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顧問手把手教你做薪酬/三茅網HR經典

資深顧問手把手教你做薪酬/三茅網HR經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肖作舉 著
圖書標籤:
  • 薪酬設計
  • 薪酬管理
  • 薪酬體係
  • 績效薪酬
  • 薪酬福利
  • 人力資源
  • HR
  • 薪酬方案
  • 薪酬調整
  • 三茅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2439073
版次:1
商品編碼:11987264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三茅網HR經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49
字數:431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1.前沿的薪酬設計理念:基於3P+1M設計理念
  2.係統的薪酬設計方案:獨創薪酬設計九步法
  3.豐富的薪酬實操案例:數十個薪酬設計案例
  4.大量的薪酬工具模闆:拿來即用的工具模闆

內容簡介

  本書是供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從業者使用的一本參考書。全書共分19章,從薪酬管理體係設計框架、薪酬設計的步驟和方法、薪酬管控、特殊人員薪酬類彆與福利體係的設計方法等方麵對薪酬體係進行瞭深入的剖析,作者結閤自己多年的谘詢經驗,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手把手地教大傢薪酬設計的每一個步驟。

作者簡介

  肖作舉,中國實戰派薪酬管理專傢,現任太和顧問資深人力資源顧問,擁有十多年人力資源管理和谘詢工作經驗,曾在企業擔任薪酬績效經理、人力資源總監等職務。作為資深的人力資源顧問,為近百傢國企、民企、上市公司設計過薪酬體係方案,並獲得客戶的一緻好評。主講“薪酬體係設計九步法”“基於EXCEL的薪酬體係設計與調整”等課程,纍計培訓學員近萬名。
  在三茅人力資源網、中人網、中國人力資源網、價值中國網等眾多知名網站擔任人力資源專欄作傢,常年在《人力資源》《人力資源管理》等雜誌發錶專業文章。齣版人力資源專著《人力資源管理各工作環節規章製度、操作流程及範文錶單》《世界500強人力總監教你成功應對麵試》等。

目錄

第1章 薪酬管理體係設計框架 1
1.1 破解薪酬管理的五大睏局 2
1.1.1 睏局之一:新老員工薪酬倒掛現象 2
1.1.2 睏局之二:員工與企業在薪酬上是對立的關係 3
1.1.3 睏局之三: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4
1.1.4 睏局之四:薪酬支付以行政級彆作為依據 5
1.1.5 睏局之五:欠資格上崗與薪酬的匹配度 6
1.2 不同所有製企業薪酬管理的特點 8
1.2.1 國有企業薪酬管理的特點 8
1.2.2 民營企業薪酬管理的特點 9
1.2.3 外資企業薪酬管理的特點 10
1.3 不同行業薪酬管理的特點 10
1.3.1 資金密集型企業薪酬管理的特點 11
1.3.2 勞動密集型企業薪酬管理的特點 11
1.3.3 知識密集型企業薪酬管理的特點 12
1.4 構建3P+1M的現代薪酬支付理念 13
1.4.1 以職位價值為主的付酬理念 13
1.4.2 以能力為主的付酬理念 14
1.4.3 以績效為主的付酬理念 16
1.4.4 以市場為主的付酬理念 17
1.4.5 打造3P+1M為一體的薪酬體係 18
1.5 薪酬設計九步法 18
1.5.1 第一步:職位分析與職位序列劃分 18
1.5.2 第二步:職位價值評估 19
1.5.3 第三步:薪酬調查 19
1.5.4 第四步:薪酬現狀分析 20
1.5.5 第五步:薪酬策略與水平設計 20
1.5.6 第六步:薪酬結構設計 20
1.5.7 第七步:薪酬帶寬設計 21
1.5.8 第八步:薪酬測算及實施 21
1.5.9 第九步:薪酬的動態管理機製 21
第2章 職位分析與職位序列劃分 23
2.1 如何進行職位分析 24
2.1.1 常用的職位分析方法 24
2.1.2 職位分析中需要把握的要點 25
2.1.3 破解職位分析的誤區 26
2.2 職位分析中的典型問題及解決對策 27
2.2.1 職位名稱混亂的錶現及解決對策 27
2.2.2 職位職責不清晰的錶現及解決對策 30
2.2.3 職責齣現重疊的錶現及解決對策 33
2.2.4 職責齣現空白地帶的錶現及解決對策 33
2.3 如何編寫職位說明書 34
2.3.1 職位說明書的構成 34
2.3.2 案例1:某製造企業人力資源部經理職位說明書 37
2.3.3 案例2:某製造企業采購跟單主管職位說明書 38
2.3.4 案例3:某製造企業工藝工程師職位說明書 39
2.4 如何進行職位序列的劃分 40
2.4.1 職位序列劃分的原因 41
2.4.2 職位序列劃分的原則 41
2.4.3 職位序列劃分的兩種做法 41
2.4.4 案例:某高科技企業職位序列劃分 42
第3章 職位價值評估 45
3.1 職位價值評估概述 46
3.1.1 職位價值評估的定義 46
3.1.2 行政級彆與職位價值的區彆 46
3.1.3 為什麼要進行職位價值評估 47
3.1.4 職位價值評估的常用方法 47
3.2 如何組織和實施職位評估 50
3.2.1 職位評估工具的確認 50
3.2.2 成立職位評估委員會 50
3.2.3 熟悉職位評估要素及方法 51
3.2.4 職位評估指導 52
3.2.5 實施職位評估 53
3.3 如何對職位進行二次評估 53
3.3.1 二次評估的定義 53
3.3.2 哪些崗位需要進行二次評估 54
3.3.3 案例:某物業企業服務處主任的二次評估 54
3.4 通用的職位評估工具 56
3.4.1 美世IPE3 56
3.4.2 海氏職位評估 63
3.4.3 翰威特職位評估工具 66
3.4.4 韜睿惠悅的全球職等係統 66
3.5 職位評估中常見問題解析 66
3.5.1 是否對所有職位都進行評估 66
3.5.2 采用哪種評估形式比較閤適 67
3.5.3 是背對背評估,還是一起討論評估 68
3.5.4 兼崗的情況下如何進行評估 68
3.5.5 如何處理任職者的能力高於崗位職責要求的能力的情況 68
第4章 薪酬調查 69
4.1 如何開展薪酬調查 70
4.1.1 薪酬調查的目的和意義 70
4.1.2 薪酬調查的流程 71
4.1.3 薪酬調查的幾個關鍵問題 75
4.2 市場薪酬調查報告解讀 76
4.2.1 市場薪酬調查報告的主要內容 76
4.2.2 如何使用市場薪酬調查報告 80
第5章 薪酬現狀分析 83
5.1 如何從企業經營的角度解析薪酬現狀 84
5.1.1 從銷售額與利潤率的角度分析薪酬現狀 84
5.1.2 從組織效率的角度分析薪酬現狀 85
5.1.3 從人事費用率的角度分析薪酬現狀 85
5.1.4 從人員規模與營業額的角度分析薪酬現狀 86
5.2 如何進行薪酬的內部公平性分析 87
5.2.1 內部公平性分析的4個方麵 87
5.2.2 通過圖錶分析薪酬內部公平性 89
5.2.3 如何解決內部公平性的問題 89
5.3 如何進行外部競爭性分析 90
5.3.1 企業薪酬整體競爭性分析 90
5.3.2 從個體的外部偏離度進行分析 93
5.4 如何進行薪酬內外偏離度分析 95
5.4.1 內部偏離度的定義 95
5.4.2 外部偏離度的定義 95
5.4.3 內外偏離度分析 96
5.5 案例:某企業薪酬現狀的診斷與分析 97
5.5.1 企業背景介紹 97
5.5.2 薪酬現狀診斷 97
5.5.3 薪酬管理現狀分析 99
第6章 薪酬策略與水平設計 105
6.1 企業薪酬策略的影響因素 106
6.1.1 薪酬策略的類彆 106
6.1.2 企業戰略與薪酬策略的關係 107
6.1.3 經營戰略與薪酬策略的關係 108
6.2 如何確定企業的薪酬策略 109
6.2.1 企業在薪酬策略製定方麵存在的問題 110
6.2.2 如何製定企業的薪酬策略 110
6.3 如何對各序列的薪酬水平進行擬閤迴歸 112
第7章 薪酬結構設計 117
7.1 如何設計薪酬結構 118
7.1.1 薪酬結構各部分的內涵 118
7.1.2 薪酬結構中各個項目在吸引、保留、激勵方麵的效果 118
7.1.3 企業常見的薪酬結構模式 119
7.1.4 企業在薪酬結構設計中齣現的典型問題 121
7.2 如何設計薪酬的固浮比 122
7.2.1 固浮比的常見模式 122
7.2.2 薪酬固浮比設計的影響因素 123
7.2.3 案例:某房地産企業的薪酬結構設計 123
7.3 破解年終奬發放的難題 124
7.3.1 要不要發年終奬 125
7.3.2 如何設計年終奬發放的比例 125
7.3.3 如何製定年終奬發放的規則與標準 127
7.4 案例:某企業的薪酬結構設計 129
7.4.1 企業背景 129
7.4.2 薪酬結構的現狀及設計 129
7.4.3 固浮比設計 130
第8章 薪酬帶寬與薪檔設計 133
8.1 薪酬帶寬設計 134
8.1.1 寬帶薪酬與窄帶薪酬背後的理論差異 134
8.1.2 如何確定薪酬的帶寬 134
8.1.3 確定薪酬帶寬時常見的問題 135
8.1.4 案例:某金融企業的薪酬帶寬設計 136
8.2 寬帶薪酬設計 140
8.2.1 寬帶薪酬的優勢 140
8.2.2 寬帶薪酬的缺點 141
8.2.3 寬帶薪酬的適用範圍 141
8.2.4 寬帶薪酬設計的步驟 142
8.3 如何確定閤適的薪酬重疊度 143
8.3.1 薪酬重疊度的三種類型 143
8.3.2 薪酬重疊度的影響因素 144
8.3.3 薪酬重疊度設計 144
8.4 薪酬套檔模型的設計 147
8.4.1 薪檔的設置 148
8.4.2 套檔模型的設計步驟 148
8.4.3 套檔模型在運用中的常見問題解析 150
第9章 薪酬測算及實施 151
9.1 如何進行薪酬測算 152
9.1.1 不同序列薪酬數據的測算 152
9.1.2 紅綠點的測算 153
9.1.3 個體收入年度變動情況測算 153
9.1.4 各職級員工原有薪酬與設計薪酬對比測算 154
9.1.5 薪酬總額是否符閤薪酬預算 155
9.2 薪酬設計中紅綠點齣現的原因與解決對策 155
9.2.1 紅點齣現的原因與解決對策 156
9.2.2 綠點齣現的原因與解決對策 157
9.2.3 正確對待紅綠點 157
9.3 薪酬的個彆調整及實施方案 158
9.3.1 薪酬的個彆調整 158
9.3.2 薪酬實施方案 160
9.3.3 案例:某新收購企業的薪酬實施 160
9.4 薪酬測算與實施中的常見問題及解析 161
9.4.1 人員高配的問題 161
9.4.2 人員低配的問題 162
9.4.3 新舊薪酬體係切換過於生硬 162
9.4.4 薪酬是整體調整實施,還是分部門實施 162
第10章 薪酬的動態管理機製 163
10.1 薪酬動態管理的必要性 164
10.1.1 環境變化的動態性 164
10.1.2 企業發展的動態性 165
10.1.3 組織的變動性 166
10.2 如何進行薪酬的調整 166
10.2.1 個彆化調整和普遍性調整 167
10.2.2 薪酬結構的調整和薪酬等級的調整 168
10.3 年度調薪溝通的方法與技巧 168
10.3.1 調薪溝通準備時 169
10.3.2 調薪溝通進行時 170
10.3.3 調薪溝通中的常見誤區 172
10.4 如何編寫薪酬管理製度 173
10.4.1 總則部分 173
10.4.2 薪酬設計部分 173
10.4.3 薪酬管理細則 174
10.4.4 案例:某企業薪酬管理製度 174
第11章 薪酬的接口管理 189
11.1 薪酬與職業發展通道的接口管理 190
11.1.1 職位層級與職級範圍 190
11.1.2 職位層級與職位序列的關係 190
11.1.3 職業發展通道與薪酬標準的對接 191
11.1.4 職業發展通道與薪酬進行對接過程中的常見錯誤 192
11.1.5 案例:某企業職業發展通道與薪酬的接口 193
11.2 薪酬與績效的接口管理 196
11.2.1 在薪酬結構上,閤理地設計浮動薪酬的比例 196
11.2.2 在年度薪酬調整上,依據績效進行調薪 197
11.3 薪酬與能力模型的接口管理 198
11.3.1 技術類崗位的級彆劃分 198
11.3.2 對職位進行能力等級劃分 199
11.3.3 建立各個職位的能力模型 199
11.3.4 將員工能力與薪酬進行對接 200
第12章 集團企業的薪酬管控 227
12.1 集團公司薪酬管控的模式及常見問題解析 228
12.1.1 財務管控模式下的薪酬管理:絕對放權,薪酬總額控製 228
12.1.2 戰略管控模式下的薪酬管理:適當放權,政策控製 229
12.1.3 操作管控模式下的薪酬管理:高度集權,絕對控製 230
12.2 如何平衡集團公司總部與分子公司薪酬 231
12.2.1 集團公司總部與分子公司薪酬的不平衡所帶來的問題 231
12.2.2 影響集團公司總部與分子公司薪酬的因素 231
12.2.3 案例:某綜閤集團企業薪酬設計 232
12.3 如何平衡集團企業不同區域之間的薪酬 234
12.3.1 用工已經本地化下的薪酬平衡 234
12.3.2 用工非本地化下的薪酬平衡 234
第13章 薪酬預算與薪酬控製 237
13.1 薪酬預算的方法與技巧 238
13.1.1 人事費用率法 238
13.1.2 勞動生産率法 239
13.1.3 曆史增長法 239
13.1.4 參考行業薪酬增長率 240
13.1.5 綜閤多種方法的薪酬預算 240
13.2 薪酬成本控製的常用方法 241
13.2.1 薪酬成本控製需要把握的關鍵點 241
13.2.2 薪酬成本控製的方法 242
13.2.3 案例:某企業薪酬成本控製 242
第14章 高管人員薪酬體係設計 245
14.1 高管人員的關注點 246
14.1.1 授權 246
14.1.2 薪酬機製 247
14.1.3 成就 248
14.2 高管薪酬設計的關鍵點 248
14.2.1 確定清晰的高管人員薪酬策略 248
14.2.2 設計行之有效的長期和短期激勵體係 249
14.2.3 建立與公司戰略相關且與激勵機製配套的績效指標體係 249
14.2.4 建立符閤最佳公司治理的高管薪酬管理機製 249
14.2.5 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實施中長期激勵 250
14.3 高管的年薪製設計 251
14.3.1 確定高管的職位價值 251
14.3.2 設計高管的年薪總額 252
14.3.3 設計高管的年薪結構 252
14.3.4 高管薪酬的帶寬 252
14.3.5 浮動薪酬如何與績效掛鈎 252
14.4 案例:萬科事業閤夥人製 253
14.4.1 萬科事業閤夥人製的背景 253
14.4.2 萬科事業閤夥人製的特點 254
14.4.3 萬科事業閤夥人製的解析 254
14.5 案例:某高科技公司股權激勵方案? 255
14.5.1 案例背景 255
14.5.2 股權激勵的思路 255
14.5.3 股權激勵方案之一:分三個階段完成 256
14.5.4 股權激勵方案之二:某一個時間段內完成 259
第15章 銷售人員薪酬體係設計 265
15.1 銷售人員薪酬結構的設計 266
15.1.1 銷售人員的特點 266
15.1.2 銷售人員薪酬模式的類彆 266
15.2 銷售人員浮動薪酬的6種模式 269
15.2.1 恒定式 269
15.2.2 遞增式 270
15.2.3 封頂式 270
15.2.4 遞減式 270
15.2.5 階梯式 271
15.2.6 混閤式 271
15.3 銷售人員薪酬設計的關鍵因素 272
15.3.1 産品市場特徵 272
15.3.2 産品類型 272
15.3.3 員工的個體特徵 273
15.3.4 某銷售公司的銷售人員薪酬設計 273
15.4 案例:某傳媒企業的銷售人員薪酬設計 275
15.4.1 案例背景 275
15.4.2 初步思路 277
15.4.3 銷售人員任務量模型分析 277
15.4.4 針對不同層次的銷售人員的薪酬設計框架 283
15.4.5 各層級銷售人員薪酬方案 284
15.5 案例:某製造企業的銷售人員薪酬設計 285
15.5.1 定義 285
15.5.2 細則說明 286
15.5.3 銷售人員提成分類及計算方法 286
15.5.4 其他說明 289
第16章 研發人員薪酬體係設計 291
16.1 研發人員薪酬設計的難點 292
16.1.1 研發人員薪酬激勵模式的選擇 292
16.1.2 研發人員的績效如何與薪酬掛鈎 293
16.1.3 研發項目周期較長,容易造成人員的不穩定 293
16.2 研發人員項目製的薪酬設計 294
16.2.1 研發人員項目製考核的難點 295
16.2.2 研發人員項目製考核的常用模式 295
16.2.3 研發人員項目製考核的關鍵點 296
16.2.4 案例:某高科技企業項目製考核與激勵的設計 296
16.3 案例:某高科技企業研發人員積分製薪酬設計 300
16.3.1 企業背景介紹 300
16.3.2 研發人員薪酬激勵體係的設計原則 300
16.3.3 研發人員薪酬激勵體係的整體設計思路 301

精彩書摘

  3P+1M薪酬支付理念,是指以職位為主的付酬理念、以能力為主的付酬理念和以績效為主的付酬理念,再加上一個以市場為主的付酬理念。由於“職位”“能力”“績效”三個詞的英文首寫字母都為P,而“市場”的英文首寫字母為M,因此稱為3P+1M的付酬理念。
  1.4.1?以職位價值為主的付酬理念
  1.特點
  以職位價值為主的付酬理念主張支付薪酬依據職位價值大小而定薪酬,它的前提是每一個崗位都有明確的工作職責。這些工作職責決定瞭這個崗位在企業的價值。以職位價值為主的付酬理念有以下兩個特點。
  (1)以職位價值為主的付酬理念是建立在職位價值評估的基礎上的。根據職位評估齣來的職級確定員工的薪酬,不管你是什麼人,隻要你擔任這個職位,都隻能拿這麼多的工資。舉個例子,對於清潔工職位我們進行評估後,發現它隻值2 500元,那麼我們給這個職位的薪酬就是2 500元,即使你是博士,過來做清潔工,也不好意思,因為這個職位隻值2 500元,所以最多隻能給博士2 500元。
  (2)薪酬隨著職位的變化而變化。職位變化瞭,薪酬隨之發生變化。還是舉剛纔那位博士的例子,假如博士覺得做清潔工的工資低瞭,不願意做清潔工,他發現自己適閤做資深工程師,資深工程師的薪酬是30 000元,如果這位博士成為資深工程師,那麼他的薪酬就隨著職位的變化而變化。
  我們可以發現,其實以職位價值為主的付酬理念特彆適閤那些職位職責相對比較穩定的企業,這類企業通常是比較傳統的企業。
  2.優點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以職位價值為主的薪酬體係有很多優點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麵。
  (1)能體現職位的真正價值。每個職位都明碼標價,誰能做這個職位,就給誰這個工資。相對過去以行政級彆付酬的理念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有效地區分瞭行政級彆“一刀切”的弊端。比如某國有企業將部門經理級彆的員工全部定位為9級,薪酬統一定位為8 800元/月。其實,不同的部門經理對公司的價值是不同的,經過職位評估發現,有的部門經理的職位價值更高一些,被評為13級,而有的部門經理的職位價值更低一些則被評為11級。那麼,13級的職位拿的薪酬就會比11級的職位拿的薪酬高。
  (2)建立瞭內部公平的標準。通過職位價值評估,每個職位都能得到一個職位評估的結果,即職位的級,同樣薪級的職位的薪酬是具有可比性的,這樣就建立瞭內部公平的標準。把不同部門的職位進行比較,同一部門的不同職位進行比較,以職位價值為基礎的薪酬就能體現內部的公平性,避免員工之間攀比或産生不公平感。
  3.缺點
  以職位價值為主的薪酬體係存在一些缺點,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幾方麵。
  (1)崗位的能力差異在薪酬中得不到體現。以職位價值為主的薪酬體係,隻強調職位的價值,忽略瞭人的能力的差異。比如同樣的一個人做人力資源經理,有的人能力強,有的人能力弱,能力強和能力弱的人不應該拿一樣的工資,而應該區分開來。
  (2)崗位的績效錶現好壞在薪酬中得不到體現。員工工作錶現好還是壞,在薪酬上沒有任何的差異體現,隻要職位價值一樣,都是拿一樣的工資。
  (3)崗位是否有市場競爭力得不到體現。員工的薪酬沒有與市場上同職位的薪酬進行對標,不能有效地激勵員工,也無法體現對一些核心員工的激勵性。
  1.4.2?以能力為主的付酬理念
  以能力為主的付酬理念主張依據能力大小來定薪酬。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傳統的依靠職位定薪的理念難以適應知識工作者。比如有些高科技企業的研發部門,崗位同樣都是工程師,職位職責都一樣,但是能力卻有強弱之分,有的工程師能解決疑難雜癥,有的工程師隻能解決一般問題。這個時候如果給他們支付同樣的報酬,那麼對那些能力較強的任職者來說就是不公平的。
  在21世紀,核心能力已經成為企業的一種核心競爭力,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其實是核心能力的競爭,越來越多的企業在設計薪酬時考慮能力的差異。
  以能力付酬的理念實際上存在著一種假設:員工的能力決定瞭其創造的價值,能力越強,其創造的價值越高。
  1.優點
  以能力為主的付酬理念主要有以下幾個優點。
  (1)能激發員工不斷提升自身的潛能。由於薪酬是與能力掛鈎的,員工就會不斷地提升能力,以獲取更多的薪酬。
  (2)有利於職位輪換與員工職業生涯發展。由於薪酬與能力掛鈎,輪崗後隻要能力齣色一樣可以拿到更高的薪酬,這樣有利於員工發展全方位的能力。
  (3)有利於適應公司戰略調整的需要。由於以能力為主的付酬理念淡化瞭“職位”這個概念,當公司進行戰略調整時,不需要調整職位。
  2.缺點
  以能力為主的薪酬理念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如下幾點。
  (1)以能力為主的付酬理念對企業的管理水平提齣瞭更高的要求。企業需要對各種能力進行明確的界定,並且有相應的工具和標準對這些能力進行細化和評估,否則以能力付酬無法兌現和實施。以能力為主的付酬體係一般都實行的是寬帶薪酬,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適閤用寬帶薪酬。
  舉例來說,有一傢中小型的製造企業,實施以能力為主的寬帶薪酬體係。HR經理的薪酬為8 000~20 000元。
  這樣的薪酬體係其實對企業並不適用,一個HR經理的薪酬沒有必要有如此大的差異,可能薪酬為8 000~12 000元就可以瞭。如果薪酬拉得過寬就會誇大能力差異對企業所起到的作用。在實際定薪的時候,會産生“拍腦袋”的情況。請問在什麼情況下企業給新招聘的HR經理定20 000元的薪酬,什麼情況下給HR經理定8 000元的薪酬,其實是沒辦法說清楚的。對於這樣規模的製造企業來說,HR經理的職位價值在這傢公司最多也就值12 000元。你的能力即使再強,我也給不瞭你20 000元的月薪,因為該企業對這個HR經理崗位的要求隻有這麼高,即使能力再強,也就12 000元封頂瞭,如果你有拿20 000元月薪的能力,你可以去其他的大企業。
  (2)以能力為主的付酬理念容易造成企業薪酬成本的增加。以能力為主的付酬理念存在一種假設就是能力越強的人,在企業能帶來的作用就越大,投資迴報越高。還是以上文這傢製造企業為例,如果HR經理是由從中國人民大學聘請的人力資源教授來擔任,這位教授的能力值年薪100萬,請問這傢企業會聘請他嗎?如果這傢企業是以能力為導嚮的,聘請這樣的專傢教授來企業做HR經理,支付齣去的薪酬成本是100萬,而從這傢企業的發展來看,可能隻需要花20萬請一位人力資源經理就能解決這傢企業的人力資源問題。那麼,80萬的成本就是企業多支付的,這就無疑浪費瞭企業的薪酬成本。
  (3)以能力為主的付酬理念容易造成晉升的睏難。在我國,職位晉升對員工來說是一種相當重要的激勵手段,尤其對於知識型員工或薪酬達到一定水平的員工來說更是如此。以能力為主的付酬理念在職位的設計方麵偏嚮扁平化,使得職位晉升的機會很少,員工很難獲得晉升的機會,甚至一輩子都在同一個崗位上工作。這樣會造成員工缺少由於職位晉升帶來的成就感。
  1.4.3?以績效為主的付酬理念
  以績效為主的付酬理念主張依據績效的大小而支付薪酬。這種依據績效支付薪酬的理念通常適閤於類似營銷類的崗位。
  1.優點
  以績效為主的付酬理念有其優點,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麵。
  (1)起到鼓勵優秀、鞭撻落後的積極作用。以績效為主的付酬理念其激勵效果最強,能極大地激勵員工付齣努力,從而獲得好的迴報。
  (2)以績效為主的付酬理念使企業的薪酬成本最為節省。以績效為主的付酬理念是基於員工的績效好壞付酬的,員工如果績效錶現很差,可能隻拿到較少的工資,這就大大降低瞭企業的薪酬成本,為企業節省瞭不少的開支。
  2.缺點
  以績效為主的付酬理念,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錶現在以下方麵。
  (1)忽略瞭員工從事一份工作的基本生活保障。在以績效為主的付酬理念下,很多企業甚至給員工零底薪。隨著國傢相關勞動法規的完善,企業變相地使員工隻拿最低工資標準的薪酬,其餘部分完全靠業績來拿薪酬。這樣對員工來說,是沒有安全感的。一旦做得不好,可能一個月就隻能勉強維持生活,甚至有可能拿到手的工資還不足以交一個月的房租。員工會産生很強的不穩定感,認為自己沒有得到基本的保障而離開公司。
  (2)不是所有的崗位都能用績效來體現。比如一些職能類的崗位,乾好乾壞的標準本身就不太好衡量,其價值不容易用量化的績效來衡量。另外,有些企業的績效體係並不是很成熟,這樣會造成員工對薪酬的不公平感。
  1.4.4?以市場為主的付酬理念
  以市場為主的付酬理念主張薪酬依據市場的水平而定,並根據企業的承受能力采取不同的薪酬策略。
  1.優點
  以市場為主的付酬理念主要有以下幾個優點。
  (1)薪酬的相關數據跟市場進行瞭對比,便於企業采取相應的薪酬策略。比如我們要給一位策劃經理定薪酬,我們先要收集市場上策劃經理的薪酬水平。10分位的是多少?25分位的是多少?50分位的是多少?75分位的是多少?90分位的是多少?企業自己應該定位為多少分位?是采取跟隨策略,還是競爭策略,還是滯後策略?這樣我們就能準確地結閤企業的實際情況采取與企業戰略目標相一緻的薪酬策略。
  (2)以市場為主的付酬理念便於招聘員工。由於以市場為主的付酬理念是根據市場的薪酬水平而設計薪酬,因此在招聘員工時就能有針對性,對於核心人纔能根據市場薪酬的變化給齣有競爭力的薪酬。
  2.缺點
  以市場為主的付酬理念存在一些缺點,主要錶現在以下方麵。
  (1)以市場為主的付酬理念不能脫離職位價值而單獨使用。還是舉上文策劃經理的例子,盡管企業的策劃經理的薪酬可以參照市場來定,但是在整個公司如果職位有幾百甚至上韆個,那麼企業的薪酬就需要對標成百上韆次,這樣會非常復雜。如果能夠引入職位價值的概念,薪酬設計就會十分方便,可以把企業上韆個職位全部放入一張職位等級矩陣錶中,隻需要參照市場上各個職位的職級薪酬的市場水平即可。
  (2)以市場為主的付酬理念沒有考慮員工能力的個體差異性。依據以市場為主的付酬理念隻能得到這個崗位的市場薪酬數據,那麼員工能力的個體差異性如何去平衡呢?比如我們知道策劃經理在市場上各分位的薪酬水平,我們也選擇瞭相應的薪酬水平,假如最終選擇的是15萬元的年收入,那麼是不是所有的人擔任策劃經理這個職位時年收入都是15萬元呢?這明顯是不閤理的,能力強的人可以給到比15萬元高,能力弱的人,可能比15萬元低。這需要企業結閤員工能力的個體差異設置薪酬區間。
  (3)以市場為主的付酬理念沒有考慮員工績效的差異性。員工績效錶現的好壞應該在薪酬中有所體現。以市場為主的付酬理念忽略瞭員工績效錶現好壞的差異性,不管乾好乾壞都拿一樣的薪酬,這樣會打擊員工工作的積極性。
  1.4.5?打造3P+1M為一體的薪酬體係
  在介紹瞭3P+1M的薪酬體係之後,我們會發現,其實每種付酬理念都有其優勢和局限性,為瞭更好地取長補短,我們通常將3P+1M打造成一個閤體,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方式。這種融為一體的薪酬體係,充分考慮瞭職位價值、員工能力、績效與市場等綜閤因素。這樣的薪酬體係更加科學閤理。
  寬帶薪酬設計
  【案例】
  小A是某企業的研發工程師,進公司多年,技術過硬,公司很多專利都是他發明的,他深得老闆的喜歡,並視他為公司的核心人纔,為瞭留住該員工,老闆做瞭一個決定,調任他為研發部經理,負責整個部門的管理工作。老闆認為,小A技術能力這麼強,擔任部門經理後,一定能使部門的技術更上一層樓,然而讓老闆感到意外的是,小A擔任部門經理以後,部門的很多技術研發項目因為管理不善而延期或中斷。老闆調查此事後,發現小A在管理的過程中,不善於做決策,人員的安排也不當,纔導緻研發項目屢次受挫。最後老闆得齣一個結論,小A不是當部門經理的料,隻適閤做技術,走專業路綫。但是如果將小A從部門經理的崗位降下來,小A的薪酬會大幅度下降,可能造成其離職,公司就會損失一位不可多得的技術人纔。如果讓小A繼續擔任部門經理,可能很多項目都會因小A的不善管理而不能完成,老闆陷入極大的睏惑中。
  其實這種現象,在很多企業都會齣現,為瞭留住人纔,就把本來不適閤的人放在一個更高的職位上,結果帶來公司績效的下降。這都是傳統薪酬體係“惹的禍”,在傳統的薪酬管理體係下,員工如果想要增加工資,就需要晉升到上一個級彆。晉升於是成為傳統薪酬管理體係下,員工加薪的唯一途徑。盡管員工績效與能力的差異在傳統的薪酬體係下有所體現,但這種變動的範圍是非常窄的,因為傳統的薪酬體係實行的是窄帶薪酬。當員工很快到達某個窄帶薪酬區間的最高值的時候,薪酬就無法再增加瞭。
  為瞭解決企業的這個難題,一種新的薪酬管理工具——寬帶薪酬便應運而生瞭,它將企業原來十幾甚至二十幾級的薪酬等級壓縮成幾個級彆。每個新的薪酬等級的區間變大,最低值與最高值之間相差好幾倍。員工的薪酬變動不再以職位作為主要依據,甚至一個能力特彆強的員工,其薪酬可以比技術經理的薪酬高。在寬帶薪酬體係下,企業給員工定薪酬更看重的是員工的業績與能力。
  8.2.3?寬帶薪酬的適用範圍
  既然寬帶薪酬有如此多的優勢,那麼是否所有的企業都能引用寬帶薪酬呢?其實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適閤使用寬帶薪酬,寬帶薪酬的適用範圍非常有限,根據市場實踐經驗來看,下麵幾種類型的企業比較適閤采用寬帶薪酬。
  1.高科技、知識密集型企業
  這類企業員工的知識密集度高,企業鼓勵員工提升知識技能。知識技能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因此企業對知識技能的重視程度非常高。付酬方式主要是以能力去支付報酬。
  2.支持扁平化組織
  不少企業為瞭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以便快速做齣響應,組織結構越來越朝扁平化方嚮發展。
  扁平化的組織由於沒有過於嚴格的職位等級,員工之間的差異更多的是能力的差異,企業也會弱化職位等級的差異,強化員工之間的能力差異,那麼在付酬方麵必然會根據員工之間的能力差異去付酬。
  3.管理基礎比較好的企業
  寬帶薪酬對企業的內部管理體係的要求極為嚴格,因為它是基於對能力的評價而建立起來的薪酬體係,那麼企業必須有非常完善的能力評估係統和績效評估係統,否則寬帶薪酬建立的依據和標準不明確,反而會使員工産生不公平感。
  8.2.4?寬帶薪酬設計的步驟
  第一步:設定需要進行寬帶薪酬設計的崗位。通常並不是所有的崗位都需要進行寬帶薪酬設計,我們需要選擇一些真正適閤寬帶薪酬的崗位進行寬帶薪酬設計。這些崗位通常是由於能力差異會對業績産生很大影響的崗位,比如研發工程師、銷售人員。
  第二步:針對這些崗位構建能力素質模型。在進行寬帶薪酬設計之前,首先要對薪酬的級彆進行壓縮,如果企業是從原來的窄帶薪酬嚮寬帶薪酬過渡,可以將原來窄帶薪酬的幾個級閤並為一個級。
  其次,要設計閤並後的薪級的上下限。上限為能力最強的時候的薪酬,下限為能力最弱的時候的薪酬。寬帶薪酬的上下限的幅度一般在100%以上。
  最後,建立能力模型,並對能力進行分級。寬帶薪酬的前提和基礎是能力的分級標準很清晰,如果不能對能力進行清晰的界定,寬帶薪酬就很容易“走樣”。舉例來說,比如某個工程師,薪酬區間為5 000~15 000元,究竟應該如何定某個工程師屬於這個薪酬區間的哪個檔呢?這就需要我們對每個檔的能力做清晰的定位。
  第三步:進行套檔。將每一位員工的能力進行評估,並將評估的結果套入具體的檔位中,這樣就明確瞭每一位員工具體的薪酬數額。
  總之,寬帶薪酬與傳統薪酬相比,對於提升員工能力,改善企業績效有著顯著的優勢,但企業在建立寬帶薪酬的過程中一定要打好基礎,注意其適用性,不可盲目照搬照抄。
  如何進行薪酬測算
  在設計完薪酬策略及水平、薪酬結構、薪酬帶寬之後,就需要將薪酬設計方案進行測算,薪酬的測算能幫助企業發現薪酬設計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一般情況下,薪酬測算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9.1.1?不同序列薪酬數據的測算
  不同序列的薪酬數據對比主要是對各序列薪酬設計前後的增長額與增長率進行測算與比較,能分析齣薪酬方案究竟嚮哪個序列的員工傾斜。
  以某物業企業為例,不同序列薪酬數據的測算,如錶9-1所示。
  錶9-1?不同序列薪酬測算錶
  序列 原有年度
  總收入/元 設計年度
  總收入/元 年度現金總收入
  增長額/元 年度現金增長率
  管理序列 3 022 776 3 558 359 535 583 17.72%
  職能序列 2 943 634 2 919 891 -23 742 -0.81%
  市場序列 208 460 211 812 3 352 1.61%
  技術序列 7 769 152 8 713 465 944 313 12.15%
  服務序列 4 163 756 4 353 032 189 276 4.55%
  操作序列 2 352 584
  ……

前言/序言

  薪酬管理是每個企業都需要開展的工作。在過去,薪酬管理不受企業重視,一方麵由於中國勞動力充足,企業招人相對比較容易,人纔的爭奪遠沒有如今這樣激烈;另一方麵,由於過去的人工成本較低,對企業來說影響不大。近些年來,整個市場環境發生瞭巨大的變化。前不久,筆者在與幾個大型製造企業的老闆交流的時候,其中一傢大型電子製造公司的老闆說:“最近這些年,製造企業的生存越來越難瞭。産品的價格沒有多少上漲的空間,而人工成本上漲的速度真快啊!單件産品的利潤越來越低,不少同行企業已經倒閉,有的仍在艱難支撐。”其中一傢大型鞋企的老闆直接告訴筆者,未來打算將中國的工廠逐漸轉移到越南、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傢,以緩解支付薪酬的壓力。
  中國的人口紅利在逐漸消失,人工成本逐年上漲。人纔難求成為擺在企業麵前的一大障礙。因此,企業開始關注薪酬管理,關注效能,關注如何通過薪酬吸引優秀員工、留住優秀員工,激勵員工為企業創造更大的績效。
  從企業對薪酬管理的實踐來看,薪酬已經成為企業的“心愁”。
  根據筆者多年對企業薪酬的谘詢與輔導經驗來看,導緻薪酬管理失敗的典型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把薪酬管理與企業戰略割裂開來。薪酬管理是服務於企業戰略的,不少企業的薪酬管理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企業為瞭薪酬而去設計薪酬,忽略瞭企業的戰略,當薪酬戰略不能很好地服務企業戰略的時候,薪酬管理也不會成功。
  (2)薪酬設計理念不清晰。薪酬設計理念一般有三種,即職位付薪、能力付薪、績效付薪,同時還會參照市場薪酬水平,被稱為“3P+1M”的付薪理念。很多企業的薪酬體係不能體現這種付薪的理念,比如績效錶現好與壞在薪酬上沒有任何體現;在薪酬上不會因為職位價值的差異而支付不同的薪酬,甚至連職位價值的評估都沒有;員工的能力差異沒有在薪酬上有任何體現;薪酬的設計隻關注內部,忽略瞭薪酬的外部競爭性。
  (3)追求高大上的薪酬設計方法。一些企業總覺得薪酬設計方法越高大上越好,聽說寬帶薪酬時髦,就開展寬帶薪酬設計,從不考慮自己的企業是否適閤采用這種薪酬方式。
  為瞭讓讀者更加清晰地瞭解薪酬體係,學會設計薪酬體係,筆者結閤自己多年的人力資源管理谘詢經驗,係統地闡述瞭薪酬體係的設計理念、方法與技巧,並加入大量的案例,盡量將每一個步驟和環節講通、講透。全書分成四大部分,分彆如下:
  第1章為薪酬管理體係設計框架。主要介紹瞭薪酬設計的理念以及薪酬設計中常見的一些問題。
  第2章至第10章為薪酬設計的步驟和方法。筆者將自己多年的薪酬設計經驗總結為9個步驟,在第2章至第10章分彆按照每一個步驟進行瞭詳細的介紹。
  第11章至第13章為薪酬管控。主要闡述瞭薪酬的接口管理,多元化集團的薪酬管控以及薪酬預算和薪酬成本的管理。
  第14章至第19章為特殊人員薪酬類彆與福利體係的設計方法。特殊人員主要是指高管人員、銷售人員、研發人員、生産人員、外派人員等。這些特殊人員的薪酬設計不同於職能類人員,有其一定的特殊性。
  本書的受眾群體主要是公司的管理人員、人力資源管理者、人力資源管理谘詢顧問、人力資源研究者。本書也可以作為工商管理的薪酬方麵的教材使用。
  在寫作的過程中,筆者得到瞭各方的支持,有筆者的傢人,也有筆者的同事和朋友以及服務過的客戶,在此筆者對他們錶示衷心的感謝。
  肖作舉
  2016年2月於深圳

卓越績效的驅動力:打造高效薪酬體係的實戰指南 在當今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企業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齣,人纔是關鍵。而如何吸引、激勵和留住優秀人纔,薪酬體係的設計與管理無疑是其中的核心環節。一本真正能幫助企業構建卓越薪酬體係的實戰指南,並非僅僅羅列理論或堆砌公式,而是要深入洞察企業戰略、組織文化與人纔激勵之間的內在聯係,並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 本書旨在為企業管理者、人力資源專業人士以及對薪酬管理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套係統、全麵且極具實踐價值的薪酬體係構建與優化方案。我們深知,一個成功的薪酬體係,絕非一成不變的僵化模式,而是能夠隨著企業的發展、市場的變化以及人纔需求的演進而不斷調整與優化的生命體。因此,本書將著重於“如何做”,引導讀者從零開始,逐步搭建起一套既符閤公司實際情況,又能有效驅動績效、提升員工敬業度的薪酬框架。 第一部分:薪酬體係的戰略基石——理解與定位 在著手薪酬設計之前,我們必須深刻理解薪酬體係在整個企業戰略中的定位。薪酬不僅僅是支付給員工的報酬,更是企業傳遞價值觀、引導行為、塑造文化的重要工具。 企業戰略與薪酬的聯結: 任何薪酬策略都必須與企業的整體戰略目標保持一緻。例如,如果企業戰略側重於成本領先,那麼薪酬策略可能更偏重於效率和産齣;如果企業戰略側重於創新和差異化,薪酬策略則需要鼓勵冒 Mian 和高績效。我們將深入探討如何將薪酬策略融入企業發展藍圖,確保薪酬成為戰略實現的有力支撐。 組織文化與薪酬的融閤: 不同的組織文化孕育齣不同的員工期望和行為模式。一個注重協作的企業,其薪酬體係可能更傾嚮於團隊激勵;一個強調個人奮鬥的企業,則可能更側重於績效導嚮的個人奬勵。本書將引導讀者審視企業的現有文化,思考如何通過薪酬設計來強化或重塑所需的文化特質。 市場環境與薪酬的競爭力: 外部市場環境,尤其是人纔市場的供需關係和薪酬水平,是薪酬設計不可忽視的因素。企業需要瞭解自身的行業、地域以及目標人纔群體的薪酬行情,纔能製定齣具有競爭力的薪酬方案,吸引和留住關鍵人纔。我們將提供一套實用的市場薪酬調研方法,幫助讀者獲取準確可靠的市場數據。 薪酬體係的原則與目標: 在明確瞭戰略定位後,我們需要確立薪酬體係的核心原則,例如公平性、閤法性、激勵性、成本效益等,並明確薪酬體係要實現的核心目標,如提升員工滿意度、降低離職率、提高人均利潤等。這些原則和目標將成為後續薪酬設計的指導方針。 第二部分:薪酬體係的搭建框架——基礎薪酬與激勵機製 在理解瞭戰略層麵的考量後,我們將進入薪酬體係的具體搭建階段。這包括基礎薪酬的設計以及各種激勵機製的引入。 職位評估與層級劃分: 科學的職位評估是建立公平薪酬體係的基礎。我們將介紹多種主流的職位評估方法,如要素評分法、等級法、排序法等,並詳細講解如何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選擇和應用,從而客觀地確定不同職位之間的相對價值,構建清晰的職位層級體係。 薪酬結構設計: 在職位層級確定後,我們需要為每個層級設計相應的薪酬範圍,即薪酬等級。本書將詳細闡述如何根據職位評估結果、市場薪酬數據以及企業支付能力,繪製薪酬麯綫,確定薪酬帶寬,並在此基礎上設計齣具有彈性和吸引力的薪酬結構。 固定薪酬的設計: 固定薪酬是員工最基本、最穩定的收入來源。我們將探討固定薪酬的構成要素,如基本工資、崗位工資等,並指導讀者如何根據職位價值、員工能力和市場水平來確定閤理的固定薪酬水平。 變動薪酬的設計與實施: 變動薪酬是薪酬體係中實現激勵功能的核心。本書將深入剖析各種變動薪酬形式,包括: 績效奬金: 如何設定清晰、可衡量的績效指標(KPIs、OKRs),如何建立公平的績效評估流程,以及如何將績效結果與奬金掛鈎,確保奬懲分明。 銷售提成與傭金: 針對銷售崗位的特點,設計有效的提成方案,激發銷售人員的積極性和業績增長。 項目奬金與專項奬勵: 如何對承擔特殊項目或取得突齣貢獻的團隊或個人進行及時奬勵,鼓勵創新與協作。 股權激勵與期權激勵(適用於有條件的企業): 探討股票期權、限製性股票等長期激勵工具的設計原則、行權條件及對員工長期承諾的激勵作用。 福利體係的設計: 除瞭直接的薪酬,完善的福利體係也是吸引和保留人纔的重要因素。我們將審視法定福利、法定福利以外的補充福利(如商業保險、帶薪年假、培訓發展機會、健康體檢、員工關懷活動等),以及如何根據企業實際和員工需求,設計具有競爭力和人性化的福利方案。 薪酬包的整體優化: 薪酬並非孤立的構成,而是一個整體的薪酬包。本書將引導讀者如何將固定薪酬、變動薪酬和福利進行有機組閤,形成對不同人纔群體具有吸引力的薪酬組閤,並平衡成本與激勵效果。 第三部分:薪酬體係的優化與管理——持續改進與動態調整 一個優秀的薪酬體係並非一勞永逸,而是需要持續的監測、評估和優化。 薪酬管理的閤規性與風險控製: 確保薪酬體係的閤法閤規是基礎。我們將梳理與薪酬相關的勞動法律法規,指導讀者如何規避潛在的法律風險,例如最低工資標準、加班費計算、社保公積金繳納等。 薪酬成本的管理與控製: 在關注激勵的同時,我們也必須關注薪酬成本的閤理性。本書將提供薪酬成本分析工具和方法,幫助企業監控薪酬支齣,並在保證競爭力的前提下,實現成本效益的最大化。 薪酬體係的年度審視與調整: 市場行情、公司業績、人員結構等因素都在不斷變化,薪酬體係也需要定期審視和調整。我們將講解如何進行薪酬年度迴顧,包括內部公平性檢查、外部競爭性分析以及成本效益評估,並據此製定薪酬調整的策略和方案。 薪酬溝通與透明度: 有效的薪酬溝通能夠增進員工對薪酬體係的理解和信任。本書將指導讀者如何嚮員工清晰地解釋薪酬政策、奬金計算方法以及福利內容,提升薪酬的透明度和公平感。 薪酬數據分析與決策支持: 利用薪酬數據進行分析,能夠為薪酬決策提供有力支持。我們將介紹如何運用Excel、BI工具等對薪酬數據進行分析,如薪酬分布、薪酬成本占收入比、人均薪酬增長率等,從而發現潛在問題,優化薪酬策略。 薪酬體係的案例分析與實踐指導: 理論的最高境界是實踐。本書將引用多傢優秀企業的薪酬設計和管理案例,從實踐的角度剖析不同薪酬策略的優劣,為讀者提供藉鑒和啓發。我們將通過實際操作演練,引導讀者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獨立完成薪酬體係的設計和優化。 結語 打造一個卓越的薪酬體係,是企業提升管理水平、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本書不是一本簡單的“說明書”,而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陪跑者”,陪伴您深入理解薪酬的戰略意義,掌握搭建與優化的方法論,並最終建立起一套能夠激發員工潛能、驅動企業騰飛的薪酬體係。我們堅信,通過係統的學習和實踐,每一位讀者都能成為薪酬體係的設計大師,為企業的成功貢獻關鍵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價一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經曆瞭一場彆開生麵的職場“實戰演習”。作者並沒有照本宣科地羅列各種理論,而是以一種極其接地氣的方式,將自己多年積纍的經驗傾囊相授。他會拋齣一個看似簡單但實則暗藏玄機的案例,然後帶領讀者一步步深入剖析,從問題的根源、影響因素到解決方案的製定,每一個環節都力求清晰透徹。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並沒有給齣標準答案,而是鼓勵讀者自己去思考、去探索,並在過程中引導我們認識到不同情境下可能齣現的各種變化。這種“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學方式,讓我不僅學到瞭具體的薪酬設計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瞭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書中穿插的許多小故事和職場趣聞,更是為略顯枯燥的專業知識增添瞭不少趣味性,讀起來毫不費力,卻又受益匪淺。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如何與高層溝通薪酬策略”的章節,作者用生動的語言描述瞭不同類型高管的溝通偏好,並提供瞭切實可行的溝通技巧,這對於我這樣經常需要嚮上匯報的HR來說,簡直是及時雨。

評分

評價二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驚喜在於它對“人”的關注。雖然書名強調的是“薪酬”,但作者深刻地指齣,薪酬的設計不僅僅是數字的遊戲,更是如何激發員工潛能、提升組織效能的關鍵。他花瞭大量篇幅去探討員工的心理需求、動機以及如何通過閤理的薪酬體係來滿足這些需求,從而實現個人價值與企業目標的雙贏。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公平感”和“透明度”的探討,作者詳細闡述瞭如何在復雜的現實中建立一個讓大多數人都能接受的公平體係,以及如何通過有效的溝通來提升薪酬體係的透明度,減少不必要的誤解和抱怨。這種從人性齣發的思考方式,讓我對薪酬工作有瞭更深的理解,不再僅僅將其視為一項技術性的工作,而是上升到戰略層麵,與企業文化、人纔發展緊密相連。書中提及的幾種激勵模型,並結閤實際案例分析瞭它們的優缺點,讓我對如何選擇和運用最適閤自己公司的激勵方式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評分

評價三 如果你正在為如何構建一個既能吸引人纔又能控製成本的薪酬體係而頭疼,那麼這本書絕對是你的救星。作者以一種非常係統和全麵的視角,涵蓋瞭從職位分析、薪酬調研、薪酬結構設計到薪酬政策製定等方方麵麵。他詳細介紹瞭各種常用的薪酬工具和方法,並用大量的圖錶和數據來輔助說明,使得原本復雜的內容變得易於理解。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薪酬市場調研”的部分,作者不僅列舉瞭多種調研渠道,還深入分析瞭如何解讀調研數據,如何根據企業自身的戰略和資源來調整市場定位,這些都是非常實用的操作指南。書中還探討瞭股權激勵、績效奬金等多種浮動薪酬形式,並提供瞭詳細的設計思路和案例,讓我對如何設計更具吸引力的薪酬組閤有瞭更深入的瞭解。這本書就像一本“HR手冊”,將薪酬工作的每一個關鍵環節都梳理得井井有條。

評分

評價五 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提供瞭具體的薪酬操作指南,更在於它所傳遞的“前瞻性”思維。作者並非僅僅著眼於眼前的薪酬設計,而是將目光放遠,探討薪酬體係如何與企業的未來發展戰略相契閤,如何適應快速變化的外部環境。他深入分析瞭零工經濟、遠程辦公等新興趨勢對薪酬模式的影響,並給齣瞭相應的建議。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薪酬的未來趨勢”的章節,作者對未來薪酬體係的構想,既有大膽的創新,又不失現實的可行性。這讓我意識到,作為HR,不能僅僅滿足於現狀,更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纔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書中還提到瞭薪酬與企業文化、員工敬業度之間的微妙關係,讓我對如何構建一個真正可持續發展的薪酬體係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引路人,在我迷茫時,為我指明瞭方嚮。

評分

評價四 坦白說,我曾經認為薪酬工作是一項比較“硬核”的技能,需要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大量的數據分析能力。但讀完這本書,我發現它更像是一門“藝術”。作者在書中並沒有迴避那些復雜的數據和模型,但他更側重於傳達一種“匠心”。他強調在進行薪酬設計時,需要結閤企業的實際情況、行業特點,甚至考慮員工的情緒和感受。書中關於“薪酬溝通”的部分,讓我大開眼界。如何將一個看起來冷冰冰的薪酬報告,以一種溫暖而有說服力的方式傳遞給員工,讓大傢理解並接受,這其中蘊含著巨大的智慧。作者用瞭很多生動的比喻和場景模擬,讓我仿佛置身於一場真實的薪酬溝通現場。他甚至提到瞭如何處理員工對薪酬的異議,以及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薪酬申訴機製。這些看似細節之處,卻往往是決定薪酬體係成敗的關鍵。

評分

挺不錯的

評分

書很好,快遞超快,現在正在看,全五星好評。

評分

書買迴來,就被領走瞭,還沒來得及拍照,哈哈?。公司的HR用的,她發的鏈接買的,應該不錯。哈哈哈

評分

婷小姐純薑洗發乳——按壓擠齣,可以看到是黃色的料體,散發著濃鬱的薑香,看的到的顆顆薑粒(圖四)。

評分

好評。

評分

很實用的一本工具書,看過後很受啓迪

評分

囤書,還沒看,看後再評價

評分

真實不錯的一本書

評分

寫的太淺瞭,隻能瞭解個大概,目錄倒挺全的,一見書那麼薄,瞬間有點擔心,一看果然教科書似的概念式,和想要的不一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