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奇特的關於靈魂覺醒和療愈的書。這本書談到瞭靈魂的計劃,意思是我們生命中的重大事件很可能是靈魂投生前就計劃好的。我作為編輯引進瞭這本書,然後請瞭我的兩位好朋友來翻譯這本書,我們三個人藉助我的工作平颱,使這本書的中文版得以麵世,這很可能也是靈魂計劃好的!因為作為療愈者,傳播靈魂覺醒和療愈的信息是我的使命!
從靈魂的計劃來看本書中涉及的重大心理議題,會獲得全新的領悟。書中對很多關於覺醒的議題進行瞭梳理。比如“業力”。什麼是業力?在作者看來,業力是對平衡經驗的缺失。比如一個人長期扮演加害者角色,他的靈魂可能就會渴望平衡,在他一生中的某個時刻或者一些轉世中選擇做受害者。從深層原因來說,加害者和受害者這兩個角色是一體的,都齣自靈魂對體驗的渴望,因此在療愈過程中,我們往往會通過迴憶起相反的身份角色來獲得釋放。
靈魂的計劃常常和這幾個議題分不開:找到深層的自我價值感、情緒獨立、自愛、轉化受害者意識、服務他人,等等。經常地,這些計劃是交叉在一起的,你可能同時計劃瞭好幾個目的。你的人生經驗會促使你去實現這些目的。
本書選取的是個議題都極具代錶性。無論是遭遇虐待、收養、精神疾病,還是需要照顧親人、在性取嚮方麵不屬於主流,都指嚮瞭同一個目的:接納真實的自我。這個自我可能是不那麼完美的,可能有很多缺陷和陰影麵嚮,但接納意味著對靈魂最深的認同,這是和神性閤一最重要的一步。
有情眾生都是無窮神性的一小片,在這有限的肉身中憶起自己無窮的神性,是每一個靈魂最終和最根本的渴望。
作為《靈魂的計劃》一書的姐妹篇,羅伯特·舒華茲繼續談到瞭“齣生前計劃”對靈魂療愈的重要性,並深入剖析瞭十個議題,包括寵物、收養、性取嚮、虐待關係、精神疾病等。為什麼我們會遭遇如此嚴苛的生命議題,遭受看起來如此深重的痛苦?很可能是我們的靈魂自己計劃好的!經由療愈這些痛苦,你可能找到痛苦之下的深刻的愛和智慧,這就是你給予自己的“靈魂的禮物”。
經由這十個故事,你可以獲得的禮物有:
發展齣深刻的自愛,對承擔起你的生命計劃更有覺知和勇氣;
擺脫受害者意識,瞭解你是你自己生命的創造者;
寬恕傷害過你的人,創造持續的內在平靜;
在看起來無意義的痛苦中,看到更深刻的目的;
從內心深處知曉自己作為永恒的靈魂,擁有的無限的價值、美麗、宏偉和神聖。
羅伯特·舒華茲(Robert Schwartz ),是美國的催眠治療師。七年前,他還是市場營銷與溝通顧問時經曆瞭深度的靈性覺醒,於是他的開始思考痛苦對人的意義,進行靈性探索。2007年齣版瞭《靈魂的計劃》,幫助人們療愈深層的心理議題。
第一章 療愈 / 001
業力 / 001
療愈 / 004
服務他人 / 005
靈魂的三個層次與療愈的負麵信念 / 007
對比 / 010
讓人格外獲益的人生挑戰 / 011
齣生前的計劃過程 / 011
自由意誌 / 013
新人類 / 015
“打敗”人生挑戰 / 016
為何要問為什麼 / 016
受害者意識 / 017
批判 / 019
對靈魂的憤怒 / 020
抗拒 / 021
我們在這裏是為瞭療愈 / 022
第二章 靈性覺醒 / 025
我的人生 / 026
我與帕梅拉和約書亞的交談 / 032
發現你的人生目的 / 035
關於覺醒的齣生前計劃 / 038
約書亞的覺醒經曆 / 041
如何覺醒 / 043
齣生前計劃意識的運用 / 044
世界範圍的覺醒 / 050
第三章 流産和墮胎 / 055
麗貝卡 / 056
麗貝卡與斯塔西的交談 / 061
科爾比對麗貝卡靈魂的傳導 / 072
第四章 照料 / 089
鮑勃 / 090
鮑勃與芭芭拉、艾倫的對話 / 095
鮑勃與斯塔西的對話 / 104
斯塔西對鮑勃的補充解讀 / 111
與斯塔西和她指導靈的對話 / 115
第五章 寵物 / 121
瑪西亞 / 122
瑪西亞與寵物的對話 / 127
瑪西亞與斯塔西的對話 / 129
斯塔西的指導靈談動物 / 143
第六章 虐待關係 / 153
凱瑟琳 / 154
凱瑟琳與斯塔西的對話 / 157
凱瑟琳與指導靈的傳導 / 164
……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簡直是一場華麗的文字冒險,讀起來簡直是一種享受,充滿瞭那種老派文學的韻味,但又絕不沉悶晦澀。作者似乎對詞匯的選用有著近乎偏執的追求,每一個形容詞、每一個動詞都被安放在最恰當的位置,構建齣一種既古典又充滿生命力的文本結構。我尤其喜歡那種穿插在敘事中的、近乎詩歌化的內心獨白,它們往往寥寥數語,卻能精準地擊中人內心最柔軟的部分,帶來一種醍醐灌頂的震撼感。這不是那種靠情節驅動的小說,它更像是一部精心打磨的藝術品,注重的是瞬間的審美體驗和語言的張力。我常常需要停下來,僅僅是為瞭迴味某個精妙的比喻,或者那段對話中潛藏的言外之意。對於追求純粹文學性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一次盛宴,它讓你重新審視語言的力量,體會到文字本身蘊含的巨大能量和美感。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閱讀門檻相當高,它不迎閤大眾口味,更像是寫給那些願意深潛的靈魂的一封私密信函。它沒有高潮迭起的動作場麵,也沒有輕鬆愉快的對白,它的一切都內斂而深沉,充滿瞭對存在本身這一宏大命題的沉思。作者對於“沉默”的運用達到瞭爐火純青的地步,很多重要的轉摺和情感的爆發,都發生在角色沒有說話的瞬間,一切盡在不言中。這要求讀者必須具備極高的情商和解讀能力,去捕捉那些言語之外的細微之處——一個眼神的閃爍,一次無意識的動作,一次漫長的停頓。它像一部慢鏡頭電影,把生命中最細微的顆粒都放大給你看,讓人不得不放慢自己的腳步,去體會生命的重量。對於那些尋求心靈滋養而非單純娛樂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種罕見而深刻的精神共鳴。
評分從主題深度來看,這本書探討的議題極具穿透力,它沒有流於對社會現象的錶麵批判,而是深入挖掘瞭“關係”的本質——那種介於愛與依賴、自由與束縛之間的灰色地帶。作者非常大膽地處理瞭一些極具爭議性的人際互動模式,展示瞭人性的復雜和不可預測性。它迫使我反思自己過往的一些選擇和對待他人的方式,那種不適感恰恰是優秀作品的標誌之一。它不提供簡單的對錯判斷,而是鋪陳齣每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閤理性與局限性。讀完之後,我的腦海中依然縈繞著書中人物的睏境,那種揮之不去的共鳴感,讓我感覺自己仿佛與他們一同經曆瞭漫長的煎熬與掙紮。這絕不是一本可以輕鬆讀完就束之高閣的書,它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自己內心中那些不願正視的陰影和渴求。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大膽,它似乎故意打亂瞭傳統的時間綫,用碎片化的敘事和多重視角來構建整體。起初,我有些摸不著頭腦,需要不斷地在不同的時間點和人物之間進行切換和重組,感覺像是自己在參與一場解謎遊戲。然而,一旦適應瞭作者這種非綫性的敘事節奏,你會發現這種結構帶來的敘事張力是無與倫比的。它巧妙地利用瞭“已知”與“未揭示”之間的信息差,不斷製造懸念,不是情節上的懸念,而是關於人物動機和情感真相的懸念。這種敘事手法要求讀者保持高度的專注力,但迴報也是巨大的——當最後的碎片終於拼湊完整時,那種對全局的洞察感和對作者匠心獨運的贊嘆油然而生。這是一種對傳統敘事範式的有力挑戰,證明瞭文學創作在結構上的無限可能性。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為精妙,初讀之下,仿佛置身於一片迷霧之中,作者用極其剋製的筆觸勾勒齣人物錯綜復雜的情感糾葛。它不像那種直白的成長小說,一上來就告訴你主角將麵臨什麼挑戰,反而更像是一次緩慢的、深入骨髓的心理探索。每一次翻頁,都像是在剝開洋蔥的一層又一層外衣,內裏的酸澀與微甜交織,讓人既感到沉重,又被一種難以言喻的溫柔所包裹。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描繪環境時的細膩手法,那些城市角落的光影、老舊傢具上歲月的痕跡,都不僅僅是背景,它們是情緒的延伸,是角色內心世界的無聲投射。讀到一半時,我甚至有些焦躁,因為它拒絕提供任何快速的答案或廉價的慰藉,迫使我必須放慢呼吸,去真正感受那些未言明的張力。這種閱讀體驗是少有的,它要求讀者全身心地投入,像是在解開一個需要耐心和同理心纔能解開的謎團,最終的豁然開朗,也因此顯得格外厚重和真實。
評分好書!
評分跟我想象中的有點不一樣
評分超級棒的書
評分好
評分不錯的書 喜歡身心靈的朋友值得購買
評分很有趣的一本書。
評分跟我想象中的有點不一樣
評分看不懂啊我暈
評分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