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围绕着“永续与共享”的主题,本次论坛也成功构建起一个多方参与、跨行业合作、以文化为引导同时又面向乡村实践的开放平台。乡村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系统,乡村问题的解决也需要系统综合的方法和理论。经组委会慎重考察和选择,本次论坛一共邀请到45位演讲嘉宾和主持嘉宾。他们来自六个国家,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并且大多数亲身参与过乡村实践项目,有的还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经验。通过本次论坛,这些成功的项目案例、方法经验和思想观念得到了迅速推广,同时也为酝酿和培育出更多、更有效的乡村实践案例和理论打下坚实基础。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2016年中国乡村复兴论坛26位演讲者的发言稿,以及主编为出版而特别撰写的一篇长文。这些演讲者大都是工作在我国乡村保护与发展第一线的知名专家、学者和基层干部,包括孙君、刘文奎、朱良文、德村志成、王维仁、杜晓帆、潘守永、何崴、朱胜萱、宋微建、闵红艳等。此外也有从美国、日本请来的国际友人。全书分政府、NGO、文化、设计和文创五章,力求全方位地记录下该年度乡村领域里具有探索意义的技术经验和知识思考。
目录
序
罗德胤:永续与共享——2016年中国(新县)乡村复兴论坛述评
第一章.乡村.政府 / 1
一、乡村复兴——安静、尊敬、干净、路径.吕旅 / 2
二、以乡宿守护乡愁——浅论乡村复兴的路径选择.帅建筑 / 12
三、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的成功发展之道.龙秀林 / 20
四、怎样建设美丽乡村.闵洪艳 / 26
五、桃源村项目的艰辛与收获.华运鹏 / 33
第二章.乡村. NGO / 43
一、我心中的中国.孙君 / 44
二、合作共生,美丽乡村发展之道.刘文奎 / 53
三、有健康才能小康.翁永凯 / 60
四、“农妇”是一种生活.邹莉莎 / 67
五、乡建恨晚·贵州中关村的乡建实践.洪金聪 / 73
第三章.乡村.文化 / 81
一、村落文化景观的变与不变.杜晓帆 / 82
二、生态博物馆的中国时代.潘守永 / 91
三、从乡村管理走向乡村治理.郐艳丽 / 96
四、乡村性的挖掘与传承——以河南新县毛铺村为例.林祖锐 / 102
第四章.乡村.设计 / 109
一、农村民居低端改造探索
——一幢哈尼族蘑菇房的内部改造实验.朱良文 / 110
二、土木山林风水:建筑与叙事的村落空间.王维仁 / 117
三、乡村,建筑师的新舞台.何崴 / 128
四、创新模式下的乡村资产开发运营.朱胜萱 / 134
五、乡建与园冶.宋微建 / 141
第五章.乡村.文创 / 149
一、遗产旅游基本要素.Patrick McMillan / 150
二、从乡村旅游的定义谈乡村旅游产品的打造.德村志成 / 155
三、民宿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以台湾为例.李青松 / 165
四、构建以乡村为主体的商业模型.陈长春 / 171
五、从莫干山到松阳,只是一个开始.夏雨清 / 180
六、民宿聚落生态.王旭 / 186
七、乡建恨早.吴海飞 / 193
后记 / 199
精彩书摘
乡村.政府
第一章
在路上——中国乡村复兴论坛年度纪实(一)
2
一
乡村复兴——安静、尊敬、干净、路径
吕旅
中共河南省新县县委书记(时任新县县长)
三年前,我们会同北京绿十字、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发起了“英雄梦·新县梦”规划设计公益行活动。记得当时和北京绿十字的孙君老师商谈活动主题时,我提出了“故园梦”,孙君老师指出“故园梦”其实就是“新县梦”的一部分。那么,我们为什么把这次活动的主题最终确定为“英雄梦·新县梦”,主要有这样一些考虑:新县是一个革命老区,是坚持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中心地,革命战争年代,不足10万人的新县,为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了5万5千名优秀儿女的生命,可以说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这些先烈和英雄们的梦想,就是要让人民翻身得解放,过上幸福的生活。同时,新县也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三年前,全县有73个贫困村、4.16万贫困人口,到目前为止还有42个贫困村、2.37万贫困人口。这些贫困人口大部分都是因病、因灾、因事故致贫或返贫以及无法外出的留守老人、
第一章乡村.政府
3
留守儿童和留守妇女,其中有近1万人是需要政府兜底的特殊困难群体。让这些人早日脱贫,共同步入小康,是老区人民的共同心愿和梦想,也是县委、县政府的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正因如此,我们把这次活动主题定为“英雄梦·新县梦”规划设计公益行。活动开展三年来,1000多个日日夜夜,500多名设计师、专家和志愿者,80多家公益组织,带着对英雄的崇敬与怀念,带着对老区新县的关怀和关爱,围绕“一城三线”(“一城”就是新县县城,“三线”就是红色历史、绿色生态、古色乡村三条旅游精品线路),足迹遍布新县山山水水,把一大批精品力作留在了新县大地上。到目前为止,我们县共有6个村入选中国景观村落、8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23个村入选河南省传统村落。
所以,我想要和大家分享的,也是三年来和各位专家、志愿者、公益组织在一起参与公益活动的一些感受和收获,同时也是代表西河村的父老乡亲,以西河村名誉村长的角度,从安静、尊敬、干净、路径四个方面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01“英雄梦·新县梦”规划设计公益行启动.JPG
“英雄梦·新县梦”规划设计公益行启动
(来源:新县人民政府)
在路上——中国乡村复兴论坛年度纪实(一)
安静——乡村复兴“热话题”下的“冷思考”
从1931年梁漱溟先生倡导实施乡村建设到现在,将近一百年,乡村建设一直是一个很时髦的话题,特别是党中央提出要让村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以后,在全国又掀起了新一轮的乡村复兴热潮,但在喧嚣热闹的背后,我觉得有几个问题,应该冷静的去面对。
第一个是如何看待“乡愁”与“愁乡”。2016年春节,“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的新闻火爆网络,这一方面说明很多人在关注着农村、担忧着农村,都有一份挥之不去的乡愁;但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真正关注这些负面新闻的,大多是城里人,农民反而很少,所以说这份“乡愁”更多的是城里人的“愁乡”。那么,作为推动乡村复兴的我们,到底如何看待当前的乡村现状,到底如何在城镇化的大趋势下看待当前农村的现状?从城镇化的大趋势来讲,一方面大批农村青壮年离开农村,到城市务工、就业和创业,正所谓“70后”不想种地,“80后”不愿种地,“90后”不会种地,这种现状我们必须要客观面对;另外一方面,即使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了90%,依然还会有近2亿人生活在农村,这才是乡村复兴面对的大趋势和农村现状。世外桃源式、田园牧歌式的农村,只能是记忆中的乡愁,而绝不是我们所面对的现实。
第二个是如何看待“被复兴”和“自复兴”。现在,地方政府、社会组织、工商资本、乡村能人都在关注乡村复兴,成为乡村复兴的主要推动力量。这些人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和资金的决定权,往往根据自己的认识和观点来推进乡村复兴,真正的村民反而成了“被代表”的一方。我们是否应该冷静地反思一下,就像袁家村支书说的一句话,“乡村建设完全靠政府靠不住”。而且我觉得乡村复兴单纯靠资本也不一定会永久可持续。那么对专家来讲,即使我们成长在农村,我们了解自己的父母,但真正了解现在的农村和农民吗?如果乡村复兴一直走“被复兴”的路子,而不是基于农村和农民的“自复兴”,那么这种乡村复兴的热潮,最终可能只
是一阵风。
第三个是如何看待“保护”和“开发”。我觉得保护和开发并不矛盾,如果只谈保护不谈开发,让群众饿着肚子来保护学者和专家眼里的传统村落,完全是一厢情愿。如果乡村复兴只是为了留住城里人的乡愁,而不考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脱贫致富,那么现在仅存的一点记忆中的乡愁终究也会消失。不开发只保护是一句空话,而一味强调开发不注重保护,无疑是本末倒置,最终开发也会落空。
1-2西河:文化传承与融合.jpg
西河:文化传承与融合
(来源:新县人民政府)
尊敬——乡村复兴的底线思维与红线意识
所谓底线思维,就是要保护文化遗产,留住历史文脉;所谓红线意识,就是要敬畏自然、顺应自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主要是做到三个尊敬。
一是尊敬历史风貌。现在留存下来的一些传统村落,表面上看,横不平竖不直,杂乱无章,但从整体上看却是一幅非常美丽的画卷。在这个历史风貌之下,蕴含的建筑风格、建筑元素,是民间工匠在融于自然、
在路上——中国乡村复兴论坛年度纪实(一)
尊重自然前提下的创造和协作。大家看新县传统的建筑,包括中国很多地方的古民居,都是土墙灰瓦、青砖黛瓦。但最近十几年,由学院的建筑师们设计的农村的屋顶却是五颜六色。我曾经专门和孙君老师交流过农村屋顶设计的问题,孙君老师说,黄色的屋顶过去多用于皇宫或寺庙,蓝色在陵墓比较常见。而现在这些五颜六色的屋顶,恰恰都是一些学院培养出来的建筑师们设计的。所以说尊重历史风貌不是一句空话,乡村的规划、设计、建设,必须植根于乡村、植根于历史。
二是尊敬自然生态。乡村之美,决不单单是村落之美、民居之美,更重要的是环境之美、生态之美,是一种天人合一的自然融合。在乡村建设中,我们一定要尊敬自然生态,人定胜天的事还是尽量避免,少做为好。所以我们不仅在乡村建设方面,而是在全县都倡树视山如父、视水如母、视林如子的生态理念,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不截断河流、不取直道路,坚决不让村庄变成孤零零的村庄,坚决不让村庄失去赖以生存的根基和土壤。
三是尊敬村民意愿。村民是乡村文化的创造者和延续者,也是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和主体。尊重村民意愿就是要激活人心,政府不能当“独裁者”,专家不能当“呼喊派”,社会资本不能唱“独角戏”,最终我们都是群众演员,群众才是真正的主角。所以我们确定的原则是为民做主不替民做主,强力推进不强迫推进。当政府部门、专家意见和群众意见不一致时,我们坚持以群众意见为主;当大多数群众意见和个别农户意见不一致时,我们还是尽可能尊重个别农户意见。只有充分尊重群众意见,乡村建设的多元性和差异性才能体现出来,群众才能真正有归属感、自豪感、荣誉感、幸福感。
03尊敬历史风貌.JPG
尊敬历史风貌
(来源:新县人民政府)
干净——乡村复兴的“硬环境”和“软实力”
“硬环境”,就是打造乡村的美丽颜值;“软实力”,就是提升乡村的内在气质。
一方面是洁净。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村庄凋敝让每一个回归乡村的人都感到痛心和败兴,这既有环境整治的问题,也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配套的问题。所以这三年来,我们一直着力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村庄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上下功夫。在环境综合整治上,我们提出干净就是美,持续就是好,要求乡村两级扫干净、摆整齐、配设施、保常态;在基础设施配套上,实施了供排水、垃圾治理、污水处理、河道治理、村组公路建设;在公共服务配套上,做到每一个村都有一个标准化的村卫生室、一个村小学和一个图书室。不管是整治还是配套的过程中,
在路上——中国乡村复兴论坛年度纪实(一)
我们都坚持修旧如旧,在保持历史风貌的前提下,植入一些现代的生活元素和生活方式,让古风古韵也可以很现代。比如西河,现在有咖啡馆、有集装箱、有帐篷酒店,这恰恰把反差变成了一种和谐,让村民和所有来到这里的人,在古风古韵的乡村环境下享受现代生活。通过这些措施,最终实现村舍古韵、村庄美丽、村民幸福。
另一方面是纯净。中国传统的民风民俗和乡风文明是乡村建设的根和魂,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让民风民俗正本清源,乡风文明弘扬传承。所以我们鼓励每一个有条件的村,建祠堂、续家谱,培养一批乡村贤人,涵养乡贤文化、重塑宗亲文化、展示农耕文化。同时把传统的民风民俗和现代的乡风文明结合在一起,树立一批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婆婆典型,影响和带动新风尚、新习惯的自觉形成。所以说,在新县不仅能看得见乡愁,更能通过村民的质朴、厚道、热情,体会到看不见的乡愁。
……
前言/序言
永续与共享
——2016年中国(新县)乡村复兴论坛述评
罗德胤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中国乡村复兴论坛主席
2016年4月7日,经过四个月时间紧张筹备的第一届中国乡村复兴论坛,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西河村粮油博物馆隆重召开。来自山东、山西、河南等16个省份的代表出席了本次论坛。论坛参加者包括多个县市级地方领导和住建局、规划局、旅游局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多家设计机构的专业人员,还有来自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社、《中国建设报》《中国旅游报》《中华遗产》杂志社、信阳电视台等60多家媒体。
中国乡村复兴论坛是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牵头,联合北京绿十字、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深圳市爱乡村传媒有限公司执行承办的乡村盛事a。
在西河村举办的这一次论坛,首次成功实现了在乡村举办乡村的行业交
a本篇序言写于2016年6月至8月。2016年11月,乡村复兴论坛又在贵州桐梓县中关村举办了一次分站活动。因为时间所限,本书只来得及整理收录入中关村会议的两篇演讲稿。它们是洪金聪的《乡建恨晚·贵州中关村的乡建实践》和吴海飞的《乡建恨早》。
流大会。到村里开大会,是组委会在选择会址之初就确定下的原则。这不但是为了创造出更地道、更极致的参会体验,也有利于给当地乃至全国的乡村事业注入更多的信心与活力。组委会和东道主紧密合作,克服了重重困难,使得大会顺利召开并且圆满结束。原定450人的大会,尽管一再采取了限制措施,最终参会人数仍然多达630人。所有参会代表享受到了一次知识与思想的盛宴,又与西河村民们一同度过了一个盛大的节日。
围绕着“永续与共享”的主题,本次论坛也成功构建起一个多方参与、跨行业合作、以文化为引导同时又面向乡村实践的开放平台。乡村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系统,乡村问题的解决也需要系统综合的方法和理论。经组委会慎重考察和选择,本次论坛一共邀请到45位演讲嘉宾和主持嘉宾。他们来自六个国家,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并且大多数亲身参与过乡村实践项目,有的还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经验。通过本次论坛,这些成功的项目案例、方法经验和思想观念得到了迅速推广,同时也为酝酿和培育出更多、更有效的乡村实践案例和理论打下坚实基础。
为什么是“乡村复兴”?
论坛召开的大背景,正是“乡村建设”成为热门话题的时候。论坛秘书长李永良在开幕式的开场发言中,也提出论坛致力于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一是缘何乡建,二是为何乡建,三是如何乡建,四是与谁乡建a。”
既然如此,本次论坛的名称为什么是“乡村复兴”,而不是当下更为流行的“乡村建设”呢?论坛的两位组织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罗德胤和美国特拉华大学艺术史系副教授许冠儿(VimalinRujivacharakul)在开幕式致辞中给出了回答:“论坛的名称包含了三个关键词——复兴、中国、乡村,第一个关键词——复兴,明确了行动的必要;第二关键词——中国,表明了
a这句话源于2015年12月12-13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的“新建筑论坛(秋季)”,该论坛主题为“乡建是一种转移?”,其导言则提出了“为何乡建、乡建为谁、谁在乡建、怎样乡建”的一组问题。
文化的认同;第三个关键词——乡村,明确了一个由空间造就的人的聚落。也就是说,中国乡村复兴暗示了文化的复兴和城市发展回归乡村生活的需要。”
相比于乡村建设,乡村复兴或许是一个更有文化内涵的词汇。自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梁漱溟、晏阳初等前辈开展乡村建设运动以来,乡村建设就一直有比较明显的社会学意味。近年来投身乡村建设的主力,也以非政府组织居多,比如中国扶贫基金会、北京绿十字、地球村,等等。学术圈里参与乡村建设的机构也很多,但仍呈现出比较分散的状态,目前影响力较大的要数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于2012年的乡村建设中心。该中心的负责人为温铁军教授,尽管温教授的专业是经济学,但他在公众面前更多是以“三农”问题专家的形象出现。
复兴和建设的差别还在于,前者表明以前曾经辉煌过,后者则容易给人从零开始的暗示。作为一个拥有数千年农业文明的大国,中国的乡村毫无疑问是曾经辉煌过的,而且是很长时间的辉煌。这种辉煌不仅是产业上的发达,还包括文化上的厚重。随着近代工业文明的起步和发展,农业文明在生产效率上大为落后,才导致乡村的凋敝。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乡村的价值会重新被人们发现,这是全球范围内的共同趋势。在中国,这一趋势更是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以农业为根基的中华文明,乡村是文化的主要载体,国人对乡村有着天然的文化心理认同感。北京城建院王汉军总经理在论坛致辞中引用了宋人诗句:“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乡愁,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内心。
不管是乡村建设还是乡村复兴,所面临的问题都是共同的。正如时任新县县长吕旅在论坛演讲中所说:“正所谓‘70后’不想种地,‘80后’不愿种地,‘90后’不会种地。”“世外桃源式、田园牧歌式的农村,只能是记忆中的乡愁,而绝不是我们所面对的现实。”中国古村落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张安蒙女士也说道:“乡村建设和乡村复兴是一个令人亢奋的职业,也是一个生动的职业,但是在我心里它又有沉重的使命。我们感受到农耕时期留下的种种辉煌,也眼见它们在匆匆流失。”
2016中国(新县)
在路上 中国乡村复兴论坛年度纪实 (一)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在路上 中国乡村复兴论坛年度纪实 (一)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