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供应链管理(原书第2版)

战略供应链管理(原书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肖尚纳·柯恩(Shoshanah Cohen),[美] 约瑟夫·罗塞尔(Joseph Roussel) 著,李伊松,田源 译
图书标签:
  • 供应链管理
  • 战略管理
  • 采购
  • 物流
  • 库存管理
  • 运营管理
  • 企业管理
  • 效率提升
  • 成本控制
  • 风险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01091
版次:1
商品编码:11708220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7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企业领导,供应链研究人员,管理咨询人员,高校供应链方向的研究生
  

  《战略供应链管理(原书第2版)》一书帮你找到面对全球化、市场不确定性等挑战时如何通过优秀的供应链战略获得战略优势的答案。本书吸取了巴斯夫、依视路、海尔、凯泽医疗和联想等众多实战案例,它告诉了你如何使供应链更敏捷、灵活和有弹性。

  《战略供应链管理(原书第2版)》一书通过80张易读的表和图,解释了如何解决一下难题:

  1、开发一个供应链战略以帮助您实现您的商业目标

  2、设计一个流程架构以指明供应链端到端的活动

  3、创建有效的供应链组织

  4、与您的供应链伙伴建立好的利益关系

  5、使用指标来评估和推动商业成功

  6、实施根本性变革

内容简介

  

  《战略供应链管理(原书第2版)》一书可指导企业通过实现供应链的每一个核心流程,包括计划、采购、制造、交付和退回,从而创造价值与获取竞争优势。书中,作者解说了战略供应链管理的动因和原则,用引人入胜的方式和贴近的案例清晰地为读者展现了一套缔造供应链绩效的重要策略和强有力的组织和实施方法。全书将这套重要策略和方法与国际供应链协会认证的国际标准的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有机融为一体,同时还列举了大量的企业实例。

  《战略供应链管理(原书第2版)》一书适合企业高层管理者、供应链管理从业人员、供应链相关理论研究者、大专院校管理专业师生和管理咨询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肖尚纳·柯恩(Shoshanah Cohen),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全球供应链管理论坛理事。进入斯坦福大学之前,是PRTM管理咨询公司的合伙人之一,领导PRTM的全球供应链创新实践,侧重于供应链设计和全球运营战略。获得斯坦福大学工业工程学士学位、波士顿大学技术战略硕士学位、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

  约瑟夫·罗塞尔(Joseph Roussel),普华永道战略和运营实践的合伙人,与要转变其全球运营的公司一起工作。在加入普华永道之前,是PRTM管理咨询的合伙人之一,帮助开发了SCOR?的最初模型。定期进行运营创新和转变的高管培训。毕业于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布鲁塞尔大学和塔夫茨大学弗莱彻学院。

精彩书评

  

  ★“继他们开创性的第1版之后,作者为供应链管理在创造竞争优势方面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全球供应链挑战日益复杂,管理者可以从第2版中发现有价值的指导。”

  ——马丁·克里斯托夫(Martin Christopher),克兰菲尔德大学克兰菲尔德商学院市场营销和物流管理名誉教授
  
  

  ★“这本书通过提供管理团队中所有成员的实际见解,说明了公司如何使用它们的需求链成为市场的领导者。我非常推荐这本书。”

  ——浅野隆文(Takafumi Asano),卫材有限公司卫材需求链系统高级副总裁、总裁
  
  

  ★“这不是一本重理论而轻实用建议的书,书中来自不同行业和地区公司的大量实例,使得指导清晰且易于理解。”

  ——格雷格·克拉普(Greg Clapp),富士通运营高级副总裁
  
  

  ★“《战略供应链管理》第2版为寻求更新其现代化供应链管理方面知识的高级管理人员提供了很多的补习知识。对于那些需要了解全球供应链如何运作的新学员同样有用。”

  ——比尔·布莱克(Bill Black),ABB集团质量与运营高级副总裁
  
  

  ★“这本书包含创新的内容、令人信服的数据以及很多已将自己的供应链变成有效的战略资产的公司资料。这本书应列在所有高级管理人员的阅读书目之中。”

  ——罗伯特·科尔斯(Robert Keels),医疗协会生产商服务发展主席
  
  

  ★“理论的指导是有限的。这本书通过实践、建议和具体的实例来说明,的公司是如何利用它们的供应链取得竞争的优势,不仅包含用什么制定一个强大的供应链战略,而且还包含如何把这一战略付诸实践。”

  ——Abe Eshkenazi,运营管理协会APICS首席执行官
  
  

  ★“这本书介绍了如何充分利用供应链的实际操作。这是高层管理团队必读的书。”

  ——比尔·缪尔(Bill Muir),捷普首席运营官
  
  

  ★“简洁而有说服力,《战略供应链管理》第2版勾画出了供应链绩效的关键组成,并用新标杆研究这些见解。管理人员在这里会发现解决供应链问题的答案。”

  ——保罗·比施勒(Paul Bischler),伯灵顿北方圣达菲铁路副总裁兼总监
  
  

  ★“这本书令人信服地表明,在今天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下,一个健壮的供应链战略是商业成功的关键。柯恩和罗塞尔不仅解释了什么是一个好的供应链战略,而且解释了如何把这一战略付诸实施。”

  ——吉姆·米勒(Jim Miller),谷歌全球运营副总裁
  
  

  ★“《战略供应链管理》第2版响亮并清晰地使得成功公司的供应链战略密切地与它们的差异化竞争和运营模型一致。这本书使用深度示例让这些概念鲜活,并证明了一种尺度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公司。那些认为运营只是另一个企业的功能的人需要读读这本书。”

  ——马内什·巴提亚(Manish Bhatia),晟碟公司全球运营高级副总裁
  
  

  ★“全球市场的到来、加剧的竞争、加速的产品创新步伐、快速变化的客户偏好,正在增加供应链对公司盈利能力和长期成功的影响。但成功的供应链设计文化的挑战依然存在。柯恩和罗塞尔的书提供了一个应对这些挑战的平台,推荐首席执行官、供应链战略专家和供应链实践者阅读。”

  ——马丁·罗珀(Martin Roper),波士顿啤酒公司首席执行官和总裁
  
  

  ★“作者提出一个开发和部署全球供应链战略的简单路径,这是今天执行管理团队的优先事项。”

  ——李效良(Hau Lee),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运营、信息和技术系托马教授

目录

前言

致谢

第1章 准则1:将供应链与经营战略相匹配 1

1.1 核心战略愿景 2

1.2 企业如何运用供应链进行竞争 2

1.2.1 基于创新的竞争 3

1.2.2 基于客户体验的竞争 4

1.2.3 基于质量的竞争 5

1.2.4 基于成本的竞争 6

1.3 供应链战略的关键因素 7

1.3.1 客户服务 7

1.3.2 销售渠道 8

1.3.3 价值系统 9

1.3.4 运营模式 11

1.3.5 资产布局 14

1.3.6 多供应链配置 15

1.4 好的供应链战略的测评 16

1.4.1 与权力位置相匹配 17

1.4.2 与合适等级的复杂度相适应 18

1.4.3 弹性 18

1.4.4 负责任 19

1.4.5 适应性 20

要点 21

案例:巴斯夫,通过化学创新增加农业产量 21

参考文献 27

第2章 准则2:建立端到端的流程架构 30

2.1 设计一体化的供应链流程架构 31

2.1.1 和其他功能流程的一体化 32

2.1.2 企业流程的标准化和协调化 34

2.2 实现端到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流程 35

2.2.1 计划 37

2.2.2 采购 39

2.2.3 制造 40

2.2.4 交付 42

2.2.5 退回 43

2.3 好的供应链架构的检验 45

2.3.1 端到端的范围 45

2.3.2 战略协调性 47

2.3.3 可靠性 48

2.3.4 适应性 51

要点 56

案例:依视路,建立一个服务于公司目标的高效供应链 56

参考文献 65

第3章 准则3:设计一个高绩效的供应链组织 66

3.1 设计公司供应链组织的三个基本活动 67

3.1.1 定义岗位和职能 68

3.1.2 选择合适的组织结构 70

3.1.3 把正确的技能和人才落实到位 75

3.2 优秀供应链组织的其他决定性特征 79

3.2.1 供应链组织的地位举足轻重 79

3.2.2 强大的核心能力 80

3.2.3 适应性 82

要点 84

案例:海尔,追求客户导向的供应链 84

参考文献 92

第4章 准则4:构建合适的供应链合作模式 93

4.1 解读合作 93

4.1.1 合作范围 94

4.1.2 在合作范围图谱中寻找合适的位置 99

4.2 通往成功合作之路 101

4.2.1 首先掌控内部合作 101

4.2.2 将合作伙伴细分,然后注意确定合适的合作程度 102

4.2.3 信任合作伙伴,但维护自己的利益 106

4.2.4 共享收益,分担亏损 108

4.2.5 利用科技为合作关系提供支持 110

4.2.6 做好妥协的准备 113

4.3 成功合作的衡量标准 114

要点 114

案例:凯泽医疗(KP),压力下增长 115

参考文献 121

第5章 准则5:运用指标体系带动业绩 123

5.1 供应链绩效考核:选择正确的指标 125

5.1.1 理解标准指标 125

5.1.2 将指标与企业战略相结合 127

5.1.3 选择一组平衡且全面的指标 128

5.1.4 为每一个指标设定目标值 132

5.2 供应链绩效管理:让指标发挥作用 135

5.2.1 定期检测绩效指标 135

5.2.2 积极的管理绩效 137

5.2.3 采用整体的手段 139

5.2.4 准确地进行计算 140

5.2.5 确保指标体系的有效性 142

要点 143

案例:联想集团,全速前进 143

参考文献 150

第6章 标杆管理结果:最佳绩效优势 151

6.1 供应链绩效和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 152

6.2 推动供应链绩效 154

6.2.1 计划 155

6.2.2 采购 156

6.2.3 制造 156

6.2.4 交付 157

6.2.5 供应链战略、组织和绩效管理 157

6.3 掌握供应链复杂度,实现业绩突破 158

6.3.1 复杂性定义 158

6.3.2 区分BICCs的复杂性水平 158

要点 162

案例:斯伦贝谢,结合人才与技术,以提供卓越的服务 163

参考文献 170

第7章 供应链变革 172

7.1 设置改进的优先级 174

7.1.1 变革幅度的商定 174

7.1.2 为供应链变革提供坚实的基础 175

7.1.3 确保解决方案的可扩展性 176

7.2 设计变革路线图 178

7.2.1 为一个稳健的路线图定义先决条件 178

7.2.2 以正确的顺序展开这五个准则 181

7.2.3 将信息系统与这五个准则相协调 182

7.3 实施变革 183

7.3.1 采用定义-测试-实施的方法 183

7.3.2 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法 184

7.3.3 衡量变革 186

要点 189

参考文献 189

参考书目 190


前言/序言

  当《战略供应链管理》第1版在2005年出版时,我们就相信供应链提供了重要的差异化竞争手段。虽然为人们提供想要的产品和服务是一个公司成功的先决条件,但是一个管理完善的供应链是利润增长的主要促进因素。第2版中,普华永道绩效评估小组(PMG)的研究支持这个论断,表明出色的供应链绩效与卓越的财务表现直接相关。

  随着商业环境变得更具挑战性,自我们出版第1版时,供应链战略的价值就已增长。难以获得营运资本和能源价格波动为标志的经济不稳定性成为一种常态,对自然资源的竞争在加剧;随着欠发达经济体企业进入全球舞台,竞争环境变得更加拥挤;劳动力成本上升迫使企业重新思考一直以来关于全球范围扩张的设想,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必须更注重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其他挑战。这些趋势合在一起,使得全球供应链对企业成功更加重要,但也更容易发生中断。

  这样一来,世界各地的公司已经改变了它们看待供应链的思维。它们不仅越来越重视供应链管理,而且已经改变了用它来驱动企业成功的方式。这些发展使得在供应链组织工作的员工以及企业的所有高管都已经了解了供应链的重要性。

  这给我们带来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究竟什么是供应链?我们把它定义为:为生产和交付产品及服务所需的包含所有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活动的企业核心流程。它也包括与消费者、商业客户和各级供应商的相互作用。

  第2版介绍了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以及当今供应链管理者遵循的创新性做法。前五章讲解五大核心原则,包括供应链战略、流程架构、组织、合作和绩效评价与管理(见下图)。

  供应链的五大核心原则第6章总结了PMG的跨行业标杆分析,并探究了供应链表现最出色的企业的做法。这包括它们已经磨炼出来的计划、采购、制造和交付的关键做法,以及它们以对自己有利的方式来管理供应链复杂性的方法。

  第7章解决了如何引领核心原则以使供应链成为更大的战略资产这一挑战,在关注当今庞大且地域分散的组织特点的基础上,提供了成功进行供应链变革的新思维。和前面讲解每项基本原则的章节一样,本章也都是基于现实公司的例子。

  要阐明什么是卓越的供应链管理,可能没有比对一个公司进行深入的扼要描述更好的办法了。我们很荣幸,书中介绍的六家公司都是其行业领导者:巴斯夫(BASF),依视路(Essilor),海尔(Haier),凯泽医疗(KP),联想(Lenovo),斯伦贝谢(Schlumberger)。这些案例说明了每个企业是如何利用它的供应链战略以及支撑性原则来实行它的经营战略的。

  我们在写第2版时考虑了不同读者的需求:正在寻求能使企业变得不同的实践和做法的供应链运营专家,在供应链之外的职能部门工作但有兴趣了解各职能是如何影响供应链绩效的管理者,希望更好理解供应链对管理议程重要性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迫切想要补充企业运营知识的商科学生。无论您属于哪一类别,我们都希望您会觉得这本书有用并且发人深省。

  因此,从日常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读一读这本书吧!也许你会得到一个新的视角,你可能会在其他公司的成功中找到灵感,你甚至可能想要开辟一条全新的路线。无论结果如何,通过阅读本书,你将会对你们供应链的战略潜力有一个更好的了解。

  从开始到结束,包括研究、写作、编辑和设计在内,将《战略供应链管理》的第1版改造为第2版的各项工作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这其中,有限的时间和大量新内容证明了大家所付出的努力,这不仅指的是核心开发团队,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个人和组织提供的不懈支持。

  如果没有执行主编Julia Heskel严格按照标准来审编书中内容,这本书不可能被顺利出版。Julia监督作家团队、文字编辑和平面设计师,此外她对书中案例公司的说明文件进行了多次采访,并写了很多相关内容。家在波士顿的她日常要和两位作者共同工作,一位在美国加州,另一位在法国,真是不小的壮举!

  本书的主要优势之一是普华永道绩效评估小组(PMG)提供的定量分析和标杆管理。Kara Kardon是这项工作的领导者,她开发了第6章的内容,在供应链绩效、实践和复杂性方面以定量研究的方式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引领。PMG分析师Alma Arrayales花费了大量时间分析原始的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她的工作成果在整本书中都有所体现。

  特别感谢来自普华永道图形设计部门的Susan Campbell,她出色的工作将我们的涂鸦转化成为有见地的插图。她是在多次修改和完善过程中具有耐心和敬业精神的代表人物之一。

  我们的项目经理Marcia Carvalho和我们的项目支持经理Mark Harrison保证我们能在计划和预算之内完成,他们在McGraw-Hill、研究团队、作者和执行主编之间协调成百上千的任务。Marcia和Mark用心经营预算,确保数百个文件整理有序,每周好几通电话,计划我们重要的面对面工作会议,并执行包括确保案例和引述能够通过审查和批准在内的许多其他任务。这其中Marie Le Corre安排了无数的电话和会议,Neha Krishna提供了研究支持。

  我们同样感谢那些同意和我们分享故事的企业:巴斯夫(BASF),依视路(Essilor),海尔(Haier),凯泽医疗(KP),联想(Lenovo),斯伦贝谢(Schlumberger)。它们用供应链来实现战略优势的挑战和成就是鼓舞人心的。我们尤其要感谢推动组织进行项目研究的人:Andreas Backhaus(巴斯夫),Eric Javellaud(依视路),Lim Chin Chye(海尔),Laurel Junk and Laurie Spoon(凯泽医疗),Mark Stanton(联想),StéphaneBiguet和Phil Teijeira(斯伦贝谢)。

  还要感谢很多人,正是由于他们与这些公司的关系才确保了这些公司的参与:帮助联系巴斯夫的Volker Fitzner、HaraldGeimer和Mark Lustig,帮助联系依视路的Etienne Boris和Christine Bouvry,帮助联系海尔的Craig Kerr and Lillian Wang,帮助联系凯泽医疗的VitalyGlozman和Rick Judy,帮助联系联想的Kevin Keegan,以及帮助联系斯伦贝谢的Marc Waco。

  我们也感谢自由撰稿人和编辑组成的人才队伍—— Jennifer Baljko, Catherine Cuddihee, Elyse Friedman, BronwynFryer, Jeff Garigliano, Lauren Keller Johnson, Neil Shister,他们帮助编写和编辑了本书内容。

  公平地说,如果没有普华永道(PwC)的支持,第2版就不会出现。我们感谢它的全球网络提供的许多资源。感谢Tony Poulter支持本项目,感谢Joe Ipolitto提供指导。我们也感谢那些自愿牺牲晚上和周末时间从头到尾审查本书的个人:Gordon Colborn(英国),Mike Giguere(美国),Brad Householder(美国),Craig Kerr(中国),Johnathon Marshall(中国),Yorozu Tabata(日本)。他们客观的反馈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我们也感谢斯坦福大学李效良(Hau Lee)教授,他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提供了建议和咨询。

  如果我们没有提及McGraw-Hill编辑Knox Huston的热情支持,将是我们的失职。Knox尊重我们的知识和专业经验,他非常宽容地允许我们写我们认为需要的那种书。此外,他帮助我们加快了出版周期。

  最后,如果没有多年来的经验,这本书不可能有这种广度。是经验塑造了我们对当今世界发生了什么以及供应链管理实践发生了什么的观点。我们感谢所有的组织和优秀的专业人才,与他们一起工作是我们的荣幸。


《企业运营效率革命:精益生产与敏捷制造的深度融合》 简介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运营效率的上限。传统的生产制造模式,即便经过多年的优化,也往往难以应对客户需求的多样化、订单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本书《企业运营效率革命:精益生产与敏捷制造的深度融合》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索两大颠覆性运营理念——精益生产(Lean Manufacturing)和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如何通过深度融合,构建出能够实现突破性效率提升和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企业运营新范式。 本书并非对某一理论进行简单的介绍和堆砌,而是致力于揭示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各自的核心思想、关键实践,并重点阐述它们之间存在的协同效应与内在联系。我们将从精益生产的源头——丰田生产方式(TPS)出发,深入剖析其“零浪费”的哲学,以及“准时化生产”(Just-In-Time, JIT)、“自働化”(Jidoka)等核心工具的运作机制。这些理念和工具旨在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一切不增值活动,如过度生产、等待、运输、库存、过度加工、不必要的动作和缺陷,从而实现成本的最小化和效率的最大化。我们将详细探讨如何通过价值流分析(Value Stream Mapping)识别并消除浪费,如何运用看板管理(Kanban)实现拉动式生产,以及如何通过持续改进(Kaizen)构建学习型组织,确保企业在运营层面拥有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需求波动剧烈、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的现代市场,单纯的精益化可能面临“僵化”的风险。此时,敏捷制造的理念便显得尤为重要。本书将引导读者理解敏捷制造的核心在于“响应能力”和“灵活性”。它强调的是企业能够快速适应和响应市场变化,无论是客户需求的变化、新技术的涌现,还是竞争对手的策略调整。我们将探讨敏捷制造的关键要素,包括模块化产品设计、柔性生产系统、快速换型(Quick Changeover)、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本书将深入分析如何在生产线上实现快速的产品切换,如何构建能够支持多样化产品生产的柔性车间,以及如何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计划的快速调整和生产进度的实时监控。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将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视为两个独立的管理工具,而是着重于探索它们之间深度的融合之道。我们将揭示,精益生产所倡导的“消除浪费”和“持续改进”能够为敏捷制造提供高效、稳定的运营基础,而敏捷制造所追求的“快速响应”和“灵活性”则能够弥补精益生产在面对高度不确定性时的潜在不足。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一种战略性的协同,能够释放出远超单一理念的巨大潜力。 我们将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展示企业如何在实践中实现精益与敏捷的融合。这些案例将涵盖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从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到服务业,让读者能够直观地理解理论如何转化为实际的商业价值。我们将分析企业如何利用精益的工具进行流程优化,从而提升敏捷制造所需的速度和效率;如何通过敏捷的思维模式,为精益改进注入新的活力,使其能够更快地适应变化。例如,如何利用精益的价值流分析来识别敏捷制造中可能出现的瓶颈,如何运用敏捷的快速换型技术来支持精益生产的“小批量、多品种”模式,以及如何在精益原则指导下构建更加敏捷和有弹性的供应链。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本书还将重点探讨数字化转型在精益敏捷融合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我们将分析物联网(IoT)、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AI)、机器人技术以及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如何赋能精益生产实现更精细化的过程控制和预测性维护,如何支持敏捷制造实现更智能的生产调度、更高效的资源配置和更实时的市场洞察。本书将深入探讨企业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构建“智能工厂”,实现生产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从而将精益生产的效率优势和敏捷制造的响应速度提升到新的高度。 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我们将超越传统的生产制造范畴,将精益敏捷的理念延伸至整个企业运营的链条,包括研发、采购、物流、销售和售后服务。我们将探讨如何将精益原则应用于产品研发流程,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如何构建敏捷的采购体系,快速获取高质量的原材料;如何打造高效协同的物流网络,确保产品准时交付;以及如何通过敏捷的销售和客户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本书将强调,真正的企业运营效率革命,是企业整体运营模式的系统性升级,而非局部环节的改进。 对于企业管理者、运营总监、生产经理、工程师以及所有致力于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的专业人士而言,《企业运营效率革命:精益生产与敏捷制造的深度融合》将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实践指南和思想启迪。本书将为您提供一套系统性的理论框架、丰富的实践工具和深刻的洞察,帮助您理解并构建一个既高效稳定,又灵活敏捷的现代企业运营体系,在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未来商业世界中,赢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它将帮助您拨开迷雾,找到通往卓越运营的清晰路径,开启企业效率革命的新篇章。 本书的目标是让读者在阅读后,能够对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的精髓有深刻的理解,并能够识别出自身企业在运营方面存在的痛点和改进机会。更重要的是,本书将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论和实践指导,帮助读者将这些理念转化为切实的行动,并最终实现企业运营效率的质的飞跃,建立起真正面向未来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竞争优势。本书内容严谨,逻辑清晰,语言生动,旨在为读者提供一次深入、全面且富有启发的阅读体验。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本书的期望值并不高,因为市面上关于供应链管理的书籍确实不少,很多都流于表面或者过于理论化,难以落地。但是,这本书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它的内容非常有深度,而且非常实用。作者在阐述每一个观点的时候,都能够提供充分的论据和详实的案例支持,让我感到信服。书中讨论的很多议题,比如如何平衡成本与服务水平,如何构建敏捷的供应链,如何利用技术提升效率等等,都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痛点。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价值链”的分析,它帮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在供应链中的定位,以及如何通过优化价值链来创造更多的竞争优势。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进行一场深度对话,我从中汲取了大量的智慧和灵感。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很棒,纸质厚实,印刷清晰,拿在手里非常有质感。封面设计简洁大气,色调沉稳,透露出一种专业和深邃的气息,很符合“战略”二字给人的感觉。我尤其喜欢它的排版,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舒适,阅读起来不会感到疲劳。书页的边缘处理也很精细,没有毛刺感。打开书本,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学术的严谨感,但又不失现代设计的流畅性。书的整体重量刚刚好,方便携带,无论是在通勤路上还是在咖啡馆,都能轻松翻阅。书脊的设计也很牢固,翻页不会轻易散架,能够经受住反复阅读的考验。封面上的书名和作者信息清晰醒目,给人一种可靠的印象。整体来说,从书籍的物理呈现上,它已经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内容充满了期待。一本好的书籍,它的外观设计同样重要,它能够影响读者最初的感知和阅读体验,而这本书在这方面无疑做得非常出色,让我感到物超所值。

评分

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为我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供应链管理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这个领域的深入思考和持续探索。书中的内容涵盖了从战略规划到战术执行的各个层面,并且始终贯穿着“战略”的核心理念。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人”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的强调,他认为技术和流程固然重要,但最终的成功还是取决于人的智慧、协作和领导力。书中关于建立强大供应链韧性的论点,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我计划将这本书作为我工作中的重要参考书,定期回顾和学习,相信它会伴随我一起成长,在供应链管理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评分

我是一位在供应链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每天都在思考如何优化流程,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读完这本书,我感觉仿佛点亮了一盏明灯,很多之前工作中遇到的瓶颈和困惑,在这本书里都找到了理论上的解释和实践上的启发。作者在梳理概念时非常有条理,从宏观的战略层面,一步步深入到具体的战术执行,逻辑严谨,层层递进。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风险管理的部分,它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提供了大量真实案例,分析了不同行业在供应链风险面前的应对策略,这些案例的分析非常透彻,能够让我立刻联想到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并从中学习到可借鉴的经验。书中的一些图表和模型也非常直观,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概念。我尝试将书中提出的某些方法论应用到我的工作中,效果非常显著,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这让我对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显然对供应链管理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他的语言风格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乏洞察力和启发性。在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因为一些精辟的论述而停下来反复思考,甚至会产生“原来是这样!”的恍然大悟之感。他对于“战略”二字的解读非常到位,不仅仅是将供应链视为一个独立的运营部门,而是将其置于整个企业战略的宏观框架下进行审视和规划,强调了供应链与企业整体目标的一致性和协同性。书中对一些新兴的供应链趋势,如数字化转型、可持续发展等,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给出了前瞻性的建议,这对于我们这些身处变革时代的管理者来说,无疑是极具价值的参考。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所展现出的系统性思维,他能够将看似分散的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揭示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从而帮助读者建立起更全面的认知体系。

评分

挺好,能学到不少东西

评分

挺好的 挺管用的 也一直都在用这个牌子。

评分

非常好。完美吧。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纸质不错,配图丰富生动,物美价廉,值得购买?

评分

还没看完,看完后继续发表评价,供大家参考

评分

正版正品研究中

评分

东西不错,我自己体验很好,会推荐给朋友。

评分

书,真的是很薄。这价格还以为是大部头的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