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一直被稱為富貴病,早已有之。可這種病,真的是因為吃得太好,營養過剩纔導緻的嗎?顯然不是。血糖正常不要麻弊大意,得瞭糖尿病也不必驚慌,聽聽全國各地泌尿科醫師怎麼講解糖尿病,隻有對糖尿病有瞭更深切的認識,纔能更好的防糖、控糖,做到讓血糖平衡不波動,不對生活造成影響!
為您推薦更多好書:
糖尿病已是傢喻戶曉的慢性病,可是真正知曉糖尿病的人有多少呢?《大醫生說:糖尿病跟你想的不一樣》將全國60多位具有臨床經驗的糖尿病專傢幾十年來與患者打交道的心得匯集成冊,給讀者一本全麵、實用的糖尿病調治指導書。糖尿病治療不是不吃糖、打胰島素就能解決問題,糖尿病也不是不治之癥,隻要在生活各方麵多加注意,遵照醫生指導,得瞭糖尿病也能活百年。
《健康時報》,是由中國郵政集團官方認定的中國郵政發行的50強報紙之一。它先後獲得國傢新聞齣版廣電總局、國傢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等頒發的各類奬項59次(項),連續多年被國傢郵政總局評定為“中國郵政發行暢銷報刊”。
《健康時報》在全國500傢三甲醫院駐有特約記者,30位醫藥衛生健康界的“兩院”院士擔任《健康時報》院士顧問團顧問,為報社發展提供智庫支持,近1000位知名健康專傢長期為本報撰稿,以科學可讀的內容贏得讀者的信賴。目前全媒體整體受眾近1000萬。
身體裏的血糖密碼
齊林
北京燕化醫院大內科主任,分泌科和健康管理中心主任,主任醫師
楊文英
中日友好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教授
高妍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博士生導師
低血糖:身體有個三聯徵一種情況是血糖降低的時候,升糖激素調動肝糖反應的錶現,比如心慌、飢餓、齣冷汗、身上發抖。最重要的是飢餓感、齣冷汗和心慌,嚴重的會齣現意識障礙乃至昏迷。如果能查血糖,血糖值一定是低於3。9毫摩爾/升的。
也可能有人有上述癥狀,但如果檢測血糖,數值又沒有那麼低,那就錶示此時血糖下降的速度過快。無論哪種情況,血糖濃度下降,第一反應是想吃東西,這時如果吃一些含糖的東西,不舒服的癥狀就消失瞭。我們把這樣一個過程稱為低血糖三聯徵,即第一有癥狀,第二有數值,第三進糖類食物可以緩解。如果進糖類食物不能緩解,那就不一定是低血糖瞭。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患者低血糖是沒有癥狀的,臨床稱之為無癥狀低血糖,這可能與機體神經係統受損、交感神經對低血糖的感知能力降低有關。
專傢提醒:3。8毫摩爾/升的血糖值,會齣現頭暈、難受,到瞭2。7毫摩爾/升可能就沒力氣瞭。到瞭2。2毫摩爾/升,往往會齣冷汗、心慌、震顫、麵色蒼白,甚至有人會齣現潮紅。到1。6毫
摩爾1升就會喪失意識,行為異常。最後到瞭1。1毫摩爾/升,人就昏迷瞭。
高血糖:彆等並發癥現形有些患者總認為並發癥在血糖很高的時候纔會齣現,平時血糖高點不算什麼,不用擔心。事實上不是這樣,引發並發癥的血糖點,就是他被診斷為糖尿病的點,而這個血糖點可以沒有任何癥狀。
高血糖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對身體組織引起的損害,沒到組織功能障礙時,身體就沒癥狀。
舉個例子,高血糖很容易誘發冠心病,而冠心病如果不發生心絞痛、不發生心肌梗死,我們就不知道血管已經堵瞭、血糖調控亂瞭。
如果高血糖處理不好還會誘發糖尿病足。糖尿病足若控製不好,有些人需要截肢,有些人甚至連截肢都不可以,非常痛苦。
我們就遇到過這樣一個老人,在70歲時因為心髒病想做搭橋手術,怕醫生不給做,隱瞞瞭年齡,自報60多歲。醫生做瞭手術後,他的心髒問題不大,但後來整個雙下肢血管病變,醫生沒辦法
處理,因為位置很高,最後腳末端乾性壞死,腿非常痛,天天住在病房打止痛針。
彆覺得自己血糖不算高就不當迴事。如果我們不好好處理高血糖,並發癥必然會齣現。而糖尿病的並發癥在早期是有提示性癥狀的,我們能做的就是瞭解它,及早預防。比如預防糖尿病足要特彆提防足潰瘍,如果足部齣現破口就一定要注意瞭。
血糖亂:控製好腹圍
2001年7月~11月上海地區對20歲~70歲人群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其中1/3有超重或肥胖,1/5有糖耐量異常。
而在這超重、肥胖和糖耐量異常的人群中,1/10有糖尿病,1/5有高血壓,血脂異常的人占一半。以前大傢調侃西方人時總會說這個笑話:一個人在飛機上上完廁所,迴來坐不到位子上去瞭,因為周圍西方人的大肚子堵住瞭他,旁邊的人要托一托肚子,他纔能進去。但現在我們的情況不
比他們好多少,我們國傢腹型肥胖的人非常多。我們畢業30周年再聚會時,讓多數男同學非常自豪的是站成一排照的側麵照,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個大肚子。
這也叫中心性的腹型肥胖,就像個橄欖球,肚子是最大的部分。這是非常糟糕的,同樣體重指數的情況下,如果腹圍比較大,腹部脂肪就會成為導緻胰島素不敏感的脂肪。
中國人糖代謝異常的特點主要是以餐後血糖升高為主,年齡越大的人餐後血糖的升高越明顯。而一個健康的人,應肩寬、肌肉豐滿有力、腰相對細一些。中國人的腰圍參考值,男的不能超過85厘米,女的不能超過80厘米。有人說我褲腰隻有2尺3,但腹圍可不是腰圍,肚子最粗的地方叫腹圍。
口服降糖藥,選擇有訣竅
金暉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副主任醫師
同樣的病,不同的藥
硃阿姨和陳阿姨是同一個小區的住戶,年齡相近的她們平時鍛煉、活動都在一起,十分親近,而且兩位阿姨還有一個共同點,她們都是2型糖尿病患者,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糖友”,平時都是口服降糖藥物來控製血糖。但細心的人卻發現,兩位阿姨年齡相近,吃飯、運動都很類似,而且都沒有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疾病,但她們的治療方案卻截然不同,這是為什麼呢?情況是這樣的:硃阿姨體型較胖,腰圍也很粗,建議在飲食控製和加強運動的基礎上,平時可服用雙胍類藥物;而陳阿姨體型較瘦,脂肪比較少,因此服用磺脲類降糖藥。
看來,不同的糖尿病患者在選擇口服藥物時,不僅需要注意年齡、性彆、糖尿病類型、心肝腎等器官功能,還要注意體型的不同。這裏的體型可不是我們生活中“高矮胖瘦”的簡單說法,而
是要根據體重指數(BMI)和腰圍指數(WC)來進行區分的,其中BMI的計算方法為體重(韆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一般我們認為,BMI大於或等於25屬超重或肥胖,而小於18。5屬於消
瘦或營養不良。而女性腰圍大於80厘米、男性腰圍大於85厘米也屬於肥胖。
那麼,不同體型的糖尿病患者麵對形形色色的口服降糖藥,應該如何選擇呢?
口服降糖藥的選擇目前,我國市場上常用的口服降糖藥物主要有五大類,分彆是:雙胍類、磺脲類、α-糖苷酶抑製劑、噻唑烷二酮類、格列奈類(還有一些中藥降糖製劑等,在此略過不講)。上述這五種藥物的作用機理各不相同,分彆為:雙胍類:主要是指二甲雙胍,作機理是抑製食欲及身體對葡萄糖的吸收,減少肝髒輸齣葡萄糖的能力,加強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適用對象包括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國內外多傢指南上推薦二甲雙胍為糖尿病的一綫用藥,尤其適用於食欲較為旺盛、體重較重者。
雙胍類還能降低血脂水平,是糖尿病閤並有高脂血癥的患者的首選用藥。
磺脲類:主要通過促進胰島素分泌來發揮降糖作用,如達美康、糖適平、瑞易寜等。磺脲類藥物刺激胰島素分泌後,患者的食欲可能增強,糖分利用可能改善,糖分自尿中流失的量可能減少,故在一定程度上可使其體重增加。
所以體重較輕或正常的患者應用磺脲藥更為適宜。
α-糖苷酶抑製劑:如拜糖平、卡搏平等,主要作用是抑製糖的吸收來降低餐後血糖,因此適用於各型糖尿病,特彆是餐後血糖較高者。噻唑烷二酮類:如文迪雅、瑞彤等,又被稱為“胰島素增敏劑”。顧名思義,它能通過多種途徑來增加體內胰島素,而不刺激胰島素的分泌。但長期
服用此類藥物會增加體內的水分瀦留,從而導緻體重增加;有國外報道稱,長期使用文迪雅可加重心髒負擔,增加心髒疾病風險,心功能不全者需慎用。
格列奈類:這也是一類促胰島素分泌的藥物,包括唐力、諾和龍等,作用機理與磺脲類藥物相似,其適用對象主要為不胖、胰島有一定分泌能力、對磺脲類失效者。
結閤我國糖尿病防治指南,以上可總結為:1型糖尿病患者在胰島素治療的基礎上,可聯閤使用胰島素增敏劑(包括雙胍類)和α-糖苷酶抑製劑,不應該用促胰島素分泌劑;2型糖尿病肥胖者,首選雙胍類、α-糖苷酶抑製劑或胰島素增敏劑,後用促胰島素分泌劑;
2型糖尿病消瘦者首選促胰島素分泌劑或胰島素增敏劑,可聯閤使用α-糖苷酶抑製劑或雙胍類藥物。有些藥物在服用時還有一些特殊注意事項,如磺脲類宜在吃飯前15~20分鍾服;雙胍類由於胃腸反應較重,飯後服用則可減少這些不良反應;拜糖平應在進食主食(米飯、麵類)時,與第一口飯嚼碎同時吞咽,等等。
總而言之,針對每個患者的特殊性而選用最適閤他的藥物,這是閤理用藥的一個基本原則。服用降糖藥物均應遵從醫囑,從小劑量開始,根據血糖、尿糖情況等酌情調整,最終達到長期、平穩地控製血糖,延緩糖尿病並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
……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科學”與“人性化”的完美結閤。它在講解糖尿病的最新研究成果時,用詞非常嚴謹,但同時又非常通俗易懂,完全不會讓人覺得枯燥。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微觀世界”的解釋,比如腸道菌群對血糖的影響,這一點我以前從未聽說過,但書裏解釋得非常清楚,並且給齣瞭如何通過飲食來改善腸道菌群的建議,這對我來說是全新的知識。而且,這本書沒有宣揚“某種單一的療法”或者“神奇的偏方”,而是強調瞭多學科的聯閤治療,包括醫生、營養師、運動專傢等等,這讓我覺得非常專業和可靠。它讓我明白,糖尿病的管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全方位的關注和努力,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這本書讓我對自己的身體有瞭更深的瞭解,也讓我對未來的健康管理充滿瞭信心。
評分我之前一直以為糖尿病是成年人的“專利”,沒想到這本書裏也提到瞭兒童糖尿病的特殊性,以及青少年如何建立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這一點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非常全麵,覆蓋瞭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它還專門講瞭“如何與醫生有效溝通”,這一點太重要瞭!有時候因為緊張或者不懂,我們可能無法把自己的真實情況告訴醫生,導緻治療方案不夠準確,這本書教會瞭我如何更清晰地錶達自己的需求和疑問,讓醫患溝通更順暢。此外,書裏還對一些關於糖尿病的“謠言”進行瞭闢謠,這讓我不再被一些不靠譜的信息誤導,找到瞭更可靠的健康知識來源。總的來說,這本書就像一個全能的健康顧問,為我解答瞭各種各樣的疑問,讓我能夠更科學、更理性地看待糖尿病,並積極地去麵對它。
評分我一直對糖尿病的遺傳因素和生活方式的影響感到好奇,這本書在這方麵做瞭非常深入的探討。它沒有簡單地將糖尿病歸咎於某一個原因,而是從基因、飲食、運動、睡眠、甚至情緒等多個維度進行瞭分析,讓我對這個疾病有瞭更全麵的認識。書裏的一些案例分析也讓我印象深刻,它們真實地展現瞭不同人患病的原因和應對方式,從中我看到瞭很多值得藉鑒的經驗。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解釋一些復雜概念時,會用很多生動形象的比喻,比如把胰島素比作“鑰匙”,把血糖比作“門鎖”,這樣一下子就理解瞭它們之間的關係。而且,書裏還特彆提到瞭“預防”的重要性,這讓我在還沒到“必須治療”的地步時,就能開始做齣調整,這對我來說是非常寶貴的指導。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糖尿病的書,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健康生活”的指南,讓我從根本上思考自己的生活習慣,並從中找到改進的空間。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的觀點非常有啓發性!它不僅僅是停留在“如何控製血糖”的層麵,而是更深入地探討瞭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交問題。我之前一直覺得得瞭病就得“藏著掖著”,不想讓彆人知道,但這本書告訴我,積極地與傢人朋友溝通,尋求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反而能更好地應對疾病。它還提到瞭很多實用的建議,比如如何在外就餐時做齣更健康的選擇,如何在運動中避免潛在的風險等等,這些都是我在其他地方很少看到的內容。書裏對“並發癥”的講解也讓我不再那麼恐慌,它不是嚇唬人,而是告訴你如何通過科學的管理來最大程度地降低並發癥的風險,這讓我覺得充滿希望。總而言之,這本書給予瞭我很多走齣心理睏境的力量,讓我覺得得瞭糖尿病,生活依然可以精彩。
評分這本書真是解開瞭我長久以來的睏惑!一直以為得瞭糖尿病就等於吃糠咽菜、生活毫無樂趣,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沒有上來就講那些晦澀難懂的醫學術語,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語言,一點點剝開瞭糖尿病這個“神秘麵紗”。我特彆喜歡書裏提到的“個體化管理”這個概念,以前我總覺得自己得瞭病就得跟彆人一樣,按照固定的食譜來,但這本書讓我明白,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身體的反應也不一樣,找到適閤自己的管理方式纔是最重要的。書裏還講瞭很多關於食物的誤區,比如很多我們認為“健康”的食物,其實對血糖影響並不小,這一點讓我大吃一驚。而且,它還強調瞭心態的重要性,得瞭糖尿病不是世界末日,而是人生新的開始,要學會與它和諧相處,而不是被它打垮。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不再那麼恐懼和焦慮瞭,反而多瞭一份積極麵對的勇氣。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輩,用最真誠和通俗的方式,告訴我如何更好地理解和照顧自己的身體。
評分不錯,內容很實用
評分東西很好,性價比高!
評分好的擁有值
評分現在京東買書的優惠越來越少。
評分不錯的書,物流也快,好的
評分不能一邊養生一邊毀眼睛吧〒▽〒
評分尚可 老生常談瞭吧
評分買來好好讀讀,全職媽媽不容易做啊!
評分下子買瞭好幾本,為瞭寶寶也是拼瞭,正在餓補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