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技术与具体个案结合起来,实事求是地说明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基本原理及其治疗方法和治疗过程。作者从切身经验出发,一方面指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在揭露神经症患者潜意识心理冲突及其历史起源方面是属于(广义)科学范式的,另一方面又认为患者在暴露了早期创伤后的人格再造实践跨越科学范式,从而引出了对患者再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选择与勇气、危险与挑战等系列问题的探讨…
作者简介
冯晓峰,男,1964年4月生。汉族,陕西米脂人。哲学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西方哲学、学术特长为弗洛伊德研究。
1984.9-1988.7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
1988.9-1991.7在延安大学政法学院任教,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
1991.9-1994.7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攻读西方哲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
1994.9-2006.7在延安大学政法学院任教,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
2006.9-2007.7在复旦大学作访问学者。
2007.9-至今仍供职于原单位,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两大基本假设及其技术方法
第一节 心理因果决定论与自由联想技术
一、心理因果决定论的含义及临床证实
二、心理因果决定论在日常生活行为中的广泛证实
三、自由联想技术
第二节 潜意识心理历程与移情分析方法
一、潜意识概念的区分及其作用
二、潜意识概念的必要性与合法性的辩护
三、移情分析方法
第三节 案例
一、案例叙述
二、案例分析
三、案例验证
第二章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神经症病原学
第一节 癔症研究阶段神经症病原学
一、癔症病原学
二、神经症病原学萌芽
第二节 驱力心理学阶段神经症病原学
一、性组织与性心理演化发展历程
二、固恋与退行
三、神经症病原学理论
第三节 自我心理学阶段神经症病原学
一、信号焦虑理论取代力比多焦虑理论
二、焦虑是神经症病原学因素
三、神经症病原学的性起源与焦虑起源是互补关系
第四节 案例分析(续一)
一、严厉超我的形成史分析:父亲情结与儿童期焦虑
二、恋母情结的变迁史分析:力比多的固恋与退行及其心理冲突
第三章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地形学模型与心理结构模型
第一节 驱力心理学阶段心理地形学模型
一、心理机制的系统区分与心理活动的变迁
二、动态压抑与潜意识系统的独有特征
三、两大系统之间的交流与潜意识的认知
第二节 自我心理学阶段心理结构模型
一、心理结构模型的构成:本我、自我与超我
二、两类本能与心理结构模型之间的关系
三、心理结构模型中自我功能的两面性及其焦虑
四、心理结构模型中自我认知潜意识的途径
第三节 案例分析(续二)
一、阉割焦虑与压抑力量
二、被压抑物与派生物
三、潜意识与语词表象
第四章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防御-阻抗与移情-反移情
第一节 焦虑与防御机制
一、作为神经症症状的焦虑与作为神经症病原学的焦虑
二、防御机制及其分类
三、心理结构模型的理论缺陷及其修正发展
第二节 防御-阻抗分析:将患者的潜意识心理活动及其内容引入意识
一、使患者意识到自己的防御与阻抗
二、把握恰当时机解释患者的防御与阻抗
三、解释潜意识的或被拒斥的心理内容
第三节 移情-反移情分析:患者和治疗者在治疗关系中的相互作用
一、移情分析提供认识与解决患者的潜意识心理冲突的机会
二、反移情及其两面性
三、非移情一反移情交流与移情-反移情交流
第四节 案例分析(续三)
一、防御-阻抗分析的本质在于性格分析,在于克服严重自卑感
二、争取自我独立性的实质在于实现自我潜能,在于战胜超我
三、存在性(阉割)焦虑与俄狄浦斯情结冲突模式的再解释
第五章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神经症症状理论
第一节 驱力心理学阶段神经症症状理论
一、神经症症状形成过程及其意义
二、神经症症状形成过程中的个体史因素
第二节 自我心理学阶段神经症症状理论
一、自我在神经症症状形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二、自我对神经症症状的冗长斗争及其妥协与适应
第三节 案例分析(续四)
一、消除或改善神经症症状的病原学治疗
二、(爱欲)力比多的回归及其情感体验过程
三、前俄狄浦斯情结冲突与俄狄浦斯情结冲突
第六章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梦学说
第一节 释梦方法
一、非科学世界的两种不同的释梦方法
二、自由联想式的释梦方法
第二节 梦理论
一、梦是潜意识欲望的满足
二、梦的形成过程及其工作机制
三、研究梦是研究神经症的一个预备工作
第三节 案例分析(续五)
一、梦不仅满足潜意识欲望,而且也揭示潜意识心理冲突
二、梦具有补偿功能
三、焦虑梦与父亲情结有关
第七章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治愈之路
第一节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治愈过程
一、克服自我防御及其阻抗
二、移情与反移情
三、退行与人格再生
第二节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治愈因素
一、领悟
二、勇气
三、退行
第三节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治疗危险与挑战
一、危险
二、挑战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与人的再成长个案研究》:
在我准备第二次考试期间,由于一边要备课、上课,一边要看书复习,所以睡眠时间不充足。一天早晨起来,突然从心底里冒出一句话说:“上天要惩罚你!”,接着一阵恐惧袭来,我大为惊骇。这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恐惧,因为恐惧但没有恐惧对象。只是因为忙也无暇多想,可是从此以后我变得心神不安,时常有焦虑感,睡眠也变差了,偶有噩梦。我知道自己的心理不对劲了,但以为是神经衰弱,照常复习考研。上研后,环境改变使我的心理状况有了改善。此外,也许是因为经历挫折少了许多幻想,也许是因为过了青春期,虽然生活在大都市,但我的自卑感不那么敏感了。研究生毕业,我回原单位工作,成家后,由于与爱人在性格上的摩擦,我的心理问题又严重起来,出现了妄想偏执症状。在换届学院领导的关心下,到省城大医院做了全面检查,知道生理上没什么问题后,便找心理专家咨询。几次访谈下来,心理专家初步诊断我可能得了焦虑性神经症,开了些抗焦虑的药物让我服用。我明显感觉到心理专家对我的心理问题不怎么关心,似乎也不想在这上面投入精力,好像只用药物治疗。我很失望,甚至绝望,决定冒险一试,自己对自己做彻底的精神分析。
二、案例分析
从案例叙述中可知,我的神经症发作于心中无意间产生的那句话:“上天要惩罚你!”。这句话不但出乎意料,而且伴随突如其来的强烈恐惧。这种情形完全符合前文所摘引弗洛伊德的描述:我们最熟悉的日常经验会使我们突然遭遇不知其来源的观念,以及不知其怎么产生的心理状态。显然,“上天要惩罚你”的观念不是我想到的,它是闯入我心里的;同样,恐惧也不是因为我看见或知觉到了危险的对象,而是不知其所从来。因此,我并不知道“上天要惩罚你”的观念及其恐惧的起源,换言之,观念及其恐惧的起源不是有意识的心理过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潜意识的心理过程的假设是有道理的。如前所述,潜意识的心理过程与意识过程的最大不同是潜意识心理活动的异己性与陌生感。弗洛伊德举强迫症例子说:“强迫症的这些症状、观念和冲动,既无人能知其来源,又能强力抵抗正常心理生活所易于接受的一切影响,所以即使在患者自身看来,也觉得它们像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强大幽灵,或混迹在人间漩涡中的魔鬼。”①
既然潜意识的心理过程与意识过程有别,那么我便不得不进一步追问潜意识的心理过程的起源,也就是要发问:潜意识的心理过程究竟起源于与患者无关的超越性存在,还是起源于患者被压抑的或被遗忘的历史存在?正是在这个问题上,荣格与弗洛伊德产生了严重的分歧。荣格认为潜意识的心理过程起源于与患者无关的超越性存在。潜意识在本质上是一种客观精神,神经症患者的观念、冲动不是别的,正是“内心呼唤”或神谕之类的东西。因此,神经症症状是“存在于意识之外的领域中超越其意志和理解力的精神实在的一种连续表达”。②于是,荣格就把潜意识的观念、冲动与宗教启示联系起来,把他的心理分析学与宗教信仰联系起来,从而认为“所有的宗教都是t心理治疗体系”'。③这样,荣格潜意识的心理过程的起源观点就不仅是神秘主义的,而且割断了心理因果的连续性,以至于很难将其纳入到科学的心理学范畴中。难道患者的神经症发作与患者的心理生活史无关吗?假如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我会在与心理专家的会面访谈中自发地联想到我的过去经历,我的父母?难道这不正暗示了其中的某种联系吗?因此,荣格将潜意识的心理过程的起源从患者的存在中割裂出去的做法不能令人信服,比较之下,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的心理过程起源于患者被压抑或被遗忘的历史存在的观点更接近于科学。因此,心理因果决定论的假设是成立的。
如果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因果决定论和潜意识心理过程的基本假设出发,那么“上天要惩罚你”的观念绝不是“内心呼唤”或神谕之类的东西,而是过去发生的心理事件的潜意识回忆或重演,是处于潜伏状态的记忆残余的再度活跃。
……
前言/序言
这本书是我通过自我分析而战胜神经症的经验总结。其中的观点或可商榷,但它的材料来源是比较可靠的——来自于长年累月积累起来的书写表达记录。上大学期间,我就购买过高觉敷先生翻译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著作,但读不懂。患了神经症以后,我很想做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治疗,可是所愿未果。十多年前,在上海复旦大学做访问学者时,我从图书馆复印了一本英文版《弗洛伊德主要著作集》(The major works of Sigmund Freud),开始系统研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在得知弗洛伊德通过自我分析治愈了自己的神经症(强迫症)以后,我决定效仿弗洛伊德,冒险一试。于是,我一边解读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文本,一边做书写表达式自由联想。
在很长时间里,我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关于童年经验塑造和决定人格面貌的根本观点不但信不及,而且还很怀疑。我像许多反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人们一样,也不免在暗中指责弗洛伊德是骗子,说谎者。尽管如此,可是,我已经上了贼船,退无可退,只得不管前面到底有没有对岸,不管前面还有多少激流险滩而硬着头皮勇往直前了。面对一尺多厚的书写表达记录稿,我常常像侦探翻阅涉案口供和证言材料一样,希望能够从中发现点什么。苦心人天不负,我的努力最终得到了回报,我通过移情分析明白了自己神经症问题的根源——童年时期的自恋创伤。因此,自卑性格只是逃避自恋创伤及其焦虑的性格防御机制(人格面具)。童年时期的自恋创伤之所以变成了潜意识内容,只是由于我不想知道(压抑)它,不想再度体验这个伤害和焦虑。不论不了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人们如何批判和诋毁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科学性方面是不可以被否定的,因为它毕竟以科学的方式证明了这样一条伟大的真理:“儿童是成人的父亲”。因此,我不赞成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从科学领域中驱逐出去而划归于解释学范畴的做法,因为这种做法在本质上是出于对童年经验的可靠性的怀疑。尽管关于童年经验,当代精神分析治疗仍然存在分歧与争论,但是我倾向于支持主张童年经验真实性一派的观点。对此,本书将提供相应的案例证明。
当然,当代精神分析治疗已经大大地深化和拓展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和实践,其中也涌现出了不少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精神分析学家,他们的思想观念不但超越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既有视野,而且也修正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一些偏见和错误,从而深刻地推动了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事业的健康发展。不过,尽管如此,但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原创性贡献的历史地位仍然是无法撼动的。因为几乎所有这些超越与修正都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文本的深度和广度。因此,绕过弗洛伊德也将难以把握当代精神分析治疗的精髓。然而,虽然当代精神分析治疗在发展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科学性方面用功最勤,用力最多,但是我还是坚持认为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绝不可能成为一门像自然科学那样的完全意义上的科学——因为这不是一个时间问题,不是说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尚属于原始科学(the primitive science),只要假以时日就可以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科学。事实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在揭露神经症患者潜意识心理冲突及其历史起源方面是属于(广义)科学范式的,但是在此后患者继续成长和人格再造的实践上却由于涉及自由和选择等超越科学决定论的人生问题而只能诉诸哲学。因此,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其实只有一半属于科学,完整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需要哲学的补充。一般来说,本能冲动受到压抑产生神经症症状,但是在克服防御一阻抗之后,伴随着移情出现,力比多的退行将十分猖獗。由于力比多的退行只能在人格创新的过程中加以控制,所以如何解决力比多的退行问题超越科学范式。平心而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主要贡献在于前者,但是对于后者,弗洛伊德一再避而不谈。可是,弗洛伊德避而不谈的问题也恰恰是治疗中最危险的问题。弗洛伊德乐观地相信,只要揭露了神经症患者潜意识心理冲突及其历史起源,那么治疗也就完成了。因为本能冲动由此可以被纳入到了成年自我的控制之下,或者在现实中能够得到某种满足,或者能够被升华。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与人的再成长个案研究(L)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与人的再成长个案研究(L)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