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大人”
★真正的教育在于看懂孩子,理解孩子,以孩子需要的方式帮助TA
★绘本大师五味太郎颠覆传统教育观念,告诉你如何做一位懂孩子的大人
《孩子没问题,大人有问题》是五味太郎写给大人看的一本书。五味太郎用许多严肃的话题来探讨大人的所作所为对孩子的影响,其中有许多观点令人深思。这不是一本指导父母如何教养子女的育儿宝典,而是一本诊断大人心态的书。
《孩子没问题,大人有问题》是五味太郎写给大人看的一本书。五味太郎用许多严肃的话题来探讨大人的所作所为对孩子的影响,其中有许多观点令人深思。全书共十章,每一章均探讨了一个问题。而这些问题全部集中在现在的大人身上。例如总是心神不定的大人、早已筋疲力尽的大人、总是试图考验孩子的大人、就是喜欢义务和服从的大人、任何时候都不懂装懂的大人……在五味太郎看来,我们现今所探讨的孩子的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
五味太郎1945年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桑泽设计研究所工业设计科。曾从事过工业设计、印刷美术图案设计,二十七岁时开始创作图画书,至今已出版了300多本创意独特的绘本。曾获得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插画奖、日本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日本路傍之石奖。他的著作已有几十本在海外出版,是日本在海外知名度极高的绘本作家。
《孩子没问题,大人有问题》更像是大人世界里的《醒世恒言》,提醒大人要尊重教育规律,站在儿童本位,言行一致,知行合一,保护孩子对各种事物的感觉。
——张贵勇(亲子教育作家)
生活中不管是多么微不足道的事,五味太郎都能从中获得启发。他肯定人生,积极乐观,每次和他谈话,都让我好像又回到年轻的时候。
——林明子(日本绘本作家)
前言
总是心神不定的大人
早已筋疲力尽的大人
总是试图考验孩子的大人
就是喜欢义务和服从的大人
任何时候都不懂装懂的大人
喜欢贬低他人,保持优越感的大人
总是对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忐忑不安的大人
本应引导,却喜欢教导的大人
再怎么说也是缺少学习精神的大人
不知何时已经不想做人的大人
后记
文库版后记
■围绕在孩子身边的图书中,有很多所谓的选定图书、指定图书或课题图书。学校里的课本居然是经过审核的图书,这很让人郁闷。所有这些分类都是相对于“有害图书”划分的,划分的初衷应该是为了给孩子提供有益的书或无害的书吧。但这真的是太过操心了。一个人不知何时何地会邂逅什么样的书,正是因为存在这种不确定性和冒险性,书才有了生命和价值。确定一本书到底有益还是无益,有害还是无害,才是读书的乐趣所在。但是现在,正是对这一点根本不理解的人——也就是不太喜欢书的大人,把孩子的书的世界搅得一团糟。
■一个不信任别人的人,往往是因为他不信任自己。自己总是在逃避,所以就理所当然的认为别人也会逃避。留作业、定目标,为的就是不让孩子逃避。
■有的父母担心孩子沉迷于游戏,这无疑是大部分父母的想法。拍洋画流行时禁止孩子拍洋画,孩子爱玩铁陀螺时就责怪孩子整天玩铁陀螺。似乎无论什么时代,父母都认为孩子总是沉迷于不该做的事。
■整天看动漫的人,被叫作“动漫痴”,大概是因为动漫的社会地位比较低的缘故。人们从来不说“天文观测痴”“文学痴”。如果“动漫痴”是因为整天一边看动漫一边坏笑的样子,让人觉得不舒服,那么爱好观测天文星象的人,整天待在狭小的空间,一边吃着杯装方便面,一边盯着望远镜看,脸上还不时浮现出恍惚的笑意,不是也让人觉得很怪异吗?但是,说到天文学,好像就非常高端,而且似乎提到星星,是很浪漫的事,也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父母希望孩子的素质均衡发展,也许是为了让孩子今后在各行各业都能立足吧。无论是电子、钢铁、媒体、百货还是教育等行业,父母希望孩子都能获得招聘面试的机会。只要孩子能挣到差不多的工资,随便什么行业都可以,这就是所谓的“父母心”。如果仔细琢磨的话,这种想法实在不像话,而且对孩子很不公平,因为父母的心里从一开始就抱着让孩子参加“败者复活赛”的想法。
■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事事需要父母。孩子需要的是发生问题时,有能够接纳自己的大人;当孩子有事需要交流和倾诉时,大人能够与之交流或倾听;当孩子需要忠告和某些建议时,大人能即刻伸出援手。
■母亲常常为了强调父母的主导地位,唠叨着“你是我千辛万苦生下来的”;父亲也常会口不择言地说“为你我付出了多少辛苦啊……”孩子理解不了这些话的意思,也不可能理解,因为这根本就是谎话。有的孩子会无奈地回应:“我不记得是我自己求你生了我啊!”这真是很恰当的回应。无论从哪方面看,这都是事实。
■不是孩子自愿的,而是完全无视个体差异让孩子站队,对孩子做出区分,给孩子排名,这样的学校教育制度本身就是产生“欺凌”的根源。就像动物园里人为造出来的猴山,与自然形成的山完全是两回事。如今孩子们被毫无理由地集中到一起,在其中肯定会发生各种反应。因此出现欺凌、拒绝上学等问题一点都不奇怪,是很自然的现象。
读了《孩子没问题,大人有问题》,我的感觉可以用“耳目一新”来形容。我一直以为育儿的难点在于如何“管教”孩子,如何让孩子变得“听话”、“优秀”。但这本书却提供了一个颠覆性的视角:很多时候,问题不在孩子,而在我们大人身上。它不是一本鸡汤文,也不是一本说教式的育儿指南,而是通过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剖析了成年人在育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认知偏差、情绪困扰,以及因为自身经历而形成的“原生家庭”的印记。 书中有很多关于“看见”和“接纳”的论述,让我受益匪浅。我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经常在用“应该是”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而忽略了他们本来的样子?是不是在不经意间,就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寄托在了孩子身上?这本书鼓励我们放下那些不切实际的期待,去看见孩子独特的闪光点,去接纳他们不完美的地方。它也提醒我们,要先关注自己的情绪和状态,而不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改造”孩子身上。这种内向的转化,让我感觉自己不再那么焦虑,而是能以一种更放松、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孩子的成长。它让我明白,育儿最重要的是与孩子建立一种健康的连接,而这种连接,首先需要我们成年人自身的成长和觉醒。
评分一本让我醍醐灌顶的书!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比较开明的家长,但读了《孩子没问题,大人有问题》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身上还有那么多根深蒂固的“旧观念”。这本书并没有直接批评那些“旧观念”,而是通过深入浅出的分析,让我们自己去体会它们带来的局限性和伤害。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期望”的部分所触动。我们常常在不经意间,就把自己的人生目标、遗憾,或者对社会的认知,投射到孩子身上,期望他们成为我们想成为的样子。 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表面上是为了孩子好,但实际上却剥夺了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也让他们背负了沉重的压力。这本书让我明白,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潜能和人生轨迹。我们的责任,应该是去支持和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不是试图将他们塑造成我们心中的“模型”。它提供的不是一套现成的育儿手册,而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一种对人性、对亲子关系更深刻的理解。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进行一次心灵的“大扫除”,把那些陈旧、不合时宜的观念都清理出去,为更健康的亲子关系腾出空间。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做”的书,而是一本引导你“如何看”的书。我过去总是习惯性地从“孩子应该怎样”的角度去衡量,结果发现自己总是处于一种焦虑和挫败的状态。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期待,其实是我们自己内心深处某些未被满足的愿望,或者是我们童年时没有得到的关爱和理解的复制。作者通过大量的生活化案例,以及细腻的心理分析,一点点地剥离掉那些成人强加给孩子的“滤镜”,让我们看到孩子本身的样子。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强调了“看见”的重要性。看见孩子真实的感受,看见他们行为背后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看见自己作为成年人的脆弱和局限。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不耐烦、指责,其实是我们自己压力过大、情绪失控的表现。这本书鼓励我们首先关注和处理自己的情绪,而不是一股脑地把问题推到孩子身上。这种内在的觉察和转化,比任何外在的技巧都来得更有效。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焦头烂额的救火队员,而是能更平静地与孩子一起成长,甚至从中获得滋养。
评分一本让我豁然开朗的书!最近读完《孩子没问题,大人有问题》,感觉像是脑子里蒙上的一层纱被突然揭开了。我一直以为教育孩子是件很辛苦、很纠结的事情,总是在想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够好,孩子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但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指引我看到了问题的真正根源。它不是在指责家长,而是用一种非常温和、充满理解的方式,剖析了成年人在育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固有观念、不恰当的期待,以及因为自身经历而产生的投射。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某些“问题”场景时,那种不动声色的幽默感,让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忍不住反思自己的行为。 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完美父母”这个概念。我曾经多么渴望成为那个无所不能、永远正确的父母,但这本书告诉我,完美根本不存在,也无需追求。孩子需要的是一个真实、有情绪、会犯错,但愿意学习和成长的父母。这种“不完美”反而能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学会接纳不完美,并且更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书中有很多关于孩子行为背后原因的分析,比如孩子为什么会发脾气、为什么会撒谎,这些都不是简单地归结于孩子“不乖”,而是看到了更深层的需求和情绪。我开始学会放下那些不切实际的“应该”,而是去理解和回应孩子当下的状态,这真的让我轻松了不少。
评分这本书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在育儿过程中不自知的盲点。我一直以为自己对孩子是充满爱的,但有时候,这种爱却被我自己的焦虑、控制欲,甚至是过去的创伤所扭曲。作者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许多成年人在育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自动反应”,那些我们以为是出于爱,但实际上可能是在重复父母的模式,或者是在试图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我发现自己很多时候,并不是在回应孩子当下的需求,而是在对孩子进行一种“预设”和“期待”的投射。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不回避成人的脆弱和不足。反而,它鼓励我们正视自己的不完美,接纳自己的情绪,并且认识到,一个能够自我关怀的成年人,才能更好地滋养孩子。它让我明白,育儿的过程,与其说是“教育”孩子,不如说是“自我疗愈”和“共同成长”的过程。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恰恰是我们成人内心“问题”的显现。通过这本书,我开始学会放慢脚步,倾听孩子的声音,也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尝试用一种更温和、更理解的方式来与孩子相处。这种转变,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疲惫不堪的“管家”,而是一个更有智慧、更有力量的陪伴者。
评分加油↖(^ω^)↗↖(^ω^)↗↖(^ω^)↗↖(^ω^)↗↖(^ω^)↗值得一读!
评分家庭教育讲座老师推荐的书,很棒
评分非常喜欢这本书,感谢大神帮忙推荐。值得购买!
评分京东东西真的不错,物美价廉,物流又快,配送很好,好评必须的。
评分买书大户,每个月都要买大量童书给孩子看,京东便宜,送货还快!
评分超过多少字就有京东豆来着
评分希望下次还有活动
评分书还没看,但是物流很快,很赞。慢慢看吧
评分成功人士的成长与优越的家庭背景没有任何正相关的关系,事实正相反,与贫寒之家联系密切。家庭都显示出很强烈的正面影响,父母对子女影响力的大小,并不取决于父母的职业和受教育水平,也不取决于教育方法,而是取决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否融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