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实录76病 [Moxibustion]

艾灸实录76病 [Moxibustio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向阳,向云飞 著
图书标签:
  • 艾灸
  • 中医
  • 传统医学
  • 养生
  • 疾病治疗
  • 临床经验
  • 疗法
  • 穴位
  • 健康
  • 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37590
版次:1
商品编码:11730534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Moxibustion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5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关注中医养生保健的普通百姓和职场人士。
  很多人都知道艾灸,很多人也切身受益过艾灸的奇效。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艾灸疗法,其所蕴含的特点,完全能满足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用来佑护健康。艾灸疗法的“闪光点”就是“简、便、效、廉”。“简”,就是操作简单:学习艾灸方法,既可看书自学,依书中所讲进行操作;亦可无师自通,看看别人的操作,照葫芦画瓢即可。“便”,就是方便,工具既方便携带,临时找寻也方便,操作更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施治。“廉”则是所需花费低廉,艾灸时所使用的艾绒、艾炷、艾条、温灸盒等既可自制,又可购买,而且价格低廉,任何阶层百姓,都负担得起。“效”,就是效果显著,据说艾灸可以治疗400多种疾病,而且疗效甚佳。有如此好的疗法摆在眼前,怎不让人怦然心动,而跃跃欲试呢?

内容简介

  《艾灸实录76病》从艾灸常识、艾灸手法掌握和取穴方法入手,从发现问题马上灸、有了病及时灸、慢性病坚持灸、体质弱慢慢灸、经络不通接经灸、上热下寒导引灸、身体健康经常灸等几个方面介绍艾灸要领,并实际收录内科杂症、痹症痿症、女性病症、皮肤病证、外科病症等艾灸实例近百篇,既记录了治疗过程,又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病因病机和取穴、操作及注意事项,还对有关艾灸学习者的疑问和困惑予以解答,通过阅读《艾灸实录76病》,对关注中医养生保健的职场人士和一般大众会大有帮助。

作者简介

  向阳,副主任医师,1982年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学院),一直从事中医诊疗工作,尤其在艾灸方面有很深的诊疗造诣,多次国内外中医诊疗和讲学经历,深受艾灸师和广大患者的好评和欢迎。

目录

做自己健康的医生
1. 我自己治好了口臭
2. 我帮老公治好嗜睡症
3. 艾灸让她告别心动过缓

掌握手法是艾灸重点
一、艾炷灸
1. 直接灸
2. 间接灸
二、艾条灸
1. 温和灸
2. 回旋灸
3. 雀啄灸
三、温灸盒灸
艾灸治病取穴是关键
一、骨度分寸取穴法
1. 头、面、颈、项部
2. 胸腹部
3. 背部
4. 上肢部
5. 侧胸部
6. 侧腹部
7. 下肢部
二、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1. 中指同身寸
2. 拇指同身寸
3. 横指同身寸
三、人体自然标志取穴法
1. 简单动作取穴
2. 自然标志取穴

艾灸取效7要领
1. 治未病,发现异常马上灸
2. 有了病及时灸
3. 慢性病坚持灸
4. 体质虚弱慢慢灸
5. 经络不通接经灸
6. 上热下寒导引灸
7. 益长寿,身体健康经常灸

内科杂症艾灸实录30例
1. 治感冒,艾灸胜过打吊针
2. 治哮喘,不在三伏亦有效
3. 灸背俞,打嗝声可止
4. 用艾灸,医好母亲心绞痛
5. 治郁病,艾灸搬走心中石头
6. 梅核气,艾灸解肝郁
7. 胃溃疡,艾灸显疗效
8. 胆息肉,艾灸胜过手术刀
9. 嗅失灵,针灸可通幽
10. 治肾炎,灸治贵在恒
11. 降血压,刺络艾灸有佳效
12. 益心肺,灸止手足汗
13. 补肾阳,艾灸治尿床
14. 祛湿热,灸治胆囊炎
15. 益肺气,灸可止自汗
16. 艾火灸,巧治多泪症
17. 清肠道,艾灸治便秘
18. 艾灸法,提高精子数
19. 坚持灸,治愈结肠炎
20. 老胃病,被我灸好了
21. 学艾灸,治疗亚健康
22. 施温灸,止面肌痉挛
23. 止盗汗,艾灸有奇效
24. 治咽炎,艾灸有佳效
25. 尿失禁,艾灸解困扰
26. 治失眠,艾灸调阴阳
27. 治癃闭,艾灸有绝招
28. 治眨眼,艾灸效立现
29. 治肛裂,艾灸有效应
30. 助长高,艾灸显奇效

痹症痿症艾灸实录11例
1. 灸大杼,治颈软无力
2. 颈椎病,灸治并不难
3. 针加灸,治愈网球肘
4. 灸箕门,血栓动脉有良效
5. 用艾炷,扶正治面瘫
6. 睑下垂,艾灸有奇效
7. 刺与灸,让腰直起来
8. 足跟痛,艾灸能制伏
9. 治膝痛,艾灸有神效
10. 艾炷灸,灸愈梨状肌综合征
11. 烧针尾,医治肩周炎

女性病症艾灸实录14例
1. 灸穴道,温经治痛经
2. 少乳汁,艾灸解燃眉
3. 易流产,艾灸圆得子梦想
4. 补中气,子宫下垂可提升
5. 灸任督二脉,养子宫助孕
6. 隔姜灸,畅通输卵管
7. 排毒素,治宫颈糜烂
8. 盆腔炎,艾灸是妙法
9. 子宫肌瘤,艾灸能消除
10. 羞难言,灸治性冷淡
11. 补肝肾,灸治卵巢早衰
12. 艾灸治,隐性更年期
13. 外阴痒,艾灸解难言
14. 乳胀痛,艾灸可调治

皮肤病症艾灸实录16例
1. 痒难忍,艾灸可消除
2. 清血热,灸治神经性皮炎
3. 散风邪,灸治荨麻疹
4. 治湿疹,艾灸胜过激素
5. 试牛刀,艾灸消暗疮
6. 针罐灸,合治蛇串疮
7. 施灸术,斑秃生新发
8. 灸治愈,头部毛囊炎
9. 调气血,灸治黄褐斑
10. 灸与针,巧治白癜风
11. 驱热邪,灸治牛皮癣
12. 艾炷灸,除掉手背瘊
13. 治冻疮,艾灸见效快
14. 治手癣,皮肤针加灸
15. 试灸治,皮肤淀粉样变
16. 艾灸熏,治愈灰指甲

外科病症艾灸实录5例
1. 火引热,灸愈面疔疮
2. 消胶瘤,针艾共施治
3. 施灸火,热熔脂肪瘤
4. 升阳气,艾灸治脱肛
5. 隔蒜灸,巧治坐板疮

附 艾灸常见问题答疑解惑
1. 初次艾灸时间如何掌握?
2. 选穴多好还是少好?
3. 取穴是健侧还是患侧?
4. 火力大好,还是火力小好?
5. 艾灸条为何掉火星?
6. 小孩能艾灸吗?
7. 夏天能做艾灸吗?
8. 艾灸后可以冲凉吗?
9. 灸后红印何时消?
10. 灸后肚脐生黄水怎么办?
11. 灸后发痒为哪般?
12. 灸后为何口干、头晕?
13. 灸后为何身体乏力?
14. 灸后为何拉肚子?
15. 灸后为何失眠了?
16. 灸后皮肤起红疹了怎么办?
17. 身上灸出了水疱怎么办?
18. 艾灸后,皮肤起了疱,怎么继续施灸?
19. 为什么高血压和低血压都取同一穴?
20. 寒性体质何时变?
21. 灸后排气增多怎么办?
22. 为什么灸后白带变多了?
23. 艾灸后为何脸发红、外阴瘙痒?
24. 灸后月经为什么不准时了?
25. 为何艾灸后经期变长了?
26. 艾灸后月经不调了,怎么办?
27. 为何治疗痛经,灸后仍痛?
28. 人流后做艾灸为何有血块排出?

前言/序言


《古法艾灸:传承千年的愈病智慧》 (一)引言:艾灸——生命之火,养生之道 在浩瀚的中华医学宝库中,艾灸以其独特的疗效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它如同燃烧的生命之火,温暖身体,驱散寒邪,激发人体自愈潜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财富。本书并非仅仅罗列病症与疗法,而是致力于深入探索艾灸的本质、原理、应用,以及它如何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养生哲学。我们将带领您穿越时空的界限,重拾这份古老而强大的愈病智慧,感受艾灸带来的身心改变。 (二)艾灸的起源与发展:一部医学史的缩影 艾灸并非凭空出现,它的产生与发展,与人类与疾病斗争的历史紧密相连。从远古时期人们对火焰的崇拜,到医药的萌芽,再到中医理论体系的成熟,艾灸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远古的雏形: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已发现火焰的温热可以缓解疼痛。在寒冷的季节,围坐在火堆旁取暖,无意中可能就减轻了关节的酸痛。这种朴素的认识,是艾灸最初的萌芽。 《黄帝内经》的奠基: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这部医学巨著的问世,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初步建立。其中,《素问》篇中的“针刺艾灸论”明确提出了艾灸的治疗作用,并记载了部分穴位的使用方法,为艾灸的临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书中“凡痹之气,形于四肢,不知所苦,刺此者,必先人事,乃艾之,则病可已矣”,深刻阐述了艾灸在治疗痹症(疼痛、麻木等)中的重要性。 历代医家的发展与创新: 历代医家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了艾灸的理论与实践。 汉代: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和《伤寒杂病论》中,详细记载了多种使用艾灸治疗急慢性疾病的方剂,如“少阴病,二三日,苦呕,若食入口即吐者,属少阴,服泻心汤;呕不止者,必服干姜附子汤;吐者,应吐,止而复吐者,病在脏,见在孙,不知所在,故吐不止,服干姜附子汤,仍灸关元、复溜,三十壮。”,将艾灸与汤药结合,疗效卓著。 晋代: 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用艾灸治疗多种传染病和常见病的方法,如“治温病,初得,寒热,头痛,灸大椎、肺俞”。 唐代: 孙思邈的《千金方》更是系统地总结了前代的艾灸经验,载录了大量灸疗方,并强调了艾灸在保健养生方面的作用。 宋元明清: 随着医学的发展,艾灸在治疗范围、操作手法、艾炷形式等方面都不断创新。例如,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不仅记载了艾草的药用价值,也收录了丰富的灸疗经验。赵学敏的《串雅》也载有多种灸法。 近现代的传承与复兴: 尽管近现代西医的传入对传统医学带来冲击,但艾灸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民间和部分医疗机构中得到了保留和发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自然疗法的关注度提高,艾灸迎来了复兴的浪潮。 (三)艾灸的原理:温通经络,激发潜能 艾灸之所以能够治疗疾病、保健养生,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医学原理。它并非简单的“烤火”,而是通过多种因素协同作用,达到“治未病”和“已病”的目的。 温热效应: 艾叶燃烧产生的温热,通过穴位渗透到人体深层,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寒邪是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如风寒感冒、关节疼痛、女性月经不调等,艾灸的温热能够驱散这些寒邪,缓解症状。 药物效应: 艾叶本身是一味中药,性味辛、苦、温,归肝、脾、肾经。它含有多种挥发油、黄酮类等活性成分,如艾灸素、侧柏酮、桉叶油素等。这些成分通过艾灸产生的热力,更容易被皮肤吸收,并作用于经络和脏腑,发挥药理作用,如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镇静安神等。 穴位效应: 艾灸是针对特定的穴位进行的。穴位是人体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与脏腑有密切的联系。通过对穴位的艾灸,可以调动和疏通相应的经络,从而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例如,足三里穴是重要的养生保健穴,灸之可健脾胃,增强免疫力;关元穴是小腹部的重要穴位,灸之可补肾益气,调理生殖系统。 激发人体自愈能力: 艾灸通过温热和药物的刺激,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从而激发人体的自我修复和调节能力。许多慢性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不良、失眠等,都可以通过艾灸来改善其内在的失衡状态,让身体重新找回健康。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艾灸的温通作用,能够有效地疏通阻塞的经络,改善气血运行,从而消除疼痛。 (四)艾灸的种类与方法:灵活多样,因人而异 艾灸的种类和方法多种多样,以适应不同的病情、体质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能够更好地发挥艾灸的疗效。 按操作方式分类: 直接灸: 将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有无瘢痕灸(灸后不留疤)和有瘢痕灸(灸后留疤)之分。传统上认为有瘢痕灸疗效更强,但现代多采用无瘢痕灸。 间接灸: 在艾炷与皮肤之间,隔一层物质进行施灸,以减缓热力,避免烫伤。常见的有: 隔姜灸: 用鲜姜切片,中间扎孔,置于穴位上,再放艾炷施灸。适用于寒湿痹痛、呕吐泄泻等。 隔蒜灸: 用鲜蒜瓣捣烂,敷于穴位,再放艾炷施灸。适用于痈肿初起、腹泻等。 隔盐灸: 将食盐炒热,铺于穴位,再放艾炷施灸。适用于腹痛、腹泻、虚寒等。 隔附子饼灸: 将附子捣成饼状,置于穴位,再放艾炷施灸。适用于阳虚寒盛、畏寒肢冷等。 艾灸器械灸: 利用各种艾灸工具进行施灸,操作方便,安全舒适。 艾条灸: 将艾条点燃,悬于穴位上方或在皮肤上移动施灸。这是最常见、最简便的艾灸方法,又可细分为: 温和灸: 将艾条点燃,在穴位上方一定距离(约1-3厘米)往复移动,或悬停施灸。感觉温热舒适为度。 雀啄灸: 将艾条点燃,以艾头作上下或螺旋形小幅度啄动穴位,如雀鸟啄食。 回旋灸: 将艾条点燃,围绕穴位进行回旋移动施灸。 艾罐灸: 将点燃的艾条放入特制的艾灸罐中,再将艾灸罐放置于穴位上。 雷火灸: 将艾绒、各种中药材等制成药饼,点燃后施灸。药力强,温通作用显著。 艾灸盒/艾灸床: 将多个艾灸盒或整张艾灸床应用于身体大面积区域,适合于全身调理、慢性疼痛等。 按施灸范围分类: 局部施灸: 针对特定病灶或穴位进行施灸。 全身施灸: 针对多个穴位或大面积区域进行施灸,如艾灸床。 (五)艾灸的应用领域:从疾病治疗到日常养生 艾灸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可以涵盖人体的各个系统和多种疾病。 疾病治疗: 疼痛类疾病: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痛经、头痛等。艾灸的温通作用能有效缓解疼痛。 消化系统疾病: 胃炎、胃溃疡、肠炎、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艾灸可温中健脾,调理肠胃。 呼吸系统疾病: 感冒、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艾灸能温肺散寒,宣肺止咳。 妇科疾病: 痛经、月经不调、盆腔炎、卵巢囊肿、不孕不育、产后恢复等。艾灸是调理女性身体的常用方法。 男科疾病: 前列腺炎、阳痿、早泄、不育症等。 儿科疾病: 感冒、咳嗽、积食、遗尿、体弱多病等。 神经系统疾病: 失眠、头晕、偏头痛、面瘫、中风后遗症等。 其他: 皮肤病(湿疹、银屑病)、眼疾(干眼症)、耳鸣、冻疮等。 日常养生保健: 增强免疫力: 经常灸足三里、中脘、关元等穴位,可以提高身体抵抗力,预防疾病。 延缓衰老: 艾灸可以促进气血循环,改善皮肤状况,延缓衰老。 调理情绪: 艾灸对情志失调也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如心烦意乱、焦虑等。 亚健康调理: 对于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导致的身心疲惫、精力不济等亚健康状态,艾灸是一种很好的调节方式。 (六)艾灸的注意事项:安全施灸,事半功倍 虽然艾灸安全有效,但在施灸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疗效并避免不良反应。 循序渐进,由少到多: 初次施灸者,应从较少的时间和次数开始,逐渐增加,让身体适应。 注意温和,避免烫伤: 施灸时,要时刻注意感受温热程度,以温热舒适为宜,切忌过烫。若感觉烫,应立即调整距离或停止。 勿空腹或过饱施灸: 空腹时容易头晕,过饱时会影响消化,最佳时间为饭后1小时左右。 施灸后注意保暖: 施灸部位及全身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尤其是在秋冬季节。 施灸后当日避免洗澡: 施灸后,毛孔会舒张,当日洗澡容易受寒,建议在施灸后2-3小时再洗澡。 孕妇慎灸: 孕妇,尤其是在孕早期和孕中期,应慎重施灸。腹部和腰骶部穴位禁灸。 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如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者,不宜施灸。 局部皮肤破损者禁灸: 皮肤有感染、溃疡、湿疹等情况时,应避免在破损处施灸。 特定穴位禁灸: 如胸骨、心脏直上方等重要部位,不宜直接施灸。 辩证施灸,遵医嘱: 艾灸疗效的发挥离不开准确的辩证。对于不确定的病情,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施灸。 (七)结语:让艾灸之光,点亮健康人生 艾灸,这一古老的疗愈方式,蕴含着大道至简的健康哲学。它不仅仅是一种治疗手段,更是一种与身体对话、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通过深入了解艾灸的起源、原理、方法和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份宝贵的医学遗产,呵护自己的身体,点亮健康的人生。愿这份穿越千年的智慧,能够继续为我们带来温暖与光明。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医养生的人,我对艾灸一直抱有非常高的兴趣。市面上关于艾灸的书籍琳琅满目,但真正能够让我眼前一亮的并不多。我注意到这本书的标题,觉得“实录”二字可能意味着它包含了很多真实的案例和经验分享,这对我来说非常有价值。我特别想了解,作者是如何将艾灸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以及在面对不同的疾病时,是如何制定个性化的艾灸方案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新颖的视角和独特的方法,而不是重复市面上已经泛滥的知识。如果书中能够对每一种疾病的艾灸治疗进行详细的解读,包括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那就更符合我的阅读习惯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是,它能够成为一本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工具书。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朴素的,纸张触感也还可以,翻开来,第一印象是那种沉甸甸的厚重感,仿佛里面藏着许多值得细细品味的内容。我原本是对艾灸这方面有一些基础的了解,但一直缺乏系统性的指导,总觉得自己在实践中有些摸不着头脑,总是在网上零散地搜集各种信息,效率不高。这本书的出现,我期望能填补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艾灸的原理,以及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得更加得心应手。尤其是一些疑难杂症的处理,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而不是泛泛而谈。书页的排版看上去比较清晰,没有那种密密麻麻让人头晕的字体,这一点对于阅读体验来说是加分项。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内容本身的价值,我希望它能真正地帮助我解决问题,提升我艾灸技艺。

评分

我一直对传统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能够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疗法。艾灸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疗法,一直深深吸引着我。我之前也接触过一些艾灸相关的书籍,但总觉得它们在理论深度或者实践指导方面有些欠缺。这本书的标题,尤其是“76病”这个词,让我觉得它可能不仅仅是简单的操作指南,而是包含了对多种疾病的艾灸治疗方法和经验的总结。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的讲解,比如每种疾病的艾灸机理,以及如何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真实的临床案例,并对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那就更好了,这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艾灸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局限性。

评分

我之前因为一些慢性疼痛的问题,尝试过各种方法,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偶然的机会听朋友推荐了艾灸,便开始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选购相关书籍时,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觉得“76病”这个数字听起来就很有分量,似乎涵盖了相当广泛的病症,这对于我这样希望全面了解艾灸疗效的人来说,非常有吸引力。我更看重的是,这本书是否能够提供科学、严谨的论证,而不是一些道听途说或者经验主义的总结。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每一种疾病的艾灸治疗方案,包括选穴、操作手法、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反应等等。如果书中能够配以精美的插图或者图表,那就更好了,这样可以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穴位和操作过程,减少学习的难度。总之,我怀揣着一种期待,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探索艾灸疗法的得力助手。

评分

说实话,我最初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它独特的书名所吸引。它给我一种感觉,里面收录的内容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并非空中楼阁。我一直以来都对一些养生保健的方法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往往难以找到真正有效且易于学习的途径。艾灸作为一个能够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传统疗法,一直是我想要深入了解的领域。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易懂的指导,让我能够在家中也能安全有效地进行艾灸。我尤其看重书中对于不同病症的艾灸方案的详细描述,比如哪些穴位适合,艾灸的时间和频率如何掌握,以及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艾灸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的说明,那就更完善了,这能够帮助我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评分

挺好的,实惠,还不错啊

评分

一般般,适合初学者

评分

实用。

评分

京东快递就是快,且送货上门。

评分

不错

评分

好书,新书,正版。这一次买了10中医类的本书,没有捆扎,有的没有封膜,就是装在一个比较旷的纸箱里发过来,也没有减震气泡带,让人不放心啊!

评分

写的挺详细的…质量也很好

评分

挺好的,实惠,还不错啊

评分

很实用的一本书,都是正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