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产业发展和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是作者在长期主持和参与各类国家及地方研究项目的实践工作基础上完成的,系统论述了产业结构演变、产业分工、产业区位论、产业集群、产业空间结构等理论;重点研究了不同空间尺度下区域产业发展和规划,以及重点产业发展等问题;同时,从产业发展和规划的目标、思路和重点出发,分析了我国未来产业空间发展的趋势,以及各地区产业空间集聚形态和发展方向。
《产业发展和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可供国家和各地区从事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参阅:同时,亦可作为重要参考书供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产业经济学、城市规划等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研究生及本科生阅读。
精彩书评
★本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理论性,是近年来很少看到的系统地研究产业发展和规划的著作,深信它的出版对区域经济学、地理学和相关专业的发展具有一定影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 陆大道
★本书论述了产业发展、规划的理论和不同空间尺度区域的产业规划重点,对研究我国产业发展和布局、产业空间集疏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李国平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产业发展与规划引论
第一节 产业发展与规划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第二节 产业发展与规划的目标和原则
第三节 产业规划的理念和核心
第四节 产业发展与规划的内容
第五节 产业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中国产业发展的空间态势和格局
第一节 产业发展的空间态势
第二节 四大产业集聚带发展导向
第三节 三大产业引领区发展导向
第四节 三大产业先导区发展导向
第五节 十大重点产业集聚区发展导向
第六节 其他产业集聚区发展导向
参考文献
第二篇 理论基础
第三章 产业发展和布局的因素分析
第一节 自然因素对产业活动的基础性作用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作用
第三节 新因素对产业发展和布局的影响
第四节 特定因素对产业发展和布局的影响
第五节 各种因素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第一节 产业分类与产业结构
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第三节 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主导产业的选择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产业分工理论
第一节 产业分工的内涵和性质
第二节 主要产业分工理论
第三节 新兴古典分工理论及新近理论进展
第四节 产业分工理论评述
参考文献
第六章 产业区位论
第一节 农业区位论
第二节 工业区位理论
第三节 市场的空间竞争
第四节 服务业区位
第五节 住宅区位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产业集群理论
第一节 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多重效应
参考文献
第八章 产业空间结构理论
第一节 产业空间结构的内涵
第二节 产业空间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产业空间结构的主要理论
第四节 理论评述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投资区位理论
第一节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理论
第二节 跨国公司投资区位选择因子分析
第三节 跨国公司不同职能的区位选择
第四节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和区位选择对东道国发展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十章 产业发展与规划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产业基本面分析
第二节 产业竞争力分析
第三节 产业集中和集聚的测度方法
第四节 产业规划模型
第五节 主导产业选择与确定方法
第六节 产业集群辨识
参考文献
第三篇 重点行业发展与布局
第十一章 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与布局
第一节 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中国钢铁工业空间布局的演化特点
第三节 中国钢铁工业未来的发展与空间布局态势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与布局
第一节 世界石化工业发展历程及空间演化
第二节 中国石化工业发展及空间分布现状
第三节 中国石化工业区位演化过程及特征分析
第四节 中国石化工业区位演化机制及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与空间集聚
第一节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格局
第二节 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态势
第三节 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的时间变化
第四节 中国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
第一节 房地产业的内涵及特征
第二节 房地产业与城市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三节 我国房地产业及住房体制改革的历程
第四节 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总体态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附录我国房地产业相关法律法规汇总
参考文献
第四篇 大区域产业发展与规划
第十五章 京津冀产业发展和空间引导
第一节 产业发展现状特征与工业化发展阶段判断
第二节 重点产业发展区域的确定与划分
第三节 产业发展重点区域的引导
第十六章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和产业空间调整
第一节 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判断
第二节 产业发展目标与战略选择
第三节 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
第四节 产业空间调整
参考文献
第十七章 东北地区产业振兴与空间发展
第一节 产业发展现状和竞争力评价
第二节 产业发展目标与产业结构转型方向
第三节 工业发展重点
第四节 农业发展与基地建设
第五节 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
第六节 产业空间组织
参考文献
第十八章 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发展与规划
第一节 现状评价与分析
第二节 日韩相邻地区产业的发展和启示
第三节 山东半岛制造业发展目标与定位
第四节 空间发展和引导
第五节 产业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第五篇 地区产业发展与规划
第十九章 长吉平产业发展与规划
第一节 产业发展特征分析
第二节 产业发展目标和战略
第三节 产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参考文献
第二十章 银川市产业发展与规划
第一节 区域产业竞争力判断
第二节 核心产业的选择
第三节 产业发展重点与规划导向
第二十一章 烟台市制造业发展与规划
第一节 烟台市制造业发展整体评价
第二节 制造业竞争力分析
第三节 烟台市制造业发展战略
第四节 烟台市制造业空间组织与引导
第六篇 产业发展与规划的政策
第二十二章 产业发展政策
第一节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相关政策
第二节 钢铁工业的产业政策
第三节 石化工业的产业政策
参考文献
第二十三章 区域产业政策
第一节 产业政策的实施重点
第二节 重点区域的产业政策
精彩书摘
《产业发展和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五、中原重点产业集聚区
中原重点产业集聚区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许昌和漯河等城市,产业主要集中在以陇海铁路、京广铁路为主的两大产业轴线上,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区位优势。
中原重点产业集聚区是我国中原地区的经济核心,也是全国重要的陆路交通、通信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在积极促进资源型产业向技术、资金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化的基础上,这一地区应全面提升其产业竞争力,使其成为我国中原地区最大的能源、原材料和机械制造业基地。强化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郑州突出区位优势,促进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洛阳、开封、许昌等城市在发展各自优势产业基础上,要加大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建设和改造力度,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
该区域也属于缺水地区,但小浪底水库可作为该区域的可靠供水水源。需要重视水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除减少城市和工业的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外,同时要尽快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系统,供城市河湖、绿地用水和工业冷却用水。
六、长吉平重点产业集聚区
长吉平重点产业集聚区是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核心之一,是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未来将成为我国最大的汽车、轨道车辆制造及配件产业集聚区。该区域在整车发展基础上,以一汽集团为龙头,整合现有零部件企业资源,重点培育吉林、四平、白城、辽源等中小城市的汽车配套能力,形成汽车配件产业集群,带动中小城市的发展。以吉化为核心,优化结构,积极发展精细化工、高性能合成材料和特种材料,使该区域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加大农产品精加工、畜禽乳产品的产业化能力,建设我国重要的生态型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
第二松花江流域水资源丰富,为吉林和长春人口和产业集聚提供了保障。但上游支流污染严重,应尽快建设污水处理厂控制污染,以减轻第二松花江流域水环境的污染程度。四平和辽源市位于东辽河流域,水资源和水质污染存在一定的问题,大规模的耗水产业应适当控制,同时要考虑利用引松工程措施,彻底解决水源问题。
七、哈大齐重点产业集聚区
哈大齐重点产业集聚区是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核心之一,是黑龙江人口和产业进一步集聚的区域。在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和产业的基础上,要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优化区域投资环境,提升传统和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使其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以电站成套设备、重型机械装备、重型数控机床为特色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石油化工基地;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生态优势,打造北方最大的绿色和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积极发挥中小城市的产业配套和承接能力,重点培育阿城、双城、呼兰、肇东、安达等中小城市,形成人口和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协调城乡全面发展。
……
前言/序言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各产业部门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国由30年前的生活用品、生产资料匮缺和高度配给一跃成为世界生产和出口大国,被国外誉为“世界工厂”。2007年我国粗钢产量居世界*一,占世界总产量的36.4%;汽车产量占世界的12%;手机产量占世界的50.7%;纺织纤维加工量占世界的41%,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量占世界的27%以上;化纤产量占世界的近50%;纱产量占世界的45%以上;船舶完工量占世界造船总量的近20%,制鞋产量突破100亿双,占世界年产量的68%。众多骄人的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工业产品的生产大国。
快速的工业化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促进了全国各地区经济的繁荣,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各地区的经济结构,但同时也影响了资源供需平衡和生态环境状况。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所谓“世界工厂”的成就给我国的资源和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
在未来20年,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如果说在过去30年我国的工业化道路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资源、生态和环境为代价,是以资源、劳动力高投入为主的外延式发展模式,那么未来20年我国将会选择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科技先导、效率至上、充分就业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在这一大背景下,要不要做产业规划?如果需要做产业规划,那么它的作用和重点是什么?诸如此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事实上,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过分强调市场的作用,而政府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工业发展上缺乏宏观引导和控制,将会产生一些行业投资过热、低水平重复建设、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
产业发展和规划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产业结构演变、产业分工、产业区位和产业空间结构等理论长期以来是指导产业发展和规划的重要理论基础,现在仍然在区域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兴产业的迅速萌芽和壮大,如现代服务业在城市经济中地位的大幅度提升,跨国企业投资区位选择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不断加强,关于服务业区位和跨国公司区位理论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点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地理学界出现的“新区域主义”重视制度和文化因素以及技术创新、学习、产业集群、全球产业转移等因素对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其中,以产业集群理论、新产业区理论等为核心的产业空间理论是近年来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对研究产业发展和空间集聚等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国内外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前沿理论。另外,信息和通信技术、知识和技术创新、环境管制等新因素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强。因此,关于新因素对产业布局、产业集聚和产业空间组织形成过程和作用机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我国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时期,各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差异较大,产业发展基础、产业集疏形态、产业空间组织方式和产业空间联系内容等不同,需要从不同的空间尺度出发,研究不同类型区域产业发展的因素、格局、模式和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和规律,以便于把握我国产业集聚的特征和趋势。
本书是在中国科学院方向性项目“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基础与方案研制”资助下完成的,在此衷心地感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的资助。
产业发展和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产业发展和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