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图形文字和装饰图案以其神秘性、难解性著称。当年郭沫若先生曾提出“族徽”理论,以解释青铜器的部分“徽识”,对理解中国青铜时代产生了深刻影响。但随着时间推移,郭氏理论显露出越来越多的“破绽”。究竟什么是这些神秘装饰和图形文字的正解?
杨晓能先生所挑战的正是这样一个世纪性的重大考古学课题。作者兼跨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和美术史四大学科,在占有丰富资料的基础上,对青铜纹饰、图案和图形文字的含义、功能做了新的探索,发现一种介于文字和装饰图案之间的“图像铭文”。作者讨论了青铜器纹饰、图形文字和“图像铭文”三者的起源、背景及其相互关系,找到了三者在史前文化中的源头,论证了三者的演化与古代社会、文化、政治、宗教和礼制的发展密切相关。既而指出,这三大类别视觉媒体在中国青铜器时代早期的社会意义和功能实际上是不同的,但它们均承载了中国早期文明形成与发展的信息,因而是中国古史的另类记录,对重建中国古代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本书在英文版基础上了进行了全面修订,纳入了新的考古学研究成果,插图近480组。所收集的资料,几乎囊括了中国境内发现的史前到商周时期的全部器物装饰主题和“徽识”,且分门别类,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极大方便并对以往有关青铜器纹饰、图形文字的研究做了全面系统的总结,所提出的问题和给出的解答都具独创性。
[作者简介]
杨晓能(xiaoneng Yang) 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获美国华盛顿大学美术史和考古学博士;曾任职于中国文化部文物局出国文展办公室,随后长期主持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纳尔逊一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东方部;现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坎特视觉艺术中心亚洲主任,并担任美国埃德加·斯诺基金会董事。
作者研究兴趣广泛,侧重以考古发现为出发点来释读中国文化艺术。其著作《中国考古学的黄金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辉煌考古成就》(The Golden Age of Chinese Archaeology:Celebrated Discoveries from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在美获评2000年杰出学术出版物;其两卷本、长达千余页的《中国历史的新思维:二十世纪中国考古学》(New Perspectives on China’s Past:Chinese Archaeolog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获2006年全美院校艺术协会*佳美术史著作提名。
多年来,作者并且致力于东西方文化和学术交流,向海外介绍中国的文化、艺术和考古学成就,组织了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展览。其策划的“中国考古学的黄金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辉煌考古成就展”1999年在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国家美术馆首展,被《华盛顿邮报》誉为“古埃及法老”(King Tut)展以来,在美国首都令人震撼的古代艺术展,《纽约时报》则称其为中国的凯旋。
[译者简介]
唐际根,1964年生人。北京大学考古系本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系硕士,英国伦敦大学考古系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1999年,领导考古所安阳工作站队员发现洹北商城,2001年又发现洹北商城内的宫殿宗庙区。该项考古发现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1999年以来,与美、加学者共同发起安阳洹河流域区域考古调查。1993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同时与学术同行编写和出版学术专著四部,其中大部分引起国内外学界重视。
孙亚冰,1978年生于河南登封,200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并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先秦室工作,现为助理研究员。论文有《百年来甲骨文材料再统计》、《济南市大辛庄遗址新出土甲骨卜辞探析》(与宋镇豪先生合著)等多篇。
对商代至西周时期青铜器的图形文字,过去学者多认定为“族徽”。本书则从更为广阔的视角,全面解析当时的青铜器纹饰、图形文字和图像铭文,追溯其与史前艺术的联系,对图形文字的特点、含义和功能进行新的诠释,做出有益的值得重视的学术探索,推进了对图形文字的研究进程。
杨 泓(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青铜器,古人智慧之巅,自有无限奥秘。本书所及青铜器上的符号语言,亦是学术未解之谜。作者广罗资料,一一比勘,然后条分缕析,述而有论,其见解独树一帜。研究者读后会掩卷三思,有兴趣者定会趣味更浓……
李朝远(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副馆长)
古代社会的复杂往往需要借助不同视角的观察才能洞彻。杨晓能先生通过对商周青铜器纹样、图形文字以及他所提出的介乎图饰与文字间的“图像铭文”的解读,探索其所体现的古代政治、经济与宗教内涵,以图辅说,穷源究委。这种综合考古学、历史学、文字学和艺术史的研究,不仅使书中充满了创新见解,而且其翔实的史料与清丽的辞辩也足资怡神。
冯 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杨晓能先生对青铜器纹饰、图形文字和图像铭文的分类和释读,凸显了中国青铜时代政治、社会和文化的极端复杂性;而追溯它们的史前渊源,则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中国青铜文化的土著性、多元性、包容性和独特性。本书比它2000年的英文版更精彩,内容更丰富,也更有吸引力。
陈星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有一种古典的韵味,但又保持着现代学术的精确性,这种平衡拿捏得恰到好处。它不像一些学术著作那样,为了追求严谨而牺牲了可读性,反之,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将复杂的思想用清晰的、富有张力的文字表达出来。尤其是在描述那些社会风貌的段落时,画面感极强,仿佛能透过文字看到当时的市井百态、士人的忧思。我尤其喜欢它对一些概念定义和演变过程的梳理,非常清晰和条理分明,即便是初次接触相关领域的读者,也能很快把握住核心要义。我发现,这本书更像是一次深刻的对话,作者在耐心地引导我们进行一次关于“过去如何影响现在”的深度思考。它提供的不是一个现成的答案,而是一套强大的分析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审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和我们所处的时代,阅读体验是积极且富有启发性的。
评分坦白讲,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称得上是一种挑战,但绝对是值得的。它的行文节奏非常稳健,不疾不徐,这要求读者也必须放慢脚步,沉下心来。我常常需要带着笔在一旁做批注,因为书中提出的某些论点,会引发我对自己固有认知的反思和修正。它的魅力并不在于提供那些耸人听闻的新发现,而在于对既有史料进行了一种“去魅”的过程,剥离掉后世附加的各种光环和标签,努力还原历史的真实肌理。书中对一些关键人物的评价也相当公允,没有陷入道德审判的窠臼,而是试图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权力结构中去理解他们的行为逻辑。这种克制而深入的剖析,使得整本书的学术气质非常突出。读完一章,我总会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不是因为内容不够,而是因为思绪被作者引导着,久久不能平复,这种强烈的智识上的互动感,是我衡量一本好书的重要标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挺有意思的,那种老旧泛黄的质感,配上略显模糊的字体,一下子就把人带入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之中。我喜欢这种不张扬的风格,没有太多花哨的修饰,让人感觉这本书是脚踏实地在做学问的。刚翻开的时候,我其实有点担心内容会不会太过于晦涩难懂,毕竟涉及到“古史”这个宏大的主题,总怕一上来就是一堆我无法理解的专业术语和理论框架。但出乎意料的是,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平实,像是老先生在慢悠悠地跟你讲故事,虽然谈论的都是些严肃的历史议题,但语言却很有温度。它没有试图去颠覆你原有的历史观,更多的是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角度,让你在已知的史料中去寻找那些被忽略的细节。比如,书中对某一特定时期社会结构变迁的描述,不是简单地罗列事件,而是深入到日常生活的层面,去探讨那些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如何悄然发生变化,这种细腻的观察视角,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忍不住会停下来思考很久。整体而言,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扎实、内敛,但又蕴含着深厚的洞察力,非常适合喜欢慢慢品味历史的读者。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着实考验了作者的功力,我感觉它更像是一张精心编织的网,而不是一条简单的线性时间轴。它似乎更侧重于对历史脉络的梳理和对特定概念的深挖,而不是简单地复述已知的大事件。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它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对比手法,将不同历史时期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并置讨论,这种横向的比较让我对历史的理解不再是孤立的片段,而是形成了一个更为立体的图景。特别是对于那些历史转折点的分析,作者并没有给出武断的结论,而是展现了多种可能性和解释的张力,这体现了一种非常成熟的学术态度——承认历史的复杂性与多义性。我特别欣赏它在论证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那种审慎,每一步推导都像是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和打磨,让人感到信服。即便是对我这个自认为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的人来说,阅读过程中也不时会产生“原来如此”的顿悟感,很多原本模糊的概念被清晰地勾勒出来,就像是雾霾散去,远处的风景豁然开朗。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选择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低调的奢华,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这从侧面也反映出内容本身的厚重。我之所以钟爱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没有陷入那种“猎奇”或“翻案”的叙事陷阱。它专注于对历史进程中的细微力量进行挖掘,那些往往在宏大叙事中被忽略的、微小的社会机制和文化惯性,才是作者真正着墨的重点。我读到关于某个特定制度变迁的论述时,感到作者的笔触极其审慎和克制,他展示了制度是如何在不经意间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模式中去的,这种对“潜规则”和“无形结构”的洞察,是极其高明的。这本书读起来,需要耐心,但它给予读者的回报也是丰厚的——一种对历史更具韧性和层次感的理解。它不是让你看完就合上的快餐读物,而是会让你时不时地想回去翻阅某一页,去重温某个精妙的论断。
评分绝对是好书,价格也便宜,搞活动买的。
评分很早就想买的书从青铜器研究商周制度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这本书内容正是我想看的,不错,物流也很快
评分作者换个角度写,我们可以得到另一个角度的知识
评分好书,最近天气好正好看书
评分值得一读的好书,尤其是对艺术文化感兴趣的人来说
评分书很好,送货速度也不错,好!
评分书的质量还是不错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