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金解易经:易经解密

绍金解易经:易经解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绍金,易枫 著
图书标签:
  • 易经
  • 周易
  • 占卜
  • 命理
  • 传统文化
  • 哲学
  • 绍金
  • 解密
  • 预测
  • 八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84024
版次:1
商品编码:1180549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6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张绍金老师每年都由极视公司组织在全国给地举办易经讲座。有大量的“粉丝”和喜欢易经的读者。
  《易经解密》《易经》中的“天道”、“地道”、“人道”,使人豁然悟出:原来所谓命运,许多时候只是取决于做人的方式。

内容简介

  《易经》所阐述的理论,都是通过符号来完成的。古人通过这套符号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符号系统和哲学体系,表述了古人的哲学思维和观点。《绍金解易经:易经解密》侧重于对《易经》所表达的哲学理论的研究和基础知识的介绍,包括《易经》的作者、形态、内容、体例等考证,帮助读者对《易经》的基本常识有全面的了解。又通过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论述来诠释《易经》中蕴涵的人生哲理及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启示。

目录

第一章《易经》,神秘的中国古老哲学
第一节 三大圣人三千年写成一本书
第二节《周易》之“周”、“易”
第三节《易经》之“经”及其样本
第四节 孔子与《易传》
第五节《易经》的普世文化价值
第二章八卦,符合密码中藏着天机
第一节 卦的“形”与“象”
第二节先天八卦,大自然的化育
第三节后天八卦,人类生活的法则
第四节 六十四卦,风云变幻之大观
第五节 卦象,创新生活的启示
第六节蓍草与古老的揲筮法
第七节:京房其人与“纳甲”
第八节邵康节其人及其“梅花缘”
第九节从“筮”向“道”的易学质变
第十节提升境界,“善易者不占”
第三章 替天说“道”人与天的对话
第一节 道与太极
第二节 河图、洛书之考证
第三节太极图的哲学思辨
第四节一阴一阳之谓道
第五节五行的朴素辩证思维
第六节八大行星“照”人生
第七节天圆地方的哲学观
第八节干支纪年法的信息密码
第九节 二十八宿之考证
第十节 天道酬勤,励志成为一条飞龙
第十一节地道厚载,养一颗宽容的心
第四章《易经》中蕴含的生活哲理
第一节 土,中国人的诚信基因
第二节 八卦思维,营造和谐的“家”
第三节 读懂自己,自觉修炼、改善人生
第四节 起个号名字,引导生命的成长
第五节 用“心”修正自己的形象
第六节 亲君子,近大人,远小人
第七节 磊落做人,与日月合其明
第八节 从六十四卦看古代夫妻纲常
第九节 蒙童求我,教子有方
第十节谦谦君子,尊重他人是幸福自己
第十一节身处困境,养我浩然之气
第十二节既济与未济的太极循环论

前言/序言


《天道秘鉴:洞悉宇宙运行法则的古老智慧》 《天道秘鉴》是一部旨在探索宇宙深层奥秘、揭示自然与人生运行规律的鸿篇巨著。它并非是一部简单的知识汇编,而是一场思想的深度旅行,一次对生命本质的庄严叩问。本书的出现,旨在为那些在纷繁世事中寻求方向、在人生迷茫中渴望指引的智者,提供一面映照天道、洞悉人心的古老智慧之鉴。 本书的写作初衷,源于对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那些贯穿始终却又时常被忽视的深刻洞察的追溯与重塑。自古以来,人类就从未停止过对“道”的探寻,对宇宙终极真理的追问。从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到历代哲人贤士的沉思默想,无不指向一个共同的指向——天地万物皆有其内在的秩序与规律。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物质文明的突飞猛进,人们似乎渐渐疏离了这份来自古老文明的智慧馈赠。现代社会,信息爆炸,知识碎片化,我们容易被表象所迷惑,迷失在瞬息万变的潮流之中,却难以触及事物的本质,更遑论理解那支配一切的宏观规律。 《天道秘鉴》正是为了弥合这一代际的认知鸿沟而诞生。它以一种超越时空的视角,引领读者重新审视那些被时间洪流冲刷得模糊不清的哲学根基。本书并非鼓吹某种玄虚之说,而是致力于从中华文明最为深厚的哲学土壤中汲取养分,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智慧结晶,并以现代人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其核心在于,通过对宇宙生成、发展、演变之道的深刻理解,来指导个人的人生实践,提升个体的心灵境界,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 本书的结构设计颇为匠心独运,它并非按照传统的学术门类划分,而是以一种螺旋式上升、由表及里的方式展开。 第一部分:溯源而上,探寻宇宙之始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迷雾,回溯宇宙诞生的宏大叙事。这里,我们将审视那些关于“太极”、“阴阳”、“五行”等构成世界基础的哲学范畴。并非简单地罗列概念,而是深入剖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如何构成了万事万物的基本框架。我们将探讨“无极”与“太极”的辩证统一,理解“阴阳”的对立统一与转化规律,并阐释“五行”相生相克所蕴含的动态平衡。这部分的重点在于,让读者建立起一个对宇宙万物生成之道的宏观认知,明白一切现象背后并非杂乱无章,而是遵循着某种内在的逻辑。我们将借鉴古人的智慧,结合现代科学的一些前沿理论,试图勾勒出一幅既有哲学深度又不乏科学启发的宇宙图景。此部分旨在打破人们对宇宙的固有认知,认识到事物的根源往往深藏在最朴素的原理之中。 第二部分:法象万物,洞悉自然之理 在建立起对宇宙本源的初步认识后,本书将视角转向对自然界具体现象的观察与解读。我们将深入研究那些象征自然界运行法则的“卦象”与“爻辞”。然而,这里的“卦象”与“爻辞”并非仅仅是古代占卜的工具,而是被视为一种高度抽象化的符号系统,它们浓缩了天地万物在不同时空状态下的种种变化规律。我们将逐一解读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象,并结合具体的自然现象,如四季更迭、风云雷电、潮汐涨落等,来阐释这些古老智慧对自然规律的精准描摹。 例如,我们将探讨“乾卦”所象征的刚健、创造与领导力,如何体现在日出东方、万物生长的过程中;“坤卦”所代表的包容、承载与厚德,如何呼应大地无私滋养生命的无尽胸怀。我们将分析“屯卦”中象征初创与艰难,但又孕育着无限生机的状态,如何与种子破土而出的过程相呼应;“泰卦”所体现的安宁与亨通,如何映射出气候温和、万物欣欣向荣的景象。 本书在解读这些“卦象”与“爻辞”时,将力求剥离其神秘的外衣,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普遍性原理。例如,对“六十四卦”及其三百八十四“爻”的解读,将不仅仅是字面的解释,而是通过对这些符号所代表的特定情境、发展趋势、内在矛盾的深入分析,来揭示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以及如何顺应这些变化。我们将强调,这些古老的符号系统,实则是一种关于变化与发展的动态哲学,是对事物从萌芽、成长、鼎盛、衰落,直至消亡再生的完整循环的精妙概括。 第三部分:人道修行,领悟人生之策 理解了宇宙与自然的运行之道,本书的最终落脚点将回归到个体人生。我们将探讨如何将这些宏大的自然规律,内化为指导个人修行的智慧与方法。这里,本书将侧重于“易经”中关于人生哲理的解读,例如“君子之道”、“处世之道”、“进退之道”等。 我们将分析“乾卦”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如何启示我们积极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坤卦”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如何教导我们宽厚待人、承担责任的品格。我们将深入探讨“易经”中关于“损益”、“益损”的辩证关系,如何理解个人在社会关系与物质追求中的得失取舍;“蛊”与“鼎”等卦象所揭示的,在困境中如何革新变革,在稳定中如何保持警惕与提升。 本书将强调,人生并非是线性的单向发展,而是充满着各种变化与挑战。理解“易经”中的智慧,并非是要预测未来,而是要提升我们对当下情境的洞察力,以及在变化中做出最优选择的能力。我们将学习如何在顺境中不骄不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如何在人际交往中洞察人心,如何在决策中把握时机。 本书还将特别关注“易经”中所蕴含的“中道”思想。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平衡,避免走向极端。例如,如何在刚与柔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进取与守成之间做出取舍,如何在原则与变通之间游刃有余。这种“中道”的智慧,是实现人生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第四部分:天人合一,回归生命之本 在对宇宙、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之后,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引领读者走向“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通过对内在的修养,达到与外在世界和谐统一的状态。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知行合一”,将所学到的智慧融会贯通于生活之中,使个人的行为与自然的规律相契合,从而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充实。 本部分将强调,个体的生命是宇宙生命的一部分,理解并遵循宇宙的规律,就是最根本的生命之道。我们将讨论如何通过“静观”与“体悟”,提升个人的觉知力,感知天地万物的脉动,与自然界建立起更为深层的情感与精神连接。这种连接,将有助于消除个体的孤立感与焦虑感,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更宏大的存在与意义。 本书的结尾,并非提供一个终结性的答案,而是开启一段持续的探索之旅。它鼓励读者将《天道秘鉴》中的智慧,作为一种永恒的参照,在日常生活的实践中不断体悟、运用与深化。因为,真正的智慧,并非储存于书本之中,而是活在每一个觉醒的生命体验里。 《天道秘鉴》的内容,旨在以一种深刻而又贴近生活的方式,唤醒读者内心深处对真理的渴望。它所包含的,是对宇宙运行法则的洞察,对自然界规律的解读,以及对人生修行方法的指导。本书相信,通过对古老智慧的重新发掘与现代阐释,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获得一份更加深刻的生命认知,并以一种更加从容、智慧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最终抵达心灵的宁静与升华。这是一部关于“道”的探寻,是一次关于“悟”的旅程,更是一份献给渴望在纷繁世间寻求解脱与自在的智者的厚礼。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工具书层面的考量,这本书的索引和交叉引用设计做得极为出色,这是我个人非常看重的一点。很多时候,我们在研读某个特定章节时,会需要回溯到前面提及的某个基础概念或者某个对应的卦象。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智能,无论是页码标注还是术语解释的链接,都做得非常到位,极大地提高了查阅和对比的效率。这表明作者在编纂过程中,不仅关注了“讲清楚”,更关注了“用起来方便”。对于那些希望将此书作为案头常备、时常翻阅参考的读者来说,这种细致入微的结构设计,无疑是省去了大量的摸索时间,真正体现了“以读者为中心”的编辑理念。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沉稳大气的封面深深吸引了。那种带有岁月沉淀感的纸张纹理,配合着古朴又不失现代感的字体排版,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内容的厚重与深邃。内页的印刷质量也无可挑剔,字迹清晰锐利,即便是那些复杂的图解和符号,也呈现出令人愉悦的清晰度。我尤其欣赏它在章节布局上的用心,逻辑脉络梳理得极其顺畅,阅读体验流畅得像是进行一次精心规划的旅程,不会让人在晦涩的知识点上迷失方向。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本实体书能够做到如此极致的工艺要求,实属难得,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光是翻阅的过程就已是一种享受,让人对即将展开的阅读内容充满了敬畏与期待。

评分

坦白说,我对传统经典一直抱持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那些古奥的语言和抽象的哲理是高不可攀的,容易让人望而生畏。但这本书在导论部分所展现出的亲和力,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作者似乎非常清楚普通读者在面对这部经典时的困惑点和知识盲区,他没有急于抛出深奥的结论,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贴近日常经验的语境,逐步引导我们进入易学的世界。这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耐心地为你拨开层层迷雾,而不是直接把你扔进知识的海洋里任其挣扎。阅读中,我多次体会到那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文字间的温度和关怀,让人感觉自己不是在研读一部古籍,而是在进行一场与智者的深度对话。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深切感受,是一种宁静而有力的精神力量。它并非一本提供即时解决方案的“速成手册”,而是教会你如何构建一套应对变局的思维框架。在解读那些充满不确定性的卦象时,作者引导我们去关注“变化本身”的规律,而非沉迷于对某一刻“吉凶”的预测。这种宏大的视角,让我学会从更长远、更客观的角度去审视生活中的起伏跌宕。阅读结束后,我感觉自己仿佛被注入了一种更强大的内在定力,面对外界的喧嚣与压力时,多了一份从容和淡定。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对心性的陶冶与重塑,让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了一份清晰而坚定的内在指南。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我可以用“酣畅淋漓”来形容。它不同于某些学术著作那种干巴巴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灵动的思辨色彩。作者在阐释一些关键的哲学概念时,往往能够旁征博引,将现代科学的视角、历史的纵深感巧妙地融入进来,使得那些看似亘古不变的道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尤其是在对比不同学派对同一卦象的解读时,那种辩证分析的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既保留了对经典的尊重,又敢于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让人读得大呼过瘾。这种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叙述,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维边界,让我意识到这部经典远比我想象中要复杂和耐人寻味得多。

评分

中国图书行业经营效益较为稳定,毛利率维持在15%-16%之间,销售利润率维持在12%-14%之间。但与其他行业相比,行业投资回报率并不太理想,行业总资产报酬率低于6%,净资产利润率低于8%;所幸两项指标都呈波动上升趋势。

评分

《2014-2018年中国教辅类图书行业发展规模与行业企业发展状况分析报告》显示,至2015年中国图书出版品种将增至41.9万种,图书出版总印数将增至79.2亿册,报纸出版总印数将增至552.3亿份,期刊出版总印数将增至42.2亿册,人均年拥有图书数量将上升至5.8册/人,每千人拥有日报份数将达100.6份/千人,国民综合阅读率将提高至80.0%。这预示着图书行业需求将稳步增长,行业销售规模有望持续扩大。[1]

评分

发展编辑

评分

很受益

评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图书的定义是:凡由出版社(商)出版的不包括封面和封底在内49页以上的印刷品,具有特定的书名和著者名,编有国际标准书号。有定价并取得版权保护的出版物称为图书。

评分

好好读一读传统文化

评分

《2014-2018年中国教辅类图书行业发展规模与行业企业发展状况分析报告》显示,至2015年中国图书出版品种将增至41.9万种,图书出版总印数将增至79.2亿册,报纸出版总印数将增至552.3亿份,期刊出版总印数将增至42.2亿册,人均年拥有图书数量将上升至5.8册/人,每千人拥有日报份数将达100.6份/千人,国民综合阅读率将提高至80.0%。这预示着图书行业需求将稳步增长,行业销售规模有望持续扩大。[1]

评分

在教育出版商纷纷向教育资源服务商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教辅类报刊市场的内涵和外延随之日益丰富。我国现有100多家教辅报刊社,其中英语类约40家,语文类、数学类各占20多家。在武汉、太原、重庆等地调查时发现,这些教辅类报刊社的发展已步入群雄并起态势,且与教辅图书出版商、教辅网站之间的关系开始发生深刻变化,正面临向素质教育转型的挑战。

评分

中国图书行业经营效益较为稳定,毛利率维持在15%-16%之间,销售利润率维持在12%-14%之间。但与其他行业相比,行业投资回报率并不太理想,行业总资产报酬率低于6%,净资产利润率低于8%;所幸两项指标都呈波动上升趋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