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内篇校释(新编诸子集成·增订本)

抱朴子内篇校释(新编诸子集成·增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明,撰 著
图书标签:
  • 抱朴子
  • 内篇
  • 道家
  • 养生
  • 炼丹
  • 哲学
  • 古代典籍
  • 诸子集成
  • 校释
  • 增订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04915
版次:2
商品编码:12361094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新编诸子集成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8-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32
字数:2270000
正文语种:中文繁体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抱朴子内篇做为道教史和科学技术史的研究资料,无疑是重要的。前人和近人先后做了不少校勘工作,这次把它们汇合起来,加上我个人一些校语和订正,算是首次的集校。至于注释,向来没有一个注本传世。据纪载,梁朝陶弘景的侄子陶翊在华阳隐居本起录里曾经提到陶弘景所著道书的名目中有抱朴?注二十卷(见宋张君房编云笈七籤卷一百七、宋贾嵩陶隐居内传中)。陶弘景抱朴子注二十卷,当係内篇的注解,但是这个注本早已亡佚,连影子都不见了。现在我将它粗作注释,聊供读者之一助。因为抱朴子内篇不是通俗读物,校释本既有校订文字,又有注释,内容已感繁重,故除个别地方,乘行文之便,聊寓批判之意外(如微旨篇谬称郭巨埋儿得金),对于一般宗教迷信以及封建伦理的说教,率不另加批语。
抱朴子内篇原来单独成书,不与外篇相併。葛洪抱朴子内篇序云:“余所著子书之数,而别为此一部,名曰内篇,凡二十卷,与外篇各起次第?”。葛洪先撰外篇,后著内篇(见黄白)。抱朴子外篇自叙称:“凡著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则内篇为二十卷,应无可疑。唯隋书经籍志道家著录内篇二十一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内篇十卷为異。现在流传的抱朴子内篇二十卷,卷各一篇;则新唐志十卷本,可能是合两篇为一卷。我相信抱朴子内篇原来就是二十卷,可是卷各一篇,就不一定是原来的样子。因为晉书葛洪传说内篇和外篇凡一百一十六篇。现行本内篇二十篇,外篇五十二篇,内外篇合计仅有七十二篇,距一百一十六篇尚差四十四篇之谱。这四十四篇显然亡佚了。所以严可均铁桥漫稿六代继莲龛为?朴子叙云:“今本仅内篇之十五六,外篇之十三四耳”。最后,这里需要声明的。

内容简介

《新编诸子集成: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以清孙星衍平津馆校勘本为底本。本校释采用继昌、陈其荣校勘记补入相当位置。句中文字,既有校勘,又有注释。

目录

序言

凡例

抱朴子内篇校释

暢玄卷一

论仙卷二

对俗卷三

金丹卷四

至理卷五

微旨卷六

塞难卷七

释滞卷八

道意卷九

明本卷十

仙药卷十一

辨问卷十二

极言卷十三

勤求卷十四

杂应卷十五

黄白卷十六

登涉卷十七

地真卷十八

附录一

抱朴子内篇佚文

抱朴子内篇序

附录二

新校正抱朴子内篇序

抱朴子内篇目录

遐覧卷十九

袪惑卷二十

抱朴子外篇自叙

晉书葛洪传

校刊抱朴子内篇序

葛洪撰述书目表

增订版后记



《抱朴子内篇校释(新编诸子集成·增订本)》简介 卷一·登真入实 《抱朴子内篇》是晋代道教学者葛洪所著的阐述神仙方术、养生服食、内丹修炼等思想的重要道家经典。此次《抱朴子内篇校释(新编诸子集成·增订本)》的出版,旨在以严谨的校勘和详实的释义,为读者提供一个深入理解《抱朴子内篇》思想精髓的权威版本。本书汇集了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增订和完善,力求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展现葛洪所构建的庞大而精深的道家理论体系。 本书的校释工作,以多版本为依据,穷究字句,考证异同,力求还原《抱朴子内篇》最接近原貌的文本。同时,释义部分则力求深入浅出,将古代晦涩的术语、典故、炼丹方剂等,用现代读者易于理解的语言进行阐释,并结合相关的历史、文化、哲学背景,帮助读者全面掌握葛洪的思想。 卷二·明神契应 《抱朴子内篇》全书共二十卷,内容涵盖了葛洪对神仙长生之道的全面探索。其核心思想,在于“抱朴守真”,通过一系列的修炼方法,达到“与道同游”、“超凡入圣”的境界。本书的增订本,不仅保留了原有的校释精华,更在多处进行了拓展和深化。例如,对于一些关键的修炼理论,如“精气神”的内涵,本书增加了更详细的阐述,并引用了其他道家经典中的相关论述,以求相互印证,使读者对这些核心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 此外,对于《抱朴子内篇》中所涉及的各种方术,如服食金丹、导引吐纳、符箓咒语等,本书的释义部分也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梳理和解释。不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的解释,更会深入探究这些方术背后的哲学原理和操作方法,以及它们在古代养生和医疗实践中的作用。通过这些详实的解读,读者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葛洪所倡导的“内圣外王”之道,即通过自身的修炼,实现身心的和谐与超脱,进而影响和改造外部世界。 卷三·玄象昭彰 本书的增订之处,尤其体现在对《抱朴子内篇》思想体系的整体性梳理。葛洪所处的时代,正值中国哲学思想经历大变动的时期,佛道两家相互激荡,儒家思想亦有新的发展。葛洪的《抱朴子内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融合了先秦道家、汉代黄老之学以及汉末以来流行的神仙方术,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思想体系。本书的增订本,在释义部分,会适当地引入对葛洪思想与同时代其他思想流派的比较研究,帮助读者更准确地把握《抱朴子内篇》的学术地位和历史价值。 例如,在论述“抱朴”时,本书会进一步阐述其与老子“返璞归真”思想的联系,以及与佛教“空性”观念的可能交融之处。在探讨“神仙”的概念时,也会剖析其与中国古代早期神话传说中对长生不老追求的继承与发展。这种多角度的解读,有助于读者跳出单一的道教范畴,从更广阔的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的角度来理解《抱朴子内篇》的深远影响。 卷四·丹经妙旨 《抱朴子内篇》中的“丹经”部分,是其最为人所关注的章节之一。这些章节详细记载了各种炼制金丹的配方、工艺和注意事项。本书的校释,对于这些复杂的炼丹术语和步骤,进行了极为详尽的解释。释义者不仅要理解字面意思,更需要结合古代炼丹的实际操作和理论,对这些方剂进行科学和历史的解读。 增订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对古代炼丹术的史料考证。例如,对于一些珍稀的炼丹材料,会考证其在古代的来源、性质和药用价值。对于一些关键的炼制工艺,如“九转”、“伏火”等,会梳理历代文献中对这些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和理解。同时,也会对这些炼丹术的科学性进行审慎的评估,区分其可能存在的对古代化学和矿物学的贡献,以及其超自然的、象征性的层面的意义。 卷五·养生之道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不仅关注长生久视,更强调日常的养生之道。《抱朴子内篇》中包含大量关于饮食、起居、服气、导引等方面的养生方法,这些方法不仅是为追求长生,更是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本书的释义,将这些养生方法进行条分缕析,并结合现代医学和营养学的知识,对其进行科学的解读和评估,指出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借鉴意义。 例如,对于《抱朴子内篇》中提到的某些食物禁忌或推荐,本书会考证其背后的药理学依据。对于导引吐纳等锻炼方法,则会分析其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通过这种“古今对话”,本书旨在展现《抱朴子内篇》中蕴含的丰富养生智慧,使其超越时空的限制,为现代人的健康生活提供有益的启示。 卷六·内外兼修 《抱朴子内篇》的思想,是“外丹”与“内丹”并重,并且更强调“内修”的重要性。葛洪认为,真正达到长生之道,关键在于“抱元守一”,通过内观、守神等方式,炼化自身内在的精气神。本书的释义,对于这些内丹修炼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增订本在这一部分,特别加强了对葛洪“神仙”观的哲学解读。葛洪所追求的神仙,并非是脱离世俗的完全虚幻的存在,而是能够在身体不死、精神不灭的基础上,与天地同寿,与大道合一。这种“神仙”观,既有超越世俗的一面,也有关注现实、改造生命的一面。本书将从哲学、宗教、心理等多个维度,对葛洪的神仙思想进行深入剖析,帮助读者理解其思想的独特之处及其在道教史上的地位。 卷七·应验徴祥 《抱朴子内篇》中也记载了大量关于神仙显灵、符咒治病、感应天地等方面的论述,这些内容构成了《抱朴子内篇》的神秘色彩。本书的释义,在处理这些内容时,力求秉持客观的态度,既不回避其超自然的一面,也会对其进行历史和文化的解读。 例如,对于符咒治病,本书会考证其在古代医学不发达时期,作为一种心理安慰和精神寄托的作用。对于感应天地的论述,则会从古代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和对宇宙运行的理解角度进行阐释。通过这种方式,本书希望帮助读者认识到《抱朴子内篇》中这些神秘现象的文化根源和历史背景,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其思想的全貌。 卷八·明辨真伪 葛洪所处的时代,神仙方术鱼龙混杂,骗术泛滥。因此,《抱朴子内篇》中也包含了大量辨析真伪、揭露骗局的内容。本书的校释,对此类内容尤为重视,力求通过严谨的考证,帮助读者辨别真伪,认识到葛洪在当时所做的重要贡献。 增订本在这方面,增加了对《抱朴子内篇》与其他同时期或稍晚时期道家著作的比较研究。通过对比,读者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抱朴子内篇》的独到之处,以及葛洪在整理和规范道教思想方面的努力。这种辨伪的工作,不仅是对文本的尊重,也是对学术的负责。 卷九·传世价值 《抱朴子内篇》作为道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对后世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的增订本,不仅是对文本本身的校释,更是对《抱朴子内篇》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宗教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肯定。 通过对《抱朴子内篇》的深入解读,本书希望能够帮助读者: 理解道家思想的精髓: 领略葛洪所构建的博大精深的道家理论体系,认识其对中国传统哲学和人生观的影响。 掌握古代养生智慧: 学习《抱朴子内篇》中所蕴含的丰富养生经验,并从中汲取对现代生活有益的养分。 认识古代方术的历史: 了解古代炼丹、服食、符箓等方术的发展脉络及其历史文化意义。 深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 从《抱朴子内篇》这一重要窗口,窥见中国古代的哲学思考、宗教信仰、科学探索以及社会生活。 卷十·结语 《抱朴子内篇校释(新编诸子集成·增订本)》是一部集学术性、资料性和普及性于一体的经典著作。本书不仅是道教学研究者必备的工具书,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广大读者的宝贵读物。通过精益求精的校勘和深入浅出的释义,本书将为读者开启一扇通往《抱朴子内篇》深邃思想世界的大门,让千年古籍焕发新的生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抱朴子内篇校释(新编诸子集成·增订本)》的出现,对于我们这些常年钻研古代道家思想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久旱逢甘霖。我最欣赏的是它在校勘上的精细程度,简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不同版本的细微差异,哪些是传抄导致的讹误,哪些是后世注解者的臆测,都给出了详尽的考证和清晰的标注。尤其是一些关键概念,比如“金丹”、“还丹”等术语的演变,作者团队并没有简单地采信某一个权威注本,而是综合比对了多部早期文献,试图还原葛洪写作时的原意。读起来的感觉,就像是跟着一位经验极其丰富的老学者在灯下逐字逐句地梳理古籍,那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让人由衷地感到敬佩。它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校注本,更像是一部微型的道教思想史和文献学研究报告,为后续的研究者省去了无数查阅繁琐底本的时间。对于想深入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上清、灵宝等道派思想源流的人来说,这本书的参考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

说实话,我入手这本“新编诸子集成”的版本,主要是冲着它对“增订”部分的期待。以往的版本,总觉得在某些炼丹程序和方术细节上,解释得有些含糊不清,甚至有些自相矛盾的地方,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这次的增订本,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它不仅补充了近几十年新出土的简牍帛书对《抱朴子》某些记载的新佐证,还对一些被视为“迷信”的段落,进行了社会文化背景的重构。比如,对于“五毒”和“辟兵诀”的阐述,不再是简单地否定,而是结合当时的瘟疫情况和军事需求来解读,使得这些内容在历史语境中重新焕发出其“实用”的光芒。读完后感觉,对葛洪这位“全才”的认识又深入了一层,他不仅仅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更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应对生存困境的一种“技术专家”。这本书的深度,在于它敢于正视经典中那些看似荒诞的部分,并尝试用科学的历史观去解构和理解。

评分

我个人的阅读体验是,这本书的注释部分,简直是一部浓缩的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我本来以为校释的重点应该放在文字和义理上,但它在解释一些具体名词时,不经意间透露出大量当时的风俗习惯、官僚制度乃至医药常识。比如解释“太乙”或者某种药材名称时,会附带一句关于当时士大夫阶层如何看待鬼神,或者某个地方的特产如何被运送到都城的描述。这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知识密度,让我这个非专业研究者也大呼过瘾。它让《抱朴子内篇》不再是高悬于空的哲学思辨,而是与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存手册”。唯一的遗憾是,由于注释过于详尽,有时候阅读的流畅性会受到一些影响,需要反复在正文和页脚之间跳转,但瑕不掩瑜,为了这份知识的厚度,这点牺牲是值得的。

评分

对于初次接触《抱朴子》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门槛可能会稍微高一些,但如果你是想真正理解道家思想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它绝对是首选的“入坑”读物。相较于那些只摘录核心思想的精选本,这本校释本提供了完整的语境,让你看到葛洪是如何在儒家、方技、神仙信仰之间进行艰难的平衡与融合的。它清晰地展示了道教的“出世”与“入世”思想是如何在一个人的思想体系中共存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校释者对“内篇”与“外篇”的区分逻辑进行了深入的梳理,说明了为何葛洪要将方术性强的部分放在内篇,而将伦理性的内容置于外篇,这对于理解整部著作的结构意图至关重要。可以说,这本书不仅是校注了文本,更是校注了作者的“心法”。

评分

不同于那些过于学术化、板着面孔介绍思想体系的书籍,这套增订本在版式设计和辅助材料的选择上,显得非常体贴读者。装帧典雅,纸张的触感也很好,长时间阅读眼睛不会感到疲劳。更重要的是,它配备的几篇导读和附录,角度非常新颖。有一篇专门分析了“抱朴”思想在后世宋明理学中的隐秘传承脉络,这一点是很多老版本完全没有触及的。通过那篇附录,我才意识到,我们今天理解的“内丹”,其理论基础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在葛洪的体系中埋下了种子,只是后来被不同学派重新包装和演绎了。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让当代读者能够以更现代的视角去审视和吸收古代的智慧遗产。

评分

物流很快,物品超赞,京东给力

评分

不懂日本好书,我竟然拍照很好的书。

评分

物流很快,物品超赞,京东给力

评分

好书

评分

有塑封,相当满意,价格也不错

评分

有塑封,相当满意,价格也不错

评分

好书

评分

有塑封,相当满意,价格也不错

评分

物流很快,物品超赞,京东给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