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大乘起信论校释

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大乘起信论校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释 著,【梁】真谛 译 译,高振农 校
图书标签:
  • 佛教
  • 大乘
  • 起信论
  • 校释
  • 中国佛教典籍选刊
  • 哲学
  • 宗教
  • 汉文
  • 经典
  • 学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11484
版次:2
商品编码:12047798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佛教典籍选刊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6
字数:12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大乘起信论》相传为印度马鸣菩萨作,南朝梁真谛译,是大乘佛教的入门书,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佛教各宗派都产生过巨大影响。本书以如来藏缘起思想为中心,详尽阐述了心与世界万物的关系,以“一心”、“二门”、“三大”、“四信”、“五行”之说构成其思想体系,是了解和研究大乘佛教的重要典籍。本书由著名佛教学者高振农整理校释,详注其中涉及的佛教重要概念,逐段梳理其思想,使此论晓畅易读,并对作译者等诸问题详加辨析。

目录

序言
校釋說明
參考書目
大乘起信論

附錄
一、馬嗚菩薩傳
二、大乘起信論主馬嗚菩薩略傳
三、論主馬鳴菩薩略錄
四、婆藪槃豆傳《摘錄》
五、付法藏因緣傳《摘錄》
六、釋摩訶衍論疏《摘錄》
七、續高僧傳·真諦傳道旦撰
八、宋高僧傳·實叉難陀傳贊寧撰
九、大乘起信論序智愷作
十、新譯大乘起信論序未詳作者
十一、大乘起信論義記《摘錄》法藏撰
十二、刻起信論直解題辭德清撰
十三、起信論疏記會閱序續法撰
十四、大乘起信論科會後記徐文爵撰
十五、大乘起信論講義卷上《摘錄》圆瑛述
《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大乘起信论校释》 《大乘起信论》,一部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论典,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影响深远。本书《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大乘起信论校释》,便是对这部经典进行深入梳理、严谨校勘与详尽释义的学术力作。本书的宗旨在于,通过精细的文本分析与阐释,帮助读者更清晰、更准确地理解《大乘起信论》的核心思想、逻辑结构及其在中国佛教发展进程中的独特价值。 一、 文本的校勘与梳理 《大乘起信论》自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多个时代的传抄、翻译与流传,不同的版本之间存在着细微的差异。本书的编纂者,正是认识到文本传承的复杂性,将校勘视为整理与研究的首要步骤。 版本源流的追溯: 本书的校勘工作,并非简单地罗列不同版本,而是致力于追溯《大乘起信论》最古老、最可靠的文本源头。研究者深入考察了历史上重要的《大乘起信论》版本,包括敦煌残卷、宋元刊本、明清刻本等,依据文献学的方法,辨别其文本的异同,考订其文字的准确性,并力求还原出最接近马鸣菩萨原著的文本面貌。 异文的辨析与选择: 在校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异文。本书的处理方式,并非机械地采纳某一版本,而是结合对经典义理的理解,以及其他相关佛教文献的印证,对异文进行审慎的辨析。对于关键性的词句,会详细考证其用词的含义、语法结构,并对不同的选择进行合理的解释。例如,对于某些动词、名词的细微差别,或是连词、助词的选用,都可能影响到整体义理的理解,本书在校勘中会逐一进行梳理,并给出具说服力的校定。 校勘记的详尽呈现: 本书的校勘部分,绝非止于简单的“此本如此,彼本彼样”。每一处重要的异文,都附有详尽的校勘记。校勘记不仅记录了版本之间的差异,更重要的是,会进一步解释为何选择某个版本作为底本,或者对某一异文的选用给出明确的理由。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使得本书的校勘具有高度的参考价值,为后来的学者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 释义的深度与广度 在文本校勘的基础上,本书的释义部分则深入挖掘《大乘起信论》的思想内涵。释义工作,旨在让读者跨越语言和时代的鸿沟,切实把握住论典所要传达的核心义理。 核心概念的精解: 《大乘起信论》的核心概念,如“阿赖耶识”、“如来藏”、“一真法界”、“染净”、“生灭”等,是理解整部论典的关键。本书对这些概念的释义,并非停留在字面意义上,而是结合论典的上下文,以及印度佛教和中国佛教各宗派对这些概念的不同阐释,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解读。例如,对于“阿赖耶识”,不仅阐述其作为一切种子识的根本功能,还探讨其与“如来藏”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大乘佛教解脱道中的作用。 论证逻辑的梳理: 《大乘起信论》的论证体系严谨而层层递进。本书的释义,注重梳理论典的论证脉络,揭示其思想的内在逻辑。从“依众生起见”、“依见生心”、“依心有念”、“依念受果”等基本论证结构,到“三细”、“八相”的阐释,以及“依自证分”、“依他证分”的辨析,本书都力求清晰地呈现论典的思想推进过程。这种对逻辑结构的梳理,有助于读者理解论典的系统性和整体性,避免碎片化式的理解。 对原典意涵的忠实还原: 释义的根本原则在于忠实于原典。《大乘起信论》的语言风格,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印度佛教思想,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书的释义者,在释义过程中,力求避免用后世的、甚至是与原典精神相悖的观念去解读。对于一些比较隐晦、不易理解的句子,会引用相关经论、祖师语录来加以佐证,从而最大限度地还原出马鸣菩萨著述时的原意。 学界研究的整合与评述: 历代以来,《大乘起信论》的学界研究成果斐然。本书的释义,并非孤立的阐述,而是对历代学者,特别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注释和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整合。在释义的过程中,会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评述,指出其合理之处和局限性,从而引导读者形成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这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研究方法,使得本书的释义更具深度和启发性。 三、 《大乘起信论》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本书的编纂,也意在展现《大乘起信论》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奠基性的思想地位: 《大乘起信论》被誉为“大乘佛学的一部总纲”。其系统阐述了大乘佛教的基本教义,特别是关于“心”的本体、功能及其发展变化的理论,为后来的大乘各宗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无论是天台宗的“一心三观”,华严宗的“法界缘起”,还是禅宗的“心性本净”,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大乘起信论》思想的影响。 促进中国佛教的本土化: 《大乘起信论》虽然源自印度,但其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极大地促进了佛教中国化进程。《大乘起信论》用中国化的语言和概念,来阐释深奥的佛教义理,使得佛教更容易被中国知识分子所理解和接受。其关于“如来藏”的思想,也与中国本土的哲学思想,如道家的“道”等,产生了有趣的对话和融合。 指导修行的方法论: 《大乘起信论》不仅是理论的论述,也为实际的修行提供了指导。论典中关于“信、戒、定、慧”的次第,以及如何通过观照自心来体悟真如,都对佛教修行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书的释义,也会适当地结合修行实践,使读者对论典的指导作用有更直观的认识。 四、 本书的学术价值与读者益处 《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大乘起信论校释》作为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其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学术研究的基石: 对于从事中国佛教史、佛教哲学、印度佛教研究的学者而言,本书提供了最权威、最可靠的《大乘起信论》文本,以及最详尽、最深刻的释义。这无疑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文献基础和思想资源。 传统文化研究的窗口: 《大乘起信论》不仅是一部宗教典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思想史、哲学史,以及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 佛教信仰与实践的指南: 对于对佛教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而言,本书提供了一个了解《大乘起信论》的权威途径。清晰的释义和严谨的校勘,能够帮助读者克服阅读古籍的障碍,理解其中深邃的义理,从而对佛教有更深入的认识,甚至能够从中获得启发,指导自身的精神实践。 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经典研究和传播,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大乘起信论校释》的出版,对于保护和传承《大乘起信论》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而言之,《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大乘起信论校释》是一部集文本整理、义理阐释、历史梳理于一体的学术巨著。它以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深入浅出的释义方法,力求为读者呈现一部最真实、最完整的《大乘起信论》。本书的问世,不仅是对佛教经典研究的重大贡献,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有力推动。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心”的奥秘,领悟大乘佛教的智慧,并对中国佛教的发展脉络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用户评价

评分

翻阅《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大乘起信论校释》,一股肃穆而宁静的氛围扑面而来。我一直对《大乘起信论》在佛教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感到好奇,它作为一部影响深远的经典,其思想的传播和演变必然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校释》这本著作,在我看来,肩负着一项重要的使命:梳理并阐明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大乘起信论》的成书背景、历代传译情况,以及它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所扮演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校释”部分能够提供具有学术价值的考证,比如对原文的字句进行严谨的辨析,对历代注疏进行梳理和评价,从而呈现一个更加清晰、准确的《大乘起信论》文本。同时,我也期待作者能够以一种平实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读《大乘起信论》的核心观点,比如关于“一心二门”的解释,关于“三相”的阐述,帮助我这个佛学门外汉也能窥探到其智慧的门径。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它所呈现的《大乘起信论》的“生命力”。我一直觉得,经典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文字本身,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思想能够如何与当下发生连接,如何触动我们内心的困惑与渴望。《校释》这本书,在“校”的过程中,必定是对原文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辨析,去伪存真,确保了文本的纯粹性。而“释”的部分,则更为关键。它不是简单的字词解释,而是尝试将《大乘起信论》那深邃而精妙的哲学思想,用一种更加现代、更加贴近我们生活经验的语言去阐释。我特别想知道,当今的学者是如何理解“唯心所现,皆是佛法”的?又是如何解读“不二法门”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跨越语言的障碍和时代的隔阂,真正体会到《大乘起信论》在探讨宇宙人生根本问题上的深刻洞见,它不是冰冷的教条,而是能够点亮我们内心,给予我们智慧和力量的活泼生命。

评分

拿到《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大乘起信论校释》后,我首先被它精致的装帧和考究的排版所打动。这本选刊系列的整体水准一直很高,而《大乘起信论校释》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读《大乘起信论》原文,常常会因为古文的生涩和翻译的多样性而感到困惑,常常是读一句,需要查阅多本参考书才能勉强理解。而这本“校释”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样的普通学习者量身定做的。我期待它能够以一种清晰、逻辑性强的方式,将《大乘起信论》的核心思想梳理清楚。特别是对于那些拗口的术语,比如“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等等,希望“校释”的部分能够给予详尽的解读,并且最好能结合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帮助我们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如果能对原文中存在的不同版本进行比较和辨析,指出其异同之处,那就更显功力了。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深入学习《大乘起信论》的有力助手,让我不再望“论”兴叹。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觉,是一种“复原”与“点化”的结合。拿到《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大乘起信论校释》之后,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这不仅仅是一次对古籍的整理,更是一次将失落已久的智慧重新带回我们面前的努力。我理解“校”的过程,一定是充满了对历史文献的细致考证,是对原始文本的严谨还原。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关于《大乘起信论》不同版本流传的详细资料,以及作者在校勘过程中所遵循的学术方法和判断依据。而“释”的部分,则是我更关注的。我希望它能够以一种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将《大乘起信论》中那些看似深奥的理论,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思辨过程。比如,它如何解释“阿赖耶识”的由来?如何论证“如来藏”的真实性?我希望作者的解读能够超越简单的字面翻译,而是深入到文本的内在逻辑和哲学意涵,帮助我体会《大乘起信论》如何在根本上回答“何为真实存在”、“如何认识自我”等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

评分

这本《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大乘起信论校释》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位智者用千年后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的心声。拿到书的那一刻,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内敛的书香气所吸引。翻开目录,看到“校释”二字,我心中就涌起一股期待。佛教经典浩如烟海,历经岁月洗礼,许多原文已是字字珠玑,却也参差不齐,理解起来颇费周折。而这本“校释”,顾名思义,就是将那些晦涩难懂的古籍,经过严谨的校勘和精辟的解读,以一种更易于现代人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它像一位博学的向导,带领我们在浩瀚的佛教哲学海洋中,精准地定位到《大乘起信论》这一璀璨的明珠。我尤其期待它在原文的考证上能有独到之处,能够拨开迷雾,让我们看到最接近原意的文本。同时,那些“释”的部分,更是重中之重,它将如何阐释“众生心”,如何解释“一念”的流转,如何道出“真如”的本体?这些都让我心生无限好奇,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与古圣先贤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

不知道是繁体,而且是竖排。深感阅读压力巨大。

评分

好。

评分

京东买书还是很给力的。

评分

给力的京东 给力的快递

评分

经典就是经典,书不错,物流,包装也很好,相信京东,相信中华书局。

评分

还未看,慢慢研究,望有所得。

评分

京东商城多快好省商家服务态度好产品质量好。

评分

给力的京东 给力的快递

评分

给力的京东 给力的快递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