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不一定是科學的,
老理不一定是適用的,
偏方不一定是可信的……
新浪育兒18周年巨獻
100個極具爭議的育兒誤區,11位育兒專傢現身解答
科學+有效,為新手父母支招
用理智的頭腦、平和的心態,培養齣健康快樂的優秀寶寶
央視主持人李思思、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王大偉、成長教育專傢蘭海誠意推薦!
新生兒一定要擠乳頭?塗抹母乳可以治療濕疹?發燒會燒壞腦子?把尿要趁早?……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身邊總會有一些熱心人分享他們的“經驗談”,網絡上也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育兒經,初為人父人母的我們常常難辨真假,不知所措!究竟怎樣纔能科學養育嬰幼兒?
本書選取瞭生活中及網絡中新手爸媽著重關注的100個育兒睏惑,邀請11位知名育兒專傢、醫學專傢、早教專傢現身解答,並給予正確的養育方法指導,旨在幫助廣大新手爸媽、被種種育兒“僞科學”所誤導的父母、力求輕鬆育兒的父母擺脫育兒睏惑,用理智的頭腦、平和的心態,培養齣健康快樂的優秀寶寶。
新浪母嬰研究院
為粉碎傳統育兒謠言,幫助父母們樹立正確育兒觀念,2015年11月,新浪網育兒頻道創立新浪母嬰研究院。近百位著名國內外兒科專傢、婦産科專傢、眼科專傢、口腔科專傢、營養專傢、親子教育專傢等等組成超強顧問團,為二孩時代下的年輕父母提供科學的育兒指導。
截至目前,新浪母嬰研究院已聯閤專傢團開展瞭數百場直播和講座,深入廣大父母中間,推廣專業育兒知識,足跡遍布全國幾十個省份。
本書是新浪育兒18周年巨獻,它能幫助各位新手爸媽去除陳舊喂養觀念,竪立正確喂養新知,手把手教您輕鬆晉級超級爸媽,是父母們育兒道路上的燈塔。
——新浪母嬰研究院金牌專傢、兒科專傢 張思萊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需要不斷學習,為自己充電。這本書有許多著名三甲醫院的知名醫生和早教專傢坐鎮,為大傢科普科學的教養觀念,您一定需要!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預防犯罪專傢 王大偉
你還在朋友圈的海量轉發裏尋求育兒正解嗎?你還在為聽婆婆的還是聽媽媽的話而苦惱嗎?科學養育的大環境下,此書顛覆瞭傳統育兒觀念,給年輕父母們提供專業的育兒指導,誠意推薦!
——央視主持人 李思思
教育是一門科學,不能僅憑經驗。在當前時代,我們更需要有專業的內容、科學的態度,也更需要職業精神。感謝新浪育兒在行業中的每一次錶態。
——成長教育專傢、上瀕教育創始人 蘭海
這是一個信息大爆炸的年代,真真假假的信息魚龍混雜。麵對諸多信息,傢長往往缺少選擇和判斷的能力,有時甚至被“傳言”濛蔽雙眼。當找不到科學信息的時候,不如來看看這本“反傳言”的育兒書。
——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正畸係主任、博士生導師 白丁
作為3個孩子的父母,我們深知科學養育的重要性,《養育有道:育兒傳言粉碎機》這本書非常實用,可以說是成為好父母的必備書籍。
——劉畊宏、王婉霏(小泡芙的爸爸媽媽)
日常護理篇
新生兒一定要擠乳頭嗎? / 002
新生兒不能竪抱? / 005
月子房的燈光越昏暗越好? / 007
後腦勺睡齣來的枕禿,就是缺鈣? / 008
睡米枕頭可以使寶寶的後腦勺更好看? / 011
寶寶的鼻梁捏捏就能變挺? / 013
學步車能幫助孩子學走路嗎? / 014
“把尿”要趁早? / 016
寶寶眼屎多就是上火? / 018
張嘴睡覺會讓孩子變醜,是真的嗎? / 021
寶寶打呼嚕睡覺更香,根本不用理會? / 023
寶寶愛齣汗就是缺鋅? / 026
夏季穿紙尿褲容易長痱子、得尿布疹? / 029
給寶寶吹空調容易惹得一身病? / 031
蚊子偏愛O 型血的寶寶? / 033
孩子1 歲以內牙還沒長全,還要給孩子刷牙嗎? / 036
寶寶噎住瞭應該馬上喂水? / 038
“親孩子一口,孩子就喪命”是危言聳聽嗎? / 042
……
小兒喂養篇
初乳很清,對新生兒沒營養? / 058
新生兒光喝母乳營養不夠? / 061
哺乳的姿勢會影響寶寶的視力? / 064
寶寶一齣生就要補鈣? / 065
6 個月後母乳沒營養,乾脆不喂瞭? / 068
媽媽發燒、患乳腺炎,母乳就不安全瞭嗎? / 070
哺乳期減肥會“減奶”? / 072
哺乳期不會懷孕? / 074
乳房小奶就少嗎? / 076
催乳師能使奶水變多? / 078
月經期奶水變髒,不能喝? / 082
奶粉越濃越有營養? / 084
衝奶粉時,先加奶粉後加水? / 086
添加輔食,越早越好? / 089
6 個月寶寶添加輔食首選蛋黃? / 092
……
疾病健康篇
進口疫苗比國産疫苗好,再貴我也要打? / 116
自費的二類疫苗根本不用打? / 119
發燒是一種病,對身體有害? / 122
發燒會“燒壞腦子”? / 125
寶寶發燒,“捂汗”就能退熱? / 128
寶寶發燒,用酒精擦浴效果更好? / 131
發燒就應該馬上喂退燒藥? / 134
咳咳咳,小心咳嗽引發肺炎? / 137
大便偏稀就是腹瀉? / 140
寶寶腹瀉要立即止瀉? / 143
寶寶腹瀉不應吃東西,而是要多喝水? / 146
寶寶便秘吃香蕉就好? / 149
嬰兒便秘,來點蜂蜜? / 153
奶癬就是喝奶引起的? / 155
塗抹母乳可以治療濕疹? / 158
……
早期教育篇
“3 歲看大,7 歲看老”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 / 202
都說“貴人語遲”,是真的嗎? / 205
寶寶太小,讓寶寶學遊泳是不是很危險? / 208
寶寶年紀太小,帶寶寶到處旅遊對寶寶成長沒幫助? / 211
絕對不能給2 歲以內的孩子看電視,是真的嗎? / 214
都說教育有不能錯過的關鍵期,關鍵期真的存在嗎? / 218
都說隔代教育難,真是這樣嗎? / 220
窮養兒富養女,這種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 223
要贏在起跑綫,5 歲讓孩子學英語晚瞭嗎? / 225
“你是從石頭裏生齣來的!”這樣迴答對嗎? / 228
……
新生兒一定要擠乳頭嗎?
道聽途說:
女兒剛齣生沒幾天,雙側乳房內各有一個小小的腫塊,用手摸一摸,感覺硬硬的。有些時候還會有白色的、像乳液一樣的東西流齣來。婆婆說:“在我們村裏,新生寶寶都要擠乳頭。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方子。你現在捨不得,將來孩子乳頭凹陷時,你可彆迴過頭埋怨我當初沒好心勸你。”我對婆婆的話半信半疑,真的是這樣嗎?
真相:給新生兒擠乳頭很容易引起細菌感染
指導專傢: 新浪母嬰研究院金牌專傢 張思萊
一些地方確實流傳著女孩子齣生後一定要給她擠乳頭的說法,目的是為瞭防止今後乳頭內陷。這種道聽途說,是沒有科學依據的,爸爸媽媽一定不要輕信。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齣生不久後暫時性的乳核增大(有的像黃豆,有的像蠶豆,有的甚至有鬍桃那麼大),齣現黑色乳暈,甚至分泌微量的乳汁都不用太太擔心,這是由於母體中雌激素通過胎盤殘留在孩子體內影響所緻。
它們雖然是新生兒的一種特殊錶現,但也是新生兒的正常現象,隻不過不是每個孩子身上都有。
給新生兒擠乳頭很容易引起細菌感染。因為新生兒從母體來到這個大韆世界,要麵對著各種病原體的威脅,他們對多種疾病的特異性免疫主要是通過母體獲得,但是他們的特異性免疫反應很不活躍,有的抗體還是不能夠通過胎盤給予孩子,因此新生兒體內的非特異免疫還不成熟和完善,抑菌殺菌能力很低,所以即使是在成人看來是微不足道的感染,對於抵抗力相當弱的新生兒來說也是滅頂之災。所以我們要仔細、科學地嗬護孩子,韆萬不要給他們擠乳頭。
附:民間流傳已久的育兒陋習
1. 擦馬牙:一些新生兒齣生後在牙齦上可見一些黃白色的小顆粒,俗稱“馬牙”。這是由於上皮細胞堆積而成,或為黏液包裹的黃白色小顆粒。它是寶寶牙齒發育過程中牙釉質沒有被吸收形成的角化鈣,很像小牙。有的地方有用布擦馬牙或者挑破的習慣,這類不潔的處理往往會引起感染,並造成感染擴散。馬牙不需要治療,隨著孩子的成長可自然而然脫落。
2. 挑破螳螂嘴:有的新生兒齣生後在兩頰部會各有一個突起的脂肪墊,俗稱螳螂嘴,它有利於孩子吮吸乳汁,韆萬不可挑破,否則會引起感染甚至引起生命危險。
3. 剃胎毛、剃眉毛、剃睫毛:
有些地方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孩子滿月後,給他們剃胎毛、眉毛、睫毛的行為,可是使毛發漂亮,黑長。這既不科學,也容易對寶寶造成傷害。
小嬰兒的皮膚嬌嫩,錶皮的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均很薄,皮膚功能發育不完善,皮下血管豐富,但防禦功能差,對外界刺激抵抗力低,所以很容易因剃毛受到傷害,發生感染。
嬰兒的頭發有著顯著的個體差異,同時與遺傳、營養與健康狀況等諸多因素有關,這個時期頭發的多少和顔色並不決定以後頭發的特點。一般在孩子2—3歲後,頭發自然會逐漸變黑。
眉毛和睫毛是保護眼睛的兩道防綫,可以阻擋外來的異物進入眼睛,剃去眉毛和睫毛就等於去掉瞭保護眼睛的防綫,也容易損傷眼瞼邊緣而發生細菌感染。
我之前一直對育兒這件事感到非常迷茫,看到市麵上各種育兒書籍和網絡上的信息,更是覺得眼花繚亂,不知道該信哪個。尤其是當長輩們那些“老經驗”和“民間說法”一股腦湧來時,我更是手足無措。比如,關於輔食添加的時間,關於孩子哭鬧的應對,關於早期啓濛等等,每個問題都能引齣一堆截然不同的觀點。我嘗試過一些方法,但效果並不理想,反而讓自己和孩子都更加焦慮。我常常懷疑是不是自己哪裏做錯瞭,是不是孩子天生就難帶,或者是不是我太過於緊張瞭。這種不確定感和挫敗感,讓我開始懷疑自己的育兒能力,甚至影響到我和傢人的關係。我迫切地需要一種能夠給我清晰指引、能夠讓我安心的育兒方法。我希望找到一本真正能夠幫助我理解孩子、解決問題的書,而不是讓我更加睏惑的。我渴望獲得科學、可靠、實用的育兒知識,能夠讓我自信地麵對育兒過程中的各種挑戰。
評分最近我讀到瞭一本書,雖然我還沒有深入閱讀完,但我已經被它深深吸引瞭。這本書的標題給我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它似乎戳中瞭許多傢長內心深處的睏惑。我一直覺得,現在社會信息爆炸,育兒的知識更是良莠不齊,很多所謂的“經驗之談”和“古老秘方”其實並沒有科學依據,反而可能誤導新手父母。我常常在想,有沒有一本書能夠像一個“粉碎機”,把那些不靠譜的說法都一一擊破,然後給我們提供真正科學、有效的育兒指導。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希望。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它會如何解構那些流傳甚廣的育兒迷思,又會用怎樣的論據來支持它的觀點。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建議,能夠讓我立刻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起來,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對於那些關於孩子成長發育的誤區,關於睡眠、飲食、行為等方麵的常見睏擾,我都很想在這本書裏找到答案。
評分作為一名新晉媽媽,我感覺自己像是被丟進瞭一個巨大的育兒知識海洋,而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一艘救生艇,讓我看到瞭方嚮。我每天都會被各種育兒信息轟炸,從婆婆媽媽的經驗之談,到朋友圈裏的育兒博主分享,再到網上隨處可見的“育兒秘籍”,內容五花八門,甚至常常相互矛盾。每次遇到孩子的問題,我都會陷入深深的糾結:到底該聽誰的?我最擔心的是,因為缺乏科學的指導,而錯誤地影響瞭孩子的成長。這本書的名字就讓我眼前一亮,它仿佛在承諾,能夠幫我撥開迷霧,找到育兒的真相。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耐心地解答我的疑惑,告訴我哪些是經過科學驗證的育兒方式,哪些又是需要警惕的“謠言”。我期待它能用一種平實易懂的語言,幫助我理解孩子成長的規律,以及如何科學地引導孩子,讓我能夠更從容、更自信地迎接育兒的挑戰。
評分作為一名即將為人父母的準爸爸,我一直很擔心自己在這方麵經驗不足,尤其是在聽到身邊各種關於育兒的“說法”後,更是感到一頭霧水。有的人說要給孩子“窮養”,有的人又說要“富養”,關於孩子什麼時候開始學寫字,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培養興趣班,甚至連孩子睡覺姿勢都有各種說法。我總覺得,這些說法之間存在著巨大的衝突,而且很多並沒有科學依據。我希望找到一本能夠提供清晰、理性、基於科學證據的育兒指南,而不是讓我感到更加焦慮和迷茫。這本書的標題,“育兒傳言粉碎機”,聽起來就像是給我量身定做的。我非常期待它能夠幫助我理清思路,瞭解到底哪些纔是真正重要的,哪些是需要我們避開的誤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教會我如何科學地看待孩子的成長,如何給予孩子最恰當的支持和引導,而不是盲目跟風或者被各種所謂的“秘訣”所迷惑。
評分我一直對市麵上那些充斥著各種“專傢建議”和“成功案例”的育兒書籍感到有些反感,因為很多時候,它們過於理想化,或者隻是照搬彆人的經驗,而忽略瞭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我更傾嚮於那些能夠告訴我“為什麼”的書,能夠解釋育兒行為背後的科學原理,讓我能夠從根本上理解孩子的需求和行為。我一直覺得,許多傢長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睏難,往往是由於對孩子發展規律的不瞭解,以及對一些不實信息的盲從。這本書的標題,恰好觸及瞭我內心最深的痛點——那些被廣泛傳播卻缺乏科學依據的育兒“傳言”。我非常好奇,這本書究竟是如何“粉碎”這些傳言的,它是否能夠提供一些顛覆性的觀點,或者隻是對現有知識進行係統性的梳理?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種更具批判性思維的育兒視角,讓我能夠辨彆真僞,做齣最適閤自己孩子的選擇,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所謂的“權威”。
評分值得去學習的一本書籍,滿意
評分書還沒老,不知道有沒有用,老公說讓買的,希望會給孩子的教育帶來更多的幫助,支持京東
評分書還沒老,不知道有沒有用,老公說讓買的,希望會給孩子的教育帶來更多的幫助,支持京東
評分裏麵有很多有用的東西,還是值得初媽媽購買的。
評分裏麵有很多有用的東西,還是值得初媽媽購買的。
評分裏麵有很多有用的東西,還是值得初媽媽購買的。
評分值得去學習的一本書籍,滿意
評分值得去學習的一本書籍,滿意
評分書還沒老,不知道有沒有用,老公說讓買的,希望會給孩子的教育帶來更多的幫助,支持京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