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鱓,“扬州画派”写意花鸟画的代表人物。
他早年供奉内廷,画风工致。后宗法指画大师高其佩,崇尚写意。
又研习石涛笔法,以破笔泼墨作画,风格大变。
花草树木、日常用具、桑蚕之属一一入画,终于“水墨融成奇趣”
精选四套册页共40幅作品,主要包括花鸟册页,每幅画单独成张,高清大图,纤毫毕现,全面性展现李鱓在花鸟画的独特风格。既方便取出作为临摹范本,也可以装在框中,置于案头或挂在墙上。
李鱓师事高其佩,画风一改而尚写意;后研习石涛笔法,以破笔泼墨作大写意,由此风格大变,画风挥洒泼辣,气势充沛,对晚清花鸟画颇有影响。
李鱓 (1686-1762),清画家。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江苏兴化人。工诗文书画。曾随蒋廷锡、高其佩学画。后受石涛影响,擅花卉、竹石、松柏,早年画风工细严谨,颇有法度。中年画风始变,转入粗笔写意,挥洒泼辣,气势充沛,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影响。为“扬州八怪”之一。
★李鱓复堂,纵横驰骋,不拘绳墨,自得天趣,颇擅胜场。
——秦祖永
★复常李鱓老画师也,为蒋南沙,高铁岭弟子,花卉、翎羽、虫鱼皆绝妙,尤工兰竹。
——郑板桥
★数码图像呈现的细节、质地、幅面、气息,使所有昏暗的古画获得全新的观看机会。而且,每个人都能面对并拥有清晰的美术史文本,就在自己家里、手中,与辉煌的华夏绘画同在。
——陈丹青(作家、画家、木心美术馆馆长)
★中国古代的文化成就,是我们这个东方大国五千年辉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本国情,应成为常识,宜家喻户晓。
——孙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本丛书企望“旧时王谢堂前燕”,得以“飞人寻常百姓家”。愿大师原典的灼灼华彩,成为读者的案头锦瑟、枕边韶华。
——张子康(中国美术馆副馆长)
《花果八开》
《花鸟十开》
《花卉十开》
《花鸟十二开》
这批画集属于所有愿意认知华夏绘画的人。其功德,不仅仅是在赏阅,而在实实在在的爱国主义教育。
你爱这国家的什么?在无数可资援引的历史记忆中,眼下,请年轻人翻开这套画集。
——作家、画家、木心美术馆馆长 陈丹青
中国古代的文化成就,是我们这个东方大国五千年辉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本国情,应成为常识,宜家喻户晓。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孙机
千百年来,这些杰作征服了无数观众,已成为华夏民族的美学基因、东方文明的背景符号!
过去,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杰作往往深藏不露,普通读者难以一睹全貌,更无缘亲近赏鉴。本丛书企望“旧时王谢堂前燕”,得以“飞入寻常百姓家”。愿大师原典的灼灼华彩,成为读者的案头锦瑟、枕边韶华。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 张子康
这套书的阅读体验是沉浸式的,它让我对“意笔”这个概念有了更直观的理解。李鱓的画作,尤其是在处理蔬果和禽鸟时,那种一气呵成的气势非常引人入胜。我特别喜欢它对“动”的描绘,即使是静物,也仿佛蕴含着生命力,似乎下一秒就要从纸上跃然而出。我花了好长时间研究了其中几幅作品中墨与色的关系,那种大红大绿的对比,在传统审美中是颇有争议的,但李鱓用他的才华将其处理得既热烈又和谐,没有丝毫的俗气。这套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它让你不得不去思考,在那个讲究含蓄内敛的时代,他是如何凭借这种近乎“张扬”的艺术风格立足并流传后世的。
评分翻开这几册册页画作的瞬间,我立刻被那种扑面而来的古典气息和勃勃生机所震撼。这套“大师原典系列”在装帧和纸张的选择上看得出是用心了的,厚重而典雅,拿在手上就有种珍视感。最吸引我的是它对于李鱓在不同时期创作习惯的细致呈现,那种从工笔过渡到写意的探索过程,清晰可见。比如在《花卉十开》中,那种对物象的捕捉不仅仅停留在形似,更深入到了神韵的表达。我特别留意了某些花卉的叶子处理,墨色的浓淡变化,以及大胆的留白,体现了一种文人画的洒脱,但同时又带有宫廷画的严谨底子。这种融合是很难得的,它让观者在欣赏美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背后深厚的艺术修养和不懈的努力。
评分作为一个资深的书迷,我对艺术类书籍的“原典”二字非常看重,因为它意味着尽可能少的二次加工和最大程度的真实还原。这套关于李鱓的作品集,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名画的展示,更像是一份详尽的视觉档案。我仔细对比了不同册页中对同一类题材的处理,比如《花鸟八开》和《花鸟十开》,虽然主题相似,但每一幅的构图和意境却截然不同,体现了画家在不同心境下的创作状态。这种细致入微的对比观察,极大地提高了阅读的趣味性。对于研究清代画派,或者想要深入了解李鱓笔墨语言的学者或爱好者来说,这套书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参考资料,其价值远超一般的图册范畴。
评分这套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当你在寻找那种既有学术深度又不失欣赏价值的艺术读物时。我一直对清代中期的绘画,特别是那些风格鲜明、笔墨酣畅淋漓的大师很感兴趣,而这套书恰好填补了我的知识空白。虽然我对李鱓本人的了解主要停留在他是“扬州八怪”之一这个标签上,但通过这几册册页的呈现,我得以窥见他作品中那种独有的生命力和色彩张力。印刷质量非常出色,色彩还原度高,细节之处的处理也十分到位,让人仿佛能感受到画家作画时的心境与笔触的力度。特别是那种粗犷与细腻并存的对比,在花鸟题材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对于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次绝佳的近距离学习机会。它不仅仅是图片的堆砌,更能引导读者去思考,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他是如何打破传统,形成自己独特面貌的。
评分坦白说,我买这套书的初衷是想找一些可以用来临摹的范本,经过几天的研究,我发现它提供的素材质量实在太高了。每一开的细节都值得反复推敲,无论是对花瓣边缘的勾勒,还是对鸟羽的晕染,都蕴含着高超的技巧。我尤其欣赏其中几张只用淡墨晕染的作品,那种虚实相生的处理,对用笔力道的控制要求极高。这套书的排版设计也十分考究,没有过多花哨的文字干扰,最大限度地将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画作本身上,尊重了艺术作品的独立性。对于任何一位致力于提升自身绘画技能,渴望从古代大师那里汲取灵感的创作者来说,这套书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为你打开了一扇通往清代巅峰艺术的窗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