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国学、中国史、世界史大纲+用年表读懂中国史(第3版)(函套装4册)

简明国学、中国史、世界史大纲+用年表读懂中国史(第3版)(函套装4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谢苇丰,叶云瑞,张景忠,马东峰 著
图书标签:
  • 国学
  • 历史
  • 中国史
  • 世界史
  • 年表
  • 套装
  • 文化
  • 教育
  • 通史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12249110
版次:1
商品编码:1224911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958
套装数量:4
字数:916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年销十万的《用年表读懂中国史》领衔,再度掀起轻松读史新高潮。
  被奉为“师生必读”的民国学人笔记,十万字提纲挈领,贯穿5000年中外通史;
  极受欢迎的图表式结构,简明扼要、视觉直观、分析到位、便于记忆,意想不到的入门好书。

内容简介

  本套书旨在用至简之文字,讲述至复之事理;对于一事,多溯其源流,详其事实,述其结果,究其影响,以期读者快速得此一事的概念。在内容上约分为两大块:一部分重在详述事实,另一部分重在归纳概括,意在贯通。在编写上采用图表式结构,提纲分目,按类详述,以期达到视觉直观、便于记忆的目的。
  《用年表读懂中国史(第3版)》一本年销售过十万册,畅销多年的有态度的历史年表,全书采用陈寅恪、王国维、吕思勉、钱穆、黄仁宇的大历史观,观点独特,分析透彻,发常人所未见,揭示难得勘破的历史规律。可谓是当今历史出版当中的难得佳作。
  除此之外,本书用年表贯穿全书,标明公元、朝代、帝王年号,系以历史事件,包括朝代兴衰、帝王更替、战役、改革、政争等,世界史大事夹杂其间直接与之对照。每个朝代的重要史实,标题清楚,叙事明白,与年表相呼应,方便查询,实为及其适合学生与一般读者阅读的中国历史读物。
  《简明国学大纲》全书仅用十万字,不到两百页的篇幅贯穿起3000年的国学知识,实为难得的国学入门读物,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国学者也打开了方便之门。全书分为经学、文字学、哲学、史学、文学,对于国学可谓例举无遗。本书对于国学的源流变迁叙述较详,使学者获益匪浅。非常便利于初学者阅读,仅述定论,或者仅写传说,其异议之处则从略不记。体例上,以表解的形式进行简明扼要的归纳梳理,极有条理,眉目清晰,易读易记。非常适合快速了解国学知识的读者。
  《简明中国史大纲》全书仅用十余万字,不到两百五十页的篇幅贯穿起5000年的中国通史,实为难得的中国史入门好书。全书共分为五编,述及内容上至上古时期之神话传说,下至清朝灭亡。全书内容可分为两大类:第二编至第四编重在叙事实,第一编及第五编意在贯通。全书以表解的形式进行简明扼要的归纳梳理,极有条理,眉目清晰,易读易记。非常适合快速了解中国历史的读者。
  《简明世界史大纲》全书仅用十余万字,不到两百五十页的篇幅贯穿起5000年的世界通史,实为难得的世界史入门好书。全书共分为五编,述及内容上至上古时期,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调整。全书以表解的形式进行简明扼要的归纳梳理,极有条理,眉目清晰,易读易记。非常适合快速了世界历史发展脉络的读者。

作者简介

  谢苇丰,著名出版人,曾编辑出版《国学表解》(即《简明国学大纲》)、《本国史表解》(即《简明中国史大纲》)、《文字指正》、《虚字使用通释》等著作,参与点校《曾文正公集》、《十八家诗钞》等著作。
  《国学表解》于1934年由九州书局出版,以其条目清晰、详略得当、视觉直观、线索明确,备受读者喜爱和好评,被奉为“师生必读”。

  叶云瑞,著名出版人、自由撰稿人,曾编辑出版《世界史表解》(即《简明世界史大纲》),写作郁达夫评论文章等。
  《世界史表解》于1936年由九州书局出版,以其条目清晰、详略得当、视觉直观、线索明确,备受读者喜爱和好评,被奉为“师生必读”。

  张景忠,1951年生,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先后发表《寻根小说:一次理论与创作并举的小说潮》《新时期军旅小说发展轨迹》等论文多篇,主持或参与《延边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与保持》等多项课题。

  马东峰,1980年生,文学硕士、世界史博士。先后发表《论张承志的知青小说的主体意识》《比较视野下的《金鳌新话》与《剪灯新话》》等论文,编写《中西文论读本》。







内页插图

目录

《用年表读懂中国史(第3版)》
原始社会
东非猿人:最早的文明曙光 / 2
北京周口店人:最早意义上的中国人 / 3
女娲造人:中国历史进入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 4
半坡文明的发掘:华夏文明的源头 / 5
河姆渡文化:中国文明的另一大源头 / 7
三皇的传说:中国人对文明的不懈追求 / 8
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国:文明延续的黄河、长江流域 / 9
黄帝击杀蚩尤:充满迷雾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 11
禅让的神话:世俗王权的确立 / 12
大禹的功绩:第一次确立的“天下”观念 / 13
……………
清朝
后金:从辽东部落到建立大清帝国 / 316
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血腥屠杀下的民族对立 / 317
郑成功攻占台湾:抗击外国殖民者的民族英雄 / 318
八旗制度和八王议政:大清早期的军事政治制度 / 319
康熙平定三潘:统一和分裂的战争 / 321
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清、俄帝国比较 / 322
康乾盛世: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农业的发展 / 324
大兴文字狱和禁毁书目:皇权对思想自由的最严密控制 / 325
册封活佛和金瓶掣签:中央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 / 327
“永不加赋”和“摊丁入亩”:清代中期地租形态的变化 / 328
马戛尔尼使华:东西两大帝国的首次正式接触 / 329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封建制度走向末局 / 330
吹拉弹唱,生旦净末丑:京剧繁荣和八旗子弟生活 / 332
遍地白莲花开:清朝的民众反抗运动 / 333
鸦片战争(上): 战争前的国际国内形势 / 334
鸦片战争(下):清朝走向没落,近代史进程开始 / 335
《简明国学大纲》
第一编 经学…………………………………………………………………………………………………1
第一章 经的概况………………………………………………………………………………………3
第二章 经的各论………………………………………………………………………………………7
第一节 《易》… ………………………………………………………………………………7
第二节 《书》… ………………………………………………………………………………9
第三节 《诗》… ………………………………………………………………………………12
第四节 《礼》… ………………………………………………………………………………15
第五节 《春秋》… ……………………………………………………………………………19
第六节 各经… ………………………………………………………………………………21
第三章 汉晋经学………………………………………………………………………………………22
第一节 汉… ……………………………………………………………………………………22
第二节 晋至南北朝… ………………………………………………………………………25
第四章 唐以后经学……………………………………………………………………………………27
第一节 隋唐………………………………………………………………………………………27
第二节 宋元明… …………………………………………………………………………………29
第二编 文字学……………………………………………………………………………………………………37
第三编 哲学… ……………………………………………………………………………………………………51
第四编 史学… ……………………………………………………………………………………………………77
第五编 文学… ……………………………………………………………………………………………………89
《简明中国史大纲》
第一编 绪说… …………………………………………………………………………………………………… 1
第二编 上古史…………………………………………………………………………………………………… 5
第一章 上古之神话和传说… ………………………………………………………………………………7
第二章 夏商之兴亡…………………………………………………………………………………………9
第三章 周之建国及政教……………………………………………………………………………………12
第四章 春秋与战国…………………………………………………………………………………………15
第三编 中古史………………………………………………………………………………………………19
第一章 秦之兴亡……………………………………………………………………………………………21
第二章 西汉之兴亡…………………………………………………………………………………………24
第三章 东汉之兴亡…………………………………………………………………………………………28
第四章 两汉对于域外之经营… ……………………………………………………………………………30
第五章 两汉之学术…………………………………………………………………………………………35
第六章 三国至南北朝的政局… ……………………………………………………………………………36
第七章 魏晋至南北朝的文化… ……………………………………………………………………………43
第八章 隋唐之政局…………………………………………………………………………………………46
第九章 隋唐的武功和交通… ………………………………………………………………………………52
第十章 隋唐之文化…………………………………………………………………………………………62
第十一章 五代十国…………………………………………………………………………………………66
第十二章 宋之政局…………………………………………………………………………………………69
第十三章 宋代之少数民族… ………………………………………………………………………………72
第十四章 宋代的文化………………………………………………………………………………………80
第十五章 元代之武功………………………………………………………………………………………83
第十六章 元之交通和文化西渐… …………………………………………………………………………88
第十七章 明代之政局………………………………………………………………………………………90
第十八章 明代之对外………………………………………………………………………………………95
第十九章 元明之文化……………………………………………………………………………………101
第四编 近世史………………………………………………………………………………………………… 107
第五编 总说… ………………………………………………………………………………………………… 165
《简明世界史大纲》
第一编 上古史…………………………………………………………………………………………………… 1
第一章 古代诸国的文化……………………………………………………………………………………3
第一节 世界四大文化的发育地……………………………………………………………………… 3
第二节 埃及… …………………………………………………………………………………………4
第三节 两河流域的巴比伦与亚述… …………………………………………………………………6
第四节 希伯来与腓尼基… ……………………………………………………………………………9
第二章 古印度和佛教………………………………………………………………………………………12
第一节 印度……………………………………………………………………………………………12
第二节 佛教……………………………………………………………………………………………13
第三节 大月氏与佛教…………………………………………………………………………………16
第三章 希腊与波斯…………………………………………………………………………………………17
第一节 希腊……………………………………………………………………………………………17
第二节 波斯……………………………………………………………………………………………19
第三节 希腊的衰落……………………………………………………………………………………22
第四节 马其顿帝国……………………………………………………………………………………23
第五节 希腊的文化… …………………………………………………………………………………24
第二编 中古史……………………………………………………………………………………………………49
第三编 近古史………………………………………………………………………………………………… 107
第四编 近世史………………………………………………………………………………………………… 141
第五编 现代史………………………………………………………………………………………………… 187


好的,这是一份根据您的要求撰写的,不包含“简明国学、中国史、世界史大纲+用年表读懂中国史(第3版)(函套装4册)”内容的详细图书简介,力求自然、信息丰富,无明显AI痕迹: --- 历史的深度回响:从古至今的文明探索 【精装珍藏版·全彩印刷】 图书简介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接触到海量的历史碎片,但真正的理解与宏观的视野却常常被淹没。本套丛书,精选了三部在各自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量级著作,旨在为读者搭建一个系统、深入且富有洞察力的知识框架。我们聚焦于人类文明的核心脉络、思想的起源与演变,以及技术进步对社会结构的重塑,力求超越简单的年代罗列,探寻历史背后的逻辑与因果。 第一卷:《哲学之源:西方古典思想的逻辑构建》 探索理性诞生的摇篮,追溯现代思维的起点 本卷深入剖析了从古希腊的米利都学派到罗马晚期哲学的完整发展脉络。它并非仅是哲学家的传记汇编,而是对西方理性精神如何一步步从神话叙事中挣脱、最终确立“逻各斯”(Logos)核心地位的严谨考察。 核心内容聚焦: 1. “自然”的觉醒: 细致解读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等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对世界本源(Arche)的追问,展现了人类第一次尝试用自然规律而非神谕解释宇宙的勇气。重点分析赫拉克利特的“变动不居”与巴门尼德的“永恒同一性”之间的辩证张力。 2. 苏格拉底的革命: 详细阐述苏格拉底如何将哲学的焦点从自然转向人本身,他通过“助产术”(Maieutics)对雅典城邦的道德困境提出的挑战,及其对后世伦理学、认识论的奠基作用。 3. 柏拉图的理想国与洞穴寓言: 深入解析柏拉图的“理念论”(Theory of Forms),探讨其“理想国”模型在政治哲学和教育理论上的深远影响。我们不仅呈现其理论结构,更着重分析其如何回应了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 4. 亚里士多德的百科全书式综合: 本部分详尽梳理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三段论的构建)、形而上学、伦理学(中道理论)以及政治学(对不同政体的分类与评价)。特别关注其“经验主义”倾向如何为后世的科学方法论提供了最早的蓝图。 5. 希腊化时代的精神转向: 考察斯多葛学派(强调理性与德性,顺应自然)和伊壁鸠鲁学派(追求“宁静”与适度快乐)如何应对城邦衰落后的个体迷茫,这为我们理解现代心理调适提供了历史参照。 第二卷:《工业革命的引擎:科技、资本与社会的转型》 跨越世纪的震荡,解析现代世界的权力结构 本卷将目光聚焦于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人类历史上最剧烈的一次生产力飞跃——工业革命。它不仅关乎蒸汽机和纺织机的发明,更是一场涉及人口结构、阶级关系、全球贸易和意识形态的全面重塑。 核心内容聚焦: 1. 技术突破的链式反应: 细致描绘了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和贝塞麦转炉炼钢法等关键技术如何互相激发,形成不可逆转的生产力提升链条。书中特别引入了关于“煤炭-铁-蒸汽”三角关系的经济地理学分析。 2. 资本主义的初期形态: 探讨亚当·斯密《国富论》问世后,自由市场理论如何在实践中落地生根。分析了工厂制度的兴起,劳动分工的极致化,以及由此带来的财富集中与工人阶层化的过程。 3. 城市化的代价与机遇: 详尽描绘了曼彻斯特、利物浦等新兴工业城市的人口爆炸、基础设施的极端滞后以及随之而来的公共卫生危机和社会隔阂。我们通过当时的报刊、日记和政府报告,重现了当时的生存图景。 4. 意识形态的对抗与融合: 深入对比了工业社会催生的主要思潮。解析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批判,以及对社会主义理想的构建;同时也考察了功利主义、自由主义在应对社会不公问题上的调整与演变。 5. 全球化初探: 工业革命如何驱动了对原材料和广阔市场的渴求,从而加速了帝国主义的扩张,将世界经济体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联结起来,奠定了20世纪初的国际政治格局。 第三卷:《艺术的隐喻:文艺复兴至现当代的美学断裂》 解码图像、音乐与文学背后的时代精神 历史不仅是政治和经济的博弈,更是人类精神面貌的视觉呈现。本卷将以艺术史为主线,串联起欧洲从宗教主导向个体解放的漫长心路历程。 核心内容聚焦: 1. 人文主义的复兴: 详细解析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和学者如何重新发掘古典遗产,关注人的尊严与潜力。重点分析达芬奇解剖学的精确性与米开朗基罗雕塑中的理想化人体,如何标志着艺术的“现世化”。 2. 巴洛克与启蒙的光影: 考察巴洛克艺术(如卡拉瓦乔的光影对比)如何服务于反宗教改革的宏大叙事,以及随后的启蒙运动如何推动了新古典主义对秩序、理性和清晰的回归。 3. 浪漫主义的爆发: 分析工业革命带来的异化感和对自然力量的重新敬畏,如何催生了浪漫主义对情感、想象力与个人体验的推崇。德拉克洛瓦的色彩革命与贝多芬的交响乐如何打破既有规范。 4. 现代性的挑战与解构: 深入探讨印象派、立体派等先锋艺术运动对“再现”传统的颠覆。解析毕加索、马蒂斯等如何通过分解、重构视觉元素,反映了20世纪初社会结构的破碎感和对单一真理的怀疑。 5. 20世纪的媒介与声音: 关注摄影技术、电影的兴起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冲击,以及二战后抽象表现主义和波普艺术如何继续挑战“何为艺术”的边界,直面消费社会与大众文化的复杂性。 本套丛书的独特价值: 本套丛书避免了碎片化的叙述,通过哲学、科技、艺术三重视角的交织印证,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多维历史解析法”。它不仅告诉你“发生了什么”,更致力于解释“为什么会这样发生”以及“它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的思维习惯”。严谨的考据、流畅的文笔和丰富的历史细节,使其成为渴望建立稳固知识体系的严肃读者的理想选择。 ---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购买这套书主要是冲着那个“用年表读懂中国史(第3版)”来的,因为我一直觉得纯粹的文字叙述很难把时间线理顺。这本年表简直是为我这种“视觉学习者”准备的救星!第三版的更新和优化非常明显,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日期和事件罗列,而是巧妙地运用了色彩编码和分层设计,将政治大事、文化成就、科技发展甚至对外关系这些不同维度的信息并行展示。当我看到某个朝代的兴衰脉络,能清晰地看到同一时期,在遥远的地方发生的重大世界事件是如何与之交织的,这种跨时空的对照,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历史视野。以前我总觉得历史是线性的,读了它才知道,历史的真相往往是网状的,不同区域的进程在特定时间点上会产生奇妙的共振。我常常把这本年表放在手边,遇到文字书中有疑惑的地方,立刻翻到年表上定位,瞬间就能把事件的“时间坐标”牢牢锁定,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和准确性。

评分

我最欣赏这套书的地方,在于它在处理宏大叙事时的那种冷静和清晰的脉络感。拿到“中国史”和“世界史大纲”这两本时,我本来有点担心会像过去读过的很多通史一样,要么过于侧重政治军事,要么就是流水账式的事件堆砌。然而,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非常高明,它成功地在“广度”和“深度”之间找到了一个精妙的平衡点。世界史部分没有陷入欧洲中心的叙事陷阱,对非西方文明的描述也相当到位,让我对不同文明在不同时期的交互影响有了更立体的认识。而中国史部分,它不像某些读物那样神化或贬低历史人物,而是提供了一个非常客观的框架,让你能透过迷雾看到历史前进的逻辑。更妙的是,它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社会变迁和制度发展穿插叙述,使得历史不再是孤立的片段,而是互相影响的有机整体。翻阅起来,感觉就像在看一部精心剪辑的纪录片,信息密度高,但节奏控制得极佳,绝不会让人感到信息过载。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和整体设计也体现出一种对读者的尊重。函套的设计让四本书收纳得井井有条,无论是放在书架上还是需要携带,都显得非常体面和方便。纸张的选择和印刷质量也无可挑剔,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像我这样经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的深度阅读者来说,是相当重要的细节体验。排版上,文字的留白恰到好处,标题和段落的区分清晰明了,即便是那些涉及复杂概念的段落,也能做到逻辑清晰、一目了然。我尤其喜欢它在重要名词的标注处理上,既不会过度打断阅读的流畅性,又能确保关键信息被准确地传达。总而言之,从内容编排的匠心独运,到最终呈现的实体质感,这套书的出品方显然是花了很多心思,体现了一种对知识传递的专业态度,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一种愉悦和信赖感。

评分

我发现这套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教你知识”,更在于“教你如何思考历史”。在国学部分,它引导我们去探寻古人的思维模式,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文化驱动力;而在中外史的框架梳理中,它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分析工具,鼓励我们自己去比较、去权衡不同史观的优劣。例如,在比较不同文明的早期发展路径时,它只是陈述了事实和主要学者的观点,留下了大量空白供读者自己填补和判断。这种“引导式学习”的方法,让我从一个单纯的信息接收者,逐渐转变为一个主动的知识构建者。它培养了一种对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审视的习惯,而不是满足于单一的、标签化的解释。对于想要真正建立起一套独立历史观的求知者来说,这套书提供的思维模型比单纯的知识点堆砌要宝贵得多,是值得反复研读的“工具箱”。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历史小白量身定做的!我之前对国学和历史一直有点敬而远之,总觉得内容庞杂、难以入手。但是这套书,尤其是那个“简明国学”部分,真的把很多晦涩的传统文化概念讲得清清楚楚,像剥洋葱一样层层递进,让我这个零基础的人也能跟上节奏。它没有那种故作高深的文言文堆砌,而是用非常现代、平实的语言去阐释那些深厚的道理,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力。比如讲到儒家思想的流变,它不是干巴巴地罗列观点,而是会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思想,这种“情景代入”的叙述方式,大大增强了阅读的代入感和理解深度。另外,书中对一些核心概念的提炼总结非常到位,读完一个章节,合上书本,脑海里就能构建出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这对于系统学习来说太重要了。如果说美中不足,也许是篇幅相对精简,对于某些深入的探讨可能还需要额外参考更专业的著作,但作为入门和打基础,这套书绝对是首选,让人一下子对国学这个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信心。

评分

非常不错的书,值得购买。

评分

大纲类的书,非常不错,印刷质量不错,值得推荐

评分

不错不错,留下来慢慢看吧

评分

數学老师哭了!

评分

除此之外,本书用年表贯穿全书,标明公元、朝代、帝王年号,系以历史事件,包括朝代兴衰、帝王更替、战役、改革、政争等,世界史大事夹杂其间直接与之对照。每个朝代的重要史实,标题清楚,叙事明白,与年表相呼应,方便查询,实为及其适合学生与一般读者阅读的中国历史读物。

评分

大纲类的书,非常不错,印刷质量不错,值得推荐

评分

解:1元=100分

评分

内容通俗易懂,适合一般不求很专业的人阅读,活动价格很给力,支持京东!

评分

=10000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