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冷氣病、電腦病、司機病、媽媽病,現代病無處不在;開刀、吃藥、理療、偏方,現代病難以根治。中醫世傢第四代傳人硃增祥行醫五十餘年心血力作,披露現代病判斷小妙招、現代病預防小習慣、現代病治療新方法,教你受用一生、即學即用的現代健康法。香港前立法會議員周梁淑怡鼎力推薦,香港注冊中醫師、首都醫科大學內科教授查良鎰親筆作序。硃增祥醫師醫治過的患者包括:杜琪峰、許鞍華、鍾楚紅、汪明荃、金城武、袁詠儀、張衛健、周潤發夫人、許誌安、蘇永康、蔡瀾等。
海報:
內容簡介
頭暈頭痛、肩頸不適、手腳發麻、腰膝酸軟、久睡不醒、總是疲勞,你有這些癥狀嗎?要小心,現代病可能已經悄悄地纏上瞭你。如今,現代病成為熱門詞匯,它不單指某種疾病,而是包含眾多分支,從冷氣病到媽媽病,無一不是現代生活環境造成的新式病。這種病,不嚴重的時候不好查,普通人去醫院往往會被過度檢查,卻得不到確切的診斷結果。人們不僅耗材費神,還耽誤瞭對自身情況的認識,耽誤瞭治療。但如果我們能早發現,早預防,健康的選擇權就能重新迴到我們手上。
醫師硃增祥齣身四代行醫的中醫世傢,是香港注冊中醫師,已有五十多年的中醫診療經驗,緻力於改進傳統中醫療法,倡導新病新治。在本書中,硃增祥醫師不僅披露瞭現代病防治的小習慣,還詳細介紹瞭硃氏拉筋復位法,對防治現代病有著立竿見影的效果。
作者簡介
硃增祥,香港注冊中醫,齣身於四代行醫的中醫世傢,曾祖父硃南山曾被上海中醫學院稱為“十大近代名醫”,祖父硃鶴皋及父親硃南蓀都是香港很多名人的禦用中醫。硃增祥從醫五十多年,有豐富的臨床診療經驗。他的“硃氏拉筋復位法”和拉筋凳等,更是幫助無數患者恢復健康。因其曾醫治過前港督夫人,故被香港媒體稱為“齣入港督府的中醫”。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從不拖癥的好醫生!
——前立法會議員周梁淑怡
他身懷絕技,是為有特殊本領的中醫大師。
——查良鎰教授
目錄
01 章 | 吹齣來的怪病——冷氣病
病例一
病例二
病例三
病例四
小結
02 章 | 用齣來的問題——電腦病
病例一
病例二
病例三
病例四
病例五
病例六
病例七
病例八
病例九
小結
03 章 | 坐齣來的麻煩——司機病
病例一
病例二
病例三
小結
04 章 | 養齣來的病癥——媽媽病
病例一
病例二
病例三
病例四
病例五
病例六
小結
05 章 | 器官移植病
藥醫不死病——癌癥
對癌癥病人治療方法的幾點看法
有關癌癥治療的幾個病例
06 章 | 硃氏復位手法
頸椎復位手法
胸椎錯位復位按壓手法
腰椎錯位復位手法
關節拔伸法
有關手法不得不提的問題
07 章 | 雜談隨記
生活中的小誤區
血尿
高燒不退
痔瘡
減肥
退休病
後記
附錄 《群言堂》之患者群言
精彩書摘
“與時俱進”的現代病
什麼叫現代病?
由於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瞭,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發生瞭新的元素變化。近五十年,人們在生活中已經普遍使用冷氣,在工作上則很多都用電腦,不少癌癥患者藉助器官移植來治療,大部分傢庭都有瞭汽車,而近年來,使用手機聯絡、看書、聽歌、玩遊戲的人到處都是。
現代的人們,一方麵享受著這些新技術、新産品帶來的便利,另一方麵也承受瞭這些新技術、新産品帶來的疾病。例如,現代女性大多都有自己的工作,工作中又大多使用電腦,加上工作場所的冷氣,很容易得電腦病和冷氣病,等她們做瞭媽媽以後,還會齣現媽媽病。很多男性長時間開車,常會得前列腺炎,這是因為長時間坐著容易壓迫前列腺。而女性長時間開車,則容易憋尿,形成尿道感染,如果小便刺痛,就是需要看醫生治療瞭。尤其是開長途車的人,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加上坐姿不正,還會引起筋縮和錯位。而長時間玩手機,則容易導緻勁椎、肩椎的毛病,並且會齣現“手機手”,即拇指腱鞘炎。還有很多新奇而古怪的毛病,可以說不一而足。
鑒於上述這些病癥,我覺得有必要寫一本書,以介紹這些病痛的預防和治療方法,讓人們少受摺磨。年輕人身體好,常常不把這些事看在眼裏、放在心上,但最好引以為鑒,防患於未然。
另外,閤理的生活安排,對於健康是非常必要的。在社會上工作幾十年,一步步邁入老年,六十歲左右退休,這就是我們大部分人。很多人在當時身體和精神狀況都很好,但是退休以後生活安排得不好,既沒有適當的運動和鍛煉,也沒有常規的學習和社交,常常齣現焦慮、抑鬱、悲哀、恐懼等消極情緒。這就像一塊自動手錶,不戴在手上,光放在桌子上,就會慢慢停下來。這就是現在常見的“離退休綜閤徵”。所以,我認為退休的人應該是“退而不休”,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妥善安排生活,包括運動、娛樂、學習、飲食,甚至社交,以確保自己的身體和心理健康。過去是“人生七十古來稀”,而現在是人生八十不稀奇,隻要閤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人生九十也是多多的。
推薦序
收硃增祥醫生的《棒敲擊療法》一書不到一個月,我又收瞭硃醫生的另一本新作。這本書是為“現代病”而寫的,書中記錄瞭硃醫生綜閤運用拔火罐、筆形棍針、棒敲擊治療等多種療法為病人解除痛苦的實例。
現代病主要是指近五十年齣現的一些新的疾病。近二十年來,科技發展迅速,提高並改善瞭工作和生活水平,同時也産生瞭“冷氣病”、“電腦病”、“司機病”、“媽媽病”等一係列新生疾病。硃醫生講述瞭近年來他所遇到的這類病人是如何運用他所創造的獨傢手法治好病痛的,同時提供瞭這類病痛的預防方法,因此可以說,這是一本前無古人的健康手冊。
全書共七章。
第一章講的是冷氣病。作者從不同角度、用四個具體病例說明瞭治療經過和預防方法,例如拔火罐、花椒和生薑浸泡法、筆形棍針等傳統療法的現代應用。
第二章講的是電腦病。電腦的應用日益廣泛,電腦病的發病率也隨之提高。硃醫生列舉瞭各種不正確的坐姿及帶來的病痛,並提供瞭行之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第三章講的是司機病,主要介紹瞭由於長途開車、坐姿不正、脊柱錯位、筋縮、過度疲勞導緻的司機病,亦通過病例介紹瞭治療經過。
第四章講的是媽媽病,即手臂無力、腰肌勞損等病痛。
第五章講的是器官移植病,通過作者本人的親身感受、具體治療過程,說明瞭對抗排移藥物應用的各種體會以及吃中藥配閤的問題。另外,作者還特彆提齣瞭癌癥病人需要注意的事項。
第六章主要介紹瞭“硃氏拉筋拍打復位手法”,這是硃醫生針對頸、胸、腰,以及肩、肘、腕、踝等關節的病痛而專門創造的治療手法。硃醫生既吸收瞭李春陽老師的少數手法,又經過獨立研究、探討和再改良,最終創造齣瞭“硃氏復位手法”。因此可以說,這是硃醫生獨創的、經過實踐的、精華的治療手法。另外,硃醫生也提齣,病人需要全身與四肢協同用力,並介紹瞭操作方法、要點和原理。
第七章是雜談隨記,介紹瞭作者對一些常見疑問的看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僅供參考而已。
結尾附錄群言堂的患者群言,也就是患者本人或其傢屬的來信,共十一封,從不同角度道齣瞭他們的病愈經過和感激之情。
我是一九五五年從北京大學醫學院醫療係畢業的,之後做瞭五十多年的臨床醫生。北京著名老中醫郗沛齡、宛海洪都是我的師傅,我也曾在美國著名的約翰·霍普金斯醫院學習和工作瞭三年。我曾經陪同不少病人,親眼見識瞭硃醫生的快速、精彩、簡單、療效極好的治療,因此特將本書介紹給親愛的讀者。
查良鎰(LMCHK)
香港注冊中醫師、首都醫科大學內科教授
……
《小習慣,大健康:身體的智慧,現代病的解藥》 我們生活的時代,科技飛速發展,物質極大豐富,但與此同時,各種“現代病”也悄然侵襲著我們的健康。高血壓、糖尿病、頸椎病、失眠、焦慮……這些曾經離我們遙遠的詞匯,如今卻成為瞭許多人日常的睏擾。我們試圖通過昂貴的藥物、復雜的醫療手段來對抗它們,卻往往忽略瞭,最強大的力量,其實就蘊藏在我們最微小的日常行為之中。 這本書,並非一本傳統的醫學科普讀物,它不羅列晦澀難懂的病理學名詞,也不推崇激進的治療方案。相反,它是一本關於“迴歸”的書,迴歸身體最自然、最本真的需求,挖掘那些被我們忽視,卻又至關重要的“小習慣”。我們相信,健康並非遙不可及的聖杯,也不是需要我們與疾病殊死搏鬥的戰場,而是一個可以通過日積月纍的點滴善意,精心嗬護而成的花園。 洞察現代病的根源:被遺忘的身心信號 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讓我們常常處於一種“超速運轉”的狀態。熬夜加班、高油高鹽的飲食、長時間的案牘勞形、信息爆炸帶來的精神壓力……這些都像一把把鈍刀子,一點點地雕刻著我們的健康。我們習慣瞭壓抑身體的疲憊,忽略內心的焦躁,把“忙碌”當成榮譽,把“透支”看作常態。殊不知,身體在發齣無數個細微的信號,隻是我們太過匆忙,無暇傾聽。 本書將深入剖析,那些看似不經意的生活方式,是如何一步步為現代病的滋生埋下隱患。我們將從身體運作的根本原理齣發,講解為什麼缺乏運動會導緻新陳代謝紊亂,為什麼不規律的睡眠會擾亂激素分泌,為什麼壓力下的長期緊張會引發免疫係統的失衡。這不是為瞭製造恐慌,而是為瞭讓我們能夠真正理解,身體是如何與我們互動,又是如何被我們的習慣所影響。 “小習慣”的力量:化繁為簡的健康之道 “小習慣”,顧名思義,是指那些易於實施、不需巨大投入、卻能産生長期積極影響的日常行為。它們可能隻是每天多走幾步路,睡前放下一小時的手機,或者是一頓晚餐的簡單調整。然而,正是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改變,能夠撬動健康的巨大杠杆。 本書將圍繞“小習慣”這個核心,為你構建一套全麵的健康體係。我們將從以下幾個關鍵領域展開,探尋那些被低估的健康力量: 一、 身體的“重啓”:睡眠的藝術與科學 睡眠,是身體進行自我修復和能量補充的關鍵時期。然而,在現代社會,睡眠不足、睡眠質量差已經成為普遍現象。我們常常將熬夜視為勤奮的標誌,卻不知道這正在一點點地偷走我們的健康。 解鎖高質量睡眠的密碼: 從調整睡前習慣,創造最佳睡眠環境,到理解身體的晝夜節律,本書將提供一套實操性的睡眠改善指南。你將學會如何讓身體自然地進入深度睡眠,如何擺脫失眠的睏擾,讓每一晚都成為一次身心的“深度充電”。 午睡的黃金法則: 很多人認為午睡是懶惰的錶現,殊不知,科學的午睡能夠極大地提升下午的工作效率和身體狀態。我們將探討不同人群的午睡時長和最佳時間,讓你在短暫的休息中獲得持久的精力。 遠離“睡眠債”: 長期睡眠不足會纍積“睡眠債”,對身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本書將教你如何識彆睡眠債,以及如何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償還,恢復身體的正常節律。 二、 飲食的“減法”與“加法”:身體最直接的養料 我們吃下去的,不僅是食物,更是身體的養料和能量。然而,我們往往被精緻的包裝、誘人的廣告所迷惑,選擇瞭那些“看起來美味”卻“對身體有害”的食物。 “反嚮飲食”的智慧: 告彆復雜的飲食理論,本書將提倡一種“反嚮飲食”的理念。我們不強調“不能吃什麼”,而是聚焦於“應該多吃什麼”,以及如何通過簡單的調整,讓每一餐都成為滋養身體的源泉。 餐桌上的“健康過濾器”: 學習如何辨彆食物的真相,如何通過簡單的食物搭配,提升營養吸收效率,避免能量堆積。我們將為你揭示那些隱藏在日常食物中的“健康陷阱”,以及如何巧妙地繞過它們。 “情緒性進食”的剋星: 壓力、焦慮常常讓我們不自覺地尋求食物的慰藉。本書將提供實用的方法,幫助你識彆並管理情緒性進食,讓飲食迴歸理性與健康。 “微量營養素”的秘密: 維生素、礦物質等微量營養素雖然需求量少,卻對身體的正常運作至關重要。我們將教你如何通過日常飲食,輕鬆獲取這些“隱形能量”,全麵提升身體機能。 三、 身體的“蘇醒”:運動的樂趣與效益 “運動”聽起來像是件耗時耗力的大工程,但其實,它也可以是融入生活的小確幸。告彆那些“必須去健身房”的刻闆印象,本書將為你打開一扇全新的運動之門。 “微運動”的奇效: 每天隻需幾分鍾的微運動,就能顯著改善身體循環,提升新陳代謝。我們將為你介紹各種適閤不同人群的“微運動”,讓你在不經意間,讓身體動起來。 “行走”的藝術: “日行萬步”並非一句口號,而是我們與健康對話的開始。本書將詳細講解如何科學地行走,如何通過行走改善體態,緩解壓力,甚至幫助消化。 “碎片化”的運動方案: 即使時間再緊張,也能找到運動的縫隙。我們將提供一套“碎片化”的運動方案,讓你在工作間隙、等待時間,都能輕鬆完成一次有效的身體“充電”。 讓運動成為一種樂趣: 擺脫運動的枯燥感,我們將教你如何找到適閤自己的運動方式,如何將運動融入社交,甚至如何利用遊戲化的方式,讓運動充滿樂趣。 四、 心靈的“呼吸”:壓力管理與情緒調適 現代病,很多時候源於我們心靈的“不堪重負”。長期的壓力、焦慮、負麵情緒,如同無形的枷鎖,束縛著我們的身心健康。 “情緒減壓”的實用工具箱: 學習識彆自身的情緒信號,並掌握有效的疏導方法。從正念練習到情緒日記,從深呼吸技巧到冥想引導,我們將為你提供一套完整的“情緒減壓”工具箱。 “邊界感”的重塑: 學會設定清晰的界限,對不必要的消耗說“不”,是保護心靈的盾牌。我們將探討如何在人際關係、工作生活中,建立健康的邊界感。 “感恩”的力量: 感恩是一種積極的情緒,能夠顯著提升幸福感,對抗負麵情緒。本書將引導你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培養感恩的心態。 “正念”的生活方式: 將正念融入日常,讓你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安寜。我們將通過簡單的練習,幫助你提升專注力,減少焦慮,活在當下。 五、 環境的“微調”:我們身邊的健康密碼 我們所處的環境,也在默默地影響著我們的健康。一個舒適、健康的居住和工作環境,能夠為我們的身心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 “居傢健康”的小竅門: 從調整室內空氣質量,到選擇健康的傢居用品,再到利用自然光綫,我們將提供一係列簡單易行的“居傢健康”小貼士。 “辦公空間”的能量升級: 長期伏案工作,如何讓你的辦公空間更健康,更具活力?本書將為你揭示辦公桌上的“健康秘密”,以及如何通過簡單的布置,提升工作效率和身心舒適度。 “科技”的雙刃劍: 適度使用科技,避免過度沉迷,以及如何利用科技輔助健康,我們將提供平衡之道。 本書的獨特之處: 迴歸本質: 專注於最基礎、最易被忽視的“小習慣”,而非復雜的理論。 實踐導嚮: 提供具體、可操作的建議,讓你能夠立即開始行動。 科學佐證: 融閤最新的健康研究成果,但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 積極賦能: 強調個人力量,鼓勵讀者主動掌握自己的健康。 holistic approach (整體觀): 關注身心整體健康,而非僅針對單一疾病。 這本書,是為你量身打造的一份“健康生活指南”。 它不會承諾讓你一夜之間脫胎換骨,但它會陪伴你,用最溫柔、最有效的方式,一點點地改善你的生活習慣,讓你重新找迴身體的智慧,擁有對抗現代病的強大力量。 翻開這本書,你將發現,健康的鑰匙,就握在你的手中,而解鎖它的,正是那些日復一日,你願意為自己付齣的“小習慣”。讓我們一起,用最簡單的方式,擁抱最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