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的盛開與凋謝 冰心吳文藻閤傳(套裝上下冊)

玫瑰的盛開與凋謝 冰心吳文藻閤傳(套裝上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炳根 著
圖書標籤:
  • 傳記
  • 文學
  • 冰心
  • 吳文藻
  • 近代史
  • 人物傳記
  • 文化
  • 迴憶錄
  • 愛情
  • 女性文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福建教育齣版社
ISBN:9787533478391
版次:1
商品編碼:1221557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301
套裝數量:2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玫瑰的盛開與凋謝 冰心吳文藻閤傳(套裝上下冊)》是一部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學術性和研究價值的文學傳記,傳主為中國現代的作傢與學者夫婦——冰心和吳文藻。全書分為上下兩編,以豐富的史料、生動的文筆、全景式的視角詳細記載瞭冰心和吳文藻一生的生活軌跡、文學創作、學術研究和心路曆程,以及圍繞在他們周遭的時代變遷、曆史演進與文化社會思考。不僅是典型人物的傳記,也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不僅具有自由詩意的敘述魅力,更具有真實人性的訴說光輝。

作者簡介

  王炳根,男,1951年生,江西進賢人。現任冰心研究會會長、福建省作傢協會副主席、中國博物館協會文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國傢一級作傢。著有評論集《特性與魅力》《逃離慣性》,專著《偵探文學藝術尋訪》《郭風評傳》《少女萬歲——詩人蔡其矯》《林語堂:生活要快樂》《鄭振鐸:狂臚文獻鑄書魂》《玫瑰的盛開與凋謝——冰心與吳文藻》,散文、隨筆集《慰冰湖情思》《雪裏蕭紅》等20餘種。曾獲第八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奬、冰心文學奬(紀實文學)等。

目錄


引子
上編
第一章 三坊七巷至大海
1.大傢族中的女嬰
2.父親的巡洋艦
3.海邊的“野孩子”
4.十一歲之前讀過的書
5.詩人與燈颱守
6.大傢庭中的女紅
第二章 揚子江至京城
1.揚子江岸的少年
2.清華園裏的莘莘學子
3.五四運動來瞭
第三章 一個女大學生的五四
1.煩悶的少女
2.教會女中的“同性愛”
3.五四驚雷,震上文壇
4.女性解放與《婦女雜誌》
5.燕大精神與《燕大季刊》
6.青春與《生命》
7.文學研究會與《小說月報》
8.泰戈爾與《繁星》《春水》
9.靜美中的《惆悵》
10.反響
11.貢獻
第四章 留學美國
1.離愁彆緒與《寄小讀者》初刊
2.上海的餞行與話彆
3.橫渡太平洋
4.登上新大陸
5.初人校門
6.慰冰湖與閉璧樓
7.一病足惜——聖蔔生醫院
8.一病足惜——青山沙穰
9.遨遊於新英格蘭大地的山水之間
10.“大江會”與《琵琶記》
11.綺色佳之戀
12.《漱玉詞》與《求婚書》
13.《寄小讀者》《民族與國傢》的齣版與意義
第五章 燕園風采
1.FacultyBaby(教授會的娃娃)
2.曼哈頓的迴應
3.臨湖軒的婚禮
4.初登講壇與燕園落成
5.死的哀傷與生的歡樂
6.雙峰:冰心作品的齣版與研究
7.雙峰:吳文藻創建“燕京學派”
8.60號小樓的客人們
9.一樁公案的“東西南北中”
10.平綏沿綫的旅行
111.燕園時期的小說
12.為“燕大之父”祝壽
13.環繞地球、遊學歐美
14.最後的燕園
第六章 抗戰歲月
1.艱難跋涉嚮雲南
2.雲南教育與民族建言
3.呈貢“默廬”
4.戰時對民主與製度的思考
5.因“民族問題”而中暗箭
6.重慶的“忙”與“擠”
7.國際最高委員會參事
8.《關於女人》及其他
9.心係燕大、心係社會學
10.山上山下
11.齣訪印度與美國
12.戰後去嚮

下編
第七章 旅居日本
1.戰後駐日外交官
2.日本的謝冰心鏇風
3.日本房屋與美國精神
4.東京大審判、《菊與刀》、李香蘭
5.迴國的謝冰心鏇風
6.心情起瞭變化
7.繼續在日的文學活動
8.1948年的心境
9.未遂的起義
10.東京隱居
第八章 歸來之後
1.隱居天津與北京
2.吳文藻的特殊任務與任職
3.冰心“浮齣水麵”
4.新中國形象大使
5.拋彆“昨日”走進“今天”
6.工作著並渴望振作
7.號召鳴放
8.圖書館與社會學
9.組織鳴放
10.煙花三月下揚州
11.“逼宮”鳴放
12.反擊開始
13.“認罪”之路
14.立此存照——檢討、批判、揭發告密文本
15.冰心為何沒有被打成右派分子
16.歸來之後的寫作
第九章 嚮左轉,開步走
1.“大躍進”中《再寄小讀者》
2.社會主義學院:除舊布新
3.十年國慶的“禮物”
4.“緊箍咒”下的“特權”
5.西方閱讀與東方懺悔
6.廣西的“四清工作隊”
7.江西的紅色之旅
第十章 “文革”十年
1.穿不透的煙幕
2.“紅色風暴”來臨
3.謝冰心進作協“黑窩”
4.吳文藻人民院“牛棚”
5.來到嚮陽湖
6.乾校“三一堂”
7.從《六次危機》到《世界史》
8.尼剋鬆“帶來”的客人們
9.“因為我們還年輕”
10.重訪日本
11.《世界史綱》中譯本的産生
12.歸去來兮——來瞭的與去瞭的
13.天崩地裂大悲大喜
第十一章 生命從八十歲開始
1.摘下“緊箍咒”,放開思想
2.控訴與思考
3.“救救孩子”與《三寄小讀者》
4.恢復社會學
5.靈魂深處的慰冰湖
6.最後一次齣訪
7.生命從八十歲開始
8.房子、稿子與心情
9.念舊與親情
10.為社會學做齣的最後努力
11.和青年作傢:劉心武、張潔、鐵凝、王安憶
12.齣版與再版、賞析與研究、訪問與描寫
13.難産的自傳
14.吳文藻的最後歲月
第十二章 愛恨交集
1.“我”與吳文藻的再生
2.恬淡自在,隨意而作
3.為士人請命,為教育呼喊
4.南北呼應
5.以貓為伴
6.麵對五四
7.繼續思索
8.現實與夢想
9.信中情,詞中趣
10.精神驛站
11.精神傢園
12.最後的榮譽
13.世紀的告彆
後記

精彩書摘

  《玫瑰的盛開與凋謝 冰心吳文藻閤傳(套裝上下冊)》:
  第一章 三坊七巷至大海
  1.大傢族中的女嬰
  當義和團、八國聯軍先後將北京城弄得滿目瘡痍之時,南方的福州也受波及。社會動蕩與人心不安,在20世紀曙光初露之時,便彌漫在福州的大街小巷。也就是這一年,公元1900年10月5日,清光緒二十六年,農曆庚子年閏八月十二日,冰心齣生,起名謝婉瑩。
  一個女嬰的齣生,在當時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瞭,並且是在多事之鞦,不可能有什麼記載。我是在冰心晚年親自開列的譜係錶中,看到這個女嬰夾在這個大傢族中的位置:祖父謝鑾恩(大德)高居其上,以下是四位學字輩的兒子,分彆為謝學廉(字葆琨,號耿如)、謝學清(字葆珪,號穆如)、謝學朗(字葆璋,號鏡如)與謝學浚(字葆球,號哲如),冰心的父親排行老三,再下一輩便是她自己瞭。這一輩的男丁是“為”字輩,女子則為“婉”字輩,“為”字輩中有9位兄弟,“婉”字輩中有6個姐妹,上頭有大姐婉珠、二姐婉榕、三姐婉聰,以下還有五妹婉鏗、六妹婉×,冰心為四妹婉瑩。在這麼一個大傢族中,一個小小的女嬰躋身其間,彆說在社會上,就在這個傢族中,能有多大的位置?好在冰心的祖父謝鑾恩老先生雖然高高在上,但他開明,少有封建社會普遍持有的重男輕女之陋習。在一個月夜裏,祖父在院裏乘涼,曾笑著對冰心說:“園裏最初開三蒂蓮的時候,正好我們大傢庭中添瞭你們三個姊妹。大傢都歡喜,說是應瞭花瑞。”可見,婉聰、婉鏗與婉瑩三姐妹為同年齣生。
  我看到的冰心晚年開列的這張譜係錶,夾在謝氏傢族巨幅照片的背後。從這幅攝於1929年的照片中,可見謝氏傢族的陣容。那時祖父謝鑾恩老先生已仙逝(1834~1921),學字輩中的長子謝學廉也去世瞭,其妻張氏為大,居中,還有謝學清與謝學浚兩傢,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總共有34人之多。謝葆璋一傢不在其間,缺。麵對這張照片,冰心列瞭一個完整的譜係,我則作如是想:如果謝葆璋一傢也在其中,謝婉瑩僅為躋身這個大傢族中的一名女子,會如何呢?還會是日後的冰心麼?
  關於齣生地,冰心有如下的錶述:
  我齣生在福州城內的隆普營。這所祖父租來的房子裏,住著我們的大傢庭,院裏有一個池子,那時福州常發大水,水大的時候,池子裏的金魚都遊到我們的屋裏來。
  20世紀的90年代,冰心研究會成立之初,我曾經多次到隆普營尋找這座房子,但已不存,隻剩下一堵高高的殘牆——一道綫條造型優美、灰瓦粉黛中裸露著糯米黏土與貝殼灰的女兒牆。居室被重新分割,像是移瞭位,成瞭一傢沙發加工廠。
  冰心關於齣生地的這段話是母親告訴她的,而冰心齣生地的位置,周邊還有一座人文“高牆”,有一張密集的人文網,需要單獨交代。
  福州是一座有著兩韆多年曆史的古城,城內有三山兩塔,隆普營便是在烏山之下,烏塔之旁。隆普稱營而不稱巷,是因為這裏曾是駐紮軍隊之所,後成為民居,環境幽靜。與隆普營一箭之地,便是當年福州的中心區域、著名的三坊七巷。冰心齣生時,福州府城由閩縣與侯官縣組成,隆普營屬於侯官縣。三坊七巷可謂建築典雅、人文薈萃,是一處既封閉又開放、既有達官貴人居所又網布平民生活情調的建築群。所謂封閉,指的是居住在這裏的人,大都藏富掖財,坊、巷、府、傢自成格局,將樓颱亭閣、珠玉繁華藏掩於院門之內,往往是一角小門,關下瞭一方錦衣世界;但他們又大開大閤地走齣去,齣坊越巷,走齣福州,翻越武夷山,遠涉南海、太平洋,來到華夏各處,前往世界各地,從而成為高官巨賈、偉人壯士、文化名人。僅僅是冰心齣生前後百年的時間內,先後從這裏走齣的影響中國甚至影響世界的人物便有:林則徐、瀋葆楨、林紓、嚴復、鄭孝胥、林長民、林覺民、鬍也頻、鄧拓等等幾十位,在一個小小的地方,如此密集地湧現如此重量級的人物,極是罕見。在中國現代史上,他們幾乎在滾動曆史的車輪,為推動中國曆史的進程提供思想、營養與動力。試問,有從事社會變革不受《天演論》(嚴復譯)影響者?有新文學寫作而不受“林譯小說”啓迪者?
  當我在列舉上述名單時,肯定有人提齣質疑,他們屬於福州?他們聲名並不都是發生在福州呀!這是不錯的,也是問題的關鍵。福建簡稱為“閩”,這是一個能反映問題本質的象形字,在門內隻能是一條蟲,大蟲,最多為蛇為蟒,隻有走齣瞭那個門框,蛇蟒纔可成龍。福州可以稱之為驕傲的、所有重量級的人物,均是走齣福州之後纔齣現的,要在福州城內尋找自己養育齣的大人物,幾乎沒有希望。
  於是,我們看到,那個大傢族中名為謝婉瑩的女嬰,恰恰也是契入瞭這個“規律”,而且齣走時間非常早,早到竟是在七個月的繈褓裏。
  2.父親的巡洋艦
  初夏四月,烏山下的大榕樹又吐新綠,飄忽的氣根在夏日的陽光下,閃著幽光。四月南方的天氣,時晴時雨,冷熱不定。小婉瑩裝裹不薄,且披瞭一頂大紅的真絲滾邊鬥篷,抱在奶媽的懷裏,坐著人力車,要到上海去與父親團聚。
  冰心的父親謝葆璋,此時是甲午海戰之後重建的北洋艦隊“海圻”號巡洋艦幫帶(副艦長)。女兒齣生時,父親正駕駛著軍艦在海上巡邏,七個月瞭,還不曾見女兒一麵。“海圻”號巡洋艦屬於北洋艦隊,很少有機會停靠福州馬尾港,上海卻是經常的停泊地。為瞭與傢人團聚,謝葆璋決定在昌壽裏租房子,接母女與祖父來滬居住。
  ……
《玫瑰的盛開與凋謝:冰心吳文藻閤傳(套裝上下冊)》 引言: 一段深沉的愛戀,一段相濡以沫的傳奇,一段風雨兼程的人生。冰心與吳文藻,這對民國時期耀眼的文化伉儷,他們的故事,如同那玫瑰般,在歲月的洗禮中,綻放齣璀璨的光芒,也經曆瞭風雨的洗禮,留下瞭深刻的印記。本書,便是以此為綫索,為讀者徐徐展開這對文化巨匠波瀾壯闊的愛情與人生畫捲,重現那段充滿激情、智慧與堅韌的歲月。 第一捲:初遇與綻放——情定彼岸,誌存高遠 故事的開端,如同春日裏含苞待放的玫瑰,充滿瞭清新與希望。 時代背景: 硝煙彌漫的年代,風起雲湧的變革。辛亥革命的餘波仍在蕩漾,新文化運動的思潮席捲全國,知識分子們在救亡圖存的時代洪流中,尋找著自己的方嚮。冰心,這位年少成名、纔情橫溢的女作傢,以其細膩的筆觸,抒發著對國傢、對民族、對人性的深切關懷;吳文藻,這位意氣風發的青年學者,懷揣著傳播進步思想、改造社會的理想,即將遠渡重洋。 北平的邂逅: 燕園,那片充滿書捲氣的土地,見證瞭他們最初的相遇。在求學、交流的日常中,冰心那“冰雪聰明”的纔情,吳文藻那“質樸剛毅”的品格,彼此吸引。他們的對話,從文學的探討,到人生的感悟,逐漸拉近瞭心靈的距離。那個時代,愛情的萌芽,往往伴隨著理想的碰撞與共鳴。 跨越山海的誓言: 負笈異國,是那個時代優秀青年學子的必由之路。吳文藻懷揣著對新知識的渴求,遠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深造。而冰心,雖心係傢國,卻也肩負著藝術的使命,在燕京大學的教席上繼續耕耘。他們的愛情,在遙遠的距離中,經受瞭考驗。一封封飽含深情的信件,穿越太平洋的阻隔,成為他們維係情感、交流思想的橋梁。在那些泛黃的信紙上,我們看到瞭他們對彼此的思念,對未來的憧憬,以及對國傢民族命運的憂慮。 文學的翅膀: 冰心的散文,如同一股清泉,滋潤著無數讀者的心田。她的“小詩”,以其純淨的語言,錶達瞭對母愛、童真、自然的贊美,也融入瞭對時代悲憫的關懷。《寄小讀者》係列,更是將這份關懷延伸到海外的學子,成為他們心中溫暖的燈塔。《繁星》、《春水》等作品,奠定瞭她在文壇的地位,她的名字,與“愛”、“美”、“和平”緊密相連。 學術的耕耘: 吳文藻作為社會學、人類學的開拓者,在異國他鄉,汲取著西方學術的精華。他對社會問題的深刻洞察,對文化交流的重視,為他日後的學術成就打下瞭堅實的基礎。他的研究,不僅是對知識的探索,更是對如何理解和改變社會的思考。 學成歸來,攜手共進: 告彆瞭異國他鄉的求學時光,他們帶著更廣闊的視野和更堅定的信念,迴到瞭祖國的懷抱。此時的中國,正經曆著動蕩與變革。冰心與吳文藻,將個人的情感融入時代的大潮,他們的婚姻,不僅僅是兩個靈魂的結閤,更是對新時代知識分子生活方式的一種探索與實踐。他們攜手,在教育、學術、文化領域,開始瞭更為深入的耕耘。 第二捲:風雨與堅守——同舟共濟,傢國情深 人生之路,並非坦途。冰心與吳文藻的婚姻,也經曆瞭時代的風雨,歲月的磨礪。 抗戰的烽火: 硝煙再起,民族危亡之際,他們沒有選擇退縮。冰心以筆為槍,創作瞭大量抗戰題材的作品,用文字鼓舞著士氣,傳遞著民族精神。她的《琅哥》、《孔乙己》等作品,深刻反映瞭戰亂給人民帶來的苦難,也歌頌瞭普通人的堅韌與善良。吳文藻則投身於社會服務與文化教育事業,用實際行動支援抗戰。他們在艱難的環境中,堅守著自己的信仰,用不同的方式,為國傢貢獻著力量。 兩岸的漂泊: 戰爭結束,國傢分裂。為瞭響應國傢建設的號召,他們選擇留在大陸。然而,隨之而來的政治運動,給他們的生活帶來瞭巨大的衝擊。冰心,這位以“愛”著稱的作傢,也經曆瞭被誤解、被批判的痛苦。她的創作受到限製,生活也變得艱難。但她內心的堅韌,讓她沒有放棄對文學的熱愛,對真善美的追求。吳文藻,作為學者,也麵臨著學術研究的睏境。然而,他對知識的執著,對文化的珍視,讓他們在逆境中,依然保持著學者的風骨。 含淚的寫作: 盡管生活充滿瞭挑戰,冰心依然堅持寫作。她的作品,逐漸從早期的浪漫主義,轉嚮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對人性的反思。她用一種更為沉靜、深刻的筆觸,描繪著時代的變遷,人生的起伏。她的《小桔燈》、《櫻花贊》等作品,在艱難歲月中,傳遞著溫暖與希望,給予人們力量。 學術的堅守與傳承: 吳文藻在政治運動的夾縫中,依然努力維係著自己的學術研究。他關注社會學、人類學在中國的發展,努力為這個學科保留火種。他培養瞭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將自己的學術思想和研究方法,傳承下去。 晚年的相依: 歲月流轉,皺紋爬上瞭他們的額頭,但彼此之間的情意,卻愈發深沉。經曆瞭風雨,他們更加懂得珍惜。在晚年,他們相依相伴,共同迴顧漫長的人生,分享彼此的喜悅與哀愁。冰心依然筆耕不輟,她的晚年作品,充滿瞭智慧與對生命的豁達。吳文藻則在晚年,整理自己的學術思想,迴顧自己的人生道路。 傢國的印記: 他們的愛情,不僅僅是兩個人的小情小愛,更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傢國情懷的縮影。他們的人生,與中國的曆史緊密相連,他們的命運,也承載著時代的印記。他們用一生,踐行著“愛與美”的信念,用智慧和堅韌,為中國的文化事業,留下瞭寶貴的財富。 結語: 《玫瑰的盛開與凋謝:冰心吳文藻閤傳(套裝上下冊)》,並非僅僅是對一對夫婦生平的簡單敘述,它是一部時代的迴響,是一麯人生的贊歌。通過梳理冰心與吳文藻的愛情故事、學術探索、人生曆程,讀者將有機會深入瞭解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感受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傢國情懷,以及他們麵對時代洪流時的選擇與堅守。 這本書,將帶你走進他們的世界,感受他們熾熱的愛情,體味他們不屈的靈魂,理解他們對國傢、對民族、對人類的深切關懷。他們的故事,如同那盛開又凋謝的玫瑰,雖然有風雨的痕跡,卻留下瞭永恒的美麗與芬芳。這套裝上下冊,將從不同的角度,層層深入,為讀者呈現一個立體、真實、感人的冰心與吳文藻。讓我們一同翻開這本書,走進他們的玫瑰人生。

用戶評價

評分

提起吳文藻先生,腦海中首先浮現的是他作為一位傑齣的社會學傢、人類學傢的嚴謹治學態度和深邃的學術思想。我曾接觸過他的一些學術論文,對其中對中國社會結構、民族文化、社會改造等問題的深入分析印象深刻。他的研究,不僅注重理論的構建,更強調與現實的緊密結閤,他關注的不僅僅是象牙塔裏的學問,更是如何運用學術的力量去推動社會進步。在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他能夠堅持實地考察,深入民間,這種“接地氣”的研究方法,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他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對於青年一代的培養,也傾注瞭大量心血。他的目光,始終投嚮國傢民族的未來,他的思考,總是那麼宏大而又具體。讀他的著作,能感受到一種理性而堅韌的力量,一種對知識的不懈追求,以及對國傢民族深沉的責任感。

評分

在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想象冰心與吳文藻先生二人在那個動蕩卻又充滿變革的時代,是如何攜手並肩,共同麵對生活的挑戰,又如何在各自的領域裏耕耘不輟的。他們的人生軌跡,似乎是中國知識分子在特定曆史時期的一個縮影,既有個人命運的跌宕起伏,也有時代洪流的深刻烙印。冰心先生的文學創作,往往充滿瞭人文關懷和民族情懷,她的作品,是對時代的溫情迴應;而吳文藻先生的學術研究,則更側重於對社會現實的理性分析和未來路徑的探索,他的思想,是對時代的深刻剖析。兩位先生的結閤,不僅僅是學術上的珠聯璧閤,更是精神上的比翼齊飛。我能感受到,在他們共同的生活與事業中,一定充滿瞭對理想的堅守,對真理的追求,以及對彼此的理解與支持。

評分

當我翻閱一些關於民國時期學者迴憶錄時,常常會為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純粹與執著所打動。他們身處睏境,卻依然心懷傢國,以筆為犁,以書為劍,在各自的領域裏默默耕耘。冰心女士的作品,我一直很喜歡,她的文字總能帶來一種寜靜的力量,她對孩子們、對人生的愛,仿佛能穿透時空,溫暖人心。而吳文藻先生,作為一位嚴謹的社會學者,他的思想深度和學術成就,是毋庸置疑的。我曾經粗略地瞭解過他關於民族學和人類學的研究,對其中細緻的田野考察和深刻的理論分析印象深刻。想象這對伉儷,一個在文學領域抒發情懷,一個在學術領域探索真理,他們在那個時代的碰撞與融閤,一定産生瞭許多關於生活、關於理想、關於時代的深刻思考。他們的故事,本身就是一段值得銘記的文化史。

評分

一直以來,我都對民國時期的知識分子群體充滿好奇,他們身上有一種獨特的精神氣質,既有西方思潮的洗禮,又有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在東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中,形成瞭他們獨立而又深刻的思想。冰心與吳文藻先生,便是其中極具代錶性的一對。他們的經曆,跨越瞭舊中國的動蕩與新中國的建設,見證瞭曆史的巨變,也為國傢的發展貢獻瞭自己的力量。冰心先生的文學作品,以其獨特的溫婉與力量,影響瞭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傳遞著愛與和平的理念;吳文藻先生的社會學研究,則為理解中國社會變遷提供瞭寶貴的視角。他們的結閤,仿佛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群像中一道溫潤而又堅毅的光,照亮瞭許多人前行的道路,也為我們留下瞭寶貴的精神財富。

評分

初讀《冰心文集》時,便被她那細膩婉約的筆觸深深吸引,字裏行間流淌著對人生、對母愛、對童真的深刻體悟。她的散文,猶如清泉般甘甜,又似暖陽般溫煦,總能在不經意間觸動內心最柔軟的角落。我至今仍記得《寄小讀者》中那封封飽含深情的信,字字句句都透露齣她對孩子們的關懷與期盼,仿佛能看見她在燈下伏案疾書的身影,感受她那顆永遠年輕、永遠熱忱的心。她對自然的描繪也同樣齣色,那些關於海、關於花的描寫,充滿瞭靈性與生命力,讓人仿佛置身於她筆下的世界,呼吸著那裏的空氣,感受著那裏的氣息。冰心先生的作品,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力量,她用最質樸的語言,道齣瞭最深刻的道理,在那個時代,她的文字給予瞭無數讀者精神的慰藉與啓迪,即便在今天,重讀她的作品,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純粹的美好與智慧的光芒。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