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德瑞德(Podrid)临床心电图解析:(卷5B)窄和宽QRS波心动过速实践病例

波德瑞德(Podrid)临床心电图解析:(卷5B)窄和宽QRS波心动过速实践病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菲利普,波德瑞德 编,高超,李俊峡,郭继鸿 译
图书标签:
  • 心电图
  • 临床心电图
  • 心律失常
  • 窄QRS心动过速
  • 宽QRS心动过速
  • 病例分析
  • 医学教育
  • 心脏病学
  • Podrid
  • 诊断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ISBN:9787543337268
版次:1
商品编码:12219343
包装:精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铜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心电图作为医学界应用古老的技术,也是医生办公室、门诊、急诊和医院中常用的检查,在诊断心脏疾病和评估心脏源性症状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许多非心脏源性疾病的诊断中也很重要。目前可以得到的心电图分析教科书基于对心电图表现的认识记忆,而不是理解复杂心电图基础的电生理特性和具体心电图对应的临床状态。因此内科医师并未接受识别重要波形和潜在异常的培训。本书可以帮助医学生及各层次的医护人员从不同广度和深度对日常工作中心电图进行分析,诊断以及包括心脏相关电生理特性,案例情景和临床管理的讨论,它通过仔细分析特定案例及明确重要的波形教授解读心电图技巧。每份心电图均取自真实的临床病例,并附以关于重要的诊断相关性发现,相应的电生理机制以及关键的临床管理决定。该系列图书的目的是为医学各领域读者通过简便,基于病例的形式提供系统的心电图解读方法。

内容简介

心电图是心血管疾病诊断及治疗不可缺少的检查。因其检查方法简便易行,已将心电图作为怀疑心脏疾患患者的初筛检查。而从即刻得到的心电图中正确的分析出心电的异常或正常信号并非易事,也是大多数心电图初学者成长的瓶颈。本书为丛书第5卷的B卷,内容收纳了第5卷的62-121个案例,结合心电图的基础知识,图文并茂地讲解了窄和宽QRS波心动过速的读图技巧,同时通过练习病例让广大读者模拟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读者迅速掌握心电图解析关键点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方法。

作者简介

菲利普?波德瑞德,波士顿大学医学院药学和实验治疗学教授。

拉吉夫?马尔霍特拉,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哈佛医学院医学博士。

拉胡尔?卡卡尔,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哈佛医学院医学博士。

彼得?诺斯沃西,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哈佛医学院医学博士。

目录

病例62
病例63
病例64
病例65
病例66
病例67
病例68
病例69
病例70
病例7l
病例72
病例73
病例74
病例75
病例76
病例77
病例78
病例79
病例80
病例81
病例82
病例83
病例84
病例85
病例86
病例87
病例88
病例89
病例90
病例91
病例92
病例93
病例94
病例95
病例96
病例97
病例98
病例99
病例100
病例101
病例102
病例103
病例104
病例105
病例106
病例107
病例108
病例109
病例110
病例111
病例112
病例113
病例114
病例115
病例116
病例117
病例118
病例119
病例120
病例121
波德瑞德(Podrid)临床心电图解析:狭窄与宽QRS波心动过速的实践病例 导论: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核心地位 在临床实践中,心电图(ECG)无疑是评估心脏电生理活动最基本、最直接且信息量最为丰富的工具。它以图形化的方式记录了心脏每一次搏动的电活动,为医生诊断各种心律失常提供了关键证据。尤其是在面对快速性心律失常时,心电图更是扮演着“定海神针”的角色,其细微的波形变化往往预示着潜在的危险,需要医生具备精准的解读能力。 快速性心律失常,顾名思义,是指心率过快的一类心律失常。这类心律失常一旦发生,常常会导致心输出量下降,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心悸、胸闷、气短、头晕,甚至晕厥,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而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复杂多样,其心电图表现也千变万化。在众多快速性心律失常中,QRS波群的形态成为了区分其起源和性质的重要线索。QRS波群代表了心室的除极过程,其宽度和形态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心室传导系统的功能状态。 狭窄QRS波心动过速:心房起源的快速节奏 狭窄QRS波心动过速,顾名思义,是指心电图上QRS波群的宽度在正常范围内(通常小于0.12秒,即3个小格)的快速心律失常。这类心动过速的共同特点是,其激动起源于或通过正常的希氏束-浦肯野纤维系统传导至心室。因此,心室肌的除极过程是同步且快速的,从而在心电图上表现为窄QRS波。 狭窄QRS波心动过速的常见类型包括: 窦性心动过速: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快速心律失常,心率通常超过100次/分,但窦房结仍然是起搏点,P波在QRS波群之前,并且形态与窦性P波一致。窦性心动过速往往是生理性反应,与运动、情绪激动、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使用某些药物等因素相关。 房性心动过速: 这种心动过速的起源位于心房,但不在窦房结。其心电图表现为心率加快,P波形态可能与窦性P波不同,且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可能不固定。房性心动过速可以是阵发性的,也可以是持续性的,有时伴有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这是最常见的一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其机制是心房与心室之间存在两条不同传导速度和不应期的传导通路,导致激动在房室结内形成折返,引起快速、规则的心动过速。心电图上P波常隐藏在QRS波群内或位于QRS波群的末端,表现为“隐匿性P波”。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这类心动过速是由于存在一条额外的传导通路(预激综合征的旁道),连接心房和心室。激动通过旁道和房室结在心房和心室之间形成折返,导致心动过速。心电图上的特点是存在预激波(delta波)和QRS波群增宽(但如果是逆传时,QRS波群可以变窄)。在AVRT发作时,QRS波群可以变得狭窄,这取决于激动是如何通过房室结传导的。 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 心房激动以非常快的频率(约250-350次/分)有规律地进行,导致心房呈“锯齿状”的扑动波。房室结对这些快速的房性激动进行传导,形成不同比例的房室传导阻滞,从而产生规则或不规则的QRS波群。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心房内存在极其快速、不规则的激动,导致心房丧失了正常的收缩功能,仅表现为“颤动”或“锯齿样”的背景,P波消失,心室率极不规则。 准确识别狭窄QRS波心动过速的类型至关重要,因为不同的类型可能提示不同的病因和治疗策略。例如,窦性心动过速通常需要处理诱因,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则可以通过迷走神经刺激或药物进行终止。 宽QRS波心动过速:心室起源或传导阻滞的警示 宽QRS波心动过速,是指心电图上QRS波群的宽度显著增宽(通常大于0.12秒,即3个小格)。这种QRS波群增宽通常提示以下两种可能性: 1. 心室起源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激动起源于心室肌本身,绕过了正常的希氏束-浦肯野纤维系统,导致心室肌的除极过程缓慢且不规则,从而产生宽QRS波。 2. 束支阻滞伴快速心房性心律失常: 即使激动起源于心房,但如果存在束支传导阻滞(如左束支阻滞或右束支阻滞),激动在传导至心室时会受到阻碍,导致心室肌除极过程延缓,也会形成宽QRS波。 宽QRS波心动过速的常见类型包括: 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 这是最危险的一类快速性心律失常,由心室异位起搏点发出快速、规则或不规则的冲动引起。室速是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常见原因,可能发展为尖端扭转性室速,进而引发心脏骤停。心电图上典型的室速表现为规则的宽QRS波,心率通常在150-250次/分,P波与QRS波群关系不固定,可能不出现或位于QRS波群之后。 尖端扭转性室速(Torsades de Pointes): 这是室性心动过速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点是QRS波群的波幅和方向在心电图上呈现周期性扭转,如同纺锤形。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通常与QT间期延长有关,常由某些药物、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低血镁)等引起。它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心律失常,容易发展为心室颤动。 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F): 这是最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室肌纤维处于高度不规则、杂乱的兴奋状态,心室丧失了有效的收缩功能,导致心脏无法泵血,是心脏骤停的最常见原因。心电图上表现为完全无规律、幅度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颤动波,没有任何可辨认的QRS波群。 心房颤动合并预激综合征(AF with WPW): 如前所述,预激综合征患者存在额外的传导通路。当发生心房颤动时,激动可以通过旁道快速传导至心室,导致心室率极快且不规则,QRS波群形态也呈现不规则改变,有时会出现宽QRS波。这种心律失常尤其危险,因为旁道的传导速度可能非常快,容易导致心室率过快而引发心室颤动。 其他: 某些情况下,功能性或器质性束支阻滞(如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伴随的宽QRS波心动过速,或由于药物引起的心室传导延缓,也可能表现为宽QRS波。 识别宽QRS波心动过速的性质,是指导临床治疗的关键。对于高度怀疑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需要立即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如药物治疗或电除颤。 实践病例分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本书的精髓在于其“实践病例”的特点。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将理论应用于真实的临床场景,通过分析具体的患者心电图,能够极大地加深理解,提升诊断的准确性。本书精心挑选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狭窄和宽QRS波心动过速的病例,从心电图波形特点、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诱因以及最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进行详细的阐述。 在实际病例分析中,本书将引导读者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 心率和节律: 首先确定心率是快、慢还是正常,以及心律是规则还是不规则。 P波的识别与关系: 寻找P波,并观察其形态,以及P波与QRS波群之间的关系。P波是否存在?其形态与窦性P波是否一致?P波与QRS波群的比例是多少? QRS波群的形态和宽度: 仔细测量QRS波群的宽度,判断是狭窄还是增宽。观察QRS波群的形态,是否存在异常波形,如R波增高、S波增深、Q波、RBBB或LBBB形态等。 ST-T段的变化: 观察ST段和T波的变化,它们可能提示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或其他病理状态。 与其他波形的对比: 将当前的波形与患者既往的心电图进行对比,寻找变化。 通过对大量病例的剖析,读者可以学习到如何系统性地分析心电图,如何结合临床信息进行鉴别诊断,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心动过速类型选择最合适的治疗策略。例如,对于一个年轻患者出现短暂的胸闷心悸,心电图显示规则的窄QRS波心动过速,并伴有隐匿性P波,读者会联想到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而对于一个有心脏病史的中年男性,突发胸痛伴心电图显示规则的宽QRS波心动过速,则需要高度警惕室性心动过速的可能,并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本书的价值与读者收益 《波德瑞德(Podrid)临床心电图解析:狭窄与宽QRS波心动过速的实践病例》并非一本简单的教科书,它更像是一本临床实践的指南。本书的价值体现在: 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 以丰富的临床病例为载体,将抽象的心电图理论生动化、具体化。 系统性的诊断思路: 提供了一套清晰、可操作的心电图分析流程,帮助读者建立严谨的诊断思维。 关键鉴别点的强调: 突出狭窄与宽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要点,帮助读者快速定位问题。 深入的病理生理学解释: 在病例分析中,穿插对相关病理生理机制的阐述,加深读者对心电图变化的理解。 全面的临床应用: 覆盖了临床上最常见、最重要的狭窄和宽QRS波心动过速类型,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医务人员的学习需求。 阅读本书,无论是心脏病学专业的医师、急诊科医生、全科医生,还是正在学习心电图的学生,都将从中获益匪浅。读者将能够: 提高心电图诊断的准确率: 能够更自信、准确地解读心电图,特别是复杂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优化患者管理: 能够根据心电图诊断,制定更恰当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提升临床决策能力: 能够更快速、有效地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不断更新知识体系: 掌握最新的心电图诊断理念和临床实践经验。 结语:精益求精,守护生命 心电图的解读是一项需要高度专业知识和丰富临床经验的技能。狭窄和宽QRS波心动过速是临床上常见且可能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掌握其心电图特点并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对于及时有效地治疗至关重要。本书旨在通过详实的病例分析,引领读者走进心电图诊断的精妙世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力,为守护患者的生命健康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波德瑞德(Podrid)临床心电图解析:(卷5B)窄和宽QRS波心动过速实践病例》绝对是心内科医生和心电图爱好者的福音。我当初购买这本书,纯粹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想系统地梳理一下窄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逻辑,毕竟在临床实践中,很多时候面对快速性心律失常,尤其是窄QRS波的,如果鉴别不清,后续的治疗决策就会变得棘手。书中通过大量的临床病例,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从最基础的P波、QRS波形态入手,层层剥离,最终锁定心动过速的类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诊断要点,而是通过分析每一个案例的病史、体征,再结合心电图的细节,一步步推导出最可能的诊断,这个过程非常具有启发性。作者的讲解深入浅出,即使是一些相对复杂的机制,也能用清晰易懂的语言阐述清楚,让我这个心电图“小白”也能逐步领悟其中的精髓。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一些“陷阱”病例的解析,那些容易混淆的类型,书中都给出了非常详尽的鉴别要点和提示,避免了我们走弯路。而且,书中插图的质量很高,心电图波形清晰,标注准确,这对于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临床心电图学习教材,我强烈推荐给所有需要提升心电图诊断能力的医务人员。

评分

我是一名在读的医学硕士,在学习心电图的过程中,总是感觉理论与实践脱节。很多时候,心电图教科书上的描述,在实际的临床心电图报告中,总显得有些难以对应。《波德瑞德(Podrid)临床心电图解析:(卷5B)窄和宽QRS波心动过速实践病例》这本书,正好弥补了这一遗憾。它不仅仅是一本心电图解析的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脏病专家,在手把手地教你如何解读心电图。书中对窄QRS波心动过速的讲解,层次分明,从最基本的鉴别原则,到一些更深层次的判断技巧,都涵盖得非常到位。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特殊类型心动过速的分析,比如心房扑动伴差异性下传,以及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束支传导阻滞,这些都是我们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的难题。作者通过大量的病例,将这些复杂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提供了非常实用的临床思路,它教会我如何去提问,如何去观察,如何去思考,从而找到最可能的诊断。我发现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掌握了心电图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这本书绝对是每一个致力于提高心电图诊断能力的医学生和年轻医生必备的参考书。

评分

坦白说,起初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并没有那么高,因为市面上关于心电图的书籍实在太多了,很多都流于表面,或者过于理论化,难以在临床上直接应用。然而,《波德瑞德(Podrid)临床心电图解析:(卷5B)窄和宽QRS波心动过速实践病例》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实践病例”的命名,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书中呈现的每一个病例,都仿佛是发生在眼前,让我身临其境地去思考,去诊断。作者并没有上来就抛出结论,而是通过引导式的提问,让你主动去观察心电图的每一个细节,去联想相关的临床背景。这种主动学习的方式,比被动接受知识要有效得多。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窄QRS波心动过速的分类和鉴别,比如房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旁道介导的心动过速等等,这些类型在临床上确实容易混淆,但通过本书的学习,我感觉自己对它们的鉴别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书中还穿插了一些高级的鉴别技巧,比如结合药物使用史、心房颤动时QRS波的变异等等,这些都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到,心电图诊断不仅仅是看波形,更是对患者整体情况的综合判断。

评分

说实话,市面上有很多心电图的书籍,大多都是理论知识的堆砌,真正能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凤毛麟角。而《波德瑞德(Podrid)临床心电图解析:(卷5B)窄和宽QRS波心动过速实践病例》这本书,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以“实践”为核心,通过大量的真实病例,将抽象的心电图知识具象化。当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时,就被其中详尽的案例分析所吸引。每一个案例都包含了丰富的信息,从患者的病史、症状,到心电图的每一个细节,作者都进行了细致的解读。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窄QRS波心动过速的处理策略,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如何诊断,更是告诉你如何根据诊断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这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至关重要。例如,书中对于房性心动过速的多种分类以及其在不同病理状态下的表现,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鉴别线索。它让我意识到,心电图诊断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要学会从“点”到“面”地去思考,不要被心电图表面的波形所迷惑,而要去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机制。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名在基层医院工作的医生来说,能够接触到像《波德瑞德(Podrid)临床心电图解析:(卷5B)窄和宽QRS波心动过速实践病例》这样高水平的书籍,无疑是一种幸运。我们医院的心电图设备和技术水平有限,很多疑难杂症我们都需要自己摸索。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医生,在你迷茫的时候,为你指点迷津。尤其是关于宽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这部分内容在临床上尤其重要,因为误诊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书中对宽QRS波心动过速的各种原因,包括室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伴房颤、功能性心律失常等等,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提供了清晰的心电图鉴别要点。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室上性伴差异性传导”和“室内传导阻滞”的区分,这两个知识点我之前一直有些模糊,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终于豁然开朗。书中提供的学习方法非常贴合临床需求,它没有过度强调理论的晦涩难懂,而是把重心放在了如何通过心电图的细微特征去推断疾病的本质。这让我感觉知识不再是遥不可及,而是可以被掌握和应用的。我已经在实际工作中尝试运用书中的方法,效果显著,大大提高了我的诊断信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