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基于学科素养的表现标准研究》表现标准是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与监测国家教育质量有着独特的作用。在基础教育改革迈向纵深之际,研制表现标准将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诉求,是建立教育质量监测与保障体系的需要,是落实我国课程标准的需要,也是走出教室教学困境的需要。
以作者的话来说,《基于学科素养的表现标准研究》不过是开启了一段“浪漫的探险”,对表现标准做了一些尝试性的前期探索:澄清了表现标准的内涵,尝试建构了学科素养模型,提供了基于学科素养的表现标准开发的多样化路径,厘清了基于学科素养的表现标准的编制技术,尝试开发了一个本土的表现标准案例。
作者特别指出,关于表现标准还有许多亟待探索之处。比如,表现标准有其固有的学科立场,但出于培养完整的人的考虑,应全面促进学生夸学科素养的养成。那么,如何打破学科壁垒?如何实现课程统整?更重要的是,如何善待那些表现标准无法表达的教育结果?这样充满人本关怀的思考与反省暗藏于理性化的严谨的研究设计之下,使得本书的思考增添了几分深邃。
内容简介
《基于学科素养的表现标准研究》在我国“追求公平,提高质量”教育改革背景下,《基于学科素养的表现标准研究》主要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对表现标准展开探讨:首先,《基于学科素养的表现标准研究》通过考察国际教育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改革中表现标准的地位与作用、我国表现标准的缺席所导致的问题,指出我国何以亟需表现标准。接着,《基于学科素养的表现标准研究》通过考察表现标准的历史演变,明晰了现代意义上的表现标准与学科素养的关系,以及表现标准的内涵,进而探讨了学科素养的基本内涵,并基于各国教育标准与大型的国际评价项目的考察构建出学科素养模型的分析框架,剖析了如何通过学科素养模型实现学科素养向表现标准的转化。最后,在综整当今国际上有关表现标准的研制程序与编制技术,结合本土背景提出研制程序的建议、借鉴或建构了相关编制技术,并据此开展了一个探索性案例研究。
在我国即将进入“基于素养的教育”的时代,《基于学科素养的表现标准研究》在学理上厘清了核心素养、学科素养、表现标准等重要概念,在操作层面剖析、建构了相关表现标准研制程序与技术,为我国将来研制表现标准提供了一定参考,也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人员提供了教育教学与管理的实践指导。
作者简介
邵朝友(1973— ),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现任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评价、课程开发。已刊发30多篇文章,在CSSCI/人大复印资料刊物上刊发或转载10余篇文章,已出版1本专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签约1本教材(浙江大学出版社)。
内页插图
目录
引论/001
一、研究背景/001
二、文献评析/002
三、研究设计/011
第一章 我国何以亟需表现标准/018
第一节基于标准的国际教育改革趋势/018
一、回应社会挑战的改革共识:素养导向/018
二、规定高要求的教育输出:教育标准/020
三、建立一致性的教育体系:基于标准/022
第二节 我国深化课程改革对表现标准的呼唤/025
一、课程标准的发展困境/026
二、教师教学的实践困境/028
第二章 表现标准的历史演变与界定/032
第一节 经验化阶段/032
一、从standard词源考察谈起/032
二、评价的宠儿:经验判断/035
第二节 具体化阶段/038
一、1862—1917:历史深处的回眸/038
二、1918—1949:课程先驱的遗产/040
三、格拉泽的贡献与苦果/042
第三节 概括化阶段/046
一、对学习结果的再认识/046
二、1988:教育标准的里程碑/048
三、教育标准的普及时期/050
第四节 表现标准的界定/054
一、定义演进/054
二、概念界定/056
三、内涵解析/058
第三章 表现标准的当代知识基础:学科素养/062
第一节 学科素养解读/062
一、素养与相关用语辨析/062
二、教育领域的素养概念/063
三、学科素养:错解与正名/068
四、确定学科素养的逻辑起点/071
第二节 学科素养模型及验证/072
一、学科素养模型的考察/072
二、学科素养模型的分析框架/076
三、学科素养模型的验证/081
第三节 学科素养模型在表现标准研制中的作用/085
一、架接表现标准与教育目的/085
二、提供编制表现标准的参照框架/088
第四章 基于学科素养表现标准的研制程序/091
第一节 组织架构/091
一、人员的组织/091
二、任务与分工/092
三、时间与经费/094
第二节 研制路径/094
一、先验路径/094
二、后验路径/095
三、整合路径/097
第三节 研制流程/099
一、始于内容标准的研制流程:马里兰州经验/099
二、始于学科素养模型的研制流程:瑞士经验/100
三、始于课程总目标的研制流程:台湾地区经验/102
四、始于核心素养的研制流程:澳大利亚经验/109
第四节 比较与借鉴/114
一、比较/114
二、借鉴/115
第五章 基于学科素养表现标准的编制技术/118
第一节 确定转化学科素养为表现标准的方式/118
一、演绎方式/119
二、归纳方式/120
第二节 选择表现标准的呈现方式/121
一、呈现方式的归类/122
二、不同类型呈现方式的启示/125
第三节 拟定表现水平/126
一、拟定表现水平层级与名称/127
二、撰写表现水平描述语/132
第四节 确定表现样例/141
一、确定表现样例的途径/141
二、确定表现样例的选择:研制表现性任务/141
第六章 基于数学建模素养表现标准开发:以“圆的周长”为例/146
第一节 案例开发设计/146
一、开发目的/146
二、主题选择与样本确定/147
三、人员组织与数据收集/148
第二节 案例开发过程/148
一、确定“圆的周长”学习要求指向数学建模素养/149
二、研习拟定表现标准的基本技术/150
三、依托技术拟定第一稿表现标准/152
四、通过专家咨询拟定第二稿表现标准/153
五、基于测试与反馈拟定第三稿表现标准/154
六、根据专家与教师咨询确定最终表现标准/157
第三节 案例整体反思/158
一、访谈数据的分析/158
二、基于访谈发现的建议/161
结语/164
参考文献/166
后记/174
精彩书摘:
前言/序言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地追求教育质量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作为学业质量要求的标志——表现标准被世界各国视为监测、保障国家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然而,表现标准在我国缺席已久,严重阻碍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保障体系的建立,探讨表现标准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在我国“追求公平,提高质量”教育改革背景下,本书运用历史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具体探讨“我国何以亟需表现标准”、“基于学科素养的表现标准是什么”、“如何研制基于学科素养的表现标准”三个基本问题。为此,本书安排了六章内容,其中第一章,第二、三章,第四、五、六章分别回答了这三个问题。
我国何以亟需表现标准?第一章通过考察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瑞士、芬兰、新南威尔士、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改革,指出表现标准在当今基于标准的国际教育改革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反观我国,由于表现标准的缺席,导致教育系统的发展方向迷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法深入推进。
基于学科素养的表现标准是什么?通过考察表现标准的历史演变,第二章明晰了现代意义上的表现标准源于学科素养,是学科素养的表征,并将其界定为:以课程与教学为取向,指向学科素养要求,描述学生掌握内容标准程度与证据的规范化学习结果。第三章进一步探讨了学科素养的基本内涵,并基于各国教育标准与大型的国际评价项目的考察构建出一种由学科素养、学科主题、认知要求、表现水平、问题情境构成的学科素养模型的分析框架,进而重点剖析了如何通过学科素养模型实现学科素养向表现标准的转化。
如何研制基于学科素养的表现标准?第四章先从组织架构、研制路径、研制流程三个方面考察、比较各国与地区表现标准的研制程序,进而基于这些国际经验和本土现实,就我国将来开发表现标准所需的研制程序做出了理性的思考。接着,第五章聚焦于表现标准的编制,系统地探讨了把学科素养具体化为表现标准基本构成要素所需的四项关键技术,即明确学科素养转化为表现标准的方式、选择表现标准的呈现方式、拟定表现水平、确定表现样例。进而,结合上述的程序与技术,第六章开发了一个基于数学建模素养的表现标准案例,期望通过与实践的对话,以说明开发基于学科素养表现标准的专业性与复杂性,为我国将来研制表现标准提供参考经验与建议。
随着我国对课程标准内涵的深入认识,研制表现标准必将成为我国未来课程标准的发展方向,上述三个问题的回答将为表现标准研制提供应有的借鉴与贡献。
基于学科素养的表现标准研究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基于学科素养的表现标准研究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