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情报学概论

图书馆情报学概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于良芝 著
图书标签:
  • 图书馆学
  • 情报学
  • 信息科学
  • 学科导论
  • 概论
  • 专业基础
  • 高等教育
  • 教材
  • 知识体系
  • 信息资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ISBN:9787501358830
版次:1
商品编码:1202495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图书馆情报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2003年,于良芝教授的《图书馆学导论》,在图书馆学界反响热烈,影响了一大批学人,甚至一书难求。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于良芝教授不断反思和更新课程内容,发现《图书馆学导论》一书中存在一些缺陷,为了纠正其中的错误,回报《图书馆学导论》读者的厚爱与鼓励,力作《图书馆情报学概论》一书。《图书馆情报学概论》是一部为融贯的图书馆情报学(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LIS)而做的概论性著作。

内容简介

  国内概论性教材,多数只针对图书馆学,或只针对情报学,本书为国内首部针对LIS的基础理论教材。于良芝教授一改《导论》中刻意表现的专著风格,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并减少直接引用,极大地改善了内容的易读性。她希望本书不仅仅能带给学生图书馆情报学的基本知识,而且还能辅助相关课程培养他们作为专业人员的能力。本书所阐释的概念和理论,可以用来观察与分析人类社会涉及信息需求、查询、获取、利用的现象和问题;它阐释的技术原理,可以为初学者进一步学习信息组织整理及传递传播的操作性技术提供洞见与铺垫。本书的面世将为国内业界研究带来新鲜的血液,使我国图书馆情报学研究水平在国际上提升一个新的台阶。重点:本书的基础理论架构已得到国际图情领域的认可。近日,全球著名学术出版机构Emerald集团发布公告,于良芝教授成为“杰出论文奖得主”,为图书馆情报学领域全球公认国际A类期刊Journal of Documentation(简称JOD)2016年度该奖项独一获奖者。于教授的获奖论文,针对LIS学科有争议的概念问题,理清数据、信息、知识、作品、文献等概念,为LIS基础概念框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目录

自序
绪论 图书馆情报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章 数据、信息、知识、作品与文献
第二章 社会的信息交流系统、图书馆、图书馆信息职业及学科
第三章 信息与实在、真理及道德等根本问题
第四章 信息的生产、离散、增长与老化规律
第五章 信息在社会结构中的分布
第六章 信息行为
第七章 信息查询与信息组织整理
第八章 信息获取与信息传递传播
第九章 各类型图书馆对信息查询与获取的保障
第十章 图书馆之外的信息查询与获取
第十一章 图书馆、图书馆信息职业与图书馆情报学的未来
参考书目

《信息组织与检索》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全面探讨信息组织与检索理论、方法与实践的学术专著。作者深入浅出地梳理了信息科学领域的核心问题,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深入的学习框架,理解和掌握信息是如何被有效地组织起来,并最终以最便捷、最准确的方式呈现给用户的过程。 第一部分:信息组织的基石 本部分聚焦于信息组织的理论基础与核心原则。 信息与知识的本质: 首先,本书会辨析“信息”与“知识”的概念差异及其演进,探讨它们在人类认知和知识传播中的地位。我们将追溯信息概念的哲学根源,解析信息的技术属性,以及知识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组织形态的特征。这部分内容将引导读者认识到,信息组织并非孤立的技术活动,而是建立在对信息本质深刻理解之上的智力活动。 信息的载体与形态: 接着,我们会审视信息存在的多样化载体,从传统的印刷品到数字化的文本、图像、音频、视频,乃至新兴的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等。我们将分析不同信息形态的特点及其对信息组织方式的影响,例如,如何处理和组织具有时效性的新闻资讯,如何管理和检索海量的多媒体资源,如何应对社交媒体上碎片化、动态化的信息流。 信息组织的原则与目标: 本部分将系统阐述信息组织的核心原则,包括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经济性、效率性以及用户导向性。我们将深入剖析这些原则如何在实践中相互作用,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进行权衡与取舍。本书强调,信息组织的首要目标是提高信息的可发现性(findability)和可访问性(accessibility),最终服务于用户的知识获取和决策支持。 分类学的理论与实践: 分类学作为信息组织最古老、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在本部分将得到详尽的阐述。我们将回顾分类学的历史演进,介绍不同类型的分类法(如百科分类法、学科分类法、主题分类法等),并深入分析 Dewey 十进制分类法(DDC)、中国图书馆分类法(CLC)等主流分类体系的结构、构建原则及其应用。同时,本书还会探讨本体论(ontology)与分类学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本体论构建更具语义深度和互操作性的知识组织系统。 编目学的理论与实践: 紧随分类学之后,编目学被视为信息组织的关键环节。本书将详细介绍编目学的基本概念,如描述性编目(descriptive cataloging)和主题编目(subject cataloging)。在描述性编目方面,我们将重点讲解国际编目规则(如 AACR2、RDA)的核心要素,包括著录机读目录(MARC)格式的结构与意义,以及元数据(metadata)的重要性,如 Dublin Core、FRBR(书目记录功能需求)模型等。在主题编目方面,本书将深入分析主题标引(subject indexing)的理论与方法,包括关键词标引、叙词(thesaurus)的应用、主题分析(subject analysis)的流程,以及如何选择和组织主题词汇以确保检索的精准性。 索引的原理与技术: 索引是信息组织在特定文献中实现高效检索的重要手段。本书将探讨不同类型的索引,如关键词索引、关键词短语索引、概念索引等,并分析它们在期刊、书籍、专利、标准等不同类型的文献中的应用。我们将详细介绍索引编制的技术,包括词语的提取、规范化、同义词与上位词的处理,以及多语种索引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其他信息组织方法: 除了分类和编目,本书还将介绍其他重要的信息组织方法,如主题词表(controlled vocabulary)的构建与应用,叙词(thesaurus)的设计原则与结构,以及主题索引(subject indexing)的策略与技巧。这些方法在构建专业数据库、知识库以及实现深度语义检索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第二部分:信息检索的理论与实践 本部分将重点关注信息检索的理论模型、技术方法以及用户行为分析。 信息检索模型: 本部分将深入剖析信息检索的经典模型,从早期的布尔模型(Boolean model)和向量空间模型(Vector space model),到概率模型(Probabilistic model)和语言模型(Language model)。我们将详细解释这些模型的数学基础、优势与局限性,以及它们在现代信息检索系统设计中的演进。 检索语言与布尔运算: 检索语言是用户与信息系统进行交互的桥梁。本书将介绍布尔检索(Boolean retrieval)的基本逻辑运算符(AND, OR, NOT)及其在构建复杂检索式中的应用。我们将分析如何有效地利用布尔运算来缩小或扩展检索范围,以获得更精确的检索结果。 词语的匹配与相关性排序: 现代信息检索系统早已超越了简单的词语匹配。本书将详细介绍各种相关的排序算法,如 TF-IDF(词频-逆文档频率)、BM25 等,这些算法通过量化词语在文档中的重要性和在整个语料库中的普遍性,来评估文档与用户查询的相关性。我们将探讨这些算法的理论基础、参数设置以及在不同检索场景下的适用性。 查询的理解与优化: 用户输入的查询往往是简略的、模糊的,甚至包含拼写错误。本部分将探讨查询理解(query understanding)的关键技术,如同义词扩展(synonym expansion)、词形还原(stemming/lemmatization)、自动纠错(spell correction)以及查询意图识别(query intent recognition)。同时,本书还将讨论如何通过用户反馈、历史检索记录等方式对查询进行优化,以提高检索效率和准确性。 用户行为分析与个性化检索: 理解用户行为是提升检索体验的关键。本书将介绍用户行为分析的基本方法,如点击流分析(clickstream analysis)、用户画像(user profiling)等,并探讨如何利用这些分析结果实现个性化信息检索(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retrieval)。我们将讨论个性化检索的策略,例如,基于用户历史行为的推荐,以及根据用户偏好调整检索结果的排序。 信息检索系统架构: 本部分将勾勒出信息检索系统的典型架构,包括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索引构建、查询处理、结果排序与呈现等关键模块。我们将简要介绍分布式信息检索系统(distributed information retrieval systems)的设计挑战,以及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s)的核心工作原理。 评估信息检索系统的有效性: 如何衡量一个信息检索系统的好坏?本书将详细介绍信息检索评估的常用指标,如精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F1 值(F1-score)、平均精确率(average precision)以及 NDCG(Normalized Discounted Cumulative Gain)。我们将解释这些指标的计算方法,以及在进行系统评估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第三部分:信息组织与检索的交叉应用与未来趋势 本部分将探讨信息组织与检索在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数字图书馆与数字档案馆的信息组织与检索: 深入分析数字图书馆和数字档案馆在信息组织与检索方面的特点与挑战,包括大规模数字资源的描述、存储、管理与检索。我们将探讨开放获取(open access)、数字保存(digital preservation)等议题。 搜索引擎的设计与优化: 揭示现代搜索引擎(如 Google, Baidu)背后的复杂技术,包括爬虫(crawling)、索引(indexing)、排名算法(ranking algorithms)、反作弊机制(anti-spam mechanisms)等。 知识图谱与语义检索: 探索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组织方式,如何通过结构化的知识表示支持更强大的语义检索(semantic search)。我们将介绍知识图谱的构建方法、查询语言(如 SPARQL)及其在智能问答、推荐系统等领域的应用。 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组织与检索: 面对海量、多样、高速增长的大数据,传统的组织与检索方法面临巨大挑战。本书将探讨如何利用分布式计算框架(如 Hadoop, Spark)和NoSQL数据库等技术,来支持大规模数据的组织和高效检索。 人工智能在信息组织与检索中的应用: 展望人工智能(AI)技术,特别是自然语言处理(NLP)、机器学习(ML)和深度学习(DL)在信息组织与检索领域的应用前景。我们将探讨 AI 如何辅助自动分类、主题标引、自动摘要、智能推荐以及更高级的自然语言交互式检索。 信息组织与检索的伦理与社会影响: 最后,本书将触及信息组织与检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伦理问题,如隐私保护、信息偏见、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等,并分析这些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知识获取方式的深远影响。 本书内容丰富,理论扎实,案例翔实,适合于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研究人员以及从事信息组织与检索工作的专业人士阅读。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构建一个清晰的信息组织与检索知识体系,并为应对未来信息挑战做好准备。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构建跨学科对话方面做得尤为出色,这一点常常被其他同类书籍所忽视。在探讨数据治理和伦理规范时,作者巧妙地引入了哲学系关于知识产权的争论,以及社会学中关于信息公平获取权的讨论。这种跨界的融合,让原本看似冰冷的技术性话题,立刻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讨论“数字鸿沟”问题时所采取的批判性视角——他不仅指出了问题的存在,更深入分析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背后的社会权力结构。这种多维度的审视,迫使读者跳出单一的图书馆学视角,以更广阔的社会视野来重新定义“信息服务”的价值与边界。这对于我们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思维训练。

评分

坦白说,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工具书,充斥着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繁琐的流程说明。然而,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却出乎意料地生动流畅。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原本抽象的“信息服务模式创新”讲解得如同在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比如,书中描述图书馆如何从“藏书楼”转变为“社区知识中心”的过程,采用了大量的历史叙事和人物访谈片段,使得整个发展历程跃然纸上。这种将理论与实践场景紧密结合的写作手法,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对于初学者或者希望了解行业发展脉络的非专业人士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条清晰、有趣的学习路径,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核心概念,完全没有那种被动“灌输”知识的压迫感,阅读体验轻松愉快。

评分

我关注这本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正在筹备一个关于古籍数字化保护的课题。这本书中专门有一章关于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策略的部分,内容详实得令人赞叹。它不仅提到了常用的数字格式转换标准(如METS/MODS),更深入探讨了在面对硬件迭代和软件过时时,如何设计具有前瞻性的迁移方案。作者详细对比了基于云计算的分布式存储与本地化高性能存储的优劣,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不同策略下的成本效益和风险控制。尤其是关于元数据长期有效性的讨论,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方针,让我得以避开了一些潜在的技术陷阱。这本书真正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为我们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提供了扎实可靠的技术蓝图。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厚实感。封面采用了哑光处理的深蓝色调,配合烫金的标题字体,散发着一种低调而奢华的气息。内页的纸张质量也无可挑剔,米白色的纸张,触感细腻柔滑,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眼睛感到疲劳。排版布局非常讲究,字里行间留白得当,没有丝毫拥挤感,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心情格外舒畅。我特别留意了它在章节过渡页的设计,运用了一些古典的卷轴纹饰作为点缀,既体现了书籍的主题,又增添了一丝怀旧的韵味。总而言之,这本书在物质层面上,已经达到了收藏级的标准,无论是从纸张、印刷还是设计细节上,都能看出出版方是用心打磨过的,这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让人愿意反复翻阅,甚至只是欣赏它的外观都成为一种享受。

评分

我最近在深入研究现代社会的信息检索策略,尤其是面对海量非结构化数据时的有效过滤机制。这本书在阐述信息组织理论时,采取了一种非常宏观的视角,它没有拘泥于传统的卡片目录或杜威十进制分类法这些陈旧的框架,而是将重点放在了知识图谱构建和语义网格的动态演化上。我惊喜地发现,作者对于算法推荐系统如何影响用户的信息获取路径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这对于我理解当前互联网信息茧房现象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支撑。书中引用的案例非常前沿,甚至涉及到了自然语言处理(NLP)在文献标引中的最新进展,这表明作者对学科前沿的把握极为精准。对于一个追求深度理论建构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知识密度和思维深度是极其罕见的,它更像是一本理论前沿的综述,而不是基础入门读物,非常值得细嚼慢咽。

评分

挺好的书 希望自己考研成功

评分

质量不错,价格合理。

评分

很火的一本书,买回来看看

评分

这本书是于良芝老师图书馆情报学概论类教材的岗顶之作,好好学习?

评分

专业需要用到了书,很喜欢

评分

送货迅速。可惜三种书也要分两单分别投递,清单、发票也分开。

评分

本来不想买的,书的封面有褶皱,也算是图情界最新的一辑概论,虽然有好多冗余的旧知识,但是却是知名学者最新的学科概括的教材了

评分

书还没看,应该是正版

评分

以旧换新,很满意京东夲次补救工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