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疯癫与文明》和《知识考古学》等文本,米歇尔·福柯确立了自己作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理论革命中重要人物之一的地位。福柯的影响力不仅在于其后期出版的作品,更在于福柯1984年去世后,围绕其作品的争论从未间断。
这是一本简单易懂的导读书,介绍了福柯有影响力的思想,它们的背景以及被各种批评家引用的方法。通过剖析一些关键概念,如权力、话语、知识、性、主体性和疯狂,本书作者引导读者了解那些奠定了今天多个学科领域基础的理论作品。她还提供了作品到作品的阅读指南,包括福柯的主要文本和进阶阅读书目,以帮助那些想在更高水平上从事研究的人们。
如果你想要理解福柯及其作品引发的复杂争论,这本书是重要的第一步。
本书没有专注于福柯主要理论文本的特定章节,而是关注了福柯在不同时期的职业、访谈和论文,以及作品中他所关注的问题。
在第1章,作者回顾了孕育福柯思想的智识和政治环境。
在第2章“权力和机构”中,作者考察了福柯关于权力和反抗的作品,特别是关于社会结构和机构的作品。
在第3章“话语”中,作者讨论了福柯关于话语的自治规则和功能的作品。
在第4章“权力/知识”中,作者考察了福柯关于挑战知识和真理的常识性地位的作品,以及他关于这两个概念运作方式的理论作品,这两个概念被广泛运用于各种机制中,其目的是排除其他信息。
在第5章“身体和性”中,通过考察福柯关于性的作品,作者关注了福柯理论中权力在身体中被建立和抵制的方式。他记述了性的历史,引发了对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女性主义理论化的广泛研究。该作品不仅对性理论具有影响,而且还对文学中个体本质和再现个体形象具有影响力。
在第6章“质疑主体”中,作者分析了福柯对主体或个体,特别是关于疯癫与理性概念的作品。
在最后一章“福柯之后”,作者考察了使用和阅读福柯的方式,并勾勒出在不必严格遵守他所写的一切的情况下,使用福柯的方法。
作者简介
萨拉·米尔斯,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的研究教授,出版了一些关于女性主义、后殖民理论和语言学方面的论著。另外,米尔斯也是《话语》(Discourse)的作者,该书是劳特利奇出版社“新批评术语”(New Critical Idiom)系列中非常成功的一本。
译者简介
潘伟伟,江苏南京人,本科就读于南京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保送至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后从事媒体行业数年,现是一名教育工作者。
我们今天为什么需要导读书?
丛书编者前言
致谢
为什么是福柯?
关键思想
1 福柯的智识和政治发展
2 权力和机构
3 话语
4 权力/知识
5 身体和性
6 质疑主体:疯癫和理性
福柯之后
进阶阅读书目
参考文献
索引
米歇尔·福柯思想源流简图
译后记
鲍德里亚不仅是关于后现代主义这一主题的最著名作者之一,而且从某种角度来说他还具体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本身。他是作家,也是演说家;他的文本宛如精彩的表演吸引了广大读者和观众。然而同时,他的作品仍然具有高度的争议性,备受尖刻的批判。例如,他本人就被指责为一个批评上的恐怖分子和虚无主义者(即一个根本没有任何信仰的人,也不珍视任何事物),并且还是一个肤浅和不求精确的批评者。然而,即便存在着众多的严厉批评,他仍然受到了众多批判者的青睐和追随,时至今日已出版和发表了诸多关于鲍德里亚或应用其理论的书籍和文章。整个1990年代一直到21世纪,鲍德里亚以法语写成的早期著作被译介到了英语世界。因此,事实上,我们能够很容易地接触到鲍德里亚所有最重要的作品,这也使得鲍德里亚得以被重新评价为一个更“严肃”的思想家和作者(参见Lane,2007)。
鲍德里亚于1929年7月27日出生在法国兰斯,逝于2007年3月6日。他受过良好的传统培养和教育。从1956年一直到1966年,他开始在高中教授社会学, 1966年他在巴黎第十大学(楠泰尔大学)为他的论文《物体系》(Le Système des objets)做了答辩。他的早期著作,尤其是偏于文学的文章和评论,主要是在法语世界知名。而1968年以后,随着他的论文发表,他的作品开始逐渐为英语世界中研究法国理论的学者所知。1975年,鲍德里亚远赴国外,执教于加利福尼亚大学(Levin,1996:xi)。然而,鲍德里亚的声名鹊起并非是因为他的早期作品,而是来自他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用英语在纽约Semiotext(e)出版社的“外国研究系列”中出版的篇幅短小而颇具挑衅性的一些批评书籍。被最广泛阅读的是1981年的《拟真》以及1978年的《在沉默的大多数的阴影下:社会的终结》(In the shadow of the Silent Majorities: or, The End of the Social),这两本著作均由Semiotext(e) 出版于1983年(Baudrillard,1983a,1983b)。如今,西方世界受到了鲍德里亚式的词汇的狂轰滥炸,充斥着诸如“拟真”与“拟像”、“超真实”与“意义的内爆”等。鲍德里亚俨然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但随着他的作品日益游戏化、含混其词和具有挑衅意味,他也变成了越来越捉摸不定和难以解说明白的人。1980年代至1990年代,鲍德里亚在全球旅行并做了很多讲座,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了“非学术”的领域。他在日后的《美国》和《冷记忆》中,以游戏化的文字记录了这些旅行,而更具“诽谤性”的材料与其他文章则结集出版为《海湾战争没有发生过》。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略带复古的字体搭配上深沉的蓝绿色调,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当时在书店里漫无目的地翻找,就是被这封面散发出的某种“知识的重量感”所吸引。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相当出色,不是那种廉价的纸浆味,而是带着一点点粗粝的纹理,翻阅起来非常舒服,让人忍不住想多看几页。书本的开本适中,无论是放在背包里通勤时阅读,还是窝在沙发上细细品味,都拿捏得恰到好处,没有丝毫的负担感。我特别喜欢出版社在装帧上这种对细节的坚持,它让阅读本身成为了一种仪式,而不是简单的信息接收过程。光是放在书架上,它就以一种低调而沉稳的姿态,彰显着它内在的价值,仿佛在无声地邀请着每一个路过的人去探寻它所蕴含的世界。这种对实体书体验的重视,在这个电子阅读日益普及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和可敬。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的附录和索引部分,其详尽程度几乎可以独立成书了。通常情况下,附录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补充,但在这本书里,它简直是我的“随身工具箱”。从详细的术语表到关键人物的时间线梳理,再到延伸阅读的精选书目,每一个部分都体现了作者和编辑团队的极大诚意。尤其是那个跨章节的概念对照表,简直是救星,当我忘记了前文某个术语的精确定义时,无需翻越厚厚的正文去寻找,只需扫一眼附录,便能迅速定位,极大地提高了阅读效率和准确性。对于想要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这样的工具性设置,无疑是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远超出了“导读”本身的范畴,更像是一本贴心的案头工具书。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简直是为深度阅读量身定制的。我通常对阅读体验要求很高,很多畅销书为了追求“易读性”而采用的过大字号或者过于现代的字体,反而会让我感觉思维跳跃得太快,抓不住重点。然而,这本书的字体设计非常讲究,字距和行间距都经过了精心的考量,形成了一种非常流畅的视觉节奏。当你沉浸其中时,文字仿佛自己会“流动”起来,你的视线可以顺畅地沿着文本的脉络前进,而不会在任何一个点上产生阻碍感。我发现,在阅读一些相对复杂的论述时,这种舒适的排版极大地减轻了我的认知负力,使得我可以更专注于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而不是被阅读本身的机械动作所干扰。这种对阅读舒适度的细致打磨,显示出出版方对严肃阅读群体需求的深刻理解,让人感到被尊重。
评分这本书在结构组织上的严谨性,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它似乎遵循着某种内在的、逻辑自洽的秩序在展开论述,每一章节的过渡都显得如此自然而然,仿佛是水到渠成。我尤其欣赏作者处理复杂概念时的“分层递进”手法。他不会一次性倾倒所有信息,而是像剥洋葱一样,先给出最核心的骨架,然后才一层层地添砖加瓦,引入细枝末节和旁证。这种清晰的结构让我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时,感觉格外轻松和有条理。每读完一个部分,我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好像脑海中原本模糊不清的图像,被这张书中的蓝图清晰地勾勒了出来。这种强大的结构支撑,让我在后续回顾和整理笔记时,效率都大大提高了。
评分这本书的引言部分写得极其精彩,它没有像许多学术导读类书籍那样直接抛出艰涩的理论框架,而是采取了一种非常亲近读者的叙事方式,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首先为你勾勒出整个知识领域的宏大地图。作者在开篇就巧妙地设置了一个核心的“谜题”或者一个令人困惑的哲学困境,让你立刻产生一种“我必须知道答案”的强烈好奇心。这种叙事策略非常高明,它避免了初学者面对庞大体系时的不知所措感,而是通过激发探索欲来引导你进入主题。读完引言,我立刻感觉自己已经跨过了第一道心理门槛,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而不是畏惧。它成功地将一个可能显得高冷的学术领域,转化成了一个充满魅力和挑战的智力探险。
评分福柯的书买很多,这本有助于理解福柯
评分内容含有敏感词“(京东)”,请重新输入
评分在第6章“质疑主体”中,作者分析了福柯对主体或个体,特别是关于疯癫与理性概念的作品。
评分专业书籍很好,方便快捷性价比高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很好啊
评分在最后一章“福柯之后”,作者考察了使用和阅读福柯的方式,并勾勒出在不必严格遵守他所写的一切的情况下,使用福柯的方法。
评分内容含有敏感词“(京东)”,请重新输入
评分在第1章,作者回顾了孕育福柯思想的智识和政治环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