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家长:李镇西老师教养女儿手记

做最好的家长:李镇西老师教养女儿手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镇西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关系
  • 育儿经验
  • 家庭教育
  • 女儿教育
  • 李镇西
  • 教养
  • 成长
  • 沟通
  • 教育方法
  • 父母必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ISBN:9787540776756
版次:3
商品编码:1178819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0
字数:29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做最好的家长》一书,最大的特色就是细节,平凡的甚至琐碎的细节,但正是这些细节构成了李镇西家庭教育的特色。“正如一个燕子造不成春天,短暂的、间歇的、偶然式的教育,也不会带来理想的教育效果。”家庭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要求你年年月月日日时时,为这个工程挥洒汗水,捕捉每一个细节,并在长时间的重复中完成习惯和品质的培养。这是对人意志的极大考验,在赋予孩子成长的同时,当然自己也收获了成长的快乐,这正是李老师书名的缘由。比如,从晴雁出生的那一天开始,李老师就用成长日记记载了晴雁成长的点点滴滴。等到晴雁到了小学,又让晴雁自己用日记记载成长过程,日记成了父女之间的道德长跑和道德接力。有人可能要问,成长日记我也在写,那么,李镇西的特色在哪里?作为教育家,李镇西的特色就在于——他能够揭示普通的教育行为背后所蕴涵的教育意义,从而极大的挖掘出教育现象潜在的实用的价值。比如“成长日记”,李镇西揭示它的教育意义在于:“第一,是让以后长大了的女儿感受到父母之爱。第二,这也是一种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最好的素材。第三,记载童心的纯真,让日记成为孩子自我教育的资源。第四,写孩子成长日记的过程,也是父母不断进行教育反思的过程。”在成长日记中,李镇西赋予了它四个要义。爱心教育,让孩子学会爱父母,爱自己,爱一切值得爱的人;生命教育,让孩子理解成长的艰难,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并进而探求生命的意义;“原初”教育,让孩子不断追问,本善的心灵,纯真的童心那里去了?然后,在和原初比照中,找回自我;还有一个层面,是家长的反思教育,家长哪些教育是冲动的无效教育,给孩子成长过程带来什么样的弊端,反思之后,不仅会逐渐明晰,还会有必要的补救措施。这种清醒自觉的教育行为,当然有利于教育价值的实现。
晴雁升初中考试失利,我认为这是晴雁成长中一个重大的关节点。面对孩子的失败,李老师没有简单地责备,也没有苍白的说“你能行!”而是细心的寻找,寻找增强女儿自信的切入点。因为占据不了“尊严的制高点”,就换回不了切实的自信。最终,李老师让晴雁利用暑假,编写一本作文选,这项活动,不仅能梳理晴雁的过去,加强她的自我教育,而且着眼于将来,着眼于晴雁自信心的最终确立。终于,晴雁不仅学会了打字,而且整理出了四万多字的《晴雁展翅》!这种成就感深深鼓舞了晴雁,李老师又趁热打铁,出版了一百本《晴雁展翅》。请看这个案例处理带来的积极影响。
“渐渐地,有叔叔阿姨来向晴雁索要《晴雁展翅》,他们听说晴雁这本书很不错,都想拿去让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一学。一时间,晴雁签名赠书,真成了忙人!不到一个月,100本《晴雁展翅》就“告罄”了!晴雁感觉十分良好,阳光又映在了她的脸上……”应该说,这个案例的意义不仅在于当下,还活在时间的长河里。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当类似的挫折到来,晴雁一定会从当初的体验中,寻找到实在的解决方法和战胜困难的精神动力。而李老师自然也可以用先前的晴雁来鼓舞激励当下的晴雁,这就是教育的正效应。
另外一个重大特色是,整个书的构思以时间为序,基本上涵概了各个时段“成长中的烦恼”。每个问题,李老师都用浅显易懂的理论引导,接着,辅之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处理办法,再反馈实践的成效,最后还有李老师的贴心建议。毫不夸张的说,每个贴心建议都闪耀着智慧,都给人实在的启发。在手记十三中,李老师告诉我们,当孩子到了青春期,要坦然地和孩子“谈情说爱”。因为爱情是一个人美好精神的组成部分,是美好人格的要素。而且,今天的孩子就是明天的妻子或丈夫、母亲或父亲,他们理应懂得爱,并知道怎样去爱。因此,李老师把爱情教育作为人性教育和人格教育的一部分!然后,用苏霍姆林斯基的爱情教育观来教育晴雁,并帮助晴雁正确区分“爱情”和“友情”,让孩子珍惜友谊,正确交往。让孩子成为自己情感的主人,成为自己意志的主人,成为自己心灵的监护人!这就由他律转化成自律,并自然升华为德行的萌生和诉求。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教师,教育工作者
  本书是李镇西老师的经典作品,畅销20多万册,2014年新修订。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精心养育女儿全记录
  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认为: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才!
  这是一本别具特色的家庭教育专著。作者以教育自己的女儿为例,以爱心、民主和尊重为核心家教理念,阐述了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幼儿时期的启蒙教育、小学阶段好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挫折的超过、善良人格的塑造、坚强意志的磨炼、青春期教育、“代沟”的化解、读书习惯的养成、传统文化的熏陶、宽广胸襟的拓展、高三冲刺阶段的关照……为各阶段孩子的家教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具体的操作模式。
  作者的女儿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许多苦恼、挫折都有普遍性,而作者和女儿共同克服成长道路上一个又一个困难的做法,形成一套良好的家教模式。作者女儿的优秀成才,对于千千万万孩子和家长是极好的参照和提醒:也许你的孩子很平凡,但是,只要你有良好的家教方法,与孩子共同努力,你的孩子就会脱颖而出,铸成大器!

内容简介

  很多家长说:“我的孩子很普通,很一般,怎么教?”
  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认为: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才!
  本书是一本别具特色的家庭教育专著。作者以教育自己的女儿为例,以爱心、民主和尊重为核心家教理念,阐述了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幼儿时期的启蒙教育、小学阶段好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挫折的超过、善良人格的塑造、坚强意志的磨炼、青春期教育、“代沟”的化解、读书习惯的养成、传统文化的熏陶、宽广胸襟的拓展、高三冲刺阶段的关照……为各阶段孩子的家教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具体的操作模式。
  作者的女儿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许多苦恼、挫折都有普遍性,而作者和女儿共同克服成长道路上一个又一个困难的做法,形成一套良好的家教模式。作者女儿的优秀成才,对于千千万万孩子和家长是极好的参照和提醒:也许你的孩子很平凡,但是,只要你有良好的家教方法,与孩子共同努力,你的孩子就会脱颖而出,铸成大器!
  儿女的成长只有一次,与他们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本书是家庭教育的好教材,是中小学生成长的励志书。

作者简介

  李镇西,1982年2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年6月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毕业。先后任四川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成都市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现任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
  作者长期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师,一直致力于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提出了一系列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的理念。他在语文素质教育、青春期教育、班级民主管理、后进生转化方面成绩卓著,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模式在广大教师中有巨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他的教育事迹震动了教育界。
  他先后在全国各地作教育学术报告数百场,上语文教学示范公开课100多堂,出版了30多部作品。他的书成为近十多年来教育类的畅销书。很多学校、教育局把他的作品作为培训教材,教师人手一册。其赛课、论文、著作曾获各种大奖,本人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称号,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专家特殊津贴待遇。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


精彩书评

  ★这本书给我的启发还在于,镇西家三代人都爱写作,视写作为一种生活的方式,他们用写作记录家庭幸福,记录和孩子一同成长的历程,在写作中独立思考,陶冶情操,这对创建文明社会,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著名教师,杂文作家吴非
  
  ★读李老师的这本教养女儿手记,你会懂得如何让孩子树立自信心,走出自卑的阴影;你会体悟到孩子为班级效力,不是“吃亏”,而是一种“收获”;你会赞同“家长也是教育者”的道理;你会明白孩子的高中生活是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要一路和孩子摸爬滚打,一起笑,一起哭,一起挺过;你会教孩子“真实作文,就是做人”;你会在孩子的青春期叛逆期学会倾听孩子的申辩。
  这本书是提供给我们教师,以及所有家长的一份必要的参照和范本,是献给老师们、家长们、孩子们的珍贵的带有时间刻度和感情脉搏的礼物。
  捧起这本书吧,别忘了同时对孩子们轻轻地说一声:“我爱你,你是我的孩子。我爱的,就是你本来的样子。”
  ——特级教师,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

目录

【家教手记一】 家庭教育从孩子出生开始
一 父母怎样进行启蒙教育/ 002
情商培养比智商开发更重要/ 002
给孩子写成长日记/ 004
给孩子爱的启蒙教育/ 006
让孩子勤劳而不娇惯/ 009
在娱乐中激活孩子想象力/ 010
珍藏趣事稚语中的童心/ 016
二 祖辈怎样伴孩子成长/ 019
孩子需要善良豁达的老人/ 019
“保姆、朋友、老师”——祖辈的三重角色/ 022
用爱与尊重感染孩子/ 025
教子关键点/ 027
【家教手记二】 好习惯在小学阶段养成
一 让孩子永远快乐地学习/ 030
宽容孩子的第一次挫折——女儿只考了77分/ 030
学习信心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032
不要在攀比中视孩子为“笨蛋”/ 034
把周末的欢乐还给孩子/ 036
熏陶孩子的书卷气/ 039
日常生活中的“磨难教育”/ 041
把规则变成习惯和性格/ 043
二 孩子应该有怎样的学习习惯/ 045
不要用“粗心”来原谅自己/ 045
学习计划要切实并严格执行/ 046
善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 047
树立紧迫的时间观念/ 048
善于归纳整理学习资料/ 049
乐于与他人交流学习/ 050
教子关键点/ 051
【家教手记三】 帮助孩子战胜学习挫折
一 自信心是怎样找回来的?/ 054
如何面对孩子升学考试的惨败?/ 054
寻找增强孩子自信心的切入点/ 056
珍视和放大孩子的光荣和自豪/ 057
和孩子一起回眸纯真岁月/ 058
用善意的“谎言”鼓励孩子/ 060
二 孩子,爸爸允许你下次考试失败/ 062
抚慰孩子考砸后受伤的心灵/ 062
不把孩子当天才/ 064
做最好的自己/ 065
好成绩不是打骂出来的/ 067
三 激励孩子战胜“中考恐惧症”/ 068
不要与孩子一起唉声叹气/ 068
不要渲染升学考试的恐怖/ 071
为孩子寻找精神力量/ 072
把升学考试当做一笔财富/ 074
“感谢中考!”/ 076
初中生应该为将来做好哪些准备
——答《初中生世界》编辑部梅香老师问/ 078
教子关键点/ 083
【家教手记四】 让孩子拥有美好品格
一 孩子,善良最美!/ 086
以帮助别人为快乐/ 086
“首先做一个善良的人!”/ 087
《 爱的教育 》:不朽的“教育圣经”/ 088
聆听苏霍姆林斯基讲《 做人的故事 》/ 090
非功利地爱身边的人/ 091
把爱心献给无愧于享受爱的人/ 093
为远方的失学同龄人捐一份爱心/ 094
二 尊重孩子才能让孩子学会尊重/ 097
从生活细节中学会尊重/ 097
请尊重孩子应有的自由权利/ 099
怎样才是真正的尊重老师/ 102
不妨和孩子一起“追星”/ 105
尊重普通的劳动者/ 109
三 鼓励孩子关心班集体/ 110
为集体服务并不是“吃亏”/ 110
奖励热心奉献中失意的孩子/ 112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114
给当班干部的孩子做顾问/ 116
四 意志是这样炼成的/ 117
孩子的坚强意志是可以培养的/ 117
榜样的力量——感受桑兰,感受张穆然/ 120
别太心疼孩子/ 123
为孩子的坚强而自豪/ 125
教子关键点/ 127
【家教手记五】 怎样与青春期孩子沟通
一 请和孩子一起上网/ 130
家长也应该熟悉网络/ 130
大胆地鼓励孩子上网/ 132
别让孩子被网络淹没/ 134
二 坦然地对孩子“谈情说爱”/ 135
不必回避爱情的话题/ 135
苏霍姆林斯基的爱情教育/ 137
把握爱情和友情的界限/ 139
让孩子成为自己心灵的监护人/ 140
三 如何面对和孩子的“战争”/ 142
懂一点儿童心理学/ 142
如何面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144
勇于向孩子认错/ 146
不要忘记自己也曾经是孩子/ 147
教子关键点/ 149
【家教手记六】 培养孩子的世界胸襟和中国情怀
一 爱国教育,仍然重要吗?/ 152
如此“爱国”令人忧虑/ 152
不当狭隘而盲目排外的“爱国者”/ 153
让孩子成为地球村的合格“村民”/ 155
做一个面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 156
二 让孩子尽可能“中国”一些/ 158
让孩子因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158
书法绘画中的文化滋养/ 159
走进唐诗宋词/ 160
在古迹中触摸中国历史/ 163
让孩子亲近国学/ 165
教子关键点/ 168
【家教手记七】 从学会写作到学会做人
一 我教女儿写作文/ 170
从想象到文字/ 170
让女儿坚持写日记/ 171
指导孩子把作文写出新意/ 177
二 真实作文,就是做人/ 181
决不在作文中说假话/ 181
让写作成为和孩子交流的方式/ 183
让写作成为孩子自我教育的方式/ 188
记录自己曾经怎样走过/ 195
教子关键点/ 200
【家教手记八】 陪孩子走过高中,走向成熟
一 帮助孩子适应高中生活/ 202
孩子该不该进重点班?/ 202
自己和自己比进步/ 205
向有相同学习经历的人取经/ 207
“三不比”和“三比”/ 208
怎样给再次考砸的孩子鼓劲/ 210
“我承受,我幸福”/ 214
二 守望高三/ 215
以平常心面对高考/ 215
让孩子自己激励自己/ 217
尽量不要让孩子熬夜/ 219
把厚书读“薄”/ 220
别在竞争中丢失童心/ 221
家长最应做的是“守望”/ 223
为人父母的幸福/ 224
三 女儿从学生变成“老师”
——晴雁自信而智慧地答同学问/ 230
女儿给初一小同学的建议/ 230
女儿讲高中阶段怎样安排学习和生活/ 233
四 “生活很辛苦所以很幸福”
——女儿的留学生涯/ 241
女儿得了第一名/ 241
跌跌撞撞从成都空降巴黎——巴黎日记选/ 244
在历练中从小花变成小草——巴黎日记选/ 247
学会了在漂亮和需要之间选择——巴黎日记选/ 249
重新诠释梦想和幸福——巴黎日记选/ 250
巴黎就是一份巨大的成人礼——巴黎日记选/ 252
教子关键点/ 253










精彩书摘

  家长也是教育者
  往往有这样的家长,第一天领着孩子入学,便对老师说:“我这孩子交给您就放心了!孩子犯了错误要打要骂随您,我决不袒护!”家长说这话时,脸上的表情绝对是真诚的。还有的家长,常常到学校向老师告孩子的状,“控诉”孩子在家里的种种“罪行”,末了往往说一句:“您帮帮我吧,我的孩子就听老师的话!”
  每当我遇到这样的家长时,我会为自己能被他们真诚信任而感动,但同时也会感到不安:如果家长仅仅用“托付”与“告状”与我“配合”,我的教育能够成功吗?我毫不怀疑这些家长对老师对学校教育的厚望,但这种“厚望”背后隐藏着一种令人忧虑的东西,这就是——同样作为教育者的家长的失职。
  是的,家长也是教育者!
  每一届新生入学,在第一次家长会上,我都会对家长们说:“我们是同事关系。我们也许在社会角色、专业知识、性格特征、气质修养等等方面都不太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我们有着共同的使命——教育,而且我们的教育对象完全一致——那就是你的孩子!”也正是在这第一次家长会上,我总要朗读杰出教育家马卡连柯给家长们的一段话:“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教育着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的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一切对儿童都有很大意义。你们态度神色上的一切转变,无形中都会影响儿童,不过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如果你们在家庭里粗野暴躁,夸张傲慢或酩酊大醉,再坏一些,甚至侮辱母亲,那么你们已经大大地害了你们的儿童,你们已经对儿童教育得很坏了,而你们的不良行为将会产生最不幸的后果。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基本的教育方法。”
  作为从教20多年的教师,我的学生中有不少出类拔萃者——不仅仅是考上名牌大学,而且走上工作岗位后事业有成。但我从来不在任何场合说自己如何如何“培养”了许多“人才”,这不是因为我谦虚,而是我清醒地知道:对于学生来讲,他的真正成才,教师或者说学校教育的功劳最多占三分之一,还有两个三分之一分别是其家长的教育培养和孩子自身的天资以及勤奋。因此,我对一些教师爱把自己班上考上大学的学生仅仅作为自己的教育成果不以为然。在我看来,一个孩子考上了大学乃至以后成就了一番事业,这首先要归功于其父母。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伴随终生的老师。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家长的教育者身份也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现在提出素质教育,学校所进行的每一项教育改革如果没有学生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曾有一位年轻教师对我说:“现在教育上种种弊端是明摆着的,我很想进行一些改革,但我怕呀!”我说:“怕什么呢?校长不是很支持你的工作吗?”他说:“我怕家长呀!我想通过提高课堂效率少给学生布置点作业,家长有意见;我想取消星期六的半天补课把时间还给学生,家长有意见;我想让学生每晚看《新闻联播》,家长有意见;我想叫学生每天吃完晚饭后洗一顿碗,家长反对……”他的话让我沉思:是呀,教师是为孩子好,家长也为孩子好,可为什么这两个“为孩子好”竟然“打架”了呢?问题就出在这些家长不是教育者——他们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但是他们对教育却一窍不通。
  而我是幸运的。我的历届学生进校,我都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校访接待日、家校联系本等形式与我的“同事”——学生家长们探讨教育,不仅仅是探讨某一个孩子的具体教育,也探讨比较宏观的教育话题。尽管我绝大多数学生的家长的本职工作并非教师,但经过一学期或更长的时间,越来越多的家长都或多或少懂得教育了,面对孩子的成长能够自觉从教育科学教育规律的角度进行审视。我们有家长委员会,这个家长委员会绝不仅仅是帮班主任做一些琐碎的事儿,更多的时候是和我一起开会研究班上的工作。我的学生家长还常常出席我的班会,有时也来听我班上的课(不仅仅是我的课也包括其他老师的课),我的确常常情不自禁地把他们真当成我的同事了。这使得我所进行的每一项教育教学改革几乎从来没有遇到过来自学生家长的反对。因此,每当我的学生取得了学业上的成功或者我自己教育上获得了新的成果,我总是发自内心地感谢我的学生家长。
  作为教育者的家长,他会随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尽可能从人格上成为孩子的榜样,以无声的形象去感染孩子的心灵;作为教育者的家长,他将不会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产”,而将孩子看成是祖国的未来,这样,他对孩子的期待就不仅仅是“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而是用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要求来设计孩子的成长和孩子的明天;作为教育者的家长,他一定会全力支持学校教育改革和老师的工作,或者说,他将把学校教育工作也当做自己应该关心甚至有时还可以直接参与的分内事;作为教育者的家长,他会以教育者的眼光(而不仅仅是父母的眼光)去打量关注孩子,细心研究孩子每一天的细小变化,并和孩子一道成长;作为教育者的家长,他会尊重孩子的精神世界,按照孩子的个性引导其成长使之最终成为最好的而又独一无二的“我”……
  我的身份很特殊,因为我既是许多学生的老师,又是一个女儿的父亲。但我无论是教师还是父亲,我都是教育者。
  正因为我这双重身份,让我比起非职业教师的家长来说,可能多了一些更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更有效的教育方法。但是,所谓更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并不是我在做父亲之前就完全具备了,更多的是来自教育女儿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子女的过程也是家长自身成长的过程。换句话说,成功的家庭教育总是孩子和家长共同成长的教育和自我教育。
  有一次,我到书店去买书,看到一位中年女士在找有关家庭教育的书。当时书架上正有关于天才儿童培养的书,也有把残疾孩子培养成杰出人才的书,可她抽出这些书翻了翻便放下了。她叹息道:“我的孩子既不是神童,也不是残疾儿,谁来给我出主意,如何教育普通孩子呢?”
  那一刻,我心里一动:我的女儿也是很普通的孩子,我和她的故事也许更能代表绝大多数普通孩子(既非天才又非残疾儿童)的成长规律和教育特点。
  我女儿的确很普通。2002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我在网上给女儿搞了一个她的《成长画传》。在序言中,我这样写道——
  许多朋友都认为我最杰出的作品是我的畅销书《爱心与教育》,其实,他们不知道,在我的心目中,我最杰出的作品是我的女儿——晴雁。
  之所以“杰出”并不是因为女儿是神童,不,她智力平平,从未参加过“奥赛班”什么的;而且,她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天赋——她喜欢跳舞,但老师说她骨骼比较硬;她也喜欢画画,但老师说她没有什么培养前途,她更不会钢琴之类。总之,她的确是千千万万普通中国孩子中的一个。
  但她当然不是弱智,她也有着和千千万万普通孩子一样的“中等智力”,更重要的,她和所有孩子一样,纯真、善良。
  和许多年轻的父母一样,我非常爱我的女儿,但我不把我曾有过的“科学家梦”、“艺术家梦”强加给她。我抱定一个信念:我要让她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而什么是快乐呢?我告诉女儿——
  快乐,源于善良:让人们因我的存在感到幸福,就是最大的快乐!
  快乐,源于知识:畅游在浩瀚知识的无边海洋,就是最大的快乐!
  快乐,源于童心:永远保持赤子般的纯净无瑕,就是最大的快乐!
  快乐,源于超越:战胜自己并争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大的快乐!
  ……

前言/序言


在爱与智慧的土壤里,静待花开 每一个父母都怀揣着一个朴素而深沉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一个内心丰盈、品格高尚的人。然而,在现实的育儿道路上,我们常常会感到迷茫、焦虑,甚至力不从心。我们渴望找到一条能够滋养孩子心灵、引导他们走向美好人生的路径,但这条路并非坦途,它需要我们投入真挚的爱,更需要我们学习科学的智慧。 这本书,并非是一本枯燥的育儿理论手册,也不是一篇篇空洞的说教。它是一份饱含深情的教育日记,是一位父亲在陪伴女儿成长过程中,用真实的心灵感悟、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反思所写下的点点滴滴。它记录了一个普通父亲,在平凡的生活中,如何努力去理解和回应女儿的成长需求,如何在日常的点滴互动中,播撒下爱的种子,浇灌以智慧的养分,最终静待生命之花绽放的过程。 书中没有宏大的教育理论,也没有高深的教育哲学,它所呈现的,是教育最本真的模样——回归爱,回归理解,回归尊重。作者以一位教育者的身份,同时也是一位父亲的身份,在日常的琐碎与重复中,捕捉到了许多极具启发性的教育瞬间。他没有回避育儿过程中的挑战与困难,而是坦诚地记录下自己的困惑、挣扎,以及最终的顿悟。这种真实,让这本书拥有了非凡的穿透力,它能够轻易地触动每一个为人父母的心灵,让我们在字里行间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共鸣。 在爱的温度里,点亮成长的火种 爱,是教育的基石,也是连接父母与孩子最牢固的纽带。这本书没有空谈“无条件的爱”,而是将爱融化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它告诉我们,爱不仅仅是物质的满足,更是精神的陪伴,是情感的连接。 当你看到书中,父亲如何细心地观察女儿的每一个眼神,如何倾听她稚嫩却充满渴望的声音,如何理解她偶尔的任性与叛逆背后隐藏的成长信号时,你便会明白,真正的爱,是懂得。作者用他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无数个充满温情的时刻:女儿第一次学会走路时,父亲眼中闪烁的骄傲;女儿遇到挫折时,父亲给予的温暖拥抱;女儿分享心事时,父亲专注而耐心的倾听。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却蕴含着足以照亮孩子前行道路的力量。 书中强调,爱不是占有,而是成全。它不是把孩子塑造成我们期望的模样,而是尊重他们的独特性,鼓励他们去发现自己的潜能,去成为他们自己。父亲在书中,并没有试图用自己的价值观去“改造”女儿,而是努力去引导她,让她在爱的港湾中,能够勇敢地探索世界,独立地思考问题,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品格和人生观。这种“放手”中的深情,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也是对生命最好的馈赠。 在智慧的光芒下,照亮前行的方向 仅仅有爱是不够的,在瞬息万变的时代,父母更需要用智慧去引导孩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本书的价值,恰恰在于它将教育智慧融入了平凡的生活,让这些智慧变得触手可及,易于践行。 作者并非是高高在上的理论家,他所分享的智慧,都来自于对教育实践的深刻反思。他关于“阅读的力量”的阐述,不仅仅是鼓励孩子多读书,更是引导我们如何通过阅读,为孩子打开认识世界、丰富心灵的大门。他所倡导的“独立思考”的培养,并非要求孩子立刻变得成熟老练,而是引导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质疑、学会分析、学会形成自己的见解。 书中对“规则意识”的培养,也并非简单粗暴的命令和禁止,而是通过身教和言传,让孩子明白规则的意义,以及遵守规则所带来的秩序与尊重。父亲在书中,并没有回避孩子犯错时的尴尬与无奈,而是从中寻找教育的契机,用恰当的方式引导他们认识错误,承担责任,并从中学习成长。这种“错误即是财富”的教育理念,能够极大地减轻父母的焦虑,也更能帮助孩子健康地面对成长中的挫折。 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书中分享了他对“挫折教育”的理解。他认为,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让孩子学会面对挑战,承受压力,并在困难中寻找解决之道,比一味地保护他们免受伤害,更能让他们成为一个坚韧、有力量的人。这种超越“溺爱”的智慧,是每一个希望孩子能够独立自主的父母所需要的。 在细腻的笔触间,勾勒成长的画卷 本书的文字,如同涓涓细流,缓缓地流淌进读者的心田。作者的笔触细腻而真挚,他能够捕捉到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细微之处,并赋予它们深刻的教育意义。 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它不仅仅是记录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更是记录了一个家庭的成长,以及一位父亲的心灵蜕变。在陪伴女儿成长的过程中,作者也在不断地学习、反思和成长。他从曾经的懵懂无知,到逐渐领悟教育的真谛,再到最终成为一个更成熟、更有智慧的父亲,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 书中没有刻意营造的戏剧性冲突,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教育故事,它所展现的,是教育最本真的状态——在日常的平凡中,孕育着不平凡的力量。你会在书中看到,一次简单的晚餐对话,如何成为一次深刻的品格教育;一次不经意的游戏,如何成为一次思维能力的训练;一次看似无关紧要的抱怨,如何成为一次情感疏导的机会。这些生活中的“小确幸”与“小挑战”,在作者的笔下,都变成了滋养孩子成长的沃土。 对于许多年轻的父母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视角。它让我们明白,育儿并非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是一次充满爱与惊喜的生命旅程。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放慢脚步,去观察,去倾听,去感受,去与孩子建立真正的连接。 致未来的自己,也是致每一个正在路上的父母 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你迷茫时,为你点亮一盏灯;在你困顿时,为你指引一个方向;在你疲惫时,给你温暖的鼓励。它不是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让你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做”,以及“我该如何去做”。 它是一份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呼唤我们回归教育的本源,回归爱与理解。它激励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坚守教育的初心,用耐心和智慧,去陪伴孩子走过他们一生中最重要、也最美好的成长时光。 这本书,适合所有关心孩子成长的人阅读。它或许不能立刻为你解决所有育儿难题,但它一定能够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力量,获得启示,获得继续前行的勇气。它会让你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爱,用智慧去引导,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爱的土壤里,健康快乐地成长,最终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 它是一份沉甸甸的礼物,献给每一个想要成为更好的父母的你,也献给每一个正在努力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的你。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让我们一起,在爱与智慧的滋养下,静待花开。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接触这本书,我带着一种旁观者的好奇,想看看一位资深教育工作者是如何在家教这块“战场”上挥洒智慧的。没想到,这本书带给我的远不止是教育技巧的分享,更是一次深刻的心灵触动。作者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魔力,能够瞬间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仿佛他就在你耳边娓娓道来,分享他最宝贵的经验。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允许孩子犯错”的论述,这对于许多急于求成的父母来说,无疑是一记温柔的警钟。作者并没有提倡放任自流,而是教会我们如何在孩子犯错后,给予恰当的引导和支持,让他们从中学习,从而获得成长。他对于“倾听”的强调,也让我汗颜。我们常常忙于给予建议、纠正错误,却忽略了孩子内心深处的声音。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作为父母的不足,也指明了改进的方向。它教会我,教育不是一场单向的输出,而是一场双向的奔赴,需要耐心、理解和爱,更需要智慧和勇气。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参加了一场与一位智者进行的深度对话。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教育方法,而是通过他与女儿之间真实的情感互动,展现了一种更为深刻的教育哲学。他没有回避教育过程中的艰难和挑战,比如如何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如何平衡孩子的自由与规则,但他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却是化解这些难题的智慧和耐心。我被他对女儿的尊重深深打动,他始终将女儿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非自己意志的延伸。这种尊重,体现在每一次的沟通,每一次的决定中。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教育,是教会孩子如何思考,如何判断,如何独立地面对生活。它不是灌输,而是唤醒。我感觉自己在这本书中,不仅仅是学习了教育的技巧,更是获得了一种关于爱与成长的启示,它鼓励我更加勇敢地去尝试,更加智慧地去引导,也更加深沉地去爱。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带着一种温暖而坚定的力量,色彩的搭配让人感觉非常舒服,仿佛能触碰到为人父母最柔软也最坚韧的那部分内心。翻开书页,我立刻被一种真挚的情感所打动,作者以一种近乎倾诉的姿态,分享了他在教育女儿过程中的点滴感悟,没有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更多的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那些生活中的琐碎,那些教育中的挣扎,那些为人父母的喜悦与忧愁,都被细致地描绘出来。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困惑和不安,也看到了作者是如何一步步摸索,如何在爱与智慧中找到平衡,如何将自己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日常的点滴之中。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的“真实”二字,它没有回避教育中的困难,没有美化为人父母的艰辛,而是坦诚地展现了成长的阵痛和收获的喜悦,这种真实的力量,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既得到了慰藉,也获得了启发。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将书中的智慧化为自己的行动,去尝试,去实践,去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也去培养出那个闪闪发光的孩子。

评分

作为一个在教育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师,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我内心涌动着复杂的情感,既有期待,也有几分审视。然而,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被作者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深深吸引。他没有仅仅停留在“教育是什么”的宏大叙事上,而是将目光聚焦于“如何教育”的实践层面,并且以极其个体化的方式进行解读。书中关于亲子关系的探讨,尤其触动了我。他强调的不是简单的服从与管教,而是建立一种相互尊重、彼此理解的伙伴关系。他分享的那些在女儿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具体事件,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对话,却蕴含着教育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我从中看到了教育的真正核心——是关于如何引导孩子发现自我、认识世界,而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作为教育者的角色,也对如何与孩子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有了新的思考。那些关于理解、关于耐心、关于放手的章节,更是如醍醐灌顶,让我反思自己在教育实践中是否存在过于功利化、过于焦虑的倾向。

评分

作为一名即将步入为人父母行列的准妈妈,我怀揣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同时也伴随着一丝丝莫名的焦虑。这本书在我此时此刻阅读,简直如同及时雨。它没有让我感到压迫,反而用一种平和而充满力量的笔触,为我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亲子关系图景。作者在书中分享的那些关于女儿成长的细腻观察,关于如何引导孩子形成健康人格的思考,都让我受益匪浅。我尤其欣赏他对待孩子叛逆期、对待孩子犯错时的态度,那不是简单的说教或惩罚,而是一种基于理解和尊重的引导。他让我明白,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塑造,是灵魂的引导。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范本,让我知道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可以如何以一种更积极、更科学、更充满爱的方式,去陪伴我的孩子成长,去成为她人生旅途中最坚实的后盾。

评分

书是盗版的,质量非常不好,让人痛心。纸张跟地摊货一样

评分

挺好的1个55565555555555555555555555

评分

不错,有很大的启发

评分

学习学习的。。。

评分

非常好的书,我非常喜欢哟。

评分

速度与激情吧�� ,头天买完第二天就到,李老师的书非常不错,推荐给大家看!

评分

这波快递有点慢,可能与临近双11有关,书质量不错

评分

产品满意,物流很快,继续支持京东。

评分

静下心来看发现很难,虽说通俗易懂,繁琐了些。纸质不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