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完善的知识体系:本书知识体系的逻辑性较强,注重循序渐进的教学思路,从基本的线条和几何体训练开始,过渡到光影、色彩、构图和透视知识,然后是景观材质和景观元素,综合景观绘制练习。此外,还讲解了景观设计平面图的绘制技法。
贴心的教学方式:本书采用手把手教学的方式来讲解手绘,不论是单体、配景训练,还是综合训练,都做到步步有截图,并配有详细的文字解释。同时,在案例的关键步骤处还添加了贴心的细节提示,真正做到全方位、立体化的案例教学。
直观的视频教学:本书附赠视频教学资源下载,其内容是精心录制的学习景观手绘的视频教学录像,共6大部分27集726分钟,知识体系完善,读者可以与图书相互结合来进行学习。
丰富的学习套餐:208页学习资料,4.28GB视频教学,当之无愧的学习套餐,是自学景观设计手绘技法的****。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全面讲解景观设计手绘的综合教程。本书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涵盖了景观设计手绘方方面面的知识。全书分为8章,从手绘的心态和手绘的工具开始讲解,慢慢过渡到手绘的线条表现知识,然后对手绘的构图与透视知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接着对色彩知识和景观手绘的上色方法做了全面的讲解,再讲到景观手绘中各种材质和配景的表现方法,景观设计手绘综合案例的绘制和景观手绘彩平图的表现方法。全书知识结构清晰,讲解循序渐进,案例丰富,每个步骤都有相关的细节分析,是学习景观设计手绘的有效资料。
本书附赠教学资源,是精心为读者准备的视频教学资料,能将景观手绘知识更清晰、更直观、更具体地展现给每一位读者,将会为您的景观手绘学习之路扫清障碍。
本书适合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以及所有对手绘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同时也可以作为手绘培训机构的教学用书。
作者简介
代光钢(笔名:攻克先生):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主攻建筑与景观设计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景观设计、建筑与景观手绘表现工作。曾任深圳燊域环境艺术有限公司主创设计师,现任北京维拓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建筑设计师、景观设计师,是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会员。
李诚: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建筑学-景观设计专业毕业。在校创立“设计与手绘联盟”,并与多家出版社合作出版几十本书籍。后创立“玄月景观设计工作室”。毕业后在济南园林集团景观设计有限公司任设计师。
目录
1章 手绘的前期准备 9
1.1 放松心态 10
1.2 基础工具 10
1.2.1 画笔的选取和画笔的功能 10
1.2.2 纸张的选用 13
1.2.3 绘图板 13
1.2.4 座椅 14
1.3 手绘姿势 14
1.3.1 握笔姿势 14
1.3.2 坐姿 14
2章 景观手绘线条练习 15
2.1 直线 16
2.1.1 直线的概念 16
2.1.2 控笔能力 16
2.1.3 直线的练习 17
2.1.4 直线单体表现 18
2.1.5 直线的运用 19
2.2 曲线 20
2.2.1 曲线的概念 20
2.2.2 曲线单体表现 20
2.2.3 曲线的运用 21
2.3 抖线 21
2.3.1 抖线的概念 21
2.3.2 抖线的分类 22
2.3.3 抖线单体表现 22
2.3.4 抖线的运用 24
2.4 线的综合运用 25
2.4.1 线的基本组合形态 25
2.4.2 景观场景中线的运用 25
第3章 构图与透视 27
3.1 构图的重要性 28
3.1.1 构图的方法 28
3.1.2 构图要点 29
3.1.3 构图的尺度与比例 32
3.1.4 常见构图问题解析 33
3.2 框景 35
3.2.1 框景的概念与方法 35
3.2.2 景物的选择与表现 36
3.3 透视的认识与练习 39
3.3.1 透视的基础知识 39
3.3.2 一点透视 41
3.3.3 两点透视 43
3.3.4 三点透视 46
3.3.5 根据平面图绘制透视图 47
第4章 色彩的基础知识与上色方法 51
4.1 色彩的基础知识 52
4.1.1 色彩的形成 52
4.1.2 色彩的3种类型 52
4.1.3 色彩的3种属性 53
4.1.4 色彩的调和 54
4.1.5 色彩的冷暖 56
4.2 马克笔的笔触详解 57
4.2.1 马克笔笔触特点 57
4.2.2 单行摆笔(平移) 58
4.2.3 叠加摆笔 59
4.2.4 扫笔 60
4.2.5 斜推 61
4.2.6 揉笔带点 62
4.2.7 点笔 62
4.3 马克笔上色练习 64
4.3.1 几何形体马克笔上色练习 64
4.3.2 字体马克笔上色练习 65
4.4 常用的马克笔配色 66
4.4.1 花卉配色 66
4.4.2 水面、跌水、涌泉与倒影配色 66
4.4.3 石头配色 67
4.4.4 铺装配色 68
4.4.5 车辆配色 68
4.4.6 人物配色 69
4.5 彩铅的笔触与上色 70
4.5.1 单色彩铅笔触讲解 70
4.5.2 多色彩铅笔触讲解 70
4.5.3 彩铅的上色训练方法 71
4.6 彩铅与马克笔结合上色训练 72
4.6.1 彩铅与马克笔结合笔触表现 72
4.6.2 马克笔与彩铅常见错误笔触总结 72
4.6.3 彩铅与马克笔结合训练方法 73
4.7 上色综合表现 74
4.7.1 风格一 74
4.7.2 风格二 78
4.7.3 风格三 81
第5章 不同景观材质的表现 85
5.1 石材材质 86
5.1.1 光面天然石材 86
5.1.2 锈石墙面 92
5.1.3 文化石板岩 95
5.1.4 大理石墙面 96
5.1.5 砂岩墙面 99
5.1.6 毛石墙面 100
5.1.7 蘑菇石 101
5.1.8 清水砖面 102
5.1.9 人造亚克力石 103
5.2 瓦面材质 104
5.2.1 文化石瓦板 104
5.2.2 琉璃瓦 105
5.2.3 油毡瓦 106
5.2.4 红瓦 107
5.2.5 沥青瓦 108
5.2.6 金属瓦 109
5.3 木材材质 110
5.3.1 原木 110
5.3.2 景观木质座椅 111
5.3.3 景观木质铺装 112
5.3.4 景观木质指示牌 113
5.4 玻璃材质 114
5.4.1 平板玻璃 114
5.4.2 磨砂玻璃 115
5.4.3 磨光玻璃 116
5.4.4 钢化玻璃 117
5.4.5 玻璃幕墙 118
5.5 布艺材质 119
5.5.1 地毯布艺材质 119
5.5.2 窗帘布艺的绘制 120
第6章 景观配景元素的表现 121
6.1 天空配景 122
6.1.1 天空的介绍 122
6.1.2 天空案例色卡 122
6.1.3 天空案例表现 123
6.2 地面配景 124
6.2.1 地面的介绍 124
6.2.2 地面案例色卡 124
6.2.3 地面案例表现 125
6.3 植物配景130
6.3.1 植物分析 130
6.3.2 植物单体与组合表现 130
6.3.3 乔木 131
6.3.4 灌木 135
6.3.5 椰子树表现 137
6.3.6 棕榈树表现 138
6.3.7 草地表现 141
6.3.8 花卉表现 142
6.4 人物配景 147
6.4.1 人物的基本结构与比例 147
6.4.2 青年 149
6.4.3 老年 150
6.4.4 儿童 151
6.5 汽车配景 153
6.5.1 汽车平面图线稿 153
6.5.2 汽车前视图线稿 154
6.5.3 汽车后视图线稿 155
6.5.4 汽车侧立面线稿 156
6.5.5 透视角度的汽车线稿 157
6.6 景观石配景 158
6.6.1 景观石介绍 158
6.6.2 景观石案例表现 159
6.7 水景配景 162
6.7.1 水景介绍 162
6.7.2 水景案例表现 162
第7章 景观设计综合案例表现 165
7.1 居住区玻璃景观综合表现 166
7.2 公园跌水景观空间综合表现 172
7.3 木栈道景观空间综合表现 175
7.4 别墅景观空间综合表现 179
7.5 居住区景观植物与喷泉表现 181
7.6 公园水景空间综合表现 186
第8章 景观设计平面图手绘表现 189
8.1 景观设计平面绘制 190
8.1.1 景观平面图绘制要点 190
8.1.2 植物平面图绘制步骤 190
8.1.3 总平面图绘制步骤 193
8.2 景观设计剖立面图绘制 196
8.2.1 景观剖立面图的绘制要点 196
8.2.2 景观的剖立面图的绘制步骤 196
8.3 景观设计鸟瞰图绘制 202
8.3.1 鸟瞰图的分类和绘制要点 202
8.3.2 鸟瞰图的绘制步骤解析 202
8.4 景观设计分析图绘制 206
8.4.1 功能分区图 206
8.4.2 交通分析图 206
8.4.3 景观节点分析图 207
8.4.4 植物分析图 208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印象手绘:景观设计手绘教程(第3版)》的图书简介,内容聚焦于其他相关或互补的主题,以详细描绘非本书内容的范围。 --- 《建筑结构基础与设计原理》 内容概述: 本书旨在为建筑学、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和从业者提供一套全面而深入的建筑结构基础知识与设计应用指南。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教科书,更是一本侧重于将结构科学与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相结合的实用手册。全书涵盖了从材料力学到复杂结构体系的演变,强调了结构安全、经济性与美学表达之间的平衡关系。 第一部分:材料科学与力学基础 本部分首先系统回顾了结构设计中至关重要的材料科学基础。详细讨论了混凝土、钢材、砌体及木材等主要结构材料的本构关系、性能特点、长期行为(如徐变、松弛)以及在不同环境荷载下的反应。重点分析了新材料的应用潜力,例如高性能混凝土(HPC)、再生钢材以及复合材料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挑战与机遇。 在材料介绍之后,本书深入探讨了结构力学基础。内容涵盖静力平衡、结构分析的基本方法(如结构位移法与力的平衡法)、应力与应变分析,并扩展至更高级的主题,如薄壁结构理论、结构稳定性分析中的欧拉公式及其应用。本书特别强调了如何将抽象的力学概念转化为实际的设计决策,例如如何通过合理的结构选型来控制结构的变形和刚度。 第二部分:结构体系的演变与设计方法 这一部分是本书的核心,着重于不同结构体系的设计原理与实践。 1. 传统与现代框架结构: 详细阐述了梁、柱体系的抗震设计原则与构造详图。针对高层建筑,深入分析了框架-核心筒结构、框架-伸臂桁架结构的工作机理及节点设计。特别关注了二阶效应(P-Delta效应)在超高层设计中的处理方式,并提供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PBSD)的基本流程与案例分析。 2. 壳体与曲面结构: 针对现代建筑中日益流行的自由形态结构,本书详细解析了薄壳结构和膜结构的设计与分析。对于薄壳结构,重点讲解了曲率对手感力的影响以及内力传递的路径,并介绍了张量分析在复杂曲面结构荷载分布中的应用。膜结构部分,则侧重于预应力设计、锚固节点设计,以及在风荷载作用下鞍形或双曲面结构的几何优化。 3. 空间桁架与网格结构: 该章节系统介绍了平面桁架、空间桁架以及网格结构(如伊壁鲁斯结构、双层曲面网格)的受力特点和节点连接技术。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展示了如何利用轻质、大跨度的桁架结构实现宏大且无柱的内部空间,并探讨了其施工安装的特殊技术要求。 4. 基础工程设计: 本部分详细覆盖了浅基础、深基础(桩基础)的设计与选型。内容包括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沉降计算、桩土共同作用分析。特别增加了对复杂场地条件(如软土地基、岩溶地区)下基础设计的特殊考量,以及如何根据上部结构传来的偏心荷载和水平力来设计合理的承台结构。 第三部分:工程实践与新技术应用 为了弥合理论与工程实践之间的鸿沟,本书的第三部分聚焦于实际工程中的关键技术和前沿发展。 1. 结构优化与数字化工具: 详细介绍了参数化设计在结构优化中的应用。内容包括拓扑优化、形状优化(Shape Optimization)的概念,以及如何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FEM)进行精确的荷载模拟和结构响应预测。本书提供了一系列关于如何利用Grasshopper/Rhino等平台辅助进行结构形式推导的案例教学。 2. 抗震与减隔震技术: 深入探讨了隔震支座、粘滞阻尼器、屈服耗能支撑等主动和被动控制系统的原理、选型标准及安装精度要求。通过历史地震案例分析,量化了这些技术对结构整体破坏模式的改善作用。 3. 施工装配化与质量控制: 本章关注现代建筑的施工阶段。详细描述了预制构件(PC构件)的深化设计、工厂制造标准、现场吊装与连接技术。强调了结构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包括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混凝土强度保证体系以及节点连接的无损检测方法。 4. 可持续性与结构韧性: 最后,本书探讨了结构设计中的可持续性指标,包括材料的隐含能量(Embodied Energy)评估。同时,引入了“结构韧性”(Structural Resilience)的概念,讨论了如何在极端事件(如火灾、爆炸、极端荷载)后,确保建筑结构能迅速恢复使用或维持基本安全的功能要求。 适用对象: 建筑学、结构工程、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 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建筑师备考人员。 关注建筑结构创新与高性能设计的工程师和设计师。 本书特色: 全书配有大量的结构示意图、荷载路径分析图及节点构造详图,理论推导严谨,注重工程案例的实例支撑,致力于培养读者从美学概念出发,最终实现安全、经济、美观的综合结构设计能力。它是一本关于“如何让建筑站得稳、站得久、站得优雅”的深度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