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自體心理學創始人科鬍特最後遺作,然而它卻不會是最後一本闡釋他的工作的書。當前精神分析學派的自體心理學有強勁的發展勢頭,並擁有自己的曆史,《精神分析治愈之道》正是那段曆史中齣現的裏程碑式著作。
“鹿鳴心理:心理谘詢師係列”其他書目推薦:
《接受與實現療法:理論與實務》《中小學短期心理谘詢》《敘事治療實踐地圖》《阿德勒的治療》《藝術治療——繪畫詮釋:從美術進入孩子的心靈世界》《遊戲治療》《辯證行為療法》《躁鬱癥治療手冊》《以人為中心心理谘詢實踐》《焦慮和恐懼癥——一種認知的觀點》《奇跡:焦點解決短期治療》
《精神分析治愈之道》是自體心理學創始人海因茨·科鬍特的最後遺作,不僅迴應瞭針對《自體的分析》與《自體的重建》的批評,而且從根本上修正和發展齣瞭完全不同的精神分析治療的思想基礎,並對共情、俄狄浦斯情節和自體客體轉換等核心概念作瞭細緻的闡述;結閤重新評估自體心理學的臨床實踐,陳述瞭自體心理學的理論框架,並通過臨床案例,著重強調瞭精神分析治愈的本質。
海因茨·科鬍特(Heinz Kohut,1913—1981年),自體心理學創始人。在維也納獲得醫學學位,並在芝加哥大學接受神經和精神醫學的訓練。他在芝加哥大學擔任教授,講授精神醫學至1981年為止。他從芝加哥精神分析學院畢業並在那裏擔任教師與訓練分析師。身為許多專業論文的作者,科鬍特寫過兩本書,《自體的分析》與《自體的重建》。他曾是美國精神分析協會的會長(1964—1965年),國際精神分析協會的副會長(1965—1973年),西格濛德·弗洛伊德檔案館的副館長(1971—1981年),以及奧地利科學院的成員。他曾獲得奧地利政府頒發的榮譽十字勛章,與辛辛那提大學頒發的榮譽博士學位。
譯者:訾非, 現為北京林業大學人文學院心理係主任,碩士生導師,中國心理學會注冊心理師,北京市社會心理學會理事。
第一部分 自體的重建:迴應與反思
1 自體心理學視角下的可分析性
2 對閹割焦慮的再思考
3 科學客觀性的問題與精神分析治療理論
第二部分 精神分析治療的本質
4 自體一自體客體關係的再思考
5 精神分析的療效:以自體心理學的發現為基礎的初步聲明
6 精神分析的療效:自體心理學對治療進程的重估
7 自體心理學對防禦和阻抗的看法
8 對自我分析功能的反思
9 共情在精神分析治愈過程中的作用
10 自體客體移情及其解析
附注
參考文獻
我曾多次說過,傳統精神分析和精神分析取嚮的自體心理學之間的不同在於兩者強調的重點不同——重點的轉變雖然微妙但很重要。下麵我通過探討弗洛伊德的理論來闡明這種轉變的重要性。他有關潛意識的重大發現給人們帶來瞭巨大的自戀傷害。這種傷害暗示瞭弗洛伊德的著作受排斥的主要原因,它受到革新者本人人格的敏感程度以及提供重大發現的生長土壤的心理學時代精神的共同催化。我先前已經討論過瞭這些因素對於作為新興科學的精神分析[安娜·歐(Anna O.)和布魯爾(Breuer)是其先驅]的影響(有關弗洛伊德人格的早期討論見Kohut,1977:290-298;有關當代主流心理學弱點的討論見 Kohut,1977:267-280。)由於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亟待說明,我現在要重述並擴充我在先前的作品中提到的觀點。
讓我們從弗洛伊德的人格的具體特徵開始。這些特徵讓他以特殊方式來看待心理過程,這些方式在古典或傳統的精神分析裏達到頂峰,如潛意識、防禦機製和結構性衝突。首先看弗洛伊德的道德立場,我們可以說,他最主要的道德觀是求真。我們可以補充的是,他的自尊被他對真相是否知情強烈地影響著。嚮其掩蓋真相,對他來說是難以忍受的、令人憤怒的自戀傷害。(有關弗洛伊德此方麵性格的討論見 Kohut,1977:65-66。)基於他在這個方麵的易感性,他對彆人的此類傾嚮無可置疑地很敏感。因此他認為,當人們需要麵對這樣的一個事實,即人們對自以為瞭解的事物——亦即他們自己心靈的全貌——其實是不瞭解的,這是精神分析帶給他們的最為嚴重的傷害。他補充說,這個傷害可以與哥白尼和達爾文對人類造成的傷害相比(參考 Freud,1917,1953,16:284-285,有關這個觀點的討論見 Kohut,1978b,2:515-518)。我相信不必再次強調,在心理學傢斷定的心理真相中,個人因素同量子物理學傢的觀察工具一樣,是與客觀現實無法分離的。客觀現實總是包含瞭觀察者(見第三章)。
因此,(a)當我質疑弗洛伊德的說法,即當人們認識到其實他們不知道那些他們自以為知道的事情,這必然會對他們造成無法承受的自戀傷害;(b)當我進一步懷疑這種傷害是否在每一個曆史階段的嚴重程度都一樣時,我不打算依據弗洛伊德自身在這個方麵的敏感性來提齣疑問。而且,我對弗洛伊德的理論也有同樣的態度。我認為很可能是弗洛伊德特殊的人格特點——實際上是與上述同樣的特質——讓弗洛伊德在第一次係統化他的發現時,把精神生活細分為意識和潛意識的部分,將知與不知間的對比放在首位,並把“可知與否”這個判斷標準當作人類心靈二元對立(dochotomized mind)的指導原則,人類心靈的二元對立是其整個思想體係中最為重要的原則。但是,必須再次強調,我不應該也不會因為它們來自弗洛伊德本人對人類的極具個人特徵的、具有時代限製的看法,而據此推斷它們的實用性和解釋力。乍看之下令人驚奇的是,正是促使弗洛伊德早期提齣潛意識與(前)意識心理層麵這種二分架構思想的特殊的敏感性,導緻他後期的有關本我與自我間二分的補充性觀點(Freud,1923,1953,vol. 19)。
……
這是一部充滿力量的作品,它以一種近乎於詩意的語言,構建瞭一個復雜而又迷人的敘事空間。作者對細節的把握達到瞭令人驚嘆的程度,每一個場景的描繪都栩栩如生,仿佛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氣息,感受到人物的情緒波動。這本書的節奏把握得非常好,時而舒緩,時而緊張,緊緊抓住瞭讀者的心。我常常在深夜裏沉浸其中,直到天色微明纔依依不捨地閤上書頁。它不僅僅提供瞭一種閱讀的愉悅感,更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對世界的看法。那種深沉的共鳴感,讓這本書在我心中占據瞭特殊的地位,值得反復品讀。
評分這本書真是讓人眼前一亮,讀起來仿佛走進瞭另一個世界。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獨特,充滿瞭對人性深層次的洞察力,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反思自己的生活和選擇。我特彆喜歡他描繪人物內心掙紮和成長的筆觸,那種細膩入微的描寫,讓人感同身受。整本書的結構設計也非常巧妙,每一個章節都像是一塊拼圖,最終構建齣一個宏大而又充滿哲思的畫麵。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思維被極大地拓寬瞭,對於一些睏擾已久的問題,似乎也找到瞭新的視角去看待。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述一個故事,更像是在引導讀者進行一場自我探索的旅程,每一次翻頁都充滿瞭驚喜。
評分這是一本需要用心去體會的書,它的內涵遠比錶麵文字所呈現的要豐富得多。作者的敘事視角非常獨特,總能以一種齣人意料的方式,揭示齣隱藏在日常現象背後的真相。我喜歡書中那種淡淡的憂傷和對命運的深刻反思,它讓我在享受故事的同時,也進行瞭一次深刻的自我審視。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流暢且富有韻律感,讀起來有一種行雲流水般的舒適感,但這種舒適感之下,卻蘊含著不容忽視的重量。它像是一位睿智的長者,在你耳邊輕聲訴說著生命的奧秘,引人深思,迴味無窮。
評分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其無可比擬的想象力和構建世界的能力。作者似乎擁有點石成金的魔力,將一些看似平凡的元素,編織成一個充滿張力和美感的敘事網絡。我尤其欣賞書中那些充滿哲理的對話,它們不僅僅是情節的推進器,更是智慧的結晶。每一次閱讀,都能發現新的層次和意義,就像一個多麵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都會有不同的光彩。對於那些追求精神深度和審美愉悅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場盛宴,它用優美的文字搭建瞭一個供人棲息和思考的精神傢園。
評分坦率地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極其震撼的。它的文字力量強大到足以穿透錶象,直擊靈魂深處。作者敢於觸碰那些我們平日裏避而不談的禁區,用毫不矯飾的語言去剖析人性的復雜與脆弱。我欣賞作者的勇氣和坦誠,正是這份真摯,讓這本書擁有瞭超越一般文學作品的深度。它不是那種輕鬆的消遣讀物,需要讀者投入心力去消化和理解那些深刻的隱喻和象徵。但正是這份挑戰,帶來瞭巨大的迴報,讀完後有一種被洗禮的感覺,心靈得到瞭極大的淨化與升華。
評分嗯嗯。。。。。。。。。。。。。。。。。。。。。。
評分正在看,中國翻譯這種書還是有點看著纍,所以隻能是傢屬看,幫助得病傢屬。初步感覺不錯,美國醫學這方麵比中國不知道早瞭多少年。建議傢有焦慮癥恐懼癥的親屬好好學學,中國的醫院真是對這方麵的治療都很坑,靠醫生不如靠自己。
評分書到瞭 還沒開始看 應該會很受教吧 一定會好好研究的 期待
評分不錯,挺好的,看瞭不抑鬱
評分優秀作品優秀作品優秀作品優秀作品優秀作品優秀作品優秀作品優秀作品
評分好書呀,介紹的特彆清楚,受益菲淺。
評分不錯,慢慢讀。付齣總會有迴報的,學瞭很多相關知識。
評分給朋友買的書,包裝很好,沒有問題
評分看瞭一點,還不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