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史史料源流舉要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發表於2024-11-26
中國哲學史史料源流舉要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如果沒有哲學史史料的整理發現,那麼中國哲學史這門學科將停留於對既有材料反復顛倒咀嚼而無法推陳齣新的囧境中。本書不僅係統梳理瞭中國從古至近代的哲學史料,還能教你掌握發掘、研究中國傳統哲學史料的方法。
本書采用瞭以每個時代主要思潮為經,以人物或著作為緯的寫法。本書首先確立瞭中華民族古史的價值與意義,錶達瞭他的古史觀及文化觀,不局限於“信古派”與“疑古派”的觀點。本書介紹瞭中國傳統治學方法,樸學的主要成就與近代學者對樸學的進一步發展。本書強調瞭地下考古的各種文字與新材料和經學為代錶的上古文獻的重要性。作者善於從各學科史料中發現哲學史的新材料。本書反映瞭蕭先生對於中國哲學史這門學科的認識,開闢瞭寬闊的研究路徑,錶達瞭他廣博的胸襟與“通觀儒、釋、道,涵化印、中、西”的學術追求。
蕭萐父(1924-2008),祖籍四川井研,齣生於成都,哲學傢與哲學史傢。1947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哲學係,1951年入華西大學,後任四川醫學院馬列主義教研室主任,1956年到中央黨校高級理論班深造,1957年到北京大學哲學係進修,同年鞦調入武漢大學哲學係。此後一直在該係任教,曾任中國哲學史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導師。他是國際知名學者,是國傢重點學科——武漢大學中國哲學學科的創建者與學術帶頭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首任主任。社會兼職有: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國際儒聯顧問,國際道聯學術委員,中國《周易》學會顧問,國際中國哲學會國際學術顧問團成員、中國文化書院導師。長期從事中國哲學和文化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是著名的船山學和“明清早期啓濛學”專傢,在國內外發錶學術論文百餘篇。主要著作有《吹沙集》《吹沙二集》《吹沙三集》《船山哲學引論》《中國哲學史史料源流舉要》。閤著有《明清啓濛學術流變》《王夫之評傳》等,主編《哲學史方法論研究》等。與李錦全教授共同主編的《中國哲學史》上下捲産生瞭廣泛的影響,曾獲原國傢教委優秀教材一等奬。
恩師的《中國哲學史史料源流舉要》新版序
弁言
第一講引論
一、明確本課要旨
二、珍視優良傳統
三、正確對待民族文化遺産
第二講古史祛疑
一、問題的提齣
二、從考古新發現看我國文明史的開端
三、我國奴隸製形成的曆史特點及其在古文獻中
的反映
第三講樸學簡介
一、樸學源流
二、關於語言學
三、關於目錄學
四、關於版本學
五、關於校勘學
六、關於辨僞學
七、關於輯佚學
八、關於工具書
第四講原始文字與古史文獻舉要
一、地下考古的文字資料
二、關於傳世的古史文獻
三、一些關於古史的旁證材料
第五講周秦之際哲學史料(上)
一、《周易》與早期陰陽傢言
二、《論語》與先秦儒傢言
三、《墨子》與先秦墨傢言
四、《老子》與先秦道傢言
第六講周秦之際哲學史料(下)
五、《管子》與先秦法傢言
六、《鄧析子》與先秦名傢言
七、《孫子》與先秦兵傢言
八、關於先秦諸子的通考名著
第七講秦漢哲學史料
一、時代特點及思想動嚮
二、秦漢之際的三種思潮
三、秦漢之際的自然科學思潮
四、王充及漢末社會批判思潮
五、原始道教史料
第八講魏晉南北朝哲學史料
一、時代特點和思想陣綫
二、玄學思潮
三、反玄學思潮
四、佛教興盛與反佛思潮
五、道教與科學文獻
六、美學與文藝批評
第九講隋唐五代哲學史料
一、時代特點和思想氣度
二、總集性史料舉要
三、唐初無神論思潮
四、儒學正宗與史學巨擘
五、道教理論著作
六、佛教哲學論著
七、晚唐五代批判思潮
第十講宋元明哲學史料
一、時代特點
二、哲學特點
三、史料舉要
第十一講明清之際哲學史料
一、總集性著作
二、明末清初道學餘波的史料
三、清初反道學思潮的史料
四、18世紀漢學傢著作中的哲學史料
五、17、18世紀自然科學傢的著作
六、耶穌會士來華譯著
第十二講近現代哲學史料
上篇19世紀中國哲學史料
一、綜閤性資料
二、個案性資料
下篇20世紀中國哲學史料
一、綜閤性資料
二、專題性資料
三、科學主義思潮
四、人文主義思潮
五、馬剋思主義哲學
六、現代佛學思潮
附錄
蕭萐父先生與“中國哲學史史料源流舉要”課
《中國哲學史史料源流舉要》的意義
三、清初反道學思潮的史料
明末清初,伴隨著經濟的變動和政治的變局,學術界掀起瞭一股批判思潮,首先從宋明道學的內部分化中衍生齣抨擊宋明道學的思潮,同時遍及各個學術領域都有“破塊啓濛”的突破,從而引起整個學風的變異和學術路綫的轉軌。這一時期,南北呼應,不約而同地齣現瞭一批早期啓濛思想傢。為追溯早期啓濛思潮發展的曆史連續性,故從李贄、何心隱說起。
李贄(1527—1602年)字宏甫,號卓吾,福建泉州人。1552年中舉,曆任國子監博士、禮部司務等職。1585年後棄官住湖北麻城龍湖芝佛院,從事講學、著書和反道學的活動。1602年被下獄自殺。其生平事跡,除自述如《焚書》中的《卓吾論略》《自贊》《感慨平生》等之外,有袁中道《李溫陵傳》見《珂雪齋近集》捲七。、汪可受《卓吾老子墓碑》見《畿輔叢書》捲一百六十六。、清代錢謙益等所寫李贄傳記外,直到近代吳虞有《明李卓吾評傳》見《吳虞文錄》。,容肇祖有《李卓吾評傳》(1937年商務印書館版)、《李贄年譜》(1957年三聯書店版),硃謙之有《李贄》(1956年湖北人民齣版社版),1957年以來福建及泉州曾齣版多輯《李贄研究參考資料》。李贄著作流傳甚多,達四十餘種,多被明清兩代列為“禁書”,而仍在民間流傳,有些著作的真僞問題還有待考辨。其哲學思想的代錶作為《焚書》《續焚書》《藏書》《續藏書》《易因》《四書評》《初譚集》等。
何心隱(1517—1579年)原名梁汝元,字夫山,江西永豐人。從顔山農學,為泰州學派中往異端發展的代錶人物之一。棄科舉業,專意聚徒講學,終以異端罪被捕杖殺。著作有《爨桐集》,凡四捲,五十九篇,另補遺二篇。1960年中華書局有新校補本,名《何心隱集》。
黃宗羲及浙東學派:
黃宗羲(1610—1695年)字太衝,號南雷,彆號梨洲,浙江餘姚人。他以師承劉宗周自命,實是衝破“囚縛”的啓濛學者。他學識非常淵博,對經學、史學、文學、曆法、數學,都有獨到研究,尤其注重史學,可謂開創清代浙東史學的新風。他寫下許多著作,共有一韆三百多捲,現存39種,佚失42種。他於1663年完成光輝著作《明夷待訪錄》(因禁忌未全部刊布,未刻部分為《南雷黃子留書》)。“明夷”是《周易》中的一卦:離(火)下,坤(地)上,象徵沉沉大地下,隱伏著燃燒的火種。在這本書中,黃宗羲處處采取曆史比較法,對封建專製主義作瞭深刻批判,充分反映瞭早期市民運動影響下早期啓濛改革派的政治、經濟、文化主張,可稱作“17世紀中國的民權宣言”。近在浙江新發現未刊入《明夷待訪錄》的佚文《文質》《封建》二篇,已附入《全集》第1捲,十分寶貴。
他的《明儒學案》是中國第一部有係統的哲學史論著作。它敘錄瞭明代哲學思潮,立十七個學案,每個學案選錄瞭哲學傢本人的著述,再按一定尺度予以分析和評價,初步具有瞭哲學史的雛形。
黃宗羲完成瞭《明儒學案》後,又著手編輯《宋元學案》,書未完成就逝世瞭。其子黃百傢繼續編輯,亦未完成。後全祖望繼續這一工作,纔完成大體的規模,定全書為一百捲,並做齣每一捲的序錄。最後經王梓材和馮雲濠的補充,纔成定本。《宋元學案》將宋元兩代的哲學思想,按不同派彆加以係統整理。每個學案先列一錶,列舉師友、弟子,以明學術淵源;其次敘述哲學傢的生平、著作、思想,末附逸事及後人評論。
他的哲學著作還有《南雷文案》《文定》《文約》《孟子師說》《易學象數論》等。此外還寫瞭《授時曆假如》《勾股圖說》《開方命算》《圓解》《今水經》等自然科學著作,可惜大都散失瞭。黃宗羲的著作後人編為《梨洲遺著匯刊》,有民國刊本。現由浙江人民齣版社齣版《黃宗羲全集》,已齣齊,共八捲及《南雷雜著稿真跡》。又黃炳垕所作《黃梨洲年譜》三捲,可參。
黃宗羲的學術由其弟子萬斯大、萬斯同、全祖望等人的發揮而形成瞭浙東史學派。萬斯大(1633—1683年)字充宗,晚號跛翁,浙江鄞縣人。他認為非通諸經則不能通一經,非悟傳注之失則不能通經,非以經釋經則亦無由悟傳注之失。著書達三百捲,《經學五書》中說禮者四,有《學禮質疑》《儀禮商》《周官辨非》《禮記偶箋》及《學春鞦隨筆》等。萬斯同(1638—1702年)字季野,斯大之弟。曾赴京修撰《明史》,認為寫史必須“事信而言文”。著有《曆代史錶》《儒林宗派》等。全祖望(1705—1755年)字紹衣,浙江鄞縣人,乾隆進士。研治宋末和南明史事,留心鄉土文獻,著有《鮚埼亭集》。並續修黃宗羲《宋元學案》。邵廷采(1648—1711年)字念魯,浙江餘姚人。生平足跡未齣鄉裏,而博學精識。著有《思復堂集》十捲。
存《紹興先正叢書》中。
其書一、二、三捲全是明人傳記,附《宋遺民所知傳》,又有《史論》十篇(捲八)、《史略》六篇(捲九)。全祖望在《鮚埼亭集外集》中對邵氏有介紹。章學誠說他:“文以集名,而按其旨趣義理,乃在子史之間。”《章氏遺書·邵與桐彆傳》。其所著書還有《東南紀事》《西南紀事》各十二捲。
顧炎武(1613—1682年)初名絳,字寜人,曾自署蔣山傭,江蘇昆山亭林鎮人,故又號亭林。他學問淵博,於國傢典製、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以及諸子百傢、音韻訓詁之學,無不探究原委。晚年治經側重考證,開清代樸學之風。他的哲學代錶作為《日知錄》三十二捲,書中肯定氣本論,反對空談心、性,提倡“經世緻用”的實學。他的《天下郡國利病書》一百二十捲,是其閱讀瞭二十一史和全國各郡縣誌書之後,為關心國計民生而寫的。《肇域誌》一百捲,是一部重要的地理著作。《亭林文集》六十五捲,其中《蔣山傭殘稿》三捲,原存日本大阪府圖書館,現收入文集。中華書局1959年和1983年齣版有《顧亭林詩文集》點校本。清代考據傢何焯的《菰中隨筆序》曾提到顧炎武另有《區言》五十捲,惜已佚失。此外清人黃汝誠撰有《日知錄集釋》,近人黃侃著有《日知錄校記》(依清初抄本校補),今人張舜徽寫有《顧亭林學記》等書,有參考價值。
方以智(1611—1671年)字密之,號浮山愚者,又號藥地、極丸等,安徽桐城人。崇禎時中進士,任翰林院編修。學識淵博,“凡天人、禮樂、律數、聲音、文字、書畫、醫藥下逮琴劍、技勇,無不析其旨趣,著書數十萬言《桐城耆舊傳·方以智傳》。”。他早年傾心自然科學,認為“質測即藏通幾”,寫瞭《通雅》《物理小識》等代錶作。晚年潛心研究哲學,提齣瞭“閤二而一”等重要思想。這方麵主要著作有《東西均》《浮山前集》《藥地炮莊》《博依集》《愚者智禪師語錄》《周易時論閤編》等。他的著作還有順治、康熙年間的抄本《浮山後集》《易餘》《性故》《一貫問答》等。另外《桐城方氏七代遺書》(清末刊本)中也有方以智的著作《嚮言》《膝寓信筆》《稽古堂文集》等。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所冒懷辛校點編輯的《方以智全集》,近由上海古籍齣版社齣版。
王夫之(1619—1692年)字而農,號薑齋,又號船山,湖南衡陽人。晚年,隱居衡陽石船山麓,在艱苦條件下,堅持學術研究,其哲學思想是我國樸素形態的唯物辯證法發展的高峰。王夫之留下著作一百多種,四百多捲,匯集為《船山遺書》。此書主要有兩個本子,一個是曾國藩、曾國荃兄弟在金陵編刻的,收有著作六十三種,被稱為曾刻本。另一個是上海太平洋書店排印的,收有著作七十種,三百五十八捲,被稱為排印本。王夫之的主要哲學著作為:
《周易內傳》(附《發例》)和《周易外傳》《周易大象解》,根據易理,係統發揮他自己的哲學思想。
《尚書引義》《詩廣傳》《續春鞦左氏傳博議》,較多地闡述自己的哲學認識論及價值論。
《張子正濛注》《思問錄》以及《讀四書大全說》《四書訓義》等,對宋明以來一係列哲學問題的復雜爭論進行獨立的反思和批判的總結,而《思問錄》外篇更涉及不少自然科學問題。
《黃書》《俟解》《搔首問》,係針對現實的政論。
《春鞦世論》《讀通鑒論》《宋論》等,係引古籌今的係統史論,闡述瞭他的曆史哲學。
《老子衍》《莊子通》《莊子解》以及《相宗絡索》等,係對老莊哲學和佛傢哲學的疏釋和批判。
王夫之著述宏富,存世的七十餘種,散佚的尚有十九種。湖南嶽麓書社楊堅等重新校點編印《船山全書》,共計精裝十六捲,已齣版,輯錄傳記、年譜及評論等,甚豐富。
陳確(1604—1677年)字乾初,浙江海寜人,曾與黃宗羲同學於劉宗周。主要著作有《大學辯》《瞽言》等。《大學辯》,充分揭露《大學》中自相矛盾處,證其非聖經賢傳,乃“末學之誇詞,僞士之膚說”。《瞽言》中關於人性發展變化的觀點與王夫之的“習成而性與成”的觀點不謀而閤,在論性問題上曾與黃宗羲有爭論,而黃以後為陳確寫《墓誌銘》時,三易其稿,承認瞭陳確的創見。中華書局編有《陳確集》。
潘平格(1610—1677年)字用微,浙江慈溪人。他最早指齣“硃子道,陸子禪”,並稱“周、程、張、硃、象山、陽明、學皆雜佛老,無一真儒”,對宋明道學全麵攻擊,主張在日用實際中去求真理。潘平格著作有《求仁錄》《著道錄》等。歸玄恭文集中有《與潘用微先生書》《與吳修齡書》等引及潘平格的觀點,值得參閱。
唐甄(1630—1704年)初名大陶,字鑄萬,後更名甄,號圃亭,四川達州人。順治十四年舉人。他著有《潛書》(原名《衡書》),此書分上下篇,上篇主要論學,下篇主要論政,其中有不少具有啓濛性質的新思想。
硃之瑜(1600—1682年)字魯嶼,號舜水,浙江餘姚人。曾參加抗清,失敗後逃到日本、南洋等地,最後客死於日本。其思想在日本有重要影響,他本人一直受到日本學者高度尊敬。硃之瑜的著作被後人輯為《舜水遺書》,其中最重要的是《陽九述略》,總結明亡教訓,並在哲學上反對空談性命,提倡“事功”,並從“事功”角度來稱贊王陽明,所以不少日本學者將其思想歸於陽明學。中華書局齣有《硃舜水集》。
傅山(1607—1684年)初名鼎臣,字青竹,後改青主,山西陽麯(今太原)人。順治時因為參加反清活動,入獄受刑,幾死;康熙中徵舉博學鴻詞,被逼至京,又以死拒試。博通經史諸子和佛道之學,兼工詩文、書畫、金石,又精醫學。用佛學解釋《莊子》,用訓詁詮注《墨經》等,時有新義闡發。他打破儒傢正統之見,提倡“經子不分”,實開清代子學研究之先河。傅山著作為《霜紅龕集》《荀子評注》。太原博物館現藏有傅山的大量未刊手稿。
費密(1623—1699年)字此度,號燕峰,四川新繁人。他主張“道”要能“緻用”,反對空談道德性命的理學,曾大聲疾呼:“宋以來天下之大患即理學也!”著作為《費氏遺書》,其中重要的有《弘道書》《荒書》等篇。《荒書》記有李自成、張獻忠起義的事跡。
熊伯龍(1617—1669年)字次侯,號塞齋,湖北漢陽人。順治五年榜眼,曆官國子監祭酒,內閣學士,熟習西方天文算學。著作為《無何集》。《荀子·天論》曰:“雩而雨,何也?曰:無何也,猶不雩而雨也。”熊伯龍故取“無何”二字作書名,錶明其無神論主張。《無何集》把王充《論衡》駁斥讖緯、破除迷信的論辯,重新組織、編排,並附以《論衡》以後齣現的無神論言論,加上自己對宗教和迷信的批判,從而形成瞭一部中國古代無神論思想的匯編。
鬍承諾(1607—1681年)字君信,號東柯、固齋,又號隱磯漁人,晚號石莊,自稱石莊老人,湖北天門人。一生以著述為事,緻力於抨擊程硃理學。著有《繹誌》六十一捲等。
劉獻廷(1648—1695年)字繼莊,一字君賢,彆號廣陽子,順天大興(今北京市)人。性喜遊曆,治地理學,尤精音韻。通梵文、拉丁文、阿拉伯文、滿文等多種語文,是我國最早從事比較語言和提倡實行拼音文字的人。著作為《廣陽雜記》,其中有不少與王夫之相似的思想、言論。
屈大均(1630—1696年)字介於,號翁山,廣東番禺人。參加過抗清戰鬥,敗後削發為僧,不久還俗,北遊關中、山西,與明遺民顧炎武等交往。詩文沉鬱,富有民族意識,關心當時新經濟的萌芽。著有《廣東新語》《翁山文抄》《道援堂集》。
顔元、李塨及其學派。顔元(1635—1704年)字易直,又字渾然,自號習齋,河北博野人。幼傢貧,為硃姓養子,長期參加“耕田灌園”等農業勞動;後行醫、教書,終生不仕。在哲學上,他重“習行”,倡“實學”,抨擊道學“普天昏夢,不歸程硃,則歸陸王”,對當時和以後的思想文化界産生過很大的影響。其主要著作有《四存編》《四書正誤》《硃子語類評》和《習齋記餘》。他的學生所編《顔習齋先生言行錄》《習齋先生年譜》等書,也保留瞭不少思想資料。
李塨(1659—1733年)字剛主,號恕榖,是顔元的大弟子,並大力宣揚顔元思想,且提齣學習西方的天文、數學等。李塨的著作有《大學辨業》《周易傳注》《論語傳注》等。後人又稱他們為“顔李學派”,將他們的主要著作匯集為《顔李遺書》或《顔李叢書》。
顔元弟子王源(1648—1710年)字崑繩,大興人。著有《居業堂文集》《平書》等。李塨作《平書訂》,明確提齣“耕者有其田”的思想。程廷祚(1691—1767年)號綿莊,推崇顔李,屬此學派。其著作有《大易擇言》《易通》《青溪文集》。戴望(1837—1873年)晚清今文經學傢,以公羊義釋《論語》,又著《顔氏學記》,是顔李學派學術著作的選輯,可供參閱。
……
這是一本可供文科研究生試用的教材或自學參考書。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為武漢大學中國哲學專業的曆屆研究生開設瞭“中國哲學史史料學”一課。由於常有文科其他係相關專業的研究生也來選修或旁聽,為照顧聽課的對象,在講授中不免適當擴充內容,以介紹哲學史料為中心而往往涉及其他文史知識;更由於中國古代學術尚未分化,哲學史料往往羼雜於其他非哲學的學術資料之中,需經鑒彆、篩選和考訂,纔能清理齣來,因而本課不可能單是介紹現成史料,而必須考索源流,辨析真僞,故其內容近於目錄學、校讎學、文獻學、史源學之綜閤。
本課經多次講授,初擬講綱,後寫成講義,再打印發給學員,最後修訂成為此書。本書在教學實踐中積纍而成,仍保留講義形式,從古到今,分十二講,自為經緯,綱舉目張。如用作教材,大體適應一學期每周4學時的授課,並注意到將一些論述僅標齣一定體例,便於講授者作進一步的補充和發揮。本書內容如有某些特點,除上述在清理、評介史料中注意辨章學術、考鏡源流以外,主要還錶現在論述中熔鑄瞭較豐富的文史考古知識,並特彆注意評介五四以來有關中國哲學史研究的新成果,使研究生繼踵前修,盡快地進入學術前沿;同時,特彆強調義必徵實,言必有據,提倡嚴謹篤實的學風。
本書其所以題名《中國哲學史史料源流舉要》,因中國哲學文化史料之繁富,可謂浩瀚無涯;其源流考辨也異說紛紜,難以窮舉。這本小書隻能是一斑窺豹,略舉其要而已。一些問題雖有所引發,而浚求博證則隻能寄希望於來者。
本書第十二講“近現代哲學史料”由李維武教授執筆,謹誌心感。
中國哲學史史料源流舉要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國哲學史史料源流舉要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中國哲學史史料源流舉要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國哲學史史料源流舉要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中國哲學史史料源流舉要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