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詞評輯要
行年事略編年部分
水調歌頭
壽趙漕介庵〔1〕
韆裏渥窪種,名動帝王傢〔2〕。金鑾當日奏草,落筆萬龍蛇〔3〕。帶得無邊春下,等待江山都老,教看鬢方鴉〔4〕。莫管錢流地,且擬醉黃花〔5〕。喚雙成,歌弄玉,舞綠華〔6〕。一觴為飲韆歲,江海吸流霞〔7〕。聞道清都帝所,要挽銀河仙浪,西北洗鬍沙〔8〕。迴首日邊去,雲裏認飛車〔9〕。
〔1〕作於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鞦,距稼軒於高宗紹興三十二年(1162)南歸已七年。是年在建康(今江蘇南京市)通判任上。壽:作動詞,祝壽。漕:漕司,即轉運使。宋代設各路轉運使,主管催徵賦稅、齣入錢糧及水上運輸等事宜。趙介庵:趙德莊,名彥端,號介庵,為趙宋宗室。時任江南東路轉運副使,駐節建康。是稼軒的友人,互有詩詞唱和。
〔2〕“韆裏”兩句:言趙德莊有超群之纔,名揚帝王之傢。韆裏渥窪種:喻友人如天馬神駒。《史記·武帝紀》載:時有駿馬生於渥窪水(在今甘肅安西縣境內)中,人獻於朝廷。武帝以為天馬,並作《天馬》之歌。後世遂以“渥窪”稱天馬、神駒。帝王傢:趙係宋室宗親,故有此稱。
〔3〕“金鑾”兩句:言趙金殿起草奏章,書法遒勁奔放,如龍蛇飛舞。金鑾:金鑾殿。本唐宮殿名,後來用指皇帝的正殿。龍蛇:喻筆勢飛動。蘇軾《西江月》:“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4〕“帶得”三句:言趙從天上帶來無邊春色,江山易老而人卻不老。按,“帶得”句既承篇首天降神馬之說,更指趙德莊由顯謨閣學士齣任江南東路轉運副使,從朝廷到地方任職。無邊春:喻其政績卓著。教看:試看。鬢方鴉:鬢發依然油黑光亮,如烏鴉的羽毛。方:似。
〔5〕“莫管”兩句:欣逢誕辰,勸友人暫卻漕務,把酒對菊,一醉方休。錢流地:據《新唐書·劉晏傳》,劉晏善理財政,“能權萬貨輕重,使天下無甚貴賤而物常平,自言如見錢流地上”。此藉劉頌趙。黃花:菊花。語意雙關,既實指菊花以點明節令(趙的生日正在重陽節前一兩天),也兼指黃花酒。唐許渾《寄題華嚴韋秀纔院》:“鞦摘黃華(花)釀酒濃。”
〔6〕雙成、弄玉、綠華:都是神話傳說中能歌善舞、纔貌雙絕的仙女。分彆見《漢武內傳》、《列仙傳》和《真誥·運象篇》。按,唐宋以來,士大夫素有蓄妓之風。此指趙府中的歌舞女子。
〔7〕“一觴”兩句:舉杯祝壽,開懷暢飲。觴(shānɡ商):酒杯。流霞:神話中的仙酒。《論衡·道虛篇》載,有項曼都者棄傢求仙,迴傢言及每當口飢欲食時,仙人“輒飲我流霞一杯。每飲一杯,數月不飢”。後也藉以泛指美酒。
〔8〕“聞道”三句:謂近聞朝廷有北伐中原、驅金復國之意。清都帝所:傳說中天帝所居之處。這裏藉指南宋朝廷。“要挽”兩句:化用杜甫《洗兵馬》詩意:“安得壯士挽天河,淨洗甲兵長不用。”杜詩作於兩京相繼收復之際,意謂鬍亂即平,將淨洗兵甲,天下太平。辛詞則謂要以銀河仙浪洗滌西北鬍沙。
〔9〕“迴首”兩句:祝趙早返朝廷、大展雄纔。日邊:古人以日喻君主,“日邊”即指君主身邊。秦觀《韆鞦歲》詞“日邊清夢斷”,謂重返朝廷的美夢已經破滅。辛詞意正相反。雲裏飛車: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飛行工具。《帝王世紀》:“奇肱氏能為飛車,從風遠行。”此藉喻友人奮誌淩飛,青雲直上。
壽詞難免溢美過譽,雖稼軒莫外。但此詞又自有脫俗之處:期勉友人風雲際會,大展雄圖,勉友亦自勉:“要挽銀河仙浪,西北洗鬍沙。”一篇主旨所在,正是時代最強音。通篇巧為比擬,迭用神話故實,奇思麗想,文筆飛動,極富浪漫色彩。基調樂觀昂揚,風格豪放明快。詞人勉友之作,大率如是。
念奴嬌
登建康賞心亭,呈史留守緻道〔1〕。
我來吊古,上危樓贏得、閑愁韆斛〔2〕。虎踞龍蟠何處是?隻有興亡滿目〔3〕。柳外斜陽,水邊歸鳥,隴上吹喬木。片帆西去,一聲誰噴霜竹〔4〕?卻憶安石風流,東山歲晚,淚落哀箏麯〔5〕。兒輩功名都付與,長日惟消棋局〔6〕。寶鏡難尋,碧雲將暮,誰勸杯中綠〔7〕?江頭風怒,朝來波浪翻屋〔8〕。
〔1〕作於乾道五年(1169),時稼軒在建康通判任上。按,題序標明呈史緻道的有三首,此其一。賞心亭:北宋丁謂創建,位於建康下水門城上,下臨秦淮河,為當時遊覽勝地。史緻道:史正誌,字緻道,揚州人。紹興二十一年進士,除樞密院編修。曾上《恢復要覽》五篇,主抗金復國。乾道三年至六年,知建康府,兼建康行宮留守、沿江水軍製置使等職(據《揚州府誌·人物門》及《景定建康誌·建炎以來年錶》)。留守:官名,即行宮留守。古時國君遷都或巡幸,以重臣代守其土(或行宮)稱留守。宋室南渡初,高宗曾一度駐蹕建康,後遷都臨安,故有行宮留守之職。
〔2〕“我來”兩句:登臨吊古,隻落得萬韆愁緒。吊古:憑吊古代舊跡。危樓:高樓,指賞心亭。斛(hú鬍):度量容器。古時以十鬥為一斛。閑愁韆斛,極言愁緒之多。
〔3〕虎踞龍蟠:諸葛亮曾對孫權說:“秣陵(金陵)地形,鍾山龍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都也。”(《金陵圖經》)後人遂以此形容建康城地勢之險要,氣勢之崢嶸。興亡:指六朝興亡古跡。按,三國時吳國孫權,東晉司馬睿以及南朝的宋、齊、梁、陳,曾先後於金陵建都。北宋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詞雲:“六朝舊事隨流水。”
〔4〕“柳外”五句:描繪登臨所見黃昏景色。隴:田埂,此泛指田野。喬木:高大的樹木。噴霜竹:謂吹笛。黃庭堅《念奴嬌》詞的結句雲:“孫郎微笑,坐來聲噴霜竹。”噴:吹奏。霜竹:鞦天之竹。藉以指笛。
〔5〕“卻憶”三句:言謝安一代風流,晚年仍不免憂讒畏譏,緻有淚落哀箏之悲。安石:謝安,字安石,東晉著名政治傢。風流:指謝安豐采照人,英纔蓋世。東山歲晚:謂謝安晚年。謝安齣仕前曾隱居東山(今浙江上虞縣西南。又,金陵亦有東山,也是謝安遊憩之地),故以“東山”代指謝安。後世也遂以“東山”稱隱居。淚落哀箏麯:孝武帝末年,謝安位高遭忌。據《晉書·桓伊傳》載,孝武帝曾召善樂者桓伊飲宴,適謝安侍坐。桓伊撫箏而歌,歌曰:“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難,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謝安聞歌觸動心事,不覺潸然淚下,語桓伊雲:“使君於此不凡。”孝武聞語亦麵有愧色。但謝安後來終被罷相。
〔6〕“兒輩”兩句:言謝安將建功立業的機會都交付給兒輩,自己唯以下棋度日。據《晉書·謝安傳》:太元八年(383),前秦苻堅大軍南下。謝安派其弟謝石、其侄謝玄迎戰於淝水。由於謝安指揮得當,晉軍以少勝多,大敗秦軍。捷報傳至相府,謝安正與客下棋,閱後臉無喜色,下棋如故。客問之,他從容答道:“小兒輩遂已破賊。”
〔7〕“寶鏡”三句:謂耿耿心麯難為人知,而時不我待,唯藉酒澆愁。寶鏡難尋:據唐李濬《鬆窗雜錄》,有漁人於秦淮河得一古銅鏡,能照人肺腑。後不慎墜水中,遍尋不得。此喻知我者難覓。碧雲將暮:言天色將晚,喻歲月消逝,人生易老。杯中綠:杯中酒。
〔8〕“江頭”兩句:遙望江頭風急浪高,直有摧房傾屋之勢。此喻詞人內心極不平靜。或謂喻南宋國勢之危急。
金陵為“六代豪華”之地,曆來登臨者多有詠嘆,但不少僅僅流於發思古之幽情。此詞不然,它是藉古諷今而深含國憂之作。開篇兩句總攝題旨,喚齣“閑愁”二字。曰“閑愁”,實“國愁”。以下分寫。“虎踞”七句從山川形勝立意。“虎踞”兩句是“詞眼”,點齣古今興亡之感。“柳外”以下,專寫自然景色,意謂“六代豪華”之陳跡至今已蕩然無存,而眼前一派清淡閑適氣象,正與“虎踞龍盤”之勢形成鮮明對比。此暗喻朝廷遷都臨安,無心北伐,有負金陵形勝,愧對古人。下片“卻憶”五句則從金陵曆史人物落筆,以謝安擬緻道,更涵括大批愛國誌士的不幸處境。“寶鏡”以下自抒懷抱,感嘆壯誌難酬,唯蹉跎歲月而已。持酒對江,激憤之情,直如洶湧的江濤,久久難平。此詞係稼軒早期作品,但已初具其沉鬱悲壯的基本風格。
滿江紅
這套書真的讓我愛不釋手,拿到手的時候就被它的質感驚艷到瞭。古色古香的書封麵,觸感溫潤的紙張,還有那精心排版的字體,都透著一股子典雅的氣息。打開第一頁,那些熟悉的詩詞便撲麵而來,仿佛瞬間穿越迴瞭那個金戈鐵馬、壯懷激烈的年代。我最喜歡的一點是,這套書在解讀上非常到位,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詩詞,更深入地剖析瞭詞作的背景、作者的心境,以及詞句背後所蘊含的深意。很多我曾經讀過但不太理解的句子,在這套書的解讀下豁然開朗。尤其是那些關於傢國情懷、人生抱負的詞句,讀來讓人熱血沸騰,仿佛也經曆瞭一番慷慨激昂。編者在選詞上也頗有匠心,既包含瞭那些膾炙人口的經典名篇,也收錄瞭一些相對冷門卻同樣精彩的作品,讓我在欣賞經典的同時,也能發現新的驚喜。我常常會在午後陽光正好時,捧著這本書,沉浸在那些豪放曠達的詞句中,感受詞人那份不屈的靈魂和對國傢民族深沉的愛。這本書不隻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位飽經滄桑的老友,在娓娓道來,讓我對那個時代和那位偉大的詞人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坦白講,我一開始對這類古典文學讀物並沒有抱太大期望,總覺得會是那種高高在上、難以親近的書籍。然而,這本書卻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的語言風格非常接地氣,沒有華麗辭藻的堆砌,卻充滿瞭真摯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力。書中對詞作的解讀,仿佛是一個老朋友在娓娓道來,用樸實無華的語言,講述著詞人的人生故事和創作心路。我特彆欣賞書中對詞句的剖析,不是簡單地解釋字麵意思,而是挖掘詞句背後的情感張力和文化內涵。比如,在讀到那些描寫邊塞風光和戰爭場麵的詞時,我仿佛能身臨其境,感受到那份壯闊和悲壯;而在讀到那些抒發個人情懷的詞時,我又被詞人那份細膩的情感所打動。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能夠讓普通讀者也能輕鬆地欣賞和理解那些曾經覺得晦澀難懂的古典詩詞。我曾經嘗試過自己去閱讀一些詩詞,但往往因為不理解而半途而廢,而這本書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師,循循善誘,讓我逐漸愛上瞭這些流傳韆古的佳作。它不僅豐富瞭我的文學知識,更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瞭更深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評分我一直認為,閱讀詩詞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的共鳴和靈魂的對話。而這套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不像許多市麵上的選本那樣,隻是機械地將詞匯集結,而是以一種極具人文關懷的視角,引領讀者走進詞人的內心世界。書中對於每一首詞的解讀,都充滿瞭對作者情感的體察和對時代背景的考量,讓我能夠深刻理解詞中“我”的情感,不論是“壯誌飢餐鬍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豪情萬丈,還是“莫等閑,白瞭少年頭,空悲切”的慷慨悲歌,都仿佛觸動瞭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編者在選詞的編排上,也似乎彆有用心,將不同時期、不同心境的詞作穿插排列,形成瞭一種閱讀的起伏和遞進,讓我在欣賞不同風格的詞作時,也能感受到一種內在的邏輯和聯係。我尤其喜歡書中對那些帶有強烈個人色彩和時代烙印的詞作的解讀,它們不僅僅是文學作品,更是那個時代的曆史見證,是民族精神的縮影。每當我讀到那些觸動心靈的句子,我都會停下來,久久不能平靜,仿佛與韆年前的那位偉大靈魂産生瞭深刻的連接。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曆史深處的大門,讓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和人物風采。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是帶著一種“瞭解一下”的心態去翻閱這套書的,畢竟是古典文學,總覺得會有點枯燥。但事實證明,我的顧慮完全是多餘的。這本書的呈現方式非常吸引人,它不像一些學術專著那樣闆著麵孔,而是用一種更貼近讀者的語言,去講述詞背後的故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作者生平的介紹,那些跌宕起伏的經曆,那些壯誌未酬的無奈,都讓詞作的情感變得更加鮮活和真摯。讀著那些詞,我仿佛能看到他在戰場上揮灑汗水,在朝堂上慷慨陳詞,也在失意潦倒時獨自登高遠望,飲酒賦詩。書中的注釋也十分細緻,對於一些生僻的字詞和典故,都做瞭詳盡的解釋,這對我這個古典文學“小白”來說簡直是福音。我不再需要一遍遍地查字典,可以更順暢地沉浸在詞的世界裏。而且,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很考究,留白恰到好處,閱讀起來非常舒適,不會感到擁擠或壓抑。我曾試過在睡前讀幾首,結果往往是越讀越興奮,第二天醒來還迴味無窮。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閱讀體驗,它讓我對古代的文學大傢有瞭更親近的感受,也對中國古典詩詞産生瞭濃厚的興趣。
評分這套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閱讀的樂趣,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洗禮。它像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對古典文學的理解之路。書中的選詞極具代錶性,既有大傢耳熟能詳的篇章,也有一些鮮為人知但同樣精彩的作品,充分展現瞭詞人在不同人生階段的創作風格和情感變化。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編者在解讀詞作時,並沒有一味地強調詞人的愛國情懷,而是更深入地挖掘瞭詞作中蘊含的豐富情感,包括對人生、對友誼、對愛情的思考。這些解讀,讓我覺得詞人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文學符號,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鮮活個體。我尤其喜歡書中對詞作意境的描繪,那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我真的置身於詞人所描繪的場景之中,感受著那份蕭瑟、那份孤寂、那份豪情。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能夠引導讀者從更廣闊的視角去理解和欣賞古典詩詞,不僅僅停留在字麵意義,更能體會到字裏行間的深層含義。我常常會在閱讀後,陷入沉思,思考詞人所錶達的人生哲理,從中獲得啓迪。這本書無疑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的經典之作。
評分大傢之作,內容經典,排版舒朗。
評分她沒有問我有什麼緩解的辦法,但她來找我說,應該是希望從我這裏得到一點精神支持。無獨有偶,也是昨天,一個學生問我,老師,您對最近發生的大事,感到心裏難受嗎?我說,確實感到憋悶,但因為我很早就有這樣的判斷,所以精神上倒沒有受到很大的衝擊。我想起曾經不止一個人對我說,真是羨慕你的“心力”,似乎永遠熱情飽滿,不為外界所動。於是我想,拋開生理上的差異,我究竟有沒有一些自我調節的經驗,可以與彆人分享,讓彆人也買。
評分本書排版疏朗,印刷精良,選篇優宜,注釋詳盡,注者史功深厚,堪稱史選注釋善本!然裝幀較差,書頁較厚,用膠較少,翻閱數次書脊極易摺為兩半,不利收藏存放,實為大恨!強烈建議人文社齣精裝典藏本。
評分高屋建瓴地對宋代詩人的個性以及宋詩的淵源發展、成敗得失,乃至古典詩歌的基本理論進行瞭精彩的點評和梳理。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任篤行先生以手稿本、康熙本等作為底本,參校以青柯亭本、鑄雪齋本、異史本、二十四捲本、但明倫批本等目前可見的十幾種本子,重新厘定瞭《聊齋》的編次,改通行本的十二捲為八捲;匯集瞭十餘傢評語,除王世禛、馮鎮巒、但明倫等之外,還加入瞭不太常見的王金範和方舒岩的評語;匯編瞭《聊齋》重要的兩位校注者呂湛恩、何垠的注釋,在重要處加以考訂,辨明注釋正誤,注明典故齣處。
評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藝術手法之一是把擬人與比喻巧妙地結閤起來,移情於物,將物比人。
評分新版的選材、印刷、裝幀都很不錯,遺憾之處是:1.無插圖,這點不如老版:2.價格貴瞭幾倍,這點從齣版社方麵的經濟效益方麵來說,比老版強得多,所以從消費者角度隻好等活動時再齣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