)外,还表现出一些特异的作用方式,包括拒食、抑制生长发育、忌避、麻醉、抑制种群形成等。上述特殊作用方式并不直接杀死害虫,而是阻止害虫直接为害或抑制种群形成,达到对害虫可持续控制的目的。
  (5)可以促进作物生长,提高抗病性:植物源农药产品中除含具有可杀灭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活性成分外,还含有如氨基酸、鞣质、有机酸、醇、酮、酚、醌等成分。这些成分往往与作物的生长及抗逆性有关,故多数产品在田间应用中表现出刺激作物植物生长,提高作物的抗病性和提高植物免疫力的特点。近年来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多数产品使用后表现出明显的肥效、增产作用,同时,在调节作物生长,提高植物免疫、抗逆以及产品保鲜方面亦具有一定功效。
  (6)种类繁多,开发利用途径多:研究已经发现有6000余种植物具有控制有害生物的活性,研发的候选资源非常丰富。对自然资源中含量高的植物可直接开发利用,即将植物本身或其提取物加工成农药商品;对那些在植物体内含量甚微,但生物活性较高的化合物,可进行全人工仿生合成利用;对那些含高活性物质,但化合物难以人工合成或植物体本身不易获得,如珍稀物种、难以栽植或生物收获量很少的植物种类,可采用细胞培养等技术讲行生物合成利用。
  ……

前言/序言

  近年来,全球生物农药产业发展迅速。据《2012—2017年全球生物农药市场趋势与预测》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生物农药市场价值达13亿美元,2017年有望达到32亿美元,2012—2017年将以15.8%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在市场分布方面,20lO年各地区生物农药市场比重,约为北美地区占36%、欧洲25%、亚洲11%、拉丁美洲8%、大洋洲与非洲等地区200A,。目前北美地区占据全球生物农药市场的主导地位,欧洲市场由于农药管理制度严格且对天然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大,有望在将来成为生物农药发展最快的市场。整体来说,欧美仍为市场重心,其中,又以美国为首。据2013年美国已登记注册生物农药有效成分400种,生物农药产品近1250个。最近一批广谱高效的生物农药新产品又相继问世。与此同时,全球农药巨头纷纷争相收购生物农药企业。2012年8月拜耳公司先后收购了美国生物农药公司、Agro-Zreen公司和hophyta(;mbH公司,2012年先正达完成对Pastruris公司的收购,巴斯夫公司也完成对BeckerUnder-wood的收购,并与美国生物农药公司AgraQuest合作,在巴西推广枯草芽孢杆菌QST713和信息素Cctro。我国生物农药的发展一直备受各方关注。目前,我国登记生物农药有效成分近lOO种,产品2500多个。生物农药产品约占登记农药总数的11%一13%,年产量12×100t,防治面积2.67×10hm2。生物农药占农药市场份额的5%左右。全国生产植物源农药、生物化学农药和微生物农药的企业有200多家。在国家和社会高度重视和关注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的形势下,除了经济效益之外,发展生物农药还具有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作为七大新兴产业之一的生物产业中的生物农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
  为了普及生物农药知识,满足我国广大农户、专业合作社、有机种植及生物农药研发和推广技术人员对生物农药的生物学特性和产品科学使用的学习需求,国内生物农药界的资深专家、学者编著了《现代生物农药100问》一书.本书植物源农药由西北农林大学张兴教授编写;细菌杀虫剂和杀菌剂由国家生物农药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杨自文研究员编写;真菌杀虫剂由重庆大学王中康教授、江西天人集团陈晓燕研究员编写,真菌杀菌剂木霉部分由上海交通大学陈捷教授编写;病毒农药部分由武汉武大绿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尹宜农研究员编写;微生物源抗生素农药由上海交大生命科学学院何亚文教授编写;生化农药中的植物免疫蛋白激活剂部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邱德文研究员编写;糖链生化农药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赵小明研究员编写;昆虫信息素部分由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杜永均博士编写;天敌昆虫部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张礼生研究员编写。抗病虫草害转基因生物由重庆大学殷幼平教授编写,全书的统一编辑整理由王中康教授完成。
  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涉及面广,有不当或遗漏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在本书再版时加以完善。
  编者
  2014年6月

现代生物农药100问 当绿色革命遇上科技前沿:一本引领您探索生物农药无限可能性的权威指南 您是否曾对传统化学农药的潜在环境风险感到担忧?是否渴望了解更安全、更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您是否对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天然物质在病虫害防治中的神奇作用充满好奇?那么,这本书将是您不容错过的选择。 《现代生物农药100问》并非一本枯燥的学术专著,而是一部集知识性、实用性、前瞻性于一体的百科全书式读物。它以深入浅出的语言,系统性地解答了关于现代生物农药的方方面面,旨在为农业生产者、科研人员、政策制定者以及广大关心食品安全与生态环境的公众,提供一个全面、权威、易懂的生物农药知识体系。 一、 生物农药的“前世今生”与“科学原理” 本书的第一部分,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回顾生物农药的发展历程。从古代朴素的经验主义,到20世纪中叶化学农药的兴盛,再到如今对环境友好型替代方案的迫切需求,生物农药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我们将深入探讨生物农药的科学定义、分类标准,并详细解析其作用机理。 生物农药的多元家族: 您将了解到,生物农药并非单一概念,而是涵盖了微生物农药、生物化学农药、转基因生物农药等多种类型。例如, Bt(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杀虫蛋白如何精确作用于鳞翅目害虫,白僵菌、绿僵菌等真菌又是如何寄生并杀死害虫的。您还将了解,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害虫,以及利用植物提取物(如印楝素、除虫菊酯)的驱避或杀虫活性,都是生物农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症下药”的自然之道: 书中将细致阐释不同类型生物农药的作用方式。微生物农药如何通过产生毒素、竞争养分或引起疾病来防治病虫害?生物化学农药又如何干扰害虫的生长发育、繁殖或行为?我们还将揭示,生物农药之所以被誉为“绿色卫士”,关键在于其高度的靶向性,即对目标病虫害有显著防治效果,而对非靶标生物(如益虫、天敌、野生动物)的影响微乎其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颠覆认知的“天然力量”: 我们将深入挖掘那些隐藏在自然界中的“杀手”和“守护者”。从土壤中分离出的微生物,到深山老林里的药用植物,它们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早已演化出了一系列独特的防御机制。本书将一一揭示这些天然物质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以及它们如何被科学家们巧妙地转化为高效、低毒的农药制剂。 二、 现代生物农药的“应用实践”与“技术革新” 了解了基础理论,本书将焦点转向现代生物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我们将剖析不同作物、不同病虫害场景下的生物农药选用策略,并介绍最新的生物农药制剂技术和施用方法。 田间地头的“绿色魔法”: 您将学习到,如何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地选择和使用生物农药。例如,在防治蔬菜蚜虫时,选用哪些具有高效杀虫活性的生物制剂?在防治小麦锈病时,又该如何利用生物杀菌剂?书中将提供大量翔实的案例和操作指南,帮助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效益。 “科技赋能”的生物农药: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生物农药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技术革新。本书将聚焦于这些前沿进展,包括: 基因工程与生物农药: 介绍如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微生物菌株,提高其生物活性、稳定性或扩大其防治谱。 合成生物学在生物农药研发中的应用: 探索如何利用合成生物学的设计原理,创造出具有全新功能的微生物或生物分子,用于精准防治病虫害。 纳米技术与生物农药递送: 讲解纳米载体如何提高生物农药的稳定性和靶向性,延长其持效期,减少施用量。 智能生物农药: 展望未来,介绍那些能够根据环境信号(如温度、湿度、特定病虫害的出现)而激活的“智能”生物农药,实现精准施用,最大化防治效果。 “减量增效”的施用艺术: 传统的农药施用往往存在用量大、效率低的问题。本书将详细介绍生物农药的最佳施用技术,包括: 最佳施用时期与频率: 如何根据病虫害的发生特点,精准把握生物农药的最佳施用时机。 科学的施用方法: 喷雾、灌根、拌种、生物防治等多种施用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与化学农药的兼容性: 在某些情况下,生物农药可以与化学农药协同使用,以期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本书将为您解析其兼容性与潜在风险,指导您进行科学的配伍。 三、 生物农药的“绿色未来”与“可持续发展” 《现代生物农药100问》的第三部分,将目光投向生物农药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它们在构建可持续农业体系中的关键作用。 “全球视野”下的生物农药: 我们将审视全球生物农药市场的最新动态、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导向,以及国际合作在推动生物农药发展中的意义。 “绿色革命”的新引擎: 生物农药不仅是病虫害防治的工具,更是推动农业绿色革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本书将阐述生物农药在以下方面的贡献: 保障食品安全: 减少化学农药残留,生产更健康、更安全的农产品。 保护生态环境: 维护土壤健康、水体清洁,保护生物多样性。 应对气候变化: 减少化肥和化学农药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 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保障农民收益。 “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未来: 尽管生物农药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稳定性不足、防治谱相对狭窄、生产成本较高、市场接受度有待提高等挑战。本书将客观分析这些挑战,并探讨应对策略,例如通过技术创新、政策扶持、市场推广等方式,加速生物农药的普及应用。 “赋能农业生产者”: 本书最终的目的是赋能每一位农业生产者。通过掌握生物农药的科学知识和应用技术,您可以: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减少对昂贵化学农药的依赖。 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 生产出符合绿色、有机标准的优质农产品。 提升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 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 掌握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 走在农业科技的最前沿。 《现代生物农药100问》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丰富的实践内容、前瞻的理论视野,为您打开了一扇通往绿色农业新时代的大门。无论您是经验丰富的农场主,还是初涉农业领域的探索者,亦或是对环境保护充满热情的公众,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您所需要的答案,并获得启发。让我们一起,用科技的力量,守护脚下的土地,拥抱更加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是观念上的重塑——从“如何杀死病虫害”转变为“如何与病虫害共存并保持生产力”。它没有承诺一个“无虫害”的乌托邦,而是提供了一套更具韧性和适应性的农业生产哲学。书中对传统化学农药的替代效应和潜在风险的分析,非常到位,它让你清晰地看到,每一次选择背后都有着环境成本和经济效益的权衡。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生物学惰性”和“抗性管理”的讨论,这比单纯教你“用什么药”要深刻得多,它教会我们如何“使用”生物防治策略本身。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升级。它让农业实践者能够站在更高的维度去看待作物健康问题,最终实现真正的、长期的丰收。这本书绝对是同行间交流和学习的必备参考书。

评分

我尝试在市面上找过类似的资料,但大多要么是过于专业的科研报告,术语晦涩难懂,要么就是过于大众化的科普读物,缺乏实质性的技术指导。这本书恰好填补了两者之间的巨大鸿沟。它在保持科学严谨性的同时,语言表达上充满了生命力,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对推广可持续农业的热忱。有一段关于生物农药制剂稳定性和田间持久性的讨论,写得极其到位。作者不仅指出了现有技术面临的挑战,还展望了未来在载体技术和缓释技术上的突破方向。这让我对这个领域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对于一个需要为农场制定五年规划的管理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远景展望比即时的操作指南更有价值,它帮助我们预判风险,并提前布局。这种前瞻性和实用性的结合,是这本书最引人注目的特点。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所有对农业技术革新感兴趣的人准备的宝藏!我本来只是想了解一下新型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没想到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没有那种枯燥的教科书腔调,而是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甚至有点像聊天的方式,把复杂的技术概念掰开了揉碎了讲。比如,书中对微生物代谢产物的作用机制的描述,那种逻辑清晰、层层递进的讲解,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都能大致跟上思路,而不是被一堆拗口的化学名词搞晕。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介绍不同生物制剂的优缺点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客观和中立,没有过度美化任何一种技术,而是实实在在地告诉读者,在什么环境下,哪种方案可能更适用。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未来农业的方向有了更宏观的认识,不再是单纯地认为化学农药是唯一的出路,而是看到了一个更加可持续、更符合自然规律的解决路径。这本书绝对值得农场主、农业技术人员,乃至所有关心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普通读者拥有。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仿佛是一本精心整理过的、针对行业痛点而生的“急救手册”。我所在的合作社一直苦于传统农药残留问题日益严重,但市场上那些所谓的“绿色替代品”又总是效果参差不齐,让人拿不定主意。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用大量的案例和数据支撑,清晰地梳理了各种替代方案的应用场景和限制条件。它不是那种空谈理论的著作,而是更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农艺师手把手教你如何“排雷”。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生物刺激素和植物免疫诱导剂的部分,作者对不同菌株的筛选标准和田间表现的对比分析,非常实用。这种细致入微的描述,让我能够根据我当地的土壤条件和主要病虫害类型,更有针对性地去选择和试验新的产品。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很有意思,内容组织得像是一部逐步深化的探索之旅,读起来既有知识的积累感,又不失探索的乐趣。对于实际操作人员来说,这种“带着问题去阅读,带着答案去应用”的体验,是很多学术专著无法比拟的。

评分

说实话,我对这种“问答体”的书籍通常抱有保留态度,总觉得内容会比较零散,缺乏系统的理论框架。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它巧妙地将看似独立的“100个问题”串联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每一个问题的解答都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一个更深入的话题,形成了一个非常流畅的学习闭环。这种编排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特别适合那些时间碎片化、需要快速获取关键信息的读者。我从这本书里学到的一个重要观念是,生物防治并非一招鲜吃遍天,它需要对生态系统有更细致的理解和介入。书中对生物多样性在病虫害控制中的作用的阐述尤为深刻,让我意识到,单纯地引入一个“好帮手”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学会“管理”整个田间生态系统。从微生物群落到天敌昆虫的保护,这本书提供的是一套生态系统层面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孤立的技术点。这种宏大视角和微观操作的完美结合,让人印象深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