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學物理教學係列叢書:中學物理教材分析》從教學實踐齣發,以提升中學物理教學質量為主旨,以提升中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為目的,主要闡釋瞭如何對中學物理教材進行分析,其內容既有理論層麵的解讀,又有翔實具體的案例分析。《中學物理教學係列叢書:中學物理教材分析》主要內容包括如何進行教材體係和邏輯結構的分析,如何進行教材重、難點分析,如何通過分析確定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等,其中所涉及的案例以高中物理教學為主。
《中學物理教學係列叢書:中學物理教材分析》是為首都師範大學物理係師範特色班的本科生編寫的選修課教材。對於新入職的中學物理教師、中青年物理教師,《中學物理教學係列叢書:中學物理教材分析》也是一本非常有益的參考書。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輔文
第一章 中學物理教材分析
第一節 中學物理教材分析概述
一、 教材分析對教學的意義
二、 教材分析的依據
三、 目前通行的兩個層麵的教材分析及教材分析的現狀
四、 物理教材分析的一般方法
第二節 課程標準在教材分析中的作用簡述
一、 讀懂課標精神,分析教材的編寫意圖
二、 研究課程目標,確定教學目標
三、 聯係課程標準,從整體把握教材
四、 學習課程建議,指導教材設計
第三節 教材體係和邏輯結構的分析
一、 教材體係的分析
二、 教材結構的分析
第四節 教材重點知識的分析
一、 重點知識的確定
二、 突齣重點的基本方法
第五節 教材難點知識的分析
一、 難點知識的形成
二、 突破難點的主要方法
第六節 教材分析中的科學方法分析
一、 物理教材中主要的科學方法
二、 科學方法分析的具體運用
三、 結閤物理學史滲透科學方法研究
四、 教材邏輯程序分析法
第七節 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的確定
一、 知識要求的確定
二、 能力要求的確定
三、 思想教育要求的確定
第二章 高中物理教材分析與處理(概述)
第一節 高中物理教材的要求和特點
一、 教材結構:繼承傳統、科學分類、體現選擇
二、 教材作用: 促進自主學習,重視科學探究
三、 教材目標:落實課程目標
第二節 高中物理教材的內容和安排
一、 教材的內容和安排
二、 各部分教材體係、重難點分析
第三章 力學部分教材分析
第一節 “緒論”的教學
一、 緒論的地位和作用
二、 教學建議
第二節 “直綫運動”教材分析
一、 本章教材概述
二、 教學建議
第三節 “相互作用”“牛頓運動定律”章節教材分析
一、 本章教材概述
二、 教學建議
第四節 “麯綫運動”章節教材分析
一、 本章教材概述
二、 教學建議
第五節 “萬有引力與航天”章節教材分析
一、 本章教材概述
二、 教學建議
第六節 “機械能”章節教材分析
一、 本章教材概述
二、 教學建議
第四章 電學部分教材分析
第一節 整體分析
一、 教材分析
二、 例說模塊特點
第二節 “靜電場”章節教材分析
一、 本章教材概述
二、 教學建議
三、 “庫侖定律”節教材分析
第三節 “恒定電流”章節教材分析
一、 本章教材概述
二、 教學建議
第四節 “磁場”章節教材分析
一、 本章教材概述
二、 教學建議
第五節 “電磁感應”章節教材分析
一、 本章教材概述
二、 教學建議
結束語
主要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我仔細迴顧瞭我的教學生涯,突然發現,自己已是在教育戰綫奮鬥瞭16年的“老兵”瞭116年,真是不短的時間。在這16年裏,我教過區重點學校的學生,也曾經去過遠郊區縣支教一年,大部分時間是在北京四中這所全國知名的學校進行物理教學實踐。不同層次的學生,他們的學習習慣、思維特點、能力都不太相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對知識的渴望、對世界的好奇!這也成為我工作中從不敢懈怠的原因。
這本書是寫給即將畢業的師範生和剛入職的青年教師,迴想我剛入職時的情景,有兩件事令我印象深刻。
記得在35中實習時,我第一次上講颱,講的是“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係”。整節課中人都是“飄”著的,頭暈乎乎的,眼睛裏隻能看到第一排學生,直把他盯得發毛!自我感覺糟糕極瞭。但下來後,師父張效敏老師跟我說:“你這課講得不錯,尤其是把'沿電場綫方嚮電勢降低最快'中的'快'字講明白瞭,非常好,悟性不錯!”這是莫大的鼓舞!此後,張老師在區裏經常誇我,就因為這個“快”字!
另一件事就是我去某中學應聘,試講的內容是“平拋運動”,現在看來是一節比較好上的課。但當時,我把唯一的演示實驗做砸瞭!我覺得完瞭。但試講結束後,學校負責人讓我等瞭一會幾,十分鍾後他們把我帶到人事乾部麵前,通知我被錄用瞭!我後來問他們,是什麼讓他們當時就決定錄用我呢?他們說:“你整節課設計得很好:先說明什麼是平拋運動,然後從運動學角度分析平拋運動的規律,再從動力學角度分析運動的特點,思路特彆清晰,尤其是對課本中的閃光照片進行瞭分析說明。從這兩點來看,你不像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是個好苗子。”聽到這,我明白瞭,這次成功應聘試講應該歸功於當時首師大物理係教學法的老師,是他拿著教材、帶著我們一點一點分析這節課!
這兩節課,都不算最成功的課,但是對於一個新教師而言,能講透講清重點難點——如“沿電場綫方嚮電勢降低最快”中的“快”、能思路清晰地解析、能很好挖掘教材素材,這是會讓人眼前一亮的,這也是走嚮成熟教師必須要過的一關。
我很慶幸能在北京市西城區工作。這是一個教育強區,尤其是每周一次全區教師參加教研活動,主要進行的就是教材分析,大到一本教材的分析,小到一節、一個知識點的研究,無不浸透著全區優秀教師的智慧。正是在這樣的指導下,西城區的教育質量一直都有保障,青年教師普遍成長很快,正如牛頓說過的那樣,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正值首都師範大學物理係進行師範生培養模式的探索,要撰寫一本關於教材分析的書,我想,把我從實習開始到現在積纍的一些經驗分享齣去,再藉鑒全區教師的智慧,一定能對即將走入中學的師範生或青年教師有所幫助。
本書第一部分,對教材分析進行概述,包括教材分析的意義、依據和一般方法,如何將課程標準與教材相結閤,如何進行教材體係和邏輯結構的分析,教材重點難點的分析方法,以及教學方法的分析等。第二部分,就是結閤高中的主要內容進行分析,旨在通過實例讓讀者能掌握教材分析的方法,同時也有一定的藉鑒價值。
《中學物理教學係列叢書:中學物理教材分析》 內容簡介 《中學物理教學係列叢書:中學物理教材分析》旨在深入剖析當前中學物理教材的編排體係、內容構成、教學目標、重難點以及潛在的教學問題,為一綫物理教師提供一套係統的、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教材解讀方案。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教材章節,而是從宏觀到微觀,從理念到操作,層層遞進,力求幫助教師們在教學實踐中,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教材的內在邏輯,更精準地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學生的學習質量。 第一部分:教材體係的宏觀解讀 本書的開篇,將著力於對中學物理教材整體框架的宏觀審視。我們將探討不同版本教材在內容編排上的異同,分析其課程標準的落實程度,以及教材如何體現物理學的基本思想、研究方法和科學精神。 課程標準與教材的對接: 詳細梳理國傢物理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學業質量要求以及各學段的學習目標。在此基礎上,分析不同教材版本如何圍繞課程標準進行內容設計和結構安排。我們將關注教材是否充分體現瞭“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否將科學素養的培養貫穿始終,是否突齣瞭物理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和價值。 物理學基本思想與研究方法的體現: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以邏輯推理為核心的學科。本書將深入探究教材中如何滲透物理學的基本思想,例如模型的構建、守恒定律的應用、相對性的理解、以及從微觀到宏觀的探究思路。同時,我們將分析教材如何引導學生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包括觀察、假設、實驗設計、數據分析、結論得齣等關鍵環節。 教材結構與邏輯性: 剖析教材章節的設置是否符閤認知規律,知識點之間的銜接是否自然流暢,難易程度是否循序漸進。我們會討論教材在引入新概念、新知識時所采用的策略,以及如何通過例題、習題、思考題等形式來鞏固和深化學生的理解。對於一些邏輯性較強的章節,我們將重點分析其論證過程和推理方式。 曆史發展的視角: 適時地引入物理學發展的簡要曆史迴顧,幫助教師理解某些概念和理論的産生背景和演變過程。這有助於教師在教學中,通過曆史的視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物理學發展規律的認識。 多版本教材的比較分析: 針對市麵上主流的中學物理教材,進行細緻的比較分析。例如,在“力學”部分,不同教材在力的概念、牛頓運動定律的引入順序、功和能的講解方式等方麵可能存在差異。本書將指齣這些差異的教學意圖和可能帶來的教學影響,為教師選擇和使用教材提供參考。 第二部分:核心章節的微觀精析 在宏觀把握的基礎上,本書將聚焦中學物理教學中的核心章節,進行深入的微觀剖析。每一個章節的分析都將包含以下幾個層麵的內容: 概念解析與內涵挖掘: 對教材中齣現的每一個核心概念進行深入的解析,闡釋其科學內涵、定義、單位、測量方法等。我們會區分相似概念之間的細微差彆,並提供清晰的類比和實例,幫助教師準確理解和傳達概念。例如,在講解“功”的概念時,我們會區分“力做功”與“物體動能變化”的關係,並強調功的矢量性。 定律與原理的闡釋與應用: 詳細解讀每一條重要物理定律(如牛頓定律、機械能守恒定律、電磁感應定律等)和原理的物理意義、適用條件、數學錶達式及其推導思路。重點分析教材中如何通過實驗或邏輯推理來呈現這些定律,以及如何引導學生理解其普適性和局限性。我們將提供豐富的應用實例,展示這些定律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強大威力。 實驗教學的解讀與建議: 深入分析教材中設計的典型實驗,包括實驗目的、實驗器材、實驗步驟、預期結果、數據處理方法以及實驗的注意事項。我們會探討教材實驗設計的閤理性,並提供改進建議,指導教師如何組織和實施有效的物理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對於一些關鍵的、能體現物理學思想的實驗,我們將進行詳細的實驗原理分析。 重難點的識彆與突破策略: 準確識彆每個章節中最具挑戰性的知識點和學生最容易混淆的概念。本書將提供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包括如何設計富有啓發性的提問、如何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如何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如何引導學生進行閤作探究,以及如何設計有效的練習題來幫助學生剋服睏難。例如,在講解“電場”和“磁場”時,如何幫助學生建立三維空間的直觀認識,如何區分電場綫和磁感綫的物理意義,是需要重點關注的難點。 聯係生活與社會現實: 探討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社會科技發展的緊密聯係。我們將提供豐富的案例,說明物理知識在日常生活、工業生産、科學技術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幫助教師在教學中,將抽象的物理概念與生動的現實現象聯係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認同感。例如,在講解“熱學”時,可以聯係傢庭供暖係統、冰箱工作原理;在講解“光學”時,可以聯係照相機、望遠鏡等。 習題與評價的分析: 分析教材中配套習題的設計意圖和層次性,包括基礎題、綜閤題、探究題等。我們將指導教師如何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選擇和調整習題,並分析不同題型對學生能力培養的側重點。同時,也會對教材中的評價方式進行探討,提齣更科學、更有效的評價建議。 第三部分:教學實踐的指導與反思 除瞭對教材內容的深入分析,本書還將關注教學實踐中的關鍵環節,並提供具有指導意義的建議。 教學設計與課堂組織: 基於對教材內容的深刻理解,提供不同章節的教學設計思路和教學流程建議。我們將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情境化、探究式的教學活動,鼓勵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同時,也會探討如何有效地組織課堂討論、小組閤作等教學形式,提高課堂效率。 多媒體與信息技術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探討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模擬軟件、動畫演示、虛擬實驗等,來輔助物理教學,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可視化,化繁為重為輕。本書將提供具體的案例和操作建議,幫助教師更好地將信息技術融入到日常教學中。 學生學習誤區的識彆與糾正: 總結中學物理教學中學生常見的學習誤區和思維定勢。例如,在“運動和力”部分,學生可能將“運動”與“力”混淆,認為“物體運動就需要力來維持”。本書將分析這些誤區産生的根源,並提供糾正策略。 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強調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的重要性。本書將提供具體的教學方法和活動設計,指導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從觀察現象到提齣問題,從設計實驗到分析數據,最終形成科學的結論。 教師專業發展的啓示: 本書的最終目標是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通過對教材的深度解讀,我們希望引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不斷優化教學方法,激發教學熱情,成為更齣色的物理教育者。 本書的特點: 係統性強: 從宏觀體係到微觀章節,再到教學實踐,構成瞭一個完整的分析體係。 深入淺齣: 語言通俗易懂,理論結閤實踐,避免枯燥的理論說教。 實踐導嚮: 緊密結閤一綫教師的教學需求,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議。 問題導嚮: 關注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並提供解決方案。 啓發性: 鼓勵教師進行自主思考和教學創新。 《中學物理教學係列叢書:中學物理教材分析》是一本獻給所有緻力於中學物理教育的教師們的寶貴工具書。它將幫助您更自信、更有效地駕馭教材,點燃學生對物理學的求知熱情,共同構建更加精彩的物理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