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35种典型的重口味心理分析为内容,安排了30多个测试问卷、60多个心理案例、70多个病因揭秘、130条预防措施、150条治疗方法、190张图片全程图解,帮助读者一眼看穿异常表象、怪僻行为、反常表现背后潜藏的欲望、心机和隐私。读者在了解这些内容之后,不但能看清自己和保护自己,也能看透别人和帮助别人,从而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35种重口味心理分析的具体内容为:社交恐惧症、场所恐惧症、癔症、抑郁症、产后抑郁症、疑病症、手机依赖症、网络综合症、恋物癖、恋童癖、窥淫癖、露阴癖、同性恋、易性癖、性幻想、性瘾症、嗜睡症、睡眠障碍、师生恋、考试综合症、强迫症、洁癖、更年期综合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被害妄想症、健忘症、失忆症、恋爱挫折综合症、普通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无情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
本书结构清晰、语言简洁,适合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人士阅读,也可供从事心理教育、心理研究、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学习和参考。
第1章 关起来的心——社交恐惧症 1
第2章 可怕的地方——场所恐惧症 11
第3章 失控的行为——癔症 19
第4章 失落的世界——抑郁症 29
第5章 生完孩子后——产后抑郁症 41
第6章 你到底有没有病——疑病症 51
第7章 手机的奴隶——手机依赖症 59
第8章 网络的奴隶——网络综合症 67
第9章 特殊的迷恋——恋物癖 79
第10章 有违伦理的迷恋—— 恋童癖 87
第11章 特殊的“爱好”—— 窥淫癖 97
第12章 能不露就不露—— 露阴癖 107
第13章 纠结的恋情——同性恋 115
第14章 这不是我的性别—— 易性癖 129
第15章 最超感觉的梦—— 性幻想 141
第16章 中了色情的毒—— 性瘾症 149
第17章 被催了眠的意识—— 嗜睡症 159
第18章 致我们丢失的睡眠—— 睡眠障碍 169
第19章 错位的情感——师生恋 181
第20章 考场之梦魅——考试综合症 193
第21章 越努力越不满—— 强迫症 203
第22章 永远洗不干净——洁癖 217
第23章 岁月带来的挑战—— 更年期综合症 227
第24章 大脑里的毁灭者—— 精神分裂症 241
第25章 心灵深处的不安—— 焦虑症 251
第26章 危险的世界——被害 妄想症 265
第27章 暂时记忆障碍—— 健忘症 275
第28章 我是谁——失忆症 287
第29章 青春的躁动——恋爱挫折综合症 295
第30章 人无完人——普通人格障碍 305
第31章 以自己为中心——偏执型人格障碍 315
第32章 完美的自己——自恋型人格障碍 325
第33章 无情的人性——无情型人格障碍 333
第34章 心甘情愿地听从——依赖型人格障碍 343
第35章 我要成为焦点——表演型人格障碍 351
关起来的心——社交恐惧症
有些人天生就不敢与人交流,或与别人交流很费劲、很紧张,通常都会说他是害羞。但如果这种害羞的症状严重到不敢出门见人,连最起码的人际交往都不能进行的话,那你还会认为这仅仅是害羞吗?那就成了社交恐惧症了。这一章就来揭秘什么是社交恐惧症,以及相关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1.1 案例:当暗示变为恐惧
不敢住宿舍、不敢去上课、不敢坐公共汽车,甚至想放弃学业。19岁的小邓是一名大一男生,这一天,小邓被他爸妈扶进了医院。当时他神情紧张,面红耳赤,随时都有可能晕倒。后来经过诊断,小邓患有社交恐惧症,并通过询问找到了病因。
原来,在上高中的时候,小邓的同桌喜欢在上课时小声回应老师的话,这让他很反感。为此,他和同桌沟通过几次,同桌总是当时答应,几天后却旧态复发。小邓不好意思反复提醒,只好改为咳嗽、清嗓子、动动肩膀等动作来暗示,但毫无效果。小邓很生气,认为同桌故意不理,暗示动作做得愈加频繁。
渐渐地,同桌的毛病不仅没有“治好”,反而自己变得越来越不舒服,因为他喜欢用咳嗽、清嗓子、动动肩膀等动作来暗示对同桌的不满,长此以往,就觉得周围的人只要咳嗽、清嗓子或动动肩膀就是对自己的不满或不喜欢自己。
在以后的高中学习中,小邓越来越关注这些小动作,导致上课无法专心听讲,成绩下降,虽然后来进入了大学,但随着与人接触增多,心结也随之升级,认为周围人的咳嗽等小动作,都是在表达对他的不满。最后小邓只能躲在屋里,出门见人对他来说是一种痛苦的煎熬。
此外,小邓患有社交恐惧症还有他妈妈的“功劳”,他妈妈什么都管,而且管得很严,直到上高中,他买什么样的衣服,都必须听妈妈的,否则妈妈就会大发脾气。
社交恐惧症通常表现为惧怕“过分和不合理的”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
社交恐惧症最直接的发病原因,通常与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很密切的关系,在喜欢高压式管教的家庭中,往往小孩为了得到父母的爱和接纳,会压抑自己的感受,极力按照父母的要求行事。久而久之,这类孩子很难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偶尔表露一下并且失败后,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次心理撞击,继而会怀疑自身行为的正常性,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最后就会导致出现社交恐惧的症状。
1.2 案例:神经病来了
22岁的小田正值青春年华,但她感到自己心理不健康已经有5年了。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快乐的人生,美好的生活,对我来讲好像只是一种传说”。
在小田上小学的时候,父母就离了婚,而她判给了父亲。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这对其心灵是一记重击。原来好好的家庭,现在一下子破散了,她觉得自己再也比不上别的孩子了,因为别的孩子都有着完整和温馨的家庭。
其他孩子们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小田,还在远处指指点点,好像小田是个什么怪物。小田呢,也因此把头重重地低了下去。这种事恐怕就为日后小田的心理障碍奠定了一个基础。反正从那以后,她变得很自卑,不爱说,也不爱笑了。
等到她上了高中,又一件事情加重了她的自卑感。原来,学校离家较远,需要骑自行车上学,而问题就出在了这个“车”上,小田从爸爸手里接过来的是一辆破车,整个车除了铃铛不响,其他哪儿都响,一副要散架的样子。小田从小穿的都是些破旧衣服,总感到自己太寒酸,不如别人。要知道,高中时候的她已经从小女生变成了大姑娘,而爱美是女孩子的天性,特别重视别人的看法,尤其是异性对自己的看法。
虽然在她爸爸眼里,一辆破车不过是一个上学的交通工具而已,可在她的眼里,这等同于自己的形象,她觉得骑在这辆破车上,自己也就会和破车一样被人瞧不起。
要是小田就这么骑着这辆破车,也许除了继续自卑和压抑以外,也不会发生什么。然而“不幸”的是,有一天,她从她爸爸那里换到了一辆新自行车,就在旧车换成新车的同时,心理疾患染上了小田。
在上学的路上,小田骑着新车,心情无比激动和高兴。然而,也许是她不高兴已经太久了,也许是她认为自己不该为这点小事而喜形于色,她暗暗地告诫自己不要太高兴了,这只不过是一辆新自行车而已。
但是,她越控制自己不笑,就越显得不自然。从那以后,小田一到大街上就情不自禁地想笑,却总认为别人在盯着她,但又怕去看别人的目光,害怕别人的思想意识都被吸引到自己身上,就好像自己是在赤裸裸地上街,恨不得钻进地缝里去。过后总是想下次上街她该如何如何,但是,越是这样想,她越是会慌张,以至于当邻居的一些坏孩子看到她走过来时,都在说“神经病来了。”
邻居的这种伤害使她从此在许多方面都不正常起来,上学骑车踩得飞快,像是要逃避所有的人;上课时,爱用双手遮住脸,生怕别人看见自己后自己会感到不自然;放学后,总要等到同学都走了以后,甚至是拖到天黑,才敢回家。她不敢独自上街买东西,不敢理发,更不敢穿T恤衫等惹眼的衣服。
一直以来,我都对人类心理的复杂性,特别是那些不那么“阳光”、甚至带点黑暗色彩的部分,抱有极大的兴趣。我总觉得,人性的全貌,恰恰就隐藏在那些被我们有意无意忽略的角落。“重口味心理学大揭秘”,这个标题简直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承诺要带我进入一个充满未知和挑战的心理世界,去揭开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下的秘密。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对那些令人不安,却又极具启发性的心理现象的深度剖析。或许是关于潜意识深处的阴影,或许是关于某些极端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又或许是对那些在社会边缘挣扎的人们内心世界的探索。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一种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方式,将严谨的心理学理论与鲜活的案例相结合,让我不仅能了解到这些“重口味”现象,更能理解它们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们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拓宽我对人性边界的认知,用一种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去审视人性的复杂多面。
评分我一直对人类心理的幽暗之处,那些不那么“正常”、甚至有些令人胆寒的层面,有着一股难以割舍的迷恋。我总觉得,真正的深刻理解,往往需要我们敢于直面那些被社会主流所回避的角落。“重口味心理学大揭秘”,这个标题本身就充满了魔力,它承诺要带我进入一个挑战认知、颠覆常识的心理世界。我设想这本书会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精准地剖析那些令人不安却又极具研究价值的心理现象,从潜意识的深渊到行为的扭曲,无所不包。我期待作者能够用引人入胜的笔触,结合严谨的科学依据和生动鲜活的案例,为我揭示那些隐藏在人性深处的秘密。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对那些我一直好奇却又难以理解的心理谜团的答案,并以此拓展我对人类复杂性的认知边界,以一种更客观、更深刻的视角去理解自己和他人。
评分我一直对人类内心深处那些不那么“美好”、甚至有些令人不适的层面充满了好奇。我深信,要真正了解一个人,了解人性,就必须敢于直视那些潜藏在表象之下的阴影。“重口味心理学大揭秘”,这个书名本身就极具吸引力,它承诺着一场深入人性暗面的探索,让我迫不及待想要翻开。我设想这本书会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迷宫般的心理世界,揭示那些常被回避的欲望、冲动和行为模式。我期待能够在这里找到对那些令人不安却又极具洞察力的心理现象的解读,比如那些极端的情绪反应,或者是在特殊情境下爆发出的扭曲心理。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复杂的心理学理论与生动真实的案例相结合,让我不仅理解“是什么”,更能明白“为什么”。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打破自己固有的认知壁垒,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也更好地理解他人。
评分对于那些隐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不那么美好”的角落,我一直有着无法抑制的好奇心。我深信,要真正理解人性,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它光鲜亮丽的一面,而应该勇敢地去探索那些被我们压抑、被我们回避的部分。“重口味心理学大揭秘”,这个书名就像是一束探照灯,直指我一直以来所探寻的方向。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严谨的侦探,细致入微地剖析那些令人着迷却又令人不安的心理现象。我希望能读到关于那些潜藏在日常行为之下的深层动机,关于那些可能导致极端行为的心理根源,甚至关于那些我们极力否认的内心阴影。我希望作者能够用引人入胜的语言,配合深入浅出的案例分析,将复杂的心理学理论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洞见。我渴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打破我对人性的刻板印象,以一种更广阔、更包容的视角去审视人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也更好地理解他人。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就被它那种“不走寻常路”的风格吸引了。我不是那种喜欢读循规蹈矩、一本正经心理学教材的人,我更偏爱那些能打破砂锅问到底,敢于触碰人性禁忌的探索。这本书的标题“重口味心理学大揭秘”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那些潜藏在表面之下的黑暗心理动机非常着迷,比如为什么有些人会对特定事物产生强烈的执念,或者是在极端情况下会做出常人难以理解的行为。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析那些复杂而扭曲的心理机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有趣的案例,揭示那些隐藏在光明背后的阴影。我期待作者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一些令人毛骨悚然但又发人深省的心理现象,比如那些难以言说的欲望,或者是在压力下爆发出的攻击性。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一些“猎奇”的心理故事,更能让我理解这些心理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我更期待的是,通过这本书的阅读,能够拓宽我对人类心理的认知边界,不再用简单的善恶二元论去评判,而是能够以一种更包容、更理解的态度去看待那些复杂而矛盾的人性。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眼球,深邃的暗色调搭配上神秘的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不是那种浅尝辄止的读物。我一直对人类心理的深层运作模式感到好奇,尤其是那些不那么“阳光”的部分,总觉得那才是真正触及人性本质的关键。这本书的标题“重口味心理学大揭秘”恰好满足了我这种窥探欲,它承诺要揭开的,是那些我们平日里可能回避,但却真实存在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阴影。我预想这本书会深入探讨一些令人不安但又极具启发性的心理现象,比如强迫症、偏执狂、或者那些隐藏在日常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对这些现象的科学解释,了解它们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们对个体和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理解,为什么某些“重口味”的心理特质会存在,它们是否有着进化的意义,或者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滋生的。我期待作者能用引人入胜的叙述方式,结合案例研究和心理学理论,带领我进行一次惊心动魄的内心探索之旅,挑战我的认知边界,让我对人类的复杂性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我甚至希望这本书能引发我的一些自我反思,看看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是否也潜藏着一些被忽略的“重口味”角落,而这本书的解读,或许能为我提供一把钥匙,去理解和面对它们。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不为人知、甚至被社会所回避的心理现象充满了好奇,总觉得人性的全貌,恰恰就藏在那些“不那么光明”的角落里。这本书的标题,如同一声召唤,直接击中了我的兴趣点。“重口味心理学大揭秘”,这几个字本身就充满了诱惑力,它承诺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关于人性深渊的探险。我设想这本书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深入人类心灵的迷宫,去探寻那些我们通常不敢触碰的角落。我期待能够在这里读到关于人性弱点、阴暗面以及潜意识中那些不被允许的冲动的深刻剖析。或许会有关于那些边缘化的心理疾病的案例,或许会有对那些极端行为背后心理动因的深入挖掘。我希望作者能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复杂的心理学理论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故事,让我不仅能了解到“是什么”,更能明白“为什么”。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理解那些构成人性复杂肌理的各种元素,即使它们是令人不安的。我期待这本书能打开我的视野,让我对人类的共性和个体差异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也更好地理解他人。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我的眼球,它传递出一种不寻常的、甚至有点神秘的气息,这正是我所期待的。我一直对心理学领域那些不那么“主流”的、甚至有些令人不安的现象非常感兴趣。我总觉得,要真正理解人性,就不能回避那些阴暗面和潜藏的冲动。“重口味心理学大揭秘”,这个书名就像是直接点燃了我内心的求知欲。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不会轻易触及的心理话题,例如那些隐藏在人们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或者是在特定压力下可能出现的扭曲心理。我期待作者能够用引人入胜的语言,结合一些真实的案例,为我揭示这些“重口味”现象的科学解释和形成机制。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一些“猎奇”的心理故事,更能让我对人类的复杂性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以一种更客观、更包容的态度去审视自己和他人。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对那些我一直好奇却又难以理解的心理谜团的解答,并且能够拓宽我对人性边界的认知。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对人类心灵的运作机制,尤其是那些不那么“光鲜亮丽”的层面,抱有浓厚的兴趣。我总觉得,真正的理解,往往需要我们敢于直面那些被忽视、被压抑的部分。“重口味心理学大揭秘”,这个书名就像是一个响亮的号角,瞬间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它承诺要揭示的,无疑是一些挑战常规认知、触及人性深层欲望和困境的知识。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对那些复杂、甚至令人不安的心理现象的深入解读。或许是关于潜意识的黑暗冲动,或许是关于某些极端行为背后的心理根源,又或许是对那些社会边缘人群心理状态的细致描绘。我希望作者能够运用严谨的科学方法,结合引人入胜的案例分析,将那些抽象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提供“猎奇”的心理故事,更能让我从更深层次理解人性的复杂性,以及这些“重口味”的心理特质是如何在个体生命中滋生和演变的。我期待这本书能成为我的精神食粮,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我以更开阔、更包容的视角去审视自己和他人。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内心就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人类心理那些不那么“主流”的方面特别感兴趣,总觉得真正的洞察往往隐藏在被忽视的角落。这本书的标题,恰如其分地击中了我的好奇心。“重口味心理学大揭秘”,光是听名字就觉得不一般,它似乎承诺要带我进入一个充满未知和挑战的领域,去揭开那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真相。我预想这本书会深入探讨那些常常被我们回避的心理现象,比如那些令人不安的欲望、极端的行为模式,甚至是潜意识中不为人知的阴影。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复杂的心理学概念和理论,通过生动鲜活的案例,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我希望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惊险刺激的心理探险,每翻开一页,都能发现新的视角,挑战原有的认知。我更期待的是,通过这本书的阅读,能够让我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不再用简单的标签去定义,而是能看到个体背后隐藏的更深层次的原因。这本书,就像是我通往人性幽暗之处的一把钥匙,我迫不及待地想用它来解锁更多的秘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