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CT诊断

胸部CT诊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丽琴,李铭 著
图书标签:
  • 胸部CT
  • 影像学
  • 诊断学
  • 呼吸系统
  • 胸部疾病
  • 临床医学
  • 医学影像
  • 肺部疾病
  • CT扫描
  • 疾病诊断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40508
版次:1
商品编码:1220147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CT快速入门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50
字数:12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胸部CT诊断》从胸部CT检查技术、影像解剖、基本征象的识别入手,对胸部常见疾病的CT诊断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述。《胸部CT诊断》编写形式新颖、内容简单明了,影像图和模式图直观地反映了胸部疾病的CT特征,内容注重基础与应用结合、影像与临床结合、系统与局部结合。

目录

目录
第1章 胸部CT检查技术 1
第一节 胸部CT检查适应证 1
第二节 胸部CT检查流程 2
第三节 胸部CT检查推荐扫描方案 3
第四节 胸部CT新技术应用 6
第2章 胸部CT入门基础 8
第一节 正常胸部CT解剖 8
第二节 胸部基本病变的CT表现及征象识别 16
第三节 胸部CT的学习方法及报告书写注意事项 48
第3章 肺部先天畸形 50
第一节 肺隔离症 50
第二节 肺动静脉瘘 53
第4章 肺炎 56
第一节 大叶性肺炎 56
第二节 支气管肺炎 58
第三节 间质性肺炎 60
第四节 肺脓肿 62
第五节 过敏性肺炎 64
第六节 肺真菌感染 66
第5章 肺结核 70
第一节 原发型肺结核 70
第二节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72
第三节 继发性肺结核 74
第四节 结核性胸膜炎 78
第6章 肺肿瘤 80
第一节 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80
第二节 肺恶性肿瘤 85
第7章 肺创伤 98
第一节 肋骨骨折 98
第二节 肺挫裂伤 101
第三节 血气胸 104
第8章 气道病变 106
第一节 气管肿瘤 106
第二节 支气管扩张 108
第三节 气管食管瘘 112
第四节 毛细支气管炎 114
第9章 肺血循环障碍性疾病 116
第一节 肺水肿 116
第二节 肺动脉栓塞 119
第10章 纵隔肿瘤 122
第一节 前纵隔常见肿瘤 122
第二节 中纵隔常见肿瘤 133
第三节 后纵隔常见肿瘤 136
第11章 胸膜病变 139
第一节 胸腔积液 139
第二节 气胸 142
第三节 脓胸 144
第四节 间皮瘤 146
第五节 转移瘤 149
胸部影像的奥秘:一窥精准诊断的深度与广度 胸部影像学,作为现代医学诊断的金字塔尖,是探究生命奥秘、守护呼吸健康的基石。本书并非局限于某一特定部位的成像技术,而是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胸腔全景,深入剖析涵盖了从微观细节到宏观病变的各类胸部影像表现,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系统、全面、深入的胸部影像诊断知识体系。我们不仅仅关注“胸部CT”这一个强大的工具,更将其置于整个胸部影像学诊断的宏大叙事中,强调其在疾病早期发现、精准分型、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关键作用。 本书内容涵盖了广泛的胸部影像学领域,从基本的胸部X线摄影原理、技术要点,到日益精进的CT扫描技术(包括高分辨率CT、低剂量CT、双能CT等)的临床应用;从磁共振成像(MRI)在胸部病变中的独特优势,到超声成像在浅表胸壁病变和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我们将系统性地梳理不同影像模态在诊断肺部疾病、纵隔疾病、胸壁疾病、胸膜疾病以及心脏大血管疾病时的各自特点、优势和局限,帮助读者理解如何在临床实践中灵活运用多种影像学手段,实现最佳的诊断效果。 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解读:肺部,作为胸腔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其影像学表现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不言而喻。本书将系统性地阐述各种常见及少见肺部疾病的影像学特征,包括但不限于: 感染性疾病:从经典的肺炎、支气管扩张,到复杂的肺结核、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我们将详细解读其在不同影像学检查下的表现,区分感染灶的形态、分布、密度以及是否伴随胸腔积液、淋巴结肿大等征象。特别地,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以及特殊病原体感染(如病毒性肺炎),我们将深入探讨其影像学特点,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 肿瘤性疾病:肺部肿瘤是胸部影像学研究的重中之重。本书将细致分析肺部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肺结节的定义、筛查、定性诊断(如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缘、密度、钙化、内部结构等),以及肺癌的TNM分期相关的影像学评估,如局部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我们将重点讲解不同类型肺癌(如腺癌、鳞状细胞癌、小细胞肺癌、大细胞肺癌)的影像学差异,并对肺内转移瘤、良性肺部肿瘤(如错构瘤、海绵状血管瘤等)进行鉴别。 间质性肺病:这是一类病因复杂、影像学表现多样的疾病。我们将详细介绍特发性肺纤维化、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结节病、尘肺、药物性肺病等常见间质性肺病的影像学特征,包括蜂窝状改变、网格影、磨玻璃影、囊性支气管扩张、胸膜增厚、胸腔积液等,并强调高分辨率CT在评估间质性肺病中的不可替代性。 气道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哮喘等,我们将重点分析其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包括肺气肿、肺气道重塑、气道壁增厚、黏液栓、气道狭窄等,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血管性疾病:肺栓塞是危及生命的常见疾病,本书将重点阐述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关键作用,分析肺栓塞的影像学征象,如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内的充盈缺损,同时也会提及肺梗死、肺静脉高压等。 先天性与发育性异常:如肺隔离症、肺发育不全、肺囊肿等,我们将通过丰富的影像实例,展示这些先天性异常的影像学特征。 纵隔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纵隔是连接胸廓、腹腔和颈部的关键区域,其内的解剖结构复杂,容纳了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胸腺、淋巴结等重要器官。本书将系统性地解读纵隔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纵隔肿块:我们将按照纵隔的区域(前、中、后)进行划分,详细介绍各类纵隔肿块的影像学鉴别诊断。例如,前纵隔常发生的胸腺瘤、畸胎瘤、甲状腺肿;中纵隔的淋巴结肿大、囊肿、血管病变;后纵隔的食管病变、神经源性肿瘤、囊肿等。我们将重点关注肿块的密度、强化特征、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以及可能的淋巴结转移。 纵隔淋巴结病:无论是炎症、肿瘤转移还是系统性疾病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影像学在评估其大小、形态、数目、分布以及淋巴结门结构等方面都至关重要。我们将讨论不同区域纵隔淋巴结的正常解剖以及异常时的影像学表现。 纵隔渗漏与感染:如纵隔炎、纵隔脓肿等,我们将展示其在影像学上的征象,如纵隔增宽、密度异常、气液平,并强调CT在引导穿刺引流中的作用。 胸壁、胸膜及其他胸腔内结构: 胸壁病变:包括骨骼(肋骨骨折、肿瘤)、软组织(肌肉、皮下脂肪)的病变,如胸壁血肿、脂肪瘤、肉瘤等。 胸膜病变:我们将详细阐述胸腔积液的影像学评估,包括积液的量、位置(ilocular/loculated)、密度以及与胸膜增厚、胸膜斑块、胸膜肿瘤(如间皮瘤)的鉴别。 膈肌病变:如膈疝、膈肌麻痹等。 心脏与大血管:虽然本书的重点在于肺部及纵隔,但我们也会简要提及影像学在评估心脏大血管方面的初步作用,如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冠状动脉钙化等,并强调在特定情况下,胸部影像学检查作为筛查手段的重要性。 影像技术的进展与临床应用:本书不仅关注疾病本身,更紧跟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前沿,详细介绍: CT扫描技术:高分辨率CT(HRCT)在评估弥漫性肺实质疾病中的精细度;低剂量CT(LDCT)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及其辐射剂量管理;双能CT(DECT)在鉴别组织成分、提升对比度方面的优势;多层螺旋CT(MDCT)的速度和容积采集能力,以及其在三维重建、CTA检查中的应用。 MRI在胸部的应用:虽然CT在肺部疾病诊断中占据主导地位,但MRI在评估胸壁软组织肿瘤、纵隔肿瘤、以及在不适合CT检查的患者中(如对碘造影剂过敏)具有独特优势。 影像引导下的介入治疗:我们将讨论影像学在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胸腔穿刺引流、射频消融等介入治疗中的关键作用,强调影像医师在治疗过程中的支持性角色。 影像诊断的思维与方法:本书致力于培养读者严谨的影像诊断思维。我们将强调: 系统性阅片:从肺野、纵隔、胸壁、骨骼到胸膜,按照既定的流程进行系统阅片,避免遗漏。 图像融合与多模态结合:在必要时,如何将不同时间、不同模态的影像资料进行整合分析,以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与临床信息的结合:影像学诊断并非孤立存在,必须与患者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相结合,才能做出最准确的判断。 鉴别诊断的策略:针对同一影像学表现,如何运用不同的影像学特征、临床线索,以及必要时的进一步检查(如随访、其他影像学模态、病理检查)来排除或确诊疾病。 本书旨在成为一本集理论知识、技术讲解、病例分析于一体的综合性教材。我们期望通过翔实的内容、丰富的图例,以及对临床实践的深入探讨,帮助读者建立起坚实的胸部影像学基础,提升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自信心和准确率,最终为改善患者的健康福祉贡献力量。无论您是影像科的住院医师、进修医师,还是需要深入了解胸部影像学知识的临床医生,本书都将是您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引领您在胸部影像学的广阔领域中,拨云见日,洞悉病变的真相。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医学生,即将步入临床实践的我,对各种医学知识都充满了渴望。《胸部CT诊断》这本书,是我最近购入的一本非常重要的学习资料。从泛读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结构清晰,内容详实,为我勾勒出了胸部CT诊断的完整图景。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正常胸部CT解剖的介绍,这为我理解和识别异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我还没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真实病例,但书中丰富的图文并茂的案例,让我能够提前“预习”和“演练”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我也会尝试着对照一些网上的公开影像资料,运用书中的知识来分析判断,虽然可能还不够准确,但这种主动学习的方式,让我对胸部CT诊断的兴趣愈发浓厚。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我走向临床的一位“向导”,它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和实践充满了信心。

评分

作为一名初窥门径的医学影像学爱好者,偶然在书店翻到这本《胸部CT诊断》,尽管我对其中具体的诊断细节还无法完全理解,但光是其厚重的体量和严谨的编排就足以让人心生敬畏。翻开扉页,精美的纸张触感和清晰的印刷质量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我尤其欣赏其中大量高质量的CT影像图,每一张都仿佛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标注的教科书范例,旁边配以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虽然许多术语对我来说还很陌生,但我能感受到其背后蕴含的专业深度和临床价值。我喜欢那种沉浸在知识海洋中的感觉,即使是看似晦涩难懂的部分,也能感受到作者团队付出的心血和对影像诊断事业的热忱。这种厚重的学术著作,总能激发我不断探索和学习的欲望,让我对医学影像诊断领域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我甚至设想,未来有一天,当我能够真正读懂其中的内容时,一定会将其视为重要的临床参考,反复品读。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胸部CT的书,更像是一扇通往严谨科学世界的大门,让我对外科、内科、影像科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有了初步的认识。

评分

我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老兵,在放射诊断领域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平时接触的胸部CT病例数量庞大,积累了不少临床经验。这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胸部CT诊断》这本书,说实话,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胸部CT诊断的一些认知。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我印象深刻,很多地方的论述都非常到位,甚至提出了我之前未曾深入思考过的角度。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一些疑难病例的深入剖析,以及对一些鉴别诊断的详细梳理,这对我进一步提升临床诊断水平非常有启发。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进行学术交流,虽然我们可能在某些细节上存在差异,但其核心理念和严谨的态度,都让我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仅仅局限于“是什么”,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这对于我这种追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医生来说,尤为重要。

评分

我并非临床医生,只是对人体奥秘充满好奇心的普通读者。这次购买《胸部CT诊断》,纯粹是出于一种对未知的好奇心和对生命健康的关注。我一直觉得,医学影像技术,尤其是CT,就像是为我们打开了身体内部的“窗户”,让我们能够窥探那些肉眼看不见的细节。《胸部CT诊断》这本书,在我看来,无疑就是这扇窗户的“使用手册”。虽然我无法像专业人士那样解读每一张影像,但书中对各种病灶的描述,以及不同疾病在CT影像上呈现出的细微差异,都让我惊叹于医学的精密和复杂。我特别被书中那些关于正常解剖结构的介绍所吸引,它们为理解病变打下了基础。即使有些部分我可能需要借助其他科普读物来辅助理解,但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专业视角,让我了解到在实际诊断中,影像科医生需要具备多么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知识的“探险”,每一次翻页都可能发现新的“地理特征”,了解身体这个复杂“疆域”的新秘密。

评分

最近在学习放射学,感觉自己在图像识别和病灶定位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胸部CT诊断》这本书,正是我目前迫切需要的学习资源。虽然书的内容相当深入,涉及很多我还在学习中的知识点,但其系统的编排和丰富的案例,确实给了我极大的帮助。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常见及少见胸部疾病的CT表现进行详细阐述的部分,通过对比不同病例的影像,我能更清晰地认识到各种病变的特征性表现。而且,书中的逻辑性非常强,从基础解剖到具体疾病,层层递进,有助于我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有时候,我会花很长时间去仔细揣摩一幅影像,对照书中的文字描述,试图理解其中的每一个细节。这种学习过程虽然充满挑战,但每当理解一个知识点,都会带来巨大的成就感。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教会我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影像信息中提取关键线索,做出准确的判断。

评分

并没有收到书,配送员说放门卫室了,门卫大叔说京东都是放易柜,不知道怎么回事!!打电话给配送员,配送员说他离职还是怎么的,反正就是让我自己找,联系客服也不理,66,还是第一次丢快递,京东真是让人失望。

评分

书不错,值得够买

评分

好评!........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值得学习的~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书相当不错!

评分

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