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中醫世傢傳人祝肇剛教授,協和醫科大學心理專傢楊霞教授。
以獨特視角解讀常見疾病,來自臨床經驗的實用療法。
16種常見疾病的養護方法,“藥王”孫思邈論點:養生重在煉心,現代醫學錶明:人類的疾病60%是由精神緊張造成的。
京城四大名醫施今墨的外孫祝肇剛教授,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楊霞教授,以獨特視角解讀常見疾病,來自臨床經驗的實用療法。
特點賣點:
1.與北京電視颱科教頻道《養生堂》欄目同步推齣。9月底在北京電視颱《養生堂》欄目播齣的“養病先養心”專題取得瞭較高的收視率。
2.身心閤治16種常見疾病。本書薈萃瞭傳統中醫和現代心理學兩大領域高級專傢的臨床經驗,針對16種常見疾病提齣瞭一套全方位的養護方法。
3.作者專業。中國世傢傳人祝肇剛教授是京城四大名醫施今墨的傳人,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心理專傢楊霞教授也是活躍在各大媒體的著名心理專傢,二人是在各自領域擁有幾十年的臨床經驗的專傢。
內容簡介
《養病先養心》的特點在於:1.拓寬眼界,不再隻關注局部的病,而是關注整體的人,也就是說不僅關注人生的病,而且關注生病的人;不隻關注人生理上的疾病,還要關注人的心理健康;不僅關注治療,更要關注預防;這是理念上的轉變。2.過去是病人依賴醫生治療、依賴藥物,在《養病先養心》裏我們提倡的是通過病人自身的改變,通過改變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來獲得健康。3.不同領域的兩個專業工作者針對一種病從不同角度進行交流,並各自給齣瞭解決方法。
作者簡介
祝肇剛,畢業於北京中醫學院(今北京中醫藥大學),現任北京金方國醫院副院長。北京四大名醫之一施今墨的外孫,名醫祝諶予之子。他自幼就耳濡目染、聰穎好學,在繼承施派醫學之外,開闢瞭一條神奇而彆具一格的行醫之路。
楊霞,畢業於北京大學心理學係,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副研究員、北京協和啓迪心理谘詢中心主任。中央電視颱“商務時間”,北京電視颱“養生堂”、“你該怎麼辦”、“快樂健身一籮筐”,遼寜衛視“健康一身輕”等欄目特邀心理專傢,中國企業傢聯閤會企業傢健康工程首席心理專傢。著作有《告彆抑鬱癥》、《跳槽也不是辦法》、《一分鍾健康》、《讓孩子愛學習》等。
內頁插圖
目錄
引言 百病皆可從心醫,養病定要先養心
第一章 冠心病最愛急脾氣,性格原因彆忽視
中醫養生觀
“三高”不等於冠心病
心髒齣問題,耳朵先露齣馬腳
治療心絞痛,試試“葛紅湯”
心理養生觀
“急性子”的A型性格,更易患上冠心病
性格也能變,做到下麵這八點
第二章 體內擁堵生腫瘤,扶正驅邪可延年
中醫養生觀
氣血不能正常運行就可能形成腫瘤
對付癌癥有兩招:“活血化淤”與“錦上添花”
兩個調養癌癥的小方子
心理養生觀
認識新名詞:癌癥敏感型性格
日常八種小方法,調節心理功效大
第三章 找齣焦慮根源,輕鬆祛除“心火”
中醫養生觀
從中醫“五行”理論講焦慮癥
一服“逍遙散”舒緩情緒不焦慮
不良情緒傷五髒,及時調節彆拖延
心理養生觀
焦慮癥的本質——“怕死”
焦慮人群的日常調整方案
第四章 “富貴病”的“平民化”——遭遇糖尿病
中醫養生觀
糖尿病不等同於“消渴癥”
中醫解讀糖尿病的四種病因
“階梯性下降”——糖尿病發展的四個階段
糖尿病“舌診”
中醫治療糖尿病,分清病型再下藥
心理養生觀
“孩子氣”的D型性格人,小心糖尿病找上你
乾預D型性格,做做這些小動作
第五章 “十人九胃”——解讀胃病的前因後果
中醫養生觀
“吃齣來的”和“想齣來的”胃病
“反酸”——判斷胃病發展方嚮的重要參考
胃病慎吃止痛藥,調節根本是正道
心理養生觀
胃是情緒變化的晴雨錶
胃病的心理療法
第六章 應對高血壓,要治更要防
中醫養生觀
中醫診斷高血壓,先看耳朵和脈象
超重、高鹽和飲酒,引發高血壓的三大因素
中醫治療高血壓,分清虛實是關鍵
防治高血壓的非藥物措施
心理養生觀
哪種性格的人易患高血壓
簡單的人心態寬鬆,豁達的心性血壓平緩
第七章 失眠原因多種多樣,施治之前先辨證
中醫養生觀
遭遇失眠,韆萬彆依賴安眠藥
中醫治失眠,從調內開始
心理養生觀
失眠最大的心理因素:無形的壓力
失眠患者的有效心理處方
第八章 便秘小,危害大,生理心理都要調
中醫養生觀
便秘的危害和診斷
中醫究根源,便秘分虛實
心理養生觀
便秘也有心理原因
從心理角度緩解便秘
第九章 肥胖癥不可輕視,緻病因素及早除
中醫養生觀
導緻肥胖的原因
幾個小方法解決體濕導緻的肥胖難題
心理養生觀
導緻肥胖癥的非物理因素:心理壓力
肥胖癥的心理療法
第十章 乙肝其實不可怕,積極麵對最重要
中醫養生觀
乙肝並不可怕
生活六注意,治療乙肝要謹記
心理養生觀
乙肝“青睞”哪些人
麵對乙肝,積極心態最重要
第十一章 脫發原因有多種,對治各有不同方
中醫養生觀
“發為血之餘”
心理養生觀
“鬼剃頭”是情緒在作怪
治療脫發調心為上
第十二章 感冒雖為常見病,但一定不要掉以輕心
中醫養生觀
激發免疫力,治療感冒也不難
每個人身上都藏著治感冒的良方
心理養生觀
感冒雖為外感癥,心理因素也有關
感冒是警報,舒緩壓力很重要
第十三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醫生——學點兒科常識
中醫養生觀
兒科病的預防應該從母體懷孕就開始
老中醫告訴您的兒科常識
心理養生觀
常見的兒童心理問題
心理學專傢給您的育兒小貼士
第十四章 健康內求,解決痛經問題從自我改變開始
中醫養生觀
很多人的痛經都是自己造成的
中醫解析痛經的四種類型
心理養生觀
哪種痛經是由精神因素引發的
調節緊張情緒,緩解經期疼痛
第十五章 掌握科學方法,輕鬆度過更年期
中醫養生觀
男女都有更年期
緩解更年期癥狀以調養為主
心理養生觀
更年期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更年期的心理調節
第十六章 遠離老年癡呆,享受夕陽美景
中醫養生觀
中醫看老年癡呆癥的三種病因
草本中藥,對治老年癡呆癥
心理養生觀
老年癡呆的基本癥狀
心理關懷:護理老年癡呆患者的關鍵
附錄 即學即用
——七種管理個人情緒的心理學實用方法
放鬆法:關掉手機,地球沒你照樣轉
興趣法:培養業餘愛好並樂此不疲
疏導法:學習大禹治水,情緒宜疏不宜堵
變通法:變通思維抵掉負麵情緒
隔離法:避免“情緒流感”
美食法:食物中就有快樂密碼
冥想法:閉上眼睛好放鬆
精彩書摘
失眠最大的心理因素:無形的壓力
曾經有個電視颱的編導來找我做節目,節目還沒開始談,她愁眉苦臉地先說她也有個最大的煩惱就是失眠。她說:“我以前身體可好瞭,工作特彆纍,可一躺下就著,彆人都羨慕我。現在我的工作做得比較得心應手,傢裏人也都好,我跟周圍人的關係也不錯,可就是開始失眠瞭,這是怎麼迴事呢?我試過瞭很多方法,什麼數羊、聽輕音樂、看書、泡澡,就是不行,自己也不敢隨便吃安眠藥,所以今天趁機找您順便給谘詢一下,看有什麼好辦法!”
經過深入瞭解,我纔知道她失眠的根本原因是心理壓力。因為是公眾人物,尤其是工作做得比較成功以後,她非常在意自己的形象,任何時候都不敢馬虎,做任何事都非常小心,慢慢地就發展到晚上睡不著覺,瞪著眼睛思慮發生過的和未發生的事情。休假一段時間會好些,但上班以後還是失眠,非常痛苦,有時都想吃上一瓶安眠藥長睡不醒。
其實她的情況不是個例,有許多人剛開始工作時乾勁十足,經常加班加點,人緣也不錯,身體很好,躺下就睡著,根本不知道失眠為何物。可是,隨著工作壓力的增大,爭強好勝的性格使自己不甘落後,每天絞盡腦汁想如何乾好工作,越到晚上越是精神,終於變成想睡的時候也睡不著瞭。失眠時間長瞭,情緒特彆不好,整天打不起精神,眼窩深陷,心煩意亂,就容易導緻抑鬱癥,嚴重的甚至會有自殺傾嚮。這類人往往性格比較敏感、小心眼、好麵子、勤奮要強、緊張、急躁、抗挫摺能力差、追求完美、過分地認真、責任心過強、缺乏鍛煉和愛好、價值觀也存在著一定誤區。
前言/序言
認識祝老是一個偶然的機緣,那次我的孩子生病瞭,有人給我介紹:何不去找×××的祝大夫看看,聽說他看得不錯。我就帶著孩子去瞭,當然是手到病除。更有意思的是,從那以後我就經常和祝老在一起聊天,針對某一種病他談他的中醫,我講我的心理,貌似風馬牛不相及,卻慢慢發現瞭其中的共通之處,中醫與心理原來並非楚河漢界涇渭分明。更重要的是,我們都對疾病的預防與治療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這是最珍貴的。
後來,北京電視颱科教頻道的工作人員找到我,想讓我到《養生堂》欄目去講幾次課。我一下就想到瞭祝老,覺得如果我和祝老一起去講,節目肯定會生動很多、豐富很多,也能給觀眾更新的“視角”,更多的幫助。於是,經過與祝老的溝通,我們擬定瞭“養病先養心”,從“養心”的角度來解讀常見疾病。
為什麼會想到這樣一個題目呢?實在是因為我和祝老在臨床中見過瞭太多的患者,他們身體痛苦、內心睏惑,完全是“有病亂投醫”,聽人說中醫好就去看中醫,聽人說西醫好就去看西醫,摺騰得身心疲憊。當然,這不是他們的錯,而是我們作為醫者沒有告訴患者應該從哪個角度來關注自己。現代人的生活非常忙碌,壓力也很大,但是人們對自己心理健康的關注還不夠,能夠主動尋求心理谘詢幫助的人還隻是一小部分。我們講“養病先養心”就是想告訴大傢,很多病不隻是生理上的,跟人的心理也密切相關。比如你是做事風風火火的急性子,就容易得高血壓、冠心病。所以,當你患上某種疾病,吃瞭很多藥病情還是反反復復不能痊愈的話,就要考慮心理上的因素。在中醫理論中,也講“七情緻病”,這與心理學研究是一緻的。
在綫試讀
《養病先養心》序
本書是北京電視颱科教頻道《養生堂》欄目同步推齣的重磅新書,由京城四大名醫施今墨傳人祝肇剛教授和協和醫科大學心理專傢楊霞教授聯手打造,將傳統中醫與現代心理學完美結閤,以獨特的視角解讀16種常見疾病的實用養護方法。
沉靜的旅程:探索身心平衡的智慧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在追逐物質的洪流中迷失瞭方嚮,忽略瞭內心深處的呼喚。身體的疲憊、情緒的起伏,往往是潛意識在敲響警鍾,提醒我們是時候放慢腳步,傾聽身體的聲音,安撫焦躁的靈魂。這本書,《沉靜的旅程:探索身心平衡的智慧》,便是一場為你量身定製的深度療愈之旅,它不急於提供立竿見影的“速效藥”,而是邀請你踏上一段細緻入微的探索,去發現和修復身體與心靈之間失衡的根源,最終尋迴內在的寜靜與力量。 本書並非一本簡單的健康指南,它更像是一位知心的朋友,用溫暖而充滿洞察力的筆觸,引導你深入理解自身。我們會從身體的語言齣發,探討那些被我們忽視的細微不適,例如持續的疲勞感、難以入睡的夜晚、莫名的焦慮、易怒的情緒,甚至是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慢性疼痛。這些身體發齣的信號,往往是內心壓抑、未被滿足的需求,或是長期處於壓力下的抗議。本書會詳細剖析這些信號背後的可能原因,不僅僅是生理層麵的,更會深入到心理、情感和生活方式的層麵,幫助你建立起一種全新的、更為敏銳的身體感知能力。 我們將一同審視現代生活方式對身心健康的潛在影響。從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到長時間的電子屏幕暴露,再到缺乏規律的運動和睡眠,這些看似日常的行為,卻在悄無聲息地侵蝕著我們的健康基石。本書會以大量詳盡的案例和科學的研究為基礎,揭示不良生活習慣如何阻礙身體的自我修復機製,如何導緻能量的流失,以及如何加劇情緒的失調。但我們不會止步於批判,而是會提供切實可行、循序漸進的調整方案。這些方案並非要求你做齣劇烈的改變,而是鼓勵你從小處著手,例如調整用餐時間,選擇對身體有益的食物,增加身體的活動量,或是優化你的睡眠環境。每一步的改變,都將是你通往更健康、更平衡狀態的堅實腳印。 然而,身體的健康與心靈的安寜是密不可分的。本書的另一核心篇章,將深入探討情緒對身體的深遠影響。我們常常會壓抑負麵情緒,或是被強烈的喜悅衝昏頭腦,而忽略瞭情緒的真實需求和能量。本書將引導你認識各種情緒的本質,理解它們産生的生理和心理機製,學習如何接納、處理和轉化負麵情緒,而不是被它們所淹沒。我們會介紹一些經過驗證的心理學技巧,例如正念冥想、情緒日誌、自我同情等,幫助你建立起強大的情緒調節能力。你將學會如何識彆情緒的觸發點,如何用更健康的方式迴應它們,如何從每一次情緒的波動中獲得成長和力量,而不是讓它們成為身心健康的絆腳石。 “心”的健康,在本書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我們常常陷入思維的誤區,被消極的念頭、固有的偏見,或是過度的自我批評所睏擾。這些心理上的負纍,如同沉重的枷鎖,不僅限製瞭我們的視野,更會消耗我們寶貴的能量。本書將帶你踏上一次自我覺察的探索之旅,讓你認識到那些潛藏在意識深處的信念係統,以及它們如何影響你的行為和感受。我們會提供一套係統的方法,幫助你質疑和重塑那些限製性的信念,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學會欣賞自己的優點,原諒自己的不足。你將學習到如何運用積極的肯定語,如何通過感恩來提升幸福感,如何建立健康的自我認知,從而讓心靈獲得真正的自由和舒展。 更進一步,本書會探討“連接”在身心健康中的重要性。我們並非孤立的個體,人際關係的質量,與自然環境的互動,以及與更廣闊世界的精神連接,都對我們的身心健康産生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本書會引導你審視你的人際關係,學習如何建立更健康、更有支持性的連接,如何有效地溝通,如何劃定健康的界限,以及如何從社群互動中汲取能量。同時,我們也會強調與自然的親近,探討大自然如何療愈疲憊的身心,以及如何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創造更多的綠色空間。更深層次的,本書會觸及精神層麵的探索,鼓勵你尋找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培養內在的寜靜感,讓你感受到一種超越個體的、更宏大的存在。 這本書的每一章節都充滿瞭實踐性的建議和操作指南。我們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會提供大量的練習、工具和方法,幫助你將書中的智慧轉化為實際行動。從具體的飲食計劃,到簡單的運動指導,從引導性的冥想文本,到啓發性的思考練習,本書力求讓你在閱讀的過程中,就能開始實踐,並在實踐中收獲改變。我們鼓勵讀者將這本書作為一個伴侶,反復閱讀,隨時翻閱,將其中的智慧融入到你的日常生活之中,讓它成為你通往身心平衡的可靠指引。 《沉靜的旅程:探索身心平衡的智慧》是一次賦能之旅。它賦予你理解自身、關照自身的能力,讓你不再被動地承受身心的不適,而是主動地去創造和維持健康。它不是讓你追求完美,而是幫助你接納不完美,並在不完美中找到力量。當你開始踏上這場沉靜的旅程,你會發現,內心的平靜並非遙不可及,身體的活力可以重新煥發,而生命的光彩,也將因此而更加絢爛。這本書,獻給每一個渴望找迴內在和諧,享受更健康、更幸福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