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王阳明诞辰546年经典文集
三登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方志远倾力推荐
他是心学宗师、智慧化身,为何屡历险阻?
他是千古圣人、事功卓绝,为何毁誉参半?
名家方志远解读王阳明的传奇人生,生动再现心学精髓及其发展脉络,深入剖析知行合一的无边智慧。
一代大儒王阳明以其文治武功俱称于世,其学影响我国明清两代以至近现代,远播日本、朝鲜等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本世纪以来,随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研究的持续深入,以王阳明为代表的文化大家逐渐成为学界热点。本书让“王阳明”传奇人生进入公众视野,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儒学具有积极意义。
王阳明“千古一人”的形象深入人心;作者方志远教授多次受邀登上央视百家讲坛,王阳明及其学说拥有了学界之外的大量读者和崇拜者。在这种文化背景之下,为适应不同层面的读者需求,本书根据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对王阳明的传记做了精心编排和修订。
通过对王阳明一生廉政思想、行为及其家规理念的深入研究,挖掘了以其“知行合一”“修身明德”“秉公执守”为代表的廉政思想,将对全国读者尤其是党员干部学习研究王阳明思想,深入解读其心学智慧起到积极作用。
方志远,江西吉安人,史学硕士、文学博士,江西师范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社科基金历史学科评审组专家,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江西历史学会会长。代表著作有《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明清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等,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在《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发表史学评论100余篇,多次被央视官网评为*受欢迎的“百家讲坛”主讲人。
楔 子 / 001
第一章 豪迈不羁 出自天性 / 004
一、儿从天上云中来 / 004
二、父亲的轶事 / 006
三、“打破维扬水底天” / 008
四、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 / 011
五、试马居庸关 / 014
六、新婚之夜无踪迹 / 017
七、“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 020
第二章 吾当上下而求索 / 023
一、才受威宁剑,便将边务忧 / 023
二、刑部云南司的新任主事 / 026
三、为圣为文两彷徨 / 030
四、九华山的奇遇 / 035
五、阳明名世 / 039
六、主考山东 / 042
七、“守仁从宦三十年,未见此人” / 043
第三章 龙场“悟道” / 048
一、言事下狱 / 048
二、前路可曾有知己 / 052
三、鼓山奇遇 / 055
四、第一批门人 / 060
五、西行龙场路漫漫 / 062
六、阳明小洞天 / 065
七、何陋轩与君子亭 / 068
八、妙论神仙术 / 072
九、龙场“悟道” / 074
十、主席贵阳书院 / 078
十一、同是天下沦落人 / 083
第四章 中原刮起王旋风 / 086
一、西辞龙场东归去 / 086
二、吉安的民情习俗 / 090
三、庐陵知县 / 093
四、仕途的转机 / 098
五、大兴隆寺中的三人会 / 100
六、方献夫成了王门弟子 / 103
七、朱陆之辩 / 105
八、南下途中说“大学” / 108
九、各家都有难念的经 / 112
十、形在山水,意在点化 / 116
十一、滁州岁月 / 118
十二、师徒问答 / 124
第五章 南赣汀漳巡抚 / 130
一、祭酒乎?巡抚乎? / 130
二、途经万安戏演兵 / 134
三、夜审老吏 / 138
四、初行“十家牌法” / 141
五、练民筹饷 / 144
六、“破山中贼”──漳南鏖战 / 147
七、提督南赣军务 / 149
八、“破山中贼”──用兵南赣 / 152
九、“破山中贼”──祥符宫中的阴谋 / 156
十、南赣设置 / 162
十一、“破心中贼”──戒奢靡、立乡约 / 165
十二、“破心中贼”──兴社学、行教化 / 169
十三、王门弟子 / 172
十四、徐爱论说《传习录》 / 177
十五、阳明妙论 / 179
十六、南赣山中风光好 / 183
第六章 处危应变 / 187
一、宁府是非 / 187
二、各自念权经 / 190
三、宸濠终于挑起了反旗 / 193
四、丰城脱险 / 195
五、兵不厌诈 / 197
六、吉安起兵,丰城决策 / 200
七、端了宸濠的老巢 / 203
八、初战黄家渡 / 204
九、樵舍决战 / 207
十、“以我家事,何劳费心如此” / 208
十一、皇城闹剧 / 210
十二、渔阳鼙鼓动地来 / 213
十三、荒唐皇帝荒唐事 / 216
十四、叛王宸濠成了奇货 / 219
十五、面见“张公公” / 221
十六、杨一清排解烦难 / 225
十七、安抚京军 / 227
十八、祸福之间 / 231
十九、给皇帝面子 / 235
二十、王艮拜师 / 237
二十一、始揭“致良知” / 241
第七章 远离政治中心的日子 / 247
一、皇恩浩荡 / 247
二、人算不如天算 / 250
三、不给待遇的“新建伯” / 252
四、王学从此大明于天下 / 255
五、说谤 / 256
六、“儒佛老庄皆吾之用,是之谓大道” / 259
七、门人万象 / 261
八、阳明教法 / 265
九、京中争论大礼议 / 267
十、斩不断的瓜葛 / 269
十一、左顺门事件与碧霞池赋诗 / 272
十二、晚年得子 / 275
十三、说“良知” / 278
第八章 最后的行程 / 282
一、朝廷终于记起了王守仁 / 282
二、“天泉证道” / 285
三、“大学问” / 287
四、词章国里重遨游 / 294
五、学问与事功并无二致 / 298
六、平定田州,只在谈笑之间 / 300
七、袭破八寨,又是功高遭忌 / 303
八、最后的行程 / 306
九、“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 308
十、千古毁誉,听其自然 / 311
王阳明年表 / 316
参考文献 / 322
附一 :明朝百年启示录 / 327
附二 :王守仁的个性与明代士风 / 335
附三 :阳明史事三题 / 340
附四 :“知行合一”与王阳明的“三不朽” / 357
附五 :知行合一 :王阳明的事功与学术 / 363
后记 / 392
再版附记 / 396
三版附记 / 398
仕途的转机
王阳明在庐陵为知县期间,朝中局势发生了突变。正德五年(1510 年) 八月,宦官刘瑾被捕下狱,接着被处以死刑,凡刘瑾专政期间受打击者, 均予平反。王阳明仕途中的转机也随着刘瑾的倒台来到了。
这年九月,王阳明在庐陵做了六个多月的知县后,前往北京“朝觐”。
根据明朝的制度,地方官每三年进京一次,朝见皇帝,叫“朝觐”;同 时接受吏部和都察院的考察,即“朝觐考察”。
王阳明这次进京,是参加正德六年(1511 年)正月的“朝觐”。按当时 的交通情况,从庐陵到北京,一路都是水道,先顺赣江而下,由鄱阳湖进长江, 再由扬州入运河,至通州,再改陆路,进北京。这一路上的正常行程大约 需要一个月左右。“朝觐:在正月,按理说十月底动身时间也是绰绰有余的。 但王阳明九月底动身,十一月初就到了京师北京,比正常的朝觐时间提早 了近两个月。刘瑾被捕在这年八月十一日,至二十五日被杀,这一消息到 江西的时间应在九月上、中旬。可见,王阳明是在得知刘瑾被捕或被处死 的消息后,以朝觐为名,提前进京活动的。活动什么?当然是要求“平反”。
到了北京之后,经过湛若水等人的安排,王阳明借住在大兴隆寺,等 待消息。果然,还没到“朝觐”的时间,吏部的委任书就下发了,将王阳 明由庐陵县知县升为南京刑部四川清吏司的主事。
十年前,王阳明初入仕时,就是刑部云南清吏司的主事。如今重新回 到了原来的起点,但却是南京的刑部四川清吏司主事。但接下来的,是一 连串的升迁。
正德六年(1511 年)正月,王阳明尚未赴南京就职,新的任命就下达 了,改为吏部验封司主事。验封司位于文选司之后、稽勋司和考功司之前, 是吏部的第二司,掌封爵、袭荫、褒赠、吏算等事,从地位来说,大致相 当于贬谪之前的兵部武选司。但这只是第一波。
接着,当年十月,升任吏部文选司员外郎。文选司为吏部四个清吏司 中的首司,在六部四十二个清吏司中地位最高,掌文职官员和吏员的升迁、 改调等事。员外郎则为文选司的副长官,从五品。这对于王阳明的仕途来说, 是一次跨越。
正德七年(1512 年)三月,再升吏部考功司郎中,正五品。
同年十二月,升南京太仆寺少卿,正四品。这在明代,就算进入高级 官员的行列了。
从正德五年(1510 年)十一月刘瑾被杀后王阳明以朝觐为名到北京, 到正德七年(1512 年)十二月升南京太仆寺少卿,在这两年的时间里,王 阳明由正七品升为正四品,升了三品六级,即使算上贬谪期间的沉沦,这个速度也是够快的了。和他同一年举乡试,而且在第二年的会试中就中了 进士的胡世宁和汪俊,比王阳明早入仕途六年,这时也只是分别为正四品 的湖广宝庆府知府和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读学士。
从这个角度看,当时的明朝,还是“公道在人心”,朝廷没有亏待与“邪 恶势力”做斗争并且付出了代价的英雄。
王阳明(1472 年 10 月 31 日—1529 年 1 月 9 日),姓王名守仁, 字伯安,自号“阳明子”,人称“阳明先生”,明代浙江余姚人。本书以“王 阳明”为名,是因为在“阳明”的盛名之下,不少人朋友不知“王守仁” 为何人。但王守仁以“阳明”为号,却是在三十一岁以后。为了叙述上 的方便和合理,取号“阳明”之前仍称“王守仁”,取号之后则按习惯称 “王阳明”。
和中外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一样,王阳明从闻名于世开始,就一直 毁誉参半。时人斥其“事不师古、言不称师、专以立异为高”,却不能不 承认其事功卓著 ;后人言其承朱学之微而鼓吹心学,为统治者另谋思想 统治出路,却不能不承认王学的积极因素。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从小立志要为“圣人”而真正成为“圣 人”的人,也是唯一一位混迹于“三教九流”而最终从祀孔庙的人,其间, 有一个由“异端”入为“主流”、“舆论”倒逼“庙堂”的过程。
不是什么时候都可能出现王阳明,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王阳明。 王阳明及其学说的出现,是明朝建立一百年后社会多元化的表现,同时 又推动了明代社会多元化的进程。
斯人已去。唯以我心鉴日月,不与时俗较短长 ;心中有良知,行为 有担当 ;时时有困惑,初心终不改。这是王阳明留给我们的永恒的精神 财富。但是,王阳明自己和他的弟子们,是比较善于制造“神话”的。 我们今天讨论王阳明,却不能陷入这种神话的陷阱。
王阳明及其学说确实在日本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所谓的日本“战神” 东乡平八郎也确实钦佩王阳明,但说他的腰间常悬一块铜牌或木牌,牌 上镌刻着几个字 :“此生俯首拜阳明”,则完全是以讹传讹的无根之说, 属鲁迅所批评的国人劣根性中的“阿 Q”精神。
坦白说,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会让人昏昏欲睡的严肃传记,没想到读起来却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文字的张力十足,特别是在描绘冲突和论辩的场景时,简直让人屏息凝神。作者的文字功力令人赞叹,他能用非常现代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阐释那些跨越时空的智慧,使得这些古代的思想不再是高悬于庙堂之上的教条,而是可以立即应用于现代生活的指导。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主人公面对外界误解和压力时的内心独白描摹,那种孤独而坚定的力量,非常具有感染力。这本书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劲,仿佛作者就在你耳边娓娓道来一位伟大人物的奋斗史诗,让人热血沸腾,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动力。
评分从排版和装帧设计上来看,这本书也透露出出版方对内容的尊重和用心,字体选择适中,段落间距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内容上,作者在铺陈历史背景时把握得非常精准,既提供了足够的时代信息,又不会喧宾夺主,始终将焦点牢牢锁定在人物本身及其思想的构建上。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用和阐释原著时的审慎态度,既没有过度阐释,也没有盲目推崇,而是保持了一种学者的客观与读者的热情之间的完美平衡。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与其说是接受知识灌输,不如说是一场与一位伟大灵魂的跨时空对话,它教会我的,是如何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并坚守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和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本简单的传记,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培养强大内心世界的指南。作者在梳理人物的成长轨迹时,展现了一种极具穿透力的洞察力,他不仅关注“他做了什么”,更深挖“他为何会那样想”。书中对于某些历史事件的解读角度非常新颖,提供了许多我此前从未考虑过的视角,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产生“原来如此”的顿悟时刻。特别是对心学在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人群中产生的影响的考察,展现了极为开阔的视野。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层层递进的,初读能了解事迹,再读才能领悟其精神内核,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案头书,它能引导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自我审视。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结构处理得相当高明,它没有采用传统的线性时间轴推进,而是巧妙地穿插了对核心思想的深度剖析,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初读时或许会觉得有些跳跃,但随着阅读深入,便能体会到作者的匠心独运——每一次思想的飞跃,都与特定的人生际遇紧密相连。作者在描述那些理论的形成和实践过程时,采用了大量对比和烘托的手法,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捕捉到思想演进的脉络。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于“知行合一”这一核心理念的解读,它不再是空泛的说教,而是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展现出一种可操作性极强的生活哲学。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实践出真知”这句话有了全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本书成功地将深奥的哲学拉回到了日常生活的层面。
评分最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关于古代贤哲的书,感觉像是进行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作者的笔触极为细腻,将主人公的早年经历、心路历程以及思想演变的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特别是书中对那些关键转折点的刻画,读来让人不禁拍案叫绝,仿佛自己也身临其境地体验了那种困惑、挣扎与豁然开朗。书中的许多段落都充满了哲思的火花,让人在合上书页之后,仍久久不能平静,需要时间去消化和反刍。它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人的生平,更像是在剖析一种面对困境、坚守真理的人生态度。我特别欣赏作者处理历史细节的严谨,同时又不失文学性的叙事功力,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史料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这本书无疑为我们理解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个体精神提供了绝佳的窗口。
评分书质量非常好,内容非常棒!
评分非常不错的京东自营图书,非常满意,下次再来购买
评分书质量非常好,内容非常棒!
评分很好,快递很快,书也很好!
评分有关王阳明的书是最近的热点,这位教授在百家讲坛上的讲授,听过,很不错!
评分喜欢
评分满二百减一百买的,先屯着慢慢看知名老师讲的应该不会错
评分好书!写的通俗易懂!大家笔法!非常的好!就是内容太少了些!
评分有关王阳明的书是最近的热点,这位教授在百家讲坛上的讲授,听过,很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