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儿科推拿

海派儿科推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金义成,陈志伟,蒋诗超 著
图书标签:
  • 儿科推拿
  • 海派推拿
  • 婴幼儿保健
  • 育儿
  • 中医
  • 推拿
  • 健康
  • 家庭护理
  • 新生儿
  • 按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ISBN:9787555252993
版次:1
商品编码:1223148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铜版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海派儿科推拿是发生、发展在上海这一特殊地域的具有其自身特点的儿科推拿学术流派。
海派儿科推拿不仅传承了一指禅推拿防治儿科病的传统,并将其融入了小儿推拿。在继承和发展过程中,海派儿科推拿包容创新,逐渐成为以“海派无派,无派有派;海派无形,无形有形”为特色的较完整的理、法、方、推的儿科推拿体系。
本书分为五个章节,分别从基本知识、常用手法、常用穴部、常见疾病治疗、儿科保健五个方面,把海派儿科推拿的理论和经验做了完整的阐述。海派儿科推拿既是海派文化的体现,也是海派中医的进一步认定。

作者简介

金义成,教授,为海派儿科推拿创始人、丁氏一指禅推拿第四代传承人、我国小儿推拿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主攻小儿推拿,学识渊博。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医院推拿科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小儿推拿教研室主任、上海中国传统医学推拿协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文化艺术学院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客座教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老教授协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小儿推拿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小儿推拿外治分会名誉主任、山西河东少儿推拿学校名誉校长。著有《小儿推拿》《中国推拿》《实用推拿图谱》《小儿推拿学》《海派儿科推拿图谱》《海派儿科推拿》等40余部专著及科教影视片8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总 论
一 海派儿科推拿之道/ 2
二 海派儿科推拿之法/ 5
三 海派儿科推拿之术/ 7
四 儿科推拿基本知识/ 9
第二章 儿科推拿常用手法
一 海派儿科推拿十法/ 12
推法 / 12
拿法 / 15
按法 / 16
摩法 / 17
捏法 / 18
揉法 / 19
搓法 / 20
摇法 / 20
法 / 21
擦法 / 22
二 药摩法/ 23
第三章 儿科推拿常用穴部
一 头面颈项部/ 26
头顶 / 26
耳风门 / 26
囟门 / 27
天庭 / 27
天心 / 28
天门 / 28
眉心 / 29
井灶 / 29
坎宫 / 30
山根 / 30
桥弓 / 31
牙关 / 31
高骨 / 32
天柱骨 / 32
颈夹脊 / 33
二 上肢部/ 33
肾纹 / 33
肾经 / 34
肾顶 / 34
脾经 / 35
心经 / 36
肺经 / 36
肝经 / 37
一窝风 / 37
四横纹 / 38
小横纹 / 38
掌小横纹 / 39
大肠 / 39
小肠 / 40
仙手 / 40
胃经 / 41
手心 / 41
虎口 / 42
小天心 / 42
内八卦 / 43
总筋 / 43
端正 / 44
五指节 / 44
二扇门 / 45
上马 / 45
威灵 / 46
精宁 / 46
板门 / 47
外八卦 / 47
膊阳池 / 48
老龙 / 48
大横纹 / 49
天河水 / 50
十王 / 50
六腑 / 51
洪池 / 51
三关 / 52
肘 / 52
三 胸腹部/ 53
喉下 / 53
乳旁 / 53
胸 / 54
胁 / 55
胃脘 / 55
腹 / 56
脐中 / 57
肾囊 / 57
丹田 / 58
肚角 / 59
四 腰背部/ 60
背 / 60
膊井 / 60
脊柱 / 61
七节骨 / 62
龟尾 / 62
五 下肢部/ 63
解溪 / 63
昆仑 / 63
百虫 / 64
仆参 / 64
足心 / 65
大趾 / 65
足膀胱 / 66
六 小儿推拿常用穴部/ 67
第四章 儿科常见疾病治疗
感 冒 / 72
头 痛 / 78
鼻 炎 / 82
不 寐 / 85
夜 啼 / 88
咳 嗽 / 92
哮 喘 / 99
发 热 / 105
厌 食 / 110
疳 积 / 113
呕 吐 / 116
腹 痛 / 121
腹 泻 / 126
便 秘 / 132
脱 肛 / 136
癃 闭 / 139
遗 尿 / 143
湿 疹 / 147
小儿麻痹症 / 150
抽动秽语综合征 / 155
多动症 / 160
情感交叉症 / 163
脑性瘫痪 / 165
肌性斜颈 / 168
斜 视 / 170
近 视 / 173
眼睑下垂 / 175
脊柱侧弯 / 178
髋关节滑囊炎 / 179
臀肌挛缩 / 180
寰枢关节半脱位 / 181
桡骨头半脱位 / 182
第五章 儿科保健
一 养肺防感操 / 184
二 健脾助运操 / 186
三 补肾益智操 / 187
四 婴儿保育操 / 189
五 婴幼儿干浴八法/ 189

前言/序言

金义成教授1944 年8 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建湖。金教授为海派儿科推拿创始人、丁氏一指禅推拿第四代传承人、我国小儿推拿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为著名中医小儿推拿学家。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医院推拿科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小儿推拿教研室主任、上海中国传统医学推拿协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文化艺术学院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客座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瑞士中国传统医学中心中医学教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老教授协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小儿推拿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小儿推拿外治分会名誉主任、山西河东少儿推拿学校名誉校长。
金义成教授学识渊博,对推拿发展史、历代推拿文献、药摩方颇有研究,尤以儿科推拿见长。著有《小儿推拿》《中国推拿》《实用推拿图谱》《小儿推拿学》《海派儿科推拿图谱》《海派儿科推拿》等40 余部专著及科教影视片8 部。
入门既正 立意亦高
1960 年,金教授就读于当时全国唯一的一所推拿专业学校,该校集结了沪上知名推拿大师,如王松山、钱福卿、朱春霆、王百川、丁季峯、王纪松、马万龙等,教授体系化的推拿知识和手法。学校培养的学生被分配至全国各地,曾受卫生部委托举办过三期推拿师资进修班和推拿医师提高班。现在全国各地知名的推拿专家,大多出自于该校。
推拿是中医体系中的一个分支,虽治疗效果显著,却并没有像中医药内治疗法那样广为人知。在当时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在全国范围内,从事小儿推拿的人并不多,社会上对小儿推拿的认知度也不高。俗话说,儿科即“哑科”,自古就有“宁医十男子,不医一妇人,宁医十妇人,不医一小儿”的说法。因为孩子大多起病急、变化快,说不清道不明,小儿病难治自古是中医的共识。金教授当初刚入行时也曾遇到困惑,推拿真的可以治好小儿病?直至上世纪60 年代夏秋之交,金教授作为原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的学生,前往医院实习,亲眼目睹很多患秋季腹泻而拉肚不止的孩子历经一番推拿,一两天就彻底痊愈,心里的疑惑才得以释怀。从而也坚定了从事小儿推拿工作的决心。决心学好、用好、教好小儿推拿,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宝库中小儿推拿这朵奇葩。
扎根临床 精于儿推
金义成教授师承一指禅推拿、法推拿、内功推拿、小儿推拿等,集各家之所长,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例如,早在20 世纪70 年代初,针对小儿肌肤娇嫩的特点,提出小儿推拿手法要“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此后又进一步强调要“巧”字为魂,总结出“快而不乱、慢而不断、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十六字诀。
金义成教授50 多年如一日,深耕于临床工作,认为推拿医生若脱离临床,就犹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不仅如此,更是将自己对小儿推拿的感悟不断加以总结,著书立说,公示于后学。
博采众长 业著杏林
为了更好地做好小儿推拿临床和教学工作,金教授兢兢业业、宵衣旰食、刻苦求索、寻根溯源,对推拿历史和小儿推拿文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开了中医推拿文史研究的先河。他表示,推拿文献古籍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要加强学术交流、研究和应用,从而推动推拿事业健康规范,永续发展。
金教授查阅大量古医籍文献资料,旁征博引、融古冶金、焚膏继晷、编撰专著。其著作影响了几代人。如第一次全面总结小儿推拿历代之文献的《小儿推拿》;以及第一次全面阐述中国推拿历史和药摩成就的《中国推拿》,一经出版就被大英博物馆收藏,还被译成英文对外发行;第一次将小儿推拿作为一门学科提出,并编著了第一部公开发行的小儿推拿专用教材《小儿推拿学》;还在香港发行《小儿病推拿法》等系列著作。在其所编撰的著作中,大多图文并茂、简明扼要,真正凸显了中医医术“简、便、验”的优势所在。不仅如此,金教授还编撰、指导拍摄了科教影视片8 部,如第一次将推拿搬上银幕的教学片《中医推拿》,在日本发行的影视作品《小儿常见病推拿》等,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更多百姓了解推拿这一中医绝活,促进推拿学科的发展和社会化进程。


引子 在浩瀚的医学文献中,儿科推拿以其温和、自然、无创的特点,历来备受推崇。它不仅是一种治疗手段,更是一种关爱孩子健康的艺术。这份《海派儿科推拿》籍此精髓,致力于为广大家长和医者呈现一套系统、实用、易学的儿科推拿疗法,旨在通过中医推拿的独特力量,守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本书不落俗套,深入浅出,力求将古老的推拿智慧与现代育儿理念相结合,为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第一章:海派儿科推拿的哲学根基与理论体系 海派儿科推拿,顾名思义,是在海派中医(上海中医)文化背景下,融合了现代医学的最新发展,并结合了上海地区独特的临床经验而形成的儿科推拿学派。它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 中医基础理论在儿科推拿中的应用: 阴阳五行学说: 孩子生长发育迅速,脏腑娇嫩,功能尚未健全,易受外邪侵袭。海派儿科推拿深刻理解阴阳平衡的重要性,强调通过推拿手法调整孩子体内的阴阳失衡,促进生长发育。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则指导我们理解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疾病传变的规律,从而制定出更精准的推拿方案。例如,肝属木,主疏泄,孩子肝气不舒,易引发情绪波动、食欲不振等,推拿肝经便能起到调和作用。 脏腑经络学说: 儿童的经络和穴位虽然与成人基本相同,但其生理特点、病理变化却有所不同。海派儿科推拿特别重视对儿童特定经络和穴位的理解与运用。我们认识到,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能够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脏腑,从而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例如,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经和合谷穴对治疗感冒、咳嗽、腹泻等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有着显著效果。 病因病机: 海派儿科推拿在分析儿童疾病的病因病机时,充分考虑了儿童的生理特点。中医认为“形气俱不足”,即儿童的体质相对虚弱,抵抗力较差,容易感受外邪。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以及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都是引发儿童疾病的重要因素。海派儿科推拿通过细致的辨证,分析疾病的根本原因,例如,外感风寒容易导致咳嗽,而内伤湿热则可能表现为腹泻。 海派儿科推拿的独特优势: “形神合一”的整体观: 海派中医强调“形神合一”,即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更重视其精神情志的调养。推拿不仅是针对身体的局部或系统进行干预,更是一种情绪的安抚和心智的疏导。一个平静安宁的孩子,其身体的自愈能力也会大大增强。 “辨证施推”的精细化: 传统中医推拿注重辨证,海派儿科推拿在此基础上更加强调“辨证施推”的精细化。针对同一种疾病,不同的孩子、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病情阶段,推拿的手法、穴位、操作频率都会有所差异。我们力求做到“量体裁衣”,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制最适合的推拿方案。 “手法温和,循序渐进”的治疗原则: 儿童身体娇嫩,海派儿科推拿特别强调手法要轻柔、温和,避免暴力和粗暴的操作。同时,治疗过程要循序渐进,从小剂量、短时间开始,逐步增加推拿的强度和疗程,以适应孩子的身体反应。 “注重预防,兼顾调养”的双重作用: 海派儿科推拿不仅用于治疗疾病,更强调其在预防和调养方面的作用。通过日常的保健推拿,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即使在疾病康复期,适当的推拿也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恢复,巩固疗效。 与现代医学的融合: 在继承中医传统的同时,海派儿科推拿也积极吸收现代医学的成果。我们理解西医在疾病诊断、生理病理方面的优势,并将其融入到推拿的辨证和操作中,力求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发挥推拿的最大价值。 第二章:儿科推拿的基本功:手法、穴位与常用套路 掌握基本功是进行有效儿科推拿的前提。本章将详细介绍海派儿科推拿的核心元素。 基本手法详解: 推法: 包括直推、回推、旋推等。例如,以掌根或指端沿一定方向的直线推送,常用于经络推移,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揉法: 以掌根、鱼际或指端在穴位或一定区域内进行圆周运动。揉法具有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缓解痉挛的作用。例如,揉腹可以健脾胃,助消化。 拿法: 以拇指和食指(或拇指、食指、中指)相对,提起或捏住肌肉、肌腱进行揉捏。拿法常用于颈项、四肢等部位,能疏通经络,解除肌肉紧张。 摩法: 以掌心或指腹着力于体表,进行缓慢的、有规律的摩擦。摩法能温中散寒,行气活血。例如,摩腹可用于腹胀、腹泻。 拍法: 以手掌或手指轻拍体表。拍法能振奋阳气,疏通经络,放松肌肉。 捏法: 以拇指和食指(或其他手指)的指腹相对,对肌肉、穴位进行捏拿。捏法具有点穴、止痛、活络的作用。 点法: 以指端(通常是拇指)用力按压穴位。点法能激发穴位功效,镇静止痛。 搓法: 以双手掌心相对,夹住一定部位,进行相对的搓揉。搓法能温热肌表,疏通经络。 重点强调: 每种手法的力度、速度、频率都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体质、病情进行调整。初学者应以轻柔、缓慢为主,感受孩子身体的反应。 常用穴位及其定位与主治: 头面部穴位: 印堂(改善鼻塞、头痛)、太阳(缓解眼痛、头痛)、风池(治疗头痛、颈项强痛)。 胸腹部穴位: 膻中(宽胸理气,止咳平喘)、中脘(健脾胃,助消化)、神阙(温阳散寒,健脾益气,常用于腹泻、便秘)、天枢(调理肠胃,治疗腹泻、便秘)。 背部穴位: 肺俞(宣肺止咳)、脾俞(健脾益气)、胃俞(健脾和胃)。 四肢穴位: 曲池(清热解毒,疏风止痒)、合谷(疏风解表,止痛)、足三里(健脾胃,扶正固本)、三阴交(健脾益气,调经止痛)。 定位技巧: 书中将提供详细的图文讲解,帮助读者准确找到各个穴位,并结合骨骼标志、肌肉纹理等进行定位。 经典推拿套路: 开胃健脾套路: 针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孩子,通过揉中脘、摩腹、推 tứ缝等手法,调理脾胃功能。 清热解表套路: 针对感冒、发热的孩子,通过推拿头面部、背部肺俞等穴位,疏风解表,清热散寒。 安神助眠套路: 针对睡眠不安、易惊醒的孩子,通过安抚推拿,放松身心,促进睡眠。 止咳化痰套路: 针对咳嗽、痰多的孩子,通过按揉肺俞、定喘等穴位,宣肺止咳,化痰散结。 防治腹泻便秘套路: 针对腹泻或便秘的孩子,通过推拿腹部、穴位,调节肠道功能。 套路说明: 每个套路都有明确的起始动作、中间过程和结束动作,并配有详细的图示和文字说明。我们将强调套路之间可以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组合与调整。 第三章:海派儿科推拿的临床应用——常见病症的防治 本章将聚焦于儿童常见的健康问题,提供基于海派儿科推拿的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呼吸系统疾病的推拿疗法: 感冒、咳嗽: 辨析风寒、风热感冒的差异,指导家长选择合适的推拿手法和穴位,如推拿肺经、大椎、风门等,配合揉膻中、按揉迎香穴等,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支气管炎、肺炎(辅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配合推拿手法,如推拿背部肺俞、定喘,震颤胸部等,以帮助孩子化痰、宣肺。 消化系统疾病的推拿疗法: 食欲不振、厌食: 通过开胃健脾套路,如推拿四缝、揉中脘、摩腹等,促进消化吸收,增强食欲。 腹泻、便秘: 辨析寒湿、食积、虚寒等不同类型的腹泻,以及虚寒、实秘等不同类型的便秘,指导家长进行针对性的推拿,如推拿腹部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按揉天枢、支沟等穴位。 呕吐: 通过推拿内关、中脘等穴位,配合摩腹,以和胃降逆。 生长发育与免疫力提升: 个子矮小、发育迟缓: 强调推拿在促进生长发育方面的作用,通过刺激肾俞、脾俞等穴位,配合拍打八虚,以培补肾气、健脾益精。 体弱多病、易感冒: 介绍保健推拿套路,如推拿督脉、脾俞、胃俞,配合捏脊,以增强孩子体质,提高免疫力。 其他常见病症的推拿调理: 夜啼: 通过安抚推拿,缓解孩子的不适感,促进睡眠。 腹胀、腹痛: 通过摩腹、推拿腹部穴位,以疏通肠道,缓解腹胀腹痛。 鼻塞、流涕: 通过推拿迎香、鼻通等穴位,以缓解鼻部不适。 第四章:海派儿科推拿的实践指导与注意事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掌握这项技术。 家庭推拿的准备工作: 环境: 选择安静、温暖、通风的环境。 时间: 避开孩子刚进食或饥饿时,选择孩子精神较好的时段。 体位: 确保孩子舒适、放松,可以采取仰卧、俯卧、侧卧等姿势。 推拿师的要求: 手部清洁、指甲修剪整齐,情绪稳定、耐心。 推拿过程中的沟通与观察: 与孩子沟通: 用温柔的语言安抚孩子,解释推拿的作用,鼓励孩子配合。 观察孩子反应: 密切关注孩子的表情、动作、声音,及时调整推拿力度和速度。 推拿的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绝对禁忌症: 皮肤破损、感染、急性化脓性炎症、骨折、肿瘤等。 相对禁忌症: 严重过敏体质、高烧不退、呕吐不止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在囟门、腹部(特别是新生儿)过度用力,避免直接刺激骨骼突起处,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推拿频率与疗程: 保健推拿: 一般每周1-3次,可长期坚持。 治疗性推拿: 根据病情而定,一般每日1次,或隔日1次,一个疗程通常为7-14天,具体需遵医嘱。 家长教育与参与: 鼓励家长在专业指导下学习简单的推拿手法,在家中为孩子进行日常保健推拿,增强亲子互动,提升家庭的健康管理能力。 强调家长的学习和实践是巩固推拿疗效的关键。 结语 《海派儿科推拿》如同一扇窗,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充满智慧与温情的推拿世界。它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种育儿理念的传递,一种对孩子健康深切的关怀。希望本书能成为您守护孩子健康的得力助手,让海派儿科推拿的独特魅力,在每一个家庭中绽放光彩,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用户评价

评分

《海派儿科推拿》给我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全新的育儿理念。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治未病”在中医健康观中的核心地位,以及推拿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我一直觉得,孩子的健康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身心一体的。我希望书中能够进一步阐释推拿如何从整体上提升孩子的健康水平,不仅仅是针对某个症状,而是从根本上激发孩子的生命活力。本书是否会介绍一些“食疗”与“推拿”相结合的养生方法?或者是一些有助于培养孩子健康生活习惯的推拿技巧?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掌握一套能够长期坚持的、科学的儿童保健方案,让我的孩子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这远远超出了我对单纯“治病”的期待。

评分

阅读《海派儿科推拿》的过程,更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儿科推拿名家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本书的编排非常有条理,它并没有一开始就陷入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从推拿在儿童生长发育中的重要性入手,娓娓道来。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推拿原理的阐释,它并非简单地罗列穴位,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推拿如何通过经络的传导,激发孩子自身的生命力,从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书中关于体质辨识和辨证论治的部分,让我深刻理解了“因人而异”的推拿之道,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操作。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推拿的手法和力度是否有所区别?书中是否会给出具体的指导?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病例来展示推拿的神奇效果,这样更能增强我对推拿的信心。同时,我也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通过推拿来增强孩子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这比疾病发生后的治疗更具意义。

评分

《海派儿科推拿》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的“海派”特色,这不仅仅是一个地域性的标签,更是一种融合创新、注重实效的风格。我一直认为,中医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与时俱进的创新,而海派医学恰恰是这种精神的代表。我希望书中能够体现出海派儿科推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哪些独到的创新和发展?例如,在手法上是否有所改良,以适应现代儿童的生理特点?在推拿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方面,是否有所探讨?这本书是否会介绍一些具有海派特色的经典推拿方,以及它们在临床上的应用经验?我个人对一些针对特定儿童疾病的推拿疗法非常感兴趣,比如如何通过推拿缓解儿童的睡眠问题,或是如何帮助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更好地吸收营养。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套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推拿解决方案,让我能够更好地呵护我的孩子。

评分

翻阅《海派儿科推拿》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作者团队在儿童健康领域的深厚造诣。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像是在听长辈讲育儿的经验。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推拿与“情志”关系的论述,中医讲究“情志致病”,而儿童的情绪变化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我希望书中能够探讨如何通过推拿来调理儿童的情绪,例如,如何通过推拿来安抚易怒的孩子,或是帮助胆小的孩子建立自信。此外,书中关于推拿的“时机”和“环境”也有提及,这让我意识到推拿并非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舒适的环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出更详细的指导,比如一天中最佳的推拿时间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不适合推拿?这些细节问题,对于家长来说都非常重要。

评分

拿到这本《海派儿科推拿》着实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对传统医学在儿童保健方面的应用非常感兴趣,尤其对推拿这种温和而有效的方式情有独钟。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子专业又不失亲和力的感觉,仿佛在邀请我一同探索儿科推拿的奥秘。我最期待的是书中对于推拿手法和穴位选择的详细讲解,希望能够图文并茂,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一目了然。例如,对于常见的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等儿童常见病,书中是否能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推拿方案?每一种手法具体的操作要领是什么?按压穴位时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禁忌?我希望能看到具体的示范图片,甚至视频链接(如果可能的话),这样能够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准确性。另外,本书是否会涉及推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这些都是家长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我希望这本书不仅是提供一套推拿手法,更能教会我如何科学、安全地运用这些方法,真正成为家庭育儿的好帮手。

评分

。。。。。。。。。。。。。。,,。。,,。。。

评分

非常好,发货快,正品质量!

评分

学习中,不错

评分

很好,便宜实惠,好好学习,争取每天学一点

评分

还行吧

评分

非常实用 纸张很好 内容也很全

评分

很好,便宜实惠,好好学习,争取每天学一点

评分

实用!

评分

很好,书里还有穴位图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