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吃手怎么办?
孩子边吃边玩怎么办?
孩子不爱喝白开水怎么办?
孩子起床就哭怎么办?
孩子憋尿怎么办?
……
刚入园的小朋友或多或少会存在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他们对幼儿园生活的不适应,甚至产生抗拒心理,这也让许多家长头痛不已。如何帮助孩子改善以上情况,顺利度过幼儿园适应期?本书一一告诉你!
本书包括生活篇、卫生篇、饮食篇三大部分,通过结合生活实例的方式,分别对穿衣、进餐、入睡、起床、喝水、盥洗、如厕、漱口、用眼九大生活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指导孩子,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顺利度过幼儿园适应期。此外,书中还介绍了68款儿童营养餐实例,满足孩子对营养的需求,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食尚小米
知名美食达人,央视多档美食节目的策划,并在东方卫视《贝太厨房》、旅游卫视《我爱每一天》等多档美食节目中担任主持或嘉宾。国内美食类博客中阅读量近亿的明星博主,博客粉丝近百万人。曾出版《食物也fashion》系列丛书三本(瘦身篇、美白篇、呵护篇)、《做好家常菜》、《做好精致家常菜》、《私房下饭菜》、《白领快手菜》、《我的素食生活》等众多美食图书。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jimmy628
微信公众号:食尚小米寻味美食游记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五条幼儿园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五条幼儿园始建于1957年,为北京市首批一级一类幼儿园,北京市示范幼儿园。现一园三址,21个教学班,700多名幼儿。幼儿园有着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湛,刻苦钻研,积极进取的教师团队。幼儿园将幼儿健康放在首位,以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为重点,创建了“从小学做人”的教育模式。
01生活篇
(一)穿衣
哪些衣服适合孩子在幼儿园穿
漂亮衣服什么时候穿
衣服上有什么配饰合适
孩子不会自己穿衣怎么办
夏天穿什么样的衣服最合适
冬季最不适宜穿什么样的衣服
孩子老咬衣角怎么办
孩子总穿反鞋怎么办
换季的时候怎样增减衣物
孩子该不该穿名牌
(二)进餐
孩子边吃边玩怎么办
孩子晚上回家该不该吃饭
超重孩子应该怎样科学进餐
两餐之间相隔多长时间为宜
孩子挑食怎么办
孩子吃饭慢怎么办
孩子不会咀嚼怎么办
孩子厌食怎么办
(三)入睡
孩子睡眠不足怎么办
如何让孩子独立入睡
如何让孩子睡得踏实
如何让孩子养成正确的睡姿
孩子睡觉要求开灯怎么办
孩子睡觉时磨牙有什么问题吗
孩子睡觉爱出汗有问题吗
孩子喜欢赖床怎么办
孩子起床就哭怎么办
孩子经常尿床怎么办
夏天孩子睡凉席好吗
孩子睡觉需要穿睡衣吗
孩子睡觉用枕枕头吗
孩子睡觉吃手怎么办
孩子睡觉需要依赖物好吗
孩子睡觉玩弄生殖器怎么办
(四)喝水
孩子不爱喝白开水怎么办
孩子不会主动饮水怎么办
孩子缺水的外部表现是什么
孩子喝水多好吗
孩子习惯用奶瓶喝水怎么办
孩子喝水的器具有特殊要求吗
孩子能喝茶吗
02卫生篇
(一)盥洗
正确的洗手方法是怎样的
孩子洗手时不认真怎么办
用消毒纸巾擦手能代替洗手吗
孩子不爱淋浴怎么办
怎样让孩子爱上洗脸
孩子不爱洗头怎么办
给孩子洗脚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二)如厕
孩子不会擦屁屁怎么办
如何让孩子学会蹲坑
孩子尿裤子了怎么办
孩子憋尿怎么办
怎么培养孩子定时大便的习惯
睡觉前是否要多次提醒孩子小便
男孩子小便时总会把尿溅到裤子上怎么办
孩子总是便秘怎么办
孩子大便的颜色代表了什么
如何让孩子学会掖裤子
(三)护齿
如何教孩子正确漱口
保护牙齿除了漱口还有什么办法
氟化泡沫对保护牙齿的作用大吗
孩子应该从几岁开始刷牙
每餐后都漱口能够保证孩子没有龋齿吗
乳牙更换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乳牙龋齿对恒牙有什么影响
乳牙龋齿一定要治疗吗
窝沟封闭对孩子来说重要吗
(四)卫生
如何让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孩子爱吃手怎么办
孩子必须一人一条毛巾吗
如何培养孩子刷牙的习惯
为什么要经常给孩子剪指甲
孩子的衣服需要每天换吗
如何培养孩子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
卫生纸和餐巾纸能够混用吗
如何及早发现孩子生病
孩子有头痛、发热等小病需要及时就医吗
如何让孩子养成正确的坐立姿势
(五)用眼
孩子看书、画画时头低怎么办
孩子握笔时手指离笔尖近怎么办
为什么孩子走路、躺着、乘车时不能看书
让孩子玩电子产品合适吗
眼保健操对孩子真的有用吗
孩子常吃甜食对视力有影响吗
孩子患轻微弱视需要治疗吗
什么样的环境最毁眼睛
孩子的视力标准是多少才正常呢
03饮食篇
菜类
1 糖醋排骨
2 彩椒土豆丝
3 醋熘白菜
4 凤梨虾球
5 海米菜花
6 西红柿炒圆白菜
7 浇汁龙利鱼
8 栗子焖鸡翅
9 京酱肉丝
10 香干炒芹菜
11 肉末烧茄子
12 素炒圆白菜
13 素炒木须
14 白萝卜炖牛肉
15 鸡蛋炒西葫芦
16 宫保虾仁
17 肉末炒西葫芦
18 鱼香茄子
19 素鸡炒油麦菜
20 三色胡萝卜丝
21 土豆炖牛腩
22 红烧鲷鱼
饭类
1 奶香玉米饭
2 奶香红豆饭
3 奶香南瓜饭
4 奶香山药饭
5 奶香豌豆饭
6 奶香燕麦饭
7 奶香芋头饭
8 奶香紫米饭
面点类
1 巧克力蛋糕
2 意大利水果比萨
3 腐乳卷
4 枣泥卷
5 葱油花卷
6 金银卷
7 佛手包
8 肉松卷
9 珊瑚卷
10 奶香卷
11 果仁卷
12 肉龙
13 猪肉胡萝卜包
14 猪肉虾仁烧卖
15 油盐卷
16 麻酱糖饼
17 芝麻发面饼
18 果酱卷
19 五彩时蔬饼
汤类
1 棒骨白菜汤
2 棒骨萝卜丝汤
3 紫菜蛋花汤
4 虾皮冬瓜汤
5 疙瘩汤
6 丝瓜鸡蛋汤
7 粟米豆腐汤
8 西红柿鸡蛋挂面汤
9 百合梨汤
10 银耳雪梨汤
粥类
1 紫米花生粥
2 江米红枣粥
3 菜粥
4 江米百合莲子粥
5 冰糖银耳绿豆粥
6 南瓜百合粥
7 红薯小米粥
8 牛奶燕麦粥
9 珊瑚玉米粥
(二)如厕
孩子不会擦屁屁怎么办
郑紫辉
孩子不会擦屁屁怎么办?在家长看来,擦屁屁这一自理行为对于幼儿期的孩子来说很难达到,有些家长甚至认为没有必要让这么小的孩子掌握此项生活技能,多数家长都会帮助孩子完成。
但事实上,孩子3岁左右就可以尝试进行擦屁屁的自我服务,这不仅可以锻炼孩子手部小肌肉的发育与手指灵活性,更是让孩子在体验中发现自己能力的提高,以及取得成功后的自我认同。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掌握擦屁屁的方法呢?就让我们用游戏带给孩子参与兴趣与快乐体验吧!
1.铺被子、叠被子
家长给孩子准备卷状卫生纸,让孩子练习沿虚线将纸撕下,要求长短适中。家长可以提供一个卡通的动画标尺,孩子撕下来后比一比长短,知道要撕得一样长。
再让孩子练习把纸折叠成小块,掌握折的方法。就像叠被子一样,边对边折成小方块,并用小方块练习擦的动作,可以是擦擦嘴、擦擦桌子、擦擦小椅子等,重点是让孩子理解擦的动作。
2.我给娃娃擦屁屁
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玩具娃娃,指导孩子模仿爸爸妈妈的样子给娃娃擦屁屁。家长可以给娃娃屁屁上抹上药膏或替代品,让孩子擦拭。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玩的模仿游戏了,家长通过示范告诉孩子要从前往后擦;知道纸要叠一下、擦一下,反复进行,直到擦干净为止;懂得保持小手干净的方法。在孩子做对的时候要表扬他照顾得非常好,及时肯定他的表现。
3.实践操作
家长可根据孩子掌握的情况,安排他自己尝试练习擦屁屁,家长在一旁进行指导。在孩子每次完成擦屁屁的动作后,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并借助检查和评价的时机,对其完成效果进行检查和补救,将孩子屁屁擦干净。此项工作直到孩子能够独立掌握好为止。
4.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家长要引导孩子继续完成洗手和冲厕的良好习惯,在每次擦屁屁后,指导孩子完成把手洗干净、独立冲厕所等一系列程序,并养成习惯,提升孩子的责任意识。
家长可以记录孩子每一次擦屁屁的表现,通过贴小贴画、画红花等形式激发孩子主动进行自我服务的意识。要知道,只有相信孩子,才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
如何让孩子学会蹲坑
郑紫辉
进入幼儿园的小朋友除了要面对入园焦虑以外,对很多生活用品也表示不习惯,使用起来会遇到很大的困难。比如,蹲坑就是孩子遇到的一大难题。孩子们会出现不在幼儿园上厕所,憋尿、憋大便的问题;还有的小朋友不会使用蹲坑,或因腿部力量不够,造成蹲不住或对不准等情况。因此,教孩子学会使用蹲坑需要家长的配合和老师的指导与帮助。
方法一:解决心理排斥问题
孩子由于更换了生活用品,首先会在心理上比较排斥。因此,家长应当在孩子入园前对孩子进行引导,让他了解什么是“蹲坑”,知道蹲坑的好处是非常卫生,还能锻炼小朋友的小腿力量,帮助孩子从心理上接受。
方法二:缓解腿部力量缺乏,蹲不住的状况
由于孩子腿部力量不够,造成蹲的困难和腿部支撑没有力量,这也是孩子面临的一个问题。家长应对孩子进行腿部力量的游戏练习,比如利用青蛙跳、袋鼠跳、蹲走等多种形式,增强孩子的腿部力量。
方法三:转移注意力,增加蹲的时间
在练习蹲坑的时候,家长可以逐渐增加孩子蹲的时间。比如,在蹲坑时陪伴孩子,给他讲一个故事,为他播放一段乐曲,舒缓一下情绪,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蹲的时间。
方法四:小奖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家长如果遇到孩子蹲坑困难的问题,除了进行以上练习外,还可以根据孩子的表现,适当增加“小奖励”或“我进步了”等形式的评比和奖励活动,对孩子已有的进步给予肯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的有效方法与积极参与,是可以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以及学会面对像“蹲坑”这样的状况的。只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再加上方法得当,孩子们都会很快适应和接受的。
孩子尿裤子了怎么办
郑紫辉
面对孩子尿裤子的现象,家长们的反应不尽相同。有的家长会因为孩子小,不加迟疑地就直接给孩子换了,什么也不说。有的家长会大声训斥,指责孩子太贪玩儿,所以才把裤子尿湿了。还有的家长会认为,孩子也不小了,怎么还总是尿裤子,因而对孩子的身体状况产生怀疑。
这些反应都是由家长主观意识决定的,而不是以孩子的表现进行分析和查找原因为依据的。
案 例 一 甜甜是个乖巧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强,就是在如厕方面有欠缺,总会出现尿裤子的现象。家长面对孩子的湿裤子,总会愁眉不展地追问原因,造成孩子更加紧张和慌乱,对如厕也表现得更加排斥。在老师主动与家长沟通后,家长才理解孩子尿裤子的原因。原来,甜甜由于性格内向,不愿意主动表达,经常在排队等待如厕的时候就已经尿湿了。
小便来得急是主要原因,因此,家长应当判断出孩子的问题所在,从根本上帮助孩子,提示她早些做好如厕的准备。排队人多的时候,可以跟其他小朋友主动表达一下自己着急的需求或是请求老师帮助。家长还要为孩子准备适宜穿脱的裤子,便于孩子在上厕所时节省时间。尿急也与孩子身体发育尚不完善有很大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就会提升自我控制能力了。家长在面对孩子尿裤子的问题时,不要在表情和言语上给孩子造成压力,应当积极鼓励和想办法应对和解决。
案 例 二 有些已经上了大班的孩子,不经意贪玩儿时尿湿了裤子,只见他在被大家发现的时候连忙狡辩说是自己弄洒了水,不是尿裤子。有些家长在发现真相后,会认为孩子在说谎话,并进行严厉的批评。其实,这是孩子的自尊心在发展,对自己尴尬行为的一种掩饰,不想自己的隐私被大家发现而已。
作为家长,在明白事实原委之后,应当安抚孩子的心灵,并在隐蔽的地方帮助孩子换好裤子,不做声张,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之后,再在适宜的时候进行说教,帮助孩子认识到如厕要及时,学会分配玩儿与如厕的时间。
案 例 三 “我尿裤子了!”一声响亮的喊声过后,连忙送上裤子的两位老人一前一后地忙碌着。这样的情景在无数的家庭中出现。由于老人对孩子的生活多以包办代替其自理,造成孩子对小便的意识不强,甚至对尿裤子毫不在乎。这样的态度也是不正确的。家长应当与老人进行沟通,建立统一的教育原则和一致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尝试中逐渐学会独立。
生活中,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尝试与探索的空间和机会,在不断地实践中你会发现,孩子在挫折与困难中逐渐长大。走进孩子的世界,用观察的视角读懂孩子,适时地引导孩子,我想,这才是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注重身心的共同发展,让孩子学会自主与独立。
孩子憋尿怎么办
明明
案 例 小班新入园的宝贝林林不仅在语言表达方面不是很清晰,在小便问题上也让老师比较头疼,经常看见他小脸通红,坐立不安,有时还会抖动身体或是自己转圈。
分 析
这是憋尿的表现,对于有经验的老师或家长来说都能够一眼看出来。然而,孩子憋尿单纯靠老师和家长提醒是不行的,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培养其自主小便的意识,才是真正解决问题和有益健康的根本。小便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条件反射,孩子憋尿就会出现坐立不安、精神紧张的反应。它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和活动,而且危害身体健康。
由于孩子年龄小,主动性比较差,因此经常会有憋尿的现象。每个孩子憋尿的原因不同,有的孩子由于性格偏于内向,比较羞涩,在幼儿园不敢跟老师说,所以会忍着不去小便;有的孩子可能注意力太专注,导致有了小便却感觉不到,不去小便;还有的孩子能够知道自己需要小便,但就是懒得去。
措 施
1.根据孩子年龄的差异,采取提醒或暗示的方式,让孩子能够学会主动小便。
2. 观察孩子日常行为,见到异样(需要小便)的行为举止要给予提示,让他知道这种情况就表示自己需要小便了。
3. 根据孩子进水量,调整提示其小便的次数。
4. 避免让孩子长时间穿戴尿不湿,以免造成孩子小便自主性差、不受控制的现象。
5. 通过游戏和奖励等方式,让孩子在自主如厕后能够得到表扬、肯定,帮助孩子建立“我能做到”的意识。
6. 通过故事、儿歌或手偶表演等形式,让孩子知道憋尿对身体的坏处,提升孩子的思想认识。
怎么培养孩子定时大便的习惯
杨凯茜
孩子如厕不规律,经常发生大便没憋住、拉到裤子里的情况,这令妈妈们头疼不已。殊不知,要培养孩子定时大便的习惯,避免被突如其来的“粑粑”烧光好心情,首先要规范他们的饮食和活动量。家长们不要嫌前期的培养过程麻烦,如果“躲”过了前期培养,后期的烦恼会更多。不如我们耐心培养,静等花开。
1. 冬季天气寒冷,孩子的衣服厚重,相比夏季的“薄薄一层”更难于穿脱,如厕会不方便。对此,在进行户外活动时,家长要提醒孩子有便意要及时去厕所,不要憋屎、憋尿。
2. 晨起时,让孩子喝一杯温开水(便秘的孩子可以饮用蜂蜜水,便于肠道加速蠕动),待洗漱过后,引他到坐便器上大便。如果孩子实在不想大便,不要强迫他长时间坐在坐便器上不起来。
3. 三餐应多摄入纤维素含量较高的食物,如芹菜、红薯、豆类、果蔬等,帮助肠胃洗刷掉多余的垃圾和毒素。
4. 孩子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每日消耗的水分约占体重的1O%~15%。因此,孩子的年龄越小,则需水量越大。1~3岁孩子每日需水量在1200~1600毫升,除去营养素在体内代谢生成的水和饮食摄入的水分外,每天还应直接饮水至少600毫升。
5. 户外活动时间保持在每天2~3小时,冬季最佳时间为上午10点、下午3~6点;夏季最佳时间为上午7~8点、下午5~6点。宜在绿化区内或安全环境中活动,不宜到车辆繁多、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户外活动项目的选择有:一是散步,呼吸新鲜空气。但要注意避免日光直射、过度暴露皮肤、过量吸收紫外线。二是游戏和体育活动,如跑、跳、爬、攀、球类运动、游泳等。适当的体育锻炼既可以强身健体,又可以有效释放抑制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避免因消化不良引起的便秘。
6. 记录孩子的大便时间,了解孩子排便次数和大便状态。大便的状态所呈现的是健康状况,有亚健康问题应及时就医。同时,孩子每日大便应不少于一次。
(三)饮食篇
菜类
糖醋排骨
原料:
猪肋排60克,料酒、花生油、葱、姜、醋、酱油、盐、冰糖各适量(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番茄酱)
制作步骤:
1将排骨洗净,剁成3公分长的小段备用。
2将排骨焯水后用料酒、葱、姜、盐腌制备用。
3锅内放入约1.5千克花生油,加热至150 ~180℃,放入排骨,炸至金黄色盛出备用。
4锅内留少许油,下入葱姜段煸炒后,再下入番茄酱,煸香后加入热水、料酒、酱油、冰糖、醋、盐,将排骨小火炖至熟,再转大火收汁即可。
彩椒土豆丝
原料:
红椒10克,黄椒10克,土豆40克,盐、花生油各适量
制作步骤:
1土豆洗净、去皮、切丝,在水中浸泡,去除淀粉;彩椒洗净备用。
2彩椒去籽、切丝,土豆丝捞出沥干备用。
3锅中注入适量花生油,下入土豆丝进行翻炒,再下入彩椒丝、盐,翻炒至熟,出锅即可。
……
饭类
奶香南瓜饭
原料:
大米50克,牛奶10克,南瓜20克
制作步骤:
1南瓜去皮,洗净切小块备用;牛奶、大米备好。
2大米用水淘洗干净,加入牛奶。
3把南瓜块放入大米中混合均匀,以牛奶、水和大米、南瓜块按1.2 ∶1的比例混合,下屉上锅蒸1小时即可。
……
面点类
葱油花卷
原料:
面粉20克,花生油5克,香葱3克,酵母0.5克,盐、香油、温水各适量
制作步骤:
1将所有材料备好;将面粉和酵母进行混合,加入适量温水,和成面团,饧发备用。
2香葱切成葱花,将葱花与适量香油和盐一起拌匀备用。把饧发好的面团取出来揉至光滑,分成相等大小的剂子,并擀成面饼。
3将面饼抹上花生油和葱花。
肉龙
原料:
面粉50克,猪肉泥20克,葱、姜、蒜、盐、老抽、花生油、酵母、温水各适量
制作步骤:
1将猪肉泥和其余调料混合均匀,调制成肉龙馅备用。
2用面粉、酵母和温水和好面。将面团揉好,饧发,再揉光滑,擀成方形面饼。
4然后将涂好馅料的面饼从一侧卷成卷。
3把调好的馅料均匀涂抹在面饼上。
5放在笼屉上饧发10分钟,最后下锅蒸45分钟即可。
……
汤类
棒骨白菜汤
原料:
棒骨20克,大白菜20克,香菜、香油、葱、姜、盐、温水各适量
制作步骤:
1棒骨冲洗干净,大白菜也洗净。棒骨放进凉水锅中,烧开后去除血沫,捞出备用。
2大白菜切成丝,姜切片,葱切段。将锅内注入温水,放入棒骨,加入姜片、葱段烧开后转小火炖1.5个小时。
3加入白菜丝,放入盐,继续小火炖。炖至白菜也软烂时,加入少
许香菜,滴入香油,盛入碗中即可。
……
粥类
江米百合莲子粥
原料:
江米15克,莲子10克,鲜百合5克,冰糖适量
制作步骤:
1将所有材料备好。
2将江米、鲜百合洗净,鲜百合掰成小瓣,莲子去芯。
3江米、莲子放入开水锅中熬30分钟,然后放入百合瓣、冰糖熬制10分钟即可。
……
幼儿入园是孩子进入社会的第一步,他们从熟悉的家庭中走出来,进入全新的环境,与陌生的成人和同龄人进行接触与交往。由于每个家庭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存在差异,家长的育儿观念和育儿方式也各不相同,刚入园时孩子们会有很多的不适应。那么,如何让孩子顺利度过幼儿园适应期呢?为了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指导家长为孩子烹制营养而可口的菜肴,做好孩子入园的生活和物质准备,食尚小米与北京市东城区东四五条幼儿园一起编写了这本书。本书集东四五条幼儿园优秀教师之力,与时尚小米一起,从生活、卫生和饮食三个方面告诉家长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孩子的营养膳食如何搭配更科学等,从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理念,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缩短孩子的适应期。
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本书通过近90个生活实例,告诉家长很多日常生活中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并推出数十款实用且营养丰富的儿童食谱,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书传递了一种健康的育儿观念,帮助家长提高育儿能力,达到“家园共育”、互相理解、沟通顺畅的目的,深入浅出地引导家长科学理性地养育孩子,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从内容广度来看,这本书的覆盖面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我以为它主要集中在分离焦虑和社交技能上,但实际上它延伸到了很多我们容易忽略的“后勤”环节。比如,关于如何选择合适的书包和水杯,作者没有简单地说“买大牌子”,而是详细分析了材质、自重、以及拉链的易用性对孩子独立性的影响,甚至提到了一些关于衣物标签过敏的处理建议。更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它对“营养”那一块的处理。它不是那种堆砌复杂食谱的营养书,而是结合了幼儿园的实际用餐环境,提供了很多“可移动的能量站”方案——比如在户外活动前如何快速补充水分和能量,以及如何在保证均衡的前提下,让孩子愿意自己动手准备简单的零食。这些细节处理得极其到位,让家长在准备入园物品时,不仅考虑了安全和舒适,更上升到了支持孩子“自我效能感”培养的高度。这表明作者真的深入到孩子在幼儿园的每一分钟,去思考如何提供支持,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简直是为我们这些新手家长量身定做的。我拿到书后,首先就被它清晰的目录结构和色彩搭配吸引住了。那些彩色的图表和生活场景插画,让原本可能有些枯燥的育儿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我记得有一次,孩子因为不适应幼儿园的午睡时间而哭闹不止,我翻开书里关于“睡眠过渡期”的那一页,里面详细地描述了如何在家中模拟幼儿园的午睡环境,还提供了几个小小的“安抚仪式”的建议。我试着用书里说的方法,给他讲了一个我编的“小月亮回家”的故事,结果第二天他竟然主动要求在小床上躺好!这种手把手的、具体到操作层面的指导,真的太实用了,完全不像有些育儿书那样,只会空泛地谈理论,让人抓不住重点。很多细节,比如入园前一周的“情绪预告”,或者整理书包时要放进的“安慰小物件”,都是我在其他地方搜集资料时忽略掉的,但这本书里都详尽地列出来了,感觉就像请了一个经验丰富的幼教老师在身边随时提供咨询。我特别喜欢它那种脚踏实地的感觉,不是说“你要这样做”,而是“你可以试试这样做”,给家长留下了很大的灵活发挥空间。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非常温柔而坚定的力量。它不像有些育儿专家那样高高在上,语气里带着一种“过来人的理解”,让你感觉作者真的明白你在半夜两点抱着哭泣的孩子时那种精疲力竭的感觉。它的每一条建议后面,似乎都藏着一个家长默默付出的故事。比如,书中提到“在孩子玩积木时,不要急着帮忙把最后一块搭上去”,接着用了一句类似于“让他自己感受那份‘我做到了’的震颤”,这种富有画面感的描述,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心。它引导我从关注“结果”转移到关注“过程”和“感受”。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在学习育儿技巧,不如说是在重塑我与孩子相处的心态和底层逻辑。我能感觉到,不仅仅是孩子在适应幼儿园,其实我——作为家长,也在通过这本书,顺利地完成了从“全能保护者”到“温和引导者”的身份转变。这种自我成长的体验,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孩子“情绪语言”的解读部分。我以前总觉得孩子哭闹就是“不听话”或者“想耍赖”,看了这本书,才意识到,很多时候那其实是他们表达无助和不安全感的方式。它提供了一套非常细致的“观察与回应”指南,比如当孩子在分离焦虑时,眼神会往哪里看,身体会做出什么微小的动作,以及家长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和词汇去回应,才能真正触达到孩子的心里。我记得有一次我急着上班,随口说了句“快点,别磨蹭了”,孩子立刻就爆发了,我当时很恼火。后来翻到书里关于“时间感缺失”和“被催促的压力”那一段,才明白,我的表达方式彻底否定了他的感受。书里建议换成“我知道你现在想多玩一会儿,但是妈妈时间不多了,我们一起数到十,然后我们就出发,好吗?” 这种带着确认和协商的说法,效果立竿见影。这种对儿童心理的深度剖析,不是那种高深的心理学术语,而是用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听懂的大白话讲出来的,非常接地气,让我这个在焦虑边缘徘徊的家长一下子踏实了不少。它真的教会了我如何“看见”孩子,而不是只听见他们的“噪音”。
评分坦白说,我之前买过好几本关于“正面管教”的书,但大多都虎头蛇尾,要么是理论长篇大论,要么就是只讲成功案例,完全不提操作中的各种“意外情况”。这本《让孩子顺利度过幼儿园适应期》则完全不同,它更像一本操作手册,充满了对“可能会失败”的预案。比如,它有一个章节专门讨论“如果孩子拒绝吃饭怎么办”,里面列举了不下五种可能的原因,从对新食物的恐惧到餐具的不适感都有提及,并且针对每一种情况都给出了明确的应对策略。我尤其欣赏它没有将“成功”定义为“孩子立刻爱上幼儿园”,而是将适应期视为一个波浪式的过程,允许反复和退步。这种务实的态度极大地缓解了我的完美主义倾向。我不再因为孩子某天又哭着不肯进园而感到世界末日,而是能平静地回顾一下,是不是前一天我们打破了某个小小的“入园仪式”的节奏。这种允许“不完美”的教育理念,对我来说,比任何激昂的口号都管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