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爱你”,这句话,我们经常挂在嘴上,但是什么是爱呢?如何去爱呢?
爱是内心的体验,是无法定义的。如果我们真想了解爱是什么,而不是以爱为理由对孩子做什么或者要求孩子做什么,我们不妨去问孩子:宝贝,什么时候你能感到我爱你?
当孩子得到足够的认同、重视、接纳以及安全感的时候,他们就能够感受到爱的喜悦。认同,安全感,重视,接纳,它们是爱的营养,也是滋养孩子内在生命成长的四大原动力!当孩子汲取了足够的爱的营养,才能够心灵富足,活出生命的自由、轻盈以及温暖!
孩子的成长,父母的修行,爱到孩子的前提就是我们爱我们自己。让我们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第一章:为了孩子,我们不需要做那么多/1
孩子需要的只是爱.....................................................................2
心理营养就是爱......................................................................3
第二章:认同—孩子自信的来源/7
每个孩子都渴望被父母懂 ...............................................................8
是的,认同可以带来瞬间改变 ..........................................................10
自信来自内在自我确认 ................................................................14
学习成熟有爱的眼光 ..................................................................17
做不好是因为看不出 ..................................................................22
给不出是因为自己还没有 ..............................................................26
现在就开始练习.......................................................................32
第三章:安全感——孩子幸福一生的保障/39
你做的和你要的恰恰相反 ..............................................................40
我爱你,所以我对你有权利?! ......................................................45
一个有安全感的人 ..................................................................49
处于匮乏感中的父母 ..................................................................49
独立与连接的双重信任 .............................................................51
安全感缺乏的常见表现 .............................................................54
有安全感会怎样 ......................................................................56
怎样给孩子安全感 ...............................................................61
孩子的双重渴望 ....................................................................61
没有我,你行吗 .....................................................................65
没有你,我不行 ....................................................................71
有你更好,没你也行(上) ......................................................77
有你更好,没你也行(下) ......................................................84
第四章:重视—爱的聚焦/91
我所说的“重视” ..................................................................92
重视孩子的感受 ....................................................................97
孩子,你可以生气 ..................................................................97
不要让孩子害怕我们 ...............................................................101
每个感受都有自己的价值 ............................................................104
重视孩子的“想要” ................................................................108
重视孩子的每一个“想要” ....................................................108
不是可不可以的问题 ...............................................................111
当我们不能满足孩子时 ...........................................................115
重视孩子的主权 ...................................................................119
我变得更坏了,因为伯父要我更好 .............................................119
看部电影先 ......................................................................122
更大更深的童年 .................................................................125
父母自视权威,贬损孩子的自尊 .................................................127
第五章:接纳—给孩子无条件的爱/135
“父母”是世间最深的催眠 ........................................................136
重新看待父母 ....................................................................141
不再做“那个家的小孩” ..........................................................144
再见,亲爱的家 ..................................................................144
非童年之罪 .....................................................................145
从“需求”到“给予” ..............................................................148
身为父母的三个功课 .................................................................151
与孩子平等 ......................................................................151
信任孩子 ..........................................................................153
为自己负责 ........................................................................156
让关系回归朴素 ....................................................................160
我最推崇的亲子关系 ...............................................................160
从负责到相处 .....................................................................161
从期待到爱 ........................................................................162
接纳自己,接纳孩子 .................................................................165
第六章:问题与解决方式—亲子关系、父母关系、自我关系实操/171
亲子关系 ..........................................................................172
两个孩子都要我抱,我该怎么办 .................................................172
刚又对孩子暴力了,我好内疚 ....................................................174
不要相信让我们更焦虑的“专家” .............................................174
如何处理教育孩子方面的分歧 ....................................................177
我受不了老公对孩子大发雷霆 ....................................................177
我担心孩子像爸爸那样“急躁、喜欢控制” .............................179
认出老公的爱 .............................................................180
我的女儿不达目的不罢休 ....................................................181
如何应对孩子间的冲突 ......................................................183
孩子就是不愿意分享怎么办 ........................................................185
和孩子谈性谈什么 ..............................................................186
十岁儿子喜欢上同桌 .........................................................187
我讨厌这样的自己,我该怎么做 .................................................188
如何教孩子又不让孩子感觉自己不好 .........................................189
父母关系 ....................................................................190
我和父母很客气,这正常吗 ........................................................190
我妈妈很强势 ....................................................................190
母亲曾经“出轨”,我该如何面对 .............................................191
妈妈总是放不下对人的抱怨 ........................................................193
我很难和爸爸好好说话 ................................................................193
如何破解爸爸留给我的心理阴影 .................................................194
我特别看不起妈妈,怎么办 ........................................................195
我无法面对妈妈的担心 .........................................................197
自我关系 ......................................................................198
如何与人连接 .................................................................198
为何诚实这么难 ................................................................200
诚实究竟有什么价值 ...............................................................202
诚实就是追随自己的内心 .....................................................204
我们自己改变就够了 ...............................................................209
不要去改变别人,即使出于善意 .................................................210
“以怨报怨”有错吗 ..............................................................212
什么叫为自己的期待负责 .........................................................214
如何不做“受害者” .............................................................216
为什么人们不习惯为自己负责 ....................................................218
如何让自己变得有主见 ...........................................................220
“为自己负责”和“爱”是什么关系 .........................................222
如何疗愈童年创伤 ...............................................................224
如何化解“不配得” .............................................................227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真的打通了我和孩子之间沟通的壁垒。我一直觉得,我和孩子之间好像隔着一层看不见的纱,我努力想了解他,但他似乎总是藏着心事。这本书里描述的“四大原动力”,就好像是打开这层纱的钥匙。我之前可能只看到了孩子表面的行为,比如哭闹、不听话,却很少去深究这些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 比如,书中关于“归属感”的探讨,让我深刻理解了孩子为什么会那么在意和家人的亲密关系,为什么会因为一次冷落而表现出不安。我突然意识到,我曾经可能在无意中忽视了这一点,以为只要满足了孩子物质上的需求就够了。而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情感的链接才是孩子内心最坚实的后盾。 还有关于“能力感”的描述,真的让我眼前一亮。我之前可能太习惯于直接告诉孩子“你应该怎么做”,或者替他完成一些事情,总觉得这样能让他更快地学会。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过度的包办反而会剥夺孩子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让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书中提出的“适度的放手”和“鼓励尝试”的建议,让我开始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我也很欣赏书中对于“自主性”的强调。我曾经以为,让孩子听话就是好孩子。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真正的成长是孩子能够独立思考,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它鼓励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选择权,让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去探索和发现。这种教育理念,让我觉得非常现代化,也非常有人文关怀。 总的来说,这本书像一位智慧的长者,用温和而有力的方式,引导我重新审视和理解我的孩子。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种育儿的哲学,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的家庭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评分收到这本书,我当时是被它极具诗意的名字所吸引:《哺喂孩子的心灵:滋养孩子内在生命成长的四大原动力》。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一种静谧而深刻的力量,让我觉得它一定不是一本市面上那些浮于表面的育儿宝典。我当时正处于一个“望子成龙”的焦虑期,总觉得孩子哪里都不够好,需要我不断地去“雕琢”。 当我开始阅读,我立刻被书中所描绘的画面所打动。作者并没有直接给你灌输“育儿秘籍”,而是像在娓娓道来一个关于孩子内心世界的故事。我从中看到了孩子内心深处最原始的渴望,那些对爱、对安全、对被理解的无声呼唤。我开始意识到,我之前所做的很多努力,可能并没有真正触及到孩子心灵的根源。 书中对于“内在生命成长”的定义,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强大和优秀,并非来自于外界的评价或者功利的学习,而是源于孩子内心深处的自信、勇气和创造力。这种“滋养”的概念,让我从一个“望子成龙”的期望,转变为一个“望子成人”的期待,一种更顺应生命本真的态度。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提到的一些关于孩子情绪管理的例子。我之前总是很头疼孩子的情绪波动,觉得难以控制。但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场景,教会我如何去“看见”孩子的情绪,如何去“回应”而不是“压抑”它们。这种处理方式,既尊重了孩子的情感,也帮助他学会自我调节。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优美,读起来就像在品一杯陈年的好茶,越品越有味道。它让我放下了心中的焦虑,重新找回了作为父母的初心。我开始更加关注孩子心灵的健康,而不是仅仅追求学业上的进步。这种转变,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踏实。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非常有吸引力,那种柔和的色调和温情的画面,一下子就能触动为人父母的内心。我拿到书的时候,其实正经历着育儿的某个迷茫期,感觉自己付出了很多,但孩子似乎总是不按预期成长,有时候甚至会怀疑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出了问题。这本书的标题,"哺喂孩子的心灵",就好像一束光照进了我的心底,我立刻感受到一种被理解的温暖。 翻开书页,我惊喜地发现,它并没有给我一堆空泛的理论或者强制性的指令。相反,作者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那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内心深处的渴求。我读到那些关于孩子对安全感的依恋,对被看见、被尊重的渴望,对自主探索的天然冲动,每一个字都仿佛是我家孩子内心深处发出的声音。 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生动的案例,它们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完美范例,而是充满了真实的情感和偶尔的小挫折。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在书中的故事里,他们或因为一次小小的成功而眉飞色舞,或因为一次小小的失败而委屈巴巴。而书中关于如何回应这些情绪,如何引导孩子面对挑战的建议,都给我提供了很多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把孩子塑造成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强调他们内在的生命力。那种“滋养孩子内在生命成长”的概念,让我从一个“管理”孩子的模式,逐渐转变为一个“陪伴”和“支持”的角色。我开始反思,我是否真的有给孩子足够的机会去发现自己的兴趣,去犯错,去学习?这种观念的转变,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拥有了一张通往孩子内心的地图,不再是盲目地摸索。虽然育儿之路依然充满挑战,但这本书让我更有信心,也更有方法去理解我的孩子,去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它不是一本“教你怎么做”的书,而是一本“让你怎么想”的书,一种全新的育儿视角,一种深刻的爱的表达方式。
评分最近读了《哺喂孩子的心灵:滋养孩子内在生命成长的四大原动力》,这本书的名字就深深吸引了我。我一直觉得,除了学习和生活技能,孩子内心深处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而这本书,恰恰就是围绕着“心灵”这个核心,去探讨如何“滋养”孩子内在的生命。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四大原动力”的阐述。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理论,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用非常易懂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从中了解到,原来孩子之所以会有某些行为,并非是无理取闹,而是源于他们内心深处的一些基本需求。 比如,书中对于“安全感”的描述,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给予孩子足够的稳定和支持。我明白了,安全感是孩子探索世界、建立自信的基石。而一旦孩子缺乏安全感,他们的行为就会变得焦虑和不安。 同样,书中关于“价值感”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可能更注重孩子的成绩,认为只有考高分、得奖项,孩子才是有价值的。而这本书让我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我们需要去发现和肯定,而不是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 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到作者的文字充满了智慧和温度。它没有强硬地要求父母改变什么,而是以一种温和的引导方式,帮助我们去理解孩子,去与孩子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这本书真的让我从一个“如何管教孩子”的思维,转变为一个“如何支持孩子成长”的思维。
评分我一直觉得,育儿这件事,最难的就是把握那个“度”。你既想给予孩子最好的,又怕过度保护反而害了他。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一盏明灯,为我指明了方向。它的标题《哺喂孩子的心灵:滋养孩子内在生命成长的四大原动力》,就精准地抓住了我内心最深切的困惑——如何才能真正地“哺喂”好孩子的内心,而不是仅仅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 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次自我反思和成长的旅程。作者没有说教,而是通过一些非常具象化的描述,让我看到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那些最根本的、最原始的内心需求。我之前可能一直是用一种“成人”的逻辑去理解孩子,这本书让我学会了换位思考,去真正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世界。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四大原动力”的解读。它并没有给出一些死板的公式,而是将这些动力融入到生活的点滴之中,让我看到了在日常互动中,如何去捕捉和回应孩子的这些内在需求。比如,孩子为什么会渴望被关注?为什么会想要自己做决定?这些看似微小的行为背后,其实都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 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滋养”不是强行灌输,而是提供一个肥沃的土壤,让孩子自己的生命力得以茁壮成长。我开始更加重视与孩子的亲子互动质量,而不是仅仅看重数量。我学会了如何去倾听,如何去回应,如何在每一次互动中,都给孩子的心灵注入力量。 总而言之,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育儿书,更是一本关于爱和成长的指南。它让我看到了育儿的更高境界,也让我成为一个更懂孩子、更懂爱的父母。
评分非常好,受益匪浅。
评分同学推荐的,据说很好,宝妈要和宝宝一起进步啊
评分同学推荐的,据说很好,宝妈要和宝宝一起进步啊
评分好评!
评分写的不错,值得一读
评分好评!
评分其中有一个问题,宝宝,你觉得什么时候妈妈最爱你。她回答说,就是我们一起说话的时候,因为你生气了,就不和我说话。我思虑了很久。
评分期待已久的书终于拿在了手中,书中的话也印在了心中。感谢小迁老师!因为这本书对自己的成长确实非常有帮助!希望它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评分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