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轉境,隨心自在。星雲大師通過《用心受持》、《好雪片片》、《隨他去》、《頓漸一如》等百餘篇公案禪話,引領大傢契入禪境,告訴大傢:禪的境界是自主、解脫、安靜、快樂,盡力養成自尊自重的信心,纔是快樂之門。聖者之所以生活在真善美的世界裏,並不是離開這個娑婆世界,到另外一個淨土,而是空慧禪觀一轉,刹那即轉為永恒,汙穢即轉為清淨,煩惱即轉為菩提,生死即轉為涅槃。隨書附贈精印星雲大師墨寶“活的快樂”條幅。星雲大師的書法蘊含生命的修行和曆煉,讀星雲禪話前可以先通過“一筆字”,感受力與美及個中禪意。
星雲大師,江蘇江都人,一九二七年生,十二歲於南京禮誌開上人齣傢。一九五七年創辦佛教文化服務處,後改為佛光齣版社。一九六七年創建佛光山,以弘揚“人間佛教”為宗風。星雲大師著作等身,撰有《迷悟之間》、《釋迦牟尼佛傳》、《星雲大師講演集》、《佛教叢書》、《佛光教科書》、《往事百語》、《佛光祈願文》、《當代人心思潮》、《人間佛教係列》、《人間佛教語錄》等,並翻譯成英、日、德、法、西、韓、泰、葡等十餘種語言,流通世界各地。
大師教化宏廣,計有來自世界各地之齣傢弟子韆餘人,全球信眾達百萬之多;一九九一年成立國際佛光會,被推為世界總會會長。大師除屢獲殊榮外,國際上亦德風遠播,略則舉大如:一九七八年榮膺美國東方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一九九五年獲全印度佛教大會頒發佛寶奬;二〇〇六年獲香港鳳凰衛視頒贈“安定身心奬”;世界華文作傢協會頒“終身成就奬”;美國共和黨亞裔總部代錶布什總統頒贈“傑齣成就奬”;二〇一〇年獲“中華文化人物”終身成就稱號。二〇一三年獲“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奬”。
不懂佛教,就不會懂得中國文化。
——漢學泰鬥 饒宗頤
星雲大師傳播的佛法是一種正知正見,星雲大師作品《星雲禪話》能夠在大陸齣版,一定會啓迪大陸的眾生。星雲大師的禪話裏充滿瞭人生智慧。
——北京大學教授 樓宇烈
“五百年必有王者興”,……五百年前是馬丁 路德,現在是星雲大師。
——曆史學傢 唐德剛
星雲大師所弘揚實踐的人間佛教儼然是佛教的代名詞,不但走入人間,而且走入人心。
——作傢 柏楊
星雲大師在佛法上齣入自在,在尋常的故事裏,隨手一點,就有畫龍點睛之妙。我戲稱那是“為平常的故事點眼”,普通的事在他的口中、筆下立刻活靈活現,充滿瞭佛法的意趣瞭。
——作傢 林清玄
星雲大師是佛教作傢、改革傢。他是海峽兩岸“宗教統一”的重要推手。
——《南方人物周刊》
星雲大師一生所倡導的人間佛教,消除瞭寺廟佛教和人間煙火之間的鴻溝。
——鳳凰衛視《文化大觀園》
誰是佛?
朗州(今湖南常德)大龍山的大龍智洪禪師,又號“弘濟”,得法於宋代白兆山安州(湖北安陸)的白兆誌圓禪師。
有一天,一名叫承德的學僧來到大龍山嚮大龍智洪禪師請法。當他遠遠走來時,大龍智洪禪師對旁邊的侍者說:“佛來也!”侍者茫然,不能明白禪師的意思。
承德嚮大龍智洪禪師禮拜問訊,問道:“請問老師,誰是佛?”
大龍智洪禪師沉默瞭一會兒,然後纔說:“你就是!”
承德一聽趕快屈躬閤掌:“學人不敢!”說完之後,又直起身來,說:“請老師告知,學生不知佛在哪裏?”
大龍智洪禪師直捷地說:“因為你叫‘承德’,所以就不是佛瞭。” 承德聽瞭似懂非懂,懷疑地問:“假如學人不叫承德,誰又是佛呢?”大龍智洪禪師看承德還是未能領會,忽然大喝一聲,說:“你是!”承德被大龍智洪禪師這突如其來的一喝,終於有悟,當下歡喜禮拜而去。大龍智洪禪師點點頭,轉頭對侍者說:“佛去也!”大龍智洪禪師的侍者終於瞭解到:如如而來,如如而去,原來,來去都是佛也!
【養心法語】
韆經萬論都指齣,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隻因妄想執著而不能知道。就等於室中寶藏、衣裏明珠,隻是沒有發現而已。假如大地眾生都能迴光返照,識得自己都具有跟如來一樣的真如佛性,那麼,這個娑婆世界還不能成為淨土嗎?
——《活的快樂》
這本書的語言充滿瞭詩意,但絕不是那種故作高深的晦澀難懂,而是將哲理巧妙地融入到優美流暢的文字中。閱讀它的時候,我感覺自己仿佛進行瞭一場心靈的漫步,每一個句子都像是一枚精心雕琢的寶石,閃爍著不同的光芒。作者對於節奏的把握也極為精準,時而如高山流水般一氣嗬成,時而又像慢火燉煮般耐人尋味,讓人忍不住想一字一句地咀嚼、品味。我發現自己開始留意周圍環境中的色彩和光影的變化,學著慢下來去欣賞那些轉瞬即逝的美好。這種對生活細節的重新發現,極大地豐富瞭我的日常體驗,讓原本枯燥的日子多瞭一層濾鏡般的美感。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給我最大的啓發是關於“接納”的力量。在追求完美的社會裏,我們總是被教導要不斷嚮上攀爬,不斷否定現狀,但這反而讓我們陷入瞭無休止的焦慮之中。這本書卻溫柔地提醒我們,學會接納自己不完美的部分,接納生活中的不確定性,纔是通往真正內心安寜的捷徑。我記得有一個比喻寫得特彆好,它將人生比作一場沒有固定終點的旅程,重點在於欣賞沿途的風景,而不是執著於到達某一個特定的山頂。這個觀點對我來說,具有顛覆性的意義,它讓我放下瞭許多不必要的執念,開始更加關注“當下”的感受,而不是過度擔憂遙遠的未來,這種釋然的感覺非常珍貴。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非常獨特,它沒有那種說教式的說教感,而是通過一係列看似不經意的生活片段,慢慢地將一種豁達的生活哲學滲透進讀者的內心。作者的筆觸極其細膩,總能捕捉到那些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忽略的瞬間,比如清晨第一縷陽光灑在窗颱上的那種溫暖,或者雨後泥土散發齣的清新氣息。讀著讀著,我常常會不自覺地停下來,陷入沉思,反思自己過去是如何度過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子。這本書更像是一位老朋友的絮語,真誠而又充滿智慧,沒有矯飾的成分,讓人讀起來感到無比的放鬆和舒暢。它不提供標準答案,而是提供一種思考的視角,引導你去探索自己內心深處的平靜。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簡直是藝術品,拿到手的時候就被那種沉甸甸的質感和復古的書皮設計吸引住瞭。內頁的紙張選擇也非常考究,摸上去光滑細膩,印刷的字體清晰銳利,閱讀體驗極佳。那種厚重的典藏感,讓人覺得這不是一本普通的書,而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寶物。我特意把它放在書架最顯眼的位置,每次路過都會忍不住摩挲一下書脊,感受那種時光沉澱下來的韻味。雖然我還沒有完全讀完,但光是翻閱和欣賞它的外觀,就已經覺得物有所值瞭。尤其是在現代電子書泛濫的時代,能擁有一本如此精美的實體書,簡直是一種莫大的享受。設計者對細節的把控非常到位,每一個邊角、每一個燙金的紋路,都透露齣一種匠心獨運的品質。
評分我最近感覺生活壓力特彆大,工作和人際關係讓我常常處於一種緊綳的狀態,幾乎喘不過氣來。偶然間朋友推薦瞭這本書,一開始我抱著將信將疑的態度翻開瞭它,沒想到裏麵的內容像一股清泉,瞬間滋潤瞭我乾涸的心靈。我尤其欣賞作者處理衝突和逆境的態度,不是一味地鼓勵盲目樂觀,而是坦然接受生活的起伏無常,並從中找到微小的樂趣。書中有些段落的描述,直擊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讓我忍不住流下瞭眼淚,那是一種被理解和共鳴的釋放。讀完某一章節後,我發現自己看待那些令人煩惱的事情的角度發生瞭微妙的變化,似乎那些曾經無法跨越的障礙,如今看起來也沒那麼可怕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