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運詞集校箋(套裝共2冊)

王鵬運詞集校箋(套裝共2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清] 王鵬運箋 著,瀋傢莊,硃存紅 校
圖書標籤:
  • 王鵬運
  • 詞學
  • 宋詞
  • 校箋
  • 文學
  • 古籍
  • 中華文化
  • 詩詞
  • 經典
  • 文化遺産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32585076
版次:1
商品編碼:12274996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國傢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768
套裝數量:2
字數:836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戲麯文化研究者

  王鵬運是晚清詞人,與況周頤、硃彊村、鄭文焯並稱為“清季四大傢”,其中王為領袖,對中國詞學的後續發展具有突齣的貢獻。王鵬運著述豐厚,曾精校精刻唐宋金元詞籍數十傢成《四印齋所刻詞》,開創瞭中國詞籍校勘之學。這部專著根據王鵬運各刻印本、手抄本、稿本擇其善者為底本,對全部759首詞作進行詳盡校勘,對其中人名、地名、曆史事件、文物掌故、難字、僻典和化用前人成句等進行詳略得當的注釋和箋疏。此書對文獻的原始遺存搜求全麵,校對精審,考證詳明,注釋得體,是迄今為止較為完備的王鵬運詞作集成,填補晚清、近代詞籍整理和詞學研究的一項空白。

內容簡介

  本書是對王鵬運的全部詞作進行搜集、考訂、校勘和箋注。搜集到王鵬運詞作共759首,是迄今為止海內外收錄王鵬運詞較全者。作者根據王鵬運各個刻印本、手抄本、稿本等擇其善者作為底本,對全部詞作進行詳盡校勘,對其中人名、地名、曆史事件、京都文物掌故、難字、僻典和化用前人成句等詞句進行詳略得當的注釋和箋疏。作者詞學功底深厚,古籍整理水平較紮實,全書校對精審,箋疏得當,尤其引證文獻總體上較為準確嚴謹,具有較高的學術水準。


作者簡介

  瀋傢莊,廣西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古詩詞專傢,長期緻力於詞學研究,齣版專著有《宋詞的文化定位》、《宋詞文化與文學新視野》、《竹窗簃詞學論稿》等,其學術專著三次獲“夏承燾詞學奬”二等奬。

  硃存紅,文學博士,貴州省銅仁學院中文係教授,文學院副院長。博士論文為《王鵬運研究》。


目錄

前言1
凡例1
四印齋詞捲
袖墨詞
點縧唇(簾捲黃昏)3
滿江紅(十載旗亭)3
臨江仙(麗景潛收日腳)4
憶少年(一壚煙篆)5
踏莎行(十日愁霖)6
解語花(天開霽色)6
解語花(雲低鳳闕)8
齊天樂(離人心上愁初到)10
前調(梧桐庭院苔痕淺)10
前調(呢喃花下聞長嘆)11
前調(遊仙一夢匆匆醒)12
前調(新霜一夜鞦魂醒)13
前調(碧華冉冉蘅皋暮)14
前調(紛紛群動逌然息)15
前調(樓高不放珠簾捲)16
掃花遊(彎環十八)17
翠樓吟(磬落風圓)18
高陽颱(撲帽風輕)20
浣溪沙(天外晴雲一晌留)21
摸魚子(鎮無聊)22
前調(對燕颱)24
金縷麯(芳草城南地)25
大江東去(熙豐而後)27
一萼紅(短牆隈)29
一萼紅(禮浮圖)30
唐多令(宮樹曉煙籠)32
齊天樂(人間水月尋常有)33
浪淘沙(春殢小梅梢)35
南浦(廿四數花風)36
聲聲慢(尋芳策短)37
淡黃柳(東風巷陌)38
探春慢(柳擘綿輕)39
喜遷鶯(楚天凝望)40
宴清都(歡意隨春減)41
疏影(幾番遊屐)43
賀新涼(一葉空濛裏)44
水調歌頭(把酒看天語)45
摸魚子(莽天涯)46
滿庭芳(風露高寒)47
沁園春(鞦色佳哉)48
長亭怨慢(乍吹起)50
齊天樂(西風吹醒槐花夢)51
浪淘沙(未辦買山錢)52
梁苑集
滿江紅(夢裏曾遊)54
三姝媚(浮屠空外現)55
浣溪沙(汴水微茫繞郭流)56
前調(擁鼻孤吟不自支)57
前調(畫裏傢山苦未真)57
前調(未賦登樓已不堪)58
前調(珠履三韆説信陵)58
前調(舊日梁王尚有颱)59
前調(圖畫清明記上河)60
前調(一捲新詞托瓣香)60
前調(往事宣房憶塞河)61
前調(浪蕊浮花競弄姿)61
前調(吏隱宣南夢未差)62
前調(愁裏天涯夢裏身)62
水龍吟(銀箋偷譜鞦聲)63
一萼紅(泛箐笭)64
聲聲慢(新荷卓壁)66
百字令(剡溪雲懶)66
鷓鴣天(寒食郊原淑氣新)68
法麯獻仙音(黃葉聲乾)68
金縷麯(塵世浮鷗耳)70
金縷麯(那得年長少)71
金縷麯(爽氣橫嵩少)72
綺羅香(埋玉香深)74
露華(綺雲婀娜)75
高陽颱(靜裏鞦清)76
踏莎行(鞦葉吟商)77
祝英颱近(佇清樽)78
磨驢集
齊天樂(片帆催入春明夢)80
金縷麯(塞草青青裏)81
鷓鴣天(日麗雲輝淑景新)82
徵招(槐街芳事唐花過)83
探芳信(正芳晝)84
齊天樂(小長乾裏長乾寺)85
前調(丁年記作東園客)86
前調(蔔居窮巷東西住)88
前調(鬱蔥喬木韋平第)89
齊天樂(虛堂夜氣寒生粟)89
百字令(銅鈴六角)90
百字令(軟紅如海)91
齊天樂(素心相對渾忘倦)93
綺羅香(雨斷雲流)94
百字令(因循萬裏)95
水調歌頭(三五正良夜)95
摸魚子(愛新晴)96
大江東去(玉梅花下)97
慶清朝(杏酪初分)98
買陂塘(認新居)100
買陂塘(認新圖)101
憶舊遊(記開簾命酒)102
揚州慢(天末程遙)103
長亭怨慢(自湖上)104
淡黃柳(疏欞畫箔)105
石湖仙(玉隆煙雨)106
暗香(玉壺圓月)108
疏影(磚頑似鐵)109
惜紅衣(雁路催寒)111
角招(認襟袖)111
徵招(周情柳思憑誰契)113
鞦宵吟(冷雲低)115
淒涼犯(懷人永夕)115
翠樓吟(月朗澎湖)117
湘月(冷官趣彆)118
百字令(天乎難問)119
賀新涼(寂寞閑門閉)120
齊天樂(西風自入薑郎筆)121
金縷麯(問訊南湖柳)122
扁舟尋舊約(霽日烘窗)123
步月(寶鏡開奩)125
摸魚子(黯銷凝)125
百字令(心香焫處)127
中年聽雨詞
百字令(華生銀海)129
清平樂(鳳城東畔)130
高陽颱(客去堂虛)130
齊天樂(雨餘浣齣天容浄)132

前言/序言

  王鵬運是中國近代文化史上,具有獨到的創造性成就的卓越人物,世間公認爲詞史上“晚清四大傢”中的首席。他的這個“首席”,不是浪得虛名,而是在詞學史上做瞭許多先前和同輩學者沒有做過的詞學貢獻。如他曾精校精刻唐宋金元人詞籍數十傢成《四印齋所刻詞》。龍榆生認爲“自鵬運以大詞人從事於此,而後詞傢有校勘之學,而後詞集有可讀之本”
  龍榆生《龍榆生詞學論文集》,上海古籍齣版社1997年版,第448頁。
  。他寬厚包容,廣泛結交詞學界先賢與同輩,樂於奬掖詞壇後進,且指導有方,故而在他身旁聚集起大批詞人,一同唱和,造成清代後期詞人社集之風大盛。他精研詞律詞法,而且行之於自己的創作實踐,平生留下七百多首風格各異的詞作;他的詞學理論獨樹一幟,標榜“重拙大”的評論宋詞原則和批評曆代詞作的準繩,這是一個倫理價值與詩歌藝術審美價值並重的新的詞學批評理論綱領,既爲後繼者況周頤在詞學理論上的突破並自成一傢導夫先路,又以自己豐富的創作實踐,踐行著這一全新的詞學理論審美觀念。
  所以康有爲稱許王鵬運“填詞爲光緒朝第一”
  此語齣自康有爲光緒二十二年(1896)《寄贈王幼霞侍禦》詩附注。康詩雲:“修羅龍戰幾何時,王母重開善見池。金翅食龍四海水,女床棲鳳萬年枝。焰摩歡樂非非想,博望幽憂故故疑。大醉鈞天無一語,王郎拔劍我興悲。”附注雲:“幼霞名鵬運,臨桂人,清直能文章,填詞爲光緒朝第一。時欲修圓明園,幼霞抗疏爭,幾被戮,幸翁常熟爲請,得免。然後爲榮祿所賣,誤劾常熟。常熟以救幼霞語我,吾告幼霞,卒劾榮祿引去。附注於此。”時王在北京,康有爲從廣州函寄。。
  葉恭綽稱許他:“半塘氣勢宏闊,籠罩一切,蔚爲詞宗。”
  葉恭綽《廣篋中詞》捲二,浙江古籍齣版社1998年影印本。
  蔡嵩雲則首肯王鵬運爲清詞第三期的“創始人”,爲“桂派”領袖,並強調“此派最晚齣,以立意爲體,故詞格頗高;以守律爲用,故詞法頗嚴。今世詞學正宗,惟有此派。餘皆少所樹立,不能成派”
  蔡嵩雲撰《柯亭詞論》“清詞三期”條,見唐圭璋編《詞話叢編》,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4908頁。。
  然而我們讀早年各種文學史的版本,除瞭中國近代文學史專傢阿英曾將王鵬運等唱和的《庚子鞦詞》編入《近代反侵略文學》叢書之《庚子事變文學集》外,其他對於王鵬運的介紹甚是寥寥——這種文學創作和文學活動中的成就及時人評價與文學史對其評價反差之大,在曆史上也是少見的。究其原因,大概有三:其一,王鵬運生逢清代末造,早年做文學史者,於近代文學研究有所忽略;其二,王鵬運詞流行版本爲其自刪七稿九集僅存139首的《半塘定稿》,由硃祖謀刻印於廣州,雖然硃祖謀以刊落太甚,又取《袖墨》、
  《蟲鞦》、
  《校夢龕》、
  《南潛》四集選録55闋爲《半塘剩稿》,但仍有四分之三強的王鵬運作品未能與廣大讀者謀麵;其三,王鵬運父親王必達入廣西巡撫鄒锺泉幕,因與太平軍相抗有功而進入仕途,齣於當時政治傾嚮的考量,故二十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鮮有學者關注王鵬運其人、其作,更未能對其傢世、生平進行研究或做齣中肯評價。
  此次對王鵬運的全部詞作進行搜集、考訂、校勘和箋注。搜求到王鵬運詞集計有:乙稿(甲稿王鵬運自編時闕如,我們另有專文詳論)《袖墨詞》《蟲鞦集》,丙稿《味梨集》,丁稿《鶩翁集》,戊稿《蜩知集》,己稿《校夢龕集》,庚稿《庚子鞦詞》《春蟄吟》,辛稿《南潛集》(已佚。僅見《半塘定稿》及硃祖謀所輯《半塘剩稿》)。其中乙稿《袖墨詞》有《薇省同聲集》本,《蟲鞦集》有傢刻本(已佚),丙稿《味梨集》、丁稿《鶩翁集》、戊稿《蜩知集》、庚稿《庚子鞦詞》《春蟄吟》有傢刻本。己稿《校夢龕集》初未刻,後廣西北流陳柱藉得龍榆生所藏稿本刻入《粵西詞四種》。半塘客揚州時,將七稿九集刪存139首爲《半塘定稿》,交硃祖謀刻印於廣州,半塘去世一年後刻成。硃祖謀以刊落太甚,又取《袖墨》、
  《蟲鞦》、
  《校夢龕》、
  《南潛》四集選録55闋爲《半塘剩稿》。除此之外,我們分彆從北京、上海、南寜、桂林等地求得國傢圖書館所藏《四印齋詞捲》稿本,上海圖書館所藏《袖墨詞》稿本、《梁苑集》稿本、半塘乙稿《袖墨集》一捲、《蟲鞦集》一捲稿本(有鄭文焯校)、半塘己稿《校夢龕集》初定稿本(有鄭文焯校),廣西區圖書館所藏龍榆生捐贈的《王龍唱和詞》手稿(録半塘詞九首)以及硃祖謀舊藏《校夢龕集》手稿(即陳柱刻本所據)。今多方搜羅,去其重復,共得王鵬運詞759首(包含半塘詞集中所收與他人聯句之作14首)。這是迄今爲止海內外收録王鵬運詞最全者。
  一
  王鵬運(1849—1904),字幼霞(一作佑遐),中年自號半塘老人,一號半僧,晚號鶩翁、半塘僧鶩,因有室名“吟湘”,也曾自署吟湘病叟。先世山陰(今浙江紹興)人。高祖王雲飛,以乾隆戊子舉人大挑知縣齣宰江西星子縣,數轉官至廣西昭平,卒於任上,傢人貧不能歸,遂居臨桂(今廣西桂林市)。父王必達,纍官至甘肅安肅道,有《養拙齋詩》十四捲。半塘傢在臨桂鹽道街燕懷堂。道光三十年(1850),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起義,次年建號太平天國。王必達入廣西巡撫鄒锺泉幕,與太平軍相抗。後必達以軍功薦赴部銓敘,得江西建昌縣令。約於同治元年(1862)王必達任饒州知府前後,半塘始至江西與父親團聚。此前半塘在臨桂傢塾讀書,塾師爲灌陽唐懋功。自此半塘隨宦江西十餘年。同治四年(1865),半塘與曹氏成親。
  同治九年(1870),半塘迴鄉應鄉試中舉,翌年入京應進士試不第,後曾長期滯留京師。同治十三年(1874),半塘以內閣中書分發到閣行走,鏇補授內閣中書,寓所在北京宣武門外校場頭條鬍同(即四印齋)。同年,祖父誠立卒。光緒七年(1881)鼕,半塘父王必達從甘肅安肅道移任廣東惠潮嘉道,行抵平涼卒。翌年春,半塘扶柩南歸,第三年鼕至大梁(今河南開封市)省兄王維翰。在大梁期間半塘與當地詩友多有詩詞酬唱。半塘無子,以兄維翰之第三子瑞周爲嗣,改名爲郮。在大梁,半塘與硃祖謀訂交。光緒十年(1884),半塘服闋迴京。
  半塘在京時,常在同鄉龍繼棟(字鬆琴,號槐廬)的覓句堂爲文酒之會。參加者除龍氏外,有永福韋業祥(字伯謙),桂林謝元麒(字子石),灌陽唐懋功之子唐景崧(字薇卿)、唐景崇(字春卿)、唐景崶(字禹卿)三兄弟等,半塘與他們非親即故。覓句堂成員以廣西人爲主,亦有外省文友;覓句堂文會以作詞爲主,亦作詩、古文。作詞以半塘最專且久。光緒八年(1882),龍繼棟因雲南報銷案解任候質,覓句堂之會遂散,詞人又常在四印齋聚會。光緒十四年(1888),臨桂況周頤至京,與半塘在四印齋以詞相切磋。兩人成名以後,共稱王況。人稱他們創立臨桂詞派,以半塘爲首領。而覓句堂之會,實開其端。半塘開始學填詞時受江寜(今南京市)端木埰影響最大。端木埰任內閣中書,在詞壇年歲最長,填詞以常州派張惠言爲宗,與半塘在師友之間。端木埰曾手書宋詞十九首與半塘。
  半塘於光緒十一年(1885)任內閣侍讀,值實録館。光緒十三年(1887),慈禧太後下令修建頤和園,挪用海軍巨款作修園之用,緻使海軍停購軍艦;並以海軍成員督修頤和園。同年慈禧下旨,爲光緒帝籌辦大婚典禮,半塘得預其事。光緒十四年(1888)四月,夫人曹氏卒,後半塘終身未續娶。光緒十五年(1889)正月,光緒帝完婚,慈禧歸政,光緒帝親政。光緒帝完婚敘勞,半塘得賜三品銜。光緒十七年(1891),頤和園初步竣工,慈禧入住主殿樂壽堂,光緒帝奉皇太後駐蹕頤和園自此始。光緒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翌年初,北洋海軍全軍覆沒。三月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光緒十九年(1893)七月,半塘入都察院,任江西道監察禦史,升禮科給事中,轉禮科掌印給事中。半塘既在諫垣,目睹中日甲午之戰中清廷的腐敗,導緻戰事節節失敗,而投降派畏戰言和,喪權辱國,曾上疏彈劾李鴻章、孫毓汶、徐用儀等大員,以爲和議不可行,請罷奸邪以堅戰局。但中日戰爭中清廷終歸慘敗。光緒二十一年(1895),半塘屢次替康有爲上書談變法等事。七月,半塘參加強學會。半年後強學會被查封。光緒二十二年(1896)春,半塘爲使光緒帝免於事事受慈禧牽製,使之自主圖強,上疏諫駐蹕頤和園。疏入,光緒帝軟弱,深恐慈禧怪罪,遂引太監寇連材上書請慈禧勿乾政被殺一案欲加嚴譴,幸有恭親王奕欣、吏部大臣李鴻藻(一説軍機大臣翁同龢)據理力爭得免。光緒二十四年(1898)正月,半塘上疏請開辦京師大學堂。四月二十三日光緒帝下詔定國是,宣布變法。五月五日詔立京師大學堂(即今北京大學前身)。八月六日慈禧發動政變,囚光緒帝於瀛颱,再齣訓政,鏇殺“六君子”,變法失敗。之後,半塘上書“請端學説以正人心”,以圖自保。
  光緒二十二年(1896),硃祖謀重到京師,半塘邀其入咫村詞社。硃祖謀填詞,實齣半塘誘導,半塘囑以專看兩宋詞,有所得,然後可看明以後詞。詞社中又有張次珊、鄭文焯、王以敏、易順豫等人,一時從遊者甚衆。光緒二十五年(1899),半塘與硃祖謀一起校勘夢窗詞,並舉校夢龕詞社。
  光緒二十六年(1900)七月二十日,八國聯軍侵占北京,燒殺淫掠。慈禧挾光緒帝西逃。九月慈禧逃至西安。其時半塘身陷危城,與硃祖謀、劉福姚共集四印齋填詞以抒悲慨。宋育仁住所相近,亦時往填詞。九月,宋氏離京,三人仍填詞不已,共成《庚子鞦詞》。後又與硃祖謀、鄭文焯等十餘輩迭相唱和,共成《春蟄吟》。
  光緒二十七年(1901),半塘得請南歸,經硃仙鎮至金陵,過上海,遊蘇州,與硃祖謀、鄭文焯相酬答,後寓於揚州。至上海時,曾講學於南洋公學。光緒二十九年(1903)主講揚州之儀董學堂。光緒三十年(1904)四月,況周頤過江相訪。五月,過江訪鄭文焯,相會於吳皋。六月,往山陰省墓道經蘇州,兩江總督端方約半塘夜宴於蘇州八旗會館(拙政園舊址),翌晨即病,二十三日夜卒於兩廣會館。初寄櫬滄浪亭側結草庵中,後歸葬臨桂城東半塘尾村祖墓之側(今桂林市育纔小學內)。
  二
  半塘長期緻力於校刻詞集。自1881年至1904年,前後二十五年,努力搜求前人詞集,創校詞五例:一曰正誤,二曰校異,三曰補脫,四曰存疑,五曰刪復。其將校勘之學用於刻詞,所刻詞最爲精審。如《四印齋所刻詞》,搜羅有《東坡樂府》、《稼軒長短句》、《白石道人詞集》等二十四種詞籍(其中《漱玉詞》、《樵歌》爲輯佚)。又刻有《宋元三十一傢詞》四冊二十五種。其校刻《夢窗甲乙丙丁稿》,前後凡五年,三易其闆,可見其校詞態度的精嚴。
  《半塘定稿》所收


《王鵬運詞集校箋》(套裝共2冊) 一、 時代背景與王鵬運的學術地位 清代乾嘉學術,學界素稱“樸學”,尤以考據、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為重。其學術風氣,追求嚴謹、求實、務本,對中華傳統文化典籍的整理、校訂、闡釋,做齣瞭不可磨滅的貢獻。王鵬運,字振之,號薇香老人,又號薇香詞客,晚號薇香老人。生於嘉慶五年,卒於光緒二十四年,享年七十九歲。他是晚清時期一位極具代錶性的樸學大師,其學術成就涵蓋瞭金石、目錄、文字、音韻、訓詁等諸多領域。尤其在詞學研究方麵,王鵬運繼承瞭乾嘉學者的嚴謹治學精神,在繼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又有所創新與發展,被譽為“晚清詞學巨擘”。 王鵬運的生活年代,正值清王朝由盛轉衰的動蕩時期。西方列強的侵略、國內的社會矛盾日益尖銳,使得傳統的士人階層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王鵬運將治學視為安身立命之本,潛心於學術研究,以期在亂世中守護中華文化的根脈。他的學術研究,不僅是對知識的純粹追求,更蘊含著一種文化自覺與民族擔當。 二、 《王鵬運詞集校箋》的學術價值 《王鵬運詞集校箋》是一部集王鵬運生平著作、學術思想、以及對前代詞學經典研究成果於一體的學術巨著。其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 王鵬運詞學思想的係統呈現: 本書匯集瞭王鵬運一生中創作的詞作,並對其進行瞭精心的校勘與箋釋。這些詞作不僅展現瞭王鵬運作為詞人的藝術纔華,更重要的是,其中蘊含瞭他對詞體、詞韻、詞旨、詞境等方麵的深刻見解。通過對這些詞作的閱讀和理解,讀者可以窺探王鵬運如何將自己對詞學的理論思考融入創作實踐,從而形成其獨具特色的詞學體係。 2. 詞學經典的權威校訂與深入闡釋: 王鵬運不僅是詞人,更是傑齣的詞學評論傢和整理者。他在《王鵬運詞集校箋》中,將前代重要的詞學經典,如《詞學概論》、《詞源》、《詞林正韻》等,進行瞭細緻的校訂,糾正瞭前人訛誤,並撰寫瞭詳盡的箋注。這些箋注,不是簡單的文字釋義,而是結閤瞭曆代文獻、史料,對詞學理論進行深入的剖析,對詞體演變、詞傢風格、詞作鑒賞等問題,提齣瞭精闢的論述。例如,他在闡釋某位詞人的作品時,會追溯其師承淵源,分析其用典的準確性,考證其創作的時代背景,甚至對其用韻的得失進行評判,展現瞭其紮實的文獻功底和高超的鑒賞能力。 3. 樸學治學精神的典範: 《王鵬運詞集校箋》充分體現瞭樸學“求真務實”、“證據確鑿”、“字斟句酌”的治學精神。王鵬運在校勘詞作時,往往窮搜善本,對比異同,力求還原文字的本真麵貌。他的箋注,條理清晰,邏輯嚴密,論證充分,每一句話都建立在可靠的史料和文獻依據之上。這種嚴謹細緻的治學態度,為後人樹立瞭學術研究的榜樣。 4. 晚清詞學研究的重要文獻: 晚清時期,詞學研究進入瞭一個新的階段,既有對傳統詞學的繼承,也有新的探索。王鵬運的詞學研究,在承襲乾嘉樸學的同時,也敏銳地捕捉到瞭時代的變化,並在詞學理論和創作實踐中有所迴應。因此,《王鵬運詞集校箋》不僅是研究王鵬運本人詞學思想的重要資料,更是理解晚清詞學發展脈絡、把握晚清學術轉型的一份珍貴文獻。 三、 《王鵬運詞集校箋》的內容構成(套裝共2冊) 本書的結構安排,體現瞭編者對王鵬運學術思想和詞學貢獻的全麵梳理與呈現。 第一冊: 王鵬運詞作匯編: 這一部分是本書的核心內容之一,係統收錄瞭王鵬運一生創作的詞作。這些詞作按照一定的體例進行編排,例如按朝代、按作者、按主題等,方便讀者查閱。每一首詞,都經過嚴謹的校訂,力求版本之準確。 詞作箋注: 針對每一首詞,都附有詳盡的箋注。箋注的內容包括: 字詞疏解: 對詞中齣現的生僻字、古字、異體字進行解釋,以及對一些古語詞匯進行訓詁。 典故考證: 對詞中用到的典故、曆史事件、人物進行考證,闡釋其來源與含義。 意境分析: 深入解讀詞作所描繪的意境,分析詞人情感的錶達方式,以及詞作的藝術特色。 用韻考究: 對詞作的用韻進行分析,辨析其是否符閤詞韻的格律,並指齣其得失。 版本比較: 如果同一首詞存在多個版本,會進行版本比較,說明不同版本的差異,並考證齣較優的版本。 王鵬運詞學論著選輯: 這一部分收錄瞭王鵬運撰寫的關於詞學理論的論著,如《詞學四論》、《詞學辨疑》等。這些論著是他係統闡述詞學思想的重要載體,涵蓋瞭他對詞的起源、發展、體式、創作方法、鑒賞等方麵的精闢見解。 第二冊: 前代詞學經典校箋: 這是本書的另一大重要組成部分。王鵬運對前代重要的詞學著作進行瞭校訂和箋釋。這些著作可能是:《詞源》、《樂府古題》、《詞林正韻》、《詞律》、《詞選》等。 校訂: 王鵬運以其深厚的學養,對這些經典文獻進行校勘,通過對比各種古籍版本,辨析字句之誤,訂正訛謬,力求恢復文獻的原貌。 箋釋: 針對這些經典著作中的理論觀點、例證、注釋等,王鵬運撰寫瞭詳細的箋釋。他的箋釋,不僅是對原文的解釋,更是一種學術上的迴應和發展。例如,他對《詞源》的箋釋,可能會結閤自己的研究,對詞源的說法進行補充或修正;他對《詞律》的箋釋,會進一步闡發詞的格律,並結閤實際詞例進行說明。 王鵬運學術年譜: 這一部分是對王鵬運一生學術活動和生平事跡的梳理。年譜以時間為綫索,記載瞭他的重要著作、學術交往、治學經曆、生活軌跡等,為研究王鵬運的生平和學術提供瞭重要的參考。 相關評論與研究: 收集整理瞭曆代對王鵬運及其詞學研究的評論文章、學術研究成果等。這部分內容有助於讀者瞭解王鵬運的學術地位和後世對其研究的概況。 四、 閱讀價值與意義 《王鵬運詞集校箋》不僅是詞學研究者、古籍整理工作者、中國古代文學研究者的必備參考書,對於廣大中華傳統文化愛好者而言,亦是一部極具閱讀價值的著作。 提升文學鑒賞能力: 通過閱讀王鵬運的詞作及其箋注,讀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詞的藝術魅力,學習如何品味詞的意境、情感和技巧。 學習嚴謹治學方法: 王鵬運的治學精神和嚴謹細緻的學術態度,是後學學習的典範,可以從中獲得寶貴的治學啓示。 瞭解中國詞學發展脈絡: 本書不僅呈現瞭王鵬運個人的詞學成就,更通過對前代詞學經典的整理,勾勒齣中國詞學發展的軌跡,有助於讀者對詞學史有一個更宏觀的認識。 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讀者可以沉浸於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學傳統之中,感受古人豐富的精神世界和高雅的藝術情趣。 《王鵬運詞集校箋》(套裝共2冊)是一部集學術性、資料性、思想性於一體的學術巨著。它不僅是對王鵬運詞學成就的係統總結,更是對中國傳統詞學文化的一次深刻梳理與傳承。它如同一座橋梁,連接著過去與現在,讓王鵬運這位晚清詞學巨擘的思想與藝術,得以在當下綻放光彩。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位大學中文係的在讀碩士生,我的學術研究方嚮恰好涉及到清代詞學的演變,而王鵬運是這個時期繞不開的重要作傢之一。之前我閱讀王鵬運的詞,多是通過一些零散的選本,缺乏係統性,也常常因為一些字詞的理解偏差而影響對詞作整體意境的把握。這套《王鵬運詞集校箋》的齣版,對我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我關注的重點在於“校箋”二字所蘊含的學術價值。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個經過嚴謹考證的、最接近王鵬運原意的文本,並且在字詞的注釋方麵,能夠兼顧音韻、訓詁、以及文學史上的意義,甚至能夠對一些可能存在爭議的詞句給齣閤理的解釋,並附以相關文獻的支撐。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成為我撰寫論文和進行學術研究的堅實基礎,幫助我更準確、更深入地解讀王鵬運的詞作,從而在學術研究上有所突破。一套完整、權威的校箋本,對於深化對一位作傢及其作品的研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評分

我是一名古籍修復師,對古籍文獻的整理和校勘工作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在接觸到《王鵬運詞集校箋》這套書之前,我對王鵬運的詞學成就已有一定的瞭解,但一直苦於缺乏係統、權威的整理本。這套“校箋”的齣現,讓我眼前一亮。從粗略的翻閱來看,其校勘的嚴謹性、注釋的詳盡性都達到瞭相當高的水準。字詞的考證細緻入微,版本差異的辨析清晰明瞭,這些都是從事古籍修復工作者最看重的部分。我深知,一套好的校注本,不僅能為研究者提供可靠的文本依據,更能為普通讀者搭建一座理解古籍的橋梁。我對書中對王鵬運詞作的注解尤其感興趣,期待它能幫助我更深入地理解詞作中的用典、化境以及作者的情感世界。同時,作為一個修復師,我也對這本書的裝幀工藝、用紙材質等細節有所關注,從初步的體驗來看,這套書在這些方麵都做得相當齣色,體現瞭齣版方對古籍整理的尊重和對讀者的誠意。

評分

我是一個對古典詩詞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雖然沒有受過專業的文學訓練,但一直很喜歡在閑暇時讀一些古人的詩詞,從中尋找一些慰藉和感悟。王鵬運這個名字,我之前可能是在一些文學史的介紹中偶然瞥見過,但具體作品瞭解不多。這次看到這套《王鵬運詞集校箋》,我主要是被它的“校箋”二字吸引。我理解“校箋”就是對原作進行校對和解釋,這對於像我這樣的非專業讀者來說,實在是太有幫助瞭。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比較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詞作中的一些典故、生僻字詞,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詞人的情感和思想。我希望它能像一位學識淵博的長者,循循善誘地帶領我走進王鵬運的詞世界。我也會關注書中的“校”的部分,如果能瞭解到不同版本之間的差異,以及作者是如何做齣考證的,那會非常有意思。總的來說,我希望這套書能夠讓我輕鬆地欣賞到王鵬運的詞作,並從中獲得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啓迪。

評分

《王鵬運詞集校箋》這套書,拿到手的時候就有一種厚重感,紙張的質感很不錯,印刷也清晰。作為一名對清代詞史和詞學理論頗感興趣的業餘愛好者,王鵬運這個名字我之前也並非不熟悉,他的詞在清代詞壇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詞風兼具婉約與豪放,時而沉鬱頓挫,時而清新飄逸,確實是值得細細品味的。這套“校箋”的齣版,對於我這樣希望能深入瞭解這位詞人創作曆程和思想內涵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個福音。我尤其期待在校箋的部分,能夠看到作者在版本考證、字詞釋義、甚至是背景生平方麵的深入梳理。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詞作,更能提供豐富的學術研究成果,幫助讀者理解王鵬運詞作的時代背景、創作意圖以及在詞史上的獨特價值。我腦海中已經開始想象,翻閱這套書,就像是在和一位古代的文化巨匠進行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通過他的詞,去感受那個時代的風土人情,去體味人生的悲歡離閤,去探尋詞學發展的脈絡。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相當大氣,雙冊套裝,看起來就很有收藏價值。

評分

我是一名詩詞鑒賞愛好者,也曾嘗試自己整理一些不太為人熟知的清代詞人作品,因此深知一套高質量的校箋本對研究者的重要性。《王鵬運詞集校箋》這套書,從其齣版信息來看,便知是經過瞭潛心研究的成果。王鵬運的詞,在清代詞史上有其獨特的地位,他的創作往往帶有鮮明的個人印記和時代特徵,但要深入理解,確實需要一個好的版本作為基礎。我期待這套書中的“校”能展現齣嚴謹的版本學功夫,對於不同底本的取捨、訛誤的辨正,能夠有條理、有說服力的論述。而“箋”的部分,則更是直接關乎讀者對詞作的理解深度。我希望能看到書中對詞作的背景、意象、用典、情感以及藝術手法的精闢解讀,最好還能結閤王鵬運的生平經曆和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進行分析,這樣纔能真正領略到其詞作的魅力。一套好的校箋,不僅是文本的還原,更是對作傢精神世界的挖掘和呈現,我對此充滿瞭期待。

評分

四大詞人之首,期待以久的詞集,終於買到瞭,打開?馬上看,稍後再來寫評論。

評分

非常不錯的書

評分

京東包裝越來越差,寄來的書都有不同程度的磨損。

評分

王鵬運詞集校箋(套裝共2冊),等候多時,終於齣版

評分

一哦哦非公開屁話太弱看婆離開存在問題瞭老公好可憐的一哦你吃吧發多

評分

,果然是有摺扣。毫不猶豫的買下瞭瞭,京東速度非常快的,從配貨到送貨也很具體

評分

大傢詞集,稍微有點貴,忍痛買下

評分

還可以。。。。。。。。。。

評分

買*減*時買的,此書是16開本,如果是大32開就完美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