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德福教育係列 兒童健康指南:零至十八歲的身心靈發展 正版書 親子係列書籍 正版暢銷書籍

華德福教育係列 兒童健康指南:零至十八歲的身心靈發展 正版書 親子係列書籍 正版暢銷書籍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林玉珠 譯
圖書標籤:
  • 華德福教育
  • 兒童健康
  • 親子教育
  • 身心發展
  • 0-18歲
  • 育兒指南
  • 正版書籍
  • 暢銷書
  • 傢庭教育
  • 兒童成長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悟空心靈花園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河北教育齣版社
ISBN:9787543489899
商品編碼:12062758326
品牌:悟空心靈花園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05-01

具體描述

包郵活動    活動日期:2016-12-14 18:21 - 2019-12-30 18:21
單筆訂單滿 79 包郵(包郵地區:上海、江蘇、安徽、浙江)
單筆訂單滿 99 包郵(包郵地區:北京、天津、河北、山東、上海、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廣東、福建)
單筆訂單滿 159 包郵(不包郵地區:西藏、新疆、颱灣、香港、澳門、海外)


>

★一部啓迪心智的育兒指南,德國再版18次,總銷量40餘萬冊。                  

★ 幫助我們重建一種新的關於傢庭、健康與成長的文化
★ 一種從病理導嚮轉入到健康導嚮的醫學觀,注重兒童身、心、靈的全麵發展
★ 以一種新的方式看待教育及其治療的可行性
★ 幫助每一個孩子“找到他自己”,釋放齣屬於他自己的生命力

>

麵對醫院如潮的掛吊針的人群,尤其是兒童醫院,實在是痛心。父母有瞭這樣一本書,就可以知道,孩子生病瞭,需要自己做齣判斷,何時需要送醫院,何時可以自己在傢觀察。用心,纔能知道孩子生病背後的真正原因。

——夢的河流


本書從人智學的角度為我們帶來瞭一種關於兒童健康的新角度,讓我們瞭解疾病及對孩子的意義。很喜歡,也很受用。喜歡立品圖書的一係列圖書!

——亞馬遜網友douma

 

此書不錯,可以備一本在傢裏,以備不時之需。基本上把孩子齣生至青春期容易生的病都羅列齣來,讓你明白何為孩子的健康,如何對待孩子的疾病,以及如何養育及教育孩子。

——亞馬遜網友春天好

 《兒童健康指南:零至十八歲的身心靈發展》特彆為年輕的父母而寫,為瞭使他們能有信心處理自己健康或生病的孩子;同時也是為從事兒童教育與健康關懷的工作者,以及正積極努力解決醫療及教育相關議題的治療師與醫生們寫的。
第一部分專注於日常生活中一般疾病的辨識,以幫助父母在陪伴及觀察生病的孩子時,能有預警的判定基準,以決定什麼時候一定要或應該要去看醫生;第二部分概述瞭兒童發育的各個階段,及如何創造最好的條件來滋養孩子,同時也清楚地指齣,在現今不利於兒童發展的大環境下,做什麼可以阻止兒童身心健康發展上的缺陷;第三部分則探討瞭教育與醫療的關係,以及它們對孩子日後生活的影響。
總之,《兒童健康指南:零至十八歲的身心靈發展》的最大貢獻在於告訴父母:如何讓孩子不止不生病,還要健康、快樂、充滿生命力地成長。

米凱拉 格洛剋勒(Michaela Gl?ckler)

1946年齣生於德國斯圖加特(Stuttgart),高中畢業於自由華德福學校(FreieWaldorfschule)。大學主修日耳曼文學與曆史,並從弗賴堡(Freiburg)和海德堡(Heidelberg)大學畢業。1972~ 1978年,在蒂賓根(Tübingen)和馬爾堡(Marburg)醫學院就讀,畢業後在黑爾德剋(Herdecke)小區醫院和波鴻(Bochum)的大學兒童醫院接受小兒科醫師訓練。直到1988年,在黑爾德剋的兒童社區醫院擔任門診醫師,並擔任維滕(Witten)的華德福學校校醫。自1988年復活節起,受邀成為瑞士多爾納赫(Dornach)人智學歌德館總會(Goetheanum)的醫學部負責人,同時還是歌德館醫學部門和教育部門所齣版的《邁嚮健康的教育——對於老師、醫生和傢長的一份挑戰》一書的主要作者。
她著述頗豐,並積極投身於推動以人智學為背景的各種醫學活動,在國際間努力交流人智學的深刻見解,足跡已遍及世界六十多個國傢。她分彆於2006、2009、2011年來到颱灣、成都及北京,開始與華語世界的讀者們展開對話,反響空前熱烈。
沃爾夫岡 戈貝爾(WolfgangGoebel),1932年齣生於德國路德維希堡(Ludwigsburg),資深兒科醫生,長於斯圖加特,父親為教區牧師。高中就讀於自由華德福學校,曾在弗賴堡(Freiburg)、因斯布魯剋(Innsbruck)和馬爾堡(Marburg)三所大學研讀醫學。後在黑爾德剋(Herdecke)社區醫院當瞭26年的兒科主治醫生。
1997年,他在維滕(Witten)大學成立接種疫苗發起人會議,並於2002年齣版瞭影響深遠的《接種疫苗由父母自己決定》一書,此書目前已三次更新再版。

第一篇 兒童疾患的徵候
第1 章 疼痛的各種狀況 003
1.1 頭痛 004
1.1.1 發高燒 004
1.1.2 腦膜發炎(假性腦膜炎)及腦膜炎 004
1.1.3 無發燒癥狀的頭痛 005
1.1.4 緊張型頭痛及偏頭痛 005
1.1.5 躺著所造成的疼痛 007
1.1.6 閱讀時造成的疼痛 007
1.2 長牙所引發的疼痛 007
1.3 耳朵痛 008
1.4 眼睛疼痛:結膜炎 009
1.5 喉嚨痛及頸部痛 010
1.6 胸部疼痛 013
1.7 腹部疼痛 013
1.7.1 脹氣 014
1.7.2 盲腸炎 015
1.7.3 腸絞痛 016
1.7.4 寄生蟲 016
1.7.5 尿道感染 017
1.7.6 腹股溝疝氣 017
1.7.7 急腹癥 017
1.7.8 伴隨流感的腹痛 018
1.7.9 其他原因造成的腹痛 018
1.8 肌肉骨骼疼痛 020
1.8.1 新生兒鎖骨骨摺 021
1.8.2 肌肉斜頸癥 021
1.8.3 學步兒跛行 021
1.8.4 挫傷、拉傷及扭傷 021
1.9 包莖、陰囊積水及隱睾癥 022
1.9.1 包莖(包皮過長、包皮緊束) 022
1.9.2 陰囊積水 022
1.9.3 隱睾癥 023
1.10 急救及意外預防 024
1.10.1 意外事件 024
1.10.2 危及生命的緊急事件
(ALTE) 024
1.10.3 急救復蘇執行要點 025
1.10.4 窒息、哽塞 026
1.10.5 溺水 027
1.10.6 交通事故 027
1.10.7 過敏性休剋 028
1.10.8 昏厥 028
1.10.9 屏氣發作(情緒性呼吸痙攣) 028
1.10.10 中毒及腐蝕性物質 028
1.10.11 燒傷及燙傷 029
1.10.12 輕微意外傷害 029
1.11 情感傷痛 031
第2 章 發燒及其治療 033
2.1 典型發燒過程 033
2.1.1 發燒 034
2.2 測量體溫、判斷及處置發燒 035
2.2.1 測量體溫 035
2.2.2 發燒的徵兆及處置 036
2.3 熱痙攣究竟有多危險 037
2.4 發燒的目的及意義 039
第3 章 呼吸疾病 043
3.1 鼻塞 043
3.2 病毒感染:感冒及流行性感冒 044
3.2.1 對上呼吸道感染有益的外部治療 046
3.3 腺樣增殖體肥大及扁桃腺炎 047
3.4 花粉熱 048
3.5 下呼吸道疾病 049
3.5.1 咳嗽 049
3.5.2 不同的咳嗽種類 050
3.5.3 格魯布喉炎(急性喉頭發炎) 051
3.5.4 我的孩子有氣喘或阻塞性支氣管炎嗎? 053
3.5.5 肺炎 055
3.6 呼吸是一種心理活動的錶達 056
第4 章 嘔吐、腹瀉及便秘 059
4.1 嘔吐及腹瀉 059
4.1.1 嬰兒偶發性嘔吐 059
4.1.2 三個月大嬰兒的胃部幽門痙攣 060
4.1.3 齣生三個月嬰兒的胃食道
逆流現象 060
4.1.4 單純的腸胃感染 060
4.1.5 腹瀉(急性腹瀉期間的流
質及飲食補充) 061
4.1.6 高酮(酮類)血性嘔吐癥 062
4.2 慢性便秘 063
4.3 學習消化 065
第5 章 皮膚疾患與疹子 067
5.1 嬰兒胎記 067
5.2 皮膚呈現黃色/黃疸 068
5.3 呈大理石紋的皮膚 068
5.4 紅臉頰 069
5.5 臉色蒼白 069
5.6 新生兒的痤瘡(麵皰) 069
5.7 新生兒的疹子 069
5.8 粟丘疹(白頭粉刺) 070
5.9 脂漏性皮膚炎(乳痂) 070
5.10 慢性內因性濕疹、異位性皮膚炎或神經性皮膚炎 070
5.11 肚臍發炎 073
5.12 小嬰兒的膿皰與水皰 074
5.13 尿布疹 075
5.14 黴菌感染 076
5.14.1 口腔的鵝口瘡與包尿布的區域 076
5.14.2 足癬 078
5.14.3 黴菌性趾甲感染 078
5.15 汗皰性濕疹 078
5.16 頭皮屑 079
5.17 乾癬 079
5.18 皮膚的感染 079
5.18.1 丹毒 079
5.18.2 膿痂疹 080
5.18.3 毛囊炎(毛囊的感染) 080
5.18.4 瘡、癤及癰 080
5.18.5 手部感染 081
5.19 敗血癥 081
5.20 熱瘡(唇疹、單純性皰疹) 081
5.21 曬傷 082
5.22 昆蟲咬傷與皮膚的寄生蟲 083
5.22.1 昆蟲咬傷 083
5.22.2 頭虱 083
5.23 疣 085
5.24 過敏及毒性皮膚反應 085
5.24.1 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 086
5.24.2 蕁麻疹 086
5.24.3 丘疹性蕁麻疹 087
第6 章 過敏性的敏感反應 089
6.1 免疫反應一如學習的過程 089
6.1.1 過敏的原因 089
6.1.2 什麼是過敏 089
6.1.3 以學習能力作為預防策略 091
第7 章 “兒童期疾患”及其他
疾患 093
7.1 麻疹 094
7.2 德國麻疹(Rubella) 096
7.3 猩紅熱 097
7.4 玫瑰疹(三日熱、猝發疹) 100
7.5 其他紅色皮疹的感染 100
7.6 白喉 100
7.7 淋巴腺熱(感染性單核血球
癥、E-B 病毒) 101
7.8 水痘 102
7.9 口腔潰瘍(單純性皰疹口炎) 103
7.10 流行性腮腺炎 104
7.11 百日咳(天哮嗆) 105
7.12 傳染性A 型肝炎 107
7.13 傳染性B 型肝炎 108
7.14 萊姆癥 108
第8 章 疾病的意義 111
8.1 兒童期疾患的目的是什麼? 111
8.1.1 意義和發展 111
8.1.2 疾患和人智學架構下的人
體組成 111
8.1.3 死亡之後的生命 113
8.1.4 健康與愛的能力 114
8.1.5 天命中的自由與必須 115
8.2 倫理議題 116
8.2.1 人類遺傳學方麵的疑問 117
8.3 太晚齣生?誕生前的生命真相 119
第9 章 迎接挑戰性的問題 121
9.1 住院的孩子 121
9.2 嬰兒猝死癥(SIDS) 122
9.2.1 可能的原因 122
9.2.2 早期發現與預防 123
9.2.3 處理猝死的觀點 123
9.3 處理身心障礙或慢性病童 124
9.3.1 身心障礙者的生活 124
9.3.2 實用的建議 125
9.3.3 身障和慢性病的任務和目的 126
9.3.4 以疾患作為一種潛意識的靈性經驗 128
9.3.5 再生的真實性如何? 129
9.4 愛滋病—— 一項挑戰 131
9.4.1 認識愛滋病 131
9.4.2 麵對愛滋病 132
第10 章 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 133
10.1 健康如何發展? 133
10.2 提升心性與靈性的健康 135
10.2.1 動機與靜思 135
10.2.2 藝術的功效 136
10.3 衛生保健的措施 137
10.4 觀察並培養健康的節奏 137
10.4.1 節奏順序有何特彆之處? 138
10.4.2 培養每日的節奏 139
10.4.3 每周的節奏 140
10.4.4 一個月的節奏 141
10.4.5 一年的節奏 141
第二篇 健康成長的根基
第11 章 齣生後幾個月 145
11.1 預備分娩 145
11.1.1 預備在哪裏分娩? 145
11.1.2 預防措施 146
11.1.3 早産兒及不健康的嬰兒 146
11.2 第一印象 147
11.3 例行健康檢查 148
11.4 培育幼兒感官印象 148
11.4.1 聲音與音調 148
11.4.2 新鮮的空氣與濕度 150
11.4.3 陽光 150
11.4.4 冷與熱 151
11.4.5 地心引力以及新生兒躺臥的姿勢 152
11.5 自發性的動作發展 153
11.6 觀察新生兒的排泄及其他身
體功能 154
11.6.1 讓喝奶後的嬰兒打飽嗝 154
11.6.2 連串的打嗝 154
11.6.3 大便的軟硬度及頻率 155
11.6.4 小便 155
11.6.5 齣汗 155
11.7 更換尿布及相關的問題 156
11.7.1 尿布技術及其影響 156
11.7.2 清洗、沐浴及皮膚護理 157
11.7.3 更衣颱上的樂趣 157
11.8 搖籃 158
11.9 適當的嬰兒車 159
11.10 嬰兒遊泳 159
第12 章 從嬰兒到學步兒 161
12.1 日常慣例活動 161
12.2 排便與大小便訓練 162
12.3 寶寶的第一雙鞋和衣物 162
12.4 遊戲圍欄與嬰兒床:是牢籠嗎? 164
12.5 裝點布置寶寶的房間 165
12.6 度假的地點 167
12.7 適齡遊戲與玩具 168
12.8 感覺、知覺、經驗及自覺 170
第13 章 嬰兒與幼兒營養 177
13.1 母乳哺育 177
13.2 母乳哺育嬰兒的補充性食物 183
13.3 瓶喂嬰兒的營養 185
13.3.1 可供選擇的天然嬰兒奶粉 186
13.3.2 乳品的品質 187
13.3.3 不同類彆乳汁的組閤成分 187
13.3.4 以乳品為主成分的嬰兒奶粉 190
13.3.5 引介蔬菜、水果及榖物 194
13.3.6 轉換成學步兒的日常飲食 196
13.4 食物的品質問題 196
13.5 一些特彆的食物 198
13.5.1 適閤嬰兒及學步兒喝的茶 198
13.5.2 乳汁 199
13.5.3 脂肪 200
13.5.4 榖物 200
13.5.5 馬鈴薯(土豆) 201
13.5.6 蔬菜與生菜沙拉 202
13.5.7 水果 203
13.5.8 糖、蜂蜜及其他甜料 204
13.5.9 蛋、肉和魚 206
13.5.10 鹽分與礦泉水 207
13.6 營養與思想 207
13.7 基因改造的食物 209
第14 章 兒童發展與社會環境 211
14.1 學習看 211
14.2 動作發展及學習行走 214
14.3 學習說話 218
14.4 學習思考 221
14.4.1 “連結身體”的智能 222
14.4.2 說話如何影響思考 223
14.4.3 最初期的純思維活動跡象 224
14.5 學習行走、說話及思考:童年期與成年期的發展步驟 227
14.6 遊戲團體適閤我的孩子嗎? 229
14.7 幼兒園所、日間托育及幼兒教育 230
14.8 我的孩子什麼時候準備好上

第2章  發燒及其治療
發燒的熱,源自於身體所有肌肉的新陳代謝活動增加。然而,實際上體溫升高,是因為皮膚灌注減少。因此,發燒早期階段,孩子臉色蒼白而且畏冷;嚴重時可能全身打顫,直到發燒到達目標溫度。在許多疾病裏,發燒是一個徵服及處理身體挑戰的決定性助力;身體努力地製造發燒,而其他如:飲食、消化、感官知覺、對周遭環境的興趣及遊戲等功能和活動,則居於次要地位。然而,在深入探討發燒對孩子身體的意義之前,我們先來描述一些典型的發燒過程,並討論如何在傢評估處置各種發燒,以及所謂的熱性痙攣。

2.1 典型發燒過程
■一個四歲的孩子整天在外麵玩耍,到瞭傍晚,當母親幫他脫去夾剋時發現孩子的小手冰冷、臉色有點蒼白,晚餐也隻吃瞭一點點;更奇怪的是孩子竟然想早點上床睡覺。孩子大約在九點時睡著,但睡得不是很安穩,在床上輾轉反側。當父母在11點察看孩子的情況時,發現他全身發燙。孩子還在睡夢中念念有詞,但一下子醒瞭過來;似乎很驚訝自己被抱到父母涼爽的大床上。隨後測量體溫,溫度攀升,燒到40℃。孩子迴答父母問題的方式和往常有些不一樣,宛如變得成熟懂事許多似的。孩子的聲音聽起來愉悅,但比平時單薄,且有些顫動。父母親熟知這種狀況,也知道孩子可能會開始齣現幻想。他們進行慣用的發燒處理程序——在小腿上施以冷敷,並給孩子一些茶水——然後大傢就都休息。孩子立即睡著瞭。在次日清晨之前情況開始好轉,最嚴重的發燒退瞭。
■一個小女孩在白天時已經感覺不舒服,又哭又鬧、手腳冰冷,並且把幾個小時前吃的午餐全都給吐齣來瞭。然後開始有頭痛及身體酸痛的癥狀,並且要求用熱水袋敷在肚子上。在小睡片刻後,醒來量體溫是38.5℃,不過已經不會再發冷,也覺得好多瞭,她喝瞭幾口花草茶,其他東西卻都吃不下。隔天,溫度還升到39℃,去看醫生時,母親想起孩子已經三天都怪怪的。醫生發現孩子的喉嚨有輕微發炎,不過並不需要服用退燒藥及抗生素。發燒又延續瞭兩天,接著,纔隔周,孩子就迴幼兒園上課瞭(請參閱3.2“病毒感染:感冒及流行性感冒”)。
■另一個孩子持續咳嗽兩天,而且越咳越嚴重。第三天,體溫快速升高,呼吸急促、嘴唇有些發青,而且隨著每次呼吸,鼻孔嚮外張開。醫生在聽診過後,跟孩子的父母討論瞭一下處置方式並開瞭處方。因為預測之後病情將會改善,也許這一次他們可以避免使用抗生素。孩子的發燒又持續瞭2~ 5天,並咳齣瞭許多痰,之後孩子很明顯地開始復原瞭。這次生病將成為孩子記憶中主要的人生事件。然而從讓孩子持續服藥,以及應用不同的敷布於孩子的胸部及小腿上的過程,父母可真是纍壞瞭。醫生的診斷書上寫著,孩子患的是“支氣管肺炎”。
■第四個孩子突然開始齣現間隔幾乎規律的腹部痙攣,然後開始嘔吐,吐瞭一天,直到發高燒為止。如果在這時候給孩子喝杯甜茶,孩子會看起來較有活力。這種癥狀主要跟丙酮/酮類血性嘔吐癥的病毒感染有關(請參閱4.1.6“高酮(酮類)血性嘔吐癥”)。上麵的案例都是一般常見的發燒類型,另外在本章中還有兩個案例。現在,當孩子發燒時,我們該做些什麼呢?首先必須相信自己有能力判斷發燒的狀況。信心來自於練習,缺乏自信會導緻焦慮,這對孩子毫無幫助。不確定的時候,一定要谘詢醫師。醫師最樂於見到的是,父母越來越有信心能準確地判斷孩子的情況,而越來越不需要醫師的建議。
2.1.1 發燒
在兒童期,一些無害的感冒、呼吸道、咽喉或耳朵的發炎是最常造成發燒的原因。要辨識嚴重的感染則需要豐富的經驗及醫師的協助。
當身體過熱,而散發的熱又不足以平衡體外輸入的多餘熱度時,體溫就會升高。對嬰兒來說,當脫下毛呢帽及緊身毛綫褲後,多餘的熱度很快就消失;此外脫水也可能導緻發燒,特彆在腹瀉或嘔吐時(請參閱4.1“嘔吐及腹瀉”)。大量活動也可能導緻體溫高過38℃;如果是這類狀況,請讓嬰兒安靜躺半小時後再檢查一次。

第7章 “兒童期疾患”及其他疾患
幾乎所有的父母在麵對第一個孩子首次生病時,都不知所措而又焦慮。突然間,這孩子就不一樣瞭——變得敏感、躁動不安、任性或是不尋常的靜默和嚴肅——並且燒得發燙。
我們對孩子自愈能力的信心強度,取決於處理孩子最初幾次感染的經驗。我們都知道,我們不能期望孩子不受傳染病、突然高燒及兒童期疾患的試煉。因此,我們不僅要視兒童期疾患為問題,也要視之為促使日後健康狀態更穩定生長的因素。
相對於上一章所描述的過敏疾患,每一個感染疾患的康復,會在“攻擊”與“防禦”的進程間,經曆過一連串令人驚訝的規律的、可預期的相互作用。因為這個可預期性,這些傳染病也被稱為“自限性”疾病。它們主要可見的癥狀——發燒、紅疹、淋巴結腫大,或是嘔吐——通常是身體剋服感染源的奮戰徵象。這些癥狀是身體麵對疾患不可或缺的反應,是為瞭剋服疾患做準備——也就是說,為瞭要達到更高階免疫力的新平衡狀態。感染性的與過敏性的疾患差異,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過敏性有時候會在小病人曆經瞭典型的兒童疾患後獲得改善,而為什麼世界上一些兒童麵臨許多傳染病的地區,氣喘較不普遍。
當今日的許多成人,仍然應當將他們堅強而富彈性的免疫係統歸功於兒童時期被允許學習與病菌共處的事實;也就是說,他們是在沒有退燒劑、抗生素或疫苗的情況下,從急性病癥中存活下來的。未來世代的成人,因為童年並未受到相同程度的病魔經驗養成;所以他們將會如何發展仍有待觀察。在免疫係統弱化與功能失調中,如同之前所敘述的有許多因錶層器官(皮膚、肺髒、小腸)的超敏反應引起不同的過敏癥;在“抑製感染源”與“全球傳染性疾病增加”這兩者之間是否有某些關聯?今日,我們再也不能很有說服力地論說“兒童期疾患”這個名詞,因為疫苗注射的可能性以及工業社會中人們的越來越疏離,使得曾經被認為是兒童期典型的傳染疾病改變瞭發病的時間。舉例來說,麻疹及水痘現在大多發生在青少年及成人身上。
以下的章節旨在提供主要傳染病的癥狀、風險及並發癥的具體概述,以減輕未知的焦慮。哪一種病癥孩子必須認真麵對,以及如何麵對,並非巧閤的事件,而是孩子個人命運的一部分。由此,我們將試著以一種讓父母盡可能更有信心地協助病童的方式描述這些兒童期疾患的急性癥狀。1為瞭同樣的原因,我們增加瞭關於這些癥狀的目的及意義的一章(請參閱第8 章)。

7.3 猩紅熱
癥狀:快速竄升的發燒,可能同時(不會一再齣現)打寒顫、頭痛、嘔吐。密集而有著細小斑點的紅疹看來像紅的雞皮疙瘩,主要齣現在鼠蹊部及腋下(照片12),可能隻有短暫時間內可看到。雙頰發紅,但是嘴巴周圍的三角區域仍然蒼白。吞咽時疼痛,在上顎、懸雍垂與扁桃腺背麵,會有不同程度的發紅和腫脹。舌頭上有一層白色的覆蓋物,但第三天就消失瞭,變成亮紅、覆盆子樣的錶麵。喉嚨的淋巴結腫大(照片13)。
用抗生素治療,發燒會立即退去,但隻在第四到第七天消失。偶爾,在第二周末尾會發展齣第二階段的病癥——另一波發燒及腫得更明顯的淋巴結。紅疹從第二周開始如雪片般脫落,第三周期間也可能有手掌及腳掌的大麵積脫皮。
潛伏期:2 ~ 5 天(最多7 天)。
傳染性:變異很大。大約隻有10% 的人,終其一生感染過一次或數次的猩紅熱。嬰兒不易受影響;最容易受感染的是3 ~ 8歲的兒童。
傳播:經由分泌物、直接接觸或是接觸被汙染的物體或空氣,但通常隻通過密集的接觸(同住一室或住宅)傳染。病原是各種不同的溶血性化膿鏈球菌(A群b型溶血性鏈球菌/b-hemolytic group A)。盡管病患有的隻是最輕微的癥狀,仍會傳染給他人。
免疫力:幾個月之內有可能復發,經常一年之後會復發,最有可能發生在抗生素治療之後。
伴隨的疾病與並發癥:中耳炎(特彆在第二階段)、小膿疹、嘴角的裂隙、鼻黏膜或鼻腔入口發炎。腎絲球性腎炎是不常齣現的並發癥,可能發生在猩紅熱發燒或鏈球菌喉嚨感染後1~ 3周(請參閱1.5“喉嚨痛及頸部痛”)。其癥狀包含少量的血尿、臉色蒼白、水腫,有些病患血壓會升高。這些不能用抗生素預防的並發癥,在當今的發達國傢中非常少見,通常可以完全康復。急性風濕熱也成為一種非常罕見的並發癥,不過它非常令人畏懼,因為經常造成心髒發炎和隨之而來的心髒缺損。在較不富裕的環境中,它發生的頻率高很多,特彆是在第三世界國傢。然而,今日大多數的風濕熱是由未被診斷齣的鏈球菌喉嚨感染所觸發,而不是導因於猩紅熱。治療與隔離檢疫:因為可能産生並發癥,猩紅熱應該由醫師治療。疾病開始第三或第四天起使用抗生素治療,可以在不增加並發癥的情況下,有效地減少復發的可能性。患者不應該參與公共活動,直到他們接受瞭至少48小時的治療且沒有癥狀為止。一般來說,傢庭成員在病患被隔離或治療開始一天後,就可以參與公共活動。隻有在父母及醫師均同意的情況下,纔可以使用無抗生素的治療。依據疾病的病程,猩紅熱的治療絕對需要臥床休息及補充性醫療。沒有用抗生素治療的兒童,不應該迴學校或參與其他公開活動,除非他們完全無癥狀且從發病後已過瞭至少三周。把接觸過病童的兄弟姐妹和病童隔離是有道理的,等幾天看看他們是否齣現癥狀。
在過去40 年,猩紅熱顯現的癥狀已趨於緩和,常常幾乎無法辨識。
發病四天後仍持續高燒,有時是由所謂的川崎氏癥引起,這是一種和猩紅熱無關且必須以不同方式治療的疾病。
雖然醫師詳盡的檢查顯示無特彆的病因,即使是罹患輕微猩紅熱的孩子,可能痊愈後好幾周仍看起來蒼白而虛弱,因為此疾病伴隨著可能影響甚而損害器官的強大崩解過程。因此,我們建議已經得到猩紅熱(即使有使用抗生素治療)的孩子,都能有一段長時間的調養期(至少三周後纔重新恢復日常活動)。如果舊的癥狀持續存在或發生新的癥狀(如:耳朵痛),就應該再給醫師檢查一次。在三周後的結束健康檢查應該包括尿液分析,並檢查心髒是否受損。
在我們小兒科的執業過程中,我們遇到許多父母想要避免抗生素治療,特彆是當他們的孩子因感染猩紅熱已接受過許多次青黴素的治療時。在我們的經驗裏,如果父母與醫師間能維持良好的閤作,這通常是可行的。雖然我們把選擇權留給父母,但隻要傢庭的狀況允許父母能充分應對孩子的病癥,避免抗生素的治療仍是我們優先的選擇。在許多人同住(群居傢庭或是難民營)的狀況下,或是在不發達國傢中,避免抗生素的使用就不是一個安全的選擇。
照常理推算,傢庭成員在一周內就會被感染,但他們是否會發展成猩紅熱就另當彆論。如果有傢庭成員需要避免接觸傳染,這段期間他最好去和親友住。隔離患者以及做一些像洗手、進病童房間穿隔離衣等預防措施,可能無法有效避免把疾病散播給其他的傢庭成員,但還是值得一試。建議暴露於猩紅熱病毒中的人,使用BolusEucalypti comp. 或Olbas油漱口,特彆是可能經由工作傳染給其他兒童的成人。有此情況的成人,如果齣現喉嚨痛就應由醫師診治。給全傢人用預防性的青黴素治療,常無法避免猩紅熱快速重現。
我們認識許多父母,他們報告瞭孩子由猩紅熱成功康復後的正嚮轉變:特有的相貌變得更加顯眼,或發展齣新能力、新興趣,或健康上更穩定的狀態。例如,一個五歲女孩在畫她的傢時,突然獲得詳細描繪的能力,她覺得自己“全部都長大瞭”,也不再尿床。一個九歲的女孩在第二波的猩紅熱感染後,驚奇地發現“整個世界看起來像是剛被清洗過一樣”。突然間,她對不同顔色的覺察力比起以前增強許多。當然這類觀察很容易被忽略,但是對孩子的病癥持有正嚮態度並留心觀察的父母,將由這些小小的發現中得到喜悅。

>

書名:兒童健康指南:零至十八歲的身心靈發展

作者:【德】米凱拉·格洛剋勒 沃爾夫岡·戈貝爾

齣版社:河北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3-1

頁碼:448

開本:大16開


《嬰幼兒照護與發展:從零歲到三歲》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麵嚮0-3歲嬰幼兒父母的全麵育兒指南,旨在幫助新手父母們科學、細緻地照料和引導寶寶的成長。本書內容涵蓋瞭嬰幼兒生命最初三年內的各項關鍵發展指標、日常護理要點、常見健康問題應對以及親子互動技巧,緻力於為寶寶提供一個健康、快樂、充滿愛的成長環境。 第一部分:生命的最初階段(0-6個月) 生理發育與護理: 新生兒的特點與適應: 詳細介紹新生兒的生理特點,如皮膚嬌嫩、體溫調節能力弱、消化係統尚未成熟等,並提供相應的護理建議。例如,如何正確包裹新生兒、如何處理臍帶、新生兒的洗浴與撫觸等。 喂養指導: 深入探討母乳喂養和配方奶喂養的要點。母乳喂養部分將涵蓋建立泌乳、正確的銜乳姿勢、母乳儲存與攜帶、追奶技巧以及如何識彆寶寶是否吃飽。配方奶喂養部分則會講解奶粉的選擇、衝泡方法、喂養量和頻率的建議,以及如何處理寶寶的吐奶、溢奶問題。 睡眠模式與安撫: 分析新生兒的睡眠特點,包括淺睡、深睡的轉換,以及建立規律睡眠的初步嘗試。本書將提供多種安撫寶寶入睡的方法,如搖晃、歌唱、白噪音、撫觸以及“四S”法則(Soothe, Swing, Side-lying, Sucking)。 日常護理: 詳細講解寶寶的日常護理,包括換尿布的技巧,如何預防和處理紅屁屁;寶寶的衣物選擇與洗滌;口腔清潔的必要性與方法;以及如何觀察寶寶的排泄物,判斷其健康狀況。 早期感知覺發展: 介紹0-6個月寶寶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的發展規律,並提供相應的遊戲和互動方式,如色彩鮮艷的玩具、能發齣柔和聲音的搖鈴、不同材質的觸摸玩具等,以刺激寶寶的感官發展。 健康與安全: 疫苗接種計劃: 詳細列齣國傢推薦的疫苗接種時間錶,並解釋每種疫苗的作用和重要性,提醒傢長按時帶寶寶接種。 常見健康問題應對: 針對黃疸、便秘、腹瀉、感冒、濕疹等嬰幼兒常見健康問題,提供科學的傢庭護理方法和就醫指徵。強調傢長在觀察寶寶癥狀時的細緻性,以及何時需要尋求專業醫療幫助。 安全隱患防範: 強調居傢安全的重要性,包括如何防範跌落、燙傷、觸電、誤食等意外傷害,例如,嬰兒床的安全標準、如何設置嬰兒安全門、收納好危險物品等。 第二部分:探索與成長的加速期(6-18個月) 運動與認知發展: 大動作發展裏程碑: 描述寶寶從抬頭、翻身、坐、爬到站立、學步的各個階段,並提供促進寶寶大運動發展的訓練方法,如趴練、扶站、鼓勵爬行等。 精細動作與手眼協調: 介紹寶寶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如抓握、捏取、塗鴉等,並推薦適閤的玩具和活動,幫助寶寶提高手眼協調能力。 語言發展啓濛: 講解寶寶從咿呀學語到理解簡單指令,再到說齣第一個單詞的語言發展過程。提供豐富的親子互動遊戲,如繪本閱讀、唱歌謠、模仿發音等,為寶寶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 認知能力培養: 探討寶寶的認知發展,如物體恒存、因果關係、空間感知等。推薦適閤的益智玩具,如形狀配對、大小排序、簡單的積木等,以及寓教於樂的遊戲。 喂養與輔食添加: 輔食添加原則與步驟: 詳細指導如何科學添加輔食,從米粉、果泥、蔬菜泥開始,逐步引入肉泥、蛋黃、魚泥等,並注意食物的過敏反應。本書將提供不同月齡寶寶的輔食食譜和製作方法。 飲食習慣培養: 強調建立規律的飲食時間和習慣,鼓勵寶寶嘗試不同的食物,培養健康的飲食偏好,並逐步引導寶寶使用勺子和杯子。 飲水與奶的平衡: 指導傢長如何在輔食添加過程中閤理安排奶量,以及何時引入飲用水。 情緒與社交發展: 情緒識彆與錶達: 幫助傢長理解寶寶的情緒信號,如哭泣、微笑、生氣等,並學習如何迴應和安撫寶寶的情緒。 安全感與依戀關係: 強調建立穩定、安全的親子依戀關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積極迴應、肢體接觸和情感支持來增強寶寶的安全感。 早期社交互動: 鼓勵寶寶與同齡人或其他傢庭成員進行互動,學習分享和閤作,為將來的社交打下基礎。 第三部分:獨立與規則意識的萌芽(18個月-3歲) 自主行動與探索: 行走與奔跑: 描述寶寶在行走、奔跑、跳躍等大動作技能上的進步,並提供安全的環境和機會讓寶寶盡情活動。 精細動作的精進: 關注寶寶在搭積木、使用餐具、模仿成人動作等精細動作方麵的錶現,鼓勵寶寶獨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模仿與遊戲: 介紹寶寶的象徵性遊戲,如假裝吃飯、扮演角色等,這對於寶寶理解世界和發展想象力至關重要。 語言的爆發與理解: 詞匯量飛速增長: 描述寶寶語言能力快速發展的特徵,詞匯量迅速增加,開始說句子。 繪本閱讀的深化: 強調高質量的親子閱讀,鼓勵寶寶參與到閱讀中來,提問、復述,並根據繪本內容進行想象。 理解復雜指令: 寶寶開始能理解更復雜的指令,傢長可以藉此機會進行更具挑戰性的遊戲。 規則意識的建立: “不”的階段與應對: 理解寶寶在18-24個月左右齣現的“terrible twos”(可怕的兩歲)現象,並提供積極的管教策略,如設定界限、使用“正麵語言”等。 如廁訓練: 提供科學的如廁訓練方法,包括識彆寶寶的信號、選擇閤適的時機、鼓勵與奬勵等。 安全教育的初步: 開始對寶寶進行簡單的安全教育,如“不能碰火”、“不能隨便吃東西”等。 獨立性與自我服務: 自主進食: 鼓勵寶寶自己吃飯,使用餐具,並逐步培養良好的用餐禮儀。 自己穿脫衣物: 鼓勵寶寶嘗試自己穿脫簡單的衣物,如襪子、鞋子等,培養其獨立性。 洗漱與整理: 引導寶寶參與洗漱過程,如刷牙、洗臉,並開始學習整理自己的玩具。 情緒管理與社交: 情緒錶達的多樣化: 寶寶的情緒錶達更加豐富,有時會因為得不到滿足而發脾氣。學習如何理解和引導寶寶的情緒,幫助他們學會自我調節。 分享與閤作的初步: 在與同齡人玩耍時,開始齣現分享和閤作的需求,傢長可以引導寶寶學習如何與他人相處。 界限的理解: 寶寶開始理解“我的”和“你的”,並逐步學習尊重他人的界限。 本書特色: 科學嚴謹: 內容基於最新的兒童發展心理學和醫學研究成果,提供科學可靠的育兒指導。 條理清晰: 內容按照寶寶的年齡段劃分,邏輯清晰,方便傢長按需查閱。 實踐性強: 提供大量實用的育兒技巧、遊戲和食譜,傢長可直接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圖文並茂: 配備大量精美插圖和清晰的步驟圖,幫助傢長更好地理解和操作。 關懷備至: 關注寶寶的身心健康,強調親子關係的建立與維護,幫助傢長建立自信,享受育兒過程。 本書旨在成為每一位0-3歲寶寶父母的貼心育兒夥伴,陪伴寶寶度過生命中最寶貴的成長時光,為他們打下堅實的身心發展基礎。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吸引人,色彩柔和又不失活力,一看就知道是麵嚮傢庭讀者的。我拿到手後,首先翻閱瞭目錄,發現內容劃分得相當細緻,從新生兒時期的喂養、睡眠,到青春期可能遇到的心理睏惑,幾乎覆蓋瞭孩子成長過程中所有關鍵的裏程碑。更讓我驚喜的是,它似乎不僅僅停留在“做什麼”的層麵,還深入探討瞭“為什麼”要這樣做,比如在不同發展階段,孩子的大腦和身體是如何運作的,這對於傢長理解孩子的行為模式非常有幫助。我特彆關注瞭關於早期閱讀培養的那一章節,作者提齣瞭很多富有創意的親子互動小遊戲,而不是簡單地推薦書單,強調瞭在玩耍中學習的重要性,這和許多刻闆的教育讀物有著本質的區彆。全書的語言風格非常親切,沒有太多晦澀的專業術語,即便是初次接觸相關理論的父母也能輕鬆理解,讀起來就像是有一位經驗豐富、知識淵博的鄰傢長輩在耳邊輕聲細語地指導,讓人倍感踏實和溫暖。我打算近期先將重點放在如何營造一個有利於孩子自主探索的傢庭環境上,書裏給齣的建議非常實用,很多都是可以立刻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的,這比空泛的理論說教要強太多瞭。這本書的裝幀質量也很好,紙張手感不錯,即便是經常翻閱也不會輕易損壞。

評分

我這個人對書籍的實用性要求極高,如果一本“指南”讀完後,我還是不知道如何具體著手去解決眼前的問題,那它對我來說價值就不大瞭。幸運的是,這本讀物在提供理論支撐的同時,在“可操作性”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像一些學術著作那樣深奧難懂,而是把復雜的兒童發展心理學知識,拆解成一個個清晰明瞭的步驟或建議。例如,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常見行為問題——從拒絕穿衣到沉迷電子産品——書中都給齣瞭多角度的解決方案,並且會分析每種方法背後的兒童發展原理,讓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我尤其喜歡它在“親子溝通”那一塊的論述,它提供瞭一套“積極傾聽”的訓練方法,並通過模擬對話的方式,展示瞭如何將指責性的語言轉化為開放性的提問。這對我這樣一個在工作場閤習慣瞭直接下達指令的人來說,簡直是顛覆性的體驗,我開始嘗試在傢裏運用這些技巧,效果立竿見影,傢庭氛圍明顯緩和瞭許多。而且,這本書並沒有美化育兒的全部過程,它坦誠地談論瞭父母的疲憊、焦慮和自我懷疑,這種真實感,比那些總宣揚“完美父母”的讀物要讓人感到放鬆得多,它在默默告訴你:“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評分

說實話,市麵上關於育兒的書籍汗牛充棟,很多都帶著強烈的個人偏見或者過於理想化,讓人讀完後感覺壓力山大,仿佛自己稍有不慎就會把孩子“教廢”。但這本倒是讓我眼前一亮,它提供瞭一種更為平和、更具人性化的視角來看待“健康”這個概念。它強調的“身心靈”三位一體,絕不僅僅是口號,而是貫穿在每一個章節的論述之中。比如,在談論孩子生病時的處理方法時,它不僅給齣瞭醫學上的建議,更著重分析瞭生病對孩子情緒和社交發展可能産生的影響,提醒傢長要關注孩子在病痛中的心理感受,而不是隻盯著體溫計上的數字。這種全麵性的關懷,恰恰是現代快節奏生活中傢長最容易忽略的部分。我尤其欣賞它對於“界限”的探討,書中提到如何溫和而堅定地設立規則,既保護瞭孩子的安全感,又培養瞭他們的自律性,這種平衡的藝術,對於正在與學齡前兒童鬥智鬥勇的父母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深思,作者引用的那些小案例,很多都像是從我自己的生活中截取齣來的片段,讓人不得不反思自己處理問題的方式是否過於急躁或武斷瞭。總而言之,這本書提供的是一套思維框架,而不是一套僵硬的操作手冊,這纔是真正的智慧之書。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視覺設計也充分體現瞭它的“指南”屬性。信息層次分明,關鍵點常常用粗體或小標題突齣顯示,即使隻是快速翻閱,也能迅速抓住核心要點。不像有些內容豐富的書,讀起來像是在啃硬骨頭,需要集中全部精力去“解碼”;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更像是享受一次精心組織的知識盛宴。我特彆喜歡它在介紹一些傳統療愈方法或自然療法時,所采用的審慎態度——既不盲目推崇,也不全盤否定,而是鼓勵傢長在理解原理的基礎上,結閤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進行審慎的嘗試。這體現瞭一種非常成熟和負責任的編輯理念。另外,書中對“父母自我關懷”的重視程度也超齣瞭我的預期。很多育兒書都把焦點放在孩子身上,而這本書花瞭相當大的篇幅提醒父母,隻有當父母自身的身心狀態良好時,纔能真正為孩子提供高質量的養育。書中給齣的關於如何擠齣時間進行自我放鬆和精神滋養的建議,非常貼閤現實,是那種“我今天真的纍癱瞭,但還能做點什麼”的實用建議,而不是“你必須每天冥想一小時”的遙不可及的目標。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被動應對挑戰的“救火隊員”,而是一個有策略、有準備的“生命引導者”。

評分

與其他專注於某一個側麵的育兒書相比,這本書的宏大視野和對整體性的關注,是我最推崇的地方。它不隻是關注孩子在學校的錶現,或是某項技能的學習,而是將孩子視為一個正在動態成長的完整生命體。比如,它花瞭不少篇幅探討瞭“自然與節律”對兒童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提倡讓孩子與大自然建立更深層次的聯結,而不是被室內環境和電子屏幕所束縛。這不僅是簡單的戶外活動建議,而是上升到瞭哲學層麵,探討瞭人類與環境和諧共處的基礎。我根據書中的啓發,開始調整我們傢的作息時間,嘗試更貼近自然的生物鍾,發現孩子入睡變得更加平穩,白天的專注力也有瞭顯著的提高。更難得的是,這本書似乎對“未來”有著深刻的洞察力。它沒有陷入對當下教育內捲的焦慮,而是側重培養孩子適應未來社會所需的“軟技能”——如創造力、韌性、同理心,這些都是機器難以替代的核心競爭力。閱讀這本書,就像是拿到瞭一份關於“如何培養一個真正獨立、有生命力的人”的長期規劃圖,讓我對孩子的未來充滿瞭信心和期待。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