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史料運用手法純熟,與敘事主綫完美融閤。
人物刻畫深刻立體,篇章安排張弛有度。
本書是一流的曆史作品,同時也是高超的文學作品。──普利策奬頒奬辭
這是一本罕見而絕妙的書,精彩易讀,像小說一樣。在處理這樣一個重大的主題上,馬丁利的研究方法無比新穎、令人興奮,所涉及的寬廣範圍和學識令人印象深刻。──J.E.尼爾,英國曆史學傢
本書由優秀的精研16世紀曆史的專傢寫就,剪裁得當、構思精巧,處處栩栩如生,既真實又充滿生氣。──《星期日泰晤士報》
清晰易懂、引人入勝、文筆齣眾。──《觀察傢報》
研究這個時段的曆史學傢,無論是海軍史專傢還是政治史專傢,都無法忽視這本書,它一定會躋身這個主題的著作的經典之列。──《泰晤士報文學副刊》
彆齣機樞,在學術性和可讀性之間達到瞭可敬的平衡,是關於伊麗莎白時期著名的曆史插麯的全新記述。──《曆史》
內容簡介
本書在16世紀整個歐洲天主教與新教勢力進行激烈鬥爭的大背景下,對1588年發生在英國與西班牙之間的著名海戰進行瞭精彩描寫,作者將豐富學識、清湛文筆以及精緻的謀篇布局完美地融為瞭一體,使本書至今仍是關於這個主題的經典著作。
全書以蘇格蘭瑪麗女王受刑開篇,精彩記述瞭英格蘭、西班牙、法國、尼德蘭、教皇國等多方勢力相繼做齣的迴應,清楚交代瞭各國盤根錯節的外交關係以及復雜微妙的政治局勢,最終聚焦在英國艦隊與西班牙無敵艦隊在英吉利海峽內展開的一係列海戰,刻畫瞭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法國國王亨利三世、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海盜德雷剋、無敵艦隊總司令西多尼亞公爵等性格鮮明的人物。
作者將豐富的一手史料和大量二手著作冶於一爐,不著痕跡地加以巧妙運用,使曆史細節、學術成果和敘事主綫緊緊貼閤,做到瞭雅俗共賞,堪稱基於嚴謹研究的曆史敘事作品中的典範。
作者簡介
加勒特·馬丁利(Garrett Mattingly, 1900—1962),美國著名曆史學傢。“二戰”期間曾在美國海軍服役,1948年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歐洲史,在現代早期歐洲外交史方麵卓有建樹。主要代錶著作有《阿拉貢的凱瑟琳》(Catherine of Aragon, 1942)《文藝復興時期的外交》(Renaissance Diplomacy, 1955)《無敵艦隊》(The Armada, 1959)。《無敵艦隊》一書榮獲1960年普利策奬。
楊盛翔,曆史學博士,陝西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講師。
內頁插圖
目錄
序言 1
前言 7
關於曆法的說明 11
關於船隻及其火炮的說明 12
無敵艦隊航綫圖 15
1 揭 幕 1
福瑟林格,1587 年2 月18 日
2 一座城市的天真 6
倫敦,1587 年2 月19 日
3 一位女王的心術 15
格林威治,1587 年2 月19 日至22 日
4 歡快時節的尾聲 27
巴黎,1587 年2 月28 日至3 月31 日
5 行動計劃 38
布魯塞爾,1587 年3 月1 日至22 日
6 苦澀的麵包 48
羅馬,1587 年3 月24 日至30 日
7 上帝的顯豁意旨 64
埃斯科裏亞爾聖洛倫索修道院,1587 年3 月24 日至31 日
8 “風令我前行” 76
倫敦和普利茅斯,1587 年3 月25 日至4 月12 日
9 火燎髭須 87
卡迪斯灣,1587 年4 月29 日至5 月1 日
10 “無論根據何在” 102
葡萄牙海岸,1587 年5 月2 日至5 月20 日
11 木桶闆和財寶 112
聖文森特角和亞速爾群島,1587 年5 月21 日至6 月18 日
12 斷其一臂 120
斯勒伊斯,1587 年6 月9 日至8 月5 日
13 美滿的時日 134
庫特拉,1587 年10 月20 日
......
精彩書摘
《無敵艦隊(汗青堂叢書016)》:
觀眾全都經過揀選,包括來自鄰近地區的兩百多名爵爺和鄉紳,他們一大早就被緊急傳喚而來,此時已經排隊進入大廳的低端。
舞颱的主角讓他們等待瞭三個多鍾頭。差不多30年前,她嫁給瞭未來的法國國王,在盧瓦爾河畔那輝煌而險惡的宮廷裏,她一次次錯失瞭領悟更為重要的政治教訓的機會,卻習得瞭掌控社交場麵的訣竅。現在她從大廳一側悄聲穿過一扇小門走瞭進來,在眾人發現自己之前便已在大廳中現身。她邁嚮平颱,六位侍從兩人一組尾隨其後。她無視延頸企踵、竊竊私語的觀眾,看上去對執掌自己生死的官員也同樣漠然。在一位虔誠人士眼中,步履柔緩的她仿佛行進在前去禱告的路上。隻有在拾級而上,繼而坐進黑絲絨椅子的一瞬間,人們纔隱約感到她似乎也需要他人的援助之手。就算她的雙手在安放於膝上之前曾有過一絲顫抖,也未曾有人察覺。接著,盡管大廳裏的氛圍十分靜穆,她卻仿佛是在嚮觀眾雷鳴般的掌聲答禮緻謝一般,第一次轉過身來麵嚮他們,有人覺得在她臉上看到瞭微笑。
身著黑天鵝絨的她好像淹沒在瞭相同顔色的高背椅中。鼕日陰鬱的光不僅使得她白皙的手黯淡瞭幾分,還令她頭巾的黃金色與堆疊在頭巾下的棕發的紅金色也失去瞭色彩。但看客們仍然可以清楚地望見她喉上精緻的白色蕾絲褶邊,再往上,是一片反襯著黑暗的潔白的心形花瓣,那是她的臉龐,上麵點綴著一雙烏黑的大眼睛、一張小巧而流露齣渴望與不甘的嘴。這就是令裏奇奧為之殉身的女人,是她讓達恩利勛爵這個年青的傻瓜,還有亨特利伯爵、諾福剋公爵、巴賓頓,以及其他上韆位無名男子在北方的荒野和絞架上身名俱裂。自從她鼓動拜倒裙下的臣民們越境來襲,她的傳奇光環便像一柄利劍懸掛在英格蘭的上空。這是最後一位富有此等傳奇色彩的被俘公主,她是法國國王的遺孀、遭放逐的蘇格蘭女王、英國王儲,而且(沉默的現場見證者中想必會有人認同這一點)就在這一刻,如果她的權利得到伸張,本應該是英格蘭的閤法女王。她在刹那間吸引瞭所有人的目光,接著便深深陷進椅子的一團暗影之中,渾似身邊的法官並不存在。在眾人的目不轉睛中,她感到瞭滿足。
肯特伯爵和什魯斯伯裏伯爵與她一同進門,幾乎沒有人注意到他們已經在女王對麵落座。比爾先生立於一旁,清瞭清嗓子,展開羊皮捲,開始朗讀判決書。他其實沒有必要緊張,因為是否有人聆聽委實是件值得懷疑的事。“目無法紀……招亡納叛……欺君犯上、密謀弑君……叛國罪……死刑。”公文的字句對於瑪麗·斯圖亞特和廳堂裏的其他人來說無關緊要,他們心知肚明,宣判與罪行無關。本次判決不過是這場政治決鬥中發起的又一輪攻勢,在場的多數人自記事之日起便目睹瞭這場戰爭,實際上,早在敵對的兩位女王齣生前,決鬥便已開始。交戰的兩派於60年前開始形成,一方捍衛舊教,另一方代錶新教,齣於命運的捉弄,其中的一方甚或雙方都常常團結在女人的統領下。曆史見證瞭阿拉貢的凱瑟琳與安妮·博林的矛盾、瑪麗·都鐸與伊麗莎白·都鐸的衝突、伊麗莎白·、都鐸與洛林的瑪麗的較量,而伊麗莎白·都鐸與絞刑颱上的這位囚徒瑪麗·斯圖亞特之間的決鬥,如今已經持續瞭將近30年。最敏銳的政治傢們興許會好奇,過去20年中,英格蘭究竟如何成功地容下瞭這兩位前世注定的仇傢,並讓她們同時存留在世上。
無論伊麗莎白做瞭什麼,瑪麗·斯圖亞特都必定竭盡所能尋找一切辦法破壞錶姐的計劃、貶損她的身份。在雙方的殊死搏鬥中,揮齣的刺擊沒有犯規一說。當帶來優勢的武器從手中滑落後,瑪麗嘗試瞭弱者可以隨手抓起的所有武器。除瞭謊言、眼淚、逃避、威脅和乞求,她還利用王冠、美貌和信仰去盡力贏得任何男人為她的事業赴湯蹈火。
……
前言/序言
寫一本有關西班牙無敵艦隊戰敗的書,一定早就有人動過這個念頭,而我第一次産生這樣的想法,是在1940 年6 月,那時全世界的目光又一次轉嚮瞭英格蘭的海岸及周邊海域。 如果說這個想法有令我癡迷的地方,那是因為雖然已有不少人就這個題目著書立說,可是把那場海戰置於更廣闊的全歐洲語境中予以重述,看起來仍然饒有趣味,這種視角曾一度受到青睞,不過自從1914 年以前的和平年代開始,戰役和語境之間的紐帶便在人們的視野中逐漸瓦解瞭。在馬漢和一係列帝國理論傢的塑造下,1588 年的那場戰役在人們心中似乎變成瞭一場製海權之爭、一場意在爭奪通往亞洲和美洲的新航路的現實較量。從這些觀點來看,為經濟利益而戰既正當又理所當然,為彼此衝突的思想體係而戰,為維護信仰的相對正確而流血,則顯得荒誕不經和駭人聽聞。
然而1588 年的人們會對此持有異議。對他們而言,英國和西班牙的艦隊在英吉利海峽上的碰撞是一場末日決戰的開端,決戰雙方分彆代錶光明與黑暗,即將迎來最終的殊死搏鬥。身處哪個陣營取決於你的立場,整個歐洲大陸已經被清晰的鴻溝一分為二,雖然多數國傢名義上未曾參戰,可是真正意義上的中立國並不存在。歐羅巴大陸的每一寸土地都在屏息諦視海峽中的戰鬥,因為人們能夠真切地感受到,戰爭的結果不僅將要決定英格蘭和蘇格蘭、法蘭西與尼德蘭的命運,還將決定基督教世界未來將何去何從。意識形態之戰從來都是具有革命意義的戰爭,它們不費吹灰之力就能逾越國境,而且在參戰人群的想象中,至少就他們的意願來看,這將會是毫無保留的全麵戰爭。站在1940 年的曆史關口,當然要比以往的某個時刻,例如1890 年,更容易理解這一點。
西班牙進攻英格蘭是大陸軍事強國企圖建立歐洲霸權的首次嘗試,在現代曆史上,這個模式還將一次次地反復重現。早在1940 年,我就曾構思過一本小書,它將以標準化的敘述為基礎,主要緻力於提齣多方麵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基於,或者說讓人覺得都是基於西班牙成功入侵英格蘭所引發的。不過,在我的設想尚未取得深入進展的時候,它就不得不因為其他事情的乾擾而暫告中止瞭。在得以迴歸該計劃前,我收獲瞭些許新知——誠然,這不過是些浮光掠影的認識,但委實要比一位久坐書齋的中年曆史學傢所能期待的豐富得多——其中的一些涉及海戰和兩棲聯閤作戰,另一些則與無敵艦隊當年駛過的水域有關。
等我終於有時間再次迴到無敵艦隊的命題時,完成這本書已不再是一項緊迫的任務,不過著手寫作的想法仍在召喚著我,因為書中的戰役不僅僅是西班牙和英格蘭的海上決鬥那麼簡單,它實則是現代曆史上第一次重要國際危機的焦點所在。由於時間很充裕,我決定這一次從原始文獻入手,注重蒐求檔案資料和印刷品,對於即將提及的地點,我盡可能多地實地參觀乃至故地重遊,之所以這麼做,既不是因為我堅信這套程序更加純正,也不是為瞭得齣什麼驚人的新發現,原因其實很簡單,這就是我喜歡的工作方式。除此之外,我從邁剋爾·劉易斯1 教授發錶在《水手之鏡》(The Mariner’s Mirror)上的係列文章《無敵艦隊的火炮》(“Armada Guns”,第XXVIII-XXIX 捲,1942—1943)中獲益良多,該文嚮我展示瞭,隻要擁有嶄新的視角和若乾新鮮的材料,就依然能夠在公眾熟知的老生常談中鋪就另一條新穎而重要的闡釋路徑。還有吾友伯納德·德沃托的《決定之年》 (The Year of Decision,1943)和《橫渡寬廣的密蘇裏河》(Across the Wide Missouri)1,剛脫下戎裝不久,我便開始拜讀這兩部書的手稿,我渴望復原16 世紀末那一幀幀彼此串聯的曆史畫麵,使之如德沃托筆下落基山西麓的曆史那樣躍然紙上,但我很好奇自己的成功能否達到老朋友的一半。
最後,我終究沒能發現什麼前所未聞的驚人闡釋,不過對未齣版材料的鈎沉和對已齣版文獻的再度檢視,倒是令我得齣瞭些許宛似零珠碎玉的新證據,它們削弱瞭一些既有觀點,又使另一些得到夯實。還是拜這段艱辛的基礎工作所賜,時不時地,我確乎聽到瞭裊裊如訴的音符,看到瞭觸手可及的映像,它們賦予這一段人盡皆知的故事以新的活力。故而,雖然這裏的文字大抵與當下通行的學術觀點並無二緻,我仍奢望它能充分展現齣論述重點轉移和史料細節增訂上的努力,以證明這並不完全是一次舊調重彈。
既然本書的寫作並非專供學界方傢的探討,而是服務於對曆史感興趣的任何讀者,書中便沒有附加腳注。但考慮到部分研究這段曆史的學生興許會在翻閱之餘,對於文中的判斷和立論的背景稍感好奇,我先在文末附上瞭一份總體說明,解釋瞭本書主要依據的史料和已齣版的著作,接著對每一章涉及的主要文獻作瞭簡要注解,任何與大眾觀點抵牾的新見解,其後都列有專門的論據介紹。
我的檔案踏勘工作得到瞭資金支持,包括一筆富布萊特助研奬學金和兩份來自約翰·西濛·古根海姆基金會的津貼。我曾覥顔得到眾多圖書館員、館長、檔案保管人的鼎力相助,他們來自英格蘭、歐洲大陸本土或美利堅,此處恕不一一。對於我和我的學生,西曼卡斯綜閤檔案館(Archivo General de Simancas)的裏卡多·馬達萊諾博士(Dr. Ricardo Magdaleno)及工作人員幫助良多,本人銘謝在心,一刻不能淡忘,一並需要緻謝的還有路易斯·B·賴特博士(Dr. Louis B. Wright)和華盛頓特區富爾傑莎士比亞圖書館(Folger Shakespeare Library)的其他工作人員,感謝你們的理解與閤作。受益於海軍中將J. T. 菲爾斯特納(J. T. Furstner)的熱忱鼓勵,以及荷蘭海軍史專傢、萊頓大學教授T. H. 米洛(T. H. Milo)的專業輔助,我在荷蘭的短暫停留得到瞭遠遠超乎事先設想的收獲。我的朋友艾達(Ida)和利奧·格肖伊(Leo Gershoy)閱讀瞭大部分手稿,並給齣瞭頗為有益的建議,愛德華·麥剋(Edward Mack)仔細閱讀瞭每一行內容,此前三十年,他正是這樣不辭辛勞地幾乎讀遍瞭我的所有作品。查爾斯·H. 卡特(Charles H. Carter)先生同樣巨細無遺地審閱瞭全部書稿,還幫我製作瞭索引。我要感謝美國海岸和土地測量局潮汐和洋流研究處提供的潮汐錶,還有我的同事哥倫比亞大學天文係教授揚·施爾特(Jan Schilt)以及海頓天文館的休·賴斯博士(Dr. Hugh Rice),後者為我解答瞭有關英吉利海峽上的暴雨和汐流等方麵的疑問。在研究和寫作的每一個階段,我都理所當然地受益於妻子的全心參與,因而對筆者而言,正如往常一樣,本書有幾分屬於我,就有幾分屬於她。
無敵艦隊(汗青堂叢書016) [The Armada]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無敵艦隊(汗青堂叢書016) [The Armada]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