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内篇做为道教史和科学技术史的研究资料,无疑是重要的。前人和近人先后做了不少校勘工作,这次把它们汇合起来,加上我个人一些校语和订正,算是首次的集校。至于注释,向来没有一个注本传世。据纪载,梁朝陶弘景的侄子陶翊在华阳隐居本起录里曾经提到陶弘景所著道书的名目中有抱朴?注二十卷(见宋张君房编云笈七籤卷一百七、宋贾嵩陶隐居内传中)。陶弘景抱朴子注二十卷,当係内篇的注解,但是这个注本早已亡佚,连影子都不见了。现在我将它粗作注释,聊供读者之一助。因为抱朴子内篇不是通俗读物,校释本既有校订文字,又有注释,内容已感繁重,故除个别地方,乘行文之便,聊寓批判之意外(如微旨篇谬称郭巨埋儿得金),对于一般宗教迷信以及封建伦理的说教,率不另加批语。
抱朴子内篇原来单独成书,不与外篇相併。葛洪抱朴子内篇序云:“余所著子书之数,而别为此一部,名曰内篇,凡二十卷,与外篇各起次第?”。葛洪先撰外篇,后著内篇(见黄白)。抱朴子外篇自叙称:“凡著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则内篇为二十卷,应无可疑。唯隋书经籍志道家著录内篇二十一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内篇十卷为異。现在流传的抱朴子内篇二十卷,卷各一篇;则新唐志十卷本,可能是合两篇为一卷。我相信抱朴子内篇原来就是二十卷,可是卷各一篇,就不一定是原来的样子。因为晉书葛洪传说内篇和外篇凡一百一十六篇。现行本内篇二十篇,外篇五十二篇,内外篇合计仅有七十二篇,距一百一十六篇尚差四十四篇之谱。这四十四篇显然亡佚了。所以严可均铁桥漫稿六代继莲龛为?朴子叙云:“今本仅内篇之十五六,外篇之十三四耳”。最后,这里需要声明的。
《新编诸子集成: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以清孙星衍平津馆校勘本为底本。本校释采用继昌、陈其荣校勘记补入相当位置。句中文字,既有校勘,又有注释。
序言
凡例
抱朴子内篇校释
暢玄卷一
论仙卷二
对俗卷三
金丹卷四
至理卷五
微旨卷六
塞难卷七
释滞卷八
道意卷九
明本卷十
仙药卷十一
辨问卷十二
极言卷十三
勤求卷十四
杂应卷十五
黄白卷十六
登涉卷十七
地真卷十八
附录一
抱朴子内篇佚文
抱朴子内篇序
附录二
新校正抱朴子内篇序
抱朴子内篇目录
遐覧卷十九
袪惑卷二十
抱朴子外篇自叙
晉书葛洪传
校刊抱朴子内篇序
葛洪撰述书目表
增订版后记
这套《抱朴子内篇校释(新编诸子集成·增订本)》的出现,对于我们这些常年钻研古代道家思想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久旱逢甘霖。我最欣赏的是它在校勘上的精细程度,简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不同版本的细微差异,哪些是传抄导致的讹误,哪些是后世注解者的臆测,都给出了详尽的考证和清晰的标注。尤其是一些关键概念,比如“金丹”、“还丹”等术语的演变,作者团队并没有简单地采信某一个权威注本,而是综合比对了多部早期文献,试图还原葛洪写作时的原意。读起来的感觉,就像是跟着一位经验极其丰富的老学者在灯下逐字逐句地梳理古籍,那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让人由衷地感到敬佩。它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校注本,更像是一部微型的道教思想史和文献学研究报告,为后续的研究者省去了无数查阅繁琐底本的时间。对于想深入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上清、灵宝等道派思想源流的人来说,这本书的参考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说实话,我入手这本“新编诸子集成”的版本,主要是冲着它对“增订”部分的期待。以往的版本,总觉得在某些炼丹程序和方术细节上,解释得有些含糊不清,甚至有些自相矛盾的地方,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这次的增订本,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它不仅补充了近几十年新出土的简牍帛书对《抱朴子》某些记载的新佐证,还对一些被视为“迷信”的段落,进行了社会文化背景的重构。比如,对于“五毒”和“辟兵诀”的阐述,不再是简单地否定,而是结合当时的瘟疫情况和军事需求来解读,使得这些内容在历史语境中重新焕发出其“实用”的光芒。读完后感觉,对葛洪这位“全才”的认识又深入了一层,他不仅仅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更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应对生存困境的一种“技术专家”。这本书的深度,在于它敢于正视经典中那些看似荒诞的部分,并尝试用科学的历史观去解构和理解。
评分我个人的阅读体验是,这本书的注释部分,简直是一部浓缩的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我本来以为校释的重点应该放在文字和义理上,但它在解释一些具体名词时,不经意间透露出大量当时的风俗习惯、官僚制度乃至医药常识。比如解释“太乙”或者某种药材名称时,会附带一句关于当时士大夫阶层如何看待鬼神,或者某个地方的特产如何被运送到都城的描述。这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知识密度,让我这个非专业研究者也大呼过瘾。它让《抱朴子内篇》不再是高悬于空的哲学思辨,而是与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存手册”。唯一的遗憾是,由于注释过于详尽,有时候阅读的流畅性会受到一些影响,需要反复在正文和页脚之间跳转,但瑕不掩瑜,为了这份知识的厚度,这点牺牲是值得的。
评分对于初次接触《抱朴子》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门槛可能会稍微高一些,但如果你是想真正理解道家思想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它绝对是首选的“入坑”读物。相较于那些只摘录核心思想的精选本,这本校释本提供了完整的语境,让你看到葛洪是如何在儒家、方技、神仙信仰之间进行艰难的平衡与融合的。它清晰地展示了道教的“出世”与“入世”思想是如何在一个人的思想体系中共存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校释者对“内篇”与“外篇”的区分逻辑进行了深入的梳理,说明了为何葛洪要将方术性强的部分放在内篇,而将伦理性的内容置于外篇,这对于理解整部著作的结构意图至关重要。可以说,这本书不仅是校注了文本,更是校注了作者的“心法”。
评分不同于那些过于学术化、板着面孔介绍思想体系的书籍,这套增订本在版式设计和辅助材料的选择上,显得非常体贴读者。装帧典雅,纸张的触感也很好,长时间阅读眼睛不会感到疲劳。更重要的是,它配备的几篇导读和附录,角度非常新颖。有一篇专门分析了“抱朴”思想在后世宋明理学中的隐秘传承脉络,这一点是很多老版本完全没有触及的。通过那篇附录,我才意识到,我们今天理解的“内丹”,其理论基础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在葛洪的体系中埋下了种子,只是后来被不同学派重新包装和演绎了。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让当代读者能够以更现代的视角去审视和吸收古代的智慧遗产。
评分物流很快,物品超赞,京东给力
评分不懂日本好书,我竟然拍照很好的书。
评分物流很快,物品超赞,京东给力
评分好书
评分有塑封,相当满意,价格也不错
评分有塑封,相当满意,价格也不错
评分好书
评分有塑封,相当满意,价格也不错
评分物流很快,物品超赞,京东给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