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整理术。
它不仅有简单易行的步骤,帮你清扫生活的杂乱,创造整洁舒适的居住空间、条理分明的工作环境,为你赢得更多可以自行规划的闲暇时间……
更重要的,它帮你赢得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权,赢得更广阔的可能性。它展示一种有力量的、不被各种累赘绑架的、自由的生活方式。
拥有空间比拥有物品重要
你在做什么比你有什么重要
没有比抛弃杂物更好的减压方式
阅读本书,你不必回答一个个小测试,不必列清单,也不必填表格——谁有时间做这些事呢?本书也没有大量的案例提供,即那些别人如何处理垃圾和废物的案例,我们的核心只有“你”。
弗朗辛·杰(Francine Jay),整理术研究专家,超级畅销书作家,人气网站MissMinimalist.com的创始人,成功帮助了数以百万计的人整理和简化自己的生活,长期活跃在CNN、BBC及《芝加哥论坛报》《卫报》《金融时报》《福布斯》《赫芬顿邮报》等各大媒体上。
——Holly Becker,decor8blog.com 网站创始人
—— David Friedlander,LifeEdited.com 网站联合创始人
—— Courtney Carver,bemorewithless.com 网站创始人
前 言 01
第一部分 人生哲学
1 不要混淆你的所属物的本质 003
2 你拥有的东西不能代表你 008
3 更少杂物,更少压力 013
4 更少杂物,更多自由 017
5 不要被杂物绑架 021
6 做一个好的看门人 026
7 拥抱空间 030
8 享受,不必拥有 035
9 知足者常乐 040
10 过简单的生活 045
PART TWO: STREAMLINE
第二部分 精简
11 重新开始 051
12 废物、宝物和转让物 056
13 留下每件东西的理由 062
14 物居其位 066
15 清理所有的台面 071
16 模块 076
17 限制 081
18 一物进、一物出 086
19 缩减 090
20 日常维护 094
21 客厅或家庭活动室 101
22 卧室 115
23 衣柜 128
24 家庭办公区 142
……
第四部分 生活方式
29 整洁的家庭 211
30 更大的益处 236
不要混淆你的所属物的本质
好好瞧瞧你的四周,很可能,在你目光所及之内,至少有二十或三十种物品吧。它们是什么东西?怎么就到了这儿?有什么用处?
现在该好好想想,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我们打算给这些东西取个名字,给它们下个定义,并更清晰地认识它们。这些耗费我们如此多的时间,让我们费心尽力去搜刮、维护和储藏起来的宝贝们,到底是些什么玩意?它们怎么会越来越多?(难道是趁我们睡觉的时候,它们自动繁殖的?)
一般来说,我们的物品可以分为三类:有用的,好看的,以及寄托感情的。
我们从最简单的一类开始吧:有用的物品。这类物品有实际的用处,有一定的功能性,对我们做好事情有帮助。它们当中,有些是我们生活必需品;其他一些则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舒适点。我们所有的物品都是有用的,这种想法很诱人——不过,你读过关于求生技能的书吗?很有启发性的一点是:实际上,保障我们活下去的必需品少得可怜:一处简单的遮蔽物(住所)、调节我们体温的衣物、水、食品、几个容器、一些烹饪工具。(如果这些就是你的全部家当,那请你不要继续往下读了;要不是的话,快跟我们一起继续!)
除了上述必需品之外,还有一些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仍然有些用处的物品,如床、被单、笔记本电脑、茶壶、梳子、笔、订书机、灯、书籍、盘子、刀叉、沙发、(两端分别有插头或插座的)延长线、锤子、螺丝刀、笤帚——明白了吧。对极简生活来说,我们常常用到的,能真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实惠的物品,是受欢迎的居家生活之物。
不过,要记住:有用的物品,是指那些你必须使用的物品。而问题在于:我们大部分人都有大量的,也许有用但实际上从来不用的物品。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备用品:你有多少个塑料食品容器是从食品储藏室里取出来,放到午餐包或冰箱里的?无线电钻备上两个有必要吗?其他用得少的物品是因为它们要么太复杂,要么不易清洗:食品处理器、干酪火锅、加湿机等。我们总有一些“以防万一”“可能会有用”的物品,躲在我们抽屉里消磨时光,等待着闪亮登台的那一刻。这类物品的留存时间,屈指可数了。
混在有用物品队伍里的,还有那些并无实际用处,但能满足我们某个不同需求的物品:一句话,就是那些我们喜欢看的东西。从历史上看,我们人类一直觉得有必要美化自己的环境——从旧石器时代留下的洞穴壁画,到我们沙发后悬挂的画,莫不如此。
美学鉴赏是我们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没理由否认这一点。一个美丽花瓶上的高光泽釉,或者一把现代主义风格椅子的圆滑线条,可能都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丰盈愉悦的满足感;所以,这些物品就有了足够的理由留存在我们的生活中。注意:这类物品必须受到尊重,并被安置在家里显眼的地方,它们必须拥有这个荣耀。假如穆拉诺岛产的玻璃杯被你随意放在某个架子上蒙尘——甚至更糟,被收拾到阁楼的某个地方——若是如此,它们不过是一些华美的杂物而已。
当你在盘点你拥有的宝贝时,千万不能自动给艺术类物品放行。那件物品或许是在某个夏日的工艺博览会上一眼打动了你,但不要因为这个原因就想当然地让它在客厅的壁炉台终生永驻。但另一方面,假如某件东西一直让你感到愉悦——或者其视觉上的和谐能打动你的心,让你更深地感受到生活之美——那么,这件宝贝你就好好留在家里吧。
现在,要是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看的”,或者“有用的”,事情就好办多了。但是,随着日子的流逝,你会发现许多东西没办法贴上这两个标签,既不能算好看,也谈不上有用。那么,这类物品是从何而来的呢?为什么它们会在我家现身?十之八九,它们是代表了某种记忆,或者是某个情感依恋:奶奶的旧瓷器、爸爸收藏的钱币、蜜月时买的纱笼裙。这类物品往往勾起我们的尘封岁月,想起那些人、那些地方,以及我们人生中特别重要的那些事。通常而言,它们以礼物、家传物品、纪念品等形式进入我们的生活。
再说一遍,如果眼下正在讨论的物品让你满心喜悦,那就请你自豪地展示,享受其在家中的存在。另一方面,要是你抓住这些东西不放,只是因为责任(比如,要是扔了她留下的瓷器茶具的话,埃德娜婶婶恐怕要气得在坟墓里翻来翻去了),或者只是因为它们是证据,证明曾有的经历或体验(假如你丢掉这个不入流的雪花玻璃球,就没人相信你去过大峡谷了),如果这样的话,接下来你该做的就是认真地反思了。
……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流畅且富有诗意,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枯燥的“手册”感。作者似乎是一位对生活有着深刻体悟的智者,用非常温柔但坚定的口吻与读者对话。我特别喜欢它对“慢下来”的阐述。我们总是被社会的“快节奏”裹挟着向前冲,好像停下来就意味着落后。但这本书提醒我们,真正的进步往往发生在深度思考和高质量休息之后。我尝试着在日常生活中引入了一些“空白时间”——比如,在步行去办公室的路上,不再戴耳机听播客,而是单纯地感受周围的环境,留意一下建筑的细节、行人的表情。这听起来微不足道,但却是对感官体验的一种重新激活。通过这种方式,我发现周围的世界比我之前想象的要丰富得多,那种被效率驱动的焦虑感也随之消散了。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生活哲学散文集,而不是一本教条式的指南。
评分我以前总以为自己是个很节俭的人,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我只是一个“囤积者”而已。节俭和囤积是两码事。节俭是明智地使用现有资源,而囤积则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投射。书中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你为了一件东西付出的代价,不仅仅是金钱,更是你为之腾出的空间和时间。”这句话像是当头棒喝。我开始审视我买下的每一件“小玩意儿”,那些打折时冲动购买的装饰品,那些一年用不到一次的厨房工具。与其花时间去打理和维护这些东西,不如把精力放在真正能提升生活质量的少数几件物品上。我不再追求“拥有更多”,而是追求“更好用、更喜欢”。这种观念的转变,让我在购物时变得异常冷静和理性,甚至发现自己可以更享受“不买”带来的自由感。这种从“物质驱动”到“价值驱动”的转变,是这本书给予我的最大馈赠。
评分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提供的不是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而是一系列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调整的原则框架。作者很坦诚地分享了自己的局限性,承认了在某些领域,比如旅行或者爱好投入上,保持极简是困难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其他核心领域应用这些理念。我最欣赏的是它对“人际关系”的极简处理。我们常常因为“不好意思拒绝”而参加很多无效社交,耗费大量精力去维系那些并不能给我们带来正向反馈的关系。书中建议我们要像对待物品一样,对人际关系进行定期的“审视和清理”。这听起来有点残酷,但实操起来却带来了极大的内心平静。我开始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与家人和真正挚友的深度交流中,而不是广撒网式的泛泛之交。这本书是一次对自我核心价值的深度挖掘,它教我如何把有限的生命能量,投入到最值得的地方,这远比任何物质上的富足都要珍贵。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类“极简主义”的书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它们要么是精英阶层的矫情,要么就是让你过苦行僧一样的生活。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强调的“少”不是“没有”,而是一种更有质量的“精选”。作者对“拥有”和“体验”之间的平衡把握得非常到位。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数字极简”的讨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注意力是最稀缺的资源,手机里那些无休止的通知和APP推送,像无形的锁链一样捆住了我们。书中建议如何对社交媒体进行“断舍离”,如何设置无干扰时间,这些操作起来并不难,但效果立竿见影。我开始有意识地把晚餐后的时间留给自己,而不是留给手机屏幕,那段阅读和冥想的时间,让我感觉自己重新找回了对时间的掌控权。这不再是关于少买衣服或少扔东西的物理极简,而是关于如何守护内心宁静的精神极简,这一点对我触动极大。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清新的味道,那种低饱和度的配色,配合上简洁的排版,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一直觉得,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是多余的负担,它们占据了我们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它们消耗着我们的精力和时间。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我就知道,这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种“解药”。 读完前几章,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被“点醒”了。作者非常巧妙地避开了那种生硬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贴近生活的案例,引导你去思考,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比如,关于衣橱整理的部分,我以前总是纠结于“万一以后要穿”的心理,导致衣柜里塞满了十年前的旧物。但书里提出的“20/80原则”让我茅塞顿开,真正能让你感到舒适和自信的,往往只是衣柜里那少数几件单品。这种务实的指导,而不是空泛的理论,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我甚至开始尝试扔掉那些只在脑海里出现过几次的“以后会用到”的东西,现在每天早上选择衣服的时间都大大缩短了,心情也因此变得更轻松愉悦。这真是一次对自我物质依赖的有效“戒断”过程。
评分好书。。。。。。。。。。。。
评分很好,很好
评分不错的一本书,老婆的,极简生活,女人看看好
评分近期对极简主义特别感兴趣,多看看这些书培养点感觉。
评分好
评分不错
评分正在看 挺有意思
评分价格实惠,京东配送也快!单位图书角新增的
评分要慢慢实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