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该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适合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阅读。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是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极高的一种常见病,需要长期的治疗与病人的自我管理,实现自我稳定病情,自我延缓疾病进展。患者的自我生活管理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成败, 但很多患者对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防范措施、治疗方法并不了解,造成很多并发症,如糖尿病足,甚至截肢等,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自如应对糖尿病全书》可以帮助患者全面了解糖尿病、正确应对糖尿病、战胜糖尿病
内容简介
本书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中医科、营养科组织具有丰富糖尿病教育经验的医护人员参加编写,针对糖尿病患者在诊治过程中缺少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现状,采用问答形式,简要地解答了患者在诊治过程中经常提出的各种问题。全书共分十个章节,内容包括认识血糖和糖尿病、糖尿病的饮食治疗、糖尿病的运动治疗、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及其他治疗、认识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评估和治疗、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日常保健等。
该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适合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阅读。
作者简介
洪天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兼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基础内分泌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兼再生医学学组副组长、北京内分泌学会主任委员、北京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等,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内分泌科主任、检验科主任,博士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工作。曾在丹麦Steno糖尿病中心从事客座研究两年。1993年被聘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1年被聘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起担任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内分泌研究室主任、临床干细胞中心胰岛组负责人等。牵头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糖尿病筛查和诊断》。
主要研究方向是糖尿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干细胞分化研究。先后负责过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973计划项目2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卫生部基金、“211”工程建设项目、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等。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在Diabetologia、Diabetes Obes Metab、Int J Cardiol、Am J Physiol Endocrinol Metab等SCI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认识血糖和糖尿病 001
1 什么是血糖? 002
2 一天中血糖是怎样变化的? 002
3 血中葡萄糖的来源有哪些? 003
4 血中葡萄糖的去路有哪些? 004
5 体内升高及降低血糖的激素有哪些? 005
6 激素和神经系统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如何? 005
7 肝脏和肾脏在血糖调节中有作用吗? 006
8 什么是空腹血糖? 007
9 检查空腹血糖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008
10 什么是餐后血糖? 008
11 检测餐后血糖有什么作用? 009
12 检测餐后血糖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010
13 空腹血糖升高和餐后血糖升高哪个危害更大? 010
14 血糖受情绪影响大吗? 011
15 什么是血糖的黎明现象和黄昏现象? 012
16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进食、运动量没有变化,而每天血糖值却不一样? 012
17 什么是尿糖? 013
18 什么是“肾糖阈”? 013
19 哪些情况下也可以出现糖尿? 014
20 什么是酮体? 015
21 什么是糖尿病? 016
22 什么是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 016
23 是否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就是糖尿病? 017
24 为什么许多糖尿病患者吃得多但体重却下降? 017
25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饮水量和排尿量会很多? 018
26 还有哪些症状应考虑得了糖尿病? 019
27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020
28 什么是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021
29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怎么做? 022
30 糖尿病的分型有哪几种? 023
31 什么是1型糖尿病? 023
32 什么是2型糖尿病? 024
33 什么是妊娠糖尿病? 025
34 血糖升高就是糖尿病吗? 027
35 体检发现空腹血糖升高怎么办? 027
36 什么是应激性高血糖? 027
37 哪些疾病可以导致血糖升高? 028
38 什么是胰岛素? 029
39 什么是C肽? 030
40 胰岛素、胰岛、胰腺是什么关系? 030
41 哪些疾病会导致胰岛功能受损甚至引起糖尿病? 031
42 与糖尿病有关的自身抗体有哪些? 032
43 患糖尿病是因为吃糖太多吗? 032
44 哪些因素容易引起糖尿病? 033
45 哪些青少年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036
46 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得糖尿病? 036
47 老年人糖尿病的特点有哪些? 037
48 为什么肥胖的人容易得糖尿病? 038
49 儿童糖尿病都是1型糖尿病吗? 039
50 为什么患2型糖尿病的儿童和青少年越来越多? 039
51 如何管理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 040
52 什么是糖尿病前期? 041
53 糖尿病前期一定会进展为糖尿病吗? 042
54 糖尿病前期能恢复正常吗? 043
55 糖尿病前期需要服用降糖药物吗? 043
56 糖尿病前期最好的干预方法是什么? 044
57 维生素D与糖尿病有关系吗? 045
58 微量元素铬与糖尿病有关系吗? 045
59 糖尿病能根治吗? 046
60 糖尿病会遗传吗? 048
61 父母有糖尿病,子女一定患有糖尿病吗? 048
62 促使糖尿病早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050
63 如何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051
64 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是什么? 052
65 为什么手术前一定要把血糖控制好? 053
66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要认真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 054
67 糖尿病患者能像正常人一样长寿吗? 055
68 我国糖尿病流行情况严重吗? 056
69 为什么中国人容易患糖尿病? 057
第二章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060
70 什么是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061
71 如何做好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061
72 需要学习哪些知识才能做好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062
73 饮食控制的核心要求是什么? 063
74 如何计算标准体重? 063
75 什么是体重指数?体重指数正常范围是多少? 064
76 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是什么? 065
77 什么是碳水化合物?哪些食物中含有碳水化合物? 066
78 碳水化合物有哪些作用? 067
79 什么是脂肪?富含脂肪的食物有哪些? 068
80 身体中有哪些脂肪组织? 069
81 什么是蛋白质?哪些食物富含蛋白质? 069
82 身体中蛋白质有什么作用? 070
83 什么是膳食纤维? 071
84 膳食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071
85 膳食纤维对人体发挥哪些作用? 072
86 如何计算糖尿病患者每日所需的热量? 073
87 如何正确分配一天的饮食量? 074
88 什么是食物的血糖指数? 074
89 各种食物的血糖指数是多少? 076
90 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碳水化合物类食物? 077
91 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蛋白质类食物? 078
92 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脂肪类食物? 079
93 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饮水吗? 080
94 糖尿病患者适宜选择的健康食物有哪些? 080
95 糖尿病患者应尽量少吃哪些食物? 082
96 糖尿病患者能吃水果吗? 082
97 糖尿病患者能吃坚果吗? 083
98 糖尿病患者可以喝粥吗? 084
99 糖食品真的不含糖吗?可以随便吃吗? 084
100 什么是甜味剂?甜味剂安全吗? 085
101 是不是吃得越少,对糖尿病的控制就越有利? 086
102 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中感到饥饿该怎么办? 087
103 酒精会引起低血糖吗? 087
104 糖尿病患者可以饮酒吗? 088
105 对于糖尿病患者,饮酒多少是适量的? 089
106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烹饪要点有哪些? 089
107 为什么建议糖尿病患者应少食多餐而不是多食少餐? 090
108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要少吃或不吃零食? 090
109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在饮食上有差别吗? 091
110 食物交换份是什么? 092
111 糖尿病患者如何制订食谱? 094
112 饮食处方中的谷薯类食品的量是生食的量还是熟食的量?如何换算? 099
第三章 糖尿病的运动治疗 100
前言/序言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它不同于短期就能治愈的急性疾病,需要医生主导。糖尿病是需要终生管理的慢性疾病,让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充分发挥患者和家属的能动性,是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前提。糖尿病患者要自我管理,就应掌握尽量多的糖尿病知识。糖尿病知识不是医生的专利,而是患者的武器。只有用丰富的糖尿病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糖尿病患者才能健康长寿。
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获得途径有很多,医院组织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大课堂、报纸杂志、科普读物、互联网、各种手机APP平台的推送等,尤其是互联网上的糖尿病知识可谓琳琅满目、五花八门,但同时也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对于没有医学背景知识的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而言,他们很难区分互联网或其他媒体上宣传的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科学性,能否从中获益也从判断。糖尿病健康教育大课堂毫疑问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参与者毕竟是少数。因此,糖尿病专科医生编写的糖尿病科普读物肯定是广大糖尿病患者获取相关知识的理想选择。
本书的写作目的
针对上面提及的问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中医科、营养科组织具有丰富临床和教育经验的医护人员编写了《自如应对糖尿病全书》这一糖尿病科普读物。采用问答的形式,解答患者关注的各类问题,且大多是临床上糖尿病患者经常咨询的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详细阅读这本科普书,一定会使糖尿病患者全面了解糖尿病,正确应对糖尿病,最终战胜糖尿病。
本书的读者
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本书就是你获取糖尿病知识的捷径,也是糖尿病治疗的实用指南,希望该读物能成为你战胜糖尿病的亲密伙伴;如果你是糖尿病家属,本书就是指导你如何理解患病的亲人、如何给予他们全面及时的帮助和支持的良师益友。如果你是社区医护工作者,当你要进行糖尿病患者教育时,本书会给你提供既专业又通俗的宣教内容,是你必备的工具书。
如何阅读本书
本书是科普性质的读物,建议糖尿病患者和家属详细阅读全书。如因时间所限不能通读,也可有目的地选择自己关心的问题进行阅读。有些关键之处和某些技巧需要反复阅读才能深刻领会,因此建议读者多次阅读,这样收获会更大。
如果阅读后仍有疑问,需要及时咨询医生。
本书介绍了糖尿病的基本知识,了解知识后要正确运用,有知识又有行动才能达到目的。希望糖尿病患者在阅读本书后,要不断实践,记录你的心得和体会,找到成功的原因和失败的教训,在困难中不断前行。
祝广大糖尿病患者都能战胜糖尿病!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内分泌科
洪天配 高洪伟
2016年12月7日
《糖尿病生活指南:科学管理,重拾健康人生》 糖尿病,这个曾经被视为“不治之症”的代谢性疾病,如今随着医学的进步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正逐渐被人们认知和理解。然而,面对这个长期陪伴的健康挑战,许多患者依然感到迷茫、焦虑,甚至不知所措。市面上充斥着各种信息,真假难辨,如何才能找到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科学有效的管理之路,成为了摆在每一位糖尿病患者及其家人面前的迫切课题。《糖尿病生活指南:科学管理,重拾健康人生》正是基于这一需求应运而生。这本书并非一本技术性的医学专著,也不是一套刻板的说教手册,而是致力于成为您在糖尿病管理旅程中最贴心、最可靠的伙伴,为您提供全面、实用、易懂的指导,帮助您从容应对,重拾健康与活力。 本书的价值与定位: 在浩如烟海的糖尿病相关书籍中,《糖尿病生活指南》力求以一种更贴近生活、更具人文关怀的方式,打破医学术语的壁垒,让糖尿病管理不再是冰冷的数字和苛刻的规则,而是成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我们深知,糖尿病的挑战不仅仅在于血糖的控制,更在于对患者心理、社交、情感以及家庭关系带来的深远影响。因此,本书的内容设计,从疾病的原理到日常的实践,从饮食的细节到运动的科学,从药物的选择到并发症的预防,再到心理的疏导和社会的融入,都力求做到细致入微,面面俱到。 本书内容涵盖范围(详细阐述): 第一部分:认识你的“老朋友”——糖尿病深度解析 什么是糖尿病? 我们将从最基础的概念入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糖尿病的定义,区分不同类型糖尿病(1型、2型、妊娠期糖尿病等)的成因、特征和主要区别。不再是枯燥的专业术语,而是帮助您真正理解身体正在发生什么。 糖尿病的发生机制: 深入浅出地剖析胰岛素的功能、作用途径以及在糖尿病中的角色。我们将解释为什么血糖会升高,为什么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帮助您从根本上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常见的糖尿病症状与误区: 详细列举糖尿病的早期和晚期症状,帮助您及早识别,避免延误。同时,我们将一一驳斥社会上流传的关于糖尿病的常见误区和谣言,例如“糖尿病是富贵病”、“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甜食”等,让您获得科学、准确的信息。 糖尿病的诊断与监测: 详细介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如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并提供日常血糖监测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如何正确使用血糖仪,记录血糖数据,以及如何解读这些数据,为个体化管理提供依据。 第二部分:餐桌上的智慧——科学饮食,吃出健康 糖尿病饮食的基本原则: 强调“均衡”、“适量”、“多样化”的饮食理念。介绍如何计算和分配每日所需的总能量,以及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合理比例。 食物的“食鉴”: 详细分析不同食物的升糖指数(GI)和升糖负荷(GL),指导您选择低GI、低GL的食物。我们将对谷物、蔬菜、水果、肉类、奶制品、豆制品等各类食物进行分类和解读,让您知道什么可以吃,什么要限量,什么要少吃。 碳水化合物的聪明选择: 重点讲解全谷物、薯类、豆类等优质碳水化合物的优势,以及如何控制精制米面、含糖饮料的摄入。 “吃”对蛋白质和脂肪: 指导您选择瘦肉、鱼类、禽类等优质蛋白质来源,以及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坚果、牛油果),并限制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 蔬菜水果的“糖”度考量: 详细说明哪些蔬菜水果适合糖尿病患者,哪些需要谨慎食用,并提供食用建议。 烹饪方式的妙用: 鼓励采用蒸、煮、炖、凉拌等健康的烹饪方式,减少油炸、烧烤等高油高盐的烹饪方法。 “饮”出健康: 强调饮水的重要性,并指导您如何选择健康的饮品,避免含糖饮料和酒精。 餐饮的艺术: 提供一日三餐及加餐的食谱范例,以及外出就餐、节日聚餐的应对策略,让您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有效地控制血糖。 第三部分:动起来,生命在于运动——健康运动,活力人生 运动与糖尿病管理的联系: 深入阐述运动如何帮助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控制体重,预防并发症。 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类型: 详细介绍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各类运动的益处和注意事项。 运动的“黄金法则”: 指导您如何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包括运动频率、强度、时长、以及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的放松。 运动的风险与对策: 强调运动前后的血糖监测,以及如何应对运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低血糖反应。 运动的趣味性与坚持: 提供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的建议,例如爬楼梯、家务劳动、与家人朋友一起运动等,让运动变得轻松有趣,易于坚持。 第四部分:药物的科学运用——合理用药,稳步控糖 糖尿病药物的种类概览: 介绍口服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磺脲类、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等)和注射类降糖药物(如胰岛素、GLP-1受体激动剂)的作用机制、适应症、常见副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 胰岛素治疗的精髓: 详细讲解不同类型胰岛素(速效、短效、中效、长效、预混胰岛素)的特点,注射技巧,以及如何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 联合用药的策略: 解释为什么有时需要联合使用多种药物,以及如何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 药物的副作用与管理: 提前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常见副作用,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法。 遵医嘱的重要性: 强调与医生充分沟通,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切勿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新的治疗进展: 简要介绍糖尿病治疗领域的新技术和新药物,让患者对未来的治疗充满信心。 第五部分:关注长远——并发症的预防与管理 糖尿病的“隐形杀手”: 详细阐述糖尿病可能引起的常见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肾脏病变(糖尿病肾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眼部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皮肤病变等。 早期识别与干预: 提供各类型并发症的早期症状和体征,指导患者如何进行定期的筛查和检测。 预防是关键: 强调通过严格的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规范的医学检查,来最大程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并发症的应对策略: 针对已发生的并发症,提供积极的治疗和管理建议,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足部护理的特别关注: 详细讲解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日常护理方法,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鞋袜,检查足部,以及出现问题时如何及时就医。 第六部分:身心同调——心理调适与社会支持 糖尿病的心理负担: 探讨糖尿病患者可能面临的焦虑、抑郁、恐惧、自卑等心理问题。 积极心态的培养: 提供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如正念冥想、放松训练、积极自我对话等,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家人与朋友的支持: 强调家人和朋友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指导他们如何给予患者有效的支持和鼓励。 加入糖尿病社群: 鼓励患者参与糖尿病患者交流群组或互助组织,分享经验,获得情感支持。 与医护人员的良好沟通: 强调与医生、护士、营养师、药师等医护人员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充分表达自己的需求和疑虑。 生活质量的提升: 指导患者如何通过科学管理,依然能够享受生活,追求梦想,实现自我价值。 本书的特色: 语言通俗易懂: 告别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用最贴近生活的语言进行讲解。 内容全面实用: 涵盖糖尿病管理的方方面面,从基础知识到具体操作,为读者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科学严谨,基于最新研究: 引用权威医学研究成果,确保提供的信息准确可靠。 强调个体化管理: 鼓励读者根据自身情况,与医护人员共同制定最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案。 注重人文关怀: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帮助他们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图文并茂,易于阅读: 配合生动形象的插图和图表,使复杂的内容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提供丰富的案例和实用工具: 包含典型案例分析、食物交换份指南、运动计划模板等,方便读者实践。 《糖尿病生活指南:科学管理,重拾健康人生》 是一本送给每一位糖尿病患者及其家人的礼物。它不是要将糖尿病“治愈”,而是要教会您如何与它“和平共处”,如何通过科学的管理,将糖尿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将健康和活力重新注入您的生活。阅读本书,您将不再孤单,不再迷茫,您将掌握科学的力量,勇敢地迈向一个更健康、更充实、更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